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黄帝神话体系建构
1
作者 梁奇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7-107,180,共12页
先秦至西汉前期是黄帝神话流变与定型的重要阶段。先周和西周初年对黄帝神话进行文化追忆,重在想象其神性与自然属性。春秋战国诸子出于“鉴古知今”的思想动机,采用假托、附会、重释等路径将黄帝塑造为兼具巫、人、神、仙的属性,从而... 先秦至西汉前期是黄帝神话流变与定型的重要阶段。先周和西周初年对黄帝神话进行文化追忆,重在想象其神性与自然属性。春秋战国诸子出于“鉴古知今”的思想动机,采用假托、附会、重释等路径将黄帝塑造为兼具巫、人、神、仙的属性,从而出现“百家言黄帝”的盛况。战国诸子重视古史重构,促使黄帝褪去了神话色彩而成为受四臣辅助或四面求贤的人间圣君,迈出了黄帝神话到古史传说转变的重要一步。在汉代政治一统、思想信仰多元的背景下,司马迁踵武前人,采取祛魅与返魅的路径重构黄帝形象,分别构建了黄帝的血缘始祖、帝王统绪与神话形象的多重身份。从此,黄帝多以华夏血缘始祖、帝王之首的身份出现而受到广泛而持久的推崇。我们应重点考察黄帝神话体系所体现的神话思想与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神话 思想意蕴 建构路径 生成动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帝内经》气味配伍理论探析
2
作者 张钰欣 张小虎 +2 位作者 姜婧 张保春 翟双庆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81-888,共8页
气味配伍理论肇始于《黄帝内经》,该理论架构于运气学说之上,以气为核心,从人体内外环境的气化失衡对疾病进行认识;将四气、五味理论结合,从寒热、盛衰两个方面共同对自然、人体的气化进行调节;强调“谨候气宜,无失病机”,根据运气盛衰... 气味配伍理论肇始于《黄帝内经》,该理论架构于运气学说之上,以气为核心,从人体内外环境的气化失衡对疾病进行认识;将四气、五味理论结合,从寒热、盛衰两个方面共同对自然、人体的气化进行调节;强调“谨候气宜,无失病机”,根据运气盛衰与气候寒温,针对脏气虚实与病性寒热,运用药食气味抵御气候失常对人体的侵害,并调整五脏气化,使人体恢复至气机调和、阴阳平衡的状态。阴阳失调是疾病发生的根源,寒热为其表象,以四气平之;盛衰为其根源,以五味补泻。四气与五味的结合实质上是对人体阴阳失衡的多方面调整,而多种气味间的相互配伍,则能扩大药物的作用范围,制约药物的气味偏颇,做到祛邪与扶正并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气味配伍 药性理论 理论探讨 运气学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帝内经》“通天”论与中医天人整体哲学解构
3
作者 刘立安 孙永章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25-28,共4页
以《黄帝内经》“通天”相关论述为指引,结合多学科互鉴,考察了中医药乃至中华文明中的天人整体哲学,分析了其中蕴含的天人同构、天人感应与天人合一层次与路径,并综合多学科知识,呈现了三者相应的内涵解读视角。继而参合所考析之天人... 以《黄帝内经》“通天”相关论述为指引,结合多学科互鉴,考察了中医药乃至中华文明中的天人整体哲学,分析了其中蕴含的天人同构、天人感应与天人合一层次与路径,并综合多学科知识,呈现了三者相应的内涵解读视角。继而参合所考析之天人整体哲学层次,进行了《黄帝内经》“通天”理论及与之相应的实践要素解构,提要式解诂了“形体之柔”“精神之抟”“形神若一”,并简要探讨了中医运动观、养心观、清静观等养生与技艺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天 整体观念 中医哲学与经典理论 抟精神 黄帝内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帝内经》的当代价值
4
作者 王琦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93-1003,共11页
《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蕴含了深厚的医学智慧与人文精神,历经两千余年而不衰,展现出持久的生命力。通过对《黄帝内经》的科学价值、理论价值、文化价值及临床价值进行表述,揭示其引领当代中医学术的重要贡献。《黄... 《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蕴含了深厚的医学智慧与人文精神,历经两千余年而不衰,展现出持久的生命力。通过对《黄帝内经》的科学价值、理论价值、文化价值及临床价值进行表述,揭示其引领当代中医学术的重要贡献。《黄帝内经》的科学价值不仅体现在其对生命现象的深刻洞察和具体生理过程的解释上,更在于其理论在现代科学中的持续应用和验证。《黄帝内经》的理论价值不仅体现在其内在的逻辑严谨性和对现象的解释力上,更在于其能够指导实践、预测未来,并推动学科的发展,从生命周期理论、象数思维、滋生新学科等方面为现代医学和跨学科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黄帝内经》的文化价值体现在它不仅记录了古代医学成就,也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的象征,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黄帝内经》亦蕴含着丰富的临床价值,为临床提供了诊疗理论、制方用药理论和流派理论。《黄帝内经》不仅是中国传统医学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人类共享的文化遗产,不仅是中医学的经典,也是全人类的经典,其思想精髓与实践方法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与应用,彰显了其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科学价值 理论价值 文化价值 临床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黄帝内经》“因时制宜”理论探析不孕症之诊治 被引量:3
5
作者 郑凌歆 谈勇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9-114,共6页
从天人相应的角度阐述“因时制宜”的理论内涵,从日节律、月节律、年节律、超年节律等层面探析女性不孕症机制,论证女性生育能力以及辅助生殖技术实施受时间节律影响。认为经水不调为不孕症发病的关键,治疗当以调经为主,通过择时调摄、... 从天人相应的角度阐述“因时制宜”的理论内涵,从日节律、月节律、年节律、超年节律等层面探析女性不孕症机制,论证女性生育能力以及辅助生殖技术实施受时间节律影响。认为经水不调为不孕症发病的关键,治疗当以调经为主,通过择时调摄、辨期调周、分季论治、因龄施治等方式进一步细化中医药治疗女性不孕症的诊疗方案,为临床诊治不孕症及完善其选方用药提供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时制宜 黄帝内经 女性不孕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ring and Autumn of the Lü Clan and Yellow Emperor School
6
作者 Li Fei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93-296,共4页
To which school Spring and Autumn of the Lü Clan belongs is the base of carrying out the study of its thoughts and philosophy,which has always caused controversy.This question should be answered not from the narr... To which school Spring and Autumn of the Lü Clan belongs is the base of carrying out the study of its thoughts and philosophy,which has always caused controversy.This question should be answered not from the narrowperspective of a certain school,bu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cademic integration. Spring and Autumn of the Lü Clan is a consummate work of YellowEmperor School. There are four reasons for this conclusion: firstly,it shares the same ideological system and basic thoughts with YellowEmperor School. Secondly,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deological views,it carries on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oughts of YellowEmperor School. Thirdly,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factors of various schools,it carries on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YellowEmperor School. Fourthly,it raises the banner of"YellowEmperor",and inherits many words from works of YellowEmperor Scho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 春秋 学校工作 发展趋势 思想体系 思想观念 思想因素 学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记·五帝本纪》中黄帝形象的知识考古 被引量:11
7
作者 许兆昌 杨龙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12,共8页
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所塑造的黄帝形象,包括政治、经济和宗教三个主要方面。政治上,黄帝实现了"统一",并为巩固"统一"做出重要贡献;经济上,黄帝重视发展种植农业及家畜养殖业,在推动农业科技发展方面... 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所塑造的黄帝形象,包括政治、经济和宗教三个主要方面。政治上,黄帝实现了"统一",并为巩固"统一"做出重要贡献;经济上,黄帝重视发展种植农业及家畜养殖业,在推动农业科技发展方面也取得重要成就;宗教上,黄帝具有突出的神巫特征,是集宗教神权与政治权力于一身的远古帝王。《史记·五帝本纪》中的黄帝,实是司马迁兼采先秦、秦汉不同时期的史实和思想家们的社会政治理想而塑造的形象,是中华文明早期发展阶段在不同方面所取得成就的集中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黄帝 知识来源 历史塑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帝内经》眩晕证治探讨 被引量:22
8
作者 田永衍 胡蓉 赵小强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9-111,176,共4页
认为《黄帝内经》中引起眩晕的病因病机主要有感受外邪、运气变化、脏腑内伤、经脉之气运行失常等四类,在经脉主要与足太阳、足厥阴、足少阳有关,在脏腑主要与脑、肝有关。《黄帝内经》对眩晕病证的治疗以针刺为主,偶有药物治疗,总的治... 认为《黄帝内经》中引起眩晕的病因病机主要有感受外邪、运气变化、脏腑内伤、经脉之气运行失常等四类,在经脉主要与足太阳、足厥阴、足少阳有关,在脏腑主要与脑、肝有关。《黄帝内经》对眩晕病证的治疗以针刺为主,偶有药物治疗,总的治疗原则是盛则泻之,虚则补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眩晕 证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帝陵古侧柏健康评价 被引量:10
9
作者 杨玲 康永祥 +3 位作者 李小军 王富 王丹阳 郭乐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79-784,共6页
以黄帝陵轩辕庙内19株千年古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为研究对象,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专家意见,运用层次分析法(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从树干、树冠及根系等3方面选取树干倾斜度、树皮完整程度、树干损伤程度、树干病虫害... 以黄帝陵轩辕庙内19株千年古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为研究对象,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专家意见,运用层次分析法(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从树干、树冠及根系等3方面选取树干倾斜度、树皮完整程度、树干损伤程度、树干病虫害等13个评价指标,并用Delphi-AHP法确定各指标相对权重,建立古侧柏健康评价模型。且将黄帝陵古侧柏健康等级分为4级,旨在无损评估古侧柏健康状况,及时制定和调整保护与复壮方案。结果表明:19株古柏健康状况可分为健康、亚健康、不健康等3级,其中以亚健康状态为主。评分结果表征树势强弱,与实际调查情况一致;并分析得出顶梢枯死、病虫害、树干损伤、立地条件差、人为干扰等是影响古侧柏健康程度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 侧柏 古树 健康评价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帝陵侧柏叶枯病的病原菌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李培琴 明洁 +3 位作者 张舒瑶 余仲东 贺虹 唐光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4-84,共11页
【目的】明确黄帝陵侧柏叶枯病的病原菌及其培养特性,筛选对该病害具有较好防治效果的药剂,为黄帝陵古柏群的保护提供指导。【方法】采用组织分离培养法从采集的侧柏叶枯病叶中分离病菌,通过回接试验和柯赫氏法则,证明分离物是否为引起... 【目的】明确黄帝陵侧柏叶枯病的病原菌及其培养特性,筛选对该病害具有较好防治效果的药剂,为黄帝陵古柏群的保护提供指导。【方法】采用组织分离培养法从采集的侧柏叶枯病叶中分离病菌,通过回接试验和柯赫氏法则,证明分离物是否为引起侧柏叶枯病的病原菌;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对黄帝陵侧柏叶枯病病原菌进行鉴定,并研究其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速率;采用带毒平板法和田间试验筛选对黄帝陵侧柏叶枯病具有较好防治效果的药剂。【结果】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黄帝陵侧柏叶枯病病原菌为互隔交链孢(Alternaria alternata)和芍药生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paeoniicola),这2种病原菌可单独侵染,也可共同复合侵染。互隔交链孢和芍药生拟盘多毛孢在黄豆(SA)培养基和马铃薯蔗糖琼脂(PSA)培养基上生长速率均较高。室内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戊唑醇对互隔交链孢和芍药生拟盘多毛孢抑菌活性较高,其有效中浓度(EC_(50))分别为1.13和1.38 mg/L;咪鲜胺次之,其EC_(50)分别为1.58和1.44 mg/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80%戊唑醇可湿性粉剂750倍液和25%咪鲜胺乳油3 000倍液对侧柏叶枯病的防效最佳,喷药4次后其防治效果均在80%以上。【结论】黄帝陵侧柏叶枯病由互隔交链孢(A.alternata)和芍药生拟盘多毛孢(P.paeoniicola)单独或共同侵染引起,为弱寄生菌,这2种病原菌均在SA和PSA培养基生长良好;侧柏为芍药生拟盘多毛孢(P.paeoniicola)的新寄主;戊唑醇和咪鲜胺对黄帝陵侧柏叶枯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陵侧柏 叶枯病 病原鉴定 病原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帝陵古柏群林下天然更新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杨玲 康永祥 +2 位作者 李小军 周琳月 王富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2-86,共5页
为实现黄帝陵古柏群的可持续保护,从森林可持续经营理念出发,对黄帝陵古柏群林下天然更新密度和相关环境因子进行了实地调查,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了更新密度与9个相关环境影响因子的关联性。结果表明,林下天然更新影响因子关联度排... 为实现黄帝陵古柏群的可持续保护,从森林可持续经营理念出发,对黄帝陵古柏群林下天然更新密度和相关环境因子进行了实地调查,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了更新密度与9个相关环境影响因子的关联性。结果表明,林下天然更新影响因子关联度排序为:人为干扰强度>郁闭度>枯落物厚度>坡位>坡度>坡向>枯落物盖度>灌草盖度>海拔,即人为干扰、郁闭度和枯落物盖度对林下天然更新密度影响最大。同时阐明了黄陵古柏群林下天然更新呈现的更新密度小、更新岛屿化以及只见当年生幼苗不见幼树现象的主要原因。提出分区管理,保留更新区;选择性清理林下,保存更新幼苗;适度修剪枯病枝,改善林内环境等促进古柏群林下更新的经营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 古侧柏 天然更新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帝内经》运气七篇发病观探微 被引量:6
12
作者 薛辉 赵心华 胡玉萍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1期125-128,共4页
在《黄帝内经》运气七篇大论中,非常详尽的论述了天象、气候、物候和病候之间的关系,从发病学角度,总结了运气七篇大论关于人体发病的情况,病症特点等,并结合古今案例加以阐释,以期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黄帝内经 运气七篇 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帝内经·素问·八正神明论篇》中医学术思想刍议 被引量:9
13
作者 彭亮 刘密 +3 位作者 杨舟 张国山 章海凤 常小荣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10期2010-2012,共3页
《八正神明论篇》是为《黄帝内经·素问》的重要篇章。本文从"法天则地、合以天光"、"泻必用方,补必用员"、"上工救其萌芽、不治已病治未病"、"神乎神、慧然独悟、昭然独明谓之神"几个代... 《八正神明论篇》是为《黄帝内经·素问》的重要篇章。本文从"法天则地、合以天光"、"泻必用方,补必用员"、"上工救其萌芽、不治已病治未病"、"神乎神、慧然独悟、昭然独明谓之神"几个代表性语汇入手,就其中医针灸的学术思想特点进行讨论。认为《八正神明论篇》对中医针灸学理论的构成的作用显著,充分陈述了四时八正的各种自然变化对人体经脉气血盛衰的影响以及与针灸治疗的关系,以及针刺补泻、形神关系和治未病的理论,这些都为后世中医针灸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素问 八正神明篇 中医针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帝内经》中基本味觉词的隐喻和转喻 被引量:8
14
作者 廖正刚 林正军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12,共6页
拟人是基本的隐喻用法,从中引申出相生关系的母子关系隐喻和相克关系的敌我关系隐喻。敌我关系隐喻可进一步切分为同一家族内部同室操戈的敌我关系隐喻和不同家族之间的敌我关系隐喻。本文将传统文化中的阴阳五行说与认知语言学理论相结... 拟人是基本的隐喻用法,从中引申出相生关系的母子关系隐喻和相克关系的敌我关系隐喻。敌我关系隐喻可进一步切分为同一家族内部同室操戈的敌我关系隐喻和不同家族之间的敌我关系隐喻。本文将传统文化中的阴阳五行说与认知语言学理论相结合,采用内省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黄帝内经》中基本味觉词的隐喻和转喻问题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因果关系的语义迁移是基本味觉词跨范畴关系迁移的核心所在。通感则是基本味觉词产生一词多义的重要认知动因,基本味觉词可以作为始源域来隐喻其他事物。基本味觉词隐喻度最高的为"苦",其次是"酸",而"辛"、"甘"和"咸"并没有发展为隐喻意义。在《黄帝内经》里基本味觉词与五谷、五果、五菜、五畜的关系是转喻关系。基本味觉词在预防和治疗过程中出现转喻用法,但需要语境提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基本味觉词 隐喻 转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黄帝内经》背俞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文麟 谢晓佳 +3 位作者 纪智 朱华超 郭文 刘清国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7期1002-1004,1008,共4页
背俞是临床常用腧穴,也是《黄帝内经》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根据《黄帝内经》对背俞的记载试论其含义、定位、取穴、主病规律及相关配伍应用等,以期为临床、科研、针灸术语的制订及教科书的编写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 黄帝内经》 背俞 定位 主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之美的构建——《黄帝内经》美学思想刍议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书华 周亚东 王键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33-140,共8页
《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的源头,更是一部构建生命之美的养生宝典。《黄帝内经》对生命的尊重与精心呵护是对生命最完美形式的追求。《黄帝内经》实现了生命美学与人体审美实践的完美结合,是生命美学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的源头,更是一部构建生命之美的养生宝典。《黄帝内经》对生命的尊重与精心呵护是对生命最完美形式的追求。《黄帝内经》实现了生命美学与人体审美实践的完美结合,是生命美学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黄帝内经》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生命构成的自然之美、生命过程的中和之美以及人体生命的审美实践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自然之美 中和之美 审美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帝内经》对针灸治疗颈痛的贡献探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狄忠 姜硕 符文彬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7期1277-1279,共3页
《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的渊薮,该书对针灸学理论从治则治法到临床应用都进行了全面的论述。文章通过整理《黄帝内经》中有关颈痛的条文,发掘该书对针灸治疗颈痛在经脉循行、辨证论治及刺灸操作方面的贡献,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通过整... 《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的渊薮,该书对针灸学理论从治则治法到临床应用都进行了全面的论述。文章通过整理《黄帝内经》中有关颈痛的条文,发掘该书对针灸治疗颈痛在经脉循行、辨证论治及刺灸操作方面的贡献,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通过整理发现以下规律:①颈痛与十四正经皆相关,其中与太阳、少阳、督脉关系最为密切。②根据发病部位不同,颈痛有手太阳、足太阳之分;根据病因不同,颈痛有从肾论治、从风论治之别。③颈痛取穴以足太阳经为主。④颈痛的特色刺灸操作为"火针劫刺"颈部阿是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针灸 颈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帝椒加工过程中的天然黄色素稳定性研究及控制 被引量:1
18
作者 华颖 沈国华 +4 位作者 刘大群 方红星 龚欣惠 孙进 师成斌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322-324,共3页
在考察加工过程中黄帝椒天然黄色素的变化规律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各种护色剂及加工条件在生产及储藏过程中对黄帝椒天然黄色素稳定性的影响,并结合色素组成及其特征结构对各种因素的影响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加工过程中,泡制盐度、p... 在考察加工过程中黄帝椒天然黄色素的变化规律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各种护色剂及加工条件在生产及储藏过程中对黄帝椒天然黄色素稳定性的影响,并结合色素组成及其特征结构对各种因素的影响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加工过程中,泡制盐度、pH对色素稳定性影响不大,影响色素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是加工温度和光照,加入抗氧化剂类型的护色剂,能对加工过程中黄帝椒色素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 色素 稳定性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黄帝内经》中的系统生物学思想及其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明芬 安冬青 郑静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517-1519,共3页
研究发现《黄帝内经》时代的医家们通过对自然界、社会长期观察后,形成了系统生物学雏形思想。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而且还认为人与自然、社会也是一个的统一的大整体系统观,并以此指导养生,预防,诊断及治疗。文章旨在探源《... 研究发现《黄帝内经》时代的医家们通过对自然界、社会长期观察后,形成了系统生物学雏形思想。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而且还认为人与自然、社会也是一个的统一的大整体系统观,并以此指导养生,预防,诊断及治疗。文章旨在探源《黄帝内经》中质朴的系统生物学思想,挖掘其中医理论精髓,提供中西医结合的思路。即把《黄帝内经》的天人相应,人与社会相应的大系统观,结合基于现代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等系统生物学思想相结合进行研究,了解自然环境、社会、心理、情绪变化对细胞、组织、蛋白质、基因、代谢、免疫等的影响,从而更加了解人类进化、生老病死的规律。对疾病的预测、预防控制、诊断、治疗做更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系统生物学 中西医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帝、炎帝、蚩尤中华合符坛规划设计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金路 王玉杰 +1 位作者 林鹰 王作鹏 《风景园林》 2006年第1期42-47,共6页
艺术地再现黄帝、炎帝、蚩尤在上古时代的合符功绩,创造祭祖、祭天的场所,为北京奥运会提供独特的取火和传递仪式。
关键词 黄帝 炎帝 蚩尤 中华合符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