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流域视角的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
1
作者 宁朝山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4,22,共8页
为给区域因地制宜布局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制定有针对性的新质生产力协调发展政策提供依据,基于新型劳动者、新型劳动资料、新型劳动对象3个维度构建反映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从流域视角出发,采用2015—2022年21个省... 为给区域因地制宜布局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制定有针对性的新质生产力协调发展政策提供依据,基于新型劳动者、新型劳动资料、新型劳动对象3个维度构建反映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从流域视角出发,采用2015—2022年21个省(市、自治区)相关数据,运用熵权法、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法、Kernel核密度估计法实证考察长江、黄河、珠江三大流域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及其动态演进趋势。结果表明:1)在时空分布上,三大流域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长江流域新质生产力及其构成要素的发展处于较高水平,珠江流域处于居中水平,黄河流域处于最低水平;2)在区域差异上,长江流域新质生产力内部差异最小,珠江流域内部差异最大,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间差异最大,流域间差异是三大流域新质生产力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3)在动态演进上,三大流域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流域内差异均呈现减小趋势,尤其是长江流域新质生产力均衡化发展趋势更为明显,珠江流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非均衡问题较为突出,黄河流域非均衡发展问题虽然呈现减弱趋势,但总体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发展新质生产力任务更为艰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珠江流域 区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品种和添加剂对三江源区燕麦青贮品质和CNCPS蛋白组分的影响
2
作者 郝迎辰 黄钰 +5 位作者 张洪瑞 王召明 李雨嘉 秦子旸 孙志强 玉柱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74-1280,共7页
为了筛选适宜三江源区的燕麦品种及高效添加剂,选用燕麦品种‘贝勒Ⅱ’‘白燕2’和‘白燕7’,于抽穗期收获后,分别设置空白对照(CK)、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P)、布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chneri,LB)及苯甲酸钠(Sodium... 为了筛选适宜三江源区的燕麦品种及高效添加剂,选用燕麦品种‘贝勒Ⅱ’‘白燕2’和‘白燕7’,于抽穗期收获后,分别设置空白对照(CK)、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P)、布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chneri,LB)及苯甲酸钠(Sodium benzoate,SB)添加剂处理,青贮45 d后取样分析,测定青贮品质和净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体系(Cornell net carbohydrate and protein system,CNCPS)蛋白组分。结果表明:(1)‘白燕2’的干物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2)与对照组相比,添加剂组可以显著降低高寒地区燕麦青贮饲料的pH值(P<0.05),添加LB能够显著降低氨态氮含量,提高乳酸和乙酸含量(P<0.05)。不同添加剂均能显著降低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P<0.05)。品种和添加剂互作对燕麦青贮饲料有显著影响(P<0.01)。(3)CNCPS蛋白组分测定结果表明,品种和添加剂互作对PB组分含量均有显著提高(P<0.01),对PA和PC组分含量均有显著降低(P<0.01)。综上所述,品种和添加剂互作对燕麦青贮品质和CNCPS蛋白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以“白燕2+LB”组合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 燕麦 品种 青贮品质 CNCPS蛋白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黄河源区覆被变化下降水的产流产沙效应研究 被引量:34
3
作者 李元寿 王根绪 +2 位作者 王一博 王军德 贾晓红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16-623,共8页
在长江和黄河源区的左冒西孔曲和纳通河、垮热洼尔玛河流域的不同植被覆盖下建立了天然径流观测场,利用观测天然降水和人工模拟降水,初步研究了江河源区不同植被覆盖下降水的产流产沙效应。结果表明,长江黄河源区的3个小流域内,在... 在长江和黄河源区的左冒西孔曲和纳通河、垮热洼尔玛河流域的不同植被覆盖下建立了天然径流观测场,利用观测天然降水和人工模拟降水,初步研究了江河源区不同植被覆盖下降水的产流产沙效应。结果表明,长江黄河源区的3个小流域内,在典型高寒草甸草地30°坡面上,退化较为严重的30%覆盖度以下的场地内,地表径流产出量明显大于覆盖度较好的95%、92%和68%场地,同时产沙量显著高于这3个场地,其平均单次降水形成的泥沙量是这三种盖度的2.4倍,由此造成地表侵蚀量平均为这3种盖度的3.10倍。通过对几次典型的降水形态的分析,在长江黄河源区高寒草甸草地的坡面上,不但降水量影响着产流产沙量,降水形态也影响着产流产沙量,降雨仍是引起水土流失的主要降水形态,在降水量相同的条件下,降雪可比降雨和雨加雪增加产流量2.1.3.5倍,可比降雨减少泥沙侵蚀45.4%.80.3%。人工模拟结果表明:对于覆盖度为5%和30%的强度退化草地,次降水量在3.5mm时,就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径流和产沙效应,当次降雨量达到7mm,降雨持续时间15min,5m^2场地内就会形成1400mL以上的径流量;在地表土壤含水量(FDR测0—5cm平均含水量为36.7%)较高的情况下,次降雨量达4min,降雨强度超过0.4mm/min,在5m^2场地内历时5min就能形成1060mL的地表径流,每100mL径流中含泥沙高达1.6g。这一试验结果在长江黄河源区3个不同的河源小流域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植被覆盖 产流 产沙 长江黄河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河源区植被水分利用效率遥感估算及动态变化 被引量:18
4
作者 张春敏 梁川 +1 位作者 龙训建 卫仁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146-155,F0003,共11页
为了获取高寒地区在资料短缺条件下的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水循环的变化特征,该文以遥感数据、气象数据和实际观测数据相结合,利用基于光能利用率的CASA(carnegie ames stanford approach)模型和FAO Penman-Monteith方法对江河源区2000... 为了获取高寒地区在资料短缺条件下的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水循环的变化特征,该文以遥感数据、气象数据和实际观测数据相结合,利用基于光能利用率的CASA(carnegie ames stanford approach)模型和FAO Penman-Monteith方法对江河源区2000–2010年植被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估算和动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所选模型较好的反应了区域植被水分利用效率的时空分布特征。近11 a来,长江源区和黄河源区多年平均水分利用效率(以C质量计,下同)分别为0.54 g/(mm·m^2)和0.56 g/(mm·m^2),江河源区植被水分利用效率呈减少趋势,其中黄河源区植被水分效率减少速度大于长江源区。2)江河源区典型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水分利用效率年际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黄河源区减少趋势较长江源区更明显。长江源区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水分利用效率呈现明显单峰现象,黄河源区呈现为阶梯增加和减少现象,表明长江源区在单位面积上植物消耗单位水分的固碳能力要好于黄河源区。3)主成分分析表明:江河源区植被水分利用效率变化与NDVI、温度、降水、太阳辐射以及蒸发密切相关;长江源区以NDVI、降雨为主导,黄河源区以NDVI、降雨和温度为主导。该研究可为江河源区水资源合理利用,实现区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估算 植被 水分利用效率 动态变化 江河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河源区退化高寒草地土壤微生物与地上植被及土壤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79
5
作者 尚占环 丁玲玲 +1 位作者 龙瑞军 马玉寿 《草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1期34-40,共7页
对青藏高原江河源区退化高寒草地土壤微生物与地上植被、土壤环境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退化高寒草地植物多样性、物种组成、地上植被盖度、草地生产力的变化引起土壤微生物数量发生变化,土壤微生物特别是细菌生理类群受土壤环境... 对青藏高原江河源区退化高寒草地土壤微生物与地上植被、土壤环境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退化高寒草地植物多样性、物种组成、地上植被盖度、草地生产力的变化引起土壤微生物数量发生变化,土壤微生物特别是细菌生理类群受土壤环境因子影响较大。江河源区退化高寒草地土壤中非有益性微生物功能群处于增加趋势,限制了土壤养分供给和转化能力,不利于草地土壤肥力维持和提高,给受损高寒草地,特别是“黑土滩”退化草地的生态恢复带来困难。因此,在修复受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时,不仅要恢复地上部分的植被,而且要恢复地下部分的土壤微生物群落,重建土壤微生物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河源区 退化高寒草地 土壤微生物 土壤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河源区披碱草和星星草混播草地土壤物理性状对牦牛放牧强度的响应 被引量:19
6
作者 董全民 赵新全 +3 位作者 马玉寿 代勇 施建军 王启基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5年第6期65-70,共6页
在江河源区披碱草Elymusnatans+星星草Puccinelliatenuflora混播人工草地上研究了牦牛放牧强度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2年的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不同土壤层含水量均呈降低趋势,土壤容重、土壤坚实度呈增大趋势。相关分析表... 在江河源区披碱草Elymusnatans+星星草Puccinelliatenuflora混播人工草地上研究了牦牛放牧强度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2年的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不同土壤层含水量均呈降低趋势,土壤容重、土壤坚实度呈增大趋势。相关分析表明,放牧强度与不同土壤层含水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与土壤容重和坚实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而且土壤容重和坚实度均具有累积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放牧强度 混播禾草草地 土壤含水量 土壤容重 土壤坚实度 江河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河源区人工草地及“黑土滩”退化草地群落演替与物种多样性动态 被引量:34
7
作者 史惠兰 王启基 +2 位作者 景增春 李世雄 王杰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55-661,共7页
研究了黑土滩退化草地以及在黑土滩上建植的垂穗披碱草人工草地在第2~6年间植物群落演替及物种多样性动态.结果表明:随着演替的发生,两种不同类型草地群落的α多样性指数均呈现单峰变化趋势.人工草地群落的α多样性指数比黑土滩退化草... 研究了黑土滩退化草地以及在黑土滩上建植的垂穗披碱草人工草地在第2~6年间植物群落演替及物种多样性动态.结果表明:随着演替的发生,两种不同类型草地群落的α多样性指数均呈现单峰变化趋势.人工草地群落的α多样性指数比黑土滩退化草地群落的低,建植第4年的人工草地群落和封育4年的黑土滩退化草地群落的各指数最高.两种不同类型草地草场质量指数也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人工草地群落的草场质量和生物量比黑土滩退化草地群落高.从植物的生活型看,一年生植物被多年生植物替代.β多样性的时间动态反映出演替过程中,两种类型的草地群落2龄与5龄、6龄群落间的β多样性低,物种周转率高;2龄与3龄,5龄与6龄群落间的β多样性高,物种周转率低,4龄群落是过渡群落.在时间序列上可分为两个阶段,2~4龄主要是一年生草本的入侵,4~6龄主要是多年生草本的定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河源区 垂穗披碱草人工草地 “黑土滩”退化草地 群落演替 多样性 草场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粪对青海草地早熟禾草地生产力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16
8
作者 闵星星 马玉寿 +1 位作者 李世雄 王彦龙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39-1044,共6页
在三江源区果洛藏族自治州大武镇进行了青海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cv.Qinghai)小区施肥试验,研究了磷酸二铵、生羊粪、腐熟羊粪及不同施用量的腐熟羊粪对青海草地早熟禾牧草高度、盖度、密度、地上生物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三江源区果洛藏族自治州大武镇进行了青海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cv.Qinghai)小区施肥试验,研究了磷酸二铵、生羊粪、腐熟羊粪及不同施用量的腐熟羊粪对青海草地早熟禾牧草高度、盖度、密度、地上生物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青海草地早熟禾在播种时用15 000kg·hm-2的腐熟羊粪做基肥,其牧草高度、盖度、密度及地上生物量分别为69.5cm、80.7%、6 190枝·m-2和439.4g·m-2,均可达到150kg·hm-2的磷酸二铵施肥水平(P>0.05)。在相同施肥量下腐熟羊粪的增产效果明显优于生羊粪。土壤中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全磷和速效磷均随着腐熟羊粪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区 青海草地早熟禾 羊粪 施肥 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河源区不同建植期人工草地土壤养分及微生物量磷和磷酸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34
9
作者 冯瑞章 周万海 +2 位作者 龙瑞军 马玉寿 齐文娟 《草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6期1-6,共6页
研究了"黑土滩"退化草地上建植的2,4和6龄垂穗披碱草人工草地土壤养分、微生物量磷、中性磷酸酶活性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随建植期的增加,土壤pH值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人工4龄草地土壤pH值最低,人工6龄... 研究了"黑土滩"退化草地上建植的2,4和6龄垂穗披碱草人工草地土壤养分、微生物量磷、中性磷酸酶活性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随建植期的增加,土壤pH值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人工4龄草地土壤pH值最低,人工6龄草地最高。从时间尺度看,人工2龄草地土壤养分含量、土壤微生物量磷含量和土壤中性磷酸酶活性较"黑土滩"退化草地明显升高,随着建植期的增加,人工4龄草地各测定指标明显下降,而人工6龄草地各测定指标再次升高。4种草地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量磷含量和中性磷酸酶活性在土壤剖面中均呈现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递减的趋势。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磷与有机碳、全氮、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全磷含量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中性磷酸酶活性与大多数土壤养分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与土壤有机碳的相关系数最大;土壤微生物量磷与中性磷酸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河源区 人工草地 土壤养分 微生物量磷 中性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牧强度对江河源区垂穗披碱草(Elymus natans)/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flora)混播草地群落和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的影响 被引量:22
10
作者 董全民 赵新全 +4 位作者 马玉寿 代勇 王启基 施建军 王柳英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8-33,共6页
在江河源区披碱草(Elymus natans)/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flora)混播人工草地上进行了两个放牧季(2003年6月29日~9月20日和2004年6月29日~9月20日)的牦牛放牧试验,研究了放牧强度对混播草地群落特征和高原鼠兔(Ochotona cu... 在江河源区披碱草(Elymus natans)/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flora)混播人工草地上进行了两个放牧季(2003年6月29日~9月20日和2004年6月29日~9月20日)的牦牛放牧试验,研究了放牧强度对混播草地群落特征和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种群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两个放牧季内,随着放牧强度的提高,草地群落的盖度、地上现存量和优势种植物(披碱草和星星草)的株高降低,且放牧强度与其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对照处理组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最低,中度放牧组最高,该结果支持“中度干扰理论”。随着放牧强度的提高,高原鼠兔的种群密度增加,且放牧强度与其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不同放牧强度下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与高原鼠兔的种群密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强度 垂穗披碱草/星星草混播草地 高原鼠兔 江河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增温对长江源区高寒草甸土壤养分状况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4
11
作者 李娜 王根绪 +2 位作者 高永恒 王俊峰 柳林安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14-1224,共11页
采用增温棚模拟增温的方法,对比研究了青藏高原腹地的风火山地区典型的高寒沼泽和高寒草甸在两种增温梯度条件下的土壤养分状况、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对温度升高的响应。结果表明:(1)模拟增温显著提高了增温棚内的气温和5 cm土... 采用增温棚模拟增温的方法,对比研究了青藏高原腹地的风火山地区典型的高寒沼泽和高寒草甸在两种增温梯度条件下的土壤养分状况、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对温度升高的响应。结果表明:(1)模拟增温显著提高了增温棚内的气温和5 cm土壤温度,高寒沼泽草甸区不封顶增温棚平均气温和5 cm土壤温度分别较对照升高2.54℃和0.68℃,封顶增温棚平均气温和5 cm土壤温度分别较对照提高4.99℃和1.43℃;高寒草甸区内不封顶和封顶增温棚5 cm土壤平均温度分别较对照提高0.31℃和3.93℃。(2)模拟增温对两种草甸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表现不一致,高寒沼泽草甸中开顶和封顶式增温棚0~5 cm土层中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降低,5~20 cm土层中却增加;相反的,高寒草甸中开顶和封顶式增温棚0~5 cm土层中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增加,5~20 cm土层中减少。(3)模拟增温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含量,但由于封顶式增温棚增温幅度过大,抑制了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导致微生物生物量碳、氮降低。(4)模拟增温使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蛋白酶的活性在两种草甸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碱性磷酸酶活性减小,蔗糖酶活性在两种草甸中表现出不一致的变化情况。同时,封顶增温棚内的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蛋白酶活性增加的幅度,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减少的幅度均小于开顶式增温棚内的酶活性。两种草甸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变化对模拟增温的响应情况不一致,这与不同类型草甸中土壤理化性质、水热状况、土壤代谢、植物种类及土壤生物(动物和微生物)区系、数量和生物多样性等因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增温 高寒草甸 微生物生物量碳氮 土壤有机碳 土壤酶活性 长江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源区冻结层上水地质环境影响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曹文炳 万力 +3 位作者 周训 胡伏生 李志明 梁四海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6期6-10,共5页
黄河源区地处青藏高原中南部,海拔高度在4100m以上,属中纬度高山多年冻土带,该冻土带内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冻结水环境。多年冻土通过季节融化带与大气系统、植被系统、地表水系统进行水、热交换,冻结层上水则是交换中的重要纽带。冻结层... 黄河源区地处青藏高原中南部,海拔高度在4100m以上,属中纬度高山多年冻土带,该冻土带内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冻结水环境。多年冻土通过季节融化带与大气系统、植被系统、地表水系统进行水、热交换,冻结层上水则是交换中的重要纽带。冻结层上水分布在冻土表层,是冻土区主要的潜水含水层之一,其空间分布直接控制着包气带含水量的变化和地表植被类型分带。2000~2001年,作者两次对黄河源区冻结层上水及其地质环境进行了专题研究,结果表明,水文地质结构、地表水位的变化以及过度放牧和开采沙金等人为作用均会对冻结层上水的空间分布产生影响,这些作用不仅影响着冻土类型的转化,而且还会由此引发一系列的生态问题,使原本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出现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源区 地质环境 冻结层上水 青藏高原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源区高山嵩草物候与生物量动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3
13
作者 黄瑞灵 周华坤 +2 位作者 刘泽华 徐维新 魁武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21-1026,共6页
利用青藏高原腹地江河源头的曲麻莱县气象站1994~2004年观测的高寒嵩草草甸优势种高山嵩草的生育期、高度、产量等指标与同期气象资料,通过定量分析研究较长时段的物候及生物量变化特征,以揭示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高山嵩... 利用青藏高原腹地江河源头的曲麻莱县气象站1994~2004年观测的高寒嵩草草甸优势种高山嵩草的生育期、高度、产量等指标与同期气象资料,通过定量分析研究较长时段的物候及生物量变化特征,以揭示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高山嵩草返青期和开花期的变化总体均呈"W"形,在区域气候变暖背景下,植物物候表现为返青期提前,开花期和枯黄期推迟,整个生长季延长.(2)高山嵩草的生物量变化在10年间呈明显的波动趋势,各月最高生物量均出现在1999年,最低生物量出现在1994年.(3)高山嵩草物候期与生长季各月气温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01),与月降水量呈弱正相关关系(P>0.05);月均气温成为本区草本植物发芽生长的先决条件,且6~8月气温与植物萌动的相关性最大.(4)生长季6~8月高山嵩草生物量鲜重和干重均与月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鲜重仅与月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在青藏高原的高寒区,温度比降水对植物产量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源区 高山嵩草 物候 生物量 气候变暖 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河源区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草甸植物和土壤碳、氮储量对覆被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49
14
作者 王启基 李世雄 +1 位作者 王文颖 景增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85-894,共10页
以青海省果洛州藏族自治州甘德县青珍乡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草甸轻度退化草地和重度退化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植物地上部分主要功能群(禾草类、杂类草、莎草类)、植物根系和土壤碳、氮浓度及储量动态研究,结果表明:高寒小嵩草草... 以青海省果洛州藏族自治州甘德县青珍乡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草甸轻度退化草地和重度退化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植物地上部分主要功能群(禾草类、杂类草、莎草类)、植物根系和土壤碳、氮浓度及储量动态研究,结果表明:高寒小嵩草草甸轻度退化草地地上部分主要功能群碳、氮浓度和C∶N比值明显高于重度退化草地的浓度。同一草地类型主要功能群比较,碳、氮浓度依次为杂类草〉禾草类〉莎草类;植物地上部分的碳、氮浓度明显高于地下根系的碳、氮浓度。重度退化草地植物根系碳、氮浓度高于轻度退化草地植物根系碳、氮浓度。重度退化草地土壤总有机碳浓度显著低于轻度退化草地土壤总有机碳浓度,随着土层的加深碳、氮浓度有减少的趋势。江河源区高山嵩草草甸的土壤有机碳、氮储量最大,植物根系碳、氮储量居中,植物地上部分碳、氮储量最小。重度退化草地总有机碳储量(13554.3g/m^2)较轻度退化草地储量(14669.2g/m^2)下降7.60%。其中,0-40cm土壤层碳储量下降4.10%,植物根系碳储量下降59.97%,植物地上部分碳储量下降15.39%;重度退化草地总氮储量(3780.6g/m^2)较轻度退化草地储量(3352.7g/m^2)高12.76%,其中,0-40cm土壤中总氮储量高13.07%,植物根系全氮储量下降55.09%,植物地上部分全氮下降16.00%。由于草地退化损失有机碳11149kg/hm^2,而全氮增加4278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河源区 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草甸 覆被变化 植物 土壤 氮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河源头不同程度退化小嵩草高寒草甸草场的封育效果 被引量:22
15
作者 李青云 李建平 +5 位作者 董全民 马玉寿 来德珍 赵新全 施建军 王柳英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12期16-21,共6页
通过对位于江河源头达日县的不同退化程度小嵩草Kobrecia parva高寒草甸3年的封育研究,结果表明:围栏封育对不同退化程度小嵩草高寒苹甸草场的总盖度及不同经济类群植物的益度、总地上生物量、不同经济类群植物的地上生物量及其组成、... 通过对位于江河源头达日县的不同退化程度小嵩草Kobrecia parva高寒草甸3年的封育研究,结果表明:围栏封育对不同退化程度小嵩草高寒苹甸草场的总盖度及不同经济类群植物的益度、总地上生物量、不同经济类群植物的地上生物量及其组成、退化群落对未退化群落(原生植被)的相似性系数均有显著的影响。经过3年的封育后,草地植被总盖度、总地上生物量、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的盖度和地上生物量、群落的相似性系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轻度退化草地封育2-3午后,草地的优良牧草及可食杂类草不论是盖度还是地上生物量均高且占绝对优势,草地即可得到恢复;中度退化草地要靠封育恢复需要的时间可能会更长一些;重度和极度(黑土滩)退化草地,必须通过建植人工草地、结合补播、施肥、毒杂草防除等其它措施改良,以治本的工程措施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河源头 退化小嵩草高寒草甸 地上生物量 盖度 相似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0年来长江源区与黄河源区土地覆被及其变化对比分析 被引量:29
16
作者 刘璐璐 曹巍 邵全琴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11-320,共10页
基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90年代初期、2004年和2012年共4期土地覆被数据,利用转移矩阵、土地覆被状况指数和土地覆被转类指数,对比分析了长江源区和黄河源区近30 a来土地覆被与生态状况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12年草地是两源区最主要... 基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90年代初期、2004年和2012年共4期土地覆被数据,利用转移矩阵、土地覆被状况指数和土地覆被转类指数,对比分析了长江源区和黄河源区近30 a来土地覆被与生态状况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12年草地是两源区最主要的土地覆被类型,但黄河源区的草地面积占比比长江源区高17%,同时,长江源区存在永久冰川雪地及荒漠,黄河源区没有;从土地覆被状况来看,过去30 a黄河源区优于长江源区,长江源区土地覆被状况指数平均为16.82%,黄河源区为38.84%;从土地覆被转类来看,过去30 a长江源区土地覆被总体变好,黄河源区则总体变差,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初、20世纪90年代初至2004年和2004~2012年3时段内,长江源区土地覆被经历了变差-好转-持续好转的变化过程,而黄河源区则是变差-显著变差-略有好转,且黄河源区土地覆被状况的变化程度较长江源区更为剧烈;长江源区因分布有大量的冰川、冻土,自20世纪90年代气温升高开始,冰川冻土融化,导致水体与沼泽面积扩张,后期叠加生态工程的积极影响,使得其土地覆被状况持续好转,黄河源区则因2004年以来暖湿的气候状况及生态保护工程的实施,使得土地覆被退化趋势得到遏制并逐渐呈现转好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源区 黄河源区 土地覆被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对象的黄河源典型区湿地信息提取 被引量:9
17
作者 安如 陈志霞 +5 位作者 陆玲 杨仁敏 李晓雪 吴红 龚天宇 曲春梅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55-360,共6页
以黄河源玛多县为实验区,遥感TM影像和DEM为数据源,在研究区湿地定义、成像机制及其地学规律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湿地遥感提取的分类体系和湿地信息提取的有效特征(包括光谱、纹理、地形和结构特征),并构建了面向对象的遥感湿地提取方法... 以黄河源玛多县为实验区,遥感TM影像和DEM为数据源,在研究区湿地定义、成像机制及其地学规律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湿地遥感提取的分类体系和湿地信息提取的有效特征(包括光谱、纹理、地形和结构特征),并构建了面向对象的遥感湿地提取方法.实验显示:该方法湿地提取的总精度为90.13%,Kappa系数为88.33%,比常用的最大似然监督分类方法和决策树分类结果的精度有较大提高;采用该方法可以减少目视解译的工作量和主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信息提取 面对对象 黄河源典型区 TM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河源区“黑土型”退化人工草地管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24
18
作者 董全民 马玉寿 赵新全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8期9-15,共7页
从放牧试验、施肥、毒杂草防除、害鼠防治4个方面研究了江河源区禾草混播人工草地的科学管理。结果表明:混播人工草地的牧草适宜利用率应为40%~60%,施肥、毒杂草防除和害鼠防治能保持混播草地群落的"暂稳态",实现混播人工草... 从放牧试验、施肥、毒杂草防除、害鼠防治4个方面研究了江河源区禾草混播人工草地的科学管理。结果表明:混播人工草地的牧草适宜利用率应为40%~60%,施肥、毒杂草防除和害鼠防治能保持混播草地群落的"暂稳态",实现混播人工草地的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河源区 退化人工草地 管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DC和MODIS遥感数据的高寒草地地上生物量监测研究——以黄河源区为例 被引量:21
19
作者 葛静 孟宝平 +5 位作者 杨淑霞 高金龙 殷建鹏 张仁平 冯琦胜 梁天刚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3-34,共12页
利用2015-2016年8月采集的黄河源区草地生物量数据和MODIS卫星遥感资料,结合农业多光谱相机(agricultural digital camera,ADC)获取的植被指数数据,比较分析3种_(ADC)植被指数(NDVI_(ADC)、SAVI_(ADC)和GNDVI_(ADC))与野外实测草地地上... 利用2015-2016年8月采集的黄河源区草地生物量数据和MODIS卫星遥感资料,结合农业多光谱相机(agricultural digital camera,ADC)获取的植被指数数据,比较分析3种_(ADC)植被指数(NDVI_(ADC)、SAVI_(ADC)和GNDVI_(ADC))与野外实测草地地上生物量(above-ground biomass,AGB)数据的相关性,筛选出适合构建草地AGB反演模型的_(ADC)植被指数;结合MODIS NDVI(记作NDVIMOD)构建草地地上生物量反演模型,采用留一法交叉验证方法评价各模型精度,确立适宜模拟研究区草地AGB的最优模型;并利用NDVI_(ADC)校正NDVI_(MOD),获得高分辨率、高精度的草地AGB遥感监测改进模型。结果表明,1)基于_(ADC)获取的3种植被指数中,NDVI_(ADC)与高寒草地地上生物量关系最为密切,其次为SAVI_(ADC),拟合效果最差的是GNDVI_(ADC);2)基于NDVI_(ADC)建立的草地AGB监测模型的精度(RMSEP介于383.55~393.18kg DW/hm2;r范围为0.65~0.66)远高于NDVI_(MOD)的模型精度(RMSEP介于421.08~427.00kg DW/hm^2;r范围为0.55~0.58),NDVI_(ADC)反演得到的草地AGB更接近于黄河源区草地实际生物量,且相较于NDVI_(ADC),NDVI_(MOD)的样本值整体偏高;3)在NDVI_(ADC)构建的4类模型中,线性和乘幂模型模拟研究区草地AGB的能力较好,但线性模型精度更高(y=3248.93×NDVI_(ADC)-305.59,RMSEP=383.55kg DW/hm^2,r=0.66),该模型为黄河源区草地生物量的估测提供了一个新型且易操作的方法;4)NDVI_(ADC)与NDVIMOD相关性较高,利用NDVI_(ADC)校正NDVI_(MOD)可以改进草地AGB遥感反演模型,优化模型为y=2455.54×NDVI_(MOD)-301.69。该模型可在大尺度范围内估测黄河源区的草地生物量,且模型精度接近于地表测量法的监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源区 草地地上生物量 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 农业多光谱相机 MODIS 反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草甸植物正构烷烃特征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段中华 全小龙 +2 位作者 乔有明 裴海昆 何桂芳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6-147,共12页
为研究高寒草甸植物正构烷烃分布特征,对采自黄河源区高寒草甸的58种植物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单种植物中正构烷烃的碳数在C8和C40之间,含量分布范围为0.81~22.88mg/kg,其中碳数为C_(27)、C_(29)、C_(31)、C_(33)正构... 为研究高寒草甸植物正构烷烃分布特征,对采自黄河源区高寒草甸的58种植物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单种植物中正构烷烃的碳数在C8和C40之间,含量分布范围为0.81~22.88mg/kg,其中碳数为C_(27)、C_(29)、C_(31)、C_(33)正构烷烃的含量均较高;总正构烷烃(C_(total))含量变化范围为35.00~78.64mg/kg,长链正构烷烃(C_(25-36))含量范围为16.11~58.68mg/kg,条叶垂头菊中总正构烷烃和长链正构烷烃含量最小,而阿尔泰狗娃花含量最大。58种植物中含量最高的正构烷烃(Cmax)分布特征为:C19有1种,C_(22)有2种,C_(27)有2种,C_(29)有23种,C_(31)有27种,C32有1种,C_(33)有2种。植物中正构烷烃总正构烷烃碳优势指数(CPI_(total))范围为1.07~4.32,CPI25-36范围为1.12~8.20,总的正构烷烃平均碳链长度(ACL_(total))范围为23.52~27.22,ACL_(27-33)范围为28.03~31.07,蜡质指数(P_(wax))变化范围为0.60~0.92。植物中长链正构烷烃丰富,奇数碳含量分布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植物 正构烷烃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 黄河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