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引江补汉工程运行对三峡水源区水环境的影响预测
1
作者 吴贞晖 王孟 +3 位作者 刘扬扬 吴比 肖洋 张可可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4-203,共10页
引江补汉工程实施将引起三峡库区水文情势和水质变化。为预测引江补汉工程运行对水源区水环境的影响,构建水源区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分析丰、平、枯、特枯水年情景下水源区水文情势、水动力变化和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磷浓度时空... 引江补汉工程实施将引起三峡库区水文情势和水质变化。为预测引江补汉工程运行对水源区水环境的影响,构建水源区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分析丰、平、枯、特枯水年情景下水源区水文情势、水动力变化和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磷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并提出相应的水环境保护措施。结果表明:引江补汉工程实施后,龙潭溪取水口水域水动力条件显著增强,各月流速增幅达0~0.04 m/s;工程实施后取水口水质受引水拖拽作用趋向于主库区,不同典型年下该断面COD、氨氮、总磷年均变化幅度分别介于-2.31%~0.41%、4.18%~8.20%、0.77%~1.82%,非引水时段有发生富营养化风险。研究成果可为引江补汉工程水源区水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江补汉工程 三峡水源区 水环境影响预测 数值模拟 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 水环境保护与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游护滩服役状态评价体系
2
作者 陈一梅 王朋超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3-30,共8页
随着长江航道建设的快速发展,维护管理好在役的航道整治建筑物成为一项重要工作。目前国内针对长江中常见的航道整治建筑物——护滩服役状态的相关研究较少。基于考虑指标模糊性的可拓云理论,建立护滩服役状态评价模型。依据监测信息、... 随着长江航道建设的快速发展,维护管理好在役的航道整治建筑物成为一项重要工作。目前国内针对长江中常见的航道整治建筑物——护滩服役状态的相关研究较少。基于考虑指标模糊性的可拓云理论,建立护滩服役状态评价模型。依据监测信息、护滩历年维护经验和相关规范,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序关系法和熵权法,综合确定指标权重,经模型计算可以得到护滩所隶属的服役状态等级。将该模型应用于长江中游新九水道护滩服役状态评估,评价结果与工程实际情况吻合。验证表明,本文所建立的护滩服役状态评价模型可以正确识别护滩服役状态,指导护滩日常维护工作,推进长江航道养护智能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滩 服役状态评价 可拓云模型 航道养护 智能化 长江中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江补汉工程取水口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可可 刘金珍 +2 位作者 王中敏 刘扬扬 吴比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6-62,共7页
引江补汉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后续水源,为保障汉江中下游干流水质安全和湖北省补水区城乡生活供水安全,有必要在工程取水口周边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在充分考虑水质保护要求、交通航运、港口建设发展、应急响应需求等因素的基础... 引江补汉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后续水源,为保障汉江中下游干流水质安全和湖北省补水区城乡生活供水安全,有必要在工程取水口周边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在充分考虑水质保护要求、交通航运、港口建设发展、应急响应需求等因素的基础上,针对三峡调度运行不同水位情况、工程引水代表流量和相应水质条件设计工况情景,基于水动力水质模型计算和应急响应时间估算结果,提出引江补汉工程龙潭溪取水口水源保护区范围建议,为将来保护区划定提供技术支撑。计算结果表明,以龙潭溪取水口为中心划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径向距离应≥1.3 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保护区划分 水动力模型 溢油事故 应急响应 引江补汉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湖洪水遭遇下鄱阳湖水动力模拟
4
作者 张广明 王志超 +3 位作者 吴龙华 吴秋琴 黄志文 邓书盼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77,共9页
鄱阳湖接纳流域内来水,其洪水的形成和发展受鄱阳湖流域来水和长江洪水的双重影响,造成该地区在特定时段极易引发特大洪水。文章分析了江湖作用机制,并基于1959-2009年汉口和湖口洪水资料,统计分析了江湖洪水遭遇及长江洪水倒灌入湖频次... 鄱阳湖接纳流域内来水,其洪水的形成和发展受鄱阳湖流域来水和长江洪水的双重影响,造成该地区在特定时段极易引发特大洪水。文章分析了江湖作用机制,并基于1959-2009年汉口和湖口洪水资料,统计分析了江湖洪水遭遇及长江洪水倒灌入湖频次;通过构建鄱阳湖-长江干流二维水动力模型,对江湖顶托加剧情景、江湖顶托相持情景、长江洪水倒灌情景等典型洪水过程进行了重演与分析,将模拟结果与实测水位过程进行验证与误差分析,并应用该模型对1998年极端洪水遭遇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洪水一般早于长江洪水出现,两者遭遇主要在6-7月;长江倒灌情景一般发生在长江主汛期,通过统计分析长江洪水的倒灌天数及倒灌水量,反映了江湖顶托强度在年代际尺度上处于此消彼长的波动状态;模型对江湖洪水遭遇典型水位过程与1998年极端洪水遭遇过程的模拟预测精度较高,效果较好,说明模型能够很好地处理鄱阳湖洪水与长江洪水遭遇的高动态变化问题,可为鄱阳湖地区的经济建设和防洪治理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长江 洪水遭遇 洪水频率 顶托作用 水动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保护对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影响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宋冰冰 李友根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共7页
为更好实现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利用熵权法测算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在2013~2021年间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平,采用空间杜宾模型进行空间计量分析,研究生态保护对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影响效应,最后利用耦合协调... 为更好实现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利用熵权法测算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在2013~2021年间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平,采用空间杜宾模型进行空间计量分析,研究生态保护对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影响效应,最后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的时序演化特征与空间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存在地区异质,下游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相较于中游和上游地区更加突出;生态保护能够促进高质量发展,且对周围地区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高质量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耦合协调度从以中度协调为主转变为高度协调为主。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在加快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生态保护,还需重视区域发展的均衡性和协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生态保护 高质量发展 耦合协调度 空间杜宾模型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下长江中下游干流洪水特征研究
6
作者 吴永妍 曾思栋 +3 位作者 季永月 刘强 毛文耀 夏军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3,共13页
研究气候变化下长江中下游干流洪水变化规律对该区域防洪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全球气候模式(GCMs)和分布式时变增益水文模型(DTVGM),预估了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长江中下游干流典型站点洪水响应特征。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干流径流量在4种共... 研究气候变化下长江中下游干流洪水变化规律对该区域防洪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全球气候模式(GCMs)和分布式时变增益水文模型(DTVGM),预估了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长江中下游干流典型站点洪水响应特征。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干流径流量在4种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情景下均呈现上升趋势,尤其在SSP5-8.5高排放情景下,季节性水文变动更为剧烈且持续。不同气候情景和模式下,大通、汉口、螺山和宜昌等4个站点的年最大洪峰流量和最大3日洪量均有增长趋势。未来小洪水、中洪水、大洪水、特大洪水发生比例依次减小。相较SSP3-7.0情景和SSP5-8.5情景,SSP1-2.6情景和SSP2-4.5情景发生小洪水的比例更高,而发生大洪水和特大洪水的比例则更低。在SSP3-7.0和SSP5-8.5情景下,大洪水以上量级的洪水发生概率增大,且这两种情景下大洪水的发生趋于极端化。研究结果可为长江中下游干流防洪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洪水演变 DTVGM模型 CMIP6 长江中下游干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沪通长江大桥桥墩布设水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杜德军 夏云峰 +1 位作者 闻云呈 王晓俊 《水道港口》 2016年第1期12-17,共6页
沪通长江大桥横跨长江河口段的南通水道和天生港水道,该河段收径流和潮流共同作用,水流条件复杂。采用物理模型研究了工程河段水流特性,并重点分析了桥位断面流速、流向及单宽流量等。研究表明:桥位断面最大流速出现在南主墩所在的主槽... 沪通长江大桥横跨长江河口段的南通水道和天生港水道,该河段收径流和潮流共同作用,水流条件复杂。采用物理模型研究了工程河段水流特性,并重点分析了桥位断面流速、流向及单宽流量等。研究表明:桥位断面最大流速出现在南主墩所在的主槽附近,上游流量越大、下游潮汐越强,桥位断面处流速愈大;平常水文条件如98大洪水下条件下的水流不会对桥梁产生大的不利影响。但如果出现100a、300 a一遇极端水文条件,南主墩附近最大落潮、涨潮流速在3.7 m/s和1.3 m/s以上,在这种较强的双向水流作用,南主墩处会出现较大局部冲刷,同时施工时巨型钢围堰受到的水流作用远较桥墩要大,这对桥墩布设及其防护、施工围堰的设计和围堰安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速分布 单宽流量 桥轴线 长江河口段 模型试验 沪通长江大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下游江湖演变与治理若干问题探讨 被引量:21
8
作者 卢金友 朱勇辉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8-107,共10页
三峡工程于2003年6月开始蓄水运用,迄今已10 a,坝下游水文情势、河道冲淤与江湖关系等均已发生变化。简要分析了三峡水库蓄水以来长江中游江湖水沙输移特性变化、中游干流河道与三口分流道冲淤变化、中游干流河势变化与江湖关系变化特点... 三峡工程于2003年6月开始蓄水运用,迄今已10 a,坝下游水文情势、河道冲淤与江湖关系等均已发生变化。简要分析了三峡水库蓄水以来长江中游江湖水沙输移特性变化、中游干流河道与三口分流道冲淤变化、中游干流河势变化与江湖关系变化特点;简要介绍了长江科学院近期利用实体模型和数学模型开展三峡工程运用后长江中游江湖演变的预测结果,并与实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就长江干支流水库群联合运用后长江中下游江湖演变研究与治理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可为未来江湖治理的思路、方案的制定与实施等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工程 长江中游 江湖演变 江湖治理 实体模型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通至长江口整体水动力模型 被引量:6
9
作者 欧剑 马进荣 +1 位作者 张行南 张晓艳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58-262,共5页
为更好研究长江大通以下河段的水动力特性,建立了大通至长江口感潮河段的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模拟了径流和潮汐共同作用下的河道水位与流量、河汊分流比及长江口水域的流态.在整体水动力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嵌套技术建立了镇扬河段工程区... 为更好研究长江大通以下河段的水动力特性,建立了大通至长江口感潮河段的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模拟了径流和潮汐共同作用下的河道水位与流量、河汊分流比及长江口水域的流态.在整体水动力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嵌套技术建立了镇扬河段工程区局部数学模型,整体模型为局部模型提供边界条件,局部模型采用精细网格进行工程计算.以高资港区码头工程为例,对工程建设前、后不同水文条件下水位、流场变化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工程建设对河段的水利规划、堤防和行洪安全、河势不会带来明显不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动力模型 平面二维模型 正交曲线网格 嵌套网格 防洪评价 长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洪工程系统风险分析方法探讨 被引量:12
10
作者 陈进 黄薇 《长江科学院院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7-40,共4页
从风险分析的角度研究流域防洪体系的组成、影响因素及其风险分析方法 ,包括系统破坏概率和洪灾损失的估算、非工程措施对减小系统风险的影响等 ,并结合长江中游防洪工程的特点 ,探讨防洪系统的组成。研究表明 :通过系统风险分析 ,可以... 从风险分析的角度研究流域防洪体系的组成、影响因素及其风险分析方法 ,包括系统破坏概率和洪灾损失的估算、非工程措施对减小系统风险的影响等 ,并结合长江中游防洪工程的特点 ,探讨防洪系统的组成。研究表明 :通过系统风险分析 ,可以将防洪工程的安全性、经济性和社会性相互结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洪工程 系统风险 非工程措施 风险评估 长江流域 防洪系统 风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洪水的可公度性及其预测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富强 许士国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3-27,共5页
可公度性表示自然界事物之间的一种秩序。可公度性即概周期,是周期性的一种扩展。基于可公度信息预测理论,初步探讨了水旱灾害事件概周期(灰周期)外推的数列预测方法。采用三元可公度公式直接外推法对长江流域洪水进行了预测,并结合可... 可公度性表示自然界事物之间的一种秩序。可公度性即概周期,是周期性的一种扩展。基于可公度信息预测理论,初步探讨了水旱灾害事件概周期(灰周期)外推的数列预测方法。采用三元可公度公式直接外推法对长江流域洪水进行了预测,并结合可公度网络结构图分析了其物理机制。初步估测显示,未来长江中下游大洪水可能发生在2008年和2013年左右,长江上游的大水年和大旱年分别可能发生在2009年和2007年左右。该方法有较强的物理成因基础,模拟精度较高,外延预报精度有待事实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 水旱灾害 可公度性 信息系 物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恒定流条件下荆江三口分流模拟控制方式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朱勇辉 渠庚 郭小虎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2-86,共5页
长江防洪实体模型是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兴建的重大水利科研项目。通过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建立了适合长江防洪实体模型的非恒定流条件下荆江三口分流模拟控制方式。恒定流和非恒定流条件下的验证试验研究表明,该模拟控制方式下荆江三口模... 长江防洪实体模型是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兴建的重大水利科研项目。通过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建立了适合长江防洪实体模型的非恒定流条件下荆江三口分流模拟控制方式。恒定流和非恒定流条件下的验证试验研究表明,该模拟控制方式下荆江三口模型分流流量与分流过程均与原型相似,基本满足试验精度要求。验证后,该模拟控制方式被应用于长江防洪实体模型荆江河段洪水演进特性试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江三口 分流 非恒定流 长江防洪实体模型 曲线堰 模拟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荆江河道水流运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渠庚 朱勇辉 +1 位作者 唐峰 孙贵洲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6-81,共6页
利用长江防洪实体模型,全面系统地对荆江不同流量条件下的各水力要素进行测量,并结合三峡水库蓄水以来的水沙、地形资料,分析了荆江河段水流运动的基本规律和近期变化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对荆江不同河道整治方案进行了研究,并针对不同河... 利用长江防洪实体模型,全面系统地对荆江不同流量条件下的各水力要素进行测量,并结合三峡水库蓄水以来的水沙、地形资料,分析了荆江河段水流运动的基本规律和近期变化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对荆江不同河道整治方案进行了研究,并针对不同河型提出了具体的河势控制措施。研究成果表明:通过试验分析较详细地掌握了荆江水面纵比降、断面宽深比、流速分布及水流动力轴线变化等水力要素变化的特点,揭示了荆江河段水流运动规律,并为河道(航道)整治工程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防洪模型 荆江 水流运动特性 河道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洪水对鄱阳湖倒灌影响及微模型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志寰 范红霞 +1 位作者 朱立俊 刘贝贝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9-66,共8页
长江洪水对鄱阳湖的倒灌现象是江湖关系的研究内容之一。倒灌过程对江湖水沙交换及流域水环境保护、水生态安全维护和水资源配置等具有重要影响。分析了江湖倒灌现象及其特有的水文、泥沙性质,阐述了长江对鄱阳湖倒灌的作用机理和发生条... 长江洪水对鄱阳湖的倒灌现象是江湖关系的研究内容之一。倒灌过程对江湖水沙交换及流域水环境保护、水生态安全维护和水资源配置等具有重要影响。分析了江湖倒灌现象及其特有的水文、泥沙性质,阐述了长江对鄱阳湖倒灌的作用机理和发生条件,并从旱涝灾害、水沙交换和水环境生态三个方面系统总结了倒灌产生的江湖效应研究成果。在归纳以往江湖倒灌研究方法和成果的基础上,从相似理论、相似条件和微模型倒灌研究关键技术等方面,探讨了未来可采用微型河工模型试验新技术,开展长江和鄱阳湖这类大范围江湖作用关系研究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 鄱阳湖 倒灌 江湖关系 微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道数据对流溪河模型预报中小河流洪水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覃建明 陈洋波 +1 位作者 李明亮 王幻宇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3-29,共7页
针对琴江流域构建了中小河流洪水预报流溪河模型,分别从河道断面形状、断面尺寸和河道分级的角度定量评估了河道特征数据对应用流溪河模型开展中小河流洪水预报的影响。结果表明:河道分级越多,模型模拟洪水的洪峰流量峰值越大、次洪径... 针对琴江流域构建了中小河流洪水预报流溪河模型,分别从河道断面形状、断面尺寸和河道分级的角度定量评估了河道特征数据对应用流溪河模型开展中小河流洪水预报的影响。结果表明:河道分级越多,模型模拟洪水的洪峰流量峰值越大、次洪径流系数越大、洪峰出现时间越早,模拟的洪水过程效果越好;在构建流溪河模型时,假定河道断面为矩形,采用卫星遥感影像估算河道断面尺寸的方法是可行的,模型模拟的洪水过程精度可以满足实际洪水预报的精度要求;利用改进的流溪河模型进行中小河流洪水预报时,以3级河道构建的模型洪水模拟精度最好,可很好地模拟中小河流洪水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预报 中小河流 分布式物理水文模型 流溪河模型 琴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畸形河势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4
16
作者 万强 李军华 +2 位作者 夏修杰 董其华 张向萍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13,57,共4页
黄河下游在长期小水作用下产生一些畸形河势,通过分析原型以及黄河下游2017年洪水预报模型试验畸形河势演化发展情况,系统研究黄河下游游荡型河段4处畸形河段不同流量条件下河势变化特点及规律。结果表明:目前形成的4处典型畸形河势发... 黄河下游在长期小水作用下产生一些畸形河势,通过分析原型以及黄河下游2017年洪水预报模型试验畸形河势演化发展情况,系统研究黄河下游游荡型河段4处畸形河段不同流量条件下河势变化特点及规律。结果表明:目前形成的4处典型畸形河势发育尚不充分,在中常洪水下发生自然裁弯的概率较小;开仪、裴峪河段4 000 m^3/s流量释放2 d左右可以使该河段畸形河势得到初步改善,但畸形河势完全消除需要的洪水量级较大,依靠目前小浪底水库泄放中常洪水的水动力改善畸形河势并不现实,可采用挖河疏浚-泥沙资源利用-河道整治工程有机结合的方法归顺河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形河势 实体模型 洪水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上游与洞庭湖洪水遭遇天气概念模型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萍萍 张俊 +2 位作者 田刚 向永龙 陈璇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7-32,共6页
长江上游与洞庭湖洪水一旦遭遇,将会形成全流域性洪水或特大洪水,给流域各地区防洪减灾工作带来巨大考验。对1981-2012年间共30次长江上游与洞庭湖洪水遭遇过程进行了分析,建立了5类天气学概念模型。通过分别描述这5类模型的洪水特征、... 长江上游与洞庭湖洪水一旦遭遇,将会形成全流域性洪水或特大洪水,给流域各地区防洪减灾工作带来巨大考验。对1981-2012年间共30次长江上游与洞庭湖洪水遭遇过程进行了分析,建立了5类天气学概念模型。通过分别描述这5类模型的洪水特征、降水特征及天气系统演变特征,对洪水遭遇的天气学规律进行了更细致的研究,为进一步优化三峡水库调度方案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遭遇 天气概念模型 长江上游 洞庭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与汉江两江洪水演进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艳霞 张小峰 杨芳丽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2-34,共3页
基于汉江与长江两江洪水演进特点,建立了两江洪水演进数学模型。将计算河段分为4段,即汉江下游皇庄至汉江河口、长江螺山到汉江口、汉江汇合口到汉口水文断面以及东荆河,对汉江与长江汇合点,采用水力学中的汇流计算方法。采用实测资料... 基于汉江与长江两江洪水演进特点,建立了两江洪水演进数学模型。将计算河段分为4段,即汉江下游皇庄至汉江河口、长江螺山到汉江口、汉江汇合口到汉口水文断面以及东荆河,对汉江与长江汇合点,采用水力学中的汇流计算方法。采用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率定与验证,计算结果与实测资料吻合较好,表明本模型能较好地反映长江与汉江两江真实的物理过程,模型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可为该区域防洪调度及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数学模型 洪水演进 汉江 长江 东荆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防洪模型量测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吴新生 许明 魏国远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72-75,共4页
长江防洪模型量测控制系统设计由流量自动控制、水位测量、尾门水位控制、流速流态测量、加沙量控制、动床河道地形测量、影像监控设施等量测子系统组成。对各子系统的工作原理、控制方式、技术特性以及应用效果进行了简要介绍。由于应... 长江防洪模型量测控制系统设计由流量自动控制、水位测量、尾门水位控制、流速流态测量、加沙量控制、动床河道地形测量、影像监控设施等量测子系统组成。对各子系统的工作原理、控制方式、技术特性以及应用效果进行了简要介绍。由于应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和高性能仪器,系统实现了模型试验各种参数的实时采集、控制与数据处理,成为测控功能较为完善的模型自动化量测控制系统。长江防洪模型的运行表明:量测控制系统能够满足试验的需求,大大提高了测量控制精度和工作效率,缩短了模型试验周期,不仅提高了试验量测控制水平,也提升了模型科研整体水平,促进了研究成果的突破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测控制 设计应用 控制系统 长江防洪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长江”建设与水利科技发展 被引量:17
20
作者 王德厚 谭德宝 《长江科学院院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3-46,共4页
就“数字长江”建设的内容、方式、关键技术、组织形式以及“数字长江”与“数字地球”的关系等问题 ,结合水利行业的具体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提出了未来“数字长江”技术在水利行业中的应用模式 ,强调了“数字长江”的开发与建设对... 就“数字长江”建设的内容、方式、关键技术、组织形式以及“数字长江”与“数字地球”的关系等问题 ,结合水利行业的具体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提出了未来“数字长江”技术在水利行业中的应用模式 ,强调了“数字长江”的开发与建设对我国未来水利科技发展的重大意义。最后论述了“数字长江”技术在水利方面的应用与开发前景 ,以及当前需要攻关的课题内容和要实现的主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地球 数字长江 水利科技 决策支持系统 生态环境动态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