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掺杂Yb^(3+)的LiYF_(4)和Y_(3)Al_(5)O_(12)反斯托克斯荧光冷却对比研究
1
作者 雷永清 胡晋伟 +2 位作者 王朝玉 钟标 印建平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42,共10页
激光诱导固体反斯托克斯荧光冷却在全固态低温光学制冷器和辐射平衡激光器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而掺杂Yb^(3+)的LiYF_(4)(YLF)晶体和Y_(3)Al_(5)O_(12)(YAG)晶体以其卓越的激光冷却性能脱颖而出.在相同的条件下,对Yb^(3+)掺杂浓度为7... 激光诱导固体反斯托克斯荧光冷却在全固态低温光学制冷器和辐射平衡激光器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而掺杂Yb^(3+)的LiYF_(4)(YLF)晶体和Y_(3)Al_(5)O_(12)(YAG)晶体以其卓越的激光冷却性能脱颖而出.在相同的条件下,对Yb^(3+)掺杂浓度为7.5%的YLF晶体和YAG晶体的光谱特性和反斯托克斯荧光冷却性能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7.5%Yb^(3+):YAG晶体相比,7.5%Yb^(3+):YLF晶体具有更小的最低可达到温度,成为低温制冷器更可行的候选者.此外,在1030 nm激光泵浦条件下,未能在7.5%Yb^(3+):YAG晶体中观测到净制冷效应.因此,对于设计采用Yb^(3+):YAG晶体作为增益介质的辐射平衡激光器而言,Yb^(3+)的掺杂浓度不应超过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斯托克斯荧光冷却 yb^(3+):LiyF_(4)(yLF)晶体 yb^(3+):y_(3)al_(5)o_(12)(yAG)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等离子喷涂Y_(3)Al_(5)O_(12)/Al_(2)O_(3)陶瓷涂层的CMAS腐蚀抗力
2
作者 李捷 罗志新 +3 位作者 崔阳 张广珩 孙鲁超 王京阳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71-680,I0001,I0002,共12页
探索能够有效抵抗1300℃及以上温度钙镁铝硅酸盐(Calcium-Magnesium-Aluminum-Silicate,CMAS)腐蚀的新材料是近年来先进航空发动机用环境障涂层研究的重点任务。本工作围绕具有超强CMAS腐蚀抗力的YAG(Y_(3)Al_(5)O_(12))/Al_(2)O_(3)体... 探索能够有效抵抗1300℃及以上温度钙镁铝硅酸盐(Calcium-Magnesium-Aluminum-Silicate,CMAS)腐蚀的新材料是近年来先进航空发动机用环境障涂层研究的重点任务。本工作围绕具有超强CMAS腐蚀抗力的YAG(Y_(3)Al_(5)O_(12))/Al_(2)O_(3)体系,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Atmospheric Plasma Spraying,APS)技术制备了具有共晶成分的YAG/Al_(2)O_(3)涂层。通过在1100、1300和1500℃对制备态涂层进行热处理,获得了具有不同微观结构的YAG/Al_(2)O_(3)涂层。利用不同表征手段研究了YAG/Al_(2)O_(3)涂层抵抗1300℃CMAS腐蚀的性能及微观结构对涂层腐蚀抗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经不同温度热处理的YAG/Al_(2)O_(3)涂层与CMAS的反应产物均为石榴石结构固溶体、CaAl_(2)Si_(2)O_(8)和Ca_(2)MgSi_(2)O_(7)。腐蚀机制研究发现,1100℃热处理YAG/Al_(2)O_(3)涂层与CMAS反应界面的近连续分布石榴石固溶体层可有效阻隔CMAS腐蚀元素的扩散;1500℃热处理YAG/Al_(2)O_(3)涂层晶粒尺寸的增加及晶界数量的减少可降低涂层材料在CMAS中的溶解速率,二者均可通过影响腐蚀过程中的离子传输速率而影响各生成物的竞争析出,进而提升涂层的CMAS腐蚀抗力。本工作为YAG/Al_(2)O_(3)涂层热处理工艺优化提供了借鉴,并为通过微观结构优化调控YAG/Al_(2)O_(3)涂层的CMAS腐蚀抗力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AG(y_(3)al_(5)o_(12))/al_(2)o_(3) 大气等离子喷涂 环境障涂层 CMAS腐蚀抗力 晶界腐蚀 热处理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_3Al_5O_(12)∶Eu^(3+)磷光体的溶胶凝胶法合成及发光特性 被引量:10
3
作者 周建国 赵凤英 +2 位作者 赵宝林 夏树屏 高世扬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9-242,共4页
以金属烷氧基化合物为原料,采用溶胶 凝胶法在1000℃下合成了Eu3+掺杂的Y3Al5O12(YAG)磷光体。利用TG DSC,XRD和发光光谱等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YAG∶Eu3+的晶相形成温度为991℃。Eu3+在非晶态和晶态YAG中的发射光谱有明显差异... 以金属烷氧基化合物为原料,采用溶胶 凝胶法在1000℃下合成了Eu3+掺杂的Y3Al5O12(YAG)磷光体。利用TG DSC,XRD和发光光谱等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YAG∶Eu3+的晶相形成温度为991℃。Eu3+在非晶态和晶态YAG中的发射光谱有明显差异。研究了Eu3+含量和烧结温度对Eu3+的5D0→7F1和5D0→7F2发射峰强度的影响。随煅烧温度的升高和Eu3+浓度的增加,Eu3+发射峰强度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3al5o12:Eu^3+ 铕离子掺杂 磷光体 钇铝石榴石 溶胶-凝胶法 合成 发光特性 锻烧温度 发光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容器凝固制备Ce^(3+)∶Y_(3)Al_(5)O_(12)-Al_(2)O_(3)纳米荧光陶瓷及其在激光照明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冯少尉 张英 +1 位作者 郭永昶 李建强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510-1519,共10页
蓝光激光二极管激发荧光材料获得高亮度光源技术逐渐成为大功率照明和显示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激光照明与显示的研究涉及发光材料、光学工程、机械结构和电路设计等多学科领域,其中光学设计和荧光转换材料与器件属于核心技术,由于较高... 蓝光激光二极管激发荧光材料获得高亮度光源技术逐渐成为大功率照明和显示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激光照明与显示的研究涉及发光材料、光学工程、机械结构和电路设计等多学科领域,其中光学设计和荧光转换材料与器件属于核心技术,由于较高的研发和生产成本,限制了其广泛应用。本文采用无容器凝固技术快速、低成本制备Ce^(3+)∶Y_(3)Al_(5)O_(12)-Al_(2)O_(3)(Ce^(3+)∶AY26)基荧光纳米陶瓷,通过调控Ce^(3+)掺杂浓度优化其发光性能,0.5%Ce3+∶AY26获得了高内量子效率(87.4%);过量的Al_(2)O_(3)做为第二相能够起到散射中心作用,提高激光激发的转换效率和光束均匀性,并且Al2O3具有高热导率,制备的Ce^(3+)∶AY26基荧光纳米陶瓷的内量子效率在温度升到200℃时,仍保持室温下的95%。通过透射式激光照明测试系统,对比研究了厚度为1.5 mm荧光纳米陶瓷片和半径为1.5 mm半球形荧光纳米陶瓷在高功率密度蓝光激光辐照下的光色性能,实现了174 lm·W_(-1)的流明效率。利用无容器凝固技术制备半球形荧光纳米陶瓷,有望从材料制备方法的角度简化透射式激光照明模组的光学结构设计,未来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容器凝固 Ce^(3+)∶y_(3)al_(5)o_(12)-al_(2)o_(3) 荧光纳米陶瓷 激光照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光激发的Y_(2.93)Al_(5)O_(12)∶0.07C e^(3+)黄色荧光粉的制备及光致发光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兆 吴坤尧 +3 位作者 王亚楠 曹静 王永锋 鲁媛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81-385,共5页
以Al_(2)(SO_(4))_(3)·18H_(2)O、尿素为原料,采用水热-热解法制备了球形α-Al_(2)O_(3)粉体。以自制α-Al_(2)O_(3)、Y_(2)O_(3)及CeO_(2)为原料,固相法制备了白光LED用Y_(2.93)Al_(5)O_(12)∶0.07C e^(3+)黄色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 以Al_(2)(SO_(4))_(3)·18H_(2)O、尿素为原料,采用水热-热解法制备了球形α-Al_(2)O_(3)粉体。以自制α-Al_(2)O_(3)、Y_(2)O_(3)及CeO_(2)为原料,固相法制备了白光LED用Y_(2.93)Al_(5)O_(12)∶0.07C e^(3+)黄色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EDS)及荧光光谱(PL)等对产物的物相、形貌及光致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水热-热解法制备出了物相纯净、分散性良好的球形α-Al_(2)O_(3)粉体,以该α-Al_(2)O_(3)为原料,合成出可被460 nm蓝光有效激发,发射光谱为峰值在550 nm宽带的Y_(2.93)Al_(5)O_(12)∶0.07C e^(3+)荧光粉,色坐标为(0.453,0.5319),采用GSAS软件对Y_(2.93)Al_(5)O_(12)∶0.07C e^(3+)荧光粉的XRD图进行了Rietveld结构精修,精修图与XRD测试图完全吻合,Y,Al,Ce,O四元素均匀地分布在黄色荧光粉产物中,Y_(2.93)Al_(5)O_(12)∶0.07C e^(3+)黄色荧光粉的激发光谱由两个部分组成,在340和460 nm处有两个非常明显的吸收峰,Ce^(3+)的4 f能级由于自旋-耦合而劈裂为两个光谱支项^(2)F_(7/2)和^(2)F_(5/2),其中^(2)F_(5/2)为基谱项。340 nm的激发峰对应于^(2)F_(5/2)→^(5)D_(5/2)的跃迁,460 nm的激发峰属于^(2)F_(7/2)→^(5)D_(3/2)的跃迁,并且460 nm处的激发强度强于340 nm处激发强度。以460 nm为监测波长得到的发射光谱,最强发射峰位于550 nm,Y_(2.93)Al_(5)O_(12)∶0.07C e^(3+)荧光粉是一种适用于白光LED的高性能黄色荧光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_(2.93)al_(5)o_(12)∶0.07Ce^(3+) 白光LED 荧光粉 光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2-甲氧基-5-辛氧基)对苯乙炔/Y_2O_3:Eu^(3+)纳米复合材料的光致电子转移效应
6
作者 孙建平 马琳璞 林婷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17,共5页
采用原位脱氯化氢缩合聚合法制备了聚(2-甲氧基-5-辛氧基)对苯乙炔/Y_2O_3:E^(3+)(PMOCOPV/Y_2 O_3:Eu^(3+))纳米复合材料。红外光谱证实了在Y_2O_3:Eu^(3+)表面的包覆层为PMOCOPV。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明与PMOCOPV相比,PMOCOPV/Y_2O_3:... 采用原位脱氯化氢缩合聚合法制备了聚(2-甲氧基-5-辛氧基)对苯乙炔/Y_2O_3:E^(3+)(PMOCOPV/Y_2 O_3:Eu^(3+))纳米复合材料。红外光谱证实了在Y_2O_3:Eu^(3+)表面的包覆层为PMOCOPV。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明与PMOCOPV相比,PMOCOPV/Y_2O_3:Eu^(3+)的最大吸收峰发生红移且强度提高。荧光光谱研究表明PMOCOPV/Y_2O_3:Eu^(3+)的最大发射波长发生红移且强度提高,荧光寿命得到增强,Y_2O_3:Eu^(3+)与PMOCOPV之间形成了光致电子转移体系,使得π电子离域程度增加,并且导致荧光量子效率提高。根据E_g与入射光子能量hv的关系,拟合了PMOCOPV/Y_2O_3:Eu^(3+)薄膜的光学禁带宽度,发现E_g减小。采用简并四波混频方法测试它们的三阶非线性极化率x^((3)),结果发现与PMOCOPV相比,PMOCOPV/Y_2O_3:Eu^(3+)纳米复合体的非线性光学响应逐渐增强,进一步说明PMOCOPV与Y_2O_3:Eu^(3+)之间形成了分子间光致电子转移体系,产生了复杂的分子间离域π电子非线性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2-甲氧基-5-辛氧基)对苯乙炔 y_2o_3:Eu^3+ 纳米复合材料 光致电子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金属离子,Gd^(3+),Ce^(3+)共掺杂的Lu_(3)Al_(5)O_(12)陶瓷粉体的光学性能
7
作者 柏云凤 王林香 +1 位作者 李晴 阿热帕提·夏克尔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63-171,共9页
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Gd_(x)M_(y)Lu_(0.99-x-y))_(3)Al_(5)O_(12):1%Ce^(3+)(x=0,0.01,0.25,0.5,0.75,y=0,0.005,0.01,0.02,0.05,0.1,M=Li^(+),Na^(+),K^(+),Cs^(+))系列陶瓷粉体。X射线衍射仪对合成粉末微结构进行表征,FLS920光谱仪测... 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Gd_(x)M_(y)Lu_(0.99-x-y))_(3)Al_(5)O_(12):1%Ce^(3+)(x=0,0.01,0.25,0.5,0.75,y=0,0.005,0.01,0.02,0.05,0.1,M=Li^(+),Na^(+),K^(+),Cs^(+))系列陶瓷粉体。X射线衍射仪对合成粉末微结构进行表征,FLS920光谱仪测量样品的激发光谱、发射光谱和荧光寿命,CIE色度系统分析合成材料的色坐标。X射线衍射仪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碱金属离子、Gd^(3+)、Ce^(3+)共掺杂Lu_(3)Al_(5)O_(12)样品仍为立方晶相,但随着碱金属离子、Gd^(3+)、Ce^(3+)掺杂浓度的增加,合成样品衍射峰稍有向小角度偏移。在350 nm激发下,与Lu_(2.97)Al_5O_(12):1%Ce^(3+)样品相比,共掺杂Gd^(3+)后的样品在511 nm附近发射强度降低且出现明显红移,随着Gd^(3+)浓度增加,Ce^(3+)能级寿命逐渐减小,范围为35~60 ns。与掺杂1%Ce^(3+),1%Gd^(3+)样品比较,分别共掺杂2%的Li^(+)、Na^(+)、K^(+)和1%的Cs^(+)后样品发光强度提高了5.1倍,2.93倍,1.79倍,1.28倍,同时样品中Ce^(3+)寿命继续减小。分别在λ=254.0 nm和λ=365.0 nm紫外灯照射下,随着Gd^(3+)掺杂浓度的增加,观察到合成样品从深黄绿色变化为暗红色,色坐标显示样品发光由黄绿光区逐渐移动到红光区域,且共掺杂碱金属离子后,粉体的发光更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闪烁体 碱金属离子 Gd^(3+) Ce^(3+)共掺杂Lu_(3)al_(5)o_(12) 光谱红移 紫外灯照射 发光性质 能级寿命 色度坐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u_(3)Al_(5)O_(12)基闪烁陶瓷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武彤 王玲 +4 位作者 贺欢 王慧 申慧 刘茜 石云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17-937,共21页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镥铝石榴石(Lu_(3)Al_(5)O_(12),LuAG)基闪烁陶瓷的研究进展,总结了LuAG的晶体结构和物化性能、LuAG基闪烁陶瓷的制备方法和结构缺陷研究、组分调控和材料计算在设计新型LuAG基闪烁材料方面的创新成果等。其中稀土Ce^...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镥铝石榴石(Lu_(3)Al_(5)O_(12),LuAG)基闪烁陶瓷的研究进展,总结了LuAG的晶体结构和物化性能、LuAG基闪烁陶瓷的制备方法和结构缺陷研究、组分调控和材料计算在设计新型LuAG基闪烁材料方面的创新成果等。其中稀土Ce^(3+)和Pr^(3+)掺杂的LuAG闪烁陶瓷研究进展较快,部分组分已经实现闪烁性能优于同类单晶,并向器件化推进。Ce∶LuAG陶瓷因其高光效和优异的抗辐照损伤性能,被列为高能物理新一代电磁量能器的备选材料;Pr∶LuAG具有快衰减时间和高温荧光热稳定性,在核医学PET成像和油井勘测等领域显示了应用潜力。基于缺陷工程和能带工程的思想,通过Mg^(2+)、Y^(3+)等掺杂调控基质组分,Ce∶LuAG和Pr∶LuAG陶瓷在闪烁性能上都获得突破性提升;基于透明陶瓷技术,高光学质量的LuAG基闪烁陶瓷将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_(3)al_(5)o_(12)(LuAG) 闪烁陶瓷 缺陷 Ce∶LuAG陶瓷 Pr∶LuAG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u_(2.94)Al_(5)O_(12):0.06Ce^(3+)绿色荧光粉的制备及光致发光 被引量:2
9
作者 王亚楠 刘鑫 +3 位作者 李兆 曹静 王永锋 吴坤尧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160-3163,3176,共5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Lu_(2.94)Al_(5)O_(12):0.06Ce^(3+)绿色荧光粉。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光致发光光谱(PL)对样品的物相、形貌及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Lu_(2.94)Al_(5)O_(12):0.06Ce^(3+)...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Lu_(2.94)Al_(5)O_(12):0.06Ce^(3+)绿色荧光粉。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光致发光光谱(PL)对样品的物相、形貌及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Lu_(2.94)Al_(5)O_(12):0.06Ce^(3+)绿色荧光粉为立方晶系,表面为类球形。激发光谱中,位于340和450 nm的激发峰分别归属于4f的两个能级到5d能级的跃迁而产生的吸收,340 nm处的激发峰是由于发光是由于^(2)F_(5/2)到5d的跃迁,而450nm处的激发峰是由于^(2)F_(7/2)到5d的跃迁。发射光谱中,位于525 nm的发射峰对应Ce^(3+)的4f-5d电子跃迁。当Ce_(3+)掺杂量为6%,1500℃煅烧5 h时,Lu_(2.94)Al_(5)O_(12):0.06Ce^(3+)绿色荧光粉CIE色坐标为(0.3683,0.5959),是一种可以用作白光LED的绿色荧光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光LED Lu_(2.94)al_(5)o_(12):0.06Ce^(3+) 绿色荧光粉 光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_(3+)∶GdLu_(2)Al_(5)O_(12)/Al_(2)O_(3)共晶微结构及其发光性能
10
作者 邹征刚 刘振 +3 位作者 龚国亮 孙益坚 温和瑞 钟玖平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963-1970,共8页
稀土共晶闪烁体是通过定向凝固晶体生长技术,将具有不同折射率的两相制备成具有射线探测功能的共晶材料,其中含有激活离子的闪烁体相的折射率高于基质相。在高能射线辐照下,闪烁体相将入射高能射线转换成荧光,然后,荧光在闪烁体相和基... 稀土共晶闪烁体是通过定向凝固晶体生长技术,将具有不同折射率的两相制备成具有射线探测功能的共晶材料,其中含有激活离子的闪烁体相的折射率高于基质相。在高能射线辐照下,闪烁体相将入射高能射线转换成荧光,然后,荧光在闪烁体相和基底相的界面以全反射的形式实现定向输出,从而有效提高辐射探测成像的空间分辨率。本工作采用微下降法成功生长得到∅3 mm×117.0 mm的1.0%(原子数分数)Ce∶GdLu_(2)Al_(5)O_(12)/Al_(2)O_(3)闪烁共晶样品。通过切割抛光加工得到∅3 mm×2.0 mm的共晶薄片,并将该共晶薄片进行微观结构、能谱分析和荧光性能等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所得到的共晶样品由Ce∶GdLuAG和Al_(2)O_(3)两晶相构成,微观结构呈现出“中国结”结构,并在生长方向呈现出一定的有序排列。荧光光谱测试表明该共晶材料存在Gd^(3+)-Ce^(3+)间的能量传递,具有典型的Ce 3+辐射跃迁,其中双宽峰发射峰最强位于560 nm。此外,根据生长速率对共晶样品发射峰强、峰位以及荧光寿命影响,优化出最佳下拉生长速率为4.0 mm/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晶 CE掺杂 微下降法 GdLu_(2)al_(5)o_(12)/al_(2)o_(3) 闪烁晶体 晶体生长 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亮度固态照明用LuYAG∶Ce荧光陶瓷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新友 王雁斌 +7 位作者 程梓秋 陈昊鸿 代正发 田丰 陈鹏辉 胡松 周国红 李江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64-974,共11页
实现高发光效率、高亮度和良好的热稳定性是固态照明的迫切要求。因此,用于高功率发光二极管或激光二极管(LED/LD)的高性能荧光转换材料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在这项工作中,通过将Lu^(3+)离子引入YAG∶Ce荧光陶瓷中方法作为有效策略来改... 实现高发光效率、高亮度和良好的热稳定性是固态照明的迫切要求。因此,用于高功率发光二极管或激光二极管(LED/LD)的高性能荧光转换材料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在这项工作中,通过将Lu^(3+)离子引入YAG∶Ce荧光陶瓷中方法作为有效策略来改善YAG∶Ce荧光材料的发光性能。采用固相反应和真空烧结法制Article ID:1000-7032(2023)06-0964^(-1)1收稿日期:2022^(-1)2-31;修订日期:2023-01-30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22010301)Supported by The Strategic Priority Research Program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XDA22010301)第6 HUANG Xinyou期,et al.:LuYAG∶Ce Transparent Ceramic Phosphors for High-brightness Solid-state…备了不同Lu^(3+)含量的(Lu,Y)_(3)Al_(5)O_(12)∶Ce荧光陶瓷(LuYAG∶Ce荧光陶瓷)。随着Lu^(3+)含量的增加,LuYAG∶Ce荧光陶瓷中的Y^(3+)位点被Lu^(3+)位点取代,Ce^(3+)的发射峰呈现从573 nm到563 nm的蓝移现象。当Lu^(3+)含量为60%时,通过将LuYAG∶Ce荧光陶瓷与蓝光LED组合,其发光强度达到最大值,流明效率达到114 lm∙W^(-1)。使用450 nm激光源与LuYAG∶Ce荧光陶瓷构建了透射模式下的激光驱动照明装置。随着功率密度从2.2 W·mm^(-2)增加到39 W·mm^(-2),Lu^(3+)含量为60%的荧光陶瓷光通量从128 lm增加到1874 lm,且没有发光饱和的迹象,最佳发光效率达到128 lm·W^(-1)。因此,LuYAG∶Ce荧光陶瓷有望成为高功率LED/LD照明的潜在荧光转换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 y)_(3)al_(5)o_(12)∶Ce荧光陶瓷 固态照明 荧光转换材料 高亮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