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4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u^(3+)掺杂Y_(2)O_(3)海绵状微米球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能研究
1
作者 夏梓文 梁平 +3 位作者 冯扬 杨伟业 彭鸿雁 赵世华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4-109,共6页
以尿素为沉淀剂,六水硝酸钇(YN_(3)O_(9)·6H_(2)O)为唯一前驱体,采用水热法合成了Y_(2)O_(3)∶Eu^(3+)海绵状微米球,通过X射线衍射仪、能量色散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荧光分光光度计对其进行了表征,研... 以尿素为沉淀剂,六水硝酸钇(YN_(3)O_(9)·6H_(2)O)为唯一前驱体,采用水热法合成了Y_(2)O_(3)∶Eu^(3+)海绵状微米球,通过X射线衍射仪、能量色散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荧光分光光度计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反应条件对产物形貌、晶相结构、元素组成及光致发光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海绵状微米球可能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当YN_(3)O_(9)·6H_(2)O与尿素摩尔比为1∶4且经800℃退火2h时,制备的产物为海绵状微米球结构;当尿素浓度减小时,所得产物为海绵状微米球和纳米颗粒;当尿素浓度增大时,所得产物为微米片和微米棒;Eu^(3+)掺杂浓度为6%(摩尔分数)时,海绵状微米球在波长617nm处出现最强的红光发射峰,对应Eu^(3+)的^(5)D0→^(7)F2跃迁,随着Eu^(3+)掺杂浓度的增加,发光强度明显下降。水热合成法操作简单、成本低,且制备的海绵状微米球结晶度较好、粒径分布均匀,仅改变沉淀剂的浓度就能实现对产物形貌特征的有效调控,为生产形貌可控和发光性能优异的Y_(2)O_(3)∶Eu^(3+)微米材料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y_(2)o_(3)∶Eu^(3+) 微米球 光致发光 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_(2)MgTiO_(6)∶Dy^(3+),Eu^(3+)荧光粉的发光性能及能量传递
2
作者 蒋小康 高峰 周恒为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3-359,共7页
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一系列Y_(2(0.97-x))Dy_(0.06)MgTiO_(6)∶2xEu^(3+)(YMT∶0.06Dy^(3+),2xEu^(3+))荧光粉,并研究了Dy^(3+)、Eu^(3+)掺杂对样品物相、显微结构及荧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YMT∶0.06Dy^(3+),2xEu^(3+... 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一系列Y_(2(0.97-x))Dy_(0.06)MgTiO_(6)∶2xEu^(3+)(YMT∶0.06Dy^(3+),2xEu^(3+))荧光粉,并研究了Dy^(3+)、Eu^(3+)掺杂对样品物相、显微结构及荧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YMT∶0.06Dy^(3+),2xEu^(3+)荧光粉均为双钙钛矿结构(P2_(1)/n),颗粒大小为1~2μm。当激发光波长为262 nm时,荧光粉的发射光谱表现出典型的Dy^(3+)、Eu^(3+)线状特征光谱,发射主峰分别为483(^(4)F_(9/2)→^(6)H_(15/2))、579(^(4)F_(9/2)→^(6)H_(13/2))和619 nm(^(5)D_(0)→^(7)F_(2))。Dy^(3+)和Eu^(3+)之间存在明显的能量传递,机制为电偶极子-电偶极子(d-d)相互作用。该荧光粉具备良好的热稳定性,在498 K下发光强度仍保持为室温的74.36%。通过改变Eu^(3+)浓度,荧光粉的发光颜色可实现从黄色到橙红色,YMT∶0.06Dy^(3+),2xEu^(3+)荧光粉在固态LED照明领域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_(2)MgTio_(6) Dy^(3+)、Eu^(3+)共掺杂 溶胶-凝胶法 发光性能 热稳定性 L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程温度对Sr_(2)SiO_(4):Eu^(3+)荧光粉原子与电子结构的影响
3
作者 郑世燕 廖凌鑫 +1 位作者 庄琼 袁怡圃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6-162,共7页
由于Eu^(3+)的掺杂,使得Sr_(2)SiO_(4):Eu^(3+)样品具有发光的特性.本文主要探讨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Sr_(2)SiO_(4):Eu^(3+)荧光粉样品时,制程温度对样品原子与电子结构的影响.在原子结构的研究上,先利用X射线衍射进行测量,再使用一般结... 由于Eu^(3+)的掺杂,使得Sr_(2)SiO_(4):Eu^(3+)样品具有发光的特性.本文主要探讨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Sr_(2)SiO_(4):Eu^(3+)荧光粉样品时,制程温度对样品原子与电子结构的影响.在原子结构的研究上,先利用X射线衍射进行测量,再使用一般结构分析系统软件对X射线衍射测量结果进行拟合分析;在电子结构的研究上,则是利用以同步辐射为光源的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能谱进行分析.期许能从原子与电子结构的角度,获得制程温度与Sr_(2)SiO_(4):Eu^(3+)荧光粉样品发光强度间的关联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样品主要以低温相存在.当制程温度升高时,Eu^(3+)在样品中的掺杂位置会受影响,体现在不对称率I的改变;虽然此举并不影响样品的发光波长,但会让样品的发光强度增强,在此过程中也伴随着O 2p-Eu 4f/5d混合未占据态态密度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_(2)Sio_(4):Eu^(3+) 光致发光光谱 X射线衍射 一般结构分析系统 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_(2)Mg_(3)TiO_(6)∶Eu^(3+)红色荧光粉的合成及其在白光LED上的应用
4
作者 李鹏程 周军 +2 位作者 王伟刚 吴坤尧 李兆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43-651,共9页
通过高温固相法合成了Li_(2)Mg_(3)TiO_(6)∶Eu^(3+)红色荧光粉。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对物相结构进行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微观形貌进行表征;荧光光谱仪(PL)对粉体进行光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Eu^(3+)掺入后Li_(2)Mg_(3)TiO_(6)... 通过高温固相法合成了Li_(2)Mg_(3)TiO_(6)∶Eu^(3+)红色荧光粉。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对物相结构进行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微观形貌进行表征;荧光光谱仪(PL)对粉体进行光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Eu^(3+)掺入后Li_(2)Mg_(3)TiO_(6)晶体结构没有发生改变;样品颗粒分布均匀,平均粒径尺寸为2.8μm;Li_(2)Mg_(3)TiO_(6)∶Eu^(3+)的最佳激发峰位于398 nm,最强发射峰位于617 nm,最佳掺杂浓度为7%。样品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在500 K时,发光强度可保持初始强度的60%,与市售荧光粉按照一定比例组合封装得到发光二极管(LED)器件,器件色坐标为(0.3274,0.3388),显色指数为80,Li_(2)Mg_(3)TiO_(6)∶Eu^(3+)红色荧光粉可应用于近紫外激发的白光LED器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_(2)Mg_(3)Tio_(6)∶Eu^(3+) 白光LED 高温固相法 红色荧光粉 光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u^(3+)掺杂Zn_(2)SiO_(4)粉体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研究
5
作者 周海静 曹玉霞 +1 位作者 郭东洁 王兴涛 《中国陶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43,共6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Zn_(2-x)SiO_(4)∶x Eu^(3+)(x=4%、6%、8%、10%)发光粉体,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荧光分光光度计对粉体的显微结构、物相组成和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材料的发光机理。结果表明:所制...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Zn_(2-x)SiO_(4)∶x Eu^(3+)(x=4%、6%、8%、10%)发光粉体,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荧光分光光度计对粉体的显微结构、物相组成和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材料的发光机理。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粉体为层状结构,其物相组成为纯的Zn_(2)SiO_(4)晶体。在波长为465 nm的光激发下,发射光谱图中存在五个发射峰,分别对应着Eu^(3+)的^(5)D_(0)→^(7)F_(0) (579 nm)、^(5)D_(0)→^(7)F_(1) (592 nm)、^(5)D_(0)→^(7)F_(2) (615 nm)、^(5)D_(0)→^(7)F_(3) (653 nm)和^(5)D_(0)→^(7)F_(4) (703 nm)能级跃迁,其中,在615 nm处的发射峰最强。随着Eu^(3+)掺杂浓度的增加,粉体发光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在Eu^(3+)掺量为8%时,粉体的发光强度取得最大值,Eu^(3+)和Eu^(3+)之间的能量传递方式为偶极–偶极相互作用。经计算,Zn_(2-x)SiO_(4)∶x Eu^(3+)(x=4%,6%,8%,10%)发光粉体的色温和颜色纯度均先增大后减小,当Eu^(3+)掺杂浓度为8%时,发光粉体的色温和颜色纯度均最高,粉体所发光为暖红光,颜色纯度最大为86.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材料 Zn_(2)Sio_(4)∶Eu^(3+) 高温固相法 发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3+)/Eu^(3+)掺杂对KAlSi_(2)O_(6)基红色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王之阳 王焕平 +5 位作者 华有杰 邓德刚 莫志伟 高照 蒋宗恒 徐时清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9-73,共5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K_(1−x)AlSi_(2)O_(6)∶xEu^(3+)和K_(0.93−x)AlSi_(2)O_(6)∶(0.07Eu^(3+)+xLa^(3+))(x=0.01,0.03,0.05,0.07,0.09,0.11,物质的量分数)红色荧光粉,研究了La^(3+)/Eu^(3+)掺杂对发光强度、荧光寿命、色坐标的影响规...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K_(1−x)AlSi_(2)O_(6)∶xEu^(3+)和K_(0.93−x)AlSi_(2)O_(6)∶(0.07Eu^(3+)+xLa^(3+))(x=0.01,0.03,0.05,0.07,0.09,0.11,物质的量分数)红色荧光粉,研究了La^(3+)/Eu^(3+)掺杂对发光强度、荧光寿命、色坐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Eu^(3+)单掺杂和Eu^(3+)+La^(3+)双掺杂后红色荧光粉的物相均为白榴石相,未出现新相;随着Eu^(3+)掺杂量的增大,白榴石相由四方结构向立方结构转变。随着Eu^(3+)掺杂量的增大,KAlSi_(2)O_(6)红色荧光粉的发光强度先增后减,当掺杂Eu^(3+)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7时强度最大;随着La^(3+)掺杂量的增加,K_(0.93)AlSi_(2)O_(6)∶0.07Eu^(3+)荧光粉的发光强度先增后减,当La^(3+)掺杂物质的量分数为0.09时强度最大,比未掺杂La^(3+)时提升2倍以上。同时掺杂物质的量分数0.07 Eu^(3+)和0.09 La^(3+)时红色荧光粉的荧光寿命比单掺杂物质的量分数0.07 Eu^(3+)时更长,色坐标由单掺杂Eu^(3+)时的橙色向红色移动,红色成分更明显,表现出优异的红光发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照明 Eu^(3+)掺杂 La^(3+)掺杂 红色荧光粉 KAlSi_(2)o_(6) 荧光玻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氮耦合对河西灌区滴灌西瓜NH_(3)和N_(2)O排放的影响
7
作者 薛亮 马忠明 +3 位作者 赵安宇 罗双龙 薛莲 Muhammad Ali RAZA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01-811,共11页
NH_(3)和N_(2)O排放是氮素气态损失的主要途径,研究膜下滴灌条件下不同水氮供应量对氮素气态损失的影响对于河西灌区西瓜生产中水氮管理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处理按田间持水量的80%(I80)、65%(I65)和50%(I50)设... NH_(3)和N_(2)O排放是氮素气态损失的主要途径,研究膜下滴灌条件下不同水氮供应量对氮素气态损失的影响对于河西灌区西瓜生产中水氮管理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处理按田间持水量的80%(I80)、65%(I65)和50%(I50)设3个灌水下限,灌水上限设为田间持水量的95%,副处理设0(N0)、100 kg·hm^(-2)(N100)、200 kg·hm^(-2)(N200)和300 kg·hm^(-2)(N300)4个施氮水平。试验采用通气法和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分析了不同处理下土壤NH_(3)和N_(2)O排放动态变化以及西瓜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1)土壤氮素气态排放受水氮共同影响,NH_(3)、N_(2)O排放在施用基肥后1~2 d达到高峰,持续5~7 d,累积排放量在苗期最大,分别占全生育期的33.33%和47.22%;全生育期NH_(3)、N_(2)O累积排放量分别为3.05~15.39 kg·hm^(-2)和0.51~2.00 kg·hm^(-2)。(2)提高水氮供应量均会促使NH_(3)、N_(2)O排放,氮素的作用大于灌水,I80条件下增施氮肥,NH_(3)、N_(2)O累积排放量分别增加了63.86%~285.48%和120.41%~308.82%。(3)处理I65N200的氮素利用率达到32.62%,显著高于处理I80N300,产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70159 kg·hm^(-2)和11.39%,与处理I80N300差异不显著。综合考虑产量、品质和氮素利用率,在河西灌区西瓜膜下滴灌种植中,将土壤含水量控制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5%~95%之间,施氮量优化至200 kg·hm^(-2)时,能够保持较高的产量和品质,并有利于控制NH_(3)和N_(2)O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滴灌 水氮耦合 NH_(3)排放 N_(2)o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性小分子C1_(2)H_(13)Cl_(3)O单晶衍射测试条件的优化
8
作者 公祥南 杨钏瑶 周小元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959-1963,共5页
单晶X射线衍射是手性小分子晶体结构解析的核心技术与金标准,它能直接地、可视化地提供原子级分辨率的三维分子结构。基于X射线的反常散射效应,单晶X射线衍射技术能唯一确凿地测定分子的绝对构型,明确区分对映体(如R/S构型)。为优化C1_(... 单晶X射线衍射是手性小分子晶体结构解析的核心技术与金标准,它能直接地、可视化地提供原子级分辨率的三维分子结构。基于X射线的反常散射效应,单晶X射线衍射技术能唯一确凿地测定分子的绝对构型,明确区分对映体(如R/S构型)。为优化C1_(2)H_(13)Cl_(3)O单晶衍射测试条件,该文通过改变数据收集策略、晶体与面探测器的距离、收集温度、单幅曝光时间和晶体尺寸5个方面来改善衍射数据质量,从而寻求适合Agilent SuperNova型单晶衍射仪在小分子手性单晶体结构测定的主要设置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单晶衍射 手性小分子 测试条件 C1_(2)H_(13)Cl_(3)o单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u^(3+)掺杂Y_(2)MgTiO_(6)红色荧光粉的制备及发光性质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蒋小康 高峰 周恒为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70-1176,共7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Y_(2-2 x)MgTiO_(6)∶2 x Eu^(3+)(YMT∶2 x Eu^(3+),0≤x≤0.11)新型红色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检测样品的纯度,结果显示YMT∶Eu^(3+)样品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无其他杂相。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照...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Y_(2-2 x)MgTiO_(6)∶2 x Eu^(3+)(YMT∶2 x Eu^(3+),0≤x≤0.11)新型红色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检测样品的纯度,结果显示YMT∶Eu^(3+)样品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无其他杂相。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照片显示荧光粉为2μm的不规则颗粒。当激发波长为264 nm时,发射光谱出现四个尖锐的发射峰,分别位于591(^(5)D_(0)→^(7)F_(1))、619(^(5)D_(0)→^(7)F_(2))、657(^(5)D_(0)→^(7)F_(3))和693 nm(^(5)D_(0)→^(7)F_(4))。Eu^(3+)离子之间能量传递为电偶极子-电偶极子(d-d)相互作用。YMT∶0.14Eu^(3+)荧光粉的CIE色度坐标为(0.645,0.332),与红光标准色坐标(0.67,0.33)非常接近。变温PL光谱及热激活能计算结果显示荧光粉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因此YMT∶Eu^(3+)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LED红色荧光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u^(3+) 溶胶-凝胶法 y_(2)MgTio_(6) 红色荧光粉 热稳定性 L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Al_(2)O_(3)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及力学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荣智峥 魏午 +4 位作者 赵宇 毕舰镭 高阳 黄晖 聂祚仁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0-144,共15页
纳米Al_(2)O_(3)/Al复合材料作为轻质高性能结构材料,可实现轻量化节能减排,在航空航天、汽车工业、船舶制造、国防及5G电子通讯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介绍高能球磨粉末冶金法、超声辅助铸造法、搅拌摩擦法、增材制造法、... 纳米Al_(2)O_(3)/Al复合材料作为轻质高性能结构材料,可实现轻量化节能减排,在航空航天、汽车工业、船舶制造、国防及5G电子通讯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介绍高能球磨粉末冶金法、超声辅助铸造法、搅拌摩擦法、增材制造法、原位反应法等国内外纳米Al_(2)O_(3)/Al复合材料制备技术。总结分析纳米Al_(2)O_(3)增强体、增强体与铝基体的界面微结构、增强体的尺寸和含量、铝基体的晶粒尺寸、增强体的分散性和微观构型设计对纳米Al_(2)O_(3)/Al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概述了纳米Al_(2)O_(3)/Al复合材料中主要的强化机制。最后,展望了纳米Al_(2)O_(3)/Al复合材料未来在高增强体体积分数的大尺寸制备技术、非均质构型优化以及高强耐热结构功能一体化等方面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AL2o3 铝基复合材料 制备方法 力学性能 强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nthesis and Luminescence Improvement of CaAlSiN_(3) Phosphors Doped with Eu^(2+) and Mn^(2+) for White LEDs 被引量:1
11
作者 WEI Dong SU Wenxia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56-1666,共11页
Eu^(2+) and Mn^(2+) co-activated CaAlSiN_(3) red phosphors were produced using the solid-state reaction tech⁃nique in a N2 environment.Excitation spectra,emission spectra,and diffuse reflection spectra were used to st... Eu^(2+) and Mn^(2+) co-activated CaAlSiN_(3) red phosphors were produced using the solid-state reaction tech⁃nique in a N2 environment.Excitation spectra,emission spectra,and diffuse reflection spectra were used to study the luminescence characteristics,energy gap,and thermal stability in detail.CaAlSiN_(3)∶Eu^(2+) exhibits an extended emission band when stimulated with 450 nm blue light,which is caused by the 4f65d to 4f7 transition of Eu^(2+).Similar⁃ly,CaAlSiN_(3)∶Mn^(2+) displays a wide emission band centered at 628 nm,which results from Mn^(2+)’s transition from 4T1(4G) to 6A1(6S).When the ions of Mn^(2+)were combined into CaAlSiN_(3)∶Eu^(2+),the photoluminescence intensity of Eu^(2+ )was greatly boosted because there was energy transfer and co-emission between Mn^(2+) and Eu^(2+).Beyond that,CaAlSiN_(3)∶Eu^(2+),Mn^(2+) emerges with splendid thermostability and high quantum efficiency,the quenching temperature surpasses 300℃,and the in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 is determined to be around 84.9%.The white LED was pack⁃aged with a combination of CaAlSiN_(3)∶Eu^(2+),Mn^(2+),LuAG∶Ce3+ and a blue chip.At a warm white-light corresponding color temperature(3009 K) with CIE coordinates(0.4223,0.3748),the color rendering index Ra has reached 93.2.CaAlSiN_(3)∶Eu^(2+),Mn^(2+) would have great application potential as a red-emitting phosphor for white LE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ergy transfer silicon nitrides CaAlSiN_(3)∶Eu^(2+) Mn^(2+) red phosph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3+)掺杂全无机Cs_(2)InCl_(5)·H_(2)O钙钛矿的制备及白光LED应用
12
作者 韦星明 王荣芳 +3 位作者 韦庆敏 黄小英 陶萍芳 章浩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5-239,共5页
以氧化铟、氧化锑和氯化铯为基本原料,浓盐酸作为溶剂,采用低温水热法合成Sb^(3+)掺杂全无机Cs_(2)InCl_(5)·H_(2)O(Cs_(2)InCl_(5)·H_(2)O∶Sb^(3+))钙钛矿。研究了Sb^(3+)的掺杂量(0、2%、4%、6%、8%、10%、20%)对Cs_(2)InC... 以氧化铟、氧化锑和氯化铯为基本原料,浓盐酸作为溶剂,采用低温水热法合成Sb^(3+)掺杂全无机Cs_(2)InCl_(5)·H_(2)O(Cs_(2)InCl_(5)·H_(2)O∶Sb^(3+))钙钛矿。研究了Sb^(3+)的掺杂量(0、2%、4%、6%、8%、10%、20%)对Cs_(2)InCl_(5)·H_(2)O钙钛矿发光性能的影响。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谱、荧光光谱和X射线衍射仪(XRD)等表征该样品的吸收光谱、发光性能和晶体结构。结果表明,少量Sb^(3+)掺杂Cs_(2)InCl_(5)·H_(2)O钙钛矿不会改变其结构。当Sb^(3+)的掺杂量为10%时,达到最强荧光发射,发射峰波长约为620nm,荧光寿命为8.13μs。采用荧光转换法,将实验合成的Cs_(2)InCl_(5)·H_(2)O∶Sb^(3+)钙钛矿纳米晶与商用蓝色发光的BaMgAl_(10)O_(17)∶Eu和绿色发光的(Sr,Ba)_(2)SiO_(4)∶Eu荧光粉混合涂于365nm的紫外芯片上,封装得到显色指数(CRI)为91.8,CIE色坐标为(0.326,0.316),色温为5843K的白光LED。说明Cs_(2)InCl_(5)·H_(2)O∶Sb^(3+)钙钛矿纳米晶在白光LED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_(2)InCl_(5)·H_(2)o∶Sb^(3+) 钙钛矿 发光二极管 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见光协同Cu_(2)O/BiFeO_(3) 活化过硫酸盐高效降解盐酸四环素
13
作者 黄雪茹 辛蓓雨 +2 位作者 杨学武 张敏涛 郭冀峰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5-820,共6页
采用湿浸渍法成功制备出Cu_(2)O/BiFeO_(3)复合催化剂,并对制备的光催化材料进行了XRD,SEM,XPS,PL等表征分析。研究在可见光照射下Cu_(2)O/BiFeO_(3)复合催化材料活化过一硫酸盐(PMS)对盐酸四环素(TC)的降解效能。结果表明,Cu_(2)O含量... 采用湿浸渍法成功制备出Cu_(2)O/BiFeO_(3)复合催化剂,并对制备的光催化材料进行了XRD,SEM,XPS,PL等表征分析。研究在可见光照射下Cu_(2)O/BiFeO_(3)复合催化材料活化过一硫酸盐(PMS)对盐酸四环素(TC)的降解效能。结果表明,Cu_(2)O含量为3%的Cu_(2)O/BiFeO_(3)复合催化剂,在催化剂投加量为0.2 g/L,PMS浓度为0.6 mmol/L的条件下,20 min内对TC的降解效率为94.3%。通过自由基淬灭实验确定了该体系中的主要活性物质为SO_(4)^(-)·,·OH,h^(+),并提出了TC可能的降解机理。最后,复合催化剂经过5次循环实验后,对TC的去除率仍可达到90%,说明制备的复合催化剂材料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本研究为处理抗生素废水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法和思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_(2)o BiFeo_(3) 过硫酸盐 盐酸四环素 高级氧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处理制备高性能Co_(3)O_(4)催化剂及其催化分解N_(2)O污染研究
14
作者 万思彤 张琬悦 +2 位作者 杜媛婷 熊英 于海彪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5-130,共6页
Co_(3)O_(4)作为氧化亚氮(N_(2)O)催化分解反应中最有潜力的催化剂,面临着反应温度过高、抗杂质气体性能差等问题。在微观结构上对Co_(3)O_(4)催化剂进行设计,采用酸性环境对Co_(3)O_(4)表面进行适当刻蚀,制备富有缺陷的Co_(3)O_(4)催... Co_(3)O_(4)作为氧化亚氮(N_(2)O)催化分解反应中最有潜力的催化剂,面临着反应温度过高、抗杂质气体性能差等问题。在微观结构上对Co_(3)O_(4)催化剂进行设计,采用酸性环境对Co_(3)O_(4)表面进行适当刻蚀,制备富有缺陷的Co_(3)O_(4)催化剂以提高其催化分解N_(2)O的性能。结果表明,采用0.2 mol/L硝酸,在室温下对Co_(3)O_(4)处理1 h后所得到的0.2MCo_(3)O_(4)-N催化剂活性最佳。N_(2)O的完全催化分解温度由单纯Co_(3)O_(4)的475℃降低至0.2MCo_(3)O_(4)-N的400℃。经硝酸处理后,0.2MCo_(3)O_(4)-N表面产生大量缺陷位点,且比表面积也比未处理前增加1倍,具有一定的介孔结构,孔径约为5.6 nm。由于缺陷位的产生,催化剂表面的Co—O键被弱化。此外,所得催化剂具有很好的催化稳定性,在5%O_(2)和100μL/L NO杂质气体共存于反应气的条件下,该催化剂在400℃持续反应10 h后,催化性能几乎没有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分解N_(2)o 酸刻蚀 Co_(3)o_(4) 缺陷位点 杂质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_(3)N_(4)/Si_(2)N_(2)O复相粉体对Al_(2)O_(3)-SiC-C浇注料性能的影响
15
作者 李有奇 何健 +2 位作者 陈俊峰 张嘉良 李正坤 《耐火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为了提高Al_(2)O_(3)-SiC-C浇注料的综合服役性能,采用化学燃烧法合成的微晶氮化硅/氮氧化硅(Si_(3)N_(4)/Si_(2)N_(2)O)复相粉体为添加物,以棕刚玉、板状刚玉、碳化硅、活性α-Al_(2)O_(3)微粉、SiO_(2)微粉、纯铝酸钙水泥、单质Si粉... 为了提高Al_(2)O_(3)-SiC-C浇注料的综合服役性能,采用化学燃烧法合成的微晶氮化硅/氮氧化硅(Si_(3)N_(4)/Si_(2)N_(2)O)复相粉体为添加物,以棕刚玉、板状刚玉、碳化硅、活性α-Al_(2)O_(3)微粉、SiO_(2)微粉、纯铝酸钙水泥、单质Si粉和球沥青为原料,制备了Al_(2)O_(3)-SiC-C浇注料。研究了复相粉体外加量(外加质量分数分别为0、1%、2%、3%和5%)对浇注料性能的影响,同时探究Si_(3)N_(4)/Si_(2)N_(2)O增强试样综合性能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Si_(3)N_(4)/Si_(2)N_(2)O复相粉可以显著改善Al_(2)O_(3)-SiC-C浇注料的力学性能、抗氧化性能和抗热震性;2)Si_(3)N_(4)/Si_(2)N_(2)O复相粉通过填充孔隙、促进烧结反应进行、生成晶须状物质等途径优化了浇注料的显微结构,提高了浇注料的综合性能;3)当Si_(3)N_(4)/Si_(2)N_(2)O复相粉外加量为3%(w)时,浇注料的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_(3)N_(4)/Si_(2)N_(2)o复相粉 Al_(2)o_(3)-SiC-C浇注料 抗氧化性 抗热震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TiO_(2)/Na_(2)O对石灰在炼钢渣中溶解的影响
16
作者 皮溅清 王明理 +3 位作者 张延玲 赵宏博 余阚 李更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含有Al_(2)O_(3)、TiO_(2)、Na_(2)O组元的赤泥基熔剂对传统的炼钢渣系具有显著的助熔作用,研究炼钢炉渣中石灰的溶解机理及影响其溶解速率的因素,对促进炼钢中无氟熔剂的发展有很大意义。本实验采用圆柱旋转法测定了石灰在含Al_(2)O_(3... 含有Al_(2)O_(3)、TiO_(2)、Na_(2)O组元的赤泥基熔剂对传统的炼钢渣系具有显著的助熔作用,研究炼钢炉渣中石灰的溶解机理及影响其溶解速率的因素,对促进炼钢中无氟熔剂的发展有很大意义。本实验采用圆柱旋转法测定了石灰在含Al_(2)O_(3)、TiO_(2)、Na_(2)O的炼钢渣系中的溶解速率,对其熔化过程矿相变化进行分析论证。结果表明,在1400℃时,石灰溶解的促进系数按Na_(2)O>TiO_(2)>Al_(2)O_(3)的顺序下降,添加10%的Na_(2)O能使石灰溶解的促进系数提高7倍。此外文章探究了Al_(2)O_(3)、TiO_(2)、Na_(2)O对CaO在熔渣中的扩散以及边界层上石灰分解反应的影响,阐明了该条件下石灰的溶解机理。发现同时包含Al_(2)O_(3)/TiO_(2)/Na_(2)O的赤泥基熔剂可以作为合适的炼钢熔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溶解 Al_(2)o_(3)/Tio_(2)/Na_(2)o 炼钢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水蒸气对β-Li_(2)TiO_(3:)Eu^(3+)荧光粉的全谱发光性能影响
17
作者 于成龙 刘冠华 +6 位作者 刘子航 金党波 程航 齐勇 王志齐 李海 王秀峰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8-145,共8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荧光粉前驱体后通过高温煅烧的方法,合成了由电偶极跃迁主导的高色纯度的β-Li_(2)TiO_(3):Eu^(3+)红色荧光粉.设计了适用于DHT11的拓扑电路,对荧光粉体湿度和温度进行测试.研究发现,高压腔体中加水量为5 mL,β-Li_(2)TiO... 采用水热法制备荧光粉前驱体后通过高温煅烧的方法,合成了由电偶极跃迁主导的高色纯度的β-Li_(2)TiO_(3):Eu^(3+)红色荧光粉.设计了适用于DHT11的拓扑电路,对荧光粉体湿度和温度进行测试.研究发现,高压腔体中加水量为5 mL,β-Li_(2)TiO_(3):0.5 mol%Eu^(3+)的相对湿度可达81%RH.在波长为396 nm的近紫外光激发下,β-Li_(2)TiO_(3):0.5 mol%Eu^(3+)发射由电偶极跃迁主导的613 nm的红光,荧光寿命为773.36μs,高压水蒸气处理对β-Li_(2)TiO_(3):0.5 mol%Eu^(3+)的电偶极跃迁发射峰和磁偶极跃迁发射峰位置没有变化,但发射峰强度增强并且荧光寿命降至386.81μs.高压水蒸气高压处理后的荧光粉色坐标x=0.47,y=0.51,色温为3300 K,红光色纯度为96.6%,比高压处理前显示出更优异的显色性能.高压水蒸气处理后的β-Li_(2)TiO_(3):0.5 mol%Eu^(3+)电偶极跃迁谱线强度参数Ω_(2)增加至4.21×10^(-19)cm^(2),^(5)D_(0)→^(7)F_(2)跃迁的荧光分支比β2也增加至96.9%,而量子效率η减小至57%,证实了湿度对荧光粉的发光效率具有极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水蒸气 β-Li_(2)Tio_(3:)Eu^(3+)荧光粉 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基分子筛催化剂应用于NH_(3)选择性催化还原和N_(2)O直接催化分解反应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明淑君 李新楠 +4 位作者 庞磊 苏长罗 程春晖 杨小东 李涛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7-112,共16页
柴油车排放的氮氧化物(NO_(x))和氧化亚氮(N_(2)O)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显著危害。NH_(3)选择性催化还原(NH_(3)-SCR)技术是当前控制柴油车尾气中NO_(x)排放的有效方法之一,而N_(2)O的直接催化分解(简称“N_(2)O分解”)则被认为... 柴油车排放的氮氧化物(NO_(x))和氧化亚氮(N_(2)O)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显著危害。NH_(3)选择性催化还原(NH_(3)-SCR)技术是当前控制柴油车尾气中NO_(x)排放的有效方法之一,而N_(2)O的直接催化分解(简称“N_(2)O分解”)则被认为是减少N_(2)O排放的最具潜力的技术。这两种技术的核心均依赖于催化剂的开发与应用。Fe基分子筛催化剂在NH_(3)-SCR和N_(2)O分解反应中展现出了卓越的催化性能,为实现NO_(x)和N_(2)O的同步高效去除提供了一条有前途的路径。综述了Fe基分子筛催化剂在NH_(3)-SCR和N_(2)O分解反应中的催化机理,探讨了Fe基分子筛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拓扑结构、助剂金属掺杂,以及反应环境中共存气体对其理化性质、NH_(3)-SCR活性和N_(2)O分解性能的影响。具体而言,Fe基分子筛催化剂的Fe物种形成与分布受到制备方法和分子筛拓扑结构的显著影响。助剂金属的引入不仅能够增大催化剂的酸性位点含量,还能改善Fe物种的分散性,从而优化其催化性能。此外,共存气体(如NO、O_(2)和H2O)对Fe基分子筛催化剂的N_(2)O分解活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最后,对Fe基分子筛催化剂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并对催化剂设计优化与性能提升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基分子筛催化剂 NH_(3)-SCR N_(2)o直接催化分解 催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掺杂对β-Ga_(2)O_(3)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性能的影响
19
作者 苗瑞霞 牛佳美 +1 位作者 晏杰 贾小坛 《分子催化(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6-84,I0003,I0004,共11页
β-Ga_(2)O_(3)以其较高的导带底(Conduction Band Minimum,CBM)和较低的价带顶(Valence Band Maximum,VBM),赋予其光生电子和空穴较强的还原与氧化能力,但其宽禁带和高载流子复合率限制了在光催化中的应用.金属离子掺杂被认为是提升光... β-Ga_(2)O_(3)以其较高的导带底(Conduction Band Minimum,CBM)和较低的价带顶(Valence Band Maximum,VBM),赋予其光生电子和空穴较强的还原与氧化能力,但其宽禁带和高载流子复合率限制了在光催化中的应用.金属离子掺杂被认为是提升光催化性能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第一性原理系统研究了Sr、Ba、V、Nb、Ta等二十种元素掺杂对β-Ga_(2)O_(3)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Sr、Nb、Ta、Mn、Fe、Zn、Hg七种元素掺杂β-Ga_(2)O_(3)后,材料除能保持合适的带边位置外,还具有更高的电子空穴分离效率以及更低的形成能,表明这些元素的引入可有效提升β-Ga_(2)O_(3)光催化效率;Nb、Ta掺杂可显著增强材料在红外光区的吸收,Mn、Fe掺杂则显著提升材料在紫外和可见光区的吸收能力,其中,Nb在0.5 eV处光吸收系数高达1.38×10^(5)cm^(−1),Mn、Fe掺杂在3 eV处光吸收系数可达1×10^(5)cm^(−1),在不同波段均呈现出良好的光吸收能力.此外,Hg掺杂表现出跨红外至深紫外的宽波段增强效果,Hg掺杂后,电子空穴相对有效质量高达109,说明Hg掺杂显著提升载流子分离能力,同时由于其在宽波段显著增强的光吸收效果,因此,Hg可作为β-Ga_(2)O_(3)在光催化制氢中理想的金属掺杂元素,以上研究结果为β-Ga_(2)O_(3)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研究提供了价值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β-Ga2o3 掺杂 光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量科技:Φ210 mm大尺寸Eu^(3+)∶CaF_(2)激光晶体生长
20
作者 周丽娜 刘建强 牛晓伟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8-359,共2页
采用一种基于布里奇曼晶体生长方法的晶体自动控制方法,生长了Eu^(3+)掺杂浓度分别为250×10^(-6)、1000×10^(-6)和2500×10^(-6)的Eu^(3+)∶CaF_(2)激光晶体,其毛坯尺寸均可达到Φ210 mm×80 mm,是目前该领域报道的... 采用一种基于布里奇曼晶体生长方法的晶体自动控制方法,生长了Eu^(3+)掺杂浓度分别为250×10^(-6)、1000×10^(-6)和2500×10^(-6)的Eu^(3+)∶CaF_(2)激光晶体,其毛坯尺寸均可达到Φ210 mm×80 mm,是目前该领域报道的尺寸最大的Eu^(3+)∶CaF_(2)激光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u^(3+)∶CaF_(2) 激光晶体 稀土掺杂 坩埚下降法 自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