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大兴安岭南段内蒙古白音查干Sn多金属矿床石英斑岩的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和Nd-Hf同位素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
55
1
作者
姚磊
吕志成
+5 位作者
叶天竺
庞振山
贾宏翔
张志辉
吴云峰
李睿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183-3199,共17页
白音查干矿床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乌珠穆沁旗,是大兴安岭南段新发现的一处大型Sn多金属矿床,也是该地区近些年来Sn矿找矿的重大突破。本文利用LA-ICP-MS锆石U-Pb法首次测得与成矿有关的石英斑岩成岩年龄为141.7±0.8Ma至140.2±1...
白音查干矿床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乌珠穆沁旗,是大兴安岭南段新发现的一处大型Sn多金属矿床,也是该地区近些年来Sn矿找矿的重大突破。本文利用LA-ICP-MS锆石U-Pb法首次测得与成矿有关的石英斑岩成岩年龄为141.7±0.8Ma至140.2±1.1Ma。这一年龄与区内其他Sn多金属矿床成矿岩体的成岩年龄范围基本一致,说明大兴安岭南段与Sn成矿作用有关的花岗质岩石主要形成于早白垩世(140Ma左右)。全岩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石英斑岩具有较高的SiO_2含量(70.99%~76.98%)、FeOT/(FeOT+MgO)值(0.90~0.97)、FeOT/MgO值(9.45~36.3)及10000×Ga/Al值(5.9~8.2)和较低的MgO(0.13%~0.18%)、TiO_2(0.10%~0.12%)及P2O5含量(0.02%~0.03%);稀土元素总量较低,配分模式呈轻稀土元素富集和明显负δEu异常的特点;微量元素富集Rb、U、Ta、Nd、Hf等元素,亏损Ba、K、Sr、P、Ti等元素。以上这些特征均说明,石英斑岩具备A型花岗岩的特点。微量元素、全岩Nd同位素和锆石Hf同位素结果显示,岩石具有较高的εNd(t)(+3.6^+3.8)和εHf(t)(+8.2^+11.6)值以及年轻的二阶段模式年龄(t_(NdDM2)为0.63~0.62Ga;t_(HfDM2)为0.67~0.45Ga),说明石英斑岩可能为幔源新生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并在岩浆演化过程中经历了结晶分异作用。结合区域地质特征、成岩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Nd-Hf同位素数据可知,大兴安岭南段晚中生代与Sn成矿作用有关的花岗岩以源区富含大量幔源新生地壳物质为特点,主要形成于晚中生代软流圈上涌所导致的岩石圈伸展的背景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南段
白音查干Sn矿床
石英斑岩
锆石U-PB年龄
Nd-Hf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兴蒙造山带中与古亚洲洋演化有关的成矿系统初步研究
被引量:
6
2
作者
朱永峰
张云迪
+1 位作者
蒋久阳
陆国隆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49-468,共20页
古亚洲洋演化过程中在兴蒙造山带中形成了大量金属矿床。早古生代早期,古亚洲洋向北俯冲,形成了奥陶纪多宝山-铜山斑岩Cu-Au成矿系统;早古生代晚期,古亚洲洋向南俯冲并形成了晚奥陶世白乃庙Cu-Mo-Au成矿系统和志留纪别鲁乌图海底喷流块...
古亚洲洋演化过程中在兴蒙造山带中形成了大量金属矿床。早古生代早期,古亚洲洋向北俯冲,形成了奥陶纪多宝山-铜山斑岩Cu-Au成矿系统;早古生代晚期,古亚洲洋向南俯冲并形成了晚奥陶世白乃庙Cu-Mo-Au成矿系统和志留纪别鲁乌图海底喷流块状硫化物成矿系统。古亚洲洋在晚古生代早期向北俯冲,形成了晚泥盆世欧玉陶勒盖Cu-Au成矿系统。基本同时,古亚洲洋向南俯冲,形成了晚泥盆世哈达门沟Mo成矿系统。早石炭世,研究区构造体制从岛弧环境逐渐转变为陆内伸展环境,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了豆荚状铬铁矿成矿系统和小型斑岩Mo-Cu成矿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古亚洲洋
兴蒙造山带
斑岩矿床
多金属矿床
成矿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内蒙古维拉斯托大型斑岩型锡多金属找矿勘查及启示
被引量:
9
3
作者
樊志勇
邱慧远
+2 位作者
付旭
王可祥
胡格吉乐吐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7年第1期9-17,共9页
维拉斯托锡多金属矿床产于大兴安岭多金属成矿省南段,是近年来在中国北方发现的规模最大的以锡为主的斑岩型矿床。通过系统梳理和归纳维拉斯托锡多金属矿床区域构造背景、地质特征、矿床和矿脉展布特征,重点论证了锡多金属矿化与矿田范...
维拉斯托锡多金属矿床产于大兴安岭多金属成矿省南段,是近年来在中国北方发现的规模最大的以锡为主的斑岩型矿床。通过系统梳理和归纳维拉斯托锡多金属矿床区域构造背景、地质特征、矿床和矿脉展布特征,重点论证了锡多金属矿化与矿田范围内的时空格架,初步总结了找矿勘查模式。野外地质勘查及研究表明:锡多金属主要构成"地下室+楼阁"样式,即深部是以锡—锌—铷—铌—钽等成矿元素为主体的强云英岩化、天河石化石英斑岩型矿体;中部产出以锡—铜—锌成矿元素为主的隐爆角砾岩型矿(化)体;浅部为石英脉型锡—钨—锌—铜—钼—银脉型、网脉型矿体,具有叠加成矿的特征。根据找矿勘查经验,其构造—岩浆控矿明显,特征性的矿化蚀变和物化探异常是找矿的主要标志,也为在兴蒙造山带寻找同类型矿床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多金属矿床
斑岩型矿床
找矿勘查
维拉斯托
大兴安岭南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兴安岭南段内蒙古白音查干Sn多金属矿床石英斑岩的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和Nd-Hf同位素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
55
1
作者
姚磊
吕志成
叶天竺
庞振山
贾宏翔
张志辉
吴云峰
李睿华
机构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国土资源部矿产勘查技术指导中心
西乌珠穆沁旗银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出处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183-3199,共17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C0601506)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DD20160052
DD20160017)联合资助
文摘
白音查干矿床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乌珠穆沁旗,是大兴安岭南段新发现的一处大型Sn多金属矿床,也是该地区近些年来Sn矿找矿的重大突破。本文利用LA-ICP-MS锆石U-Pb法首次测得与成矿有关的石英斑岩成岩年龄为141.7±0.8Ma至140.2±1.1Ma。这一年龄与区内其他Sn多金属矿床成矿岩体的成岩年龄范围基本一致,说明大兴安岭南段与Sn成矿作用有关的花岗质岩石主要形成于早白垩世(140Ma左右)。全岩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石英斑岩具有较高的SiO_2含量(70.99%~76.98%)、FeOT/(FeOT+MgO)值(0.90~0.97)、FeOT/MgO值(9.45~36.3)及10000×Ga/Al值(5.9~8.2)和较低的MgO(0.13%~0.18%)、TiO_2(0.10%~0.12%)及P2O5含量(0.02%~0.03%);稀土元素总量较低,配分模式呈轻稀土元素富集和明显负δEu异常的特点;微量元素富集Rb、U、Ta、Nd、Hf等元素,亏损Ba、K、Sr、P、Ti等元素。以上这些特征均说明,石英斑岩具备A型花岗岩的特点。微量元素、全岩Nd同位素和锆石Hf同位素结果显示,岩石具有较高的εNd(t)(+3.6^+3.8)和εHf(t)(+8.2^+11.6)值以及年轻的二阶段模式年龄(t_(NdDM2)为0.63~0.62Ga;t_(HfDM2)为0.67~0.45Ga),说明石英斑岩可能为幔源新生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并在岩浆演化过程中经历了结晶分异作用。结合区域地质特征、成岩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Nd-Hf同位素数据可知,大兴安岭南段晚中生代与Sn成矿作用有关的花岗岩以源区富含大量幔源新生地壳物质为特点,主要形成于晚中生代软流圈上涌所导致的岩石圈伸展的背景下。
关键词
大兴安岭南段
白音查干Sn矿床
石英斑岩
锆石U-PB年龄
Nd-Hf同位素
Keywords
Southern Great
xing'
an Range
Baiyinchagan Sn
deposit
Quartz
porphyry
Zircon U-Pb dating
Nd-Hf isotopes
分类号
P588.132 [天文地球—岩石学]
P597.3 [天文地球—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兴蒙造山带中与古亚洲洋演化有关的成矿系统初步研究
被引量:
6
2
作者
朱永峰
张云迪
蒋久阳
陆国隆
机构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出处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49-468,共2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2072077)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编号:2017YFC0601302)共同资助。
文摘
古亚洲洋演化过程中在兴蒙造山带中形成了大量金属矿床。早古生代早期,古亚洲洋向北俯冲,形成了奥陶纪多宝山-铜山斑岩Cu-Au成矿系统;早古生代晚期,古亚洲洋向南俯冲并形成了晚奥陶世白乃庙Cu-Mo-Au成矿系统和志留纪别鲁乌图海底喷流块状硫化物成矿系统。古亚洲洋在晚古生代早期向北俯冲,形成了晚泥盆世欧玉陶勒盖Cu-Au成矿系统。基本同时,古亚洲洋向南俯冲,形成了晚泥盆世哈达门沟Mo成矿系统。早石炭世,研究区构造体制从岛弧环境逐渐转变为陆内伸展环境,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了豆荚状铬铁矿成矿系统和小型斑岩Mo-Cu成矿系统。
关键词
地质学
古亚洲洋
兴蒙造山带
斑岩矿床
多金属矿床
成矿系统
Keywords
geology
Paleo-Asian ocean
xing
-meng orogenic belt
porphyry
deposit
polymetallic
deposit
ore-forming system
分类号
P618.41 [天文地球—矿床学]
P618.51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内蒙古维拉斯托大型斑岩型锡多金属找矿勘查及启示
被引量:
9
3
作者
樊志勇
邱慧远
付旭
王可祥
胡格吉乐吐
机构
内蒙古维拉斯托矿业有限公司
河北地质大学资源学院
内蒙古地质勘查有限责任公司
出处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7年第1期9-17,共9页
基金
河北地质大学科研项目"岩矿(手标本)鉴定辅助工具开发"(编号:KAG201611)资助
文摘
维拉斯托锡多金属矿床产于大兴安岭多金属成矿省南段,是近年来在中国北方发现的规模最大的以锡为主的斑岩型矿床。通过系统梳理和归纳维拉斯托锡多金属矿床区域构造背景、地质特征、矿床和矿脉展布特征,重点论证了锡多金属矿化与矿田范围内的时空格架,初步总结了找矿勘查模式。野外地质勘查及研究表明:锡多金属主要构成"地下室+楼阁"样式,即深部是以锡—锌—铷—铌—钽等成矿元素为主体的强云英岩化、天河石化石英斑岩型矿体;中部产出以锡—铜—锌成矿元素为主的隐爆角砾岩型矿(化)体;浅部为石英脉型锡—钨—锌—铜—钼—银脉型、网脉型矿体,具有叠加成矿的特征。根据找矿勘查经验,其构造—岩浆控矿明显,特征性的矿化蚀变和物化探异常是找矿的主要标志,也为在兴蒙造山带寻找同类型矿床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锡多金属矿床
斑岩型矿床
找矿勘查
维拉斯托
大兴安岭南段
Keywords
tin-polymetal
deposit
porphyry
-type
deposit
prospecting
Weilasituo
south part of Great
xing'
an moutains
分类号
P618.2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大兴安岭南段内蒙古白音查干Sn多金属矿床石英斑岩的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和Nd-Hf同位素特征及地质意义
姚磊
吕志成
叶天竺
庞振山
贾宏翔
张志辉
吴云峰
李睿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5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兴蒙造山带中与古亚洲洋演化有关的成矿系统初步研究
朱永峰
张云迪
蒋久阳
陆国隆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内蒙古维拉斯托大型斑岩型锡多金属找矿勘查及启示
樊志勇
邱慧远
付旭
王可祥
胡格吉乐吐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7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