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蝴蝶优化算法的新安江模型参数率定研究
1
作者 张明进 肖章玲 +4 位作者 王健 孙冬梅 杨云平 邢岩 刘芯阅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0-94,101,共6页
参数率定是提升水文模型径流模拟精度的重要环节,构建高效稳健的参数优化算法是水文模型应用研究的热点。针对蝴蝶优化算法易于早熟收敛的问题,引入Halton序列提升初始种群的均匀性、利用动态转换概率平衡全局与局部搜索进程、采用L... 参数率定是提升水文模型径流模拟精度的重要环节,构建高效稳健的参数优化算法是水文模型应用研究的热点。针对蝴蝶优化算法易于早熟收敛的问题,引入Halton序列提升初始种群的均匀性、利用动态转换概率平衡全局与局部搜索进程、采用Lévy飞行和标准化操作算子改善进化方程,建立了一种改进的蝴蝶优化算法(MSBOA),并将其应用于新安江模型参数率定,比较分析了原蝴蝶优化算法(BOA)、改进后蝴蝶优化算法(MSBOA)、正余弦优化算法(SCA)和鲸鱼优化算法(WOA)在新安江模型参数率定中的收敛性和稳定性。在钦江上游陆屋水文站以上流域的应用结果表明:(1)与原算法BOA相比,MSBOA取得的纳什效率系数高0.03,相对误差降低至±5%以内,且均方根误差降低了8.2%。这说明MSBOA率定的新安江模型参数取得的日径流模拟精度更好,能够较准确地描述流域的水文过程。(2)各算法在新安江模型参数率定中均有较好的适用性(纳什效率系数高于0.85)。从收敛性来看,MSBOA的收敛速度较快且取得的纳什效率系数值最高,其次是WOA和SCA算法。从稳定性来看,MSBOA取得的纳什效率系数的标准差最低、且参数率定结果的波动范围最小,说明其稳定性较高,其次是WOA算法。改进后的蝴蝶优化算法MSBOA可丰富水文模型参数率定研究,为模型参数优化提供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安江模型 参数率定 蝴蝶优化算法 日径流模拟 钦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江流域生境质量评价及多情景优化研究
2
作者 吴雨桐 於冉 +2 位作者 余祺琪 王成 张紫涵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61-973,共13页
皖江流域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区,探究该区域生境质量变化特征对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皖江流域为例,利用199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结合In VEST模型和地理探测器探讨区域生境质量时空分布特征及驱动因素,并采用P... 皖江流域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区,探究该区域生境质量变化特征对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皖江流域为例,利用199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结合In VEST模型和地理探测器探讨区域生境质量时空分布特征及驱动因素,并采用PLUS模型预测模拟区域2030年4种不同情境下的土地利用及生境质量变化。结果表明,1)耕地和林地是研究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两者面积约占总面积的77%。1990-2020年期间,研究区主要土地利用变化是由耕地向建设用地转入,转入面积为2.69×10^(3) km^(2)。2)1990-2020年期间,研究区生境质量平均指数由0.550下降至0.535,区域整体生境质量水平下降,生境低水平面积扩张趋势明显。3)1990-2020年生境质量时空分异是自然和社会因子的共同作用,主要影响因子是土地利用类型,其次是高程。各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对生境质量变化的解释力比单个因子更强。4)2030年多情景模拟结果显示,与2020年相比,惯性发展、城镇发展生境平均指数下降0.003、0.006,耕地保护情景生境与2020年持平。生态保护情景生境平均指数上升0.004,该情景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动态平衡。研究结果可为地区规划景观格局与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VEST模型 PLUS模型 地理探测器 生境质量 皖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下淮河流域极端洪水情景预估 被引量:28
3
作者 郝振纯 鞠琴 +2 位作者 王璐 王慧敏 江微娟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05-614,共10页
利用IPCC第4次评估公开发布的22个全球气候模式在A1B、A2和B1三种典型排放情景下的未来气温和降水预测结果,结合新安江月分布式水文模型,在对模型验证效果良好的基础上,参照集合预报方法,对未来90年(2010~2099年)气候变化下淮河流域的... 利用IPCC第4次评估公开发布的22个全球气候模式在A1B、A2和B1三种典型排放情景下的未来气温和降水预测结果,结合新安江月分布式水文模型,在对模型验证效果良好的基础上,参照集合预报方法,对未来90年(2010~2099年)气候变化下淮河流域的极端洪水进行预估。研究结果表明,从出现概率来看,淮河流域未来可能发生极端洪水年份的密集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A2情景、A1B情景、B1情景。A1B情景下,21世纪下半叶出现极端洪水的可能性增大,A2情景在2035~2065年以及2085年以后是极端洪水发生较为集中的时期。B1情景在21世纪70年代左右发生极端洪水的可能性较大。综合各种极端事件的定义方法,将极端洪水划定3个洪水量级。A2情景预估极端洪水的平均洪量在3种情景中最大,B1情景最小。3种情景未来一级极端洪水发生比例都比历史上偏大,A2情景下增加最多。二级极端洪水都较历史略有减少,三级极端洪水减少最显著。3种情景下各个量级极端洪水所占比例各不相同,A1B和A2情景二级以上极端洪水出现比例较大,B1情景下极端洪水量级多为三级,超1954年的一级极端洪水所占比例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CCAR4 气候变化 极端洪水 新安江月模型 淮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CE-UA算法的新安江模型参数优化及应用 被引量:34
4
作者 董洁平 李致家 戴健男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85-490,共6页
为了减小水文模型参数优化中人工试错法和局部优化法的不确定性,以一种快速有效的优化方法搜索到水文模型参数的全局最优解。以安徽呈村流域为例,使用SCE-UA算法对新安江模型参数进行优化,日模型和次洪模型分别采用总体水量误差和对数... 为了减小水文模型参数优化中人工试错法和局部优化法的不确定性,以一种快速有效的优化方法搜索到水文模型参数的全局最优解。以安徽呈村流域为例,使用SCE-UA算法对新安江模型参数进行优化,日模型和次洪模型分别采用总体水量误差和对数绝对值误差作为目标函数,分析优化结果并对优化参数进行检验。经检验分析,日模型检验期确定性系数均达到0.8,次洪模型检验期确定性系数接近0.9。研究结果表明,采用SCE-UA算法优化新安江模型参数可以取得较好结果,目标函数的选择对参数优化有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E-UA算法 新安江模型 参数优化 安徽呈村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江淮流域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与背景值研究 被引量:126
5
作者 陈兴仁 陈富荣 +1 位作者 贾十军 陈永宁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02-310,共9页
基于安徽省江淮流域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数据资料,统计获得了表层和深层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背景值及相应的地球化学参数,为研究区生态环境评价及相关学科研究提供了基础。研究表明,成土母质类型对土壤元素地球化学基准值影响显著,... 基于安徽省江淮流域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数据资料,统计获得了表层和深层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背景值及相应的地球化学参数,为研究区生态环境评价及相关学科研究提供了基础。研究表明,成土母质类型对土壤元素地球化学基准值影响显著,表层土壤化学组成表现出既对深层土壤具有一定的继承性,又在表生作用下发生某些变化:表层土壤中迁移活动性强的元素和人为扰动污染的元素明显不同于深层土壤;随着地理空间位置的变化,同类成土母质形成环境、成因来源的差异导致其化学组成的空间变异,造成不同地区同类成土母质地球化学基准值有所不同。因此,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研究应更多地考虑地质背景、物质来源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与背景值 成土母质 空间分异 安徽省江淮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山洪预警临界雨量计算 被引量:17
6
作者 刘淑雅 江善虎 +3 位作者 任立良 沈鸿仁 袁飞 郑巍斐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84-390,共7页
以抚河流域3个山丘小流域为例,采用分布式新安江模型对小流域暴雨洪水进行精细化模拟,利用率定后的分布式新安江模型进行临界雨量试算,得出各流域不同初始土壤含水量、不同预警时段组合条件下临界雨量。将计算所得临界雨量与实测暴雨洪... 以抚河流域3个山丘小流域为例,采用分布式新安江模型对小流域暴雨洪水进行精细化模拟,利用率定后的分布式新安江模型进行临界雨量试算,得出各流域不同初始土壤含水量、不同预警时段组合条件下临界雨量。将计算所得临界雨量与实测暴雨洪水过程和设计暴雨进行比较验证,结果表明临界雨量计算结果较为合理,说明分布式新安江模型可应用于抚河流域山洪预警临界雨量确定,并为抚河流域山洪预警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雨量 新安江模型 土壤含水量 山洪预警 抚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模型与新安江模型及两参数月水量平衡模型在赣江流域的降雨径流模拟比较 被引量:6
7
作者 邓鹏鑫 胡庆芳 +1 位作者 王银堂 崔婷婷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82-387,共6页
针对赣江全流域及18个子流域,在日和月时间尺度上分别进行GR模型与三水源新安江模型、两参数月水量平衡模型的比较。结果表明:在所选择的研究流域,GR模型在率定期和检验期的确定性系数达到0.85以上,径流总量相对误差在±10%以内;GR... 针对赣江全流域及18个子流域,在日和月时间尺度上分别进行GR模型与三水源新安江模型、两参数月水量平衡模型的比较。结果表明:在所选择的研究流域,GR模型在率定期和检验期的确定性系数达到0.85以上,径流总量相对误差在±10%以内;GR日模型的精度略高于新安江模型,具有更强的稳定性,且结构简易,参数不确定性较低;GR月模型的精度及模型复杂性与两参数月水量平衡模型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模型 新安江模型 两参数月水量平衡模型 赣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水文模型在淮河息县流域洪水模拟中的比较 被引量:17
8
作者 邓鹏 李致家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77-382,共6页
选用新安江模型、TOPMODEL模型和SWAT模型这3种具有代表性的水文模型,对淮河息县流域洪水过程进行模拟,并对它们的模型结构、汇流方法和模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新安江模型和TOPMODEL模型模拟结果略好于SWAT模型,说明结构复杂、考... 选用新安江模型、TOPMODEL模型和SWAT模型这3种具有代表性的水文模型,对淮河息县流域洪水过程进行模拟,并对它们的模型结构、汇流方法和模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新安江模型和TOPMODEL模型模拟结果略好于SWAT模型,说明结构复杂、考虑全面的分布式模型在洪水模拟中结果不一定最优;SWAT模型的最大优点不在于洪水模拟,而在于其考虑因素全面,适合做各种条件下的水文变化研究;这3种模型各有优缺点,下一步可以考虑如何采用集合预报的方法取长补短,提高模拟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模拟 新安江模型 TOPMODEL模型 SWAT模型 淮河息县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优化算法在新安江模型参数率定中的效果评估 被引量:11
9
作者 石朋 陆美霞 +5 位作者 吴洪石 瞿思敏 李紫纯 丁松 王啸 邱超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9-25,41,共8页
针对水文模拟预报中需要寻求实用、稳健、高效的优化算法并据此确定参数的全局最优解的问题,以綦江流域典型控制断面五岔断面为研究对象,分别选取GA、SCE-UA、CMA-ES、PSO等4种优化算法进行分布式新安江模型汇流参数率定,并从有效性、... 针对水文模拟预报中需要寻求实用、稳健、高效的优化算法并据此确定参数的全局最优解的问题,以綦江流域典型控制断面五岔断面为研究对象,分别选取GA、SCE-UA、CMA-ES、PSO等4种优化算法进行分布式新安江模型汇流参数率定,并从有效性、稳定性、耗时和效率4个方面评估算法的参数率定性能。结果表明:CMA-ES算法优化效果最佳,相同迭代次数下耗时最少;SCE-UA算法稳定性和效率最高,但耗时随着迭代次数增大而显著增加;PSO算法有效性和效率相对较优,但稳定性最差;GA算法耗时相对较少,优化效果和效率最差;综合性能从优到劣依次为CMA-ES算法、SCE-UA算法、PSO算法、GA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新安江模型 参数率定 洪水预报 优化算法 綦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的风险矩阵方法 被引量:29
10
作者 金菊良 董涛 +3 位作者 郦建强 郭旭宁 李辉 何君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2期46-50,共5页
为客观合理地评价水资源承载力和综合考虑各要素的评价结果,从承载支撑力和承载压力两方面出发,选取水量、水质要素承载支撑力和压力评价的实物量指标,建立了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的风险矩阵方法(RMM-WC... 为客观合理地评价水资源承载力和综合考虑各要素的评价结果,从承载支撑力和承载压力两方面出发,选取水量、水质要素承载支撑力和压力评价的实物量指标,建立了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的风险矩阵方法(RMM-WCC),采用短板法进行单要素水资源承载力评价,运用风险矩阵方法对单要素评价结果进行综合,最后得到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的综合评价结果。将RMM-WCC应用于安徽省淮河流域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中,得到该区域的水资源承载状态,对于超载的状态指出了超载原因,并给出了相关的措施建议。该评价结果可为安徽省淮河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参考,同时,RMMWCC在水土资源、生态环境和海洋资源等承载力综合评价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 评价方法 风险矩阵 安徽省淮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ARROW模型的传输过程研究——以新安江流域总氮为例 被引量:9
11
作者 卢诚 李国光 +1 位作者 齐作达 王玉秋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7年第1期7-13,共7页
建立新安江流域总氮的SPARROW模型,以土-水传输因子(LDF)表示降雨、坡度、气温3个土-水传输变量的影响,结合农业源、林草地源、生活源3个污染源排放系数,分析总氮经过土-水传输之后到达河道的比例(LDR),由此揭示总氮的非点源污染特征。... 建立新安江流域总氮的SPARROW模型,以土-水传输因子(LDF)表示降雨、坡度、气温3个土-水传输变量的影响,结合农业源、林草地源、生活源3个污染源排放系数,分析总氮经过土-水传输之后到达河道的比例(LDR),由此揭示总氮的非点源污染特征。结果显示坡度的影响在整个流域范围内差异相对较大,LDF为0.86~1.06,因而对3类污染源进入河道的传输比差异亦较大。综合考虑3个土-水传输变量作用下,子流域60土-水传输因子最大,而子流域225最小,因此若制定减排措施要求入河减少量相同,管理上会优先考虑子流域60所在的地区。研究采用改进的河流衰减方程同时描述水文和非水文因素的影响,代替河流分级衰减系数,引进传质系数作为模型模拟参数,削减速率与流量呈负相关关系,且大部分河段削减速率均在以往文献研究范围之内,表明改进的传质速率用于新安江流域总氮模型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氮 SPARROW模型 土-水传输 河流衰减方程 新安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熵权法的新安江流域水质评价 被引量:27
12
作者 田福金 马青山 +1 位作者 张明 唐志敏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95-505,共11页
【研究目的】新安江流域是华东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其治理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和反复性。科学评价流域水环境质量状况,识别重点污染区域和主要污染因子,可为流域生态环境整治提供重要依据。【研究方法】以新安江流域88个监... 【研究目的】新安江流域是华东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其治理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和反复性。科学评价流域水环境质量状况,识别重点污染区域和主要污染因子,可为流域生态环境整治提供重要依据。【研究方法】以新安江流域88个监测点水质数据为基础,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水质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优化,再运用熵权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及各个监测点的水质综合指数,并结合GIS空间分析功能绘制了水质综合指数图。【研究结果】88个监测点的水质综合指数范围为0.02~1.313,流域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较好,以Ⅲ类水为主,且浙江段水质好于安徽段。重点污染区域分布在休宁—歙县—徽州区一带,形成了潜口镇、岩寺镇—三村镇两个污染中心。TN、TP和NH3-N为流域主要污染指标,其中TN为全局型污染物,TP和NH3-N为区域型污染物。【结论】主成分分析和熵权法结合的水质评价模型避免了评价指标的重复性以及权重赋值的主观性,能够有效评估复杂的水环境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评价 主成分分析 熵权法 污染因子 水文地质调查工程 新安江流域 安徽省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年安徽省长江流域暴雨洪水特性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锦堂 李京兵 +4 位作者 方泓 顾李华 史俊 朱琼 吴峥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6-69,77,共5页
2016年6月18日至7月21日,安徽省长江流域发生暴雨洪水(主降雨集中在6月18日至7月5日),最大3,7 d降雨量位居历史第一,重现期大于50 a一遇,最大15 d降雨量位居历史第二,重现期接近50 a一遇,至7月5日长江安徽段全线超警戒水位。通过收集、... 2016年6月18日至7月21日,安徽省长江流域发生暴雨洪水(主降雨集中在6月18日至7月5日),最大3,7 d降雨量位居历史第一,重现期大于50 a一遇,最大15 d降雨量位居历史第二,重现期接近50 a一遇,至7月5日长江安徽段全线超警戒水位。通过收集、整理此次暴雨洪水的资料,对该次暴雨的过程和成因进行了分析,结合历史特征年资料进行比较,指出强降雨的空间分布以及前期长江底水等是影响此次洪水历史排位(即汛情危急程度)的重要因素。根据此次暴雨洪水的分析,以便为今后防汛减灾,洪水预报等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洪水 空间分布 长江底水 长江流域 安徽省 2016年洪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长江流域水资源配置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昌才 朱青 +1 位作者 洪倩 王万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34-37,共4页
安徽省长江流域地理位置优越,水资源禀赋条件较好,随着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城镇化、工业化水平的提高,流域水资源和水环境将面临新的挑战。在对流域水资源特征、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供需态势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流域水资源配置原则和... 安徽省长江流域地理位置优越,水资源禀赋条件较好,随着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城镇化、工业化水平的提高,流域水资源和水环境将面临新的挑战。在对流域水资源特征、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供需态势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流域水资源配置原则和优化配置方案。至2030年,安徽省长江流域配置城镇生活及生产用水量104.8亿m3,城乡用水结构由基准年的42.5%,57.5%调整为54.7%和4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供需矛盾 开发利用 水量配置 长江流域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淮河流域自然人文环境对地名历史文化资源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胡晓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44-151,共8页
文章主要从地理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四个方面,论述了安徽淮河流域自然人文环境对地名历史文化资源形成、变迁、传承和内涵的影响,并着重论述了自然人文环境对各种类型地名的语言和实体内涵的影响。作者认为自然人文环境... 文章主要从地理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四个方面,论述了安徽淮河流域自然人文环境对地名历史文化资源形成、变迁、传承和内涵的影响,并着重论述了自然人文环境对各种类型地名的语言和实体内涵的影响。作者认为自然人文环境对地名历史文化资源的影响带有普遍意义,因此在全国地名普查、规划、管理和保护等工作中,应该高度重视自然人文环境因素的作用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 淮河流域 自然人文环境 地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皖沿江火山岩盆地燕山期深部构造—热作用与无机气藏 被引量:1
16
作者 范小林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11-514,共4页
苏皖沿江带展布的中生代火山岩盆地与燕山期构造活动所造成的大规模岩浆喷溢、侵入和火山作用密切相关。根据火山岩盆地勘探地球物理资料,关注盆地发育过程中的深部构造—热作用及其地质响应,探讨沿江一带火山岩盆地内部勘探、发现非常... 苏皖沿江带展布的中生代火山岩盆地与燕山期构造活动所造成的大规模岩浆喷溢、侵入和火山作用密切相关。根据火山岩盆地勘探地球物理资料,关注盆地发育过程中的深部构造—热作用及其地质响应,探讨沿江一带火山岩盆地内部勘探、发现非常规新能源的可能性,进而展望火山岩盆地无机气藏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气藏 火山岩盆地 深部构造-热作用 苏皖沿江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渡河猴子岩水库入库洪水过程预报-实时校正-概率预报集成
17
作者 李彬权 朱畅畅 +3 位作者 梁忠民 陈云瑶 蒋晓蕾 张涛涛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81-1490,共10页
与传统确定性预报相比,洪水概率预报能够为防洪调度决策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以大渡河猴子岩水库以上流域为研究区,建立新安江次洪模型,并采用动态系统响应曲线进行实时洪水预报校正。在确定性预报校正基础上,建立基于水文不确定性处理... 与传统确定性预报相比,洪水概率预报能够为防洪调度决策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以大渡河猴子岩水库以上流域为研究区,建立新安江次洪模型,并采用动态系统响应曲线进行实时洪水预报校正。在确定性预报校正基础上,建立基于水文不确定性处理器(HUP)的次洪概率预报模型,定量分析预报不确定性,实现入库洪水概率预报。结果表明:①利用猴子岩流域20092019年水文气象资料,建立的新安江次洪模型整体精度较高,率定期和验证期的洪量和洪峰相对误差均在±20%以内,平均确定性系数分别为0.69和0.72;经动态系统响应曲线校正后,洪峰和洪量误差均有降低,率定期和验证期的确定性系数分别提高0.13和0.09。②以2020年3场洪水未来48 h预报降雨为输入,新安江模型预报精度不高,且随着预见期增长而降低,但经动态系统响应曲线校正后,整体预报精度有所提高,洪量相对误差减小幅度超50%,确定性系数提高幅度超60%。③HUP次洪概率预报模型提供的分布函数中位数Q50的预报精度在一定程度上优于校正后的确定性预报;提供的90%置信区间覆盖率均在90%左右,离散度均在0.40以下,能以相对较窄的区间覆盖大部分实测值,具有较高的可靠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安江模型 动态系统响应曲线 水文不确定性处理器 概率预报 大渡河流域 猴子岩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典型流域水文气象变化与径流过程模拟 被引量:14
18
作者 管晓祥 金君良 +3 位作者 黄爱明 詹慧婕 王国庆 刘翠善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6-43,共8页
典型流域水文气象分析及水文过程模拟是合理评价黄河流域水资源变化的重要基础。利用Mann-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法和均值差异T检验法分析了黄河流域7个典型流域的年降水量、年径流量和年均气温序列的变化特征,并采用VIC模型、新安江模型... 典型流域水文气象分析及水文过程模拟是合理评价黄河流域水资源变化的重要基础。利用Mann-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法和均值差异T检验法分析了黄河流域7个典型流域的年降水量、年径流量和年均气温序列的变化特征,并采用VIC模型、新安江模型、WBM模型和GR4J模型模拟站点的径流过程。结果表明:各典型流域年均气温显著升高;年降水量变化趋势和突变情况均不明显;而年径流量呈显著下降趋势,且突变多发生在1980s。模型模拟结果表明4种水文模型在黄河流域应用效果较好。就Nash效率系数而言,VIC和新安江模型因为考虑产汇流过程较为详细,模拟径流过程与实测过程更贴近;就径流相对误差而言,WBM模型在水量模拟计算中表现较优,其结构简单,适用于流域水资源的模拟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水文变化 VIC模型 新安江模型 WBM模型 GR4J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新安江流域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及空间分异特征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乃夫 刘霞 +4 位作者 朱继鹏 张光灿 张荣华 杨韶洋 王静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4年第6期8-15,共8页
新安江流域既是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也是重要的饮用水源保护区,在区域生态安全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和作用。以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为理论依据,根据《生态功能区划技术暂行规程》,探讨降雨、土壤、地形、植被等因子对安徽新... 新安江流域既是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也是重要的饮用水源保护区,在区域生态安全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和作用。以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为理论依据,根据《生态功能区划技术暂行规程》,探讨降雨、土壤、地形、植被等因子对安徽新安江流域土壤侵蚀敏感性的影响,基于GIS空间分析功能进行因子叠加运算,综合分析评价区域土壤侵蚀敏感性及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安徽新安江流域土壤侵蚀敏感性分为不敏感、轻度敏感、中度敏感、高度敏感和极敏感5个等级,其中,轻度敏感面积最大,占流域总面积的47.77%,中度敏感面积次之,占流域总面积的32.92%,高度及以上敏感面积较小,仅占流域总面积的5.39%;2)空间分布上,土壤侵蚀敏感性由中部平原区向周边中低山区逐渐增强,其中,敏感性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徽州区北部、休宁县西南部、歙县东部及西北部、绩溪县东部的大起伏丘陵和中低山区;3)土壤侵蚀敏感性与土壤侵蚀现状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土壤侵蚀多发生在土壤侵蚀敏感性较高的地区,但歙县东部、休宁县南部的山丘区等区域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用土壤流失方程 土壤侵蚀 敏感性评价 安徽新安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流域高砷地下水的形成演化过程及其环境健康风险 被引量:9
20
作者 许乃政 龚建师 +5 位作者 檀梦皎 叶永红 周锴锷 朱春芳 束龙仓 孟丹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18-1428,共11页
砷(As)有确定的环境健康风险,饮用高砷地下水是人类遭受As暴露风险的主要途径,研究As在地下水中的分布、迁移、富集规律是世界范围的一个重要环境公共卫生问题。淮河流域是中国新发现的高砷地下水分布区域,本次以流域内典型高砷地下水... 砷(As)有确定的环境健康风险,饮用高砷地下水是人类遭受As暴露风险的主要途径,研究As在地下水中的分布、迁移、富集规律是世界范围的一个重要环境公共卫生问题。淮河流域是中国新发现的高砷地下水分布区域,本次以流域内典型高砷地下水域为天然实验场,通过分析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数据,解析高砷地下水的形成演化过程,追溯砷污染物的来源及溶出释放过程,评估其潜在污染风险。结果表明:As、F是影响研究区水质的主要无机化学物质,浓度分别为(5.75±5.42)μg/L、(1.29±0.40)mg/L,超过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推荐准则值的测试样品比例分别为23%、31%,呈现高暴露污染风险。根据水化学图解与矿物饱和指数计算,研究区地下水受蒸发作用、岩盐溶解、水岩相互作用等过程的共同影响。高砷地下水总碱度主要分布在400~700 mg/L,化学类型主要为HCO_(3)-Na型,高砷地下水更大程度受到蒸发作用、阳离子交换作用的影响。高砷地下水的As可能源自含水层原生砷的溶出释放,含砷矿物氧化溶解与还原活化可能是高砷地下水形成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砷地下水 水文地球化学 水岩相互作用 砷的来源与活化 淮河流域 地质调查工程 太河县 安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