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26篇文章
< 1 2 9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循环水系统中光照周期对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生长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1
作者 李彬 俞学军 +5 位作者 平洪领 万利涛 张东旭 张涛 史会来 何杰 《海洋与湖沼》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2-412,共11页
循环水养殖是水产养殖的重要发展方向,研究光照对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水产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对促进健康高效养殖具有重要意义。以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为对象,设置0L:24D、6L:18D、12L:12D、18L:6D和24L:0D五个光照周期组(L:光照,D... 循环水养殖是水产养殖的重要发展方向,研究光照对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水产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对促进健康高效养殖具有重要意义。以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为对象,设置0L:24D、6L:18D、12L:12D、18L:6D和24L:0D五个光照周期组(L:光照,D:黑暗),探究其对生长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存活率(SR)以24L:0D组最高,终重、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均以24L:0D组最优(P<0.05),12L:12D组次之。血清生化指标中,6L:18D组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最高,与12L:12D组无显著差异(P>0.05),18L:6D组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升高(P<0.05);0L:24D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24L:0D组过氧化氢酶(CAT)及18L:6D组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激素分析显示,雌二醇(E2)、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和褪黑素(MT)含量在0L:24D组最高,而皮质醇(COR)和葡萄糖(GLU)含量在12L:12D组最低。此外,12L:12D组血清肌酐(SCR)显著升高,尿素氮(BUN)含量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总蛋白(TP)和球蛋白(GLB)含量以24L:0D组最高,12L:12D组次之。脂质水平组间差异显著(P<0.05),6L:18D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18L:6D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最高,其次为12L:12D组。6L:18D组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综合分析表明,不同光照周期对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日本对虾的生长指标及血清生化指标均有显著影响,其中12L:12D光照周期在促进健康高效养殖方面表现最佳,是较为理想的光照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水养殖系统 光照周期 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 生长指标 血清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疣足全基因组选择初步研究
2
作者 林涛 倪萍 +4 位作者 包晓凯 李宇泽 韩泠姝 丁君 王扬帆 《海洋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6-195,共10页
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是山东省和辽宁省的支柱水产种类之一。全基因组选择(Genomic Seletion,GS)分子育种以高效率、高准确率等优势,将农业生物育种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目前,传统家系育种仍是刺参良种选育的主要手段,发展适... 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是山东省和辽宁省的支柱水产种类之一。全基因组选择(Genomic Seletion,GS)分子育种以高效率、高准确率等优势,将农业生物育种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目前,传统家系育种仍是刺参良种选育的主要手段,发展适用于刺参的全基因组选择技术是刺参良种选育的未来重点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卷积深层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已经应用在基因互作效应的估计中,解决全基因组选择主流GBLUP方法无法估计基因互作的非加性效应的问题。本研究以仿刺参的重要经济性状疣足为表型,使用52271个SNP基因型,探究了GBLUP和CNN育种值估计的差异。结果表明,在仿刺参疣足数量的遗传力为0.611的情况下,相比于GBLUP方法的预测准确率(0.56363),CNN方法的预测准确率(0.83485)更高,表明基于CNN学习SNP之间潜在的基因互作信息,提高了育种值估计的准确率。本研究首次将CNN用于仿刺参疣足性状的全基因组选择中,研究结果为仿刺参生长性状的分子育种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刺参 全基因组选择 卷积神经网络 疣足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贝类网笼附着物资源化利用研究——以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饵料为例
3
作者 李佳希 肖嘉鑫 +6 位作者 赵欣妍 全思彤 陈英旭 李勇明 李征远 霍忠明 方蕾 《海洋与湖沼》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3-401,共9页
海水贝类养殖过程中产生大量网笼附着物,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将贝类网笼附着物高温烘干后粉碎制成贝笼泥,并添加环保酵素进行固态发酵,替代海泥作为饵料投喂仿刺参,根据养殖实验结果评估贝笼泥替代海泥用作仿刺参饵料的可行性。养... 海水贝类养殖过程中产生大量网笼附着物,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将贝类网笼附着物高温烘干后粉碎制成贝笼泥,并添加环保酵素进行固态发酵,替代海泥作为饵料投喂仿刺参,根据养殖实验结果评估贝笼泥替代海泥用作仿刺参饵料的可行性。养殖实验进行9周后,投喂贝笼泥和大叶藻的BD组仿刺参存活率和特定生长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投喂贝笼泥、大叶藻和环保酵素的BDJ组仿刺参与对照组相比存活率显著提高(P<0.05),特定生长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实验组养殖水体的理化性质无显著性差异,投喂环保酵素的两个实验组养殖水体中可培养弧菌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实验组桶底沉积物的细菌群落结构类似,优势门均为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和疣微菌门,优势属均为Lutibacter属和Haloferula属。结果表明,贝笼泥可以代替海泥作为仿刺参饵料使用,进而解决网笼附着物大量堆积以及开采海泥带来的环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笼附着物 仿刺参 海泥 环保酵素 养殖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东互花米草盐沼中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仔稚幼鱼的时空分布
4
作者 陈渊戈 欧阳珑玲 +10 位作者 范瑞良 李楠楠 吉红九 赵永超 陈玉生 赵永磊 姜伟行 李多 王亦我 陈淑吟 全为民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24年第3期221-228,共8页
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的入侵严重影响了盐沼潮滩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作为中国沿海重要的经济物种,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是盐沼潮滩生境的常见种。为更好地了解花鲈是否能利用互花米草入侵后的潮滩,2023年3月-2... 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的入侵严重影响了盐沼潮滩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作为中国沿海重要的经济物种,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是盐沼潮滩生境的常见种。为更好地了解花鲈是否能利用互花米草入侵后的潮滩,2023年3月-2024年2月,针对互花米草入侵后的潮滩内潮沟、光滩、米草盐沼和人工生态低洼塘4种生境开展了连续调查。结果表明,全年共捕获花鲈2 419尾,数量峰值出现在5月,总生物量为18 273.20 g,生物量峰值出现在6月。潮沟和人工生态低洼塘中捕获到的仔稚鱼量相近,但后者的幼鱼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明显低于前者。由此可见,随着花鲈的生长发育,其游泳能力加强,对生境的选择也表现出更高的自主性。在4种生境中,花鲈利用的优先度依次为潮沟>人工生态低洼塘>光滩?米草盐沼,表明互花米草的入侵严重损害了盐沼生境对花鲈早期个体的保育功能,但通过人为营造斑块型鱼类栖息地可部分恢复其这一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 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保育 盐沼湿地 生境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山市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养殖情况和主要病害防治
5
作者 王志丽 岳强 +2 位作者 刘志强 王广宇 刘建朝 《河北渔业》 2024年第6期31-36,共6页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是唐山市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2022年养殖面积已超过5100 hm2,年产量超过7700 t。本文基于唐山地区多年的刺参苗种繁育和成参养殖的实践经验,总结了几种唐山地区常见的高温、细菌性疾病、霉菌病、寄生虫病...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是唐山市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2022年养殖面积已超过5100 hm2,年产量超过7700 t。本文基于唐山地区多年的刺参苗种繁育和成参养殖的实践经验,总结了几种唐山地区常见的高温、细菌性疾病、霉菌病、寄生虫病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山市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病害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因子对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氮磷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孙成波 李婷 +1 位作者 李义军 王平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1-96,共6页
对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在不同条件下的无机磷、亚硝酸氮、硝酸氮、氨氮的代谢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温度、体质量、盐度、pH值和摄食状态对其代谢存在影响。无机磷、硝酸氮、氨氮的代谢率与体质量呈负相关,而亚硝酸氮的... 对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在不同条件下的无机磷、亚硝酸氮、硝酸氮、氨氮的代谢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温度、体质量、盐度、pH值和摄食状态对其代谢存在影响。无机磷、硝酸氮、氨氮的代谢率与体质量呈负相关,而亚硝酸氮的代谢率与体质量随体质量的上升而增大;在20~30℃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上升,日本囊对虾磷、亚硝酸氮、硝酸氮、氨氮的代谢率均上升;在10‰~31‰的盐度范围内,随着盐度的升高,日本囊对虾(6.739±0.023)g磷、亚硝酸氮的代谢率升高,当盐度为31‰盐度时,磷代谢率达到(0.736±0.002)μg.g-.1h-1,亚硝酸氮代谢率为(0.0778±0.011)μg.g-.1h-1,而硝酸氮、氨氮的代谢率与盐度呈负相关,当盐度为31‰时,硝酸氮的代谢率降为(0.257±0.207)μg.g-.1h-1,氨氮代谢率降为(4.445±0.259)μg.g-.1h-1;在7.5~9.0的pH值范围内,随着pH值的升高,日本囊对虾(6.749±0.013)g磷的代谢率明显下降,氨氮、硝酸氮的代谢率提高,亚硝酸氮的代谢率在pH值为8.5时达到最大值,后又呈下降趋势;日本囊对虾(6.729±0.028)g摄食配合饲料,饱食状态下磷、亚硝酸氮、硝酸氮、氨氮的代谢率比饥饿状态下分别提高了272.02%、91.67%、795.38%、98.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 氮代谢 磷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度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呼吸和排泄的影响 被引量:66
7
作者 袁秀堂 杨红生 +3 位作者 周毅 毛玉泽 张涛 刘鹰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48-354,共7页
采用封闭式呼吸器法研究了(15±0.5)℃水温条件下不同盐度(22、27、31.5、36)对四种规格刺参{S[(39.60±8.77)g]、M[(71.80±14.04)g]、L[(128.30±19.69)g]和XL[(196.65±19.81)g]}呼吸和排泄的影响。结果表明,各... 采用封闭式呼吸器法研究了(15±0.5)℃水温条件下不同盐度(22、27、31.5、36)对四种规格刺参{S[(39.60±8.77)g]、M[(71.80±14.04)g]、L[(128.30±19.69)g]和XL[(196.65±19.81)g]}呼吸和排泄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规格组刺参单位体重耗氧率[Rwr,μg/(g·h)]和排氨率[(Rwe,μg/(g·h)]在盐度22—31.5范围内均随着盐度的升高而降低,当盐度升高至36时,二者都明显升高;各盐度下实验刺参的单位体重耗氧率分别为17.52、16.32、15.49和17.60μg/(g·h),单位体重排氨率分别为1.05、0.88、0.87和0.95μg/(g·h);在同一盐度下,刺参体重越大,其单位个体耗氧率[Rir,μg/(ind·h)]和排氨率[Rie,μg/(ind·h)]越高,二者呈幂函数关系,可用关系式Rir(或Rie)=aWb表示;关系式Rir=aWb中,a值的变动范围为40.6656—81.1900,b值为0.6432—0.8145;而关系式Rie=aWb中,a值的变动范围为2.0947—4.8489,b值为0.6507—0.8072;盐度对刺参O∶N比的影响不显著,各盐度条件下,不同规格的刺参,其O∶N比均在15左右,表明本实验条件下该参代谢所需要的能量主要由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提供。从呼吸和排泄的角度来看,刺参在其最适温度(15℃)条件下,具有一定的渗透压调节能力,能够适应较广的盐度变化范围(22—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盐度 体重 呼吸 排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卫星标记在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人工繁育中亲本识别的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李雪燕 孙国华 +4 位作者 杨建敏 刘兆存 韦秀梅 王卫军 郭婷婷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63-1269,共7页
选取8个高多态性的微卫星位点,对240只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体和14只疑似亲本进行了亲缘关系的鉴定。通过检测,8个微卫星位点共得到53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为6.63;观察杂合度在0.730—0.902;各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为0.696... 选取8个高多态性的微卫星位点,对240只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体和14只疑似亲本进行了亲缘关系的鉴定。通过检测,8个微卫星位点共得到53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为6.63;观察杂合度在0.730—0.902;各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为0.696—0.836。通过亲缘关系分析软件CERVUS 3.0分析,微卫星位点累积排除概率分别为0.9934、0.9997、0.99999。基于排除法个体基因型判定,有37个子代有1个候选亲本,194个子代有2个及以上候选亲本;基于似然法判定,置信度为80%时,有198个子代个体找到最似亲本。综合排除法和似然法的亲权鉴定,成功为229个子代个体找到它们的亲本,鉴定成功率达95%以上。本研究结果可为刺参育种工作中亲本识别及家系分析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微卫星 亲权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藓Syrrhopoden japonicus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吉开 张力 +1 位作者 曾陇梅 林邦娟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4期124-126,共3页
应用高压液相色谱和高分辩核磁共振技术从网藓中分离鉴定了4个化合物.文献中未见报道。
关键词 苔藓 网藓 化学成分 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殖密度、饵料种类和丰度对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争胜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秦浩 王仁杰 +2 位作者 来守敏 李娜 李玉全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5-108,共4页
本研究设置10、25、50尾/m2 3个养殖密度,人工饵料、鲜菲律宾蛤仔肉两种饵料,不喂(N)、少喂(L)、饱喂(F)3个处理,分别于投喂前1 h、投喂时、投喂后1 h测定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的争斗次数、平均优势指数等指标,分析养殖... 本研究设置10、25、50尾/m2 3个养殖密度,人工饵料、鲜菲律宾蛤仔肉两种饵料,不喂(N)、少喂(L)、饱喂(F)3个处理,分别于投喂前1 h、投喂时、投喂后1 h测定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的争斗次数、平均优势指数等指标,分析养殖密度、饵料种类及丰度对日本囊对虾争胜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对虾的争胜行为逐渐增强,投喂时与投喂前、投喂后对虾的争胜行为差异显著(P<0.05);投喂时对虾的争斗次数最多;饵料种类和丰度显著影响日本囊对虾的争胜行为,投喂菲律宾蛤仔肉的争胜行为强于投喂人工饵料(P<0.05),少喂与不喂、饱喂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表明,养殖密度、饵料种类及丰度均显著影响日本囊对虾的争胜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囊对虾 养殖密度 饵料 争胜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mtDNA三个基因片段的序列分析 被引量:19
11
作者 李颖 刘萍 +3 位作者 孙慧玲 马甡 高天翔 王清印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3-153,共11页
采用PCR技术对中国烟台、威海和莱州三个地点仿刺参的16S rRNA、COI、IrRNA-COI三个mtDNA基因片段进行了扩增和测序,分别得到了长度约为570bp、640bp和900bp的三段序列,分析了三个采样点样品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每段基因序列扩增均... 采用PCR技术对中国烟台、威海和莱州三个地点仿刺参的16S rRNA、COI、IrRNA-COI三个mtDNA基因片段进行了扩增和测序,分别得到了长度约为570bp、640bp和900bp的三段序列,分析了三个采样点样品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每段基因序列扩增均获得两种单倍型,已在Genbank中注册(注册号码:AY852278—AY852283)。通过比较,三个地点样品的序列差异不显著,无缺失、插入、颠换的现象,只有个别位点出现转换,其中16S rRNA序列最为保守,16S rRNA、COI、IrRNA-COI三段序列A+T的平均含量为56·2%、59·2%、61·8%,均大于G+C含量。三个采样点样品同源性为99·84%—99·96%。将获得的仿刺参DNA序列和Genbank中的来自东太平洋8个外群进行基因序列比较,结果发现,不同目、科的海参的序列差异显著。采用DNAsp统计了各类位点数;MEGA2·1分析了碱基组成和遗传距离,构建了系统树。系统树体现的分类关系与这些物种的形态学分类关系完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刺参 MTDNA 16S RRNA基因 COI基因 序列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日照和福建厦门沿海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遗传多样性的RAPD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明云 赵明忠 +1 位作者 钟爱华 薛良义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18-624,共7页
采用RAPD技术 ,分析了日照、厦门沿海花鲈两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结果表明 ,31条随机引物共扩增出两地花鲈 45 5条RAPD标记带 ,其中日照群体占 2 63条 ,厦门群体为1 92条 ;45 5条中有 1 84条带为两群体共有。日照群体内遗传相似度I为 ... 采用RAPD技术 ,分析了日照、厦门沿海花鲈两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结果表明 ,31条随机引物共扩增出两地花鲈 45 5条RAPD标记带 ,其中日照群体占 2 63条 ,厦门群体为1 92条 ;45 5条中有 1 84条带为两群体共有。日照群体内遗传相似度I为 0 892 8(差异度为0 1 0 72 ) ,厦门群体I为 0 92 2 5 (差异度为 0 0 775 ) ,而两者群体间的遗传相似度I为 0 8338(遗传距离D =0 1 662 )。两地花鲈在基因组DNA水平上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利用随机引物S1 1、S42、S45、S5 2和S2 0 3,在花鲈两群体间扩增出 8条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鲈 遗传多样性 RAPD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摄食和运动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被引量:8
13
作者 赵鹏 杨红生 孙丽娜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8-183,共6页
触手、管足是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的摄食和运动器官,对食物选择和生境斑块选择有着重要影响。本研究利用组织学、组织化学、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技术对仿刺参触手、管足的组织结构,粘液细胞类型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触手和管... 触手、管足是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的摄食和运动器官,对食物选择和生境斑块选择有着重要影响。本研究利用组织学、组织化学、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技术对仿刺参触手、管足的组织结构,粘液细胞类型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触手和管足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研究查明了仿刺参触手柄部组织结构由外至内为角质层、上皮、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神经丛、纵肌层、间皮;触手末端与柄部结构组成基本相同,仅乳突腹面上皮加厚。管足吸盘由外自内依次为角质层、上皮、神经丛、结缔组织、端板、间皮。触手和管足细胞多含酸性粘多糖。触手乳突腹面分布有一种含有颗粒囊泡的粘液细胞,管足吸盘腹面存在有纤毛的非分泌细胞(CNS)、支持细胞(SC)、无纤毛细胞(N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刺参 摄食 运动 器官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与韩国刺参杂交子一代生长和抗病力比较 被引量:5
14
作者 谭杰 王亮 +6 位作者 高菲 邹安格 孙慧玲 李凤辉 范超晶 左之良 燕敬平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9-115,共7页
采用完全双列杂交法对刺参中国群体(C)和韩国群体(K)进行群体间杂交和群体内自繁,获得C(♀)×C(♂)、K(♀)×K(♂)、K(♀)×C(♂)和C(♀)×K(♂)4个交配组合的子一代。分析了各交配组受精率、孵化率、附着变态率、浮游... 采用完全双列杂交法对刺参中国群体(C)和韩国群体(K)进行群体间杂交和群体内自繁,获得C(♀)×C(♂)、K(♀)×K(♂)、K(♀)×C(♂)和C(♀)×K(♂)4个交配组合的子一代。分析了各交配组受精率、孵化率、附着变态率、浮游幼体和幼参阶段的生长和抗病能力以及杂交子代的杂种优势。结果显示,杂交组与自繁组在受精率和孵化率等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杂交组附着变态率高于自繁组。C(♀)×K(♂)组在幼参期体长平均值均大于其他3个组,并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其体长杂种优势率在9.43%–23.75%之间;其体重从150日龄后表现出杂种优势,在4.09%–34.96%之间。而K(♀)×C(♂)组在幼参期体长和体重除在150日龄时表现为杂种优势,其他时间均表现为杂种劣势。K(♀)×C(♂)组抗灿烂弧菌病能力最强,杂种优势率为26.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杂交 生长 抗病力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3个野生种群和1个养殖种群的形态差异与判别分析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李义军 李婷 +3 位作者 王平 孙成志 蔡晶晶 孙成波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00-504,共5页
采用3种多元分析方法,对3个野生种群和1个养殖种群的13个形态比例参数进行比较研究。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广东湛江和海南临高的种群形态最接近,福建厦门种群的趋异程度最大。主成分分析构建了6个主成分,其贡献率分别为:第1主成分23.084%,... 采用3种多元分析方法,对3个野生种群和1个养殖种群的13个形态比例参数进行比较研究。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广东湛江和海南临高的种群形态最接近,福建厦门种群的趋异程度最大。主成分分析构建了6个主成分,其贡献率分别为:第1主成分23.084%,第2主成分17.976%,第3主成分15.321%,第4主成分13.84%,第5主成分12.707%,第6主成分7.770%,累积贡献率为90.699%。逐步判别选入6个贡献率较大的性状进行判别分析,F检验结果显示,4个种群形态差异显著(P<0.01);同时建立了4个种群的判别函数,其判别准确率P1、P2均为100%。综合判别率为100%。3种多元分析结果均认为,4个种群日本囊对虾在形态上已产生一定程度的差异,且集中表现在体重、头胸甲的性状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囊对虾 形态差异 聚类分析 判别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眠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能量收支的影响 被引量:25
16
作者 袁秀堂 杨红生 +3 位作者 王丽丽 周毅 张涛 刘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3155-3161,共7页
夏眠是刺参最重要的生理特征;水温升高是其夏眠的主要诱发因子,而夏眠的临界温度与刺参体重密切相关。为揭示刺参夏眠对其能量利用对策的影响,测定了2种体重规格(134.0±13.5)g和(73.6±2.2)g刺参在10、15、20、25℃和30℃5个... 夏眠是刺参最重要的生理特征;水温升高是其夏眠的主要诱发因子,而夏眠的临界温度与刺参体重密切相关。为揭示刺参夏眠对其能量利用对策的影响,测定了2种体重规格(134.0±13.5)g和(73.6±2.2)g刺参在10、15、20、25℃和30℃5个温度梯度下的能量收支。结果表明,温度和体重及其交互作用对刺参能量的摄入均有显著影响;而温度是影响其摄食能分配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刺参在非夏眠期、夏眠临界期和完全夏眠期的能量利用对策有所不同:在非夏眠期,刺参摄食能支出的最大组分是粪便能,占摄食能的比例超过50%,其次为呼吸耗能,占19.8%~39.4%,而生长能和排泄能占的比例较小,分别为5.7%~10.7%和2.9%~3.7%;在夏眠临界温度下,呼吸和排泄耗能占摄食能的比例均显著增大(分别为88.3%和13.6%),而生长能所占比例降为负值(-55.3%),刺参表现为负生长;而在夏眠期,刺参的摄食能和排粪能为零,为维持其基本生理活动,不得不动用以往贮存于体内的能量,消耗于呼吸和排泄等生理过程,供维持生命之用。总之,从能量生物学的角度看,夏眠的主要生态学意义在于刺参长时间处于相对高温环境,进而导致摄食受阻条件下的一种能量节约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夏眠 能量收支 水温 体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投喂添加蛋氨酸硒饲料对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幼参生长和免疫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吉桥 李爽 +4 位作者 路飏 王志香 张玉满 丛文虎 姜玉声 《水产学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1-5,9,共6页
在水温9℃~13℃下,将平均体质量0.745±0.3 g的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随机投放到50cm×40cm×30cm的塑料水槽内,每箱10头,共分为五组,每组3个平行,采用不同间隔时间投喂每kg添加0.5 mg蛋氨酸硒的饲料:第1... 在水温9℃~13℃下,将平均体质量0.745±0.3 g的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随机投放到50cm×40cm×30cm的塑料水槽内,每箱10头,共分为五组,每组3个平行,采用不同间隔时间投喂每kg添加0.5 mg蛋氨酸硒的饲料:第1、2、3、4组分别间隔0、5、10和15 d投喂一次,第5组投喂不含硒的饲料(对照组)。60d的饲养结果表明:间歇投喂含硒饲料各组仿刺参的成活率和特定生长率差异不显著,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每隔5 d投喂一次含硒饲料的刺参体腔液中SOD活力(78.34U/ml)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谷胱甘肽的浓度(2.87×10-5mol/L)对照组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连续投喂含硒饲料的仿刺参体内的酸、碱磷酸酶活性(2.42U/ml,5.76U/ml)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建议在生产中宜每日或最多间隔5 d投喂含硒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刺参 蛋氨酸硒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中部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产卵群体繁殖力特征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李建生 胡芬 +1 位作者 严利平 张辉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15,共6页
利用2010–2012年春季在东海中部获得的日本鲭产卵群体样品的生物学及繁殖力测定数据,对其群体结构、性腺指数GSI和繁殖力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目前东海中部日本鲭产卵群体年龄结构由1–5龄组成,以2–4龄占优势。日本鲭的个体绝对... 利用2010–2012年春季在东海中部获得的日本鲭产卵群体样品的生物学及繁殖力测定数据,对其群体结构、性腺指数GSI和繁殖力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目前东海中部日本鲭产卵群体年龄结构由1–5龄组成,以2–4龄占优势。日本鲭的个体绝对繁殖力为24770–734684粒,平均为(145575±10067)粒;纯体重相对繁殖力为175–1404 grain/g,平均为(524±24)grain/g;叉长相对繁殖力为102–2070 grain/mm,平均为(483±29)grain/mm。ANOVA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叉长组间的性腺指数GSI(F=2.34,P<0.05)、绝对繁殖力(F=8.57,P<0.01)和叉长相对繁殖力(F=5.59,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但体重相对繁殖力差异不明显(F=2.03,P>0.05)。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和非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绝对繁殖力与体高、肝重关系密切。为了应对高强度的捕捞压力,日本鲭主要采用降低性成熟年龄,减小最小性成熟叉长和卵径、增加繁殖力等策略来维持种群的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日本鲭 产卵群体 性腺指数 繁殖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血细胞的培养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宏伟 王安利 +4 位作者 王维娜 刘震波 王军霞 张毅 梁红柱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2期154-156,160,共4页
在日本对虾血细胞原代培养的基础上 ,测定培养细胞的RNA/DNA值进行不同 pH值培养基的比较 ,同时利用倒置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血细胞的形态和结构进行观察 .发现血细胞于 pH 7.2时生长最好 .
关键词 RNA/DNA值 细胞培养 血细胞 日本对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维生素C对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幼鱼生长和免疫的影响 被引量:13
20
作者 周立斌 张伟 +3 位作者 王安利 马细兰 张海发 刘付永忠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71-677,共7页
采用单因子实验设计方法,进行了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对花鲈幼鱼生长(增重率、存活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免疫反应(血清中溶菌酶活性和血清总补体活性)和组织中维生素C积累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由0提高到9... 采用单因子实验设计方法,进行了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对花鲈幼鱼生长(增重率、存活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免疫反应(血清中溶菌酶活性和血清总补体活性)和组织中维生素C积累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由0提高到98.9mg/kg,花鲈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提高。以特定生长率为指标,花鲈最佳生长性能的饲料维生素C添加量为103.0mg/kg左右;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在0—98.9mg/kg时,花鲈幼鱼肌肉和肝脏中维生素C的积累量随饲料中维生素C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花鲈幼鱼获得最大肝脏和肌肉中维生素C的积累量时,饲料中维生素C最低添加量为97.2mg/kg和105.0mg/kg;花鲈幼鱼血清溶菌酶和总补体活性随着维生素C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维生素C添加量达到396.4mg/kg时,血清溶菌酶和总补体活性较高。综上所述,花鲈生长和免疫的维生素C适宜添加量为400mg/kg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鲈 维生素C 生长 免疫 组织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