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5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edical Sciences》被SCI-E收录
1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85-285,共1页
关键词 SCI-E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edical scienc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edical Sciences 被 SCI-E 收录
2
《放射学实践》 2008年第8期929-929,共1页
关键词 SCI-E 学报编辑部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edical scienc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edical Sciences被SCI-E收录
3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14期M0002-M0002,共1页
关键词 SCI-E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edical scienc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下高校有组织科研的治理创新 被引量:1
4
作者 常亮 赵显嵩 杨春薇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43,共9页
高校是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的关键一环。通过对一体化布局的体系构成、结构逻辑与网络特征进行考察和分析,指出高校科技创新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结合点。回顾和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高校科技创新取... 高校是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的关键一环。通过对一体化布局的体系构成、结构逻辑与网络特征进行考察和分析,指出高校科技创新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结合点。回顾和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高校科技创新取得的历史性进展与宝贵经验,指出有组织科研将引发高校科技创新的深刻变革。作为大学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高校科技创新治理结构的网络化育成,是推动和实现高校有组织科研治理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应从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全面提升高校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构建以“人”为中心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等方面着手,探索以治理创新推进高校有组织科研的实践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 科技创新 高校有组织科研 新型举国体制 治理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医学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的探究——以首都医科大学主办科技期刊为例
5
作者 庄颖 高健 +1 位作者 陈瑞芳 黄芳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7-171,共5页
学术期刊是国家科研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繁荣学术研究,推动文化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旨在推动学术期刊的繁荣发展,提升我国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 学术期刊是国家科研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繁荣学术研究,推动文化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旨在推动学术期刊的繁荣发展,提升我国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和影响力。本文以首都医科大学主办的三本科技期刊为例,阐明其在新时代背景下促进期刊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措施,包括队伍建设、期刊影响力提升、增强出版等方面,以期为高校医学科技期刊实现可持续地高质量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医学科技期刊 首都医科大学 高质量发展 编辑出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战后美国联邦科技政策的转向与研究型大学的崛起与发展——兼及对中国研究型大学发展的思考
6
作者 张东海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8-128,共11页
将研究型大学整合进国家科研体制中,是二战以来美国研究型大学崛起和美国科研水平领先的重要原因。布什报告奠定了二战后美国国家科研体制的基本格局,但美国的科技政策在战后历经了三次转向。冷战时期,美国科研体系以国家安全为核心驱动... 将研究型大学整合进国家科研体制中,是二战以来美国研究型大学崛起和美国科研水平领先的重要原因。布什报告奠定了二战后美国国家科研体制的基本格局,但美国的科技政策在战后历经了三次转向。冷战时期,美国科研体系以国家安全为核心驱动力,大学成为军-工-学复合体的一部分,大学承担基础研究和与国防密切相关的任务导向型研究,并涉足大科学研究。1980年以后,美国科技政策调整为通过技术创新驱动经济发展,重点解决联邦专利向民间授权问题,极大促进了大学的科研创新及其成果向企业的转移,大学与产业界建立紧密联系。2017年以来,美国的科技政策转向国家安全和保持技术领先为核心,通过政府干预实现技术保护,对大学的科研和人才培养带来的影响正在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政策 研究型大学 大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的地方高校转型研究
7
作者 董超俊 赵雨旸 李亚东 《高教发展与评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29,I0003,共9页
高质量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以内涵发展、创新发展和协调发展为重点;作为一种新的质量观,以人民至上、整体协同和追求卓越为目标;作为一种新的模式观,以提质增效、系统跃升和转型变轨为特征。地方高校向高质量发展转型遵循三大逻辑理路:... 高质量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以内涵发展、创新发展和协调发展为重点;作为一种新的质量观,以人民至上、整体协同和追求卓越为目标;作为一种新的模式观,以提质增效、系统跃升和转型变轨为特征。地方高校向高质量发展转型遵循三大逻辑理路:遵循大学发展逻辑,融入社会发展大系统,探索中国特色大学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坚持“三位一体”统筹谋划,深化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探索政产学研融合发展的新机制;成为地方发展的共同体,与区域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探索地方高校分类特色发展之路。地方高校高质量发展转型需要在办学定位、发展策略、动力机制、范式转型四方面进行顶层设计:在办学定位上坚守“地方性”生长基因和“应用型”类型特征;在发展策略上以高质量为追求,注重需求导向,与地方深度融合;在动力机制上把政策牵引力和需求拉动力内化为自我革新内驱力;范式转型是从规模扩张高增长范式转向创新驱动高质量范式。地方高校向高质量发展范式转型的实施路径为:基于核心价值转移的本体论,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升级;基于分类特色发展的认识论,由“经院型模式”向“应用型模式”转变;基于“三位一体”的方法论,从“地方中的高校”向“地方的高校”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校 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 应用型高校 科技创新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科教融合的多维检视及其纾解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文杰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0-197,共8页
从西方引入的“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思想及其不断周延的大学功用概念,使高校科教融合意涵从基于传统大学职能的科教融合延展到基于现代大学功能的科教融合,再过渡到基于当代大学效用的科教融合,构成了职能—微观、功能—中观、效用—... 从西方引入的“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思想及其不断周延的大学功用概念,使高校科教融合意涵从基于传统大学职能的科教融合延展到基于现代大学功能的科教融合,再过渡到基于当代大学效用的科教融合,构成了职能—微观、功能—中观、效用—宏观三个“视角—层次”。基于此,全面检视我国高校科教融合的发展困境,可归纳为协同育人层面高校教学与科研呈现“冲突”或“矛盾”、机构整合层面高校与科研机构的“协同性”不足、资源统筹层面教育事业与科技事业的“整合性”欠缺三个方面。面向未来,在人才培养方面从关注“科研的育人性”向更加关注“教学的学术性”,在组织机构方面从关注“机构合并融入”向更加关注“混合平台创设”,在资源配置方面从关注“部门统筹协调”向更加关注“创新策源能力”转换,将成为我国高校科教融合的纾解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自立自强 科教融合 高校 科研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新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机理、困境与对策 被引量:1
9
作者 李鸿飞 赵春江 李瑾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22,共9页
农业高新科技成果转化是促进颠覆性科技创新向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桥梁,贯穿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与发展始终。论文明确了农业高新科技成果转化与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认为通过全方位、多维度的成果转化活动,优化资源要素配... 农业高新科技成果转化是促进颠覆性科技创新向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桥梁,贯穿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与发展始终。论文明确了农业高新科技成果转化与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认为通过全方位、多维度的成果转化活动,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将颠覆性、原创性科技成果深度落地扎根至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可以促进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高新科技成果转化主要通过催生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和新动能,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在高新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中,仍面临农业高新科技成果与产业发展需求脱节、成果转化机制尚不健全、跨领域协作难度大、缺乏高质量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与推广队伍等诸多问题,需要深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构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生态,打造高效的农业高新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对接平台,健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的人才队伍,促进高新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新质生产力 农业高新技术 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创新 产学研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尽前沿的再迈进:美国科技战略变革与高等教育的转型 被引量:1
10
作者 石耀月 鞠法胜 《高教发展与评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57,I0004,共12页
《科学:无尽的前沿》引领了美国20世纪科技的高速发展。21世纪以来,公共研发经费减少间接引发经济增长缓慢、私人研发为主的科研体制弊端日渐显露、全球科技领导地位遭受挑战等因素促使美国积极调整国家科技战略。《无尽的前沿:未来75... 《科学:无尽的前沿》引领了美国20世纪科技的高速发展。21世纪以来,公共研发经费减少间接引发经济增长缓慢、私人研发为主的科研体制弊端日渐显露、全球科技领导地位遭受挑战等因素促使美国积极调整国家科技战略。《无尽的前沿:未来75年的科学》和《无尽前沿法案》均以“无尽的前沿”作为命名的一部分,表明其被赋予了特殊的政治意蕴与国家期望。以《科学:无尽的前沿》为参照基准,对比分析上述两项科技战略的核心内容发现,高等教育的理念与布局在助益美国成为科技强国的过程中发生了转型。主要体现为:在战略定位上,从联邦政府期望的维护传统安全到保障非传统安全;在研究模式上,从线性创新模型到有组织科研;在人才培养上,更重视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人力资本的培育;在区域布局上,兼顾地区创新能力与地理多样性;在技术转移上,加快推进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在资金援助上,构建多元化组合式的资金支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高校 科技强国 国家科技战略 高等教育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
11
作者 李立国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1,共9页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汇点,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重要连接点,在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需要立足中国国情,遵循...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汇点,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重要连接点,在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需要立足中国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将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成为研究生教育特别是博士研究生教育中心、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建立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相互支撑的有效机制。优化“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学科结构与区域布局,加快新型研究型大学建设,使部分“双一流”建设高校和部分新型研究型大学早日成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博士生教育 科技创新 “双一流”建设高校 新型研究型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域—枢纽”:研究型大学学术组织架构的新范式--基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袁广林 《研究生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9-117,共9页
学科跨界交叉融合是原始创新之源,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创新需要一种新的组织架构来保障。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以重大科技与社会问题为指向,实施跨越传统学科边界的研究与教育,在学术组织上首设“学域—枢纽”,打破了大学传统“学系—学院”... 学科跨界交叉融合是原始创新之源,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创新需要一种新的组织架构来保障。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以重大科技与社会问题为指向,实施跨越传统学科边界的研究与教育,在学术组织上首设“学域—枢纽”,打破了大学传统“学系—学院”组织架构带来的学科割据,重塑了未来大学学术组织架构的新范式。这将成为推动学科间大跨度交叉综合创新的有效载体以及实现关键领域重大原始创新、破解“卡脖子”问题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新方略。该校对全球研究型大学学术组织范式改革的新探索,也为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学术组织变革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枢纽 学域 学科交叉 融合学科 学术组织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ditors-in-Chief
1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I0004-I0004,共1页
Editor-in-Chief:Xinhe Bao Professor,President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Academicia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CAS),Academician of The World Academy of Sciences(TWAS),Honorary Fellow ofthe R... Editor-in-Chief:Xinhe Bao Professor,President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Academicia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CAS),Academician of The World Academy of Sciences(TWAS),Honorary Fellow of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HonFRS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Academy sciences Editor Chief Royal Society Chemistry xinhe Bao university science technology China World Academy scienc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相关英文术语在高校英语专业词汇教学中的融入 被引量:2
14
作者 俱荣军 尹天涯 《北方水稻》 2025年第2期99-104,共6页
水稻作为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相关英文术语的教学不仅具有学术价值,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出一系列水稻相关英文术语在高校英语专业词汇教学中的融入策略。通过“水稻科技英语”模块的设计与实施提升学生的专业领域英文术语掌... 水稻作为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相关英文术语的教学不仅具有学术价值,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出一系列水稻相关英文术语在高校英语专业词汇教学中的融入策略。通过“水稻科技英语”模块的设计与实施提升学生的专业领域英文术语掌握能力。通过跨学科融合策略将水稻相关英文术语融入语言学、翻译学等英语专业核心课程实现语言技能与专业知识的深度融合。通过模拟水稻科研会议、国际农业合作项目谈判等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水稻相关英文术语,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利用互动学习平台发布水稻相关英文文献和视频资料,组织小组讨论和在线问答活动,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个性化的学习路径。通过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在参与水稻科技英语翻译和水稻种植技术英文说明撰写的实践中,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和综合素质。编制一本水稻相关英文术语手册,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水稻科技英语词汇,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相关英文术语 高校英语专业词汇教学 “水稻科技英语”模块 情境模拟教学 跨学科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科技投入与产出动态关系及效率演进
15
作者 汪树坤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61,共8页
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和超效率SBM模型,选取2007—2017年30所研究型大学和53所非研究型大学科技投入与产出的数据,使用PVAR模型分析两类大学科技投入与产出的动态关系并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对其投入与产出效率进行测算。研究发现... 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和超效率SBM模型,选取2007—2017年30所研究型大学和53所非研究型大学科技投入与产出的数据,使用PVAR模型分析两类大学科技投入与产出的动态关系并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对其投入与产出效率进行测算。研究发现,研究型大学与非研究型大学的货币资本投入与产出存在正向影响,但这种影响并不具有持续性,高校科技产出主要依赖货币资本的投入,最大促进作用分别存在1年和2年的滞后期,且只在短期内显著。引入滞后期测度出的科技投入与产出效率表明,高校科技投入与产出效率整体水平较低,研究型大学明显高于非研究型大学。研究为科学认识高校科技投入与产出规律和进一步提高高校科技投入与产出效率提供新的参考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科技投入与产出 PVAR模型 超效率SBM模型 动态演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科学时代大学多样化发展的价值演变、“小科学”困境与未来路径
16
作者 陈亮 邹洪森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7-239,334,共14页
大科学时代的大学多样化发展是一个综合性议题,既涉及大科学时代的高等教育学知识体系重构,又涉及以高等教育分类管理支撑大学多样化发展的议题。基于此,置身大科学时代的科技创新模式变革,大学多样化呈现出自主知识体系导向、多学科交... 大科学时代的大学多样化发展是一个综合性议题,既涉及大科学时代的高等教育学知识体系重构,又涉及以高等教育分类管理支撑大学多样化发展的议题。基于此,置身大科学时代的科技创新模式变革,大学多样化呈现出自主知识体系导向、多学科交叉转向以及有组织生态路向的发展图景。大学多样化发展的图景由过去科学范式对当下及未来的持续构建演变而来,并实现了其从传统到现代、从边缘到中心、从本土到全球的多维转变。然而,由于大科学时代对“小科学”的路径依赖,大学多样化发展会受“小科学”惯习限制协同、“小科学”局限生产隔阂、“小科学”特性阻滞流动。因此,大学应与多元主体共筑政产学研协同机制、建立学科交叉研究中心,并在政府部门的引导下优化大学科学研究评价体系、构建全球大学协作网络,借此重构大科学时代大学多样化发展的有组织耦合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多样化 大科学时代 科技创新 有组织科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研究生学术创业:价值、困阻及进路
17
作者 闫广芬 刘涵滨 杜剑涛 《高校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2-72,94,共12页
高校研究生学术创业是指为促使高校科研成果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研究生参与的一系列有助于加速知识转移转化的实践活动。研究生学术创业具有提升非稳定性就业应对能力,推动科研成果由资源变为引擎,践行人本主义导向的学术创新理念等重要价... 高校研究生学术创业是指为促使高校科研成果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研究生参与的一系列有助于加速知识转移转化的实践活动。研究生学术创业具有提升非稳定性就业应对能力,推动科研成果由资源变为引擎,践行人本主义导向的学术创新理念等重要价值,目前面临学术创业能力形成体系薄弱、学术创业能力补充策略匮乏、学术创业能力评价机制滞后等发展困阻。对此,高校需以机制创新撬动研究生学术创业发展,引入悖论治理思维,完善研究生学术创业能力形成体系;打破线性创新模式,以产业为引领构造开放式创新格局;超越经院学术评价体系,以学术创业为标尺重塑评价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学术创业 研究生创业 创新创业教育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研究型大学参与世界人才中心建设的时代诉求与关键路径
18
作者 钟云华 黄小宾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1-101,共11页
加快世界人才中心建设需要研究型大学的积极参与,这是知识生产驱动的现实需求、科技创新发展的战略需求和全球人才博弈的内在需求。为响应这些时代诉求,我国研究型大学应立足教育流、科技流和人才流“关键三角”关系,以知识共享与创设... 加快世界人才中心建设需要研究型大学的积极参与,这是知识生产驱动的现实需求、科技创新发展的战略需求和全球人才博弈的内在需求。为响应这些时代诉求,我国研究型大学应立足教育流、科技流和人才流“关键三角”关系,以知识共享与创设、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与输送等方式参与其中。但在实际参与过程中,研究型大学仍然面临着学科知识交融相对滞后与知识生产主体优势式微、科技创新输入与输出衔接过程不畅、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与集聚难以满足现实需求等参与难题。为此,应通过重塑知识生产主体竞争优势、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优化拔尖创新人才作用基础等关键路径,进一步强化教育流、科技流和人才流之间的“三位一体”发展,助推研究型大学积极参与到我国世界人才中心建设浪潮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世界人才中心 教育科技人才 人才强国战略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的高校创新之道——基于创新投入扩散与创新产出的面板模型
19
作者 黄兆信 龙泽海 韩冠爽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28,共16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创新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高校是其中实施的核心环节,占据重要地位。本文以高校创新生态系统、投入产出为理论基础,从创新投入扩散与创新产出探讨高校创新之道。本文通过31个省市自治区相关指标...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创新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高校是其中实施的核心环节,占据重要地位。本文以高校创新生态系统、投入产出为理论基础,从创新投入扩散与创新产出探讨高校创新之道。本文通过31个省市自治区相关指标的数据,构建面板模型,研究高校创新体系以及投入扩散与产出的关系。研究发现:构建高校创新生态系统是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高校创新体系建设的迫切要求;创新人力投入是高校创新产出的根本源泉;创新经费投入构成高校创新产出的核心保障;技术转让对于高校创新产出具有重要激励作用;国际合作研究为高校创新产出提供重要推动力,但国际会议交流还未发挥其应有作用。基于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 高校创新 创新投入 创新扩散 创新产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一流”建设高校科研赋能科技自立自强的现实困境与未来进路
20
作者 周翔宇 沈锦璐 吴伟 《高校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38,61,共11页
发挥“双一流”建设高校科研赋能科技自立自强的作用,是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支撑。资源编排理论重在探究“动态的组织资源管理行动”,运用该理论搭建“资源组合构建资源集成捆绑资源杠杆... 发挥“双一流”建设高校科研赋能科技自立自强的作用,是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支撑。资源编排理论重在探究“动态的组织资源管理行动”,运用该理论搭建“资源组合构建资源集成捆绑资源杠杆利用”三阶段模型,发现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在赋能科技自立自强过程中存在资源分块配置与低质重复投资、资源流动梗塞与整合逻辑冲突、资源撬动不足与统筹机制缺失等困境。未来“双一流”建设高校应加强以重大需求为牵引的战略规划设计、完善资源跨界融通的制度保障机制、激活校地联动的产学研价值转化链,以赋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建设高校 科技自立自强 资源编排理论 高校科研赋能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