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互作对水稻白叶枯病菌JXOⅢ和JXOⅤ超氧阴离子释放的调控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欣 李红玉 +2 位作者 庞新跃 冯汉青 王金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4192-4197,共6页
水稻白叶枯病菌能够引起水稻的白叶枯病等一系列水稻病害。水稻白叶枯病菌JXOⅢ和JXOⅤ细胞中超氧阴离子的释放水平存在显著的差异,并进一步显示在两者亚细胞组分的超氧阴离子释放水平上。这种差异暗示致病性不同的病原菌中,O2-可能具... 水稻白叶枯病菌能够引起水稻的白叶枯病等一系列水稻病害。水稻白叶枯病菌JXOⅢ和JXOⅤ细胞中超氧阴离子的释放水平存在显著的差异,并进一步显示在两者亚细胞组分的超氧阴离子释放水平上。这种差异暗示致病性不同的病原菌中,O2-可能具有信号传导及毒性因子的不同作用。亲和性不同的植物-病原菌互作过程对病原菌JXOⅢ和JXOⅤ的超氧阴离子释放具有不同的调控作用。对自身O2-水平很低的JXOⅢ来说,亲和互作和非亲和互作过程都可诱导JXOⅢ中O2-的释放;然而在自身O2-水平较高的JXOⅤ中,则随亲和性不同而表现出诱导或抑制的不同调控作用。无论是在JXOⅢ还是在JXOⅤ中,互作后分离得到的病原菌仍然能够显示出互作对其O2-释放的显著影响,这种调控作用很可能具有一定的遗传稳定性。虽然机制还不清楚,但是推测这种调控可能和互作的走向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叶枯病菌 致病性 超氧阴离子 电子自旋共振(ESR) 互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几丁质酶基因的转录与表达特征 被引量:7
2
作者 范伟 李雪姣 +6 位作者 关明俐 缪刘杨 史佳楠 窦世娟 刘丽娟 李莉云 刘国振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71-580,共10页
几丁质酶与植物的生长发育、抗逆和防御反应相关。水稻PR3家族几丁质酶编码基因有19个成员,本文分析其转录特征,了解到有些基因属于组成型转录,有些基因属于组织特异型转录,分析几丁质酶蛋白质的结构域,并对其进行聚类和亚家族分类。利... 几丁质酶与植物的生长发育、抗逆和防御反应相关。水稻PR3家族几丁质酶编码基因有19个成员,本文分析其转录特征,了解到有些基因属于组成型转录,有些基因属于组织特异型转录,分析几丁质酶蛋白质的结构域,并对其进行聚类和亚家族分类。利用免疫印迹技术分析几丁质酶蛋白质的表达谱,发现CHIT5的表达量在水稻叶片生长过程中下调,而CHIT6、CHIT14、CHITC1和CHITC2的表达量上调。在水稻与白叶枯病菌(Xoo)的不亲和反应中,CHIT1、CHIT2、CHIT5、CHIT6、CHIT10、CHIT15和CHIT16的表达量上调,CHIT14、CHITC1和CHITC2的表达下调。进一步比较几丁质酶蛋白质在水稻-Xoo不同互作反应中的表达,发现其在亲和及不亲和反应中的表达模式类似,但一般在亲和反应中强度变化较大。此外,CHIT6蛋白质在对照反应中的表达量上调,提示CHIT6的表达受创伤的诱导。本文比较系统地揭示了水稻PR3家族几丁质酶编码基因的转录和蛋白质表达特征,为其功能解析提供了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几丁质酶 聚类分析 白叶枯病菌 转录 免疫印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噻唑锌对水稻黄单胞杆菌生物学活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朱烨琳 梁晓宇 +3 位作者 徐曙 候毅平 王建新 周明国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5-131,共7页
初步研究了噻唑锌在离体条件下对水稻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及其在水稻上防治白叶枯病的生物活性及抗性风险。结果表明,噻唑锌在离体条件下抑制Xoo生长的平均EC50值为(90.17±4.66)μg/mL,... 初步研究了噻唑锌在离体条件下对水稻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及其在水稻上防治白叶枯病的生物活性及抗性风险。结果表明,噻唑锌在离体条件下抑制Xoo生长的平均EC50值为(90.17±4.66)μg/mL,且通过紫外光诱导难以获得生长不受影响的抗药性菌株。温室盆栽试验表明,活体条件下噻唑锌对水稻白叶枯病的治疗和保护作用EC50值分别为22.90和52.38μg/mL,其治疗作用显著优于保护作用。从药剂处理稻苗后接种Xoo所形成的病斑上,能够筛选到致病力不受影响的Xoo抗药性突变体,其突变频率为13.3%。交互抗性研究表明,噻唑锌与噻枯唑之间存在交互抗性,但抗药性性状不能稳定遗传。内吸传导性研究表明,噻唑锌能被水稻根部和叶片吸收,且表现为向上传导性。噻唑锌对Xoo的活体抑制活性高于其离体活性,且抗性风险低,适用于防治水稻白叶枯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唑锌 水稻黄单胞杆菌 生物学活性 抗药性 传导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条斑病菌和白叶枯病菌致病相关基因的敲除 被引量:6
4
作者 龙菊英 张桂英 王金生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0-56,共7页
wxocA、wxocB、wxocD、wxocE和wzt是水稻条斑病菌(Xanthom onas oryzaepv.oryzicola,Xooc)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合成基因,avrXa3是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 onas oryzaepv.oryzae,Xoo)的一个无毒基因。利用pBCSK(-)和pKNG10... wxocA、wxocB、wxocD、wxocE和wzt是水稻条斑病菌(Xanthom onas oryzaepv.oryzicola,Xooc)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合成基因,avrXa3是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 onas oryzaepv.oryzae,Xoo)的一个无毒基因。利用pBCSK(-)和pKNG101两个质粒的复制起点不被水稻黄单胞菌识别的特点,把wxocA、wxocD、wxocE和wzt的中心区域克隆在pBCSK(-)上,获得突变转化单元pBCSK∷ΔwxocA、pBCSK∷ΔwxocD、pBCSK∷ΔwxocE和pBCSK∷Δwzt。把wxocB和avrXa3基因的旁侧序列和一个氯霉素抗性基因cm构建在pKNG101上,获得突变转化单元pKNG101∷ΔwxocB和pKNG101∷Δavr。以电转化方式把这些LPS合成基因突变转化单元DNA转入Xooc菌株RS105,把无毒基因突变转化单元转入Xoo菌株PXO99,通过同源重组分别获得了RS105中5个lps相应基因突变体MwxocA、MwxocB、MwxocD、MwxocE、Mwzt和一个无毒基因的突变体PXO99Δavr。SDS-PAGE分析发现,lps突变体的O抗原或核心寡糖的合成被破坏。致病性分析结果显示,基因wxocB、wxocE和wzt与致病性有关,前两基因的突变导致细菌完全失去毒性,而后一基因的突变导致细菌部分丧失毒性。与PXO99相比无毒基因突变体PXO99Δavr改变了原有的毒性表型,在IRBB50(Xa4/xa5)和Asom inori(Xa17)上由较感转变为较抗表型。因此,本试验证明,以pBCSK(-)和pKNG101为载体敲除水稻条斑病菌和白叶枯病菌致病相关基因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条斑病菌 水稻白叶枯病菌 基因敲除 LPS合成基因 无毒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白叶枯病菌gacA基因的克隆、测序及敲除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杨万风 刘红霞 +3 位作者 娄旸 胡白石 许志刚 刘凤权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3-38,共6页
根据黄单胞菌gacA基因的同源性设计简并引物,采用PCR方法从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 onas oryzaepv.oryzae,Xoo)中克隆了gacA同源基因,命名为gacAXoo。序列比较显示,该基因在黄单胞菌中是相对保守的。蛋白质保守结构域搜索表明,GacAXoo属... 根据黄单胞菌gacA基因的同源性设计简并引物,采用PCR方法从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 onas oryzaepv.oryzae,Xoo)中克隆了gacA同源基因,命名为gacAXoo。序列比较显示,该基因在黄单胞菌中是相对保守的。蛋白质保守结构域搜索表明,GacAXoo属于LuxR家庭的一员,具有与其他GacA蛋白相似的结构。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了gacAXoo的插入突变体,为下一步研究gacAXoo的功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白叶枯病菌 gacA基因 基因敲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白叶枯病菌hisF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初析
6
作者 陈磊 韩志成 +4 位作者 王晨 杨万风 钱国良 胡白石 刘凤权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2-78,共7页
根据黄单胞菌hisF基因的同源性设计简并引物,采用PCR方法从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pv.oryzae,Xoo)中克隆了hisF同源基因,命名为hisFXoo。NCBI网站蛋白质保守结构域搜索表明,HisFXoo属于组氨酸生物合成蛋白家族的一员,具有与... 根据黄单胞菌hisF基因的同源性设计简并引物,采用PCR方法从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pv.oryzae,Xoo)中克隆了hisF同源基因,命名为hisFXoo。NCBI网站蛋白质保守结构域搜索表明,HisFXoo属于组氨酸生物合成蛋白家族的一员,具有与其他HisF蛋白相似的结构。序列比较显示,该基因在黄单胞菌中是相对保守的。同源性搜索比较显示,与水稻条斑病菌(X.oryzaepv.oryzicola,Xooc)的hisF(登录号:DQ372107)同源性高达98%。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了hisFXoo的插入突变体,在NA+Amp平板上筛选后,并且经过PCR及Southern杂交验证插入正确。在MMX基本培养基中生长测定发现,hisF突变体生长能力明显下降,证明hisF基因与Xoo生长代谢相关。但是,该突变体仍具有致病性,并且毒力与野生型菌株没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白叶枯病菌 hisF基因 突变体 生长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白叶枯病菌和细菌性条斑病菌在不同培养基上的回收率测定 被引量:2
7
作者 李玥仁 张志雍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1期70-72,共3页
选用523培养基(523)、营养培养基(NA)和改良胁元培养基(WF—P)对水稻白叶枯病菌(B—3)和条斑病菌(A—1)的回收率测定结果表明,病原菌的回收率范围为12.3%~76.6%,其中A~1的平均回收率较高,达61.5%。B—3的平均回收率很低,仅为26.3%。... 选用523培养基(523)、营养培养基(NA)和改良胁元培养基(WF—P)对水稻白叶枯病菌(B—3)和条斑病菌(A—1)的回收率测定结果表明,病原菌的回收率范围为12.3%~76.6%,其中A~1的平均回收率较高,达61.5%。B—3的平均回收率很低,仅为26.3%。同一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上的回收率亦存在明显差异,A—1在NA上的回收效果最佳,回收率达75.9%。在523和WF—P上较差;WF—P对B—3的回收率亦达46.1%,几乎是523和NA培养基的3倍。WF—P和NA可分别作为检测水稻白叶枯病菌和条斑病菌的基础培养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白叶枯病菌 培养基 回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