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rmal Diffusion of Si Atoms at the Interface of Mo/Si Bilayers Studied with a Soft X-ray Emission Microscope 被引量:1
1
作者 YoshitakaSHITANI NoboruMIYATA +1 位作者 MihiroYANAGIHARA MakotoWATANABE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2001年第5期446-450,共5页
Thermal diffusion of Si atoms at the interface in Mo/Si multilayers was observed with an imaging type soft X ray emission microscope developed by us. It was possible to observe the diffusion with 0.2nm depth resolutio... Thermal diffusion of Si atoms at the interface in Mo/Si multilayers was observed with an imaging type soft X ray emission microscope developed by us. It was possible to observe the diffusion with 0.2nm depth resolution in the direction normal to the interface by comparing the emission intensity for exactly the same position. The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Si atoms in Mo at 600℃ was roughly estimated to be 6.0×10 17 cm 2/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LAYER films thermal diffusion SOFT x-ray emission MICROSCOP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告警引导下的角度欺骗干扰防护能力分析
2
作者 张启鹏 冯蕴天 +2 位作者 罗乐 王彬 王世琪 《应用光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9-426,共8页
为了科学评估激光角度欺骗干扰系统的防护能力,有必要考虑激光告警对干扰的引导这一重要环节。根据散射探测原理建立了6个窗口的激光散射告警装置的告警模型,并根据激光制导武器的攻击方向与激光指示方向的关系,以及漫反射板的防护能力... 为了科学评估激光角度欺骗干扰系统的防护能力,有必要考虑激光告警对干扰的引导这一重要环节。根据散射探测原理建立了6个窗口的激光散射告警装置的告警模型,并根据激光制导武器的攻击方向与激光指示方向的关系,以及漫反射板的防护能力,建立了告警引导下的防护覆盖率计算模型。以此分析了告警定向结果,评估了告警引导下的激光欺骗干扰系统的防护能力。结果表明:告警引导干扰激光照射3个均匀分布的固定漫反射板时,防护覆盖率为78.1%;如果能够根据告警结果调转漫反射板的方向,则只使用一个漫反射板,防护覆盖率也可以提高到98.2%。此研究为激光角度欺骗干扰系统的使用和防护能力评估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告警 散射探测 角度欺骗 漫反射板 防护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residual solvent dimethyl formamide on the solid phase ripening of ultrafine explosive 2,2',4,4',6,6'-hexanitrostilbene
3
作者 Jincan Zhu Xinfeng Wang +5 位作者 Gang Li Bing Huang Bo Jin Yu Liu Shichun Li Haobin Zhang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2025年第7期128-136,共9页
Nowadays, ultrafine explosives are widely used in military fields. Ultrafine 2,2',4,4',6,6'-hexanitrostilbene(HNS) has emerged as an optimal primer for explosion foil initiators due to its excellent therma... Nowadays, ultrafine explosives are widely used in military fields. Ultrafine 2,2',4,4',6,6'-hexanitrostilbene(HNS) has emerged as an optimal primer for explosion foil initiators due to its excellent thermal stability and high-voltage short-pulse initiation performance. However, the solid phase ripening of ultrafine HNS leads to a degradation in its impact detonation performance. Previous studies have indicated that residual dimethyl formamide(DMF), which is present in ultrafine HNS prepared using the recrystallization method, affects ultrafine HNS ripening. The mechanism of residual solvent effects on solid phase ripening of ultrafine HNS is unclear. In this work,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SSA) derived from small angle X-ray scattering(SAXS) was utilized for kinetic fitting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by which residual solvents enhance the solid phase ripening of ultrafine HNS. The results of the SSA measured by insitu SAXS under conditions of 150℃ for 40 h revealed that the sample with 0.2% residual DMF exhibited a 21.51% decrease in SSA, whereas the sample with only 0.04% residual DMF showed a decrease of 15.66%.Furthermore, the higher amounts of residual DMF accelerated the reduction in SSA with time. Kinetic fitting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at reducing residual DMF would lower both the activation energy and the pre-exponential factor, consequently decreasing the rate constant of solid phase ripening. The mechanism was speculated that it primarily facilitated the Ostwald ripening(OR). Additionally, contrast variation small angle X-ray scattering(CV-SAXS) confirmed that coating of ultrafine HNS particles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inhibiting ripening, significantly reducing both the rate and extent of ripening of ultrafine HNS. This study predicts how residual solvents impact the solid phase ripening process of ultrafine HNS and proposes strategies for enhancing the long-term stability of ultrafine explosiv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fine HNS Residual solvent Solid phase ripening Small angle x-ray scatter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广才岭森林啮齿动物对种子扩散距离的生境差异
4
作者 李殿伟 张承志 +4 位作者 高明 曹钰炜 常诗麒 徐梦昊 王阳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9期161-166,共6页
为探究生境与啮齿动物对种子扩散之间的关系,于2020年9—11月,选取黑龙江省张广才岭4种生境(阔叶林、林缘、针阔混交林、人工落叶松林)为试验地点,采用塑料标签标记法,以红松(Pinus koraiensis)、毛榛(Corylus mandshurica)、蒙古栎(Que... 为探究生境与啮齿动物对种子扩散之间的关系,于2020年9—11月,选取黑龙江省张广才岭4种生境(阔叶林、林缘、针阔混交林、人工落叶松林)为试验地点,采用塑料标签标记法,以红松(Pinus koraiensis)、毛榛(Corylus mandshurica)、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种子为材料进行种子扩散试验。结果表明,①植物种子在人工落叶松林(2.92±2.24 m)中的扩散距离极显著小于阔叶林(3.69±1.92 m)、林缘(3.46±2.29 m)、针阔混交林(3.43±2.25 m)(P<0.01),该生境为啮齿动物提供了更好的隐蔽环境,人为干扰程度在4种生境中最小。其余3种林型间种子扩散距离差异不显著。②不区分生境时,3种种子的扩散距离分别为红松(4.38±3.62)m、毛榛(3.29±2.70)m、蒙古栎(2.16±2.66)m。③蒙古栎、红松、毛榛种子的扩散距离集中分布1~6 m的范围。啮齿动物对种子的扩散距离与生境的隐蔽性和人为干扰程度有关,生境中的隐蔽状态越好,扩散距离越小;人为干扰越大,扩散距离越大。啮齿动物对植物种子的扩散选择具有差别。不区分生境时,红松和毛榛种子扩散距离差异不显著,但两者扩散距离都显著大于蒙古栎种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啮齿动物 分散贮食 种子扩散 生境 扩散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B5G毫米波40~50 GHz通信的漫散射传播与去极化建模 被引量:2
5
作者 廖希 陈心睿 +2 位作者 王洋 任明浩 陈前斌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25-2433,共9页
漫散射传播与极化特性对于准确刻画、掌握毫米波(mmWave)信道传播机理,建立高精度毫米波通信信道模型至关重要。针对毫米波频段建筑材料粗糙面引起的漫散射传播和去极化特性表征不足,缺乏去极化理论模型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有效粗... 漫散射传播与极化特性对于准确刻画、掌握毫米波(mmWave)信道传播机理,建立高精度毫米波通信信道模型至关重要。针对毫米波频段建筑材料粗糙面引起的漫散射传播和去极化特性表征不足,缺乏去极化理论模型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有效粗糙度理论的漫散射去极化建模方法。从电磁波的极化维度分解粗糙面材料引起的漫散射辐射传播电场,引入去极化指数构建传播模型,利用40~50 GHz频段典型材料的实测数据,研究了功率角度谱、去极化指数和交叉极化鉴别比等漫散射传播及极化特性。结果表明,所提模型能够描述表面粗糙和光滑建筑材料的极化特性,去极化转化率分别高达39%和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波 漫散射 极化特性 交叉极化鉴别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酸钠溶液的动静态光散射和扩散波谱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谢文龙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7-162,共6页
海藻因其优异特性,被广泛用于食品、生物医学等领域。海藻水溶液的性质很大程度受到溶液环境的影响。本文基于动静态同步光散射和扩散波谱技术分别研究pH和盐对于海藻酸钠稀溶液和浓溶液形态的影响,从溶液构象和网络结构多个尺度深入探... 海藻因其优异特性,被广泛用于食品、生物医学等领域。海藻水溶液的性质很大程度受到溶液环境的影响。本文基于动静态同步光散射和扩散波谱技术分别研究pH和盐对于海藻酸钠稀溶液和浓溶液形态的影响,从溶液构象和网络结构多个尺度深入探讨宏观性能差异背后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溶液pH和盐的变化带来的海藻的电离平衡的改变,使得氢键和静电作用权重发生变化,这是不同溶液环境下粘度差异、凝胶化现象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态光散射 扩散波谱 海藻酸钠 粘度 构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达隐身措施对Caret进气道性能影响的数值计算
7
作者 王彬 王强 王龙丹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71,共10页
针对S弯Caret进气道气动与电磁散射特性研究,采用多层快速多极子(MLFMM)数值计算方法,对比分析了转子叶片转动相位角变化对进气道雷达散射截面(RCS)的影响。采用剪切应力输运(SST) k-ω湍流模型求解N-S方程,计算黏性流场并分析进气道气... 针对S弯Caret进气道气动与电磁散射特性研究,采用多层快速多极子(MLFMM)数值计算方法,对比分析了转子叶片转动相位角变化对进气道雷达散射截面(RCS)的影响。采用剪切应力输运(SST) k-ω湍流模型求解N-S方程,计算黏性流场并分析进气道气动性能,对比分析了扩压段的构型和吸波导流板的安装方式对进气道气动与雷达隐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子叶片相位角的变化会导致进气道RCS在同一雷达波入射角度下出现变动,但不会改变RCS随雷达波入射角度的变化规律;采用双S弯扩压段可以有效降低进气道出口畸变和提升Caret进气道的雷达隐身性能,使其在2种工况下平均RCS均小于-2 dB,由叶片旋转导致的RCS最大差值均小于-3.5 dB,但也会导致进气道临界压力的降低;安装合适的吸波导流板可以有效提升进气道的雷达隐身性能,但会造成进气道出口畸变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et进气道 转子叶片 S弯扩压段 低散射材料 吸波导流板 雷达散射截面 航空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投影显示中新型散射体的散斑抑制 被引量:5
8
作者 孟祥翔 刘伟奇 +2 位作者 魏忠伦 康玉思 张大亮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03-507,共5页
激光的强相干性造成了激光投影显示中出现大量干涉条纹和散斑,为了消除干涉条纹和散斑对图像质量的影响,采用旋转新型散射体(Engineered Diffuser TM)的方法在一定积分时间内获得叠加的清晰图像。首先,介绍了激光投影显示中散斑的成因... 激光的强相干性造成了激光投影显示中出现大量干涉条纹和散斑,为了消除干涉条纹和散斑对图像质量的影响,采用旋转新型散射体(Engineered Diffuser TM)的方法在一定积分时间内获得叠加的清晰图像。首先,介绍了激光投影显示中散斑的成因及采用时间平均抑制散斑的理论依据。接着,分析了传统散射体毛玻璃和Engineered Diffuser TM在结构及功能上的区别。最后,建立了旋转新型散射体抑制散斑的激光投影显示实验装置,对比验证了旋转新型散射体抑制散斑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散斑对比度降低到3.08%,图像质量良好,无明显干涉条纹。该方法满足商用激光投影显示体积小、简单易行等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显示 散斑 新型散射体 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真空紫外空间遥感仪器漫反射板的制备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博 林冠宇 +2 位作者 张明宇 李明明 李权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75-481,共7页
在铝制漫反射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提出了紫外-真空紫外遥感仪器使用的铝制漫反射板物理磨砂和化学磨砂的新工艺与检测方法,并搭建了主要测试装置。测试结果表明,新工艺的朗伯余弦辐射特性得到明显改善,在0°与45°入射时,归一... 在铝制漫反射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提出了紫外-真空紫外遥感仪器使用的铝制漫反射板物理磨砂和化学磨砂的新工艺与检测方法,并搭建了主要测试装置。测试结果表明,新工艺的朗伯余弦辐射特性得到明显改善,在0°与45°入射时,归一化曲线接近标准余弦曲线;300nm处半球反射率均匀度从0.77提高到0.98;200~400nm处半球反射率平均提高33%;将其应用于紫外-真空紫外遥感仪器上进行了角度响应测试,漫反射特性明显优于美国2002年发射的同类仪器SBUV/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真空紫外遥感 漫反射板 散射特性 碱蚀磨砂 半球反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硅氧烷微球/PMMA光散射材料的制备与光学性能 被引量:5
10
作者 汤华清 唐振方 +2 位作者 赵亭亭 栗万里 叶勤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23-727,共5页
采用共混法以聚硅氧烷微球作为光散射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基材制备光散射材料.研究了聚硅氧烷微球的粒径与浓度对光散射材料总光透过率与扩散率的影响并与理论模拟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聚硅氧烷微球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折射... 采用共混法以聚硅氧烷微球作为光散射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基材制备光散射材料.研究了聚硅氧烷微球的粒径与浓度对光散射材料总光透过率与扩散率的影响并与理论模拟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聚硅氧烷微球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折射率匹配良好,较好地解决了光散射材料透光率与扩散率之间的矛盾,实现了高透射与高雾度的双重要求.当微球粒径为5μm,填充浓度为0.6wt%时,厚度为1mm的光散射材料总光透过率为88.5%,扩散率为89.5%.可见光波段总光透过率基本不受光源波长变化影响.选取合适粒径,扩散率随光源波长变化也可降至最低,有效避免了波长色散现象.实验数据与理论模拟结果符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散射材料 总光透过率 扩散率 聚硅氧烷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扩散法生长溶菌酶晶体的动态光散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戴国亮 董向群 +1 位作者 孙祉伟 胡文瑞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31-536,共6页
首次采用动态光散射研究了气相扩散法生长溶菌酶晶体 .实验中采用了两种溶解溶菌酶的方法,所得实验结果是有区别的 .这种区别表明了 NaCl对溶菌酶分子间相互作用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晶体生长过程中,溶液中溶菌酶始终... 首次采用动态光散射研究了气相扩散法生长溶菌酶晶体 .实验中采用了两种溶解溶菌酶的方法,所得实验结果是有区别的 .这种区别表明了 NaCl对溶菌酶分子间相互作用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晶体生长过程中,溶液中溶菌酶始终保持单分子与两分子聚集体的状态,这种状态是生长晶体的基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光散射 气相扩散法 晶体生长 溶菌酶 扩散系数 批量法 晶体生长 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散射介质中光子密度波扩散方程的求解 被引量:5
12
作者 朱拓 朱湘东 +2 位作者 张逸新 陈健 倪晓武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18-320,共3页
将光源作为一个复数点光源 ,根据实验研究模型的要求 ,求解了多散射介质中光子密度波扩散方程 ,找出了与入射面相对应面的光子通量和介质中吸收系数改变量之间的关系。所得结论能直接用于多散射介质中成像问题的实验研究之中 ,即通过对... 将光源作为一个复数点光源 ,根据实验研究模型的要求 ,求解了多散射介质中光子密度波扩散方程 ,找出了与入射面相对应面的光子通量和介质中吸收系数改变量之间的关系。所得结论能直接用于多散射介质中成像问题的实验研究之中 ,即通过对光子通量的检测 ,反演出吸收系数改变量的分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散射介质 光子密度波 扩散方程 复数光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组织光学性质的测量原理与技术 被引量:24
13
作者 谢树森 李晖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26-332,382,共8页
本文讨论了组织光学性质参数的测量原理和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测量和计算方法,采用联合测定组织体表面漫反射率和体内光能流率分布,并利用漫射理论和MonteCarlo模型的部分结论,可求出组织的光穿透深度,吸收系数和有效散... 本文讨论了组织光学性质参数的测量原理和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测量和计算方法,采用联合测定组织体表面漫反射率和体内光能流率分布,并利用漫射理论和MonteCarlo模型的部分结论,可求出组织的光穿透深度,吸收系数和有效散射系数,以4种猪组织为例,研究了哺乳动物组织的光学性质,这一原理和技术可适用于人体组织光学性质的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组织 光学性质 吸收 散射 漫射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探测回波激光脉冲时域特性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雨川 谭碧涛 +3 位作者 龙超 陈力子 张己化 陈军燕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228-3233,共6页
利用“猫眼”效应原理实施目标主动探测,能够快速、准确发现空间光学侦察设备。激光脉冲辐照不同的反射目标,产生回波经大气传输后具有不同的脉冲展宽,利用该特性可实现对不同目标的识别和定位。利用光子散射理论分析了近地面气溶胶... 利用“猫眼”效应原理实施目标主动探测,能够快速、准确发现空间光学侦察设备。激光脉冲辐照不同的反射目标,产生回波经大气传输后具有不同的脉冲展宽,利用该特性可实现对不同目标的识别和定位。利用光子散射理论分析了近地面气溶胶散射效应引起的脉冲展宽,给出了影响脉冲展宽的主要因素,建立了“猫眼”和漫反射背景回波脉冲展宽的计算物理模型;为验证模型,设计并实施了基于飞艇平台的动态主动探测验证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激光脉冲经过8~10 km斜程大气传输,“猫眼”和飞艇背景漫反射回波分别展宽了20~30 ns和90 ns,与物理模型计算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验证了物理模型的正确性,该模型可为区分和提取“猫眼”回波信号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散射 “猫眼”效应 背景漫反射 脉冲展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射环境下宽带移动通信衰落信道扩展模型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颖哲 王萍 +2 位作者 勾天杭 孙坤 常若艇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09-1114,共6页
介绍了采用高精度信道测试设备进行室外100MHz宽带无线信道测试;针对传统多径衰落无线信道测量模型中易忽略的漫散射效应,提出了包含漫散射指数衰落特性的宽带无线信道扩展模型;基于实测数据提取了相应的扩展模型参数和更准确的时延特性... 介绍了采用高精度信道测试设备进行室外100MHz宽带无线信道测试;针对传统多径衰落无线信道测量模型中易忽略的漫散射效应,提出了包含漫散射指数衰落特性的宽带无线信道扩展模型;基于实测数据提取了相应的扩展模型参数和更准确的时延特性,验证了宽带扩展模型的有效性和必要性。宽带移动通信信道扩展模型能够高精度地描述宽带信道衰落特性,对第四代宽带移动通信系统的设计乃至实际散射环境下的现场试验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波传播 4G移动通信 信道模型 信道测量 漫散射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光散射法测定凝胶中大分子有效扩散系数 被引量:3
16
作者 何明霞 徐建宽 +1 位作者 何志敏 左榘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30-132,共3页
A new data analysis method of dynamic light scattering of gels with macromolecules was proposed,in which the inhomogeneity of polymer gels was taken into account.The reliability of the method was verified by measuring... A new data analysis method of dynamic light scattering of gels with macromolecules was proposed,in which the inhomogeneity of polymer gels was taken into account.The reliability of the method was verified by measuring the effective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Lysozyme in polyacrylamide gels.The dependence of the effective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macromolecules on monomer concentration was also obser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光散射 凝胶 有效扩散系统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与心肌组织相互作用规律的漫射近似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罗乐 蒋洁琼 +2 位作者 张霆 黄英 宗仁鹤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50-652,共3页
根据光子传输的漫射近似理论对激光与心肌组织的相互作用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加强心肌组织对光子的吸收作用、减少散射作用可以有效地减少激光对心肌组织造成的热损伤范围。因此,长波长的远红外激光是激光心肌血管重建术的理想选择。
关键词 激光技术 漫射近似 吸收与散射 心肌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漫透射技术检测玉米成分 被引量:15
18
作者 李晋华 杨志良 +1 位作者 王召巴 王志斌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732-736,共5页
鉴于我国玉米产量高,收购时急需高效、低成本的玉米成分鉴定技术及仪器。利用短波近红外漫透射测量原理,根据玉米成分的光谱吸收特性,选择波长为8001100nm的近红外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设计二极管阵列光路及测控模块,根据比尔定律... 鉴于我国玉米产量高,收购时急需高效、低成本的玉米成分鉴定技术及仪器。利用短波近红外漫透射测量原理,根据玉米成分的光谱吸收特性,选择波长为8001100nm的近红外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设计二极管阵列光路及测控模块,根据比尔定律,将光谱测量技术与化学计量学相结合,多元散射校正对测得数据进行前处理,偏最小二乘法(PLS)无损检测玉米成分,对其中的水、蛋白质、淀粉和脂肪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与国家标准测量方法测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误差均小于O.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成分 近红外漫透射 偏最小二乘法 多元散射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近红外扩散相关谱同时测量生物样品光学特性和动态特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德田 吕恒星 +5 位作者 高鹏 李生福 朱礼国 彭其先 李泽仁 赵剑衡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89-394,共6页
由于近红外光对于大多数生物样品具有较高的穿透深度,因此近红外光谱技术广泛用于生物医学、化工、食品安全以及农产品等领域的无损检测,但是多局限于生物样品的光学性质测量,即光吸收测量.利用最新研制的近红外光扩散相关谱系统和采用... 由于近红外光对于大多数生物样品具有较高的穿透深度,因此近红外光谱技术广泛用于生物医学、化工、食品安全以及农产品等领域的无损检测,但是多局限于生物样品的光学性质测量,即光吸收测量.利用最新研制的近红外光扩散相关谱系统和采用脂肪乳作为生物样品的替代物,同时测量了国产30%脂肪乳的光学特性和动态特性,约化散射系数约为303 cm^-1 ,吸收系数约为0. 037 cm^-1 ,30%脂肪乳稀释为0. 85%(体积比)浓度后的布朗扩散系数约为8. 40 × 10^- 9 cm^2 /s,根据Stokes-Einstein 关系可推算出脂肪乳的颗粒半径约为253 nm;研究了脂肪乳随时间演化特性,在七天时间内约化散射系数上升106%,布朗扩散系数下降到63%,研究表明利用近红外扩散相关谱系统的光强衰减可以获得生物样品的光学特性(约化散射系数和吸收系数),利用光强随时间的波动可以获得生物样品的动态特性(布朗扩散系数),因此能够更加准确的测量生物样品的性质变化,为生物样品检测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 近红外光谱 近红外扩散相关谱 布朗扩散系数 吸收系数 约化散射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内界面声散射特性的评价与测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0
作者 莫方朔 盛胜我 《声学技术》 EI CSCD 2004年第1期49-53,共5页
结合AES和ISO对室内界面声散射特性两种不同的评价方法 ,分别了介绍扩散系数和散射系数的定义及其测量方法。通过比较这两个参量 ,指出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同时 ,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
关键词 界面声散射 扩散系数 散射系数 建筑声学 反射声能分布 散射声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