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用X-cone单孔器械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被引量:6
1
作者 金浩生 简志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997-1998,共2页
目的:探讨运用X-cone单孔器械完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方法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4月至2011年11月期间54例经脐单孔胆囊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4例均运用X-cone单孔腹腔镜器械经脐行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目的:探讨运用X-cone单孔器械完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方法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4月至2011年11月期间54例经脐单孔胆囊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4例均运用X-cone单孔腹腔镜器械经脐行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例因胆囊炎症严重,解剖不清,改为二孔法腹腔镜手术,其他均手术成功,成功率96.3%。本组病例手术时间平均(30±14)(20~58)min,出血5~50mL,平均10.6mL。术后次日恢复流汁饮食,住院时间3~4d。随访至今,1例患者切口液化,无其他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患者无瘢痕效果十分满意。结论:运用X-cone单孔腹腔镜器械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同样的手术安全性,更具有突出的切口美容效果,术后疼痛轻、康复快、住院时间短,同时患者住院费用低,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X—cone单孔器械 无瘢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经脐单孔腹腔镜装置进行胃肠手术的临床应用及营养管理 被引量:35
2
作者 江志伟 黎介寿 +5 位作者 龚剑峰 鲍扬 王刚 黄海波 谢立飞 李宁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介绍通过自制简便、实用的经脐单孔器械,成功进行胃肠肿瘤手术的临床应用经验及其围手术期的营养管理。方法:5例病人分别为远端胃次全、胃局部切除、空肠部分切除、右半结肠切除、直肠腹前切除各1例,均行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遵... 目的:介绍通过自制简便、实用的经脐单孔器械,成功进行胃肠肿瘤手术的临床应用经验及其围手术期的营养管理。方法:5例病人分别为远端胃次全、胃局部切除、空肠部分切除、右半结肠切除、直肠腹前切除各1例,均行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遵循快速康复外科的原则,进行围手术期营养管理。结果:5例病人脐下手术切口3 cm,愈合良好。平均手术时间为138(60240)min,平均出血量为50(10100)ml。术后第1天均可下床活动,少量饮水,平均术后3 d恢复半流质饮食,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4 d,未发生术后并发症。出院时,体重与术前相比,平均减少约2.6 kg。结论:采用经脐单孔腹腔镜技术进行胃肠手术,具有切口小、美容效果好、创伤小和恢复快的优点。在快速康复外科概念指导下进行围手术期营养管理,术后体重丢失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 胃癌 结直肠癌 快速康复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孔腹腔镜下经膀胱根治性切除猪前列腺的初步尝试 被引量:8
3
作者 杨波 王辉清 +4 位作者 肖亮 徐斌 王林辉 许传亮 孙颖浩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5-197,共3页
目的尝试单孔腹腔镜下经膀胱根治性切除猪前列腺,探讨其可行性,总结操作难点,为后续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雄性未阉割香猪,全麻下进行膀胱外翻皮肤造口;将TriPort单孔多通道系统经造口处置入膀胱并固定;建立气膀胱后,用传统腹腔镜... 目的尝试单孔腹腔镜下经膀胱根治性切除猪前列腺,探讨其可行性,总结操作难点,为后续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雄性未阉割香猪,全麻下进行膀胱外翻皮肤造口;将TriPort单孔多通道系统经造口处置入膀胱并固定;建立气膀胱后,用传统腹腔镜器械模拟人经膀胱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经膀胱完成膀胱内口与尿道吻合,经皮肤造口取出前列腺标本后关闭膀胱和腹腔。结果共完成了6例动物实验,前3例失败,原因为膀胱操作空间无法保证、吻合操作失败等;后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分别是190、160、110min,前列腺完整切除,间断吻合6针恢复尿道连续性。结论单孔腹腔镜下经膀胱猪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技术可行,但操作难度较大,鉴于猪解剖结构与人存在较大差异,需进一步在尸体模型上进行类似尝试,目前尚不适合向临床阶段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 单孔腹腔镜手术 经膀胱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脐单孔多通道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的手术配合 被引量:4
4
作者 盛夏 王利丽 +1 位作者 李勇 万蓬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年第13期1014-1015,共2页
随着微创技术的迅速发展,腹腔镜手术已广泛应用于泌尿外科领域。为进一步减少创伤以及达到更好的美观效果,20世纪末,有学者提出了“无瘢痕手术”的设想,可将手术瘢痕隐藏于肚脐处。由此,单孔腹腔镜应运而生。我科自2008年以来在国... 随着微创技术的迅速发展,腹腔镜手术已广泛应用于泌尿外科领域。为进一步减少创伤以及达到更好的美观效果,20世纪末,有学者提出了“无瘢痕手术”的设想,可将手术瘢痕隐藏于肚脐处。由此,单孔腹腔镜应运而生。我科自2008年以来在国内率先开展经脐单孔多通道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多通道 腹腔镜 肾囊肿 手术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AM型FPGA在线位流回读技术分析与实现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杰 赵刚 李晓娟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16-1220,共5页
为及时检测出SRAM型FPGA在空间应用时受SEU影响而产生的翻转错误,保证数字系统的高可靠性应用要求,以Xilinx Virtex-II Pro FPGA为例,深入分析了FPGA的配置帧寻址及配置命令发送等配置细节,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基于内部ICAP接口的位... 为及时检测出SRAM型FPGA在空间应用时受SEU影响而产生的翻转错误,保证数字系统的高可靠性应用要求,以Xilinx Virtex-II Pro FPGA为例,深入分析了FPGA的配置帧寻址及配置命令发送等配置细节,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基于内部ICAP接口的位流回读系统.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在不中断用户功能逻辑的前提下,正确回读FPGA配置内存的当前数据值,从而为及时检测并修复系统故障提供了保证.相比于采用SelectMAP等外部接口的位流回读系统,本系统可进一步节省资源,降低系统整体重量和体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PGA容错 SEU效应 高可靠性 位流回读 故障检测 ICAP接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P RAM的低功耗优化设计及应用
6
作者 周清军 刘红侠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237-240,257,共5页
针对SoC中TP RAM的面积及功耗较大问题,提出一种优化设计方法。通过将SoC中的TP RAM替换成SP RAM,在SP RAM外围增加读写接口转换逻辑,使替换后的RAM实现原TP RAM的功能,保持对外接口不变。为了进一步降低功耗,使用自适应门控时钟,对地... 针对SoC中TP RAM的面积及功耗较大问题,提出一种优化设计方法。通过将SoC中的TP RAM替换成SP RAM,在SP RAM外围增加读写接口转换逻辑,使替换后的RAM实现原TP RAM的功能,保持对外接口不变。为了进一步降低功耗,使用自适应门控时钟,对地址总线进行格雷编码。将文中方法应用于一款多核SoC芯片,该芯片经TSMC 28 nm HPC工艺成功流片,die size为10.5 mm×11.3 mm,功耗为17.07 W。测试结果表明,优化后的RAM面积减少了25.2%,功耗降低了43.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双口随机存储器(TPRAM) 单口随机存储器(SPRAM) 接口转换逻辑 自适应门控时钟 格雷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体交叉方式实现大容量FIFO缓存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大军 邓景丹 叶中付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B09期190-195,共6页
先进先出缓存是数据采集与处理设备中不可或缺的器件。尤其当使用响应慢或传输速率起伏大的数据存贮设备进行实时数据采集时,就更需要容量大、带宽高的高性能先进先出缓存。当该需求远超过集成FIFO产品的支持时,用动态存贮器实现先进先... 先进先出缓存是数据采集与处理设备中不可或缺的器件。尤其当使用响应慢或传输速率起伏大的数据存贮设备进行实时数据采集时,就更需要容量大、带宽高的高性能先进先出缓存。当该需求远超过集成FIFO产品的支持时,用动态存贮器实现先进先出缓存就成为惟一选择。本文根据动态存贮器在数据采集与处理设备中实现高速大容量先进先出缓存的应用需求,研究一种基于动态存贮器多体交叉结构实现高性能透明双端口缓存的方法,包括存贮组织、控制以及对容量、数据带宽的性能分析。在此基础上研制出样机,测试表明该方法的有效性及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体交叉 FPGA 先进行出 透明双端口 SDR-SDRA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切口腋静脉入路技术在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植入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丁伟 周奇 +5 位作者 孙飞虎 孙磊 王维涛 徐平 范晨 王卫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28-1032,共5页
目的探讨单切口腋静脉(AV)入路技术在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植入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采用单切口AV入路技术植入TIVAP的179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90例,女89例,... 目的探讨单切口腋静脉(AV)入路技术在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植入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采用单切口AV入路技术植入TIVAP的179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90例,女89例,平均年龄(46.8±12.5)(23~77)岁。DSA透视解剖定位下穿刺AV。穿刺AV困难(穿刺3次)或误穿刺腋动脉,即改为超声导引下穿刺AV;超声提示目标静脉狭窄或闭塞,即改为同侧颈内静脉(IJV)入路植入TIVAP。观察技术成功率、手术相关信息及TIVAP留置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177例患者通过单切口AV入路成功植入TIVAP,2例术中改行同侧IJV入路完成手术,技术成功率为98.9%(177/179)。平均透视时间(0.8±0.2)(0.3~1.5)min,手术操作时间(21.5±10.3)(17~45)min,TIVAP留置时间(362.5±65.2)(252~442)d。术中操作相关问题发生率为8.9%(16/179),其中误穿刺腋动脉6例,导丝误入同侧IJV 5例,可撕脱鞘折弯3例,导管-港体连接处扭曲2例。TIVAP留置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3.4%(6/179),其中局部血肿形成、术侧AV血栓形成、左头臂静脉血栓狭窄-闭塞伴左IJV-锁骨下静脉(SCV)近心端血栓形成、纤维蛋白鞘形成各1例,囊袋局部感染2例,未见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管断裂/移位、夹闭综合征、药物外渗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单切口AV入路技术植入TIVAP技术成功率高,安全可行,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为TIVAP植入方式提供另一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切口技术 腋静脉 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颈内静脉 锁骨下静脉 手术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