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8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DEEP SEISMIC REFLECTION PROFILE ACROSS ALTUN FAULT BELT 被引量:3
1
作者 Gao Rui 1, Liu Hongbin 2, Li Qiusheng 1,Li Pengwu 1, Yao Peiyi 1, Huang Dongding 3 (1 Lithosphere Research Center, Institute of Ge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37, China,E\|mail: gaorui@cags.cn.net 2 Institute of Ge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205-205,共1页
Altun fault is regarded as a large\|scale sinistral strike\|slip fault, it is composed of several faults with the different character, and there is a special geological structure in the fault belt, and they constitute... Altun fault is regarded as a large\|scale sinistral strike\|slip fault, it is composed of several faults with the different character, and there is a special geological structure in the fault belt, and they constitute the northwestern margin fault belt of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deep crust structure in the Altun region, layers which Tarim lithosphere subducted beneath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the forward structure of the subduction plate and the scale of the plate subduction, a deep seismic reflection profile was designed. Data collection work of the deep seismic reflection profile across Altun fault was completed during 24/8/1999 to 25/9/1999. The profile locates in Qiemo county,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the southern end of the profile stretches into Altun Mountains, the northern end locates in the Tarim desert margin. The profile is nearly SN trending and crosses the main Altun fault. The profile totally is 145km long, time record is 30 seconds, the smallest explosive amount is 72~100kg, the biggest explosive amount reaches 200~300kg, the explosive distance is 800m, and detectors are laid at a 50m dist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 seismic reflection probing Altun fault belt TARIM b lock DEEP CRUST structure MOH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幔通道流理论的郯庐断裂东侧三个巨型成矿带地球物理特征与成矿背景探讨
2
作者 严加永 黄宗理 +5 位作者 张昆 张辉 陈昌昕 王志辉 高磊 王晓娟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78-793,共16页
郯庐断裂东侧平行展布着长江中下游铜铁成矿带、胶东金矿成矿带及辽东多金属成矿带,它们间距近乎相等,是中国东部重要的金属资源富集区。本文基于重力、磁法、深反射地震及大地电磁等多尺度地球物理数据,剖析了三个成矿带在地幔岩石圈... 郯庐断裂东侧平行展布着长江中下游铜铁成矿带、胶东金矿成矿带及辽东多金属成矿带,它们间距近乎相等,是中国东部重要的金属资源富集区。本文基于重力、磁法、深反射地震及大地电磁等多尺度地球物理数据,剖析了三个成矿带在地幔岩石圈、地壳和近地表的地球物理特征。结合地幔通道流理论分析,认为成矿物质来源于地幔岩石圈深部,郯庐断裂作为幔源物质上涌的主要通道,与其东侧的长江断裂、胶北断裂、辽东断裂三个次级断裂共同控制了这三个成矿带。通过模型和实际资料分析了不同地球物理方法在幔源岩浆全程追踪中的优势和不足,认为地球物理探测可以获取地幔到地表的三维图像,可实现对幔源岩浆在岩石圈空间的全程追踪,有助于提升对不同尺度成矿系统“源-运-储”关键要素的识别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地球物理多方法联合可有效追踪幔源物质运移路径,为深部找矿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幔通道流 地球物理 成矿带 郯庐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滩浅海地区北西向构造带组成及形成演化
3
作者 谢成龙 宋飞梓 +1 位作者 朱光 何文彬 《地质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25-940,共16页
胜利油田滩浅海地区油气资源呈北西向展布的特征,指示区域上存在北西向控藏的构造带,但长期以来对北西向构造带的构成、特征及成因缺乏必要的系统认识。本次工作通过地震剖面、构造图、断裂解析及区域构造分析,厘定了滩浅海地区存在北... 胜利油田滩浅海地区油气资源呈北西向展布的特征,指示区域上存在北西向控藏的构造带,但长期以来对北西向构造带的构成、特征及成因缺乏必要的系统认识。本次工作通过地震剖面、构造图、断裂解析及区域构造分析,厘定了滩浅海地区存在北西向逆冲褶皱带、左阶雁列断层带、基底潜山带和盆缘凸起带等4种北西向构造带。北西向逆冲褶皱带形成于中-晚三叠世,包括五号桩断层、孤西断层及旁侧的前印支期地层褶皱变形,是华北和华南板块碰撞造山过程中前陆变形的产物。北西向左阶雁列断层带形成于早白垩世初,为一系列近南北向断层呈北西向左阶排列而成,该雁列剪切带是郯庐断裂带在燕山运动B幕中大规模左行走滑的派生R'剪切带,其中各南北向断层同时也是五号桩断层的派生T剪切,这两种派生构造相互强化叠加,形成左阶雁列断层带。北西向潜山带形成于早白垩世区域大规模北西—南东向伸展背景下,北部的低位潜山带是受南北向断层控制的扭张型断块潜山,南部的高位潜山带是受北东向断层控制的伸展型断块潜山。北西向盆缘凸起带形成于古近纪近南北向伸展断陷过程中,北部的低凸起带受西侧的南北向变换断层控制,南部的高凸起带受北西向和北东向扭张断层控制。不同方向基底断裂在区域伸展背景下以不同方式复活,是控制白垩纪潜山带和古近纪凸起带发育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浅海地区 北西向构造带 变换构造 基底断层 断裂复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LSRIME-XGBOOST的带式输送机托辊故障诊断方法
4
作者 江帆 程舒曼 +4 位作者 朱真才 周公博 李强 刘全辉 宋鸿炎 《振动.测试与诊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66-673,840,共9页
针对声音信号分析在诊断带式输送机托辊故障中的高维特征存在信息冗余、计算量大和诊断效果不理想等问题,笔者构建了声音信号特征精简策略,基于Circle混沌映射、Levy飞行策略和正弦因子改进了霜冰优化算法(rime optimization algorithm... 针对声音信号分析在诊断带式输送机托辊故障中的高维特征存在信息冗余、计算量大和诊断效果不理想等问题,笔者构建了声音信号特征精简策略,基于Circle混沌映射、Levy飞行策略和正弦因子改进了霜冰优化算法(rime optimization algorithm,简称RIME),记作CLSRIME。再结合极致梯度提升模型(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简称XGBOOST),构建了CLSRIME-XGBOOST带式输送机托辊轴承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利用梅尔倒谱系数(Melscale frequency cepstral coefficient,简称MFCC)融合方法提取信号关键特征,并通过t-分布领域嵌入算法(t-distributed stochastic neighbor embedding,简称tSNE)进行降维,构建了基于MFCC和tSNE的精简特征提取策略;其次,针对RIME存在初始种群分布不均、霜冰粒子搜索能力弱、收敛速度较慢的问题,引入Circle混沌映射、Levy飞行策略和正弦因子,设计了CLSRIME;最后,利用CLSRIME优化XGBOOST中树的深度、迭代次数及学习率等参数,构建了基于CLSRIME-XGBOOST的诊断模型。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精简表征托辊轴承故障状态的特性信息,改善了RIME的优化性能,提高了传统XGBOOST诊断模型的准确率,为带式输送机托辊故障诊断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式输送机 改进RIME算法 MFCC XGBOOST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几”字形河道的成因及其动力学分析
5
作者 李永军 段丰浩 +5 位作者 付浩 刘晓波 吴小力 王盼龙 王芊 彭建兵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59,共9页
黄河“几”字形河道的形成与演化,取决于鄂尔多斯地块周缘构造带的边界形态及其相互作用。周缘构造带对地块的碰撞、俯冲、挤压、走滑、旋钮等构造作用,成就了银川地堑、河套地堑、晋陕峡谷等贯通黄河的构造地貌。地堑与峡谷中极为发育... 黄河“几”字形河道的形成与演化,取决于鄂尔多斯地块周缘构造带的边界形态及其相互作用。周缘构造带对地块的碰撞、俯冲、挤压、走滑、旋钮等构造作用,成就了银川地堑、河套地堑、晋陕峡谷等贯通黄河的构造地貌。地堑与峡谷中极为发育的断层带、碎裂岩带、密集节理带严格控制了河道延伸与拐弯。挽近时期,印度板块NE向、太平洋板块NW向对鄂尔多斯地块的挤入作用,复合地块周缘断裂的新活动,控制、约束了黄河的“几”字形河道样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字形河道 地堑和断陷带 构造带相互作用 鄂尔多斯地块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极化电磁测深法在胶东大尹格庄后疃矿区深部找矿中的应用
6
作者 李刚 孙涛 +3 位作者 席振铢 段磊 向胤合 杨斌 《黄金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9-247,共9页
胶东大尹格庄金矿1500 m深度以浅矿体基本查明,开展1500~3000 m深度的找矿探索既是矿山进一步开发的现实需要,也是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必然要求。通过在大尹格庄后疃矿区外围实施长度为4000 m的大深度多极化电磁测深法勘探剖面,采... 胶东大尹格庄金矿1500 m深度以浅矿体基本查明,开展1500~3000 m深度的找矿探索既是矿山进一步开发的现实需要,也是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必然要求。通过在大尹格庄后疃矿区外围实施长度为4000 m的大深度多极化电磁测深法勘探剖面,采集1~1×10^(5) Hz天然场电磁信号,反演计算得到3000 m以浅电阻率和磁化率剖面。结合已有地质找矿模型,根据新太古代TTG和胶东岩群变质岩低阻高磁化率和晚侏罗世花岗岩体高阻低磁化率的电磁特性,推断低阻高磁化向高阻低磁化过渡带为控矿的招平断裂带,推测断裂带倾角变缓的扩容空间为有利赋矿部位。经80ZK2101钻孔验证,在2943.18~3108.41 m区间发现黄铁绢英岩化蚀变带,其中3100.06~3101.06 m深度为金矿体,钻孔验证结果与多极化电磁测深推断成果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极化电磁测深法 深部找矿 准静态磁化率测深 大尹格庄后疃矿区 胶东 招平断裂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垒构造带聚能爆破弱化综采面硬岩损伤特征试验研究
7
作者 刘健 黄猛猛 +2 位作者 薛勇林 朱家亮 孙安祥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1-21,共11页
针对综采面遇硬岩地垒阻碍回采、普通爆破易造成围岩过度破碎丧失支护强度的问题,通过理论分析、爆破相似试验、现场应用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究普通爆破与聚能爆破弱化作用下地垒构造带裂纹扩展特征、应变演化特征以及损伤特征。结果表... 针对综采面遇硬岩地垒阻碍回采、普通爆破易造成围岩过度破碎丧失支护强度的问题,通过理论分析、爆破相似试验、现场应用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究普通爆破与聚能爆破弱化作用下地垒构造带裂纹扩展特征、应变演化特征以及损伤特征。结果表明:聚能方向上,聚能爆破粉碎区半径是普通爆破的0.82倍,应变峰值是普通爆破的1.43倍,爆生气体静载作用时间较普通爆破延长了47.37%;非聚能方向上,较普通爆破,聚能爆破静载作用时间缩短了33.33%,地垒构造带的存在使两组试验的3#、4#测点均受反射拉伸应力波的作用,出现两个应变上升波峰;波速检测发现,聚能爆破在聚能方向上损伤与波降率大于普通爆破,而非聚能方向上均小于普通爆破,表明聚能爆破能量集中释放,避免了非目标方向上围岩破坏。最后,开展了现场试验,聚能爆破后,硬岩得到定向断裂,回采路径上方煤岩仍具有较好的支护强度,回采期间未见漏顶现象,地垒构造带推进期间截齿消耗减少了45.45%,基本达到爆破弱化硬岩地垒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聚能爆破 地垒构造带 断层弱化 损伤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造山带东段覆盖区重磁场特征及北中祁连构造边界划分
8
作者 杨柳 冯旭亮 +2 位作者 张健 柴培琪 马佳月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74,共12页
祁连造山带东段覆盖区处于青藏高原东北缘与阿拉善地块、鄂尔多斯地块交汇地带,亦为秦岭造山带与祁连造山带相互作用的部位,构造格局复杂,目前对该区内北祁连和中祁连构造单元边界的划分仍然值得商榷。笔者采用归一化总水平导数垂向导数... 祁连造山带东段覆盖区处于青藏高原东北缘与阿拉善地块、鄂尔多斯地块交汇地带,亦为秦岭造山带与祁连造山带相互作用的部位,构造格局复杂,目前对该区内北祁连和中祁连构造单元边界的划分仍然值得商榷。笔者采用归一化总水平导数垂向导数(NVDR-THDR)、最小曲率位场分离技术,结合小波多尺度分析对布格重力异常及化极磁力异常进行处理分析,综合区域地质特征推断一级断裂4条,二级断裂54条,一级断裂为构造单元边界。在祁连造山带东段覆盖区,中祁连与北祁连的构造边界以平安-乐都-定西-张家川一线为界,即中祁连北缘断裂所在。中祁连与北祁连之间存在1个一级构造单元—北祁连增生楔,祁连造山带东段覆盖区可划分为北祁连岛弧带、北祁连增生楔和中祁连造山带3个构造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 构造单元 重磁异常 小波多尺度分析 覆盖区 祁连造山带东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式输送机托辊故障诊断及协同管控研究综述 被引量:4
9
作者 邢震 田野新 +4 位作者 包建军 齐智峰 周李兵 叶柏松 张蓉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53,共15页
托辊作为带式输送机的关键部件,其故障频发严重影响煤矿生产效率与安全。目前国内外在托辊故障诊断技术和带式输送机管理控制策略方面开展了广泛研究,然而尚未形成一套被广泛认可且行之有效的监测与管控手段。通过分析托辊故障的类型及... 托辊作为带式输送机的关键部件,其故障频发严重影响煤矿生产效率与安全。目前国内外在托辊故障诊断技术和带式输送机管理控制策略方面开展了广泛研究,然而尚未形成一套被广泛认可且行之有效的监测与管控手段。通过分析托辊故障的类型及机理,指出井下带式输送机托辊故障诊断的特殊性及面临的挑战。梳理了托辊故障诊断技术及托辊故障后协同管控的研究现状:在故障状态感知技术方面,探讨了振动、声音、温度及图像信号感知技术的原理与应用;在数据处理及特征提取方面,探讨了各类信号的处理方法及特征提取策略;在故障识别方法方面,探讨了从传统方法到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及多源信息融合的托辊故障识别方法的技术演进过程;在托辊故障后协同管控方面,探讨了目前面临控制系统复杂性高、不同控制策略之间的兼容性差、状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难以保证等问题。基于上述研究,指出托辊故障诊断技术虽取得一定进展,但仍存在故障辨识度不高、覆盖范围有限、检测物理量单一、无法对故障进行分类及判断程度、未能评估故障可能引发的风险,以及缺乏全面的管控策略等问题,提出托辊故障诊断技术发展方向:从单一监测向多维度融合监测发展、从稀疏覆盖向密集全面覆盖迈进、从表象诊断向本质分析探究故障演化规律、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防的转变并推动从局部管控向全局协同管控的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式输送机托辊 托辊故障诊断 带式输送机协同管控 筒体破损 托辊轴承失效 筒体变形 主轴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格达南缘断裂带的确立及其地质意义
10
作者 张坚烨 李永军 +3 位作者 郑孟林 王韬 李伟 王芊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581-2596,共16页
博格达地层小区与其相邻的依连哈比尔尕地层小区分区界线久存争议,与此对应的两构造单元界线亦有所争议。确定两地层小区各岩石地层单元之间的接触关系是回答前述科学问题的关键。本研究于博格达山南新发现并确立的博格达南缘断裂规模... 博格达地层小区与其相邻的依连哈比尔尕地层小区分区界线久存争议,与此对应的两构造单元界线亦有所争议。确定两地层小区各岩石地层单元之间的接触关系是回答前述科学问题的关键。本研究于博格达山南新发现并确立的博格达南缘断裂规模宏大、延伸稳定,属左行走滑断裂,南北两侧分别隐伏于吐哈盆地及准噶尔盆地。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并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完成精细化对比后发现,断裂南北盘地质体具有不同的变形史、沉积史及岩浆活动史。碎屑锆石指示断裂两盘晚石炭世同期陆源碎屑岩具有显著不同的物源组成和地质背景,暗示两套上石炭统分属两个沉积盆地,表明博格达南缘断裂具有分割地层小区的基本属性。博格达南缘断裂的确立,有效地限定了博格达地层小区与依连哈比尔尕地层小区的边界,为分区地层格架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格达南缘断裂 地层小区分区断裂 岩石组合 新疆博格达构造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断褶带沙井子段地质结构特征及油气勘探潜力
11
作者 陈思谦 任军峰 +4 位作者 王玮 井向辉 张小宝 王红伟 王乐立 《地质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41-952,共12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断褶带沙井子段自东向西发育惠安堡—沙井子、青龙山—平凉、韦州—安国以及青铜峡—固原等4条近南北向大型断裂,在4条大型断裂夹持下形成了沙井子、银洞子以及严家湾3个逆冲席。受西侧推覆应力控制,逆冲席地层剥蚀具...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断褶带沙井子段自东向西发育惠安堡—沙井子、青龙山—平凉、韦州—安国以及青铜峡—固原等4条近南北向大型断裂,在4条大型断裂夹持下形成了沙井子、银洞子以及严家湾3个逆冲席。受西侧推覆应力控制,逆冲席地层剥蚀具“西强东弱”特征,严家湾逆冲席可见蓟县系出露,银洞子逆冲席侏罗系—石炭系基本剥蚀殆尽,沙井子逆冲席地层保存则较完整。按照构造特征差异,各逆冲席又可分前锋冲起带、席内变形带以及下盘隐伏带。其中,前锋冲起带地层陡立,视倾角局部近70°;席内变形带及下盘隐伏带结构较稳定,发育背斜、断背斜、断鼻构造。在落实地质结构的基础上,综合源储配置关系,指出沙井子段主要可形成两种类型油气藏:1)奥陶系乌拉力克组“自生自储”型页岩油气藏,区内该套泥页岩厚度超百米,平均TOC为1.23%,Ro为0.98%~1.87%,近期YT3井钻遇5.3 t/d工业油流,证实了该类油气藏良好的勘探潜力,综合评价此类油气藏勘探有利区面积670 km^(2);2)上古生界构造—岩性型砂岩油气藏,该类油气藏分布在沙井子逆冲席内,有利区面积368 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西缘断褶带 沙井子段 逆冲席 构造特征 演化过程 油气勘探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雄岭深层高陡构造及断层下盘精细成像解决方案
12
作者 吴迪 章多荣 +3 位作者 赵邦六 王绪本 吴永国 王海立 《石油物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0-521,共12页
英雄岭构造带地震波场复杂、散射噪声发育、有效信号弱,其特殊的低降速层和强各向异性给深层盐下构造的精细成像带来巨大挑战。常规地震数据的多期攻关处理仍无法克服巨厚膏盐层和4套大断裂带的影响,高陡构造成像失真,断层难以准确刻画... 英雄岭构造带地震波场复杂、散射噪声发育、有效信号弱,其特殊的低降速层和强各向异性给深层盐下构造的精细成像带来巨大挑战。常规地震数据的多期攻关处理仍无法克服巨厚膏盐层和4套大断裂带的影响,高陡构造成像失真,断层难以准确刻画。为此,提出了基于深层高陡构造及断层下盘成像的地震数据采集处理一体化方案,该方案包括:①利用模型正演和实际数据成像的对比分析技术,明确影响高陡构造和断层下盘成像的观测系统关键参数;②利用浅层速度对深层构造成像的定量影响分析,形成针对性的表层调查方案与表层建模技术;③以“真”地表速度建模为导向,利用分偏移距层析反演和多方位网格层析等技术手段,最终获得满足断层下盘构造精细成像需求的叠前深度偏移速度模型。研究认为:①利用宽方位、大炮检距观测数据能够提升研究区深层断层和基底成像的可靠性和成像精度;②分偏移距约束层析反演可以较好地解决山地巨厚表层建模精度低的难题;③利用宽方位地震数据的多方位网格层析技术可获得膏盐层和断层下盘各向异性介质的合理速度场,从而提高复杂高陡构造和断层下盘的成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雄岭构造带 高陡构造 断层下盘 宽方位 表层建模 网格层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小波阈值的皮带机故障声音信号去噪算法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磊 江帅帅 +1 位作者 徐崇杰 沙明璇 《控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9-706,共8页
皮带机的声音信号包含了大量的运行状态信息,因此采集声音信号对皮带机的故障诊断至关重要。传统的小波阈值去噪算法无法满足强噪声背景下提取微弱声音信号的要求。因此,对传统的小波阈值去噪算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具有自适应小波阈值... 皮带机的声音信号包含了大量的运行状态信息,因此采集声音信号对皮带机的故障诊断至关重要。传统的小波阈值去噪算法无法满足强噪声背景下提取微弱声音信号的要求。因此,对传统的小波阈值去噪算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具有自适应小波阈值的连续型低误差小波阈值函数。自适应小波阈值为关于分解层数的分段函数,与分解层数成反比,能更好地适应噪声系数随小波分解层数的增加而减小的特征。实验结果表明,与硬阈值去噪算法、软阈值去噪算法和小波模极大值去噪算法相比,改进后的算法对皮带机声音信号的去噪能力更强,对原始信号的重构更精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音信号 小波去噪 皮带机故障 自适应小波阈值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卷压扭构造作用控制下煤层气富集地质控制模式——以河西走廊带东部魏家地煤矿为例
14
作者 王勃 王宁 +4 位作者 文建东 徐凤银 李长兴 屈争辉 史鸣剑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9-150,共12页
我国西北地区河西走廊带东部广泛发育的小型断陷含煤盆地,煤层厚度大且变化快,受中新生代陇西旋卷构造叠加影响,煤层气含量分布不均一,治理难度大。以靖远煤田魏家地煤矿为研究区,以煤层气钻井、录井、测井数据及勘探与生产期间获得的... 我国西北地区河西走廊带东部广泛发育的小型断陷含煤盆地,煤层厚度大且变化快,受中新生代陇西旋卷构造叠加影响,煤层气含量分布不均一,治理难度大。以靖远煤田魏家地煤矿为研究区,以煤层气钻井、录井、测井数据及勘探与生产期间获得的构造和水文资料为基础,系统分析研究区煤层气富集特征及其构造控制作用,取得如下主要认识:受“旋卷挤出效应”和“断层阻挡效应”控制,研究区形成高角度逆断层间夹东西雁列状排列的背−向斜。以F3断层为界,分为西南部压性构造区、东北部压扭构造区,各构造分区煤层含气量整体偏低,且差异明显。旋卷压扭构造作用控制下的断层面泥岩涂抹封闭、顶板有效封盖、构造煤吸附性能强且封闭性强是煤层气富集关键控因。本次构建了3种煤层气富集模式:旋扭构造过渡段裂隙闭合区煤层气富集模式、逆断层下盘构造高点煤层气富集模式和向斜核部煤层气富集模式,其中靠近断层位置地层偏转明显,中间位置存在一个旋扭的过渡段,旋卷压扭构造区内过渡段现今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与裂隙方向垂直煤层裂隙闭合程度高,煤层气富集。以上认识可以为河西走廊带东部旋卷压扭断陷盆地瓦斯治理和煤层气开发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卷构造 煤层气 富集模式 断陷盆地 河西走廊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元数值模拟的雪峰山前陆褶皱冲断带齐岳山分界断裂性质与形成过程
15
作者 王帅杰 颜丹平 +3 位作者 周志成 孔霏 景含阳 廖威 《现代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30,共13页
NE向分布的齐岳山断裂将雪峰山前陆褶皱冲断带划分为西北部的川东隔挡式褶皱冲断带和东南部的湘西隔槽式褶皱冲断带。然而,齐岳山断裂的性质和形成过程长期以来缺乏明确共识,导致对雪峰山前陆褶皱冲断带的形成机制和演化过程存在显著分... NE向分布的齐岳山断裂将雪峰山前陆褶皱冲断带划分为西北部的川东隔挡式褶皱冲断带和东南部的湘西隔槽式褶皱冲断带。然而,齐岳山断裂的性质和形成过程长期以来缺乏明确共识,导致对雪峰山前陆褶皱冲断带的形成机制和演化过程存在显著分歧。为揭示齐岳山断裂的形成机制及其对两侧构造变形差异的控制作用,本文基于地震反射剖面解释,采用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设计5组模型进行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若存在先存断裂,变形集中于其部位,影响断层生成顺序;若无先存断裂且多套滑脱层具有较低内聚力,变形主要沿下部滑脱层传递;当中间滑脱层厚度大于下部滑脱层时,变形主要受中间滑脱层控制。结合地震剖面的分析,本文认为雪峰山前陆褶皱冲断带表现为“双层台阶式断弯褶皱带”,齐岳山断裂形成于前陆褶皱冲断带的递进变形过程中,其两侧构造差异主要受基底滑脱层分布和寒武系滑脱层力学性质的主导作用。湘西隔槽式褶皱冲断带由深层断弯褶皱控制,而川东隔挡式褶皱冲断带由浅层断弯褶皱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峰山 前陆褶皱冲断带 齐岳山断裂 离散元数值模拟 多滑脱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mba编解码器的运输皮带系统故障诊断模型
16
作者 韩建文 刘珈岑 +1 位作者 杨涌 郭瑞胜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43-348,共6页
运输皮带系统是工业领域重要的运输装置,而该系统的正常工作保障了企业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目前,针对该系统的故障诊断依赖于使用大量带有标签的历史监测数据进行模型训练,进而导致构建数据集和训练的成本增加。为了解决该问题,提出一... 运输皮带系统是工业领域重要的运输装置,而该系统的正常工作保障了企业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目前,针对该系统的故障诊断依赖于使用大量带有标签的历史监测数据进行模型训练,进而导致构建数据集和训练的成本增加。为了解决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小样本学习的对齐残差Mamba网络(ARMNet)模型。首先,引入伪特征器,通过添加多组噪声增强信号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其次,使用Mamba作为编解码器,有效提取信号特征并建立鲁棒的特征全局依赖关系;最后,为了充分利用通道信息,设计对齐残差机制实现多通道特征的对齐融合以及特征数据分类,从而提高运输皮带系统的诊断精度。实验结果表明,所提ARMNet模型能在少量数据(1%、5%、10%和15%)和训练次数(10 epoch和20 epoch)下实现最高99.4%的准确率,表现出优异故障诊断能力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输皮带 滚动轴承 故障诊断 残差网络 状态空间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的矿用带式输送机故障诊断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洪亮 王庆华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160,共9页
为了提高矿用带式输送机故障诊断的准确率,针对传统的BP神经网络故障诊断模型诊断精度较低、泛化能力差、对初始权值和阈值敏感、容易产生过拟合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智能故障诊断模型。首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数据样本进行处理... 为了提高矿用带式输送机故障诊断的准确率,针对传统的BP神经网络故障诊断模型诊断精度较低、泛化能力差、对初始权值和阈值敏感、容易产生过拟合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智能故障诊断模型。首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数据样本进行处理,以降低数据的噪声和维度;然后利用隐藏层经验公式确定BP神经网络隐藏层神经元个数选取范围,在此基础上采用穷举算法和粒子群算法(PSO)组成嵌套粒子群算法(NPSO)对BP神经网络隐含层神经元个数、权值和阈值进行全局寻优,最终构建了基于PCA-NPSO-BP的智能故障诊断模型。基于实例,通过MAT-LAB软件仿真测试的结果显示,PCA-NPSO-BP故障诊断模型的诊断精度高于基于灰狼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和基于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诊断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式输送机 主成分分析法 嵌套粒子群算法 BP 神经网络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金断裂带东西两端构造转换与扩展过程:从三联点谈起
18
作者 衣可心 Marc Jolivet 郭召杰 《地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38,共15页
阿尔金断裂带作为青藏高原北缘的关键构造边界,其演化历史和构造转换机制对理解青藏高原的生长极为重要。阿尔金断裂带不同分段的构造环境与演化历程不同,其各自与祁连山造山带和祁曼塔格-东昆仑断裂带的构造转换研究也仍有不足之处。... 阿尔金断裂带作为青藏高原北缘的关键构造边界,其演化历史和构造转换机制对理解青藏高原的生长极为重要。阿尔金断裂带不同分段的构造环境与演化历程不同,其各自与祁连山造山带和祁曼塔格-东昆仑断裂带的构造转换研究也仍有不足之处。三联点分析是板块构造学中的重要分析方法,速度三角形反映了断裂属性,三联点稳定性则从运动学角度揭示了断裂的演化方向和历程。综合地质、地貌与地震资料,系统分析了阿尔金断裂带中段与东西段代表性的肃北与吐拉三联点的构造特征与活动历史;并借助三联点稳定性准则,构建了这2个三联点的演化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野马河-大雪山断裂与祁曼塔格-东昆仑断裂带启动,不稳定三联点形成并向稳定三联点转化,促使阿尔金断裂带“截弯取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分段破裂-双向扩展模型。这一结果为理解青藏高原北缘复杂的构造演化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金断裂带 青藏高原北缘 三联点 构造转换 祁连山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振动信号的带式输送机齿轮箱故障诊断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胡敬 袁龙江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3-130,共8页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带式输送机一旦发生故障将会影响煤矿的正常开采,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是人员伤亡。因此,建立基于振动信号的带式输送机齿轮箱故障诊断模型十分必要。本研究以带式输送机振动信号为研究对象,分析典型故障类型,...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带式输送机一旦发生故障将会影响煤矿的正常开采,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是人员伤亡。因此,建立基于振动信号的带式输送机齿轮箱故障诊断模型十分必要。本研究以带式输送机振动信号为研究对象,分析典型故障类型,使用基于峭度-排列熵评价准测的变分模态分解对振动信号进行降噪,建立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带式输送机故障诊断模型,并使用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针对故障诊断模型的惩罚系数与核参数进行优化,最终得到故障诊断的结果,故障诊断模型准确率达到95%以上,相比于传统SVM、RF、BPNN等故障诊断方法准确率提高6%,实现故障精确诊断,提高故障处理效率,提高带式输送机运行的可靠度,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式输送机齿轮箱 信号处理 故障诊断 变分模态分解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自适应的电梯钢带典型故障检测算法
20
作者 周泽丞 李琛 +2 位作者 徐峰 张才 黄堪飞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61-166,共6页
针对传统电梯钢带典型故障检测实时性差、精度低和流程复杂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动态自适应的电梯钢带典型故障检测算法DSMA-YOLO。首先,采用可变形卷积DCNv2替换传统卷积层,更好地适应故障的形状和结构变化;其次,构造多尺度大核分离(ML... 针对传统电梯钢带典型故障检测实时性差、精度低和流程复杂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动态自适应的电梯钢带典型故障检测算法DSMA-YOLO。首先,采用可变形卷积DCNv2替换传统卷积层,更好地适应故障的形状和结构变化;其次,构造多尺度大核分离(MLKS)模块,增强模型对不同特征尺度和空间变化的自适应能力;然后,提出一种双通道注意力(DPCA)机制,强化模型在通道维度上的特征感知、提取和融合能力;最后,设计动态共享对齐(DSA)检测头,优化定位和分类任务中的特征独立性、特征无关性及特征间冲突问题。实验结果表明,在电梯钢带典型故障数据集上,DSMA-YOLO的mAP@0.5和mAP@0.5~0.95比基准算法YOLOv8n提升了4.4%和10.1%,优于其他对比目标检测算法,并满足电梯钢带典型故障检测的实时性要求,可为电梯故障诊断方法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梯钢带 故障检测 动态自适应 YOLOv8n 可变形卷积 双通道注意力机制 特征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