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柔性可穿戴设备用于慢性伤口处理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杨扬 陈德凤 +4 位作者 彭婉琳 董旭辉 李蓓 李佳宝 何梦欣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115,共5页
柔性可穿戴设备在慢性伤口处理中的优势集中于动态监测、按需治疗、远程协作等方面,具有降低慢性伤口管理成本,提升慢性伤口护理效率等作用。该文对柔性可穿戴设备的概念,其在慢性伤口状态监测、治疗方面的应用现状及其面临的问题进行综... 柔性可穿戴设备在慢性伤口处理中的优势集中于动态监测、按需治疗、远程协作等方面,具有降低慢性伤口管理成本,提升慢性伤口护理效率等作用。该文对柔性可穿戴设备的概念,其在慢性伤口状态监测、治疗方面的应用现状及其面临的问题进行综述,分析在国内慢性伤口患者中推广柔性可穿戴设备所面临的问题,旨在为提升慢性伤口的护理质量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伤口 柔性可穿戴设备 伤口护理 伤口监测 伤口愈合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黄柏液负压滴灌联合局部氧疗在3、4期压力性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易兰 杨静 +3 位作者 付阿丹 王中京 王莉 孙敏娴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1-64,共4页
目的 探讨复方黄柏液负压滴灌联合局部氧疗在3、4期压力性损伤创面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98例3、4期压力性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负压滴灌治疗,观察组给予复方黄柏液负压滴灌联合局部氧疗。治疗前,治疗2周... 目的 探讨复方黄柏液负压滴灌联合局部氧疗在3、4期压力性损伤创面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98例3、4期压力性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负压滴灌治疗,观察组给予复方黄柏液负压滴灌联合局部氧疗。治疗前,治疗2周、4周时评估两组压力性损伤愈合量表得分、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2周、4周,观察组压力性损伤愈合计分、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4周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方黄柏液负压滴灌联合局部氧疗,可有效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提高3、4期压力性损伤创面的治愈率,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损伤 复方黄柏液 负压滴灌 局部氧疗 负压伤口治疗 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6 伤口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糖尿病足患者创面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被引量:3
3
作者 蔡青 杨筱曼 +1 位作者 袁书琪 胡雁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1-95,共5页
目的汇总老年糖尿病足患者创面管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按照循证资源“6S”金字塔模型系统检索国内外相关网站及数据库中老年糖尿病足患者创面管理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2018年1月至2023年8月。由2名研究人员对纳入的... 目的汇总老年糖尿病足患者创面管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按照循证资源“6S”金字塔模型系统检索国内外相关网站及数据库中老年糖尿病足患者创面管理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2018年1月至2023年8月。由2名研究人员对纳入的文献进行独立评价,提取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并进行最佳证据汇总。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包括6篇指南、7篇专家共识、2篇系统评价,围绕老年糖尿病足患者创面管理的发生和发展的危险因素、足溃疡创面的评估和筛查、足溃疡创面的监测和治疗、创面的护理管理和预防、组建多学科创面管理团队、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管理6个方面汇总37条最佳证据。结论总结的老年糖尿病足患者创面管理的最佳证据,可为医护人员提供循证实践依据,也可为制定个性化的创面护理方案提供参考,更好地应用和转化证据,服务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糖尿病 糖尿病足 创面护理 创面管理 循证护理 证据总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用于慢性伤口护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杨扬 陈德凤 +4 位作者 李蓓 董旭辉 彭婉琳 何梦欣 李佳宝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21,共4页
阐述了人工智能的概念,人工智能在伤口评估、敷料制备、伤口愈合预测等方面的应用,提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伤口护理可提高护理效率和质量,应制定统一的伤口图像采集标准、优化人工智能设计、鼓励护理人员积极学习人工智能相关知识,使人... 阐述了人工智能的概念,人工智能在伤口评估、敷料制备、伤口愈合预测等方面的应用,提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伤口护理可提高护理效率和质量,应制定统一的伤口图像采集标准、优化人工智能设计、鼓励护理人员积极学习人工智能相关知识,使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务于伤口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伤口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 伤口护理 伤口图像 伤口敷料 伤口愈合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敷料用于PICC穿刺点感染防治的网状Meta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泽方 莫霖 +2 位作者 沈雨晴 刘涛 曾燕 《护士进修杂志》 2024年第2期181-187,共7页
目的 探讨应用不同敷料防治经外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点感染的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CBM、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和万方(Wanfang Data)数据库有关敷料预防和治疗PICC穿刺点感染的随机对... 目的 探讨应用不同敷料防治经外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点感染的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CBM、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和万方(Wanfang Data)数据库有关敷料预防和治疗PICC穿刺点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并筛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2年10月31日。对文献进行筛选和资料提取,经过质量评价后,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采用ADDIS 1.16.6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21篇文献,网状meta分析果显示:预防PICC穿刺点处感染效果最佳的是聚氨酯泡沫敷料,其次为藻酸盐敷料、软聚硅酮敷料、纳米银敷料、氯已定敷料。结论 根据现有结果表明,在预防PICC穿刺点感染方面聚氨酯泡沫敷料及藻酸盐敷料优于其他敷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并发症 置管处感染 敷料 伤口护理 循证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患者失禁性皮炎预防管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马玉 詹昱新 +1 位作者 王崴崴 喻姣花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1-124,共4页
阐述了重症患者失禁性皮炎的危险因素及预防管理措施。除一般危险因素外,危重疾病本身也是失禁性皮炎发展的风险因素。重症患者失禁性皮炎的预防管理主要包括基于信息化平台构建失禁性皮炎预防管理系统,基于循证制定预防管理干预措施,... 阐述了重症患者失禁性皮炎的危险因素及预防管理措施。除一般危险因素外,危重疾病本身也是失禁性皮炎发展的风险因素。重症患者失禁性皮炎的预防管理主要包括基于信息化平台构建失禁性皮炎预防管理系统,基于循证制定预防管理干预措施,以及借助新型敷料与药物实现多元化皮肤干预。提出重症患者失禁性皮炎的预防管理较为复杂,需要临床护理人员进行持续深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患者 失禁性皮炎 伤口护理 管理流程 循证护理 信息化管理 敷料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入左心室辅助装置患者经皮缆线伤口护理的证据总结
7
作者 肖兴米 彭林敏 +5 位作者 涂惠 柳建 游明春 曾志华 付仙兰 李腾龙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86-1891,共6页
目的:总结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后经皮缆线伤口护理的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循证依据。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关于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后经皮缆线伤口护理相关指南、系统评价、临床决策、专家共识、随机对照试验、证据总结及最佳实... 目的:总结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后经皮缆线伤口护理的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循证依据。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关于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后经皮缆线伤口护理相关指南、系统评价、临床决策、专家共识、随机对照试验、证据总结及最佳实践,检索时限为数据库建立至2024年2月1日。根据主题分类进行证据汇总。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其中指南3篇、专家共识3篇、系统评价4篇、随机对照试验1篇。结合专家判断,汇总了20条证据,包括多学科团队协作、伤口评估、伤口维护、伤口感染预防及处理、教育培训5个方面。结论:该研究全面总结了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后患者经皮缆线伤口护理相关证据,为临床人员规范化进行经皮缆线伤口管理提供依据,建议临床人员根据临床情景,遵循个体化原则,在获取患者意愿的情况下进行证据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辅助装置 经皮缆线 伤口护理 感染预防 教育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疮愈合计分对评价压疮清创效果的可行性及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38
8
作者 蒋琪霞 李晓华 +2 位作者 胡素琴 彭青 周昕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518-521,共4页
目的清创是压疮治疗的首要环节,以往对清创效果的评价无客观量化指标。美国压疮专家组于1998年制订了压疮愈合计分(PUSH),用于客观评价压疮治疗的效果。文中探讨压疮愈合计分对评价压疮清创效果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6年8月至2008... 目的清创是压疮治疗的首要环节,以往对清创效果的评价无客观量化指标。美国压疮专家组于1998年制订了压疮愈合计分(PUSH),用于客观评价压疮治疗的效果。文中探讨压疮愈合计分对评价压疮清创效果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6年8月至2008年7月就诊处理的Ⅱ~Ⅳ期有清创指征的压疮患者48例计74处,由造口治疗师给予分次逐步清创,直至坏死组织完全清除,伤口床转为红色肉芽为止。由造口治疗师和统一受训的护士分别于每处压疮清创后7、14、21、28d进行观察和评价,按照PUSH计分表内容动态计分,并记录每次评分所需的时间,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Ⅱ~Ⅳ期压疮4周内各次PUSH计分结果组间和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为0.000)。Ⅳ期压疮清创前和清创期PUSH计分值明显大于Ⅲ期和Ⅱ期压疮(P值分别为0.001,0.000)。造口治疗师和受训护士对同一压疮的计分结果和计分时间基本一致(P>0.05)。结论用PUSH计分综合评价伤口面积、渗液量和组织类型变化,可量化地客观评价各期压疮的清创效果,方法简便可行,结果可信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疮 清创 湿性疗法 伤口护理 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伤口护理中不同敷料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4
9
作者 蒋琪霞 张晓霞 +3 位作者 刘亚红 常艳 蒋菁 梁苹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0年第6期10-11,共2页
目的 观察合成封闭敷料与自制棉纱封闭敷料在伤口愈合中的作用及其成本效益。方法 将44例计53处四类伤口按基本条件相当原则分为A、B两组,A组伤口采用自制绵纱敷料封闭,B组采用合成敷料封闭。采用统一标准观察并比较两组创面... 目的 观察合成封闭敷料与自制棉纱封闭敷料在伤口愈合中的作用及其成本效益。方法 将44例计53处四类伤口按基本条件相当原则分为A、B两组,A组伤口采用自制绵纱敷料封闭,B组采用合成敷料封闭。采用统一标准观察并比较两组创面的显效时间、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及时间,并分别进行成本核算。结果 B组伤口Ⅱ期愈合率和总愈合率均有提高,平均显效时间、愈合时间及换药次数与时间明显少于A组,两组费用接近。结论 在有效处理伤口的基础上,合成敷料更有助于伤口愈合且不增加患者负担,可替代自制棉纱敷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敷料 伤口护理 愈合时间 伤口愈合 换药 封闭 观察 结论 自制 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疮分期及其护理进展 被引量:103
10
作者 周玉洁 杨美玲 +3 位作者 张洪君 洪涛 张军 朴莹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4年第7期683-686,共4页
本文介绍压疮的分期、压疮的评估以及压疮发生后的处理方法。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分析表明:美国压疮专家咨询组2007年更新的压疮分期是目前全球使用最广泛的压疮分期系统之一;可应用视觉模拟评分表、面部等级评分表等工具评估成年压疮患... 本文介绍压疮的分期、压疮的评估以及压疮发生后的处理方法。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分析表明:美国压疮专家咨询组2007年更新的压疮分期是目前全球使用最广泛的压疮分期系统之一;可应用视觉模拟评分表、面部等级评分表等工具评估成年压疮患者的疼痛程度;使用压疮愈合计分表评价压疮的愈合效果具有很好的信度、效度和内部一致性;应用生理盐水或饮用水定期清洗伤口;根据患者的病情、坏死组织的类型、性质和部位、治疗目标、可利用的资源及患者意愿选择适宜的清创方式;敷料的选择应基于伤口床的情况、伤口周围皮肤情况以及患者的护理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疮分期 护理评估 伤口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伤口治疗中2种填充敷料对伤口血管化和组织增殖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34
11
作者 蒋琪霞 刘玉秀 +4 位作者 印洪林 李晓华 朱礼霞 彭青 周昕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5-179,共5页
目的负压伤口治疗技术应用于各种慢性伤口能够改善血供、促进组织生长和愈合,填充敷料在负压伤口治疗中发挥了传导压力和过滤等作用。观察和比较纱布和泡沫敷料填充伤口实施负压治疗对伤口组织血管化形成和组织增生活性的作用,以筛选更... 目的负压伤口治疗技术应用于各种慢性伤口能够改善血供、促进组织生长和愈合,填充敷料在负压伤口治疗中发挥了传导压力和过滤等作用。观察和比较纱布和泡沫敷料填充伤口实施负压治疗对伤口组织血管化形成和组织增生活性的作用,以筛选更合理有效的填充敷料。方法将入选伤口随机分为AB组,脱落3例,最终入每组10例,2组基线资料相当,A组采用泡沫敷料、B组采用纱布敷料作为填充敷料实施负压治疗,智能化吸引装置、压力值和吸引模式均相同。2组在负压封闭辅助闭合技术(vacuum-assisted closure,VAC)治疗前及治疗后7 d、14 d、21 d使用相同方法获取伤口组织送病理科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监测,观察血管化形成指标CD34+和组织增生活性指标细胞核增殖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采用SPSS软件按照等级资料进行秩和检验。结果负压治疗后1~3周2组CD34+表达和血管内皮细胞PCNA+表达均随时间增加而增加,但差异均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纱布和泡沫敷料作为填充敷料实施负压伤口治疗对血管化形成和组织增殖活性作用相当,均可以作为负压治疗的有效敷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伤口治疗 填充敷料 血管化 组织增生 伤口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光和红外线辅助伤口治疗的照射时间与效果观察 被引量:49
12
作者 蒋琪霞 周昕 +1 位作者 彭青 李晓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381-385,共5页
目的近年来已有关于物理干预辅助治疗伤口以减轻疼痛与促进愈合的研究,但尚缺乏不同光源物理干预治疗的时间与效果研究。文中旨在比较红光(red light,RL)照射与远红外线(far infrared ray,FIR)照射2种物理干预辅助伤口治疗的效果及... 目的近年来已有关于物理干预辅助治疗伤口以减轻疼痛与促进愈合的研究,但尚缺乏不同光源物理干预治疗的时间与效果研究。文中旨在比较红光(red light,RL)照射与远红外线(far infrared ray,FIR)照射2种物理干预辅助伤口治疗的效果及有效作用时间。方法将90例伤口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30),3组伤口的处理方法除物理干预方法与时间外均相同,分别为RL治疗20 min(RL20组)、FIR治疗10 min(FIR组)和RL治疗10 min(RL10组)。治疗前后7、14、21和28 d分别测量伤口温度、疼痛计分、伤口面积并计算每组伤口的缩小率和治愈率,记录愈合时间。结果 3组伤口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1,P〉0.05),平均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1,P〉0.05)。治疗28 d后伤口缩小率均〉50%,提升伤口温度1~2℃。3组伤口患者治疗前后第7-28天疼痛计分减少均≥6分,组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L20组治疗第28天伤口面积明显缩小(P〈0.01),FIR组第14、28天伤口缩小明显(P〈0.05)。RL10组第21、28天缩小明显(P〈0.05)。结论 RL与FIR辅助伤口治疗效果相当,但RL治疗具有照射均匀、穿透深度深、操作方便、安全性强等优点;照射10 min和20 min的效果相近。建议RL辅助治疗伤口每次10 min、连续14 d为宜。FIR治疗以热辐射效应为主,照射时间10 min/次、疗程根据伤口可延长14 d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红外线 红光 伤口护理 伤口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伤口护理中心功能设置及其流程研究 被引量:31
13
作者 蒋琪霞 李晓华 +3 位作者 刘云 申萍 徐薇 王桂玲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12期1277-1280,共4页
目的:探讨伤口护理中心合理的功能设置及流程,摸索造口治疗师在其专业领域中的职责和作用。方法:参照军队相关管理规定、院内感染管理要求以及伤口分类国际标准,将伤口护理中心划分为8个区域;根据区域命名和设定其功能,按其功能配备设... 目的:探讨伤口护理中心合理的功能设置及流程,摸索造口治疗师在其专业领域中的职责和作用。方法:参照军队相关管理规定、院内感染管理要求以及伤口分类国际标准,将伤口护理中心划分为8个区域;根据区域命名和设定其功能,按其功能配备设施和物品;并设置了患者就诊流程、护士工作流程、造口和伤口处理流程及其造口治疗师职责和护理中心的运作模式,观察比较了2年的工作指标、教学指标和科研指标。结果:各指标增长迅速,9项指标中8项增长率≥20%;增长最明显的是教学指标和科研指标。结论:功能区划分和设置合理,流程设置符合患者需求和业务技术开展规范,2年来运行良好,造口治疗师在专业领域中发挥了"临床护理专家"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口护理 造口处理 资源管理 专科护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乙醇胺乳膏湿敷创伤性伤口的减痛效果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蒋琪霞 李晓华 +4 位作者 彭青 周昕 朱礼霞 黄秀玲 李洋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4-68,共5页
目的三乙醇胺乳膏是用于防治放射性皮炎的有效复合乳剂,新近发现能消炎和保持伤口湿润,可用于伤口治疗,但对伤口减痛促愈的效果评价尚缺乏研究报道。文中旨在探讨三乙醇胺乳膏对创伤性伤口的减痛促愈效果和使用安全性。方法入选61例创... 目的三乙醇胺乳膏是用于防治放射性皮炎的有效复合乳剂,新近发现能消炎和保持伤口湿润,可用于伤口治疗,但对伤口减痛促愈的效果评价尚缺乏研究报道。文中旨在探讨三乙醇胺乳膏对创伤性伤口的减痛促愈效果和使用安全性。方法入选61例创伤性伤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1例和30例,基线处理结果显示2组有可比性。观察组采用三乙醇胺乳膏涂抹加保湿覆盖,对照组采用藻酸盐敷料覆盖。观察指标:治疗后3、7、14、21 d观察伤口疼痛计分、揭敷料时疼痛计分、敷料2次创伤积分、患者依从性计分、治愈率和愈合时间及敷料更换次数。结果观察组1例患者因治疗不足1周失访而剔除。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有30例患者完成治疗,2组治愈率100%,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敷料更换次数少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2次创伤积分和依从性计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痛效果:伤口处理3 d后2组患者疼痛均有减轻,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 d和21 d时,观察组患者疼痛计分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3、7和14 d揭敷料时的疼痛,观察组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乙醇胺乳膏用于创伤性伤口,其减轻伤口疼痛和揭敷料时的疼痛、缩短愈合时间和减少敷料更换次数的效果优于单用藻酸盐敷料,使用安全便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乙醇胺 创伤 伤口护理 湿性疗法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社区联动慢性伤口照护模式的实施及效果 被引量:26
15
作者 李飞 张欣 +3 位作者 张冬梅 罗晶 罗艳虹 李越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608-1611,共4页
目的:构建医院-社区联动慢性伤口照护模式并分析其在慢性伤口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组建医院-社区联动慢性伤口照护团队,制定工作制度及确定人员职责,对接社区慢性伤口管理平台,培训社区医务人员伤口管理技能、指导社区慢性伤口... 目的:构建医院-社区联动慢性伤口照护模式并分析其在慢性伤口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组建医院-社区联动慢性伤口照护团队,制定工作制度及确定人员职责,对接社区慢性伤口管理平台,培训社区医务人员伤口管理技能、指导社区慢性伤口患者管理,形成医院-社区联动慢性伤口照护模式。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对北京市某社区联动前后慢性伤口患者收治例数、护理满意度,以及社区护士慢性伤口理论、技能水平进行比较。结果:2015年模式实施后,社区54个卫生站加入慢性伤口管理平台,共同收治转诊慢性伤口患者53例,治愈51例,治愈率为96.23%。现场会诊88次,远程指导452次;2018年(实施后)与2015年(实施前)相比,社区医务人员慢性伤口理论、技能考核合格率均提升(P<0.001);社区慢性伤口患者满意度提高(P<0.001)。结论:医院-社区联动慢性伤口照护模式的实施,提升了社区医务人员慢性伤口管理能力,规范了社区慢性伤口管理方法;有利于慢性伤口患者得到连续性有效治疗,提高患者满意度;有利于社区慢性伤口患者得到分级管理,完善慢性伤口护理服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社区联动 慢性伤口 照护 模式 医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创面多学科诊疗模式在伤口护理门诊中的应用实践 被引量:45
16
作者 陈雁 夏冬云 +1 位作者 吴玲 陈璐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013-1017,共5页
目的 :构建慢性创面多学科诊疗模式并分析其在伤口护理门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契合专科护理门诊发展方向,通过组建结构优化的慢性创面多学科诊疗团队,制定分工合理的多学科诊疗人员职责,建立明确的创面诊疗规范路径及诊疗范围,运行科... 目的 :构建慢性创面多学科诊疗模式并分析其在伤口护理门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契合专科护理门诊发展方向,通过组建结构优化的慢性创面多学科诊疗团队,制定分工合理的多学科诊疗人员职责,建立明确的创面诊疗规范路径及诊疗范围,运行科学化慢性创面多学科诊疗流程,形成以伤口护理门诊为主导的慢性创面多学科诊疗模式。结果 :慢性创面多学科诊疗模式成熟运行后,2017年与2016年相比,疑难慢性创面全院医疗会诊量增加39.59%,其治愈率提升(P<0.05);患者及医护人员满意度均提高(P<0.05);伤口护理门诊护士发表论文、获得专利、获得护理新技术奖项数量明显增加;伤口护理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结论 :慢性创面多学科诊疗模式在伤口护理门诊中的实践,提高了创面治疗水平,提升了专科护理质量,促进了医护合作交流,有助于创新专科护理门诊发展模式,推进护理学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创面 多学科诊疗 伤口护理门诊 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险整合管理在伤口护理安全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蒋琪霞 李晓华 +3 位作者 刘云 彭青 周昕 易学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08-511,共4页
目的医疗风险无处不在,伤口护理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而存在高风险,安全管理是确保伤口护理专业健康发展的基础,也是伤口护理中心护教研协调发展的前提。文中探讨风险整合管理(Integrated risk management,IRM)理念和方法在伤口护理安全... 目的医疗风险无处不在,伤口护理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而存在高风险,安全管理是确保伤口护理专业健康发展的基础,也是伤口护理中心护教研协调发展的前提。文中探讨风险整合管理(Integrated risk management,IRM)理念和方法在伤口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伤口护理的安全性和患者的满意率。方法根据IRM理念,设计在伤口护理应用中的方法为评估(assessment,A)—识别(recognize,R)—报告(report,R)—确认(determine,D)—分析(analyze,A)—计划(plan,P)—告知(imformation,I)—实施(Implement,I)—评价(evaluation,E),简称ARRDAPIIE程序,培训护士掌握并应用。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为尝试观察期,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为改良实施期。评价指标:患者满意率、不良事件发生数和等级。结果 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4年共入选风险伤口患者491例,伤口护理量14730人次,满意率调查表发出491份,当场回收491份,回收率100%。尝试期248例计伤口护理量7440人次,不良事件7人次,其中2人次为Ⅱ级,5人次为Ⅳ级,发生率0.094%;患者平均满意率(97.36±0.97)%。改良期243例计伤口护理量7290人次,不良事件3人次均为Ⅳ级,发生率0.041%;患者平均满意率(99.88±0.30)%,高于尝试期。2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等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4和0.356)。结论 IRM对提高患者满意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及等级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口护理 风险评估 不良事件 风险整合管理 安全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性愈合在胫前外伤性溃疡伤口护理的应用 被引量:16
18
作者 黄秀玲 蒋琪霞 +2 位作者 彭青 周昕 李洋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89-1291,共3页
胫骨前区皮肤解剖结构特殊,往往相对轻微的胫骨前区创伤都能导致外伤性溃疡。因此胫骨前区损伤常常发生,如果处理不及时或方法不正确常会延误伤口的愈合,甚至会导致伤口的感染。运用湿性愈合理念,根据伤口的不同阶段运用不同的敷料结合... 胫骨前区皮肤解剖结构特殊,往往相对轻微的胫骨前区创伤都能导致外伤性溃疡。因此胫骨前区损伤常常发生,如果处理不及时或方法不正确常会延误伤口的愈合,甚至会导致伤口的感染。运用湿性愈合理念,根据伤口的不同阶段运用不同的敷料结合整体干预成功治愈了一组胫骨前外伤性溃疡伤口。文中总结经验并对正确处理此类伤口进行归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前外伤 伤口护理 湿性愈合 弹力绷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伤口感染常见病原菌及其干预效果研究 被引量:49
19
作者 蒋琪霞 王建东 +4 位作者 徐元玲 彭青 周昕 李洋 黄秀玲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12期19-23,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伤口常见病原菌种类、阳性率及其分布对伤口愈合的影响,分析含银敷料对不同种类病原菌的干预效果及其有效作用时间,为临床有效护理伤口提供依据。方法对入选的178例慢性伤口按照统一方法评估、清洗伤口和清创,含银敷料覆盖... 目的探讨慢性伤口常见病原菌种类、阳性率及其分布对伤口愈合的影响,分析含银敷料对不同种类病原菌的干预效果及其有效作用时间,为临床有效护理伤口提供依据。方法对入选的178例慢性伤口按照统一方法评估、清洗伤口和清创,含银敷料覆盖或填充,隔日处理1次,连续干预28d,随访3个月。结果干预前检出致病菌阳性率和耐药菌阳性率分别为76.40%和67.42%,病原菌10种,排序前3的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31.46%)、铜绿假单胞菌(13.48%)和大肠杆菌(8.43%)。含银敷料干预后7d病原菌阳性率有不同程度下降,干预14d和28d阳性率进一步下降,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下降最明显。干预后14d伤口面积缩小,干预后7d疼痛计分下降,干预28d面积缩小和疼痛减轻最明显。干预期内和随访期内愈合率分别为18.54%(33例)和87.08%(155例)。结论慢性伤口中存在高阳性率的病原菌,影响伤口愈合。含银敷料对不同细菌抑菌效果存在差异性,至少连续使用2~4周才能奏效。临床需结合伤口类型、细菌种类等综合分析,动态调整,合理使用含银敷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伤口 病原菌 伤口感染 含银敷料 伤口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银敷料在伤口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20
作者 解怡洁 张媛 蒋琪霞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89-892,共4页
含银敷料是广谱抗菌作用的伤口敷料,其主要成分是银离子或银纳米粒子,通过干扰微生物呼吸链,损伤微生物的细胞膜,抑制基因的复制、转录、翻译,从而对各种微生物产生杀伤力,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感染伤口。通过特殊工艺将银与新型敷料... 含银敷料是广谱抗菌作用的伤口敷料,其主要成分是银离子或银纳米粒子,通过干扰微生物呼吸链,损伤微生物的细胞膜,抑制基因的复制、转录、翻译,从而对各种微生物产生杀伤力,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感染伤口。通过特殊工艺将银与新型敷料相结合制成的含银敷料能够持续而有效的控制伤口微环境中的微生物负荷,从而促进伤口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敷料 抗菌 伤口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