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听力正常青年人独立调幅调频(independent amplitude and frequency modulation,IAFM)反应与言语识别率(word recognition score,WRS)的关系,探讨采用IAFM反应预估WRS的可能性。方法 21名听力正常青年受试者(21耳)以0...目的 观察听力正常青年人独立调幅调频(independent amplitude and frequency modulation,IAFM)反应与言语识别率(word recognition score,WRS)的关系,探讨采用IAFM反应预估WRS的可能性。方法 21名听力正常青年受试者(21耳)以0.5、1.0、2.0和4.0kHz为载波,振幅调制频率分别为79、87、95和103Hz,调幅深度分别为55%、50%、45%及35%;频率调制频率分别为85、93、101和109Hz,调制深度分别为35%、30%、20%及35%,四个IAFM声同时给出,单耳给声。分别测试20、30、40、50、60、70、80和90dB SPL的IAFM有意义反应数和WRS,观察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IAFM反应数与强度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844(P〈0.01),WRS与强度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785(P〈0.01),IAFM反应数与WRS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785(P〈0.01);IAFM反应数与WRS的偏相关系数(强度为控制因素)为0.371(P〈0.01)。结论 调制频率在70~110Hz的IAFM反应能够反映耳蜗和脑干对频率和振幅变化的分辨能力,与WRS有显著的相关性,有可能成为评价言语感知所必需的声学信息分辨能力的客观工具。从而成为评价和预估言语识别功能的措施之一。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言语识别率测试时于监测地中海贫血患者治疗中早期听损伤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3年9月至2014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8例(76耳)地中海贫血患者进行纯音测听(常规频率+扩展高频)及言语识别率测试,观察治疗前后的听力改变情况。结...目的探讨言语识别率测试时于监测地中海贫血患者治疗中早期听损伤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3年9月至2014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8例(76耳)地中海贫血患者进行纯音测听(常规频率+扩展高频)及言语识别率测试,观察治疗前后的听力改变情况。结果 38例(76耳)地中海贫血患者治疗前后的纯音听阈分别为(17.9±12.2)d BHL和(18.2±13.4)d BHL,言语识别率分别为(93.6±5.9)%和(91.5±8.0)%;治疗前后地贫患者的常频纯音听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言语识别率较治疗前轻度下降,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扩展高频阈值较治疗前有升高,以10k Hz、12.5 k Hz、18 k Hz、19 k Hz、20 k Hz最为显著,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言语识别率及扩展高频相互结合对地贫患者早期听损伤监测可能更有意义。展开更多
目的设计开发基于智能手机的数字助听器自主验配系统并验证该系统验配助听器的可行性。方法对11例(22耳)中度到极重度听力损失患者分别采用自主验配系统和传统助听器验配方法进行双耳助听器验配,验配前后均行纯音听阈和言语识别率测试,...目的设计开发基于智能手机的数字助听器自主验配系统并验证该系统验配助听器的可行性。方法对11例(22耳)中度到极重度听力损失患者分别采用自主验配系统和传统助听器验配方法进行双耳助听器验配,验配前后均行纯音听阈和言语识别率测试,分析结果。结果 22耳裸耳、传统验配和自主验配助听器后的平均纯音听阈分别为64.94±10.84、32.89±5.32和32.67±5.19 dB HL,言语识别率分别为57.09%±9.73%、79.45%±8.13%和78.54%±6.82%,自主验配助听器前后的平均听阈和平均言语识别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自主验配与传统验配助听器后的纯音平均听阈值和言语识别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应用基于智能手机的数字助听器自主验配系统对听力损失患者进行助听器验配是可行的,可以尝试采用该系统对听障患者进行助听器验配。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言语识别率测试时于监测地中海贫血患者治疗中早期听损伤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3年9月至2014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8例(76耳)地中海贫血患者进行纯音测听(常规频率+扩展高频)及言语识别率测试,观察治疗前后的听力改变情况。结果 38例(76耳)地中海贫血患者治疗前后的纯音听阈分别为(17.9±12.2)d BHL和(18.2±13.4)d BHL,言语识别率分别为(93.6±5.9)%和(91.5±8.0)%;治疗前后地贫患者的常频纯音听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言语识别率较治疗前轻度下降,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扩展高频阈值较治疗前有升高,以10k Hz、12.5 k Hz、18 k Hz、19 k Hz、20 k Hz最为显著,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言语识别率及扩展高频相互结合对地贫患者早期听损伤监测可能更有意义。
文摘目的设计开发基于智能手机的数字助听器自主验配系统并验证该系统验配助听器的可行性。方法对11例(22耳)中度到极重度听力损失患者分别采用自主验配系统和传统助听器验配方法进行双耳助听器验配,验配前后均行纯音听阈和言语识别率测试,分析结果。结果 22耳裸耳、传统验配和自主验配助听器后的平均纯音听阈分别为64.94±10.84、32.89±5.32和32.67±5.19 dB HL,言语识别率分别为57.09%±9.73%、79.45%±8.13%和78.54%±6.82%,自主验配助听器前后的平均听阈和平均言语识别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自主验配与传统验配助听器后的纯音平均听阈值和言语识别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应用基于智能手机的数字助听器自主验配系统对听力损失患者进行助听器验配是可行的,可以尝试采用该系统对听障患者进行助听器验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