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BMA的面板堆石坝变形预测不确定性分析方法研究
1
作者 程琳 张雨鹏 +3 位作者 王赵汉 马春辉 李波 许增光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5-134,共10页
基于实测数据建立预测模型是面板堆石坝变形安全监控的主要方式之一。由于面板堆石坝变形的影响因素复杂,预测模型涉及因子较多,导致常规建模方法存在精度低、计算复杂且难以量化模型不确定性的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Copula贝叶斯模... 基于实测数据建立预测模型是面板堆石坝变形安全监控的主要方式之一。由于面板堆石坝变形的影响因素复杂,预测模型涉及因子较多,导致常规建模方法存在精度低、计算复杂且难以量化模型不确定性的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Copula贝叶斯模型平均的面板堆石坝变形预测模型构建方法。该方法利用Copula函数刻画测点变形与影响因子之间的联合分布,以替代贝叶斯模型平均中的均匀分布假设,并结合差分演化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算法对贝叶斯模型平均的计算体系进行优化。将该方法应用于公伯峡面板堆石坝的变形监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考虑模型不确定性,通过因子权重的合理分配为变形溯源提供理论依据,其预测精度优于逐步回归等传统模型,较传统贝叶斯模型平均方法也有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板堆石坝 变形预测 COPULA理论 贝叶斯模型平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WB的综采工作面推进度测量系统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清 刘军锋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40,共8页
针对目前综采工作面推进度的测量和计算方式存在费时费力、累计误差大、传感器损坏后无法重新计算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UWB测距技术的综采工作面推进度实时测量系统。该系统采用矿用本安型测距分站与测距标志卡组合的方式,通过无线通... 针对目前综采工作面推进度的测量和计算方式存在费时费力、累计误差大、传感器损坏后无法重新计算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UWB测距技术的综采工作面推进度实时测量系统。该系统采用矿用本安型测距分站与测距标志卡组合的方式,通过无线通信实现对综采工作面巷道推进度的实时测量。在综采工作面端头液压支架布置测距分站,在回采巷道固定标志点悬挂测距标志卡,通过巷道内UWB无线信号测距,当即将开采到最近的测距标志卡位置时,撤掉该处测距标志卡,后续测距标志卡接替进行巷道推进度的测量与计算,依此循环往复,不断进行更替测量。结合采煤工艺,建立了依据采煤机位置和液压支架动作的限幅中值平均滤波模型,该模型将限幅滤波、中值滤波、算术平均滤波深度融合,以剔除海量数据中由于受到测量、遮挡等影响而造成的测量偏差较大的无效数据,同时消除有效数据中的最大和最小偏差数据,进一步保证了通过算术平均运算得到的测量值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实现了综采工作面推进度的连续测量。地面测试结果表明,测距分站1的最大误差为0.32 m,误差小于0.2 m的占比为84.62%;测距分站2的最大误差为0.48 m,误差小于0.2 m的占比为76.92%。井下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与矿方实测数据日平均推进度差值为0.13 m,证明了UWB测距技术在井下巷道条件下测距的可行性和基于采煤工艺的推进度测量模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工作面 推进度测量 UWB测距 双边双向测距法 限幅中值平均滤波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A类内平均脸法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9
3
作者 何国辉 甘俊英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65-166,169,共3页
人脸识别是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中一个非常活跃的课题,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统计主元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是人脸特征提取和识别的常用方法之一。结合传统PCA算法的特点,提出了一种用类内平均脸对类内样本进行规范... 人脸识别是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中一个非常活跃的课题,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统计主元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是人脸特征提取和识别的常用方法之一。结合传统PCA算法的特点,提出了一种用类内平均脸对类内样本进行规范化的方法。该方法有效地增加了类间样本的识别距离、有效地缩小了类内样本的识别距离,从而提高了人脸正确识别率。基于ORL人脸数据库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正确识别率达到98%,在人脸识别的实际应用中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识别 PCA算法 特征脸 类内平均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触式机械密封端面磨合过程平均膜厚预测 被引量:16
4
作者 魏龙 顾伯勤 +1 位作者 张鹏高 房桂芳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4137-4142,共6页
为研究和掌握接触式机械密封端面磨合过程平均膜厚的变化规律,采用分形参数表征磨合过程中密封端面形貌的变化,基于机械密封端面接触分形模型,通过求解端面上微空穴的体积,建立接触式机械密封端面平均膜厚预测模型。对两套B104a-70型机... 为研究和掌握接触式机械密封端面磨合过程平均膜厚的变化规律,采用分形参数表征磨合过程中密封端面形貌的变化,基于机械密封端面接触分形模型,通过求解端面上微空穴的体积,建立接触式机械密封端面平均膜厚预测模型。对两套B104a-70型机械密封进行磨合试验,试验密封流体为20℃清水,压力为0.5MPa,转速为2900r·min-1,弹簧比压分别为0.15MPa和0.3MPa。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磨合过程的进行,软质环端面迅速趋于光滑,端面平均膜厚迅速减小;当进入正常磨损阶段后,两套机械密封试件的平均膜厚均稳定在0.295μm左右。这也表明,密封端面的形貌对平均膜厚的影响较大,而弹簧比压对平均膜厚的影响较小。掌握磨合过程中端面形貌及平均膜厚的变化规律,对接触式机械密封实际运行时端面间工作特性的预测和密封端面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密封 端面 磨合 平均膜厚 分形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的LBP算法的三维人脸识别 被引量:6
5
作者 王健 高媛 +1 位作者 秦品乐 王丽芳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366-3370,共5页
三维人脸数据的获取会受到成本以及可访问性的影响。通过对深度相机(如Xtion pro live)获取人脸数据过程的研究可知,它能够很容易获得彩色和深度结合(RGB-D)图。针对RGB-D图,使用局部和整体混合识别,利用局部二值的平均信息熵模式(LBEP)... 三维人脸数据的获取会受到成本以及可访问性的影响。通过对深度相机(如Xtion pro live)获取人脸数据过程的研究可知,它能够很容易获得彩色和深度结合(RGB-D)图。针对RGB-D图,使用局部和整体混合识别,利用局部二值的平均信息熵模式(LBEP),快速提取RGB-D图的直方图信息和特征向量,根据不同区域在表情不同情况下的变化程度,对不同区域的识别效果赋予不同的权值,进行加权运算。实验结果表明,相比现有的二维和三维人脸识别算法,改进的LBEP算法识别率有明显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人脸 人脸识别 深度相机 局部二值的平均信息熵模式(LBEP) 加权运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块2DPCA的人脸识别方法 被引量:6
6
作者 邓亚平 王敏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229-3233,共5页
为进一步提高分块二维主成分分析(2DPCA)算法在人脸识别的识别率,提出一种人脸识别算法。将训练样本人脸矩阵按光照等相似条件进行分块并进行类内平均归一化;采用2DPCA算法构造特征空间,将分块矩阵在特征空间中进行投影得到训练样本识... 为进一步提高分块二维主成分分析(2DPCA)算法在人脸识别的识别率,提出一种人脸识别算法。将训练样本人脸矩阵按光照等相似条件进行分块并进行类内平均归一化;采用2DPCA算法构造特征空间,将分块矩阵在特征空间中进行投影得到训练样本识别特征,利用支持向量机(SVM)在分类上的优势,对训练样本识别特征和经过归一化分块2DPCA的测试样本识别特征进行分类,对人脸图像进行识别。选取ORL人脸数据库的图片进行实验,将该算法与传统2DPCA、2DPCA+SVM等算法进行比较,验证了该算法的性能优于其它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块 二维主成分分析 支持向量机 类内平均 人脸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水压条件下盾构隧道开挖面极限上限法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郑永来 冯利坡 +1 位作者 邓树新 段晨雪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179-1184,共6页
基于极限分析上限法,首次推导了高水压下维持均质土隧道开挖面稳定的最小支护压力解析解公式.并利用土层厚度加权平均法,对多层土体参数和水压力进行了简化分析,从而可将上述解析解公式应用于多层土越江隧道开挖面稳定性评价中,可为越... 基于极限分析上限法,首次推导了高水压下维持均质土隧道开挖面稳定的最小支护压力解析解公式.并利用土层厚度加权平均法,对多层土体参数和水压力进行了简化分析,从而可将上述解析解公式应用于多层土越江隧道开挖面稳定性评价中,可为越江盾构隧道推进工程中估计前方支护压力的参考.最后,结合上海长江隧道和南京长江隧道实例,利用推导的解析解公式对越江隧道开挖面极限支护压力进行了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前人研究和工程实际进行了对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江隧道 开挖面稳定 极限上限分析法 极限支护压力 加权平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模块2DPCA人脸识别新方法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晓东 费树岷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4672-4675,共4页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模块2DPCA方法,即基于类内平均脸的分块2DPCA算法。该算法对每一类训练样本中每个训练样本的每一子块求类内平均脸,并用类内平均脸对训练样本类内的相应子块进行规范化处理,然后由所有规范化后的子块构成总体散布矩阵,...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模块2DPCA方法,即基于类内平均脸的分块2DPCA算法。该算法对每一类训练样本中每个训练样本的每一子块求类内平均脸,并用类内平均脸对训练样本类内的相应子块进行规范化处理,然后由所有规范化后的子块构成总体散布矩阵,从而得到最优投影矩阵;由训练集的全体子块的平均值对训练样本的子块和测试样本的子块进行规范化后投影到最优投影矩阵,得到识别特征;最后用最近距离分类器分类。在ORL人脸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在识别性能上明显优于2DPCA方法和普通模块2DPCA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主成分分析 类内平均脸 模块化二维主成分分析 特征矩阵 人脸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高斯平均似然度和帧间差分的人脸视频图像肤色提取 被引量:3
9
作者 杨庆华 李薇 +2 位作者 舒兰英 贺超 何先波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2-97,共6页
针对有色光照和复杂背景的人脸视频图像,提出一种基于CbCr-CgCr双高斯平均似然度和YIQ颜色空间的I分量帧间差分的肤色提取算法。该算法对色偏调整预处理后的人脸视频输入图,计算CbCr-CgCr双高斯平均似然度,并利用平均似然度值和I分量对... 针对有色光照和复杂背景的人脸视频图像,提出一种基于CbCr-CgCr双高斯平均似然度和YIQ颜色空间的I分量帧间差分的肤色提取算法。该算法对色偏调整预处理后的人脸视频输入图,计算CbCr-CgCr双高斯平均似然度,并利用平均似然度值和I分量对平均似然图进行粗分割,然后结合平均似然度分割图及I分量帧间差分图,提取图像肤色区域。实验证明该算法有较好的肤色提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检测 图像分割 肤色提取 双高斯平均似然度 帧间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样本扩充和改进2DPCA的单样本人脸识别 被引量:8
10
作者 赵雅英 谭延琪 马小虎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728-2730,2756,共4页
针对大多数人脸识别方法在单个训练样本条件下识别性能下降的问题,提出了结合多种样本扩充方法和改进二维主成分分析(2DPCA)的人脸识别算法。通过分析各种样本扩充方法的优缺点,用多种样本扩充方法来生成虚拟样本,以充分利用单一样本所... 针对大多数人脸识别方法在单个训练样本条件下识别性能下降的问题,提出了结合多种样本扩充方法和改进二维主成分分析(2DPCA)的人脸识别算法。通过分析各种样本扩充方法的优缺点,用多种样本扩充方法来生成虚拟样本,以充分利用单一样本所提供的信息。采用改进的2DPCA方法对生成的虚拟样本进行特征提取,对训练样本进行分块,并用类内平均值规范后的分块来构造总体散布矩阵。在ORL和Yale人脸库上的实验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在识别性能方面优于普通的2DPCA方法,优于单一的样本扩充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样本 人脸识别 样本扩充 类内平均值 二维主成分分析(2DP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性粉尘对综采工作面环境质量影响的评价 被引量:6
11
作者 郭勇义 吴世跃 刘玉海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97-402,共6页
现行的评价指标及测试方法不能完全反映工作面环境质量的好坏,因此,本文依据劳动卫生学的要求,通过分析,建议用呼吸性粉尘浓度对时间和工作面长度的加权平均值作为环境质量的评价指标:依据离散传质和数学叠加的原理给出了新评价指... 现行的评价指标及测试方法不能完全反映工作面环境质量的好坏,因此,本文依据劳动卫生学的要求,通过分析,建议用呼吸性粉尘浓度对时间和工作面长度的加权平均值作为环境质量的评价指标:依据离散传质和数学叠加的原理给出了新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和测量位置.实例计算表明,数学模型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工作面 呼吸性粉尘 环境质量 环境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翅片换热器表面霜层质量生长特性及平均堵塞率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赵敬德 叶涛 +1 位作者 周亚素 李后明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17,共6页
通过搭建翅片换热器表面结霜可视化试验平台,采用称重法对霜层质量进行监测,研究了载冷剂温度等对翅片换热器表面的霜层质量生长特性,并首次提出翅片平均堵塞率概念,分析了各参数对霜层质量生长特性及翅片平均堵塞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通过搭建翅片换热器表面结霜可视化试验平台,采用称重法对霜层质量进行监测,研究了载冷剂温度等对翅片换热器表面的霜层质量生长特性,并首次提出翅片平均堵塞率概念,分析了各参数对霜层质量生长特性及翅片平均堵塞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时间内,迎面风速越大结霜量和翅片平均堵塞率就越大。平均堵塞率随着迎面风速的增大,其达到稳定的时间逐渐延后;载冷液温度对霜层质量和翅片平均堵塞率的影响分为先促进后抑制两个阶段;翅片换热器结霜霜层厚度存在不均匀现象,表现为沿湿空气流动方向由厚转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翅片换热器 霜层质量 平均堵塞率 迎面风速 载冷液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局部遮挡人脸检测算法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杜杏菁 白廷柱 何玉青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84-987,共4页
针对Adaboost人脸检测算法在分类器训练过程中耗时较多的问题,对Adaboost算法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加快寻找每一轮最佳弱分类器的四点均值法。该方法对每个特征,计算所有训练样本对应的特征值,并将其从小到大排序,求相邻的4个特征值的... 针对Adaboost人脸检测算法在分类器训练过程中耗时较多的问题,对Adaboost算法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加快寻找每一轮最佳弱分类器的四点均值法。该方法对每个特征,计算所有训练样本对应的特征值,并将其从小到大排序,求相邻的4个特征值的平均值,该平均值作为阈值,计算错误率,找出最佳弱分类器。减少特征量,修改弱分类器权重,加快收敛速度,使用不同遮挡部位的人脸样本训练分类器,实现了局部遮挡人脸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明显提高了训练速度,缩短训练时间,并能较准确地检测局部遮挡人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ABOOST算法 人脸检测 四点均值法 局部遮挡人脸 分类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快速人脸跟踪算法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杨 叶舒帆 高立群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082-1085,共4页
提出了一种新的在连续运动场景中人脸的检测和跟踪方法.首先采取FloatBoost算法检测人脸,以提高检测速度和精度,然后运用运动学原理及运动估计的思想,利用时间序列分析中移动平均法和指数平滑法预测下一帧图像中跟踪目标的运动位置区域... 提出了一种新的在连续运动场景中人脸的检测和跟踪方法.首先采取FloatBoost算法检测人脸,以提高检测速度和精度,然后运用运动学原理及运动估计的思想,利用时间序列分析中移动平均法和指数平滑法预测下一帧图像中跟踪目标的运动位置区域,以减少图像搜索区域,降低处理资源的消耗,达到实时跟踪的效果.仿真实验中,利用MATLAB进行人脸的检测、跟踪实验,并运用本文算法与FSA,CPME算法对跟踪目标物体的时间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具有良好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检测 人脸跟踪 FloatBoost算法 运动估计 移动平均法 指数平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化液泵润滑油温度监控系统设计 被引量:4
15
作者 付翔 王然风 +1 位作者 袁继成 董志勇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13,共4页
针对目前乳化液泵润滑油温度监控方法只能识别油温超限而无法监测异常温升的问题,根据油温过程数据的统计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统计过程控制的油温监控方法,给出了指数加权移动平均值控制图应用于油温监控的实施方案。在此基础上,设计了... 针对目前乳化液泵润滑油温度监控方法只能识别油温超限而无法监测异常温升的问题,根据油温过程数据的统计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统计过程控制的油温监控方法,给出了指数加权移动平均值控制图应用于油温监控的实施方案。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乳化液泵油温监控系统,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实时监控乳化液泵油温并准确地发出故障报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工作面 乳化液泵 润滑油 油温 统计过程控制 指数加权移动平均值控制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人脸识别算法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玉德 张学志 封玲娟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年第34期8624-8626,8644,共4页
对基于支持向量机的人脸识别算法进行了研究,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算法的有效性。通过缩小图像的尺寸和离散余弦变换(DCT)来实现图像的预处理,应用基于类内平均脸的主成分分析(PCA)提取人脸图像的特征,应用支持向量机(SVM)实现人脸图像识... 对基于支持向量机的人脸识别算法进行了研究,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算法的有效性。通过缩小图像的尺寸和离散余弦变换(DCT)来实现图像的预处理,应用基于类内平均脸的主成分分析(PCA)提取人脸图像的特征,应用支持向量机(SVM)实现人脸图像识别。还重点对影响人脸识别系统速度和识别准确率的相关因素进行了研究,为研究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识别 尺寸缩小 离散余弦变换 类内平均脸 主成分分析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差空间和最大散度差鉴别分析的人脸识别方法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晓东 费树岷 张涛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30-1134,共5页
为了提高最大散度差鉴别分析方法在人脸识别中的识别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差空间的最大散度差鉴别分析人脸识别算法.该方法把类内平均脸方法应用到2DPCA算法中,并基于改进的2DPCA方法分别建立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的差空间,然后用类内... 为了提高最大散度差鉴别分析方法在人脸识别中的识别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差空间的最大散度差鉴别分析人脸识别算法.该方法把类内平均脸方法应用到2DPCA算法中,并基于改进的2DPCA方法分别建立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的差空间,然后用类内中间值代替类内均值修改了最大散度差鉴别算法中类内散布矩阵的定义.用改进后的最大散度差鉴别法对得到的差空间进行鉴别分析,分别提取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的鉴别特征,用最近邻分类器分类.在ORL人脸数据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识别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主成份分析 类内平均脸 差空间 最大散度差鉴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类内加权平均值的模块PCA算法 被引量:7
18
作者 韩成茂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194-196,199,共4页
针对主成分分析(PCA)算法在人脸识别中识别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类内加权平均值的模块PCA算法。该算法对每一类训练样本中每个训练样本的每个子块求类内加权平均值,用类内加权平均值对训练样本类内的相应子块进行规范化处理。由所有... 针对主成分分析(PCA)算法在人脸识别中识别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类内加权平均值的模块PCA算法。该算法对每一类训练样本中每个训练样本的每个子块求类内加权平均值,用类内加权平均值对训练样本类内的相应子块进行规范化处理。由所有规范化后的子块构成总体散布矩阵,得到最优投影矩阵,由训练集全体子块的中间值对训练样本子块和测试样本子块进行规范化后投影到最优投影矩阵,得到识别特征,并用最近距离分类器分类。ORL人脸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识别性能优于普通模块PCA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识别 主成分分析 类内加权平均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高温密封端面轴向变形及液膜汽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汇龙 陆俊成 +4 位作者 侯婉 程谦 陈英健 卫泽鹏 付燕霞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9,共9页
为研究中高温液体动压型机械密封端面变形规律及液膜汽化特性,建立涉及汽液两相流和密封环变形的计算模型;以螺旋槽液体机械密封为例,研究不同介质温度下密封端面轴向变形特征,以及润滑膜压力、温度及汽化特性与端面变形的关系。研究表... 为研究中高温液体动压型机械密封端面变形规律及液膜汽化特性,建立涉及汽液两相流和密封环变形的计算模型;以螺旋槽液体机械密封为例,研究不同介质温度下密封端面轴向变形特征,以及润滑膜压力、温度及汽化特性与端面变形的关系。研究表明:动环最大、最小轴向变形分别位于螺旋槽的迎风侧堰区内径侧附近、背风侧中部,槽堰区的轴向变形呈周向波浪式变化;密封端面变形导致坝区膜压、膜温升高且堰区液膜汽化程度明显提高;介质温度升高时,润滑膜温度明显升高、开启力下降,坝区保持低汽化程度,堰区汽化程度提升明显,且当介质温度达393 K后,汽化程度的增速明显加大,即存在汽化突增的介质温度值;转速增大,润滑膜整体汽化程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动压型机械密封 密封端面变形 液膜汽化 介质温度 平均汽相体积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模块2DPCA人脸识别方法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龙翔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147-150,共4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类内自适应加权平均值的模块2DPCA人脸识别方法。该算法对每一类训练样本中每个训练样本的每一子块求类内自适应加权平均值,并用类内自适应加权平均值对训练样本类内的相应子块进行规范化处理,然后由所有规范化后的子块... 提出了一种基于类内自适应加权平均值的模块2DPCA人脸识别方法。该算法对每一类训练样本中每个训练样本的每一子块求类内自适应加权平均值,并用类内自适应加权平均值对训练样本类内的相应子块进行规范化处理,然后由所有规范化后的子块构成总体散布矩阵,从而得到最优投影矩阵;由训练集的全体子块的加权平均值对训练样本的子块和测试样本的子块进行规范化后投影到最优投影矩阵,得到识别特征;最后用最近距离分类器分类。在ORL人脸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在识别性能上明显优于2DPCA方法和普通模块2DPCA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识别 二维主成分分析 类内自适应加权平均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