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9篇文章
< 1 2 8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fluence of liquid water content on wind turbine blade icing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1
作者 LI Yan SUN Ce +4 位作者 JIANG Yu YI Xian GUO Wenfeng WANG Shaolong FENG Fang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13-520,共8页
In order to research the influence of liquid water content ( LWC ) on blade icing of wind turbine, a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for blade icing was established.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was based on low speed viscous... In order to research the influence of liquid water content ( LWC ) on blade icing of wind turbine, a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for blade icing was established.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was based on low speed viscous N-S equation. The trajectory equation of water droplets was established by Lagrangian method. The mass and energy conservation equations of the water droplets impacting on the surface of the blade were solved based on control body theory. Three sections along blade span wise of a 1.5 MW wind turbine were decided to simulate icing. Five kinds of LWC were selected for simulation including 0.2,0.4,0.6,0.8 and 1.0 g/m^3 under two ambient temperatures of -10 ℃ and -20 ℃. The medium volume droplet diameter ( MVD ) was 30μm. The simulations included icing shape on blade surface, dimensionless icing area and dimensionless maximum stagnation thickness. Furthermore, the flow fields around both the iced blade airfoil and the original one were simulated and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the typical icing characteristics of icing shape, icing area and thickness were greatly affected by the difference of LWCs. This study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research on antiicing and deicing of wind turbine bla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d TURBINE ICING AIRFOIL numerical simulation liquid water CONT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y on Numerical Simulation for Control of Winding Process of Thin Wall Spiral Tube
2
作者 ZHENG Jing MA Guang +3 位作者 WANG Yi LI Yin'e JIA Zhihua LI Jin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1期227-232,共6页
Being aimed at the inside wall wrinkling and sinking phenomenon of palladium-yttrium alloy thin wall spiral tube used for preparation of high purity hydrogen, extraction of hydrogen isotope, and purification and separ... Being aimed at the inside wall wrinkling and sinking phenomenon of palladium-yttrium alloy thin wall spiral tube used for preparation of high purity hydrogen, extraction of hydrogen isotope, and purification and separation of hydrogen in the winding process,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reasons for above phenomena, established a numerical simulation model of winding process of above tube, using elastic-plastic Finite Element method analyzed the max. tensile stress and max. compression stress and their locations, thereby provides a theory base for the control of working forming course of thin wall spiral tub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Y alloy thin wall spiral tube wind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 numerical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merical study on optimal structural parameters of train wind barrier based on orthogonal design 被引量:2
3
作者 HAN Yan MI Li-hua +1 位作者 SHEN Lian CAI Chun-she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8期2706-2718,共13页
Wind barriers have attracted significant attention as an effective measure to ensure train safety under crosswinds.However,in past decades,the influence of structural parameters such as the height and ventilation rati... Wind barriers have attracted significant attention as an effective measure to ensure train safety under crosswinds.However,in past decades,the influence of structural parameters such as the height and ventilation ratio of wind barriers on the difference of the average pressure coefficient between the train windward and leeward surface(ΔCp)has not been fully investigated.To determine the influence of the interaction among the three factors,namely the wind barrier height(H),ventilation ratio(R),and distance to the train(D),twenty five numerical simulation cases with different structural parameters were considered based on an orthogonal design.The shear stress transfer(SST)k-ωturbulent model was employed to calculate the wind pressure coefficients,and the calculation accuracy was validated by using wind tunnel experiments.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with an increase in R,ΔCp first decreased and then increased,andΔCp decreased while D increased.Moreover,with the increase in H,ΔCp first increased and then decreased.Therefore,these three factors must be considered during the installation of wind barriers.Furthermore,according to a range analysis(judging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the three factors intuitively),the three factors were ranked in the following order:R>H>D.Based on a variance analysis,R was found to be of high significance toΔCp,followed by H,which was significant,whereas D had relatively insignificant influence.Finally,the optimal values of R and H were determined to be 20%and 110 mm,respectively.And when R=40%,H=85 mm,the train was relatively unsafe under these such conditions.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provide significant guidance for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wind barri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d barrier ventilation ratio HEIGHT numerical simulation orthogonal desig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风作用下主辅机共塔型空冷系统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高潮 赵强强 +7 位作者 万超 范烨 杨凯旋 荆涛 姚兆林 崔元永 肖文博 师进文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5-144,共10页
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主辅机共塔间接空冷塔系统在夏季常规工况下不同环境风向、风速对机组流动换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风速从4 m/s增至16 m/s,迎风扇段压力增加,两侧扇段则压力降低,背风扇段内侧压力升高形成高温区,并在风速大于8m/... 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主辅机共塔间接空冷塔系统在夏季常规工况下不同环境风向、风速对机组流动换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风速从4 m/s增至16 m/s,迎风扇段压力增加,两侧扇段则压力降低,背风扇段内侧压力升高形成高温区,并在风速大于8m/s时高温区会减少,外侧压力降低,迎风背风段的压力变化大于两侧扇段,主机扇段总换热量降低,辅机扇段缓慢增加且受环境风影响较小;在不同环境风向下,当风向角为0°和180°时被遮挡的塔换热量会大幅升高,风向角为45°和135°时,两塔之间的部分扇段被阻挡,被遮挡的塔换热量会相对小幅降低,主机扇段的换热量最大值出现在环境风被完全遮挡的方位,辅机扇段换热量最大值出现在环境风向角90°处,即正对辅机扇段的方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冷系统 主辅机共塔 环境风速 环境风向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风电深水螺旋桩导管架基础承载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浦阳 陈忐 《可再生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0-207,共8页
文章拟设计一种海上风电深水螺旋桩导管架基础结构,并利用有限元分析模拟风、浪、流、风电机组等荷载以及淤泥、粉砂土质条件下基础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同时为螺旋桩结构的桩土相互作用的有限元模型设计提供一种可行的参考。文章通... 文章拟设计一种海上风电深水螺旋桩导管架基础结构,并利用有限元分析模拟风、浪、流、风电机组等荷载以及淤泥、粉砂土质条件下基础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同时为螺旋桩结构的桩土相互作用的有限元模型设计提供一种可行的参考。文章通过横向对比的方式,设计无螺旋叶片结构的普通桩对照基础模型,探究单层螺旋绞龙叶片对基础结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单层螺旋绞龙叶片结构可以显著提升海上风电桩基础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而且对基础结构约束状态下的自振频率影响较小,相关数据可为实际工程中螺旋桩基础的设计提供建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螺旋桩基础 导管架基础 数值模拟 模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流冲刷作用下海上基础的固化土防护效率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管友海 梁开新 +4 位作者 杨照辉 刘少健 吕环宇 赵茹 赵猛 《海洋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8-130,共13页
开展固化土对海上基础防护效率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通过FLOW-3D软件模拟48组不同流速下不同临界希尔兹数θ_(cr)、防护范围、防护高度工况,揭示了3种因素对固化土防护效率的影响规律,并采用Origin软件拟合文中数据建立了θ_(cr)、... 开展固化土对海上基础防护效率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通过FLOW-3D软件模拟48组不同流速下不同临界希尔兹数θ_(cr)、防护范围、防护高度工况,揭示了3种因素对固化土防护效率的影响规律,并采用Origin软件拟合文中数据建立了θ_(cr)、防护高度与最大冲刷深度、防护效率的函数预测模型,最后对边缘冲刷现象进行类比分析。研究表明:防护效率与θ_(cr)呈明显正相关关系,随着θ_(cr)增加,不同流速下的固化土冲刷深度均有效降低,且降低速度存在差异;固化土防护效率随着防护范围、防护高度的增加而提高,提高范围分别为8%~19%和28%~39%,防护范围为1.5D且不小于0.4 m高度的固化土最适宜;建立的幂函数、指数函数模型能够准确预测结果;改变θ_(cr)对边缘冲刷深度影响不大,低流速冲刷下提高防护范围可以有效降低边缘冲刷,高流速冲刷下改变防护范围对其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海上基础 固化土防护 数值模拟 防护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横断山区一次低空风切变诊断及模拟
7
作者 任菊章 杨雪 +5 位作者 陶云 付志嘉 陈艳 钟亚含 王曼 金燕 《应用气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7-89,共13页
沧源佤山机场位于横断山区得龙山,冬季飞机在起飞着陆过程中易遭遇低空风切变,造成复飞。应用机场气象站资料、自动气象站和风廓线雷达加密观测资料等,诊断分析了2021年12月29日沧源佤山机场区域出现的一次低空风切变复飞事件。结果表明... 沧源佤山机场位于横断山区得龙山,冬季飞机在起飞着陆过程中易遭遇低空风切变,造成复飞。应用机场气象站资料、自动气象站和风廓线雷达加密观测资料等,诊断分析了2021年12月29日沧源佤山机场区域出现的一次低空风切变复飞事件。结果表明:冬季一般天气条件下,横断山区盛行偏西南气流,沧源佤山机场东侧坝区存在小尺度局地山谷风环流。午后盛行风加强,机场地面转为一致的西南风,风速增加并超过5.0 m·s^(-1)后,机场东侧坝区谷风风速增加,并伴有垂直上升运动。随着太阳辐射减弱,盛行风开始减弱,东侧坝区内转为山风环流。数值模拟结果也显示:午后盛行偏西南风增强,促使机场地面风速和影响东侧坝区的下坡气流加速,与谷风在机场东侧坝区辐合,产生上升气流,上下层动量交换加强,边界层垂直不稳定加强,产生低空风切变,造成复飞。因此,边界层盛行风与局地谷风环流间的相互作用是造成2021年12月29日佤山机场东侧坝区出现瞬时低空风切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空风切变 过山气流 山谷风环流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变和变风向入流对偏航风力机气动特性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汪建文 赵爽 +4 位作者 白叶飞 张立茹 马剑龙 张建伟 闫思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079-3091,I0019,共14页
自然风况与偏航工况结合使风力机气动特性变得十分复杂,进而影响风力机输出稳定性及结构安全。该文选择切变和变风向两种入流工况,利用双重嵌套滑移网格方法建立风力机整机动态入流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仿真... 自然风况与偏航工况结合使风力机气动特性变得十分复杂,进而影响风力机输出稳定性及结构安全。该文选择切变和变风向两种入流工况,利用双重嵌套滑移网格方法建立风力机整机动态入流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仿真计算模型,分析偏航风力机的气动特性。研究表明,风切变几乎不改变风力机扭矩和轴向推力的均值,但使相对波幅增加,偏航工况下增加更多。基于实测风轮转速进行匀速变风向计算,风向变化结束/转速稳定时的扭矩均值比静态偏航时更大/更小,相对波幅正好相反。偏航使轴向高/低载荷区呈“C”形,切向高/低载荷区呈扇形/豌豆形,切变入流趋使高/低载荷区向风轮上/下半平面移动。变风向入流时叶根区域载荷均值和波动频率更大,其他区域的均值虽然较少,但波幅更高。结果可为运行在自然风况下的风力机的疲劳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 自然风况 气动特性 偏航 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测量式风蚀仪集沙效率影响因素数值模拟与试验
9
作者 施继红 刘贞彤 +3 位作者 孟宪章 黄东岩 关义新 敖曼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9-150,共12页
为提高风蚀仪集沙效率,准确掌握风沙运动规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仿真方法并结合风洞试验分析风蚀仪内部风沙分离器结构参数对集沙效率的影响。在Fluent平台中建立风沙分离器模型,基于RNG k-ε模型进行数值分析,并采用离散相模型(DPM)方... 为提高风蚀仪集沙效率,准确掌握风沙运动规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仿真方法并结合风洞试验分析风蚀仪内部风沙分离器结构参数对集沙效率的影响。在Fluent平台中建立风沙分离器模型,基于RNG k-ε模型进行数值分析,并采用离散相模型(DPM)方法计算集沙效率,完成风蚀仪内部相关颗粒动力学模拟。将风蚀仪从楔形改进为圆柱形,优化了风蚀仪结构,提高了集沙效率。研究了进气管入口风速、沙尘颗粒粒径与风沙分离器结构参数(进气管长度、排气管内插深度、锥形导流板锥角、筒体长度)对集沙效率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当风速为13.8 m/s时,粒径小于0.01 mm沙尘是影响集沙效率的主要粒子。对风沙分离器结构参数进行单因素试验,优选出试验因素范围,开展Box-Behnken试验对参数进行优化取值,得到最优参数组合:进气管长度为12 mm、排气管内插深度为70 mm、锥形导流板锥角为40°、筒体长度为160 mm,此时集沙效率为77.05%。按最优参数组合加工风蚀仪模型并进行风洞试验,得到集沙效率为74.38%,与仿真结果的误差为3.47%,相较常见楔形风沙分离器具有更好的集沙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蚀仪 风沙分离器 数值模拟 参数优化 集沙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向对路堑周围风沙流场影响的数值模拟
10
作者 石龙 王玉竹 +1 位作者 韩峰 薛春晓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137,共7页
为认识风沙环境下风向对路堑沙害的影响,利用计算流体力学中的欧拉双流体非稳态模型,分析不同风向角(风向与路堑走向的夹角)场景下风沙流对路堑的响应规律,并研究其响应机理。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监测结果相吻合,但由于数值模型中存在阻... 为认识风沙环境下风向对路堑沙害的影响,利用计算流体力学中的欧拉双流体非稳态模型,分析不同风向角(风向与路堑走向的夹角)场景下风沙流对路堑的响应规律,并研究其响应机理。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监测结果相吻合,但由于数值模型中存在阻塞效应致使前者略微高估了路堑周围的风速。路堑内部沉沙区面积、路堑对气流的扰动能力和路堑内部的积沙量与风向角呈正相关。风向角β≤30°,路堑内部未观察到循环泡,风向角β>30°,路堑内部可观察到明显的循环泡,且随着风向角的增大其面积呈递增趋势。本质上,风向角的减小相当于减缓路堑边坡坡率,进而减少其内部的积沙量。路堑内部沙害程度与风向角呈正相关,为减轻风积沙对线路的危害,路堑应以小风向角穿越风沙地区,有条件时风向角宜控制在30°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堑 风沙流场 风向 现场测试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中窄院生态民居空间风环境优化分析
11
作者 席鸿 汝雯欣 +2 位作者 马召熙 张群 朱轶韵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8-65,共8页
传统民居营建蕴含顺应自然的生态观念,尤其在风环境营造上因地制宜,但如今传统民居性能老化,新建民居缺乏科学引导,导致室内热舒适和节能问题突出。在双碳目标下,结合传统生态智慧与现代技术,利用风环境调节室内热舒适、降低能耗意义重... 传统民居营建蕴含顺应自然的生态观念,尤其在风环境营造上因地制宜,但如今传统民居性能老化,新建民居缺乏科学引导,导致室内热舒适和节能问题突出。在双碳目标下,结合传统生态智慧与现代技术,利用风环境调节室内热舒适、降低能耗意义重大。本研究以关中窄院民居为对象,模拟分析其室内风环境和热舒适分布,总结生态经验与不足,并从空间形式、门窗洞口和围护结构气密性等方面提出优化措施。结果显示,优化后夏季室内平均风速增加0.1~0.2 m/s,冬季防风效果良好,室内热舒适性提升,全年能耗降低26.34 kW·h/m~2,且考虑周围建筑遮挡后,通风效果仍佳,为关中地区生态宜居民居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院民居 风环境 数值模拟 热舒适 生态宜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游泳馆结构风荷载数值模拟研究
12
作者 孙香红 史忠冉 +1 位作者 纪颖颖 陈涛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30,共9页
为了研究体型复杂的大跨度游泳馆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的风压变化规律,以西安某大跨度游泳馆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风荷载数值模拟方法,对该游泳馆在不同湍流模型、不同风向角工况下的屋盖表面平均风压系数变化展开研究,分析湍流模型和风向... 为了研究体型复杂的大跨度游泳馆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的风压变化规律,以西安某大跨度游泳馆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风荷载数值模拟方法,对该游泳馆在不同湍流模型、不同风向角工况下的屋盖表面平均风压系数变化展开研究,分析湍流模型和风向角对游泳馆屋盖结构的影响;然后考虑不同区建筑物对该游泳馆平均风压系数的影响,分析得到其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湍流模型对游泳馆屋盖的平均风压系数影响较小;在90°和270°风向角下,游泳馆整体模型的屋盖表面平均风压系数变化梯度平缓,平均风压系数基本维持在-0.5左右,而在其他风向角下,平均风压系数变化梯度明显;游泳馆屋檐凹进去的部分平均风压系数很小,甚至出现正风压的情况,而凸出来的弧形部分负风压较大;来流由低往高走时,前方较低矮的B区和C区对A区形成缓坡结构,有效抵挡了部分气流,从而降低了A区的风压,使得平均风压系数变化梯度相对平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结构 风荷载 数值模拟 风向角 平均风压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流条件下三桩基础局部冲刷数值模拟
13
作者 刘钦 赵红宇 +4 位作者 余冰茜 张宁 王哲 刘磊 黄坤鹏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8-449,共12页
为研究不同水流攻角和桩间距对三桩局部冲刷的影响,本文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OW-3D,对恒流条件下砂质海床上等边三角布置的三桩基础进行了局部冲刷数值模拟。利用动量守恒方程、重整化群k-ε模型以及推移质和悬移质方程分别建立起... 为研究不同水流攻角和桩间距对三桩局部冲刷的影响,本文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OW-3D,对恒流条件下砂质海床上等边三角布置的三桩基础进行了局部冲刷数值模拟。利用动量守恒方程、重整化群k-ε模型以及推移质和悬移质方程分别建立起水动力模型和泥沙冲刷模型,用于模拟桩周的流场和局部冲刷。在进行数值模拟之前,利用冲刷试验对水动力模型和泥沙冲刷模型进行了验证,显示出良好的一致性。本文详细讨论了特定桩间距和水流攻角下三桩周围的局部冲刷特性。结果表明:三桩基础的局部冲刷存在着最优桩间距、最不利桩间距和最不利水流攻角。为减小局部冲刷对基础的影响,在三桩及多桩基础的设计施工中,应当根据水流方向合理选择各桩位布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三桩基础 局部冲刷 冲刷特性 桩间距 水流攻角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块双肋梁装配式风电基础结构受力特性研究
14
作者 王海军 刘昌 +3 位作者 郝华庚 郭耀华 王献文 赵广赫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41,共8页
以节约耗材、施工快速、质量可控等为目标,结合陆上风电梁板式基础结构特点,提出一种新型单块双肋梁装配式基础。目前对装配式梁板基础结构受力特性的研究较少,该文通过建立基础整体有限元模型及开展室内模型试验,研究预制装配式梁板基... 以节约耗材、施工快速、质量可控等为目标,结合陆上风电梁板式基础结构特点,提出一种新型单块双肋梁装配式基础。目前对装配式梁板基础结构受力特性的研究较少,该文通过建立基础整体有限元模型及开展室内模型试验,研究预制装配式梁板基础受V(竖向荷载)-H(水平荷载)-M(弯矩荷载)复合荷载下的结构受力特性,并重点分析基础肋梁、底板、台柱等的承载及破坏模式。研究表明,新型单块双肋梁装配式基础结构具有良好的承载及结构力学性能,安全储备可达设计值的1.44倍;基础整体稳定性良好,各项指标满足现有规范设计要求;同时,台柱-肋梁交接处为此类型基础结构承载及荷载传递的关键部位,设计及施工时应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结构 陆上风电 模型试验 复合加载 数值模拟 受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型下击暴流风场及其对多层建筑表面风压影响的研究
15
作者 王辉 吴学健 +1 位作者 吴安超 吴亚雄 《应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5-472,共8页
下击暴流常呈现风暴的整体移动特点,其风场特征与静止型下击暴流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建立移动冲击射流数值模型,以下击暴流水平移动速度为关键变量,对移动型下击暴流非稳态风场特征及其作用下的多层建筑风压特性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射流... 下击暴流常呈现风暴的整体移动特点,其风场特征与静止型下击暴流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建立移动冲击射流数值模型,以下击暴流水平移动速度为关键变量,对移动型下击暴流非稳态风场特征及其作用下的多层建筑风压特性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射流中心的移动导致风暴中心与射流中心产生偏移,风暴前缘形成弓形极值风速区域,且移动速度越大,偏移距离越大,弓形区域径向宽度越小,当α=0.3时,偏移距离达到0.7 D_(jet),径向宽度减小至1.5 D_(jet);下击暴流在靠近、通过和远离建筑时,建筑表面风压具有明显的时变性;风暴移速的不同导致风场结构出现显著差异,进而对多层建筑表面风压的分布产生影响,不同移速的下击暴流作用下建筑相同位置处风压系数差值最大达到1.3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击暴流 移动速度 风场特性 风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光互补系统空间支撑框架的风环境模拟及优化
16
作者 苏波 马如钊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7640-7649,共10页
面向建筑屋顶分布式风能及风光互补能源利用的技术需求,提出并研究了一种新型风光互补系统的空间支撑框架。该框架通过配置导流板同时具有集风、稳流的作用,可显著增强小型垂直轴风力机的发电效率。首先采用理论分析方法,对空间支撑框... 面向建筑屋顶分布式风能及风光互补能源利用的技术需求,提出并研究了一种新型风光互补系统的空间支撑框架。该框架通过配置导流板同时具有集风、稳流的作用,可显著增强小型垂直轴风力机的发电效率。首先采用理论分析方法,对空间支撑框架的集风效果及发电效率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在不同风攻角下导流板间距、宽度对支撑框架内部气流速度、湍流动能的影响,并给出了优化参数。最后,采用风洞试验,对空间支撑框架作用下的小型风机发电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表明,该空间支撑框架能够显著提高进入集风装置的气流速度,并降低内部空间湍流动能。当支撑框架配置间距D=0.53 m,宽度W=0.12 m的导流板时,可使风速增加约1.21倍,发电机功率提高约1.7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光互补 集风结构 导流板 数值模拟 湍流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缘小翼对风力机翼型风沙冲蚀磨损及气动性能的影响研究
17
作者 李德顺 张睿 +2 位作者 王清 李征宇 付宁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41-549,共9页
为研究前缘小翼对风力机翼型抗风沙冲蚀性能的影响,采用RANS方程耦合离散项DPM模型开展风力机翼型风沙环境下的数值模拟研究。研究表明适当位置加装前缘小翼能够实现在提升翼型气动性能的同时增强翼型的抗风沙冲蚀磨损能力,在前缘小翼弦... 为研究前缘小翼对风力机翼型抗风沙冲蚀性能的影响,采用RANS方程耦合离散项DPM模型开展风力机翼型风沙环境下的数值模拟研究。研究表明适当位置加装前缘小翼能够实现在提升翼型气动性能的同时增强翼型的抗风沙冲蚀磨损能力,在前缘小翼弦长25 mm,与主翼型相对距离为125 mm圆弧范围内安装前缘小翼能获得良好的抗冲蚀磨损效果,但在部分安装位置会出现失速攻角减小的情况。通过对比不同主翼型下前缘小翼的抗风沙冲蚀磨损性能,研究发现前缘小翼的抗风沙冲蚀磨损作用更适用于非对称翼型并能使相对厚度较大的翼型磨损量后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型 流动控制 风力机 沙尘环境 磨损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力机三维旋转效应下圆弧型沟槽减阻机理的研究
18
作者 杨瑞 石振鹏 +3 位作者 田楠 曾学仁 方亮 包广超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46-352,共7页
为研究三维旋转下沟槽减阻机理,以NREL 5 MW风力机为研究对象,在叶片展向位置18%~20%处布置横向圆弧型沟槽,通过数值模拟方法计算不同工况下风力机叶片三维截面翼型和对应工况下二维翼型的气动性能,对截面翼型的表面压力系数与二维翼型... 为研究三维旋转下沟槽减阻机理,以NREL 5 MW风力机为研究对象,在叶片展向位置18%~20%处布置横向圆弧型沟槽,通过数值模拟方法计算不同工况下风力机叶片三维截面翼型和对应工况下二维翼型的气动性能,对截面翼型的表面压力系数与二维翼型的表面压力系数以及流场流动状态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截面翼型布置圆弧型沟槽在一定风速范围内可改善截面翼型的压力分布,有效抑制流动分离,提高翼型升阻比;而二维翼型布置圆弧型沟槽对流动分离的抑制并不明显。通过二维沟槽和三维沟槽内流动状态对比,发现截面槽内三维旋转效应是沟槽减阻的根本原因。翼型失速前,沟槽内的漩涡将高速流体带出并注入边界层中,使得沟槽后方的流速变快,翼型失速后沟槽内的漩涡捕获了低能量流体,两者均改善了截面翼型的压力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 旋转流动 减阻 数值模拟 气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南肖厝港半岛型传统聚落夏季防风特征研究——以泉州肖厝村为例
19
作者 王量量 黄文灿 +1 位作者 袁伟伟 韩洁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0-116,共7页
福建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受到了建筑学界的广泛关注,其滨海聚落在地理区位、空间形态、建筑类型上与一般传统村落存在相似之处而又具有独特的气候适应特征。文章以闽南地区半岛聚落常年大风的背景,选择肖厝港半岛型聚落肖厝村... 福建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受到了建筑学界的广泛关注,其滨海聚落在地理区位、空间形态、建筑类型上与一般传统村落存在相似之处而又具有独特的气候适应特征。文章以闽南地区半岛聚落常年大风的背景,选择肖厝港半岛型聚落肖厝村为研究对象,基于CFD数值模拟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结合调研数据资料分析归纳了肖厝村在聚落形态、建筑形制等方面适应夏季风环境的一般性规律与经验措施,以期为闽南地区半岛聚落保护和发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南地区 半岛聚落 风环境 数值模拟 肖厝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斜坡地形影响的光伏组件流固耦合风致振动数值模拟研究
20
作者 陈伏彬 王羽 +1 位作者 祝瑜哲 王薇嘉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4-411,共8页
为研究斜坡地形对光伏组件风振特性影响,基于流固耦合(FSI)方法开展光伏阵列风致响应的数值模拟研究,分析光伏阵列流场特征以及光伏组件风振响应模态,揭示位于不同坡度斜坡上的光伏组件在不同离地高度、间距上所表现出的风振特性。结果... 为研究斜坡地形对光伏组件风振特性影响,基于流固耦合(FSI)方法开展光伏阵列风致响应的数值模拟研究,分析光伏阵列流场特征以及光伏组件风振响应模态,揭示位于不同坡度斜坡上的光伏组件在不同离地高度、间距上所表现出的风振特性。结果表明:1)坡面引起气流堵塞,致使光伏组件位移幅值增加,同时也降低光伏阵列中前排光伏组件对后排光伏组件的遮挡效应;2)从流场特征中可看出,迎风前缘的首块光伏组件产生旋涡,脱落于后排区域,致使第2块光伏组件前流场变得复杂,第3块光伏组件周流场则相对稳定,说明越处于下游的光伏组件受流场影响越小;3)光伏组件的振动由低阶振型主导,坡面对后排光伏组件振动有较大影响;4)间距增大对位于坡面上的光伏阵列振动响应有影响,且随着坡角的增大影响更加显著;5)增加坡面上光伏阵列的高度,首块光伏组件位移幅值变化较为明显,其余两块光伏组件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组件 地形 流固耦合 风致振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