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巴伦支海西南海域风浪设计参数估计研究
1
作者 廖振焜 董胜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78,共8页
巴伦支海蕴含丰富的油气资源,但环境条件复杂,常发生以极地低压为代表的极端天气过程。为了研究受极地低压影响的巴伦支海西南海域风浪设计参数,给在此作业的海洋工程结构提供参考,本文基于ERA5再分析数据,识别影响巴伦支海的极地低压过... 巴伦支海蕴含丰富的油气资源,但环境条件复杂,常发生以极地低压为代表的极端天气过程。为了研究受极地低压影响的巴伦支海西南海域风浪设计参数,给在此作业的海洋工程结构提供参考,本文基于ERA5再分析数据,识别影响巴伦支海的极地低压过程,选取代表点提取其过程极值序列,基于复合极值分布理论建立考虑多种过程的风速、波浪环境设计参数估计模型,推算设计重现值,与年极值法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通过考虑极地低压过程,抽取过程极值序列,包含了更多的情况,适当降低环境设计参数值,结果更加符合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伦支海 极地低压 风速 波高 过程极值 复合极值分布 统计分析 设计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时间相关性的风速和波浪高度短期预测 被引量:1
2
作者 姚骥 汪雪良 +2 位作者 武文华 顾学康 张欣玉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32-842,共11页
风与波浪高度是海洋工程设计的重要参数之一,其准确预测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针对波浪高度复杂多变、难以预测的挑战,本文考虑时间相关性,利用长短时记忆(Long-Short-Term Memory,LSTM)神经网络方法建立风和波浪高度的短期预测模型。首... 风与波浪高度是海洋工程设计的重要参数之一,其准确预测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针对波浪高度复杂多变、难以预测的挑战,本文考虑时间相关性,利用长短时记忆(Long-Short-Term Memory,LSTM)神经网络方法建立风和波浪高度的短期预测模型。首先,对波浪高度和风速等海洋环境原始时间序列进行分析,并选取不同时间间隔对浪高和风速极值进行取值;其次,对风速与波浪高度开展相关性分析,并基于LSTM方法,构建风和波浪高度单步预测模型。在时间间隔为0.5 h时,波浪的预测误差为0.12 m;进而构建风和波浪联合预测模型,预测风速下的波高预测误差仅为0.12m,与实测风速下的波浪预测误差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性分析 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 风速预测 波浪预测 联合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CALIOP透明云下海面风速反演
3
作者 罗敦艺 吴东 +1 位作者 张馨毅 贺岩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0-139,共10页
构建了一种适用于CALIOP透明云下数据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用于反演海面风速。通过使用2017年1、4、7、10月的CALIOP夜间数据和准同步的AMSR-2风速数据对模型进行训练,然后将该模型应用于2018年1—9月的夜间云下数据,实现海面风速的反演... 构建了一种适用于CALIOP透明云下数据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用于反演海面风速。通过使用2017年1、4、7、10月的CALIOP夜间数据和准同步的AMSR-2风速数据对模型进行训练,然后将该模型应用于2018年1—9月的夜间云下数据,实现海面风速的反演。与无云数据对比,所得反演结果表明精度接近,标准偏差最大为0.89 m/s,最低相关系数为0.94。在引入ERA5有效波高数据后,反演精度进一步提升,标准偏差最大为0.68 m/s,相关系数达到0.96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透明云下数据同样可用于风速反演,深度神经网络能够有效地从CALIOP数据中提取风速信息,并结合有效波高数据进一步提高反演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星载激光雷达 海面后向散射 海面风速 有效波高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CEP/NOAA全球预报产品在江苏近岸及长江口外的精度评估 被引量:1
4
作者 袁祖晴 高寒旭 +6 位作者 胡翌哲 燕俊羽 张国胜 王晓春 徐淑雯 陈智强 陈旻豪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2-42,共11页
利用2021年1—7月江苏近岸和长江口外13个测风站、3个波浪浮标的观测数据,与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CEP/NOAA)全球预报系统的风场、波浪预报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与上一代预报产品相比,目前全球业务预报产... 利用2021年1—7月江苏近岸和长江口外13个测风站、3个波浪浮标的观测数据,与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CEP/NOAA)全球预报系统的风场、波浪预报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与上一代预报产品相比,目前全球业务预报产品在风场预报方面的准确度明显提高,江苏近岸地区的风速预报误差明显小于长江口外地区,24 h风速和风向预报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2 m/s和45°。对大风天、大浪天环境下全球预报产品精度的评估表明:大风天风速预报精度在长江口外降低,在江苏近岸无明显变化,风向预报精度在长江口外无明显变化,在江苏近岸提高;大浪天波高、浪向的预报精度分别降低、提高。在台风极端天气条件下,全球预报产品对长江口的风场仍有一定的预报能力,但预报的最大风速的出现时间滞后6~9 h,且无法预报出风速剧烈变化的情况。尝试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方法利用NCEP/NOAA预报及观测改进业务预报,可以改善短期单站预报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近岸及长江口外 预报评估 风场 有效波高 长短期记忆网络 海上风电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海面风速和有效波高联合反演
5
作者 梁月吉 蒋雪玉 +2 位作者 党毓茜 罗启迪 朱丙林 《海洋测绘》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68,共5页
海面风速和有效波高(significant wave height,SWH)是海洋环境中的关键参数,两者之间关系密切。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反射测量(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reflectometry,GNSS-R)可有效反演海面风速和SWH,然而已有研究局限于单一... 海面风速和有效波高(significant wave height,SWH)是海洋环境中的关键参数,两者之间关系密切。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反射测量(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reflectometry,GNSS-R)可有效反演海面风速和SWH,然而已有研究局限于单一参数的反演。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海面风速和SWH联合反演方法。首先通过质量控制获取有效的气旋全球导航卫星系统(cyclone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CYGNSS)观测数据,进而分别采用随机森林、极端梯度提升、轻量梯度提升机、决策树和自适应增强算法建立联合反演模型,并对比分析其反演性能。经实验表明:极端梯度提升更适用于海面风速和SWH的联合反演,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91 m/s和0.20 m,皮尔逊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0和0.96。相对于传统的单一参数反演,本文方法能够实现对海面风速和SWH高效又准确的反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反射测量 海面风速 有效波高 机器学习 联合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沿海基于浮标的有效波高分析和数值预报订正
6
作者 姚日升 肖王星 +3 位作者 涂小萍 朱佳敏 周凯 庞琦烨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53,共10页
基于2010年10月―2022年12月浙江沿海5个浮标站观测资料和2020—2022年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细网格模式海浪和海面10 m风预报资料,对浮标站的风、浪相关性进行分析,对有效波高预报进行评估和订正方法研究。0~240 h预报偏差和均方根误差... 基于2010年10月―2022年12月浙江沿海5个浮标站观测资料和2020—2022年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细网格模式海浪和海面10 m风预报资料,对浮标站的风、浪相关性进行分析,对有效波高预报进行评估和订正方法研究。0~240 h预报偏差和均方根误差表明:模式对远岸浮标的预报比实况稍偏大,对近岸浮标预报则略偏小,预报不稳定性随预报时效的延长而增大。远离海岸的浮标站24 h预报与实况的相关性高于近岸站,两者的相关系数分别约为0.94和0.85。有效波高预报存在一定系统偏差,且是预报误差的主要来源。近岸浮标有效波高预报值小于观测值,远岸浮标的预报值偏差则随着有效波高的增大由正转负,负偏差的绝对值逐渐增大。对于远岸浮标,仅针对有效波高进行预报和实况的一元一次回归就有很好的订正效果,但近岸浮标受地形影响大,海浪预报的误差更大,同时引入有效波高和10 m风速作为预报因子,进行二元一次回归的订正效果更好。订正方程应用到同类型的周边海区浮标站仍然有很好的订正效果,可推广到浙江沿海同类型海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波高 海面10 m风 数值预报 订正 浙江沿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帆赛间便携式高频地波雷达的海态观测 被引量:16
7
作者 周浩 文必洋 +3 位作者 吴世才 石振华 景玉山 李四明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93-300,364,423,共10页
2010年汕尾亚运会帆船赛期间,便携式高频地波雷达OSMAR-S作为一种重要的海态监测手段在汕尾海域进行观测,为保障亚帆赛顺利举行提供海洋气象服务。雷达获取了汕尾海域近1个月连续的流速、流向、浪高、浪周期、风向和风速等数据,并与海... 2010年汕尾亚运会帆船赛期间,便携式高频地波雷达OSMAR-S作为一种重要的海态监测手段在汕尾海域进行观测,为保障亚帆赛顺利举行提供海洋气象服务。雷达获取了汕尾海域近1个月连续的流速、流向、浪高、浪周期、风向和风速等数据,并与海监船搭载的海流计与测风仪以及现场布放浮标实测的数据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表明:雷达与现场海洋仪器的观测数据较为吻合,初步验证了OSMAR-S探测近海海态特别是风浪参数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地波雷达 浪高 浪周期 风速 风向 现场对比 便携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TOPEX卫星高度计资料分析东中国海的风、浪场特征 被引量:10
8
作者 孙群 宋金宝 陈小刚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15,共6页
利用TOPEX卫星高度计和日本气象厅浮标观测资料,对东中国海的有效波高和风速进行比较,分析了卫星高度计资料的有效性。利用有效波高和风速的3种概率密度函数分布,结合TOPEX卫星高度计资料,并采用最大似然方法对统计分布参数进行估计,结... 利用TOPEX卫星高度计和日本气象厅浮标观测资料,对东中国海的有效波高和风速进行比较,分析了卫星高度计资料的有效性。利用有效波高和风速的3种概率密度函数分布,结合TOPEX卫星高度计资料,并采用最大似然方法对统计分布参数进行估计,结果表明,有效波高的对数-正态概率密度分布与观测资料的直方图在有效波高的整个范围内符合较好,风速的直方图与Weibul概率密度分布符合较好。同时,分析了有效波高大于4 m的巨浪在东中国海的时空分布特征,表明巨浪多出现在冬、秋两季,平均有效波高最大值出现在夏季,且主要分布在东中国海东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高度计 有效波高 风速 概率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夏季北极航道航行的近地面气象要素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田忠翔 孙虎林 +5 位作者 李志强 宋晓姜 孟上 陈志昆 李敏 李丙瑞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2-30,共19页
本文利用ERA5再分析数据和我国北极科学考察期间获取的走航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夏季影响船舶通航北极航道的关键近地面气象要素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7–8月的天气条件最适宜船舶在北极航道航行,9月低温、大风和大浪天气显著增多,... 本文利用ERA5再分析数据和我国北极科学考察期间获取的走航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夏季影响船舶通航北极航道的关键近地面气象要素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7–8月的天气条件最适宜船舶在北极航道航行,9月低温、大风和大浪天气显著增多,对船舶航行影响较大,10月的天气更加恶劣,对船舶航行的挑战更大。低温天气主要出现在各航道的中段,大风和大浪天气集中在航道两端的海域。除北极中心区和10月的挪威海和巴伦支海以外,其余时间的海域出现大风和大浪天气的概率以增加趋势为主,但具有较大的年际变化。根据现有北极航道气象观测数据分析发现,东北航道能见度最差,西北航道能见度最好,中央航道居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航道 气温 风速 有效波高 能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SMAR-S100便携式高频地波雷达海浪和海面风探测性能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魏国妹 商少平 +2 位作者 贺志刚 董强 刘轲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2-60,共9页
OSMAR-S系列便携式高频地波雷达系统采用单极子/交叉环紧凑型天线阵,通过单站雷达即可实现有效探测距离约10km内海浪和海面风的单点观测。为了更好地了解OSMAR-S100雷达系统海浪和海面风的综合探测性能,于2013年1月29日至3月7日在台湾... OSMAR-S系列便携式高频地波雷达系统采用单极子/交叉环紧凑型天线阵,通过单站雷达即可实现有效探测距离约10km内海浪和海面风的单点观测。为了更好地了解OSMAR-S100雷达系统海浪和海面风的综合探测性能,于2013年1月29日至3月7日在台湾海峡西南部海域进行了雷达与浮标观测的对比试验,得到了有效波高、有效波周期、平均风速和平均风向数据。对比结果表明,OSMAR-S100便携式高频地波雷达可有效观测距雷达10km以内有效波高0.5m以上的海浪平均状况和平均风速5m/s以上的海面风,雷达反演有效波高和有效波周期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60m和1.60s,反演平均风速和平均风向的均方根误差为1.83m/s和16.7°。在未经区域化标定的情况下,此结果说明了该型雷达产品已初步具备了海浪和海面风的业务化观测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携式 高频地波雷达 波高 波周期 风速 风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海中部风、浪特征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齐义泉 施平 王静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1-6,共6页
本文以两年的卫星高度计遥感资料为主,分析了1996声学实验区的风、浪基本统计特征及季节分布特征,并对实验期间的浮标实测资料作了初步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卫星高度计资料基本反映了该海域的风、浪时空变化趋势,现场的浮标实验数据进一... 本文以两年的卫星高度计遥感资料为主,分析了1996声学实验区的风、浪基本统计特征及季节分布特征,并对实验期间的浮标实测资料作了初步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卫星高度计资料基本反映了该海域的风、浪时空变化趋势,现场的浮标实验数据进一步揭示了该海域8月份的波浪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 中部海域 卫星高度计 风速 波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太平洋8708号台风海面风、浪结构及其关系的遥感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齐义泉 施平 +1 位作者 毛庆文 郭佩芳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7-35,共9页
本文以Geosat卫星高度计1987年8月11日在西太平洋海域上的-上升轨道测得的风、浪资料为基础,统计分析了8708号台风影响下的海面风速和海浪特征。结果显示,此次台风影响下的海面风速和海浪波高的空间分布具有相对台... 本文以Geosat卫星高度计1987年8月11日在西太平洋海域上的-上升轨道测得的风、浪资料为基础,统计分析了8708号台风影响下的海面风速和海浪特征。结果显示,此次台风影响下的海面风速和海浪波高的空间分布具有相对台风中心近似对称的结构特征,但在台风内区,台风移动方向的右方风速较左方风速增加较快,同时在台风外围,右方风速较左方风速衰减也较快;有效波高没有明显的内、外区结构,且左、右方波高随距离变化也呈不同的衰减率;风速与有效波高的关系在台风中心左右也呈现明显的不同;本文给出了台风的风速及波高随相对台风中心距离变化的经验关系式,以及合风风速与波高的经验关系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平洋 台风 海面 风速 波浪结构 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高度计海况偏差估计参数模型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苗洪利 王鑫 +2 位作者 王桂忠 张国首 张杰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9-124,130,共7页
本文基于JASON-2雷达高度计共144个周期的8 640万个数据,按照距离加权平均法对其进行共线处理。采用直接估计的方法得到海况偏差(SSB),以此为真值,利用最小二乘法,对有效波高(SWH)和风速(U)的32种参数模型进行拟合并筛选,获得最优海况... 本文基于JASON-2雷达高度计共144个周期的8 640万个数据,按照距离加权平均法对其进行共线处理。采用直接估计的方法得到海况偏差(SSB),以此为真值,利用最小二乘法,对有效波高(SWH)和风速(U)的32种参数模型进行拟合并筛选,获得最优海况偏差估计参数模型。将最优参数模型应用于中国HY-2高度计,并与HY-2采用的传统SSB估计参数模型结果比较。结果表明:改进后的SSB估计参数模型有效,优于传统SSB参数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高度计 海况偏差 参数模型 有效波高 风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浮标站台风浪波高与风速等参数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方钟圣 金承仪 《船舶力学》 EI 2003年第5期1-10,共10页
本文用日本气象厅浮标站于1974年至1996年期间在台风作用下所测得的4000余条含有风与浪等要素资料进行分类统计,给出了估算台风下波高、风速与台风特征参数关系的直接统计结果。进而对最严重的两类台风浪波高与相应的风速等参数间关系... 本文用日本气象厅浮标站于1974年至1996年期间在台风作用下所测得的4000余条含有风与浪等要素资料进行分类统计,给出了估算台风下波高、风速与台风特征参数关系的直接统计结果。进而对最严重的两类台风浪波高与相应的风速等参数间关系用回归分析法和无因次化分析法作探讨,提出了两种估算台风浪波高的实用方法,并用实测检验了后一种方法,基本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浮标站 台风 台风浪 波高 风速 统计分析 回归分析法 无因次化分析法 热带气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chimedean Copula函数的风浪联合统计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董胜 翟金金 陶山山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34-141,共8页
选取渤海海域某导管架平台24年的年最大波高和相应风速,基于Gumbel分布对2个边缘分布的拟合优度检验,采用Archimedean Copula函数族中的4种函数构建两变量联合概率分布模型,并进行了拟合优度评价。利用优选出的Clayton Copula函数,计算... 选取渤海海域某导管架平台24年的年最大波高和相应风速,基于Gumbel分布对2个边缘分布的拟合优度检验,采用Archimedean Copula函数族中的4种函数构建两变量联合概率分布模型,并进行了拟合优度评价。利用优选出的Clayton Copula函数,计算风浪联合分布的联合重现值。以海洋平台响应作为约束条件,进行了二维Clayton Copula函数的风浪联合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Copula函数构造的二维分布,考虑了风浪之间的相关性,在相同重现值设计参数下,可以降低导管架平台的结构响应,从而可以降低海洋平台的环境条件设计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极值波高 相应风速 边缘分布 联合分布 ARCHIMEDEAN COPUL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波高熵和风速熵 被引量:4
16
作者 郭佩芳 施平 +1 位作者 孙孚 戚建华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85-191,共7页
根据风速的统计分布,给出了有因次风速熵和无因次风速熵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使用GEOSAT高度计1986年11月—1989年2月的有效波高和风速的资料,计算、分析了南海海域上的波高熵、风速熵,给出它们的时间变化特征和空间变化特征,并对... 根据风速的统计分布,给出了有因次风速熵和无因次风速熵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使用GEOSAT高度计1986年11月—1989年2月的有效波高和风速的资料,计算、分析了南海海域上的波高熵、风速熵,给出它们的时间变化特征和空间变化特征,并对不同随机量的无因次熵,即随机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海域的波高熵除个别外,整体特征有明显的年变化规律,波高熵在冬季取得最大值,在夏季取得最小值;与波高熵相比,风速熵的年变化规律不甚明显。研究表明,波高熵与风速熵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波高熵 风速熵 波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涠洲岛海域年极值风浪联合设计参数估计 被引量:6
17
作者 董胜 丛锦松 余海静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89-492,476,共5页
将涠洲岛海洋站1961~1989年极值波高与风速的长期观测资料作为统计样本,基于二维皮尔逊Ⅲ型联合分布,估计了年极值有效波高与风速的联合出现概率。以导管架平台基底剪力计算为例,给出了相应的荷载设计组合,与单因素频率分析法相比... 将涠洲岛海洋站1961~1989年极值波高与风速的长期观测资料作为统计样本,基于二维皮尔逊Ⅲ型联合分布,估计了年极值有效波高与风速的联合出现概率。以导管架平台基底剪力计算为例,给出了相应的荷载设计组合,与单因素频率分析法相比,联合概率分布法所得百年一遇剪力值约降低18%,条件分布法所得百年一遇剪力值约降低12%。结果表明,考虑环境条件之间的相关性,可以合理降低荷载设计标准,从而减小海洋工程投资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皮尔逊Ⅲ型分布 波高 风速 设计参数 剪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卫星高度计资料分析南海风、浪的月平均特征 被引量:24
18
作者 齐义泉 施平 《热带海洋》 CSCD 1999年第2期90-96,共7页
在分析1987—1988年两年间Geosat卫星高度计遥感资料的基础上,给出了南海海面月平均风速和月平均有效波高的分布,以及沿南海NE-SW向的风、浪年变化特征;并与船舶报资料作了对比分析,其结果显示该高度计遥感资料与常规资料(船舶报... 在分析1987—1988年两年间Geosat卫星高度计遥感资料的基础上,给出了南海海面月平均风速和月平均有效波高的分布,以及沿南海NE-SW向的风、浪年变化特征;并与船舶报资料作了对比分析,其结果显示该高度计遥感资料与常规资料(船舶报资料)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计 遥感资料 风速 有效波高 南海 风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太平洋海浪场和风场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秀枝 诸裕良 +1 位作者 冯向波 闫敏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2-120,共9页
利用欧洲中尺度天气预报中心(ECMWF——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的1979年1月2014年12月逐6 h的ERA-Interim有效波高和10 m风场资料,分析了近36年期间北太平洋海域海浪场和风场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中低... 利用欧洲中尺度天气预报中心(ECMWF——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的1979年1月2014年12月逐6 h的ERA-Interim有效波高和10 m风场资料,分析了近36年期间北太平洋海域海浪场和风场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中低纬度的西北太平洋波高有逐年线性递增趋势,大约在0.2~0.6 cm/a,而低纬度的太平洋东北部海域则以-0.4^-0.2 cm/a的趋势减小。2)风速线性变化趋势显著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太平洋东北部低纬度海域,约以1.0~2.0 cm/(s·a)的速度在增加。而日本岛四周、菲律宾半岛以南等海域大都以-1.0^-0.5 cm/(s·a)的速度减小。3)北太平洋海域波高和风速都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两者具有很强的相关性。西风带内有一个个波高超过10 m的风暴圈,其波高受风浪和涌浪的双重作用。这可为航海、海洋工程设计、军事及海洋能开发与利用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A-INTERIM 北太平洋 海表风速 波高 线性趋势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斗反射信号海风海浪反演系统与试验 被引量:6
20
作者 杨东凯 王翔宇 +1 位作者 刘建华 王峰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17-323,共7页
该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小型低功耗的北斗反射信号海风海浪反演系统,针对反演精度受卫星高度角影响较大的问题,提出高度角正弦值幂指数修正方法,且为降低风速突变对风速反演的影响,对风速反演模型进行了延时修正,有效提高了有效波高和风... 该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小型低功耗的北斗反射信号海风海浪反演系统,针对反演精度受卫星高度角影响较大的问题,提出高度角正弦值幂指数修正方法,且为降低风速突变对风速反演的影响,对风速反演模型进行了延时修正,有效提高了有效波高和风速的反演精度。为了进一步提高反演精度,提出多星联合观测和单边滤波的方法。北斗反射信号海风海浪探测试验结果表明:设计和实现的反演系统具备长期稳定运行和观测的性能;提出的反演模型和精度提升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反演精度,有效波高和风速反演精度分别可达0.14 m和1.28 m/s,相比于Soulat等人提出的反演模型,分别提高了0.13 m和0.78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反射信号 海风海浪反演 高度角修正 多星观测 单边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