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6篇文章
< 1 2 8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线纹尖塘鳢性别相关的2个dmrt基因结构特征及表达规律 被引量:1
1
作者 樊佳佳 马冬梅 +3 位作者 朱华平 林明辉 钟再选 田园园 《渔业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3-104,共12页
线纹尖塘鳢(Oxyeleotris lineolata)具有典型性别生长二态性,雄鱼生长优势显著,doublesex and mab-3 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DMRT)家族是一个与性别决定相关的转录因子家族。基于线纹尖塘鳢性腺转录组数据,共获得2个dmrt基因的c... 线纹尖塘鳢(Oxyeleotris lineolata)具有典型性别生长二态性,雄鱼生长优势显著,doublesex and mab-3 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DMRT)家族是一个与性别决定相关的转录因子家族。基于线纹尖塘鳢性腺转录组数据,共获得2个dmrt基因的cDNA序列,分别命名为Oxldmrt1和Oxldmrt3,并采用PCR技术扩增验证2个基因的cDNA序列。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2个基因序列结构特征,结果显示,Oxldmrt1和Oxldmrt3开放阅读框分别为903 bp和1363 bp,分别编码300个氨基酸和453个氨基酸;OxlDMRT1属于碱性蛋白,而OxlDMRT3属于酸性蛋白;2个基因均含有高度保守的DM结构域,OxlDMRT3还存在DMA结构域。氨基酸聚类分析显示,脊椎动物不同DMRT家族都是独立聚类,OxlDMRT1属于DMRT1家族,OxlDMRT3属于DMRT3家族,DMRT1家族最先聚类,再和DMRT3家族聚类。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分析2个dmrt基因在雌鱼和雄鱼8个组织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2个基因在精巢中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Oxldmrt3在脑中也有少量表达;利用RT-qPCR分析2个dmrt基因在早期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谱,显示2个基因在受精卵中的表达量均最高,Oxldmrt1在眼囊期的表达量最低,而Oxldmrt3在出膜7 d时的表达量最低。利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in situhybridization,FISH)对2个基因在精巢中的表达进行定位,显示2个基因在精巢中表达部位一致,均在精原细胞中有较强的表达信号。综上所述,Oxldmrt1和Oxldmrt3均在线纹尖塘鳢性腺胚胎发育阶段和精巢发育过程中起调节作用,而Oxldmrt1还可能参与胚胎后期性别决定和性别分化调控过程,Oxldmrt3还可能参与神经系统发育。本研究为线纹尖塘鳢性别决定与性别分化相关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纹尖塘鳢 Oxldmrt1 Oxldmrt3 基因结构 基因表达 荧光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V阳性淋巴结T/NK细胞淋巴瘤5例临床病理特征
2
作者 黄永塔 郭文文 +3 位作者 刘霞 李玲 叶秋容 莫祥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6-190,共5页
目的探讨EBV阳性淋巴结T/NK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5例EBV阳性淋巴结T/NK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CD3、CD56、TIA-1、Granzyme B等的表达,原位杂交法检测EBER的表达,应用PCR及聚丙烯酰胺凝... 目的探讨EBV阳性淋巴结T/NK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5例EBV阳性淋巴结T/NK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CD3、CD56、TIA-1、Granzyme B等的表达,原位杂交法检测EBER的表达,应用PCR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行基因重排克隆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5例肿瘤原发病变部位均位于淋巴结,伴有多发淋巴结肿大,出现B症状、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升高,处于临床Ⅲ/Ⅳ期。形态学改变表现为淋巴结结构破坏,肿瘤细胞单形性,体积大至中等大小,呈弥漫性分布,散在中心母样细胞。细胞凋亡、坏死和血管侵袭均不明显。免疫表型:5例均表达CD3和细胞毒性标志物,均不表达CD56。原位杂交检测显示大部分肿瘤细胞EBER阳性。仅4例TCR基因克隆性重排阳性。3例行化疗,2例放弃治疗,中位总生存期为3个月。结论EBV阳性淋巴结T/NK细胞淋巴瘤好发于老年男性,是一组原发于淋巴结内细胞毒T细胞或NK细胞且EBV阳性的侵袭性淋巴瘤。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病情进展快,预后不良。熟悉EBV阳性淋巴结T/NK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有助于与其他EBV阳性T/NK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或淋巴瘤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T/NK细胞 EBV EBER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单芒山羊草染色体易位系创制
3
作者 宫文萍 汪晓潞 +5 位作者 韩冉 刘爱峰 李豪圣 刘建军 徐文竞 刘成 《麦类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03-1010,共8页
单芒山羊草1N染色体上含有小麦育种所需的优异基因,为快速准确鉴定小麦背景中的单芒山羊草1N染色质,本研究利用合成的212对引物对单芒山羊草、一套小麦-单芒山羊草附加系和小麦对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引物TNAC1006、TNAC1017、TNAC1029... 单芒山羊草1N染色体上含有小麦育种所需的优异基因,为快速准确鉴定小麦背景中的单芒山羊草1N染色质,本研究利用合成的212对引物对单芒山羊草、一套小麦-单芒山羊草附加系和小麦对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引物TNAC1006、TNAC1017、TNAC1029和TANC1031的扩增产物经TaqⅠ酶切后,在单芒山羊草和小麦-单芒山羊草1N附加系中分别获得长度为900、1 200、1 800和400 bp的多态性片段,而在其他供试材料中未获得这些多态性片段,因此它们可作为特异分子标记用于小麦背景中的1N染色质检测。利用建立分子标记筛选小麦-单芒山羊草1N附加系和中国春杂交F2群体,同时用以Oligo-pSc119.2-1和Oligo-pTa535-1为探针的双色FISH鉴定相应单株,结果发现,单株N91和N350含有杂合1NS·1NS等臂染色体,N46含有杂合1N+1NL·1NL染色体,N319含有杂合1BS·1NS易位染色体。进一步对上述4个单株的207个自交后代单株进行分子标记和FISH鉴定,结果仅获得1份小麦-单芒山羊草1NS·1NS纯合易位系。为研究清楚获得纯合易位系比例极低的原因,以1BS·1NS+1B杂合系与济麦38为材料进行测交,结果证实1BS·1NS仅通过雌配子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芒山羊草 易位系 分子标记 荧光原位杂交 雌配子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颖草和短芒披碱草的染色体FISH分析
4
作者 刘瑞娟 陈文杰 蒋礼玲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1-377,共7页
大颖草(Kengyilia grandiglumis)和短芒披碱草(Elymus breviaristatus)是分布在青藏高原沙生环境中的两种多年生禾草。本研究采用顺序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技术,应用转座子探针S5和串联重复序列探针AAG对两禾草根... 大颖草(Kengyilia grandiglumis)和短芒披碱草(Elymus breviaristatus)是分布在青藏高原沙生环境中的两种多年生禾草。本研究采用顺序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技术,应用转座子探针S5和串联重复序列探针AAG对两禾草根尖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GISH信号可成功区分P、H、St和Y 4个亚基因组,在此基础上获得了S5和AAG探针在两种植物21对染色体上的分布信息。大颖草中S5信号多分布在端粒及近端粒区,P亚基因组中分布位点最多;AAG信号多分布在近着丝粒区和近端粒区,Y亚基因组中分布的位点最多。短芒披碱草中S5信号分布在端粒、近端粒区、近着丝粒区和臂中部区,H亚基因组上信号比St和Y亚基因组丰富;AAG信号分布在近着丝粒区、臂中部区和近端粒区,信号分布位点在St亚基因组中最少。本研究获得了两种异源六倍体禾草亚基因组水平的染色体信号特征,为大颖草和短芒披碱草种质资源的评价及利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草 转座子探针 串联重复探针 异源六倍体 基因组原位杂交 亚基因组 沙生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松材线虫类毒液过敏原蛋白基因Bm-vap-1的克隆与分析
5
作者 李莉 余婧 +7 位作者 王仁刚 杨春元 林世锋 朱秀 叶子 李国红 陈越男 吴沙沙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99-608,共10页
【目的】克隆拟松材线虫类毒液过敏原蛋白(VAP)基因Bm-vap-1,并进行表达特性分析,为深入研究Bm-vap-1基因在拟松材线虫与寄主互作过程中的作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拟松材线虫体前端特异cDNA文库构建和测序获得的VAP基因片段为基础,通过... 【目的】克隆拟松材线虫类毒液过敏原蛋白(VAP)基因Bm-vap-1,并进行表达特性分析,为深入研究Bm-vap-1基因在拟松材线虫与寄主互作过程中的作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拟松材线虫体前端特异cDNA文库构建和测序获得的VAP基因片段为基础,通过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克隆得到该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将其命名为Bm-vap-1。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Bm-VAP-1蛋白的理化性质、信号肽和跨膜区,并通过生物数据库对其同源性和保守结构域进行分析。然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该基因在拟松材线虫不同虫态中的表达水平,并利用原位杂交技术进行转录组表达定位。【结果】Bm-vap-1基因开放阅读框序列长度为621 bp,编码206个氨基酸,GenBank登录号为GU451046。编码蛋白质的分子质量为22.49 ku,理论等电点为4.61,与松材线虫、豆伞滑刃线虫和冲绳伞滑刃线虫VAP同源蛋白的序列一致性较高,含有1个典型且保守的CAP结构域,存在信号肽,无跨膜结构域,属于分泌型蛋白。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Bm-vap-1基因在拟松材线虫各个虫态中均有表达,但在成虫中的表达量较高。原位杂交结果表明,Bm-vap-1基因在拟松材线虫的食道腺特异表达。【结论】成功克隆了拟松材线虫Bm-vap-1基因,初步推测其编码蛋白在线虫食道腺合成,且在线虫寄生过程中分泌到体外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松材线虫 类毒液过敏原蛋白 生物信息学 表达水平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的假俭草染色体鉴定和核型分析
6
作者 李建建 王浩然 +4 位作者 张源 徐夕雯 李晓慧 张苓 郭海林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41,共9页
以假俭草(Eremochloa ophiuroides(Munro)Hack.)品种‘赣北’(‘Ganbei’)基因组序列数据为基础,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挖掘和设计了假俭草染色体特异的单拷贝寡核苷酸(oligo)探针库,同时结合端粒重复序列和rDNA重复序列探针,在假俭草根尖... 以假俭草(Eremochloa ophiuroides(Munro)Hack.)品种‘赣北’(‘Ganbei’)基因组序列数据为基础,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挖掘和设计了假俭草染色体特异的单拷贝寡核苷酸(oligo)探针库,同时结合端粒重复序列和rDNA重复序列探针,在假俭草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上进行了系列荧光原位杂交(FISH)试验。结果显示:假俭草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2x=18(2SAT),利用5S rDNA和18S rDNA重复序列探针可识别出第5和第4号染色体,且第4号染色体18S rDNA富集区段易出现或存在断裂现象;设计的假俭草染色体特异单拷贝oligo探针可识别出第2、第6和第9号染色体,进一步结合rDNA重复序列探针结果还发现第4号染色体与第8号染色体间发生了染色体易位。综合分析认为,假俭草染色体核型存在不稳定性,且其基因组在进化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结构重排。本研究建立的基于重复序列和单拷贝oligo探针的FISH技术体系,可为假俭草染色体的准确识别和变异鉴定提供新方法,观察到的假俭草染色体核型特征可为假俭草高质量基因组图谱的构建提供细胞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俭草 染色体 重复序列 寡核苷酸(oligo) 荧光原位杂交(FISH) 核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8家实验室EBER原位杂交室间质控结果分析
7
作者 蔡晴 郭文阳 +3 位作者 薛晓伟 王德田 王先博 周炜洵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18-923,共6页
目的 通过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病理装备分会组织的原位杂交室间测评活动,分析EBER原位杂交染色中的常见问题及影响染色质量的关键因素,为原位杂交技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选定已确诊EBV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石蜡切片作为... 目的 通过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病理装备分会组织的原位杂交室间测评活动,分析EBER原位杂交染色中的常见问题及影响染色质量的关键因素,为原位杂交技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选定已确诊EBV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石蜡切片作为本次测评切片,同时玻片滴加EBER原位杂交液态细胞质控品作为测评对照。问卷收集各实验室染色信息及方法。最后收集染色后切片,由协会病理专家按照评分标准进行统一评价。结果 共有来自7个省/直辖市的38家单位参评,包括32家医院病理科和6家第三方检测机构病理实验室。染色方法有:手工染色(21家),仪器进行的自动化染色(17家)。本次室间质评EBER原位杂交染色的总合格率为94.74%(36/38),优良率为26.32%(10/38),其中自动化染色优良率(41.12%,7/17)显著高于手工染色优良率(14.29%,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52,P=0.028)。液态细胞质控品与组织对照具有良好一致性(Kappa=0.909,r=0.944)。结论 本次室间质评数据证实病理实验室EBER原位杂交技术合格,不同检测方法之间的优良率结果存在差异,推荐自动化染色作为首选染色方法;液态细胞质控品与阳性对照组织在本次质控表现中无差异;个别实验室染色技术有待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质控 原位杂交染色 EBER 组织阳性对照 液态细胞质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笋DUF247基因家族成员鉴定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李云宾 黎玉萍 +3 位作者 成钦 林春 毛自朝 刘正杰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8-209,共12页
【目的】对芦笋全基因组DUF247家族进行鉴定与分析,为该基因家族特别是AoSOFF的性别决定的分子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芦笋中的DUF247基因家族成员进行鉴定,开展其各成员编码蛋白理化性质、聚类、蛋白保守结构... 【目的】对芦笋全基因组DUF247家族进行鉴定与分析,为该基因家族特别是AoSOFF的性别决定的分子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芦笋中的DUF247基因家族成员进行鉴定,开展其各成员编码蛋白理化性质、聚类、蛋白保守结构域、启动子中顺式作用元件及表达模式分析;利用实时定量PCR(RT-qPCR)和组织原位杂交技术验证芦笋性别决定基因AoSOFF的表达模式。【结果】芦笋中鉴定出24个DUF247基因家族成员,它们不均匀地分布在7条染色体上,且在不同器官中呈现差异表达。该家族成员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如氨基酸组成、分子量、理论等电点、不稳定系数和脂肪族系数等都存在差异。RT-qPCR和组织原位杂交结果表明,DUF247基因家族成员之一AoSOFF在芦笋雄花无性别分化早期的雌蕊、雄蕊以及花冠中均有较高表达,但在性别分化早期开始降低表达;在两性花中的表达量较低;而在雌性芦笋各组织中表达极低或检测不到,说明AoSOFF在雄性芦笋中特异性表达,与芦笋性别决定中的雌性抑制功能密切相关。【结论】芦笋DUF247家族成员具有明显的保守性,在芦笋不同性别的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存在显著差异,特别是AoSOFF是一个雄性专一性基因,其同源基因参与植物的自交亲和调控,预示其以自交不亲和类似的反应导致雌性发育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笋 DUF247 AoSOFF 性别分化 雄性专一性 雌性抑制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类次生共生菌在豆大蓟马体内分布以及不同因子对其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晓旭 钟泽鑫 +4 位作者 李建兴 邱佳仁 吴建辉 张永军 潘慧鹏 《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54-764,共11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豆大蓟马Megalurothrips usitatus体内次生共生菌Rickettsia,Wolbachia和Arsenophonus的分布模式以及虫生真菌侵染、温度、寄主植物、啶虫脒抗性对Rickettsia,Wolbachia和Arsenophonus含量的影响,为深入了解这些... 【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豆大蓟马Megalurothrips usitatus体内次生共生菌Rickettsia,Wolbachia和Arsenophonus的分布模式以及虫生真菌侵染、温度、寄主植物、啶虫脒抗性对Rickettsia,Wolbachia和Arsenophonus含量的影响,为深入了解这些次生共生菌在豆大蓟马中的潜在功能奠定基础,为开发新型生物防治策略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检测Rickettsia,Wolbachia和Arsenophonus在豆大蓟马雌雄成虫和2龄若虫体内的分布;通过RT-qPCR检测取食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孢悬液(1×10^(8)孢子/mL)浸泡的豇豆Vigna unguiculata、不同温度(5,10,15,25,30,35和45℃)处理、取食寄主植物豇豆和刀豆Canavalia gladiata的豆大蓟马及啶虫脒敏感品系与抗性品系豆大蓟马成虫中Rickettsia,Wolbachia和Arsenophonus的含量。【结果】Rickettsia和Wolbachia广泛分布于豆大蓟马的成虫和2龄若虫中,主要位于胸部和腹部,少量分布于口器和尾部;Arsenophonus仅在豆大蓟马雌成虫腹部发现。与对照相比,球孢白僵菌感染4 d时豆大蓟马雌成虫中Rickettsia的含量开始显著增加,Wolbachia的含量先增加后减少,Arsenophonus的含量直到6 d时显著增加。豆大蓟马成虫中Rickettsia,Wolbachia和Arsenophonus含量在25℃下最高,在其他温度下则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与取食豇豆的豆大蓟马相比,取食刀豆后豆大蓟马成虫中Rickettsia含量显著降低;与啶虫脒敏感品系相比,豆大蓟马啶虫脒抗性品系成虫中Rickettsia,Wolbachia和Arsenophonus含量显著增加。【结论】Rickettsia和Wolbachia广泛分布于豆大蓟马成虫和2龄若虫中,而Arsenophonus仅存在于豆大蓟马雌成虫体内;真菌侵染、温度、寄主植物和杀虫剂等因子动态调控Rickettsia,Wolbachia和Arsenophonus的含量。上述研究结果突显了次生共生菌的生态可塑性,为其在害虫靶向性防控策略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大蓟马 次生共生菌 RICKETTSIA WOLBACHIA ARSENOPHONUS 荧光原位杂交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豆伞滑刃线虫类转甲状腺素基因(Bd-TTL-1)的克隆与表达定位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世锋 王仁刚 +4 位作者 杨志晓 王自力 李莉 朱秀 陈越男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6-826,共11页
[目的]克隆豆伞滑刃线虫(Bursaphelenchus doui)类转甲状腺素(Transthyretin-like,TTL)基因Bd-TTL-1并进行表达特性分析,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打下基础。[方法]以植物寄生线虫豆伞滑刃线虫为试验材料,以其体前端cDNA为试验方... [目的]克隆豆伞滑刃线虫(Bursaphelenchus doui)类转甲状腺素(Transthyretin-like,TTL)基因Bd-TTL-1并进行表达特性分析,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打下基础。[方法]以植物寄生线虫豆伞滑刃线虫为试验材料,以其体前端cDNA为试验方,体后端cDNA为驱动方,利用固相消减杂交方法构建豆伞滑刃线虫体前端特异cDNA文库。利用反向Northern杂交和测序筛选文库,结合RACE技术获得Bd-TTL-1基因全长序列,并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及数据库对Bd-TTL-1蛋白的理化性质、信号肽、跨膜区、同源性和保守结构域进行预测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原位杂交分别进行基因发育模式和表达定位分析。[结果]成功构建1个豆伞滑刃线虫体前端特异cDNA文库。通过反向Northern杂交、测序与RACE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克隆获得豆伞滑刃线虫TTL全长基因Bd-TTL-1,GenBank登录号PQ276066。Bd-TTL-1基因DNA编码区全长497 bp,包括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cDNA编码区全长435 bp,编码144个氨基酸。预测Bd-TTL-1蛋白的相对分子量为15.86 kD,理论等电点为9.37;Bd-TTL-1蛋白含有1个典型且保守的TTL蛋白结构域,存在信号肽但无跨膜结构域,属于分泌性蛋白。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Bd-TTL-1基因在豆伞滑刃线虫各发育阶段均有表达,但在虫卵期表达微弱,显著低于其他发育阶段(P<0.05)。原位杂交结果显示,Bd-TTL-1基因在豆伞滑刃线虫的食道腺特异表达。[结论]豆伞滑刃线虫Bd-TTL-1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含有1个TTL蛋白保守结构域,是一种具有信号肽但无跨膜结构域的分泌性蛋白;Bd-TTL-1基因在豆伞滑刃线虫食道腺中特异表达,初步推测编码蛋白在寄生过程中通过口针释放到体外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伞滑刃线虫 类转甲状腺素 生物信息学 表达分析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材线虫mix-1基因的表达特性与生物学功能 被引量:1
11
作者 钟伟良 庞凯飞 +4 位作者 鲁建斌 范忠轰 孙士淼 邵蝴蝶 胡加付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0-158,共9页
【目的】研究松材线虫中与性别决定相关基因Bxy-mix-1的表达特性和生物学重要功能,明确该基因在松材线虫性别分化和繁殖交配中的作用,为从雌雄比例调节角度探索以该基因为靶标设计分子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松材线虫基因组设... 【目的】研究松材线虫中与性别决定相关基因Bxy-mix-1的表达特性和生物学重要功能,明确该基因在松材线虫性别分化和繁殖交配中的作用,为从雌雄比例调节角度探索以该基因为靶标设计分子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松材线虫基因组设计引物、克隆Bxy-mix-1基因。对Bxy-mix-1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RT-qPCR技术和原位杂交技术探究Bxy-mix-1基因在松材线虫各龄期的表达水平和表达部位,以明确其时空动态表达特性,采用RNA干扰技术探究该基因在松材线虫生长发育中的作用。【结果】生物信息学结果显示,松材线虫Bxy-mix-1基因的全长CDS为2163 bp,共编码1171个氨基酸,属于SMC蛋白家族。Bxy-mix-1基因在松材线虫各发育阶段均有表达,胚胎期表达量最低,2龄、3龄、4龄表达量逐渐升高,成虫期表达水平最高,且基因表达水平具有雌、雄虫差异性,即雌虫的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雄虫。原位杂交结果表明Bxy-mix-1基因在松材线虫胚胎期呈现全胚胎表达,2龄期、3龄期表达集中在体中后段,4龄和成虫期出现雌、雄差异性表达,即在雌、雄虫的性腺以及雄虫的交合刺表达。Bxy-mix-1基因沉默后,雌雄比例统计结果显示,松材线虫的雌雄比率显著下降。交配结果显示,松材线虫雄虫错误定位率显著升高,雌虫被干扰后的平均产卵量显著下降。【结论】松材线虫Bxy-mix-1基因属SMC蛋白家族,基因表达水平及表达部位皆具有雌、雄虫显著差异性。研究表明Bxy-mix-1基因对松材线虫的性别决定和生殖交配行为具有重要的调控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 Bxy-mix-1 性别决定 RNAI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ER原位杂交检测技术专家共识
12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医学技师委员会病理技术专家组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病理装备分会标准化部 +6 位作者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病理技术学组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病理学专业委员会病理技术学组 周立新 张炜明 薛晓伟 徐黎明 丁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7-161,共5页
EBER原位杂交检测技术是一种用于检测RNA分子在组织细胞中表达定位的方法,规范检测是其结果准确性的根本保证。针对EBER原位杂交检测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关键问题,中国医师协会医学技师委员会病理技术专家组、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病理装备... EBER原位杂交检测技术是一种用于检测RNA分子在组织细胞中表达定位的方法,规范检测是其结果准确性的根本保证。针对EBER原位杂交检测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关键问题,中国医师协会医学技师委员会病理技术专家组、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病理装备分会标准化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病理技术学组及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病理学专业委员会病理技术学组组织相关领域专家进行深入探讨,最终形成此共识。该共识涵盖了EBER原位杂交检测技术的原理、样本处理规范、标准操作流程以及质量控制措施等方面内容,旨在为临床实验室开展EBER原位杂交检测提供指导,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杂交 EBER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杂交检测人乳头瘤病毒E6/E7 mRNA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分型检测阴性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中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玉珍 冯慧敏 张友忠 《实用妇产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93-399,共7页
目的:通过原位杂交检测技术探索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分型检测阴性的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是否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进而为子宫颈HSIL的精确诊断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就诊于山... 目的:通过原位杂交检测技术探索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分型检测阴性的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是否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进而为子宫颈HSIL的精确诊断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就诊于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妇科行子宫颈活检或手术治疗的305例子宫颈HSIL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HR-HPV分型检测阴性患者为研究组(15例),阳性患者为对照组(290例)。采用RNAscope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两组患者样本中HPV E6/E7 m RNA的表达,并使用染色强度半定量评分分析HPV E6/E7 m RNA的表达情况,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方法检测p16、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1)305例HSIL患者中,15例(4.9%)HR-HPV分型检测为阴性。(2)研究组中73.3%(11/15)HPV E6/E7 m RNA呈阳性表达,与对照组100.0%(290/29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研究组p16的阳性表达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3.3%vs.100.0%,P=0.049),两组Ki-67阳性表达率均为100.0%。(4)组织病理学类型为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的样本中,研究组HPV E6/E7 m RNA总体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CIN3的样本中,研究组HPV E6/E7 m RNA总体评分虽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8)。结论:子宫颈癌筛查中,单纯采用HR-HPV分型检测可能导致4.9%的HSIL患者因结果阴性而出现漏诊或误诊。HPV E6/E7 m RNA原位杂交检测技术可能有助于降低HR-HPV分型检测在HSIL中的假阴性率,并辅助预测子宫颈病变的发展方向,进而为实现个体化精准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 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人乳头瘤病毒 人乳头瘤病毒E6/E7 mRNA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栉孔扇贝miR-375_1的靶基因鉴定及在精子发生中的表达特征分析
14
作者 张瑞琦 陈越 +3 位作者 李茜茜 黄晓婷 张志峰 秦贞奎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8-57,146,共11页
为探究微小RNA(microRNA,miRNA)在贝类配子发生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以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为研究对象,针对在幼贝性别分化阶段具有显著雌雄差异的微小RNA miR-375_1开展研究,分析了其在成熟性腺发育周期中的表达特征,预测并... 为探究微小RNA(microRNA,miRNA)在贝类配子发生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以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为研究对象,针对在幼贝性别分化阶段具有显著雌雄差异的微小RNA miR-375_1开展研究,分析了其在成熟性腺发育周期中的表达特征,预测并验证了其靶向调控的关键基因,揭示了关键基因的表达模式。RT-qPCR定量结果显示,miR-375_1在栉孔扇贝性腺发育周期中具有显著的雌雄表达差异及动态变化;软件预测及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确定,miR-375_1能够调控包括bmi1、cfap45、dmrt1和tssk4-1等与精子发生过程密切相关的潜在靶基因,且与bmi1基因的作用更显著;原位杂交结果表明,bmi1基因信号定位于精细胞和精子。研究结果表明,miR-375_1可能在栉孔扇贝精子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可通过调控bmi1、cfap45、dmrt1和tssk4-1等基因参与精子成熟过程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孔扇贝 微小RNA miR-375_1 bmi1基因 精子发生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FE3重排肾细胞癌合并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分析
15
作者 张展奕 陆敏 +8 位作者 孙悦皓 董靖晗 侯小飞 肖春雷 王国良 田晓军 马潞林 张洪宪 张树栋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50-661,共12页
目的:回顾TFE3重排肾细胞癌(TFE3-rearranged renal cell carcinoma,TFE3-RCC)合并静脉癌栓(venous tumor thrombus,VT)(TFE3-VT)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探索其治疗策略及预后特点,为TFE3-VT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13年1月... 目的:回顾TFE3重排肾细胞癌(TFE3-rearranged renal cell carcinoma,TFE3-RCC)合并静脉癌栓(venous tumor thrombus,VT)(TFE3-VT)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探索其治疗策略及预后特点,为TFE3-VT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24年1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接受手术且术后病理诊断为TFE3-VT的患者、诊断为TFE3-RCC但不合并VT(TFE3-non-VT)的患者,以及诊断为非TFE3突变的肾细胞癌且合并VT(non-TFE3-VT)的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病史资料、影像学资料、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研究的主要结局为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次要结局为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1)对TFE3-VT与TFE3-non-VT患者的基线资料进行比较,服从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Student’s t检验;不服从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以中位数(P_(25),P_(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类变量以样本数及百分比[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s精确检验。(2)对13例TFE3-VT患者的临床病史、影像学表现、手术情况及组织病理学特征进行描述。(3)对TFE3-VT患者进行生存分析,描述13例TFE3-VT患者的随访情况,并与TFE3-non-VT及non-TFE3-VT进行生存情况比较。在与TFE3-non-VT患者进行比较时,利用Kaplan-Meier法绘制临床分期Ⅰ~Ⅳ期TFE3-RCC患者、TFE3-VT与TFE3-non-VT患者,以及临床分期Ⅲ期TFE3-VT与TFE3-non-VT亚组患者的PFS及OS曲线,通过Log-rank检验比较各组患者生存曲线之间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在与non-TFE3-VT患者进行比较时,采用1∶1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对两组患者进行配对,利用Kaplan-Meier法绘制配对后两组患者的PFS及OS曲线,通过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生存曲线之间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所有统计分析均使用R语言(v 4.2.3)进行,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45例TFE3-RCC患者,其中TFE3-VT患者13例,TFE3-non-VT患者32例,同时纳入non-TFE3-VT患者523例。13例TFE3-VT患者中女性9例(69.2%),男性4例(30.8%),平均年龄(37.9±14.4)岁,平均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2.2±3.5)kg/m^(2),中位年龄校正Charlson合并症指数(age-adjusted 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aCCI)为1.0(0.0,1.0)分,术前平均肌酐为(75.3±15.9)μmol/L;7例(53.8%)患者肿瘤位于左肾,6例(46.2%)位于右肾;6例(46.2%)患者在术前存在远处转移(M1期),7例(53.8%)术前未发现远处转移;合并Mayo 0级VT的患者共7例(53.8%),合并MayoⅠ级及MayoⅣ级VT的患者各1例(7.7%),合并MayoⅡ级及MayoⅢ级VT的患者各2例(15.4%);2例(15.4%)行开放手术,6例(46.1%)行腹腔镜手术,5例(38.5%)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平均手术时长(273±79)min,平均出血量(722±570)mL;13例患者肿瘤大体标本的平均最大直径为(10.8±2.4)cm。13例患者均进行了TFE3蛋白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染色,其中7例患者进行了进一步的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并证实为TFE3-RCC。13例患者在随访中有11例(84.6%)出现肿瘤的复发转移,9例患者(69.2%)死亡,中位PFS为4个月,1年PFS率为31%;中位OS为13个月,1年OS率为54%。在45例TFE3-RCC患者中,不同临床分期患者的PFS及OS曲线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FE3-VT患者与TFE3-non-VT患者的PFS及OS曲线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临床Ⅲ期患者的亚组分析中,TFE3-VT患者与TFE3-non-VT患者的PFS及OS曲线之间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PSM后,TFE3-VT患者与non-TFE3-VT患者的PFS曲线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S曲线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结论:TFE3-VT患者以中青年女性为主,术前远处转移发生率高;IHC染色TFE3蛋白呈强阳性、FISH检测见红-绿分离信号可明确诊断;TFE3-VT患者与TFE3-non-VT患者相比生存预后较差;TFE3-VT患者较non-TFE3-VT患者更易发生早期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癌 TFE3基因 静脉癌栓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荧光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虾肝肠胞虫Septin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在增殖中的潜在作用
16
作者 张晟 乔毅 +4 位作者 曹晓慧 张雷霆 成婕 吴海龙 沈辉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4,共9页
虾肝肠胞虫(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EHP)是对虾养殖业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其裂殖增殖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克隆和分析EHP裂殖期Septin蛋白EhpSeptin的基因序列、表达及定位,初步阐释了该基因在EHP裂殖中的潜在作用.结果表... 虾肝肠胞虫(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EHP)是对虾养殖业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其裂殖增殖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克隆和分析EHP裂殖期Septin蛋白EhpSeptin的基因序列、表达及定位,初步阐释了该基因在EHP裂殖中的潜在作用.结果表明,EhpSeptin基因序列编码265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分子量约30.4 kDa,等电点4.75.构建EhpSeptin原核表达载体,获得高纯度表达蛋白.Western blotting验证了表达蛋白与天然蛋白一致.此外,本研究建立了EhpSeptin基因显色原位杂交技术(chromogenic in situ hybridization,CISH),分析感染对虾样本中EhpSeptin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EhpSeptin的表达水平随EHP感染强度增加而升高,表明其参与了EHP的裂殖过程.本研究首次报道了EHP裂殖相关蛋白EhpSeptin的克隆、表达、定位及其在EHP感染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为探究EHP裂殖分子机制和防治该病原体的感染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肝肠胞虫 SEPTIN 原核表达 显色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荧光定量PCR检测和原位杂交技术分析湖北省蛋鸡滑液支原体的感染情况
17
作者 王纯 王晴 +8 位作者 吴晓倩 胡婷 崔卫涛 裴洁 宋铁平 胡思顺 张万坡 李自力 周祖涛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96-1407,共12页
近年来,滑液支原体(Mycoplasma synoviae,MS)在鸡群中的感染率日益上升。湖北省蛋鸡存栏规模较大,各蛋鸡品种均有饲养,目前湖北省蛋鸡群MS感染情况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开展湖北省规模蛋鸡养殖场鸡群MS感染情况的调查并探究MS在产蛋壳... 近年来,滑液支原体(Mycoplasma synoviae,MS)在鸡群中的感染率日益上升。湖北省蛋鸡存栏规模较大,各蛋鸡品种均有饲养,目前湖北省蛋鸡群MS感染情况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开展湖北省规模蛋鸡养殖场鸡群MS感染情况的调查并探究MS在产蛋壳顶端异常(eggshell apex abnormality,EAA)蛋鸡输卵管中的分布。采集湖北省36个规模蛋鸡养殖场82个鸡群血清和气管棉拭子各1637份,利用建立的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PCR)方法检测MS载量,ELISA试剂盒检测免疫鸡群和非免疫鸡群血清抗体,并对产EAA蛋的蛋鸡输卵管进行MS载量、病理切片和MS定位分析。结果显示,临床样本中,喉气管拭子MS阳性率9.41%;血清抗体阳性率92.24%,其中非免疫鸡群抗体阳性率89.04%,且6月龄抗体达100%阳性,免疫鸡群抗体阳性率95%;36个规模场中有26个(72.22%)MS感染阳性场,82个鸡群中有61个(74.39%)感染阳性群;10个蛋鸡品种均有MS感染。产EAA蛋的鸡输卵管部位检出MS且膨大部的载量极显著高于子宫部、峡部和漏斗部(P<0.01),子宫部显著高于峡部和漏斗部(P<0.05);在产EAA蛋的蛋鸡输卵管中,峡部和子宫部出现黏膜上皮细胞变性和腺体肿大以及膨大部出现腺体上皮细胞脱落和坏死,子宫部和峡部的黏膜上皮以及膨大部的黏膜上皮和管状腺周围都有MS阳性信号检出,其中膨大部和子宫部阳性信号最强。综上,湖北省蛋鸡场MS感染严重,不同品种均有感染,MS主要定植在蛋鸡输卵管子宫部和膨大部中并造成病理损伤。本研究为湖北省蛋鸡MS感染情况的认识和MS引起EAA蛋的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液支原体 蛋壳顶端异常 荧光定量PCR 原位杂交 组织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希尔斯山羊草细胞遗传学标记的建立
18
作者 丁洪科 宫文萍 +4 位作者 倪佳俊 王开 崔法 刘建军 刘成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4-68,74,共6页
希尔斯山羊草是小麦的近源植物,对非生物胁迫和生物胁迫具有良好抗性,是小麦改良的优异基因源。荧光原位杂交(FISH)是检测小麦部分近源植物染色体的有力细胞遗传学工具。为了验证FISH鉴定小麦背景中希尔斯山羊草染色体的可行性,本研究... 希尔斯山羊草是小麦的近源植物,对非生物胁迫和生物胁迫具有良好抗性,是小麦改良的优异基因源。荧光原位杂交(FISH)是检测小麦部分近源植物染色体的有力细胞遗传学工具。为了验证FISH鉴定小麦背景中希尔斯山羊草染色体的可行性,本研究以中国春为对照,以寡核苷酸Oligo-pSc119.2-1、OligopTa535-1和(GAA)_(8)为探针,对中国春-希尔斯山羊草1S^(s)—7S^(s)附加系进行了FISH分析。以Oligo-pSc119.2-1和Oligo-pTa535-1为探针的双色FISH结果发现,Oligo-pSc119.2-1在希尔斯山羊草1S^(s)—7S^(s)不同染色体的长臂和短臂的末端或近末端具有杂交信号,Oligo-pTa535-1仅在3S^(s)L近中部和7S^(s) S近末端有较微弱的杂交信号。以(GAA)_(8)为探针的单色FISH结果发现,该探针在希尔斯山羊草1S^(s)—7S^(s)染色体上的杂交信号位置各不相同。同时,还对希尔斯山羊草各染色体臂比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1S^(s)—7S^(s)染色体长/短臂比值各不相同,其中,1S^(s)—5S^(s)为亚中着丝粒染色体,6S^(s)和7S^(s)为中着丝粒染色体。因此,结合染色体长/短臂比,OligopSc119.2-1或(GAA)_(8)的FISH杂交信号不仅可以精确区分希尔斯山羊草各染色体,还可以作为细胞遗传学标记用于检测和追踪小麦背景中希尔斯山羊草的染色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希尔斯山羊草 附加系 荧光原位杂交 染色体臂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常表达CD10的套细胞淋巴瘤14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19
作者 陈加兴 朱琼 +6 位作者 卢舒怡 吴晨榆 柯龙凤 张文雯 邱雅婷 陈刚 陈燕坪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97-1003,共7页
目的探讨异常表达CD10的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MCL)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4例异常表达CD10的MCL石蜡标本,采用HE染色、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及FISH方法,观察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征,并结... 目的探讨异常表达CD10的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MCL)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4例异常表达CD10的MCL石蜡标本,采用HE染色、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及FISH方法,观察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征,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14例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3例,男女比为11∶3,年龄49~80岁,平均64.4岁,中位年龄64岁;发生于淋巴结10例,鼻咽1例,右半结肠1例,右侧眼睑1例,右侧睾丸1例。Ann Arbor分期:8例Ⅳ期,5例Ⅲ期,1例分期不明。镜检:正常结构完全破坏,肿瘤细胞呈弥漫性生长,背景中可见透明变性的小血管和单个散在的上皮样组织细胞,其中8例(8/14,57.14%)由一致的小到中等大小淋巴细胞组成,核略不规则,核染色质不规则分散,核仁不明显,可见核分裂象,细胞质稀少;3例(3/14,21.43%)肿瘤细胞大,多形性显著,核圆形或不规则形,核仁突出,核分裂象多见,胞质丰富淡染;3例(3/14,21.43%)肿瘤细胞类似于淋巴母细胞,细胞核圆形,染色质细腻,核仁不明显,核分裂象多见,胞质稀少。免疫表型:CD21显示残留的滤泡树突网;肿瘤细胞弥漫强表达CD20(14/14)、PAX5(7/7)、CD5(14/14)、Cyclin D1(14/14)、SOX11(11/11)和BCL2(13/13),部分表达BCL6(8/14,57.14%)和MUM1(6/9,66.67%),不表达CD3(14/14)和CD23(14/14)。所有病例均表达CD10,其中10例弥漫强表达CD10(10/14,71.43%),4例部分表达CD10(4/14,28.57%)。Ki67增殖指数10%~90%。EBER原位杂交均为阴性(8/8)。9例行FISH检测,其中7例检出CCND1基因分离,另有2例因组织样本太少检测失败。13例行骨髓活检,其中8例(8/13,61.54%)检出骨髓受累,5例(5/13,38.46%)未检出骨髓受累。结论异常表达CD10的MCL少见,通常呈弥漫性的生长模式,母细胞和多形性变异型多见,Ki67增殖指数较高,临床预后较差,需与其他类型CD10阳性的B细胞淋巴瘤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细胞淋巴瘤 CD10 BCL6 免疫组织化学 荧光原位杂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伴IRF4重排的大B细胞淋巴瘤63例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分析
20
作者 张瑜琇 易红梅 +6 位作者 李安琪 李医民 欧阳斌燊 董磊 张蕾 许海敏 王朝夫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1-178,共8页
目的探讨成人伴IRF4重排的大B细胞淋巴瘤(large B-cell lymphoma with IRF4 rearrangement,LBCL-IRF4r)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63例成人LBCL-IRF4r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相关蛋白表达,FISH技术检测IRF4、... 目的探讨成人伴IRF4重排的大B细胞淋巴瘤(large B-cell lymphoma with IRF4 rearrangement,LBCL-IRF4r)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63例成人LBCL-IRF4r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相关蛋白表达,FISH技术检测IRF4、BCL2、MYC、BCL6和TP53基因重排或缺失,分析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关系。另收集132例成人非特指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预后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3例成人LBCL-IRF4r男女比为1.1∶1,中位年龄54.0岁(范围20~84岁),其中<40岁14例(22.2%)、40~60岁24例(38.1%)、>60岁25例(39.7%);Waldeyer环18例(28.6%)、颈部淋巴结8例(12.7%)、其他淋巴结和淋巴器官合计7例(11.1%)、胃13例(20.6%)、肠4例(6.4%)和其他结外部位合计13例(20.6%);63例均存在IRF4基因重排,无BCL2和MYC基因易位(0/58),30.9%(17/55)存在BCL6基因易位,16.3%(8/49)有TP53基因缺失。59例获得随访,中位随访28个月(范围1~65个月),完全缓解48例(81.4%),疾病进展或复发10例(16.9%),死亡3例(5.1%)。单因素分析显示,乳酸脱氢酶水平、Ann Arbor分期、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评分、生长模式、Hans分型和双表达BCL2和C-MYC与患者无进展生存显著相关;年龄、Ann Arbor分期和IPI评分与总生存显著相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双表达BCL2和C-MYC是无进展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成人LBCL-IRF4r的完全缓解率和无进展生存显著高于成人非特指型DLBCL。结论LBCL-IRF4r可发生于成人各年龄段,好发于Waldeyer环、颈部淋巴结和胃肠道,临床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伴IRF4重排的大B细胞淋巴瘤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FIS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