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fluence of railway wheel tread damage on wheel-rail impact loads and the durability of wheelsets
1
作者 Michele Maglio Tore Vernersson +2 位作者 Jens C.O.Nielsen Anders Ekberg Elena Kabo 《Railway Engineering Science》 EI 2024年第1期20-35,共16页
Dynamic wheel-rail contact forces induced by a severe form of wheel tread damage have been measured by a wheel impact load detector during full-scale field tests at different vehicle speeds.Based on laser scanning,the... Dynamic wheel-rail contact forces induced by a severe form of wheel tread damage have been measured by a wheel impact load detector during full-scale field tests at different vehicle speeds.Based on laser scanning,the measured three-dimensional damage geometry is employed in simulations of dynamic vehicle-track interaction to calibrate and verify a simulation model.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magnitude of the impact load and various operational parameters,such as vehicle speed,lateral position of wheel-rail contact,track stiffness and position of impact within a sleeper bay,is investigated.The calibrated model is later employed in simulations featuring other forms of tread damage;their effects on impact load and subsequent fatigue impact on bearings,wheel webs and subsurface initiated rolling contact fatigue of the wheel tread are assessed.The results quantify the effects of wheel tread defects and are valuable in a shift towards condition-based maintenance of running gear,and for general assessment of the severity of different types of railway wheel tread dam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heel tread damage Rolling contact fatigue cluster Field measurements Dynamic vehicle-track interaction wheel-rail impact load wheelset durabi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轨冲击对高速铁路客车轴箱轴承系统的影响分析
2
作者 常伟 张茜 +1 位作者 刘学 于长鑫 《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 2025年第1期6-12,共7页
车轮扁疤引起的轮轨冲击是造成轴箱轴承系统损伤的常见原因之一,为研究其影响机理,文章将车轮扁疤运动模型模拟得到的冲击载荷引入铁路客车双列圆锥滚子轴承轴箱系统力矩平衡模型,计算不同长度扁疤在实际工况下导致的轴箱轴承系统内部... 车轮扁疤引起的轮轨冲击是造成轴箱轴承系统损伤的常见原因之一,为研究其影响机理,文章将车轮扁疤运动模型模拟得到的冲击载荷引入铁路客车双列圆锥滚子轴承轴箱系统力矩平衡模型,计算不同长度扁疤在实际工况下导致的轴箱轴承系统内部接触变形、偏转与局部极限接触应力,进而评估轴箱轴承系统的疲劳破坏与轮轨冲击接触的关联性。根据计算结果,从轴承使用寿命的角度建议当车速接近300 km/h时,车轮扁疤长度需要限制在30 mm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箱轴承系统 车轮扁疤 轮轨冲击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车车辆车轮轮缘踏面校对样板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3
作者 曾泓顺 黄昊 +2 位作者 张逸云 麻哲瑜 韦懿洋 《铁道技术监督》 2025年第3期20-23,共4页
为保障机车车辆车轮轮缘踏面校对样板量值的准确可靠,依据JJG(铁道)212—2023《机车车辆样板类量具检定规程》中典型坐标测量方法,分析校对样板轮廓上点的横坐标对其纵坐标测量结果的影响,建立纵坐标测量综合误差数学模型。机车车辆车... 为保障机车车辆车轮轮缘踏面校对样板量值的准确可靠,依据JJG(铁道)212—2023《机车车辆样板类量具检定规程》中典型坐标测量方法,分析校对样板轮廓上点的横坐标对其纵坐标测量结果的影响,建立纵坐标测量综合误差数学模型。机车车辆车轮轮缘踏面校对样板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结果表明,校对样板测量结果不确定度均小于目标测量不确定度,满足量值传递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车车辆 轮缘 踏面 校对样板 测量不确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轮多边形磨耗对地铁列车蠕滑特性的影响分析
4
作者 杨岗 吴欣洲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6-112,共7页
为研究车轮多边形磨耗对轮轨接触蠕滑特性的影响,依据多体动力学理论和滚动接触理论,建立基于地铁列车参数的多体动力学模型,并计算多工况下车轮踏面磨耗指数,分析车轮多边形阶数和幅值变化对轮轨力、蠕滑率和蠕滑力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 为研究车轮多边形磨耗对轮轨接触蠕滑特性的影响,依据多体动力学理论和滚动接触理论,建立基于地铁列车参数的多体动力学模型,并计算多工况下车轮踏面磨耗指数,分析车轮多边形阶数和幅值变化对轮轨力、蠕滑率和蠕滑力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蠕滑率以及蠕滑力会随车轮多边形阶数和幅值的上升而增大;车轮踏面磨耗随地铁列车运行里程的增加而逐步增大。使用轮轨垂向力指标,根据车速小于160 km/h,轮轨力应不大于200 kN的标准,确定地铁列车80 km/h运行速度下3~23阶多边形幅值安全限值,结果表明多边形幅值安全限值随阶数增加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轮多边形 地铁列车 踏面磨耗 蠕滑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可分离蒸馏网络的列车轮对踏面缺陷检测算法
5
作者 程翔 朱禹熹 贾林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789-4803,共15页
作为列车安全维护的重点问题,列车轮对表面缺陷检测性能易受低算力、多尺度和复杂背景等因素的制约。这使得许多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算法难以完全发挥其性能。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可分离蒸馏网络的列车轮对踏面缺陷检测... 作为列车安全维护的重点问题,列车轮对表面缺陷检测性能易受低算力、多尺度和复杂背景等因素的制约。这使得许多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算法难以完全发挥其性能。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可分离蒸馏网络的列车轮对踏面缺陷检测算法(D-MSCNet)。在该方法中,首先设计一种由跨层可分离特征提取模块(CSEM)和多尺度可分离下采样模块(MSDM)组成的主干网络(MSA-ResNet)。其中,CSEM模块通过在残差架构中引入深度可分离卷积、扩展卷积、通道压缩和跨层连接机制来保证它能在不显著增加计算量的同时丰富特征信息、扩大感受野。多尺度可分离下采样模块(MSDM)通过引入多尺度特征融合机制和注意力模块以在下采样任务过程中提高多尺度特征信息、弱化背景信息。其次,设计了一种新的主从区域知识蒸馏策略来有效地压缩和简化模型。它首先根据标签中的Ground Truth划分主要和次要蒸馏区域,然后将两者作用于各个回归分支之间以执行知识蒸馏任务。最后,在实际列车轮对踏面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分析,对比实验表明当所提方法D-MSCNet在加载小参数网络(MSA-ResNet18)时,其M_(AP)=64.9%、F_(PS)=85优于大多数对比方法,表明了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平衡检测速度和检测精度。此外,通过消融实验、模块对比实验以及可视化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对踏面缺陷 知识蒸馏 无锚检测器 多尺度特征模块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列车荷载作用下板式无砟轨道垂向应力衰减特性
6
作者 王彬宇 岳朝阳 +3 位作者 刘卫星 王志璇 徐畅 赵坪锐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2-28,共7页
为了优化无砟轨道结构设计并为确定动力系数取值提供参考,以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为研究对象,采用LS-DYNA软件建立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了不同速度级时车轮扁疤和焊缝激励下的轮轨垂向力时频特征,阐明了轮轨垂向力随车速的变化... 为了优化无砟轨道结构设计并为确定动力系数取值提供参考,以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为研究对象,采用LS-DYNA软件建立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了不同速度级时车轮扁疤和焊缝激励下的轮轨垂向力时频特征,阐明了轮轨垂向力随车速的变化规律;进而分析了轨道结构垂向应力沿深度的变化规律,计算了轨道结构动力系数并揭示了动力系数沿轨道结构深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车速在400 km/h内,车轮扁疤不平顺作用下轮轨垂向力主频大于500 Hz,而焊缝不平顺作用下轮轨垂向力存在两个主频,较高的主频大于500 Hz,较低的主频处于(49.9±10)Hz内;高频列车荷载下的轨道垂向应力沿着轨道结构深度衰减明显,轨道板底部的垂向应力约为轨道板顶部的15%,底座板底部的垂向应力约为轨道板顶部的4%;轨道结构动力系数沿轨道结构深度显著降低,在钢轨至轨道板之间衰减约40%,底座板底部动力系数比钢轨上减小约50%。建议适当降低高频列车荷载作用下无砟轨道设计和检算动力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无砟轨道 动力衰减特性 车轮扁疤不平顺 焊缝不平顺 垂向应力 动力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Canny算法的车轮踏面边缘检测
7
作者 孙宝民 王冬 +1 位作者 林含潇 杨钰鑫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31期17-22,29,共7页
近年来,列车检修逐渐由人检转换为机检,针对在踏面损伤检测图像处理过程中,由于环境光照、背景区域复杂等因素影响,导致图像踏面目标区域边缘检测效果差、细节信息丢失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引导滤波改进Canny算子的边缘检测算法。首先,... 近年来,列车检修逐渐由人检转换为机检,针对在踏面损伤检测图像处理过程中,由于环境光照、背景区域复杂等因素影响,导致图像踏面目标区域边缘检测效果差、细节信息丢失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引导滤波改进Canny算子的边缘检测算法。首先,利用中值滤波和引导滤波组成的混合滤波进行图像去噪处理,在滤除噪声的同时具有良好的保边特性;接着,扩展梯度模板的计算方向来获得梯度幅值;最后,利用边缘信息改进全局阈值的方法自适应获得高低阈值。基于引导滤波改进Canny算子的边缘检测算法能够有效滤除图像噪声,同时检测出更多的踏面损伤边缘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 车轮踏面 损伤 边缘检测 引导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0 km/h动力集中动车组车轮旋修优化方案研究
8
作者 肖齐 于卫东 +1 位作者 樊立新 石邹亮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4-150,共7页
文中以提升动力集中动车组车轮旋修经济性为目标,开展动力车、拖车/控制车车轮旋修优化方案研究。文中利用TPDS轨旁监测数据和不落轮车床测量数据,耦合分析了车轮踏面伤损现状,提出了适合机辆一体化检修方案的车轮旋修模型,解决动力车... 文中以提升动力集中动车组车轮旋修经济性为目标,开展动力车、拖车/控制车车轮旋修优化方案研究。文中利用TPDS轨旁监测数据和不落轮车床测量数据,耦合分析了车轮踏面伤损现状,提出了适合机辆一体化检修方案的车轮旋修模型,解决动力车部分失修、拖车/控制车部分过度修和旋修周期不匹配等问题,从而延长车轮旋修周期,提升动力集中动车组运用检修的安全性、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集中动车组 车轮旋修 车辆运行品质轨边动态监测系统(TPDS) 踏面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车轮踏面对轮缘异常磨耗的影响与分析
9
作者 胡雅婷 张枝森 +2 位作者 宗志祥 葛亦凡 吕晟 《智慧轨道交通》 2024年第2期71-79,共9页
针对上海地铁车辆车轮轮缘异常磨耗的问题,以3、4号线列车为例,进行了车轮踏面换型跟踪试验,研究了在不同车轮踏面下,车轮各参数值的磨耗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在LM踏面下的轮缘厚度磨耗值明显小于DIN5573踏面,LM踏面能进一步降低轮缘磨... 针对上海地铁车辆车轮轮缘异常磨耗的问题,以3、4号线列车为例,进行了车轮踏面换型跟踪试验,研究了在不同车轮踏面下,车轮各参数值的磨耗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在LM踏面下的轮缘厚度磨耗值明显小于DIN5573踏面,LM踏面能进一步降低轮缘磨耗。但由于LM踏面接触应力高于DIN5573踏面,因此4号线LM踏面出现了微裂纹情况,但微裂纹深度较浅,未形成踏面剥离,不会影响运营安全以及后期的镟修工作。此研究对列车减少轮缘磨耗以及后期车轮镟修工作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缘磨耗 换型 踏面 车轮镟修 微裂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点坐标法的机车车辆车轮轮缘踏面校对样板外形轮廓自动检定装置研制
10
作者 谢天臻 《铁道技术监督》 2024年第7期21-28,共8页
针对机车车辆车轮轮缘踏面校对样板检定过程中存在检定结果准确度受人为因素影响大、检定时间长、效率低等问题,以机车车辆车轮轮缘踏面校对样板外形轮廓的既有检定过程为基础,依据JJF(CR)044—2022《检修用样板类量具校准规范》和JJG(... 针对机车车辆车轮轮缘踏面校对样板检定过程中存在检定结果准确度受人为因素影响大、检定时间长、效率低等问题,以机车车辆车轮轮缘踏面校对样板外形轮廓的既有检定过程为基础,依据JJF(CR)044—2022《检修用样板类量具校准规范》和JJG(铁道)212—2023《机车车辆样板类量具检定规程》,提出机车车辆车轮轮缘踏面校对样板外形轮廓自动检定装置的设计要求和思路,研制自动检定装置,并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自动检定装置的测量能力满足设计要求,测量结果符合量值传递要求,能自动测量校对样板外形轮廓,减小人为误差,缩短测量时间,大幅提升检定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车车辆 车轮 轮缘 踏面 校对样板 特征点坐标法 自动检定装置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XD2型机车车轮踏面斜裂纹产生机制及旋修对策研究
11
作者 石珮廷 杨延峰 +5 位作者 杨兴宽 吴军 孙亚星 孙宇铎 李立 赵飒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0-137,共8页
机车车轮服役工况恶劣,失效问题突出,针对HXD2型机车车轮频发的踏面斜裂纹问题,文中分析调研车轮运维现状,利用金相检查探究斜裂纹萌生及扩展机制,通过现场测试跟踪,归纳斜裂纹分布规律及特征,基于机车车轮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系统(以下... 机车车轮服役工况恶劣,失效问题突出,针对HXD2型机车车轮频发的踏面斜裂纹问题,文中分析调研车轮运维现状,利用金相检查探究斜裂纹萌生及扩展机制,通过现场测试跟踪,归纳斜裂纹分布规律及特征,基于机车车轮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系统(以下简称“机车PHM+车轮系统”)提出经济性旋修方案,并进行试验效果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踏面斜裂纹是制约车轮服役寿命的主要原因,该裂纹属于滚动接触疲劳伤损,开口方向指向轮缘,在1、4轴位处最易产生,并且随着轮径的减少,裂纹扩展深度也总体增加;经济性旋修方案能合理推荐轮缘厚度,降低轮径旋修损失,每片车轮单次旋修节省2.3 mm,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XD2型机车 踏面斜裂纹 机车车轮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系统 经济性旋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动车组车轮踏面镟修策略研究 被引量:40
12
作者 董孝卿 王悦明 +2 位作者 王林栋 刘会英 宋国良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8-94,共7页
车轮踏面镟修策略主要包括车轮镟修周期的制定和镟修用车轮踏面外形的制定。通过对高速动车组振动性能和车轮磨耗状态的长期跟踪测试,确定高速动车组车轮镟修策略的制定原则和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京津城际铁路CRH3C型动车组典型... 车轮踏面镟修策略主要包括车轮镟修周期的制定和镟修用车轮踏面外形的制定。通过对高速动车组振动性能和车轮磨耗状态的长期跟踪测试,确定高速动车组车轮镟修策略的制定原则和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京津城际铁路CRH3C型动车组典型振动性能、车轮外形和磨耗状态的实测数据,研究高速动车组的车轮镟修周期;对比分析国外镟修用车轮踏面外形制定方法,设计出18种高速动车组镟修用车轮踏面外形,并对现场最为需要的28,29和30mm这3种薄轮缘外形的车轮进行轮轨接触几何关系和动力学性能仿真计算。结果表明:高速动车组镟修策略应从高速动车组的运用状态、主要运营线路和车辆设计参数3个方面综合考虑;京津城际铁路CRH3C型动车组车轮镟修周期可定为30万km;轮轨接触几何和动力学仿真验证了为CRH3C型动车组新设计的镟修用薄轮缘车轮的临界速度均在400km.h-1以上,其运行稳定性与原型车轮相差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轮踏面镟修 车轮踏面外形 轮轨关系 高速动车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N钢轨的廓型设计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72
13
作者 周清跃 张银花 +4 位作者 田常海 陈朝阳 刘丰收 俞喆 李兰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8-135,共8页
针对我国铁路多种型面的车轮在线路上混跑的实际情况,为改善轮轨接触关系,以60 kg&#183;m-1钢、轨(简称60钢轨)为原形,按照尽量少改动原形钢轨几何尺寸的原则,以直线线路钢轨上的轮轨接触光带居中、曲线线路上车轮轮缘贴靠钢轨时形... 针对我国铁路多种型面的车轮在线路上混跑的实际情况,为改善轮轨接触关系,以60 kg&#183;m-1钢、轨(简称60钢轨)为原形,按照尽量少改动原形钢轨几何尺寸的原则,以直线线路钢轨上的轮轨接触光带居中、曲线线路上车轮轮缘贴靠钢轨时形成共形接触为预期目标,以减少轮轨接触应力、改善车辆动力学性能为目的,研究设计具有新轨头廓型的60N钢轨.仿真结果表明:60N钢轨与LM,S1002CN和LMA型面车轮接触时的接触点基本在轨头踏面中心区域;60N钢轨的最大接触应力和最大Mises等效应力与60钢轨相比,分别降低约19 %和13%;当轮对横移量在8mm以内时,无论是与新车轮接触、还是与失稳磨耗车轮接触,60N钢轨的等效锥度基本在0.10~0.15范围内,从而有效改善了轮轨接触关系.铺设60N钢轨的试验结果表明:可以减少甚至避免钢轨在轨距角部位出现飞边、剥离掉块和疲劳核伤,产生的轮轨接触光带在25~30 mm范围内,与仿真计算结果吻合;无需进行钢轨预打磨廓型设计,大幅度减少了钢轨打磨工作量,同时也降低了打磨钢轨的难度.建议尽快在高速铁路上推广使用60N钢轨,并将其轨头廓型优化成果推广应用以形成统一的钢轨轨头廓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头廓型 钢轨 轮轨匹配 车轮型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H_3型动车组构架横向失稳成因分析 被引量:35
14
作者 周清跃 田常海 +2 位作者 张银花 常崇义 侯茂锐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5-110,共6页
针对高速动车组因其构架横向加速度超限(简称构架横向失稳)而报警的问题,以武广高速铁路为对象,分析和研究CRH。型动车组构架横向失稳的成因。结果表明:车轮踏面磨耗、部分地段钢轨轨面出现宽光带和双光带(轮轨接触不良)而导致... 针对高速动车组因其构架横向加速度超限(简称构架横向失稳)而报警的问题,以武广高速铁路为对象,分析和研究CRH。型动车组构架横向失稳的成因。结果表明:车轮踏面磨耗、部分地段钢轨轨面出现宽光带和双光带(轮轨接触不良)而导致轮轨接触时的等效锥度偏大,是造成动车组在该地段发生构架横向失稳的主要原因;当车轮踏面凹磨达到0.5mm、轮轨接触光带宽度大于50mm时,其等效锥度达到0.5~0.7,易发生构架横向失稳;加大轨距,减少车轮踏面凹磨,严格按设计廓形打磨钢轨,以及使用新廓形钢轨60N,均可有效改善轮轨接触关系,控制轮轨等效锥度的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车组 构架 横向加速度 等效锥度 车轮踏面 轨头廓形 CRH.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H_(3C)型动车组薄轮缘车轮外形设计与运用 被引量:17
15
作者 董孝卿 王悦明 +2 位作者 任尊松 王林栋 刘会英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17,共7页
对京津城际铁路CRH3C型动车组车轮磨耗、车辆振动性能进行长期跟踪试验研究。研究发现部分动车组车轮镟修后车体横向失稳,而镟修后车轮外形等效锥度过小是车体失稳的主要原因。通过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确定新的系列薄轮缘车轮形面设计... 对京津城际铁路CRH3C型动车组车轮磨耗、车辆振动性能进行长期跟踪试验研究。研究发现部分动车组车轮镟修后车体横向失稳,而镟修后车轮外形等效锥度过小是车体失稳的主要原因。通过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确定新的系列薄轮缘车轮形面设计原则为:提高轮轨等效锥度;统一轮缘高度;高次曲线连接轮缘根部与踏面外形。通过仿真计算、试镟修与线路运用考核薄轮缘车轮外形。仿真计算和线路测试结果表明:京津城际铁路CRH3C型动车组车轮采用该系列薄轮缘外形镟修后,轮轨等效锥度为0.17,动车组车体失稳现象消失,构架稳定性和运行平稳性均满足标准要求,直径镟修量控制在2mm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轮形面 轮轨关系 仿真计算 试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轨接触几何参数对高速客车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7
16
作者 孙善超 王成国 +1 位作者 李海涛 曾树谷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3-98,共6页
为研究轮轨关系对高速铁路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选择中国车轮踏面LMA与钢轨断面CHN60、日本新干线圆弧车轮踏面JP-ARC与钢轨断面JIS60和欧洲标准车轮踏面S1002与钢轨断面UIC60,应用AD-AMS/Rail软件,考虑轮对内侧距从1 353 mm变化到1 36... 为研究轮轨关系对高速铁路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选择中国车轮踏面LMA与钢轨断面CHN60、日本新干线圆弧车轮踏面JP-ARC与钢轨断面JIS60和欧洲标准车轮踏面S1002与钢轨断面UIC60,应用AD-AMS/Rail软件,考虑轮对内侧距从1 353 mm变化到1 360 mm的情况,计算分析高速客车的临界速度、脱轨系数、车辆运行平稳性以及车辆稳态曲线通过的轮轨磨耗指数。车辆动力学仿真计算中均采用基于先锋号客车基本参数建立的车辆动力学模型。分析轮轨几何参数对高速车辆运行平稳性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轮对内侧距可以改善舒适性,减小磨耗,提高临界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客车 车轮踏面形状 轮对内侧距 车辆系统动力学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车轮轮辋疲劳裂纹和踏面剥离掉块的微观伤损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17
作者 丛韬 韩建民 +2 位作者 张关震 吴斯 张澎湃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3-99,共7页
以某型铁道车辆装用的3组(20个为1组)车轮(其中,1组车轮的轮辋出现疲劳裂纹,1组车轮的踏面存在剥离掉块,1组车轮运行30万km未出现伤损)为研究对象,采用ASPEX自动扫描电镜系统研究3组车轮轮辋中非金属夹杂物的组成、性质及定量关系,并采... 以某型铁道车辆装用的3组(20个为1组)车轮(其中,1组车轮的轮辋出现疲劳裂纹,1组车轮的踏面存在剥离掉块,1组车轮运行30万km未出现伤损)为研究对象,采用ASPEX自动扫描电镜系统研究3组车轮轮辋中非金属夹杂物的组成、性质及定量关系,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金相显微镜,研究轮辋疲劳裂纹、踏面剥离的伤损形貌和特征,分析导致轮辋疲劳裂纹和踏面剥离的微观伤损因素。结果表明:辋裂车轮中的非金属夹杂物以脆性夹杂物为主,约占非金属夹杂物总数的85%,并且断口中存在的毫米级脆性氧化物类夹杂物属于冶炼或浇注过程中混入的耐材或熔渣等外来物,这是轮辋疲劳裂纹形成的主要原因;在踏面剥离掉块车轮和未损伤车轮中,塑性非金属夹杂物占绝对多数,分别约占非金属夹杂物总数的84%和93%,踏面剥离掉块车轮的踏面塑性变形层平均厚度约为1mm,为未伤损车轮踏面塑性变形层的10倍,说明踏面塑性变形层的相对变形量较大是导致车轮踏面剥离掉块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轮轮辋 疲劳裂纹 车轮踏面 剥离掉块 非金属夹杂物 踏面塑性变形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响应面方法在车轮踏面优化中的应用分析比较 被引量:15
18
作者 成棣 王成国 +1 位作者 刘金朝 陈波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4-69,共6页
首次将响应面方法应用到车轮踏面优化中。分别基于多项式响应面车轮踏面优化方法和高斯径向基函数响应面车轮踏面优化方法,用C++语言编写优化软件模块,实现在C++环境中调用多体动力学软件ADAMS/Rail进行轨道车辆系统的动力学仿真分析;... 首次将响应面方法应用到车轮踏面优化中。分别基于多项式响应面车轮踏面优化方法和高斯径向基函数响应面车轮踏面优化方法,用C++语言编写优化软件模块,实现在C++环境中调用多体动力学软件ADAMS/Rail进行轨道车辆系统的动力学仿真分析;将动力学仿真分析得到的数据反馈给车轮踏面优化软件模块,完成整个优化设计的循环过程。分析比较这2种响应面方法在车轮踏面优化中应用的结果表明,2种响应面方法非常适合于车轮踏面优化,而且收敛速度快;从磨耗指数的优化来看,用2种响应面方法对200 km.h-1客车车轮踏面进行优化后,新车轮踏面较原车轮踏面的磨耗指数降低52%左右,说明对磨耗指数的优化非常有效。在优化计算时间方面,多项式响应面车轮踏面优化方法为50 566 s,高斯径向基函数响应面车轮踏面优化方法为16 449 s;在1次试验设计的试验次数方面,多项式响应面车轮踏面优化方法为77次,而高斯径向基函数响应面车轮踏面优化方法只有25次。在车轮踏面优化中高斯径向基函数响应面方法优于多项式响应面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轮踏面 优化方法 多项式 径向基函数 响应面 正交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客车轮对动力学性能的比较 被引量:30
19
作者 肖广文 肖新标 +1 位作者 温泽峰 金学松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9-35,共7页
为了比较不同车轮踏面及轮对内侧距对高速客车动力学性能的影响,首先采用改进轮轨接触几何关系算法分析了不同情况下的静态轮轨几何接触关系,然后通过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对高速客车蛇行临界速度、运行平稳性和曲线通过性能进行了... 为了比较不同车轮踏面及轮对内侧距对高速客车动力学性能的影响,首先采用改进轮轨接触几何关系算法分析了不同情况下的静态轮轨几何接触关系,然后通过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对高速客车蛇行临界速度、运行平稳性和曲线通过性能进行了动态仿真计算。数值计算中,主要考察了LM、LMA、S1002和XP55等4种车轮踏面和轮对内侧距由1350 mm到1360 mm变化的情况。结果表明,车轮踏面形状和轮对内侧距对高速客车动力学性能有重要的影响,且LMA型车轮踏面与1353 mm的轮对内侧距匹配具有较好的动力学性能。要确定合适的车轮踏面和轮对内侧距,须从轮轨接触关系的变化出发,综合评估车辆动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客车 车轮踏面 轮对内侧距 动力学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货车车轮踏面伤损检测中剥离与擦伤定位方法 被引量:23
20
作者 田丽丽 方宗德 赵勇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1-36,共6页
针对铁路货车车轮踏面伤损检测问题,设计铁路货车车轮踏面伤损动态检测系统,提出剥离和擦伤的定位方法。首先对车轮踏面图像进行平滑去噪;然后对图像进行基于平稳小波和Canny融合算法的边缘检测,并根据标准车轮的宽度确定踏面区域;最后... 针对铁路货车车轮踏面伤损检测问题,设计铁路货车车轮踏面伤损动态检测系统,提出剥离和擦伤的定位方法。首先对车轮踏面图像进行平滑去噪;然后对图像进行基于平稳小波和Canny融合算法的边缘检测,并根据标准车轮的宽度确定踏面区域;最后,根据剥离和擦伤的不同特征,对剥离踏面区域图像进行基于分块思想和种子填充算法的剥离粗定位后,再进行基于Canny算法和跟踪法的剥离精定位,并给出基于踏面边缘线搜索的擦伤定位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铁路货车运行速度为0.5 km/h^10 km/h时,踏面剥离的定位准确率达到96.7%,定位精度达到3 mm;擦伤定位准确率达到97.8%;可满足现场动态检测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货车 车轮踏面 剥离 擦伤 动态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