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EST-PCR的簇毛麦染色体特异分子标记筛选及应用
被引量:
10
1
作者
曹亚萍
曹爱忠
+1 位作者
王秀娥
陈佩度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0,共10页
为定位、转移和利用簇毛麦有益基因,通过花粉辐射,获得一批包括小麦-簇毛麦易位染色体的异染色体系。为了鉴定这批材料中的簇毛麦染色体身份,根据水稻、小麦的EST序列合成了240对STS引物,其中34对引物在普通小麦中国春与簇毛麦间存在多...
为定位、转移和利用簇毛麦有益基因,通过花粉辐射,获得一批包括小麦-簇毛麦易位染色体的异染色体系。为了鉴定这批材料中的簇毛麦染色体身份,根据水稻、小麦的EST序列合成了240对STS引物,其中34对引物在普通小麦中国春与簇毛麦间存在多态性;进一步对亲本及簇毛麦二体异附加系进行PCR扩增分析,标记CINAU32-300可追踪簇毛麦1V染色体,标记CINAU33-280、CINAU34-510、CINAU35-1100、CINAU36-380和CINAU37-400可追踪簇毛麦2V染色体,标记CINAU38-250可追踪簇毛麦3V染色体,标记CINAU39-950和CINAU40-800可追踪簇毛麦4V染色体,标记CINAU41-745和CINAU42-1050可追踪簇毛麦5V染色体,标记CINAU44-765和CINAU45-495可追踪簇毛麦7V染色体。加上本室已开发的2个6V染色体特异标记,用这些簇毛麦特异分子标记鉴定辐射诱导材料的部分回交后代,选育出小麦背景中只包含单条簇毛麦染色体的整套1V至7V染色体系,同时有18条易位染色体的簇毛麦身份得到确定,表明这些标记可以用来快速检测普通小麦背景中的簇毛麦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簇毛麦
EST-STS标记
小麦-簇毛麦异染色体系
小麦-簇毛麦易位染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簇毛麦1V染色体的传递及品质效应分析
2
作者
曹亚萍
张明义
+3 位作者
范绍强
张风琴
周元成
张姝敏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2-126,共5页
簇毛麦是小麦的一个野生近缘种,小麦-簇毛麦1V异附加系和异代换系的蛋白质含量和沉降值均高,将簇毛麦1V染色体的优质基因导入普通小麦,进一步创造小麦-簇毛麦1V染色体易位系是小麦品质改良的有效途径。以小麦-簇毛麦1V异染色体系材料为...
簇毛麦是小麦的一个野生近缘种,小麦-簇毛麦1V异附加系和异代换系的蛋白质含量和沉降值均高,将簇毛麦1V染色体的优质基因导入普通小麦,进一步创造小麦-簇毛麦1V染色体易位系是小麦品质改良的有效途径。以小麦-簇毛麦1V异染色体系材料为基础,用普通小麦连续回交,结合原位杂交和PCR标记鉴定方法,分析1V染色体以及1V结构变异体通过雌、雄配子的传递行为。结果表明,簇毛麦1V染色体以及1V结构变异体在BC1,BC2,BC3的平均传递率均低于理论值,且随着回交世代的增加,传递率逐渐增大;至BC3,两种易位染色体通过雌、雄配子的传递均符合1∶1分离规律,而端体系和整条1V染色体传递率仍低于理论值50%;不同类型1V染色体通过雌配子的传递率在世代间相对大小是一致的,均为W.1VL>1VS.W>1V>Mt1VL>Mt1VS,并且高于通过雄配子的传递率。品质测试结果表明,1V异染色体系材料与中国春和硬粒小麦相比,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均高,可望成为当前小麦品质改良的优异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簇毛麦
1V异染色体系
配子传递率
品质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EST-PCR的簇毛麦染色体特异分子标记筛选及应用
被引量:
10
1
作者
曹亚萍
曹爱忠
王秀娥
陈佩度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出处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0,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270827,30871519)
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项目(B08025)资助
文摘
为定位、转移和利用簇毛麦有益基因,通过花粉辐射,获得一批包括小麦-簇毛麦易位染色体的异染色体系。为了鉴定这批材料中的簇毛麦染色体身份,根据水稻、小麦的EST序列合成了240对STS引物,其中34对引物在普通小麦中国春与簇毛麦间存在多态性;进一步对亲本及簇毛麦二体异附加系进行PCR扩增分析,标记CINAU32-300可追踪簇毛麦1V染色体,标记CINAU33-280、CINAU34-510、CINAU35-1100、CINAU36-380和CINAU37-400可追踪簇毛麦2V染色体,标记CINAU38-250可追踪簇毛麦3V染色体,标记CINAU39-950和CINAU40-800可追踪簇毛麦4V染色体,标记CINAU41-745和CINAU42-1050可追踪簇毛麦5V染色体,标记CINAU44-765和CINAU45-495可追踪簇毛麦7V染色体。加上本室已开发的2个6V染色体特异标记,用这些簇毛麦特异分子标记鉴定辐射诱导材料的部分回交后代,选育出小麦背景中只包含单条簇毛麦染色体的整套1V至7V染色体系,同时有18条易位染色体的簇毛麦身份得到确定,表明这些标记可以用来快速检测普通小麦背景中的簇毛麦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段。
关键词
小麦
簇毛麦
EST-STS标记
小麦-簇毛麦异染色体系
小麦-簇毛麦易位染色体
Keywords
Wheat
Haynaldia
villosa
EST-STS marker
wheat-h. villosa alien chromosome line
wheat-h.
villosa
translocation
chromosome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簇毛麦1V染色体的传递及品质效应分析
2
作者
曹亚萍
张明义
范绍强
张风琴
周元成
张姝敏
机构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出处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2-126,共5页
基金
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20100312001)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博士研究基金(YBSJJ0903)
文摘
簇毛麦是小麦的一个野生近缘种,小麦-簇毛麦1V异附加系和异代换系的蛋白质含量和沉降值均高,将簇毛麦1V染色体的优质基因导入普通小麦,进一步创造小麦-簇毛麦1V染色体易位系是小麦品质改良的有效途径。以小麦-簇毛麦1V异染色体系材料为基础,用普通小麦连续回交,结合原位杂交和PCR标记鉴定方法,分析1V染色体以及1V结构变异体通过雌、雄配子的传递行为。结果表明,簇毛麦1V染色体以及1V结构变异体在BC1,BC2,BC3的平均传递率均低于理论值,且随着回交世代的增加,传递率逐渐增大;至BC3,两种易位染色体通过雌、雄配子的传递均符合1∶1分离规律,而端体系和整条1V染色体传递率仍低于理论值50%;不同类型1V染色体通过雌配子的传递率在世代间相对大小是一致的,均为W.1VL>1VS.W>1V>Mt1VL>Mt1VS,并且高于通过雄配子的传递率。品质测试结果表明,1V异染色体系材料与中国春和硬粒小麦相比,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均高,可望成为当前小麦品质改良的优异资源。
关键词
小麦
簇毛麦
1V异染色体系
配子传递率
品质效应
Keywords
Wheat
Haynaldia
villosa
1 V
alien
chromosome
line
Transmission percentage through gametes
Quality effect
分类号
S512.903.5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EST-PCR的簇毛麦染色体特异分子标记筛选及应用
曹亚萍
曹爱忠
王秀娥
陈佩度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簇毛麦1V染色体的传递及品质效应分析
曹亚萍
张明义
范绍强
张风琴
周元成
张姝敏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