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文心雕龙·辨骚》篇的文学“通变”观 |
王少良
|
《大连大学学报》
|
2012 |
3
|
|
2
|
非采不美——刘勰《文心雕龙·情采》探析 |
岳爱华
|
《安康学院学报》
|
2010 |
1
|
|
3
|
文学史与文学史观论略 |
王瑜
|
《保定学院学报》
|
2012 |
1
|
|
4
|
论《文心雕龙·丽辞》的俪偶与骈散 |
马骁英
|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5 |
0 |
|
5
|
铺采攡文,义尚光大——两汉苑猎、京都大赋铺陈范式及其“王道”旨归 |
郝永
|
《语文学刊》
|
2017 |
0 |
|
6
|
刘若愚《文心雕龙》研究的文化性阐释 |
王章震
|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
2018 |
0 |
|
7
|
《文心雕龙·通变》“相循参伍,因革通变”释读商榷 |
殷守艳
|
《语文学刊》
|
2017 |
2
|
|
8
|
从自然之道到言说之美:《论批评》与《文心雕龙■原道》的生态伦理解读 |
舒笑梅
虞筝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17 |
2
|
|
9
|
“气”与“理”:中西方“体”与“genre”的对比研究——以《文心雕龙》和《诗学》为例 |
牛波
张华
汪博文
|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CAS
|
2020 |
0 |
|
10
|
论《文心雕龙》中的和谐观 |
李倩
|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
2008 |
0 |
|
11
|
《文心雕龙》文气说初探 |
卢万平
|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0 |
|
12
|
儒道佛哲学视域下的《文心雕龙》研究述论 |
朱文民
|
《语文学刊》
|
2017 |
0 |
|
13
|
浅论《文心雕龙》所具备的现代学术品格 |
万德敬
|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
202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