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心雕龙·辨骚》篇的文学“通变”观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少良 《大连大学学报》 2012年第1期50-55,共6页
《文心雕龙·辨骚》篇的主要内容,是辨析"楚辞"与《诗经》相较的"四同"、"四异"。刘勰高度肯定屈赋和"楚辞"作家的创作成就,不仅仅是着眼作品的艺术实绩,更主要的还在于它体现出文学变通... 《文心雕龙·辨骚》篇的主要内容,是辨析"楚辞"与《诗经》相较的"四同"、"四异"。刘勰高度肯定屈赋和"楚辞"作家的创作成就,不仅仅是着眼作品的艺术实绩,更主要的还在于它体现出文学变通发展的理论意义。该篇在《文心雕龙》全书的论文纲领中属于"文学总论",作者本着"依经立论"的原则,就"楚辞"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阐述了文学发展的"通变"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辨骚 通变 文学史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采不美——刘勰《文心雕龙·情采》探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岳爱华 《安康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43-44,51,共3页
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篇中着眼于"采",明确地将"情""采"熔铸成"情采"这一独立的美学范畴。从哲学角度看,刘勰认为"采"与"情"同样出于天道自然,肯定了"采"是... 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篇中着眼于"采",明确地将"情""采"熔铸成"情采"这一独立的美学范畴。从哲学角度看,刘勰认为"采"与"情"同样出于天道自然,肯定了"采"是文章的本质属性;从魏晋文学现实语境看,刘勰看到了情采两伤的文学现实,并在致力于追求"正采"的努力中确立了自己独特的"情采"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情采 正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史与文学史观论略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瑜 《保定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91-94,共4页
文学史的书写有较长的历史,但对之系统关注的时间却不长。文学史的书写离不开文学史观的指导,有意识地运用某种史观指导文学史编写是其发展成熟的表现。我国古代文学史观的特殊性导致了长期内文学史成为历史书写的附属品,其循环论的特... 文学史的书写有较长的历史,但对之系统关注的时间却不长。文学史的书写离不开文学史观的指导,有意识地运用某种史观指导文学史编写是其发展成熟的表现。我国古代文学史观的特殊性导致了长期内文学史成为历史书写的附属品,其循环论的特征也不利于中国文学发展的变革与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 文学史观 通变 《文心雕龙》 文学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文心雕龙·丽辞》的俪偶与骈散
4
作者 马骁英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88-92,共5页
南朝梁代刘勰的《文心雕龙·丽辞》,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上第一篇关于骈俪文辞形式的专论。六朝时期崇尚骈俪的时代文化风习和历代文人对汉语言文字固有特点的不断揭示,促使《文心雕龙·丽辞》应运而生,首次将骈俪对... 南朝梁代刘勰的《文心雕龙·丽辞》,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上第一篇关于骈俪文辞形式的专论。六朝时期崇尚骈俪的时代文化风习和历代文人对汉语言文字固有特点的不断揭示,促使《文心雕龙·丽辞》应运而生,首次将骈俪对偶作为一个专门的课题加以系统研究。刘勰认为,骈俪对偶肇源于造化自然,文学作品中运用俪偶,不仅可以增加句式和音律之美,而且可以突出重点,强调语气,对文章内容起到一定的强化作用。更为可贵的是,在骈偶盛行的时代背景下,刘勰中肯公允地指出,骈散同源于自然之理,因此写作文章,应当根据情况需要而兼用骈散,注重"迭用奇偶"和"奇偶适变",以达到良好的语言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丽辞 骈偶 俪偶 骈散 自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铺采攡文,义尚光大——两汉苑猎、京都大赋铺陈范式及其“王道”旨归
5
作者 郝永 《语文学刊》 2017年第4期1-12,共12页
《文心雕龙·诠赋》谓两汉苑猎、京都大赋于形式上是大铺陈,内容上蕴大义理。赋指相如《上林》、扬雄《羽猎》、班固《两都》、张衡《二京》。大铺陈表现为结构上由巨丽经靡丽归仁丽范式。大义理是赋作中蕴蓄的仁政、王道旨归。&qu... 《文心雕龙·诠赋》谓两汉苑猎、京都大赋于形式上是大铺陈,内容上蕴大义理。赋指相如《上林》、扬雄《羽猎》、班固《两都》、张衡《二京》。大铺陈表现为结构上由巨丽经靡丽归仁丽范式。大义理是赋作中蕴蓄的仁政、王道旨归。"巨丽"为空间广大、品类繁多、城池坚固、宫殿富丽,是未定公、私前的自然美。"靡丽"是汉天子穷奢极欲奢侈腐化的"淫猎"、"淫乐"等。"仁丽"是"王道"内容的铺陈。"王道""以民为本"为出发点、以"仁政"为内容、以"天下归往"为归宿,是形成于先秦的儒家政治思想。这些赋篇在对"王道"具化铺陈中,还与时俱进地提出对当下中国仍具现实意义的"王道无外"、"守在海外"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两汉 苑猎赋 京都赋 铺陈范式 王道旨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若愚《文心雕龙》研究的文化性阐释
6
作者 王章震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8年第6期111-114,共4页
刘若愚致力于以西方文艺理论新概念阐释中国文学及批评,其研究则主要借鉴艾布拉姆斯对于宇宙、作品、艺术家、观众之间关系的理论,结合中国文论构造环形结构,再以这个环形结构为依据,谈论形而上学理论、决定理论、表现理论、技巧理论、... 刘若愚致力于以西方文艺理论新概念阐释中国文学及批评,其研究则主要借鉴艾布拉姆斯对于宇宙、作品、艺术家、观众之间关系的理论,结合中国文论构造环形结构,再以这个环形结构为依据,谈论形而上学理论、决定理论、表现理论、技巧理论、审美理论、实用理论以及各种理论的相互影响和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中西比较文学 刘若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心雕龙·通变》“相循参伍,因革通变”释读商榷 被引量:2
7
作者 殷守艳 《语文学刊》 2017年第6期32-38,共7页
关于《文心雕龙·通变》"诸如此类,莫不相循,参伍因革,通变之数也"的句读与释义,学者意见多有分歧。通过对"相循"、"参伍"、"因革"等语词释义的辨析,对将之释读为"诸如此类,莫不相循... 关于《文心雕龙·通变》"诸如此类,莫不相循,参伍因革,通变之数也"的句读与释义,学者意见多有分歧。通过对"相循"、"参伍"、"因革"等语词释义的辨析,对将之释读为"诸如此类,莫不相循参伍,因革通变之数也"与认为"参伍因革,通变之数也"应移至下段句首的两种观点进行质疑辨正,证明其不能成立。在辨明"通变"内涵的基础上对全文的层次结构予以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通变 相循 参伍 因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自然之道到言说之美:《论批评》与《文心雕龙■原道》的生态伦理解读 被引量:2
8
作者 舒笑梅 虞筝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77-84,共8页
"自然"是中外文论研究和评述的重要范畴,近年来出现的热门话题"生态伦理"深入思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道德关系。学界虽然研究了蒲柏在其代表作《论批评》中提出的"法自然"的观点,却较少从生态伦理的角度进... "自然"是中外文论研究和评述的重要范畴,近年来出现的热门话题"生态伦理"深入思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道德关系。学界虽然研究了蒲柏在其代表作《论批评》中提出的"法自然"的观点,却较少从生态伦理的角度进一步辨析自然与人的道德关系以及心、言和自然之间的审美联系。本文站在中国学者的立场,将蒲柏"法自然"的诗学观点与刘勰的"原道"批评原则相结合,从生态伦理学的角度切入,发现两位作家在其代表作中都体现了崇尚自然的基本精神,同时也提出了建立在自然之道和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之道基础上的艺术创作原则及审美之道。本文旨在说明,尽管两位作家生活的时代、国度和社会、文化背景各不相同,但是他们的文学观念及审美原则存在着共通之处,都追求以生态伦理为依据,形成和谐统一的精神境界,他们的看法至今仍给人以启迪和教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批评》 法自然 《文心雕龙》 原道 生态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与“理”:中西方“体”与“genre”的对比研究——以《文心雕龙》和《诗学》为例
9
作者 牛波 张华 汪博文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681-684,共4页
为了明晰中国古代的“体”与西方的“genre”之间的异同。本文以《文心雕龙》与《诗学》为研究对象,以刘勰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中西方“体”与“genre”进行比较分析。按其基本内涵与意义指涉:“体”与“genre”同时呈现出对“体裁”... 为了明晰中国古代的“体”与西方的“genre”之间的异同。本文以《文心雕龙》与《诗学》为研究对象,以刘勰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中西方“体”与“genre”进行比较分析。按其基本内涵与意义指涉:“体”与“genre”同时呈现出对“体裁”之意的强调,中国“体”要比西方“genre”的意义指涉宽泛,前者广涉“文章”、“风格”之意,后者则反复强调“文体”之内涵的重要性。在美学趣味与文艺取向上:中国“体”特别强调作者之“性”的气质美、感性美,重视主体之源,而西方“genre”则侧重于对形式的突显,对主观与客观的协调中突出了理性的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RE 文心雕龙 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文心雕龙》中的和谐观
10
作者 李倩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1期102-103,共2页
文心雕龙一书内容博大精深,蕴含了中国古代丰富的美学思想,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人在对儒家中和审美思想内涵,作一个探讨的同时,对文心雕龙具体表现出来的和谐美也进行了分析。文心雕龙强调,情礼之间的和谐,内外一致的... 文心雕龙一书内容博大精深,蕴含了中国古代丰富的美学思想,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人在对儒家中和审美思想内涵,作一个探讨的同时,对文心雕龙具体表现出来的和谐美也进行了分析。文心雕龙强调,情礼之间的和谐,内外一致的和谐,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和谐,诗性美的和谐,正是这多层次、诸范畴的和谐统一,构成了文心雕龙美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在文学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儒家思想 中和审美 和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心雕龙》文气说初探
11
作者 卢万平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50-52,共3页
"气"作为我国传统美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范畴,在"体大而虑周"的《文心雕龙》中得到了全方位的表述。刘勰气论的精髓不在于阐明了作品不同的风格特色源自主体不同的创作个性,而在于他把气与情、志联系起来,展示出气... "气"作为我国传统美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范畴,在"体大而虑周"的《文心雕龙》中得到了全方位的表述。刘勰气论的精髓不在于阐明了作品不同的风格特色源自主体不同的创作个性,而在于他把气与情、志联系起来,展示出气所具有的广阔的现实内容和深厚有力的内涵。刘勰气论的价值不仅在于将气与才能、学养、习染相联系而赋予其动态发展的属性,更在于抓住了艺术形象之所以鲜活生动的源泉,抓住了杰出艺术之所以愈久弥新的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勰《文心雕龙》 有机 文气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道佛哲学视域下的《文心雕龙》研究述论
12
作者 朱文民 《语文学刊》 2017年第4期13-22,共10页
学术界认为《文心雕龙》的主导思想是儒家的,长期以来占主流;20世纪80年代,一批学者渐渐发现《文心雕龙》中的道家成分并不少于儒家;更有学者认为《文心雕龙》的主导思想是佛学;各执己见,互不相让。这不仅涉及《文心雕龙》的性质,也涉... 学术界认为《文心雕龙》的主导思想是儒家的,长期以来占主流;20世纪80年代,一批学者渐渐发现《文心雕龙》中的道家成分并不少于儒家;更有学者认为《文心雕龙》的主导思想是佛学;各执己见,互不相让。这不仅涉及《文心雕龙》的性质,也涉及为刘勰定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儒家哲学 道家哲学 佛家哲学 刘勰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文心雕龙》所具备的现代学术品格
13
作者 万德敬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39-42,共4页
《文心雕龙》是中古时期诞生的一部文学批评巨著,但是直到一千四百年之后才成为世界“显学”。现代的学术眼光审视下,《文心雕龙》具备了学术创新、学术勇气、学术自信与学术格局四种现代学术品格,对当下的学术研究具有重大的启迪意义。
关键词 《文心雕龙》 学术创新 学术勇气 学术自信 学术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