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折射测量系统的弹光调制器原位定标及数据处理研究
1
作者 王爽 李克武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6-83,共8页
针对高精度双折射测量需求,开展了双弹光调制型双折射测量研究,重点解决测量系统中弹光调制器(Photoelastic Modulator,PEM)在线原位定标及数据处理问题。运用数字锁相技术完成了调制信号的多个频率成分提取,利用各频率调制信号幅值的比... 针对高精度双折射测量需求,开展了双弹光调制型双折射测量研究,重点解决测量系统中弹光调制器(Photoelastic Modulator,PEM)在线原位定标及数据处理问题。运用数字锁相技术完成了调制信号的多个频率成分提取,利用各频率调制信号幅值的比值,实现PEM相位调制幅值在线原位定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成双折射延迟量和快轴方位角同时测量。利用搭建的实验系统对索利尔巴比涅补偿器标准样品进行了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本方案能够实现PEM实时在线原位定标,并且在200 ms时间内实现相对误差低于0.60%,标准偏差不超过0.049 nm的高精度、高灵敏、快速双折射测量。本研究为光学材料、元器件在线实时双折射检测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折射测量 弹光调制 相位幅值定标 数据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地形多波束幅相联合自适应检测与滤波
2
作者 高家伟 翟羽飞 +3 位作者 朱建军 陈宝伟 周天 杜伟东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66-1573,1582,共9页
现代多波束声呐在海洋测绘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幅相联合检测算法在复杂水域存在角度分界值难以精准确定、测量易含异常值的问题。为有效避免以上问题对水下地形检测质量所造的影响,本文在质量因子模型的基础上,构建角度判决因子理... 现代多波束声呐在海洋测绘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幅相联合检测算法在复杂水域存在角度分界值难以精准确定、测量易含异常值的问题。为有效避免以上问题对水下地形检测质量所造的影响,本文在质量因子模型的基础上,构建角度判决因子理论模型,实现幅相联合检测算法角度分界值的自适应确定,同时构建二次检测与滤波模型对异常值进行实时处理。通过模拟不同坡度地形数据进行仿真试验,验证了角度判决因子理论模型以及异常值二次检测与滤波模型的有效性。湖试结果也进一步表明:在实际环境中角度判决因子模型依然可有效适应不同坡度的地形,实现不同算法间角度分界值的自适应确定,并且二次检测与滤波模型对异常值的检测与滤波依旧高效稳定,与传统坡度滤波算法对比显示,所建立的二次检测模型得出的结果更为平滑,野值点相对更少。本文算法在提升数据质量和减少误差上具有优越性,为获取可靠的地形探测结果提供有效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波束声呐 幅相联合 角度分界值 质量因子 角度判决因子 自适应确定 异常值检测 滤波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小扰动初期交变电气量的幅频调制特征及解调方法
3
作者 吴鹏辉 王思成 袁小明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7-67,共11页
电力电子化系统在受扰后发生振荡的动态过程中,设备在端口不平衡功率驱动下调节其输出的内电势幅值、频率,进而改变网络交变电压、电流,各交变电气量均以其幅值和频率被调制的形式演化。该交流信号形成和演化的幅频调制过程导致其振荡... 电力电子化系统在受扰后发生振荡的动态过程中,设备在端口不平衡功率驱动下调节其输出的内电势幅值、频率,进而改变网络交变电压、电流,各交变电气量均以其幅值和频率被调制的形式演化。该交流信号形成和演化的幅频调制过程导致其振荡特征发生了深刻变化。因此,基于交流信号形成演化的幅频调制机制明确了系统小扰动动态过程初期交流信号的振荡特征,并提出相应信号特征的提取方法。首先,基于系统基本运行原理,介绍了系统动态过程中交流信号的幅频调制机制,明确决定交流信号在振荡过程初期演化行为的幅频调制特征;然后,提出了提取该交流信号幅频调制特征的解调方法及其具体实现措施;最后,结合不同规模的仿真及实验,分析并验证了系统动态过程中交流信号幅频调制形成演化机制的合理性及所提解调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扰动动态过程 幅频调制 振荡 解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西南部低信噪比地震资料精细处理技术研究及应用
4
作者 王若雯 宁媛丽 +3 位作者 赵威 杨晓柳 朱圣伟 李金鑫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613-619,共7页
松辽盆地西南部砂岩型铀矿老地震资料受采集技术限制和复杂表层结构的影响,原始资料干扰波发育,高频吸收严重,有效波信号弱,加之当时数据处理方法技术有限,导致最终成果剖面已无法满足现今连片解释的需求。通过分析砂岩型铀矿老地震资... 松辽盆地西南部砂岩型铀矿老地震资料受采集技术限制和复杂表层结构的影响,原始资料干扰波发育,高频吸收严重,有效波信号弱,加之当时数据处理方法技术有限,导致最终成果剖面已无法满足现今连片解释的需求。通过分析砂岩型铀矿老地震资料的特点,并有针对性的采用叠前综合去噪、振幅补偿、串联反褶积和叠后拓频等关键技术进行处理,建立了一套低信噪比、低覆盖次数地震资料处理流程。结果表明再处理后的地震数据分辨率和信噪比均有了明显的提升,资料的可解释性增强,为连片解释工作奠定了良好的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信噪比 叠前去噪 振幅补偿 精细处理 松辽盆地西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振幅一致性残差卷积编码-解码器的不规则缺失数据重建
5
作者 王志勇 刘国昌 +2 位作者 王梓旭 郭严粮 秦晨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36-1350,共15页
地震数据重建方法是地震信号处理中提高采样密度和获取完整波场信息的重要途径。野外勘探采集数据受到地表条件以及成本控制的限制,往往是不完整的或采样不规则的,因此研究不规则地震信号重建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不规则地震数据... 地震数据重建方法是地震信号处理中提高采样密度和获取完整波场信息的重要途径。野外勘探采集数据受到地表条件以及成本控制的限制,往往是不完整的或采样不规则的,因此研究不规则地震信号重建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不规则地震数据可以看作是规则完整数据的随机稀疏、两者在数据区间内数学统计分布高度一致、在稀疏域的表现具有极高相似性的假设,提出通过残差卷积编码-解码器将数据降维到稀疏域再升维的方法实现数据重建。进一步地,针对地震衰减导致的振幅深浅层不一致问题,以及不同数据间数学统计分布差异过大现象严重影响神经网络的训练和泛化问题,对网络的输入数据进行振幅一致性校正处理,平衡能量。合成数据算例证明了提出方法比传统二维预测误差滤波器和残差网络插值方法精度更高,比传统三维预测误差滤波器插值方法效率更快。不同的野外陆地和海洋数据算例都取得了较好的重建结果,证明该方法极大地增大了网络的泛化能力,降低了网络的训练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差卷积编码-解码器 振幅一致性 不规则采样 数据重建 地震信号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DLIE-YOLO:频域增强的端到端低照度图像目标检测方法
6
作者 李扬 李现国 +3 位作者 陈莲 杨清永 徐常余 徐晟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6-268,共13页
针对低照度图像目标检测的挑战,提出一种端到端检测方法FDLIE-YOLO。首先,设计频域处理模块FDPB(Frequency Domain Processing Block),采用傅里叶变换提取全局信息,从而获取估计幅度分量,利用其与亮度的正相关关系,提升低光照图像质量,... 针对低照度图像目标检测的挑战,提出一种端到端检测方法FDLIE-YOLO。首先,设计频域处理模块FDPB(Frequency Domain Processing Block),采用傅里叶变换提取全局信息,从而获取估计幅度分量,利用其与亮度的正相关关系,提升低光照图像质量,进而构建频域低照度图像增强网络FDLIENet(Frequency Domain Low-light Image Enhancement Network)。然后,使用YOLOv8n进行目标检测,通过联合损失实现图像增强与目标检测的端到端训练。该损失引入马氏距离的幅度差异损失,以精准调整图像幅度,并用MPDIoU(Minimum Point Distance based IoU)损失取代YOLOv8n原有的回归损失,提高检测准确性。实验结果显示,FDLIENet在低照度环境下的图像增强表现显著,在LOLReal和ExDark数据集上的PSNR、SSIM和NIQE指标分别达到23.18 dB、0.858和3.98;FDLIEYOLO在ExDark数据集,平均精度均值mAP为80.6%,较当前主流端到端检测方法提高了1.1%~1.6%,且实时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照度图像 目标检测 增强网络 频域处理 幅度差异损失 回归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检波器与模拟检波器地震勘探效果对比分析
7
作者 王晨 林娟 +3 位作者 娄兵 马凯 阿力甫江 张雨凡 《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7-524,共8页
为精准评估数字检波器在地震勘探中的性能优势,本研究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盆北1井区构建了严格受控的对比试验环境。通过采用完全相同的采集参数(道距25 m、1800次覆盖、1.5~96 Hz可控震源扫描)及全频保幅处理流程,首次实现了模拟(SG-5型... 为精准评估数字检波器在地震勘探中的性能优势,本研究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盆北1井区构建了严格受控的对比试验环境。通过采用完全相同的采集参数(道距25 m、1800次覆盖、1.5~96 Hz可控震源扫描)及全频保幅处理流程,首次实现了模拟(SG-5型)与数字(WING_DFU节点式)检波器的等条件对比。试验数据表明:数字检波器在60~95 Hz高频段能量衰减较模拟检波器降低23%,采集单炮有效频宽较模拟检波器低频端拓宽1 Hz,高频端提升1.5 Hz,经"双高"全频处理后更将有效频带扩展至2~72 Hz(较模拟检波器的3~68 Hz低频端拓宽33%,高频端提升6%)。叠前时间偏移剖面显示数字检波器对白碱滩组20~40 m薄砂体的纵向分辨率提升,断层边界识别精度更高。本研究通过消除传统对比试验中采集-处理参数差异带来的系统误差,为数字检波器在低信噪比区域的高分辨率勘探应用提供了量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检波器 模拟检波器 保幅处理 高分辨率 准噶尔盆地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核电子学实验的单道脉冲幅度分析器研制
8
作者 孟祥厅 巩来咏 +3 位作者 彭玲玲 王子剑 任世超 刘小亮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1-65,93,共6页
针对核电子学实验教学的需求,研制了一款集成化单道脉冲幅度分析器。该单道集成了甄别阈调节、脉冲展宽、延时控制及反符合等核心功能模块。学生可通过选择开关实现功能组合,直接观察核脉冲信号处理过程,深入理解电路原理。通过引入LED... 针对核电子学实验教学的需求,研制了一款集成化单道脉冲幅度分析器。该单道集成了甄别阈调节、脉冲展宽、延时控制及反符合等核心功能模块。学生可通过选择开关实现功能组合,直接观察核脉冲信号处理过程,深入理解电路原理。通过引入LED电压显示模块,实时显示甄别阈值,显著提升了实验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硬件测试表明,该系统功能稳定可靠,能够有效消除错误脉冲输出。该单道脉冲幅度分析器为培养学生理论应用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提供了有效的实验平台,对提升核电子学实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子学实验 单道脉冲幅度分析器 实验电路 信号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相约束的分频逐级融合反演方法预测薄煤层——以惠北地区恩平组煤系烃源岩为例
9
作者 崔维 叶云飞 +3 位作者 牛聪 王志红 郭刚 李楠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2-461,共10页
珠江口盆地惠北地区恩平组沉积水体较浅,主要为浅水三角洲—湖沼—滨浅湖相沉积环境,其中三角洲平原河漫沼泽和湖沼是发育煤系烃源岩的主要沉积相带。周缘钻井证实,恩平组发育大量煤层,单层煤的最大厚度为4.5 m,最小厚度为0.5 m,远小于... 珠江口盆地惠北地区恩平组沉积水体较浅,主要为浅水三角洲—湖沼—滨浅湖相沉积环境,其中三角洲平原河漫沼泽和湖沼是发育煤系烃源岩的主要沉积相带。周缘钻井证实,恩平组发育大量煤层,单层煤的最大厚度为4.5 m,最小厚度为0.5 m,远小于常规地震反演能够识别的最小厚度。因此,如何预测薄煤层的发育规模是该区煤系烃源岩评价的关键。为此,在充分分析煤系烃源岩地质、沉积背景的基础上,探索“三步法”以实现对煤系烃源岩中薄煤层的预测。首先,通过正演模拟分析证实不同沉积环境中薄煤层均为强振幅地震反射特征,砂、泥岩则为弱振幅特征,提取均方根振幅属性作为煤层区别于砂、泥岩发育范围的敏感属性;然后,通过高分辨率地震处理技术拓宽地震数据的频带,得到宽频地震数据,为地震反演提供高精度数据基础;最后,利用均方根振幅属性,采用低—中—高频优势频带逐级融合反演方法对不同厚度的煤层逐级刻画,最终完成煤系烃源岩中薄煤层发育范围的预测。惠北地区L区块实际资料应用结果表明,煤层的发育范围预测结果与钻井吻合度较高,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反演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煤层 地震正演模拟 均方根振幅属性 高分辨率处理 分频逐级融合反演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滑断裂带三维地震特征增强处理与描述研究
10
作者 龚伟 吕海涛 +2 位作者 林新 李弘艳 张荣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9-66,共8页
走滑断裂带由于纵向断距小,超深层地震信号弱,常规叠前深度偏移地震资料难以满足超深层断裂带精细描述需求。为提高断裂带成像精度,指导走滑断裂带解释描述和评价部署,以顺北地区走滑断裂带发育区三维地震资料为例,建立了一套以提高地... 走滑断裂带由于纵向断距小,超深层地震信号弱,常规叠前深度偏移地震资料难以满足超深层断裂带精细描述需求。为提高断裂带成像精度,指导走滑断裂带解释描述和评价部署,以顺北地区走滑断裂带发育区三维地震资料为例,建立了一套以提高地震资料品质的保真保幅优化处理、频谱恢复提高分辨率处理、频谱分解处理、频率域多尺度断裂检测等技术为主的走滑断裂带地震特征增强处理与描述技术,该技术组合有效拓宽了地震数据频带,提高了地震数据分辨率,使超深走滑断裂带成像精度更高,为超深走滑断裂带的精细解释、描述评价、三维雕刻提供了高品质资料基础。结合顺北地区前人研究成果,综合利用频谱恢复提高分辨率处理、频谱分解处理、频率域断裂检测数据,不同尺度断裂带特征及断储关系预测效果更好,为进一步评价断裂带和部署井位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走滑断裂带 保真保幅优化处理 频谱恢复提高分辨率处理 频谱分解处理 断裂带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M-FAHP的大变幅水位泵站取水方式比选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俊华 童保林 +3 位作者 阳雯 李玲玲 董晓亮 刘志勇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7-162,共6页
为提高大变幅水位泵站取水方式评价的合理性,建立一套大变幅水位泵站取水方式评价指标体系,将云模型(CM)与层次分析法(AHP)和熵权法(EWM)相结合,对各评价指标进行主客观组合赋权。提出基于CM和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相结合的大变幅水位... 为提高大变幅水位泵站取水方式评价的合理性,建立一套大变幅水位泵站取水方式评价指标体系,将云模型(CM)与层次分析法(AHP)和熵权法(EWM)相结合,对各评价指标进行主客观组合赋权。提出基于CM和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相结合的大变幅水位泵站取水方式综合评价方法,并采用云模型综合相似度比较法来确定最优取水方案。以云南省鲁地拉水资源综合利用置换洱海供水一期工程为例,进行实践应用。结果表明:4种取水方案(竖井干室型泵房、排架湿室型泵房、浮船式泵房和缆车式泵房)的综合评价云图均位于评价等级Ⅲ和Ⅳ标准云图之间,浮船式泵房的综合评价云图与Ⅳ标准云图的综合相似度最高,即浮船式泵房取水为最优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模型 模糊层次分析法 组合赋权 大变幅水位 泵站 取水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克希霍夫反偏移的三维自由界面多次波预测
12
作者 王志亮 刘波 +3 位作者 麻旭刚 李江 董江河 夏冬明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0-119,共10页
在海上三维常规拖缆地震采集中,联络测线方向的震源间距较为稀疏,且受缆数本文的限制该方向的检波点数极少、炮检距范围也很有限,该方向地震道数偏少严重影响了自由界面多次波预测精度。本文针对三维自由界面多次波衰减(SRME)存在的主... 在海上三维常规拖缆地震采集中,联络测线方向的震源间距较为稀疏,且受缆数本文的限制该方向的检波点数极少、炮检距范围也很有限,该方向地震道数偏少严重影响了自由界面多次波预测精度。本文针对三维自由界面多次波衰减(SRME)存在的主要问题,利用时域克希霍夫反偏移构建多次波预测贡献道,在传统自由界面多次波迭代方程的基础上推导了新的三维自由界面多次波预测方程,提出了该三维自由界面多次波衰减方法应用于实际生产的迭代处理思路。理论模型实验与野外资料的处理实验结果证明了所提出方法能够有效预测自由界面多次波,在复杂海域尤其是崎岖海底区域的多次波压制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次波预测 克希霍夫反偏移 振幅随偏移距变化 地震数据处理 拖缆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桥梁抗震规范设计反应谱一致的地震动合成 被引量:1
13
作者 范立朋 姜云木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8-76,共9页
工程上在对结构进行动力响应分析时,大多是在实测强震数据库中筛选出与规范设计反应谱相一致的实测强震记录作为地震动输入依据,然而,实测强震记录数量有限,需要系统地处理才可投入工程应用,且在对大型工程结构进行动力反应分析时无法... 工程上在对结构进行动力响应分析时,大多是在实测强震数据库中筛选出与规范设计反应谱相一致的实测强震记录作为地震动输入依据,然而,实测强震记录数量有限,需要系统地处理才可投入工程应用,且在对大型工程结构进行动力反应分析时无法体现地震动的空间变异性,因此,本文以《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JTG/T 2231-01-2020)中的设计反应谱为例,详细梳理了地震动向量过程的本征正交分解方法(POD)和复相干函数模型,并将反应谱转化功率谱法和调幅功率谱迭代法相结合,基于降维模拟方法,在概率层面上高效地生成了与设计反应谱相一致且具有空间变异性和非平稳性的人工地震动向量过程。数值算例表明,根据目标反应谱转化为调幅功率谱后,再根据功率谱迭代法迭代一次生成的地震动样本与目标反应谱对应良好,同时,降维方法生成的地震动样本具有显著的非平稳性和空间变异性,且统计特征与目标值对应良好。可以认为,本文为桥梁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地震激励输入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向量过程 调幅功率谱模型 人工地震动合成 桥梁抗震设计规范 功率谱迭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频域保幅面波压制方法
14
作者 邬世英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44-1251,共8页
陆上勘探中面波是常见干扰波之一,面波压制的保幅效果对后续资料处理具有较大影响。传统的面波压制方法很难在有效保护反射波的情况下对面波进行精确压制。由于面波具有低速、低频、高振幅的特征,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Gabor变换的时频域... 陆上勘探中面波是常见干扰波之一,面波压制的保幅效果对后续资料处理具有较大影响。传统的面波压制方法很难在有效保护反射波的情况下对面波进行精确压制。由于面波具有低速、低频、高振幅的特征,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Gabor变换的时频域保幅面波压制方法。首先,利用Gabor变换将地震道划分成若干个地震道片段,在地震道片段内根据面波和有效波振幅能量差异进行面波识别,从而实现时间域内面波和有效波精细分离;然后,在含有面波的地震道片段上采取频率域带通滤波,根据面波和有效波频率的差异进行面波压制;最后,利用Gabor反变换得到面波压制后的地震道。模型测试和实际数据处理表明,该方法在有效压制面波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护了有效波的信息,提高了面波处理的保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波压制 GABOR变换 保幅处理 时频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高精度模数转换器的CMOS可变增益放大器
15
作者 李振国 苏萌 +5 位作者 田迪 肖春 侯佳力 胡毅 沈红伟 王亚彬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99-905,共7页
针对工业领域数据采集系统对大摆幅模拟信号精确采样的需求,提出了一种方便与高精度模数转换器(ADC)集成的CMOS可变增益放大器(VGA)。该VGA基于反相放大器结构,在5 V单电源供电的条件下支持最大±10 V信号输入。对传递函数的设计和... 针对工业领域数据采集系统对大摆幅模拟信号精确采样的需求,提出了一种方便与高精度模数转换器(ADC)集成的CMOS可变增益放大器(VGA)。该VGA基于反相放大器结构,在5 V单电源供电的条件下支持最大±10 V信号输入。对传递函数的设计和电路结构的优化可保证VGA高线性度的同时不降低信噪比(SNR)。电路采用TSMC 0.18μm CMOS工艺进行设计并流片,面积为0.23 mm^(2),5 V供电时功耗为1.5 mW。在输入信号1 kHz、采样率200 kS/s条件下,将VGA与16 bit逐次逼近寄存器(SAR)ADC进行联合测试,测试结果表明信噪比达到89.80 dB,总谐波失真(THD)为-102.31 dB。该VGA具有输入范围大、精度高、面积小的特点,为工业信号采集应用提供了高集成度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变增益放大器(VGA) CMOS工艺 宽摆幅 模数转换器(ADC) 低噪声 低失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对保幅的地震资料连片处理方法研究 被引量:53
16
作者 王西文 刘全新 +6 位作者 吕焕通 刘楼军 杨午阳 田彦灿 王红旗 张年春 关银录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6年第2期105-120,共16页
目前,岩性勘探已逐渐成为油气勘探的主流,但岩性圈闭的识别对地震资料的品质要求很高。由于很多研究区都是由2个或2个以上的三维勘探区构成,这就出现了资料的拼接,以及拼接资料品质不一致等问题。为此,在准噶尔盆地玛湖斜坡区开展了连... 目前,岩性勘探已逐渐成为油气勘探的主流,但岩性圈闭的识别对地震资料的品质要求很高。由于很多研究区都是由2个或2个以上的三维勘探区构成,这就出现了资料的拼接,以及拼接资料品质不一致等问题。为此,在准噶尔盆地玛湖斜坡区开展了连片处理方法研究。玛湖斜坡区的风城南、艾里克湖和玛2井区等3个三维勘探区,勘探时间、采集参数、处理参数等各不相同,3个探区的地震资料在能量、频率、相位上不一致,信噪比和分辨率存在差异,给岩性解释带来很大困难。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地质任务和处理目标要求,提出了相对保幅的地震数据连片处理方法。该方法有3个关键技术,即子波处理、面元均化处理和连片野外静校正处理。对这3 个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讨论,并分别以实例进行了说明。利用相对保幅地震数据连片处理方法对3个探区原有的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重新处理,资料拼接处的能量、频率、相位一致,拼接后的剖面整体品质提高,符合岩性解释对资料品质的要求。在连片处理的资料上进行了岩性解释,识别出了玛2井区玛4井北的二叠系下乌尔禾砂层组地层岩性圈闭和玛005井北的百口泉砂层组地层岩性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油气藏 相对保幅 连片处理 子波处理 面元均化处理 综合静校正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波初至拾取的分形研究 被引量:25
17
作者 曾富英 李敏锋 申维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2期209-213,共5页
在地震数据处理过程中 ,传统的方法都是以振幅、频率、相位等的变化为依据来拾取地震初至波。作者突破了这些传统依据 ,根据分形的原理 ,用时窗的变化来反映地震道曲线的局部形态特征 ,通过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统计出曲线的形态特征参数—... 在地震数据处理过程中 ,传统的方法都是以振幅、频率、相位等的变化为依据来拾取地震初至波。作者突破了这些传统依据 ,根据分形的原理 ,用时窗的变化来反映地震道曲线的局部形态特征 ,通过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统计出曲线的形态特征参数———分数维 ,然后由分数维的变化来判断初至地震波 ,得出了一种高效的拾取初至地震波的新方法。针对该方法的计算过程开发了处理软件模块。理论的模拟证明该方法非常适用于目前越来越庞大而复杂的地震勘探数据资料的处理。通过实际的试算表明软件模块的适用性强。该方法精度高 ,计算速度极快 ,抗噪能力强 ,在低信噪比的情况下也能快速精确地拾取初至地震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数维 地震数据处理 振幅 频率 相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散频谱多点卷积幅值修正法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30
18
作者 朱利民 钟秉林 黄仁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1999年第1期120-125,共6页
利用信号处理中的帕塞伐原理得到两个有关离散频谱特性的重要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离散频谱多点卷积幅值修正法,并讨论了算法中的参数选取问题,仿真计算表明该方法确实有效。理论分析还表明该方法特别适合于转速有小波动的旋转机械... 利用信号处理中的帕塞伐原理得到两个有关离散频谱特性的重要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离散频谱多点卷积幅值修正法,并讨论了算法中的参数选取问题,仿真计算表明该方法确实有效。理论分析还表明该方法特别适合于转速有小波动的旋转机械振动信号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谱分析 信号 幅值修正 离散频率 多点卷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频谱分析的校正方法 被引量:130
19
作者 谢明 丁康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1994年第2期172-179,共8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对幅值进行校正的新方法,以解决离散频谱当谱峰谱线没有对正峰顶时所带来的误差。该方法首次利用谱峰主瓣内谱线的重心求出峰顶的坐标,可得到准确频率、幅值和相位。其校正业可达细化1000倍左右的效果。
关键词 频谱分析 信号处理 幅值校正 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对振幅保持技术在三维连片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翠华 何光明 +1 位作者 朱敏 王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2-18,195+5,共9页
在三维地震资料连片处理中,由于不同时期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的施工参数不同,激发、接收条件不同,获得的地震资料品质差异大;各区块地震资料的振幅(能量)、频率、相位等特征不一致,信噪比和分辨率也存在差异。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在连片叠... 在三维地震资料连片处理中,由于不同时期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的施工参数不同,激发、接收条件不同,获得的地震资料品质差异大;各区块地震资料的振幅(能量)、频率、相位等特征不一致,信噪比和分辨率也存在差异。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在连片叠前时间偏移中运用相对振幅保持处理技术对准噶尔盆地东部隆起区7块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连片叠前时间偏移处理,使不同震源衔接处和不同区块拼接处地震记录的振幅、频率、相位一致,实现了地震资料的同相叠加。利用相对振幅保持处理使浅、中、深层的反射波同相轴拼接自然,振幅保持良好,偏移成像精度高,断层和断点清楚,有利于连片区域整体的地质评价和构造解释,更能满足岩性研究和储层预测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振幅保持 连片叠前时间偏移 子波一致性处理 提高分辨率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