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WBCL模型的交互式协同虚拟教学环境——WebClassroom 被引量:2
1
作者 申瑞民 丁大宇 +1 位作者 汪启军 李孙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994-998,共5页
在构建主义 CAI理论的基础上 ,结合 CSCL( Computer 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模型 ,引入了 WBCL( Web Bas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的概念 ,提出了一个符合 WBCL模式的、有效的远程师生交互、协同的虚拟教学环境模型—— We... 在构建主义 CAI理论的基础上 ,结合 CSCL( Computer 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模型 ,引入了 WBCL( Web Bas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的概念 ,提出了一个符合 WBCL模式的、有效的远程师生交互、协同的虚拟教学环境模型—— Web Classroom.该系统模型为身处异地的师生提供了一个基于 Web的有效教学环境 ,并在 We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教育 协同 虚拟教学环境 wbcl webClassroo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b的多媒体协同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8
2
作者 汤轶阳 申瑞民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53-55,共3页
结合现代教育理论,以CSCL(Computer 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模型为基础,引入了WBCL(Web Bas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的概念,... 结合现代教育理论,以CSCL(Computer 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模型为基础,引入了WBCL(Web Bas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的概念,并依据CSCW设计理论和技术标准,提出了一个符合WBCL模式的、有效的远程师生交互、协同的虚拟教学环境模型―"虚拟教室"。该系统模型为身处异地的师生提供了一个基于Web的交互式协同教学环境,并在"虚拟教室"模型的基础上实现了一个基于Web的多点语音支持的多媒体师生交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教育 多媒体协同教学系统 系统设计 web CSCW 虚拟教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eb协作学习的理论与应用模式建构 被引量:1
3
作者 庄慧娟 林筑英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4期72-75,共4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为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网络成为学习者学习的重要环境之一。协作学习是网络教育的一种重要学习模式。而Internet作为网络教育的主要媒体,又为协作学习提供了有效的支持环境。如何有效地利用网络环境进行...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为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网络成为学习者学习的重要环境之一。协作学习是网络教育的一种重要学习模式。而Internet作为网络教育的主要媒体,又为协作学习提供了有效的支持环境。如何有效地利用网络环境进行协作学习、提高协作学习的效率,成为理论研究界研究的热点。本文从协作学习的概念入手,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协作学习的要素、特点,并建构了一种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的应用模式,最后提出了目前网络协作学习研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作学习 网络教育 建构 学习研究 应用模式 学习模式 网络环境 理论 网络协作 信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eb 2.0应用的理论基础及多样化实践——《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第四版)》对信息化教学的启示 被引量:5
4
作者 何克抗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2017年第1期3-12,共10页
Web 2.0应用,由于能使个人超越时间、空间或技术的限制进行创造、分享、沟通和协作,可以为学习者提供协作学习的机会与方式。支撑"Web 2.0应用"的三大理论——分布式认知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和情境认知理论,强调用... Web 2.0应用,由于能使个人超越时间、空间或技术的限制进行创造、分享、沟通和协作,可以为学习者提供协作学习的机会与方式。支撑"Web 2.0应用"的三大理论——分布式认知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和情境认知理论,强调用于支持协作学习的Web 2.0应用必须能支持学习者自主或合作创建人工制品、并能借鉴彼此工作成果共同取得进步;必须能支持基于语言的各种表现形式(如文本、声音或视频)来随意交流思想;必须有利于学习共同体成员之间灵活的、多层次的沟通与互动能力的培育和提高。当前国际上利用"Web 2.0应用"进行的教育实践探索与研究,主要有6种类型:即"发布和分享学习进展与成绩"、"用于支持和完成各种协作任务"、"通过有形人工制品使思考、协作流程和产品可视化"、"通过多媒体功能进行思想交流和人工制品传播"、"真实学习环境中的社交网络"以及"在真实且有意义的环境中创建学习实践社群"。这些多样性实践探索表明:要想通过"Web 2.0应用"来促进协作学习并真正取得较显著的成效,必须把握协作学习主题与协作学习活动设计两个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b 2.0应用 协作学习 基础理论 实践探索 信息化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协作学习中的社会网络分析个案研究 被引量:38
5
作者 胡勇 王陆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2006年第5期56-61,共6页
协作学习可以归结为认知和参与两种形式的学习隐喻之间的对话,而现有研究很多都集中在学习者的认知特征的分析上,对参与特征的分析较少。因此,本文利用社会网络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以下简称SNA)方法,从网络交互的密度、凝聚... 协作学习可以归结为认知和参与两种形式的学习隐喻之间的对话,而现有研究很多都集中在学习者的认知特征的分析上,对参与特征的分析较少。因此,本文利用社会网络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以下简称SNA)方法,从网络交互的密度、凝聚子群、核心-边缘、中间中心度等角度对一门网络课程中学习者之间的社会交往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文章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后续的研究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协作学习 社会网络分析 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协作学习中的人际交互策略 被引量:9
6
作者 谢云 邱婷 何玲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2009年第2期63-65,共3页
人际交互是网络协作学习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人际交互的质量直接影响网络协作学习效果。本文在论述网络协作学习、人际交互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网络协作学习中人际交互的优点与局限,根据影响网络交互的几大因素,分别从教师、学生、... 人际交互是网络协作学习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人际交互的质量直接影响网络协作学习效果。本文在论述网络协作学习、人际交互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网络协作学习中人际交互的优点与局限,根据影响网络交互的几大因素,分别从教师、学生、学习氛围、学习任务、评价等维度探讨了网络协作学习中的人际交互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协作学习 人际交互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学习领域作者合作的社会网络分析——基于CSSCI的文献计量研究 被引量:22
7
作者 吴涛 张子石 金义富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6-102,共7页
作为一种新的学习形式,网络学习已经并将持续成为教育技术领域所广泛关注的研究方向之一,在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学习体系过程中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该文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收录的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在文献计量学的框... 作为一种新的学习形式,网络学习已经并将持续成为教育技术领域所广泛关注的研究方向之一,在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学习体系过程中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该文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收录的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在文献计量学的框架体系下,统计了高产作者、高频关键词,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究了近年来我国网络学习领域的作者合作和关键词共现情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作者—关键词耦合矩阵,挖掘了我国网络学习领域潜在可能的作者合作网络,并通过主题类团分析法探寻了我国网络学习领域作者未来的合作主题演化,也给出了相关的结论及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学习 社会网络分析 实证研究 科研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的英语协作学习中e-tutor角色调查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柴少明 《远程教育杂志》 2007年第6期41-44,共4页
教师的在线辅导是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成功因素之一。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模式对e-tutor的角色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本文以笔者在网络环境下一门英语课程的协作学习为例,利用调查问卷和访谈的研究方法,了解学生对e-tutor的认识和理解,对e-... 教师的在线辅导是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成功因素之一。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模式对e-tutor的角色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本文以笔者在网络环境下一门英语课程的协作学习为例,利用调查问卷和访谈的研究方法,了解学生对e-tutor的认识和理解,对e-tutor在该课程中表现的满意情况以及对e-tutor的期望。调查结果体现了学生对e-tutor角色多重性的要求,学生既希望e-tutor能以小组成员的身份参与讨论,又能针对小组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帮助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协作学习 e—tutor 角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构学习的多样性 被引量:3
9
作者 徐晓东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5-81,共7页
教育目的之一是改变一个人的观念,并推动个体累加真理。累加另一个,意味着产生了差异。各种观念或真理并存时,合而不同是其存在的一种形式,它构成了一个以复调为基础的意识世界,多样性是这些差异的连接方式。学习的多样性理论主张,应该... 教育目的之一是改变一个人的观念,并推动个体累加真理。累加另一个,意味着产生了差异。各种观念或真理并存时,合而不同是其存在的一种形式,它构成了一个以复调为基础的意识世界,多样性是这些差异的连接方式。学习的多样性理论主张,应该从个体意识的角度来看待世界,这样就会有各种不同的独立意识和思想。为此,在网络校际协作学习活动中所观察到的学生以主体意识重构学习活动这一事实说明,不是我们认为学生应该如何学和学什么,而是他们决定应该如何学和学什么。对话是推动观念累加的有效途径,对话将多样性从抽象目标转变为教育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校际协作学习 多样性学习理论 差异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评与互评的网络协作学习贡献度评价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红英 陈明选 +1 位作者 马志强 闫雪静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5-102,共8页
评价是加强学习互赖关系,提升协作绩效的重要方法,但是传统的网络协作学习评价,存在过程不透明、缺乏差异化、易出现"搭便车"等现象。以学习者为评价主体,将自我评价与同伴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有利于判断个体投入并给出更... 评价是加强学习互赖关系,提升协作绩效的重要方法,但是传统的网络协作学习评价,存在过程不透明、缺乏差异化、易出现"搭便车"等现象。以学习者为评价主体,将自我评价与同伴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有利于判断个体投入并给出更合理的评价结果。然而目前基于自评与互评的网络协作学习个体贡献度评价尚缺乏具体评价指导原则与策略,研究者对评价操作的方法也缺乏足够的理解。基于此,课题组采用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通过原则与策略生成、实施与调整、评价与反思三个阶段,设计了自主评价与同伴互评相结合的协作学习个体贡献度评价。通过收集的质性和量化数据,研究发现:基于自评与互评的网络协作学习个体贡献度评价应遵守三条基本设计原则,即个体贡献度评价应该同时考察协作学习过程与最终成果中的贡献程度;学习者应当参与评价过程并对其负责;自评和同伴互评应尽可能公平合理。在具体设计时,应着重关注协作学习投入、定性反馈以及保障自我评价的公平性等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贡献度 网络协作学习 自我评价 同伴互评 设计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