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密切内锥乘波前体进气道一体化设计和性能分析 被引量:30
1
作者 贺旭照 周正 倪鸿礼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10-515,共6页
采用特征线方法设计了具有直线初始激波、内收缩段消除激波反射、出口参数均匀可控的基准内锥流场。基于密切内锥(Osculating Inward turning Cone,OIC)乘波体设计方法,发展了密切内锥乘波前体进气道(Os-culating Inward turning Cone W... 采用特征线方法设计了具有直线初始激波、内收缩段消除激波反射、出口参数均匀可控的基准内锥流场。基于密切内锥(Osculating Inward turning Cone,OIC)乘波体设计方法,发展了密切内锥乘波前体进气道(Os-culating Inward turning Cone Waverider Inlet,OICWI)一体化设计技术。基于基准内锥流场和前体进气道一体化设计技术,设计了密切内锥乘波前体进气道。采用数值方法对设计的密切内锥乘波前体进气道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无粘流场结构和基准内锥流场吻合,无粘模拟结果和理论设计结果吻合。粘性数值模拟结果显示一体化进气道具有较高的流量捕获率及总压恢复特性,进气道出口流场分布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速进气道 乘波前体 一体化设计 密切内锥 流线追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切弯曲激波乘波体技术的应用及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卫锋 贺旭照 +1 位作者 秦思 周正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77-285,共9页
将密切技术设计乘波体的应用推广至弯曲激波外锥流场中。针对不同激波形状(ICC)约束条件,在凸、凹激波曲外锥流场中,生成了四种构型的密切弯曲激波乘波体,采用数值模拟及理论分析的手段开展了密切弯曲激波乘波体技术应用的可行性验证及... 将密切技术设计乘波体的应用推广至弯曲激波外锥流场中。针对不同激波形状(ICC)约束条件,在凸、凹激波曲外锥流场中,生成了四种构型的密切弯曲激波乘波体,采用数值模拟及理论分析的手段开展了密切弯曲激波乘波体技术应用的可行性验证及有效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密切凸、凹激波外锥流场的乘波体乘波压缩面、出口截面压力分布、激波形状(ICC曲线)均与设计吻合,最大偏差小于5%,说明密切凸、凹激波外锥流场的方法设计乘波体是可适用的;(2)利用宽高比为0.5的超椭圆方程作为ICC控制曲线生成的乘波体,流场压力的理论解与数值解偏差可控制在1.6%以内,而宽高比为2的超椭圆方程作为ICC控制曲线生成的乘波体,流场压力偏差可控制在4%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切技术 外锥流场 弯曲激波 乘波体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切曲面锥导乘波体的设计与理论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卫锋 丁国昊 +1 位作者 马志成 贺旭照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98-308,共11页
将密切锥导乘波体技术应用于一般曲面锥流场,以期获得升阻比、容积率更高的密切曲面锥导乘波体。首先,设定不同乘波体后缘激波型线,在两种代表性曲面锥流场内,生成了四种乘波体构型,利用数值方法验证乘波体设计方法可行性;然后构造了三... 将密切锥导乘波体技术应用于一般曲面锥流场,以期获得升阻比、容积率更高的密切曲面锥导乘波体。首先,设定不同乘波体后缘激波型线,在两种代表性曲面锥流场内,生成了四种乘波体构型,利用数值方法验证乘波体设计方法可行性;然后构造了三类典型单一控制变量的曲面锥流场,对比分析了对应密切曲面锥导乘波体性能变化规律。研究表明:(1)密切曲面锥导乘波体流面压力分布、后缘激波型线与理论设计吻合,关键位置压力与理论值相对偏差约1%,说明利用密切技术在曲面锥流场中“截取”乘波体的方法是可行的。(2)曲面锥流场控制参数不同,可获得升阻系数、容积率、压缩量增加,升阻比降低的乘波体,也可获得升阻比、容积率增加,升阻系数降低的乘波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乘波体 密切技术 流场 理论分析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超声速远程滑翔飞行器外形设计方法 被引量:6
4
作者 刘建霞 侯中喜 陈小庆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5,共5页
结合高超声速远程滑翔飞行器在升阻比、容积率和容积等方面的性能需求,对锥导乘波构型底部基线方程的确定方法、构型顶点至基本流场顶点的距离等问题进行研究;采用面元法计算分析了各外形控制变量对飞行器性能的影响规律;总结得出高超... 结合高超声速远程滑翔飞行器在升阻比、容积率和容积等方面的性能需求,对锥导乘波构型底部基线方程的确定方法、构型顶点至基本流场顶点的距离等问题进行研究;采用面元法计算分析了各外形控制变量对飞行器性能的影响规律;总结得出高超声速远程滑翔飞行器各外形设计变量确定的先后顺序及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飞行器 锥导乘波构型 升阻比 容积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动力跳跃式跨大气层飞行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何烈堂 柳军 +1 位作者 侯中喜 陈小庆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5-157,164,共4页
针对跳跃式跨大气层飞行弹道的特殊性,建立了其飞行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弹道仿真的方法分析了跳跃飞行的可行性,而后用能量解析的方法进一步分析了其可行性,最后研究了跳跃飞行所需求的大升阻比的可实现性问题,得出无动力跳跃式... 针对跳跃式跨大气层飞行弹道的特殊性,建立了其飞行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弹道仿真的方法分析了跳跃飞行的可行性,而后用能量解析的方法进一步分析了其可行性,最后研究了跳跃飞行所需求的大升阻比的可实现性问题,得出无动力跳跃式飞行是可行的。所得结论对跳跃飞行成为又一重要机动突防手段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大气层飞行 弹道仿真 机动突防 乘波构型 跳跃弹道 能量解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超音速技术发展概述 被引量:8
6
作者 李清源 史俊红 《强度与环境》 2012年第5期55-64,共10页
简述了美国高超音速飞行器计划的研制背景,介绍了乘波者飞行器的构型特点与热应力松弛设计考虑,初步探讨了高超音速验证飞行器的典型代表X-51A和HTV-2验证飞行失败的原因与遇到的技术困难。
关键词 X-51A HTV-2 高超音速技术 乘波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超声速摩擦阻力直接测量实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马洪强 温昊驹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5-91,共7页
介绍了在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CAAA)的高超声速风洞FD-03和FD-07中进行的摩擦阻力直接测量实验。实验目的是测量高超声速流场中模型表面的摩擦阻力。研制了应变型两分量和单分量天平,分别应用这2种天平进行了压缩拐角运动实验和... 介绍了在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CAAA)的高超声速风洞FD-03和FD-07中进行的摩擦阻力直接测量实验。实验目的是测量高超声速流场中模型表面的摩擦阻力。研制了应变型两分量和单分量天平,分别应用这2种天平进行了压缩拐角运动实验和乘波体模型变迎角实验。实验中的总压1MPa,总温360K,马赫数5。每个模型各布置2个天平。在压缩拐角实验中,测量了平板区的摩擦阻力,观察到压缩拐角运动对流场的干扰,并测得了压缩拐角运动干扰区的摩擦阻力。在乘波体实验中测量了模型表面摩擦阻力及其与模型迎角的关系。实验的数据中处理引入温度修正。整体实验测量不确定度良好,优于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阻力 应变天平 乘波体 高超声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乘波体设计方法及设计参数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国良 刘晓文 +2 位作者 纪楚群 龚安龙 周伟江 《宇航总体技术》 2020年第3期45-54,共10页
乘波体是一类典型的高超声速飞行器外形,它具有较高的升力及升阻比特性。建立了一套基于激波装配法的乘波体设计方法,该方法采用激波装配法获得精确激波位置,同时引入导波体的概念,通过设计导波体的构型来决定激波面的形状,引入导波体... 乘波体是一类典型的高超声速飞行器外形,它具有较高的升力及升阻比特性。建立了一套基于激波装配法的乘波体设计方法,该方法采用激波装配法获得精确激波位置,同时引入导波体的概念,通过设计导波体的构型来决定激波面的形状,引入导波体构型参数。通过改变导波体俯视外形前后锥角度、前后体长度比、侧视外形表面后锥角度等参数,比较其对最终乘波体气动特性的影响,并分析了这些参数改变对乘波体气动特性影响的内在机制,为工程化乘波体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波装配法 导波体 乘波体 设计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乘波体飞行器气动布局优化设计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允良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42-46,共5页
由于具有高升阻比,乘波体是高超声速巡航飞行器气动布局的首选方案。文章在求解圆锥激波流场精确解的基础上,应用流线追踪方法,建立了乘波体飞行器气动布局的参数化模型。在此基础上,对飞行器的气动力特性进行了估算。最后,以气动布局... 由于具有高升阻比,乘波体是高超声速巡航飞行器气动布局的首选方案。文章在求解圆锥激波流场精确解的基础上,应用流线追踪方法,建立了乘波体飞行器气动布局的参数化模型。在此基础上,对飞行器的气动力特性进行了估算。最后,以气动布局参数为设计变量,升阻比最大化为设计目标,对乘波体飞行器进行气动布局优化设计,应用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对优化模型进行求解,得到了优化的气动布局设计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乘波体 高超声速巡航飞行器 气动布局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马赫锥导乘波体速度范围与气动特性研究
10
作者 岳明凯 张骢 +1 位作者 郝永平 郭亚超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5-128,共4页
乘波体在飞行中马赫数变化会对乘波体产生很大影响,不同马赫数对应不同乘波体外形,获得稳定飞行马赫数范围,对于乘波体气动特性研究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无粘锥体流场乘波体进行设计并分析其基本气动特性,得出基于M... 乘波体在飞行中马赫数变化会对乘波体产生很大影响,不同马赫数对应不同乘波体外形,获得稳定飞行马赫数范围,对于乘波体气动特性研究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无粘锥体流场乘波体进行设计并分析其基本气动特性,得出基于Ma=6,α=0°流场乘波体在满足稳定性飞行的马赫数范围。并在此范围内对乘波体进行分段数值模拟得到升力系数、阻力系数及升阻比变化特性。研究结果为提高乘波体升阻比和控制飞行速度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乘波体 马赫数 锥体流场 升阻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乘波体高超声速导弹的天基红外可探测性分析
11
作者 田浩 蔡盛 +1 位作者 徐伟 曹智睿 《空天预警研究学报》 CSCD 2023年第5期335-338,343,共5页
以轨道高度1500 km的近地轨道红外探测平台为例,对天基红外在临界探测模式下乘波体高超声速导弹探测性能进行了模型量化分析.首先分析了乘波体高超声速导弹的气动特性和红外辐射特性;然后结合大气传输模型和探测器模型,分析了天基红外... 以轨道高度1500 km的近地轨道红外探测平台为例,对天基红外在临界探测模式下乘波体高超声速导弹探测性能进行了模型量化分析.首先分析了乘波体高超声速导弹的气动特性和红外辐射特性;然后结合大气传输模型和探测器模型,分析了天基红外临界观测模式下不同极限探测距离和极限信噪比的天基红外乘波体高超声速导弹预警探测能力;最后以美国STSS LEO星座参数为例,对临界探测模式下的模拟成像进行分析,给出在最接近其真实极限信噪比条件下的探测盲区分布.分析结果表明:在临界观测模式下,当探测器的极限信噪比为5时,速度为10Ma、高度为40km的乘波体高超声速导弹逃脱近地轨道天基红外探测的概率高达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乘波体 高超声速 天基红外 探测距离 预警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ntrol-Oriented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n Rigid-Aeroelasticity Coupling for Hypersonic Vehicle
12
作者 肖莉萍 张勇 陆宇平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CSCD 2015年第1期70-80,共11页
Since the subsystems of aerodynamics,propulsion,structure and so on in hypersonic vehicles involve characteristics of nonlinearity,strong coupling and uncertainty,and typical hypersonic vehicles adopt slender-body and... Since the subsystems of aerodynamics,propulsion,structure and so on in hypersonic vehicles involve characteristics of nonlinearity,strong coupling and uncertainty,and typical hypersonic vehicles adopt slender-body and wave-rider layout with widely-used lightweight materials,the accuracy of the modeling with a conventional rigid-body assumption is challenged.Therefore,a nonlinear mathematical longitudinal model of a hypersonic vehicle is established with its geometry provided to estimate aerodynamic force and thrust using hypersonic aerodynamics and quasi-one-dimensional flow with heat added and capture vehicle aeroelasticity using a single free-free Bernoulli-Euler beam model.Then the static and dynamic properties of the rigid and rigid-aeroelasticity coupling model are compared via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under the given flight condition.Finally,a LQR controller for rigid model is designed and the comparable results are obtained to explain the aerolasticity influence on the control effect.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aeroelasticity mode of slender-body hypersonic vehicles affects short period mode significantly and it cannot be simply neglec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personic vehicle wave-rider aeroelasticity MODELING dynamic properti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控制的可变形乘波体概念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邓俊 刘燕斌 张勇 《航天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19,共7页
针对高超声速乘波飞行器强耦合、非线性和大包线飞行等特点,在概念设计阶段将智能变形技术引入到乘波体设计中来,根据不同飞行状态调整乘波体外形,实现飞行性能的最优化。利用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和具有热增加的准一维流估算乘波体表面... 针对高超声速乘波飞行器强耦合、非线性和大包线飞行等特点,在概念设计阶段将智能变形技术引入到乘波体设计中来,根据不同飞行状态调整乘波体外形,实现飞行性能的最优化。利用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和具有热增加的准一维流估算乘波体表面气动力和发动机推力,建立可变形乘波体的参数化数学模型。仿真分析可高燃冲压发动机性能和乘波体气动特性随结构变化的关系,针对发动机性能提出了变形的依据。通过经典的内外环分布式控制器控制可变形乘波体的姿态稳定的同时具有一定的指令跟踪能力,并且验证了形变对飞行和控制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飞行器 乘波体 变形技术 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平面升力体外形设计与气动/隐身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薛普 杨依峰 +2 位作者 王锁柱 苏伟 甄华萍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7-32,共6页
基于乘波体(Waverider Vehicle,WRV)外形利用多平面设计方法生成了一种多平面升力体(Multi-planar Lift-body Vehicle,MLV),针对乘波体和多平面升力体利用仿真方法开展了气动/隐身性能研究。基于层流方程的数值计算发现与乘波体相比,多... 基于乘波体(Waverider Vehicle,WRV)外形利用多平面设计方法生成了一种多平面升力体(Multi-planar Lift-body Vehicle,MLV),针对乘波体和多平面升力体利用仿真方法开展了气动/隐身性能研究。基于层流方程的数值计算发现与乘波体相比,多平面升力体最大升阻比减小10%,最大升阻比减小量较小;纵向焦心和航向压心相对前移,质心系数取0.55时,纵向静稳定裕度较小,小攻角时需进行静不稳定控制,航向静稳定裕度较大,侧滑角未对升阻比和纵/航向静稳定特性产生明显影响。基于物理光学法(Physical Optics,PO)的雷达散射截面(Radar Cross Section,RCS)仿真计算发现多平面升力体可以实现RCS的整体减缩,在俯仰角60~120°,偏航角-10~10°范围内RCS较大,飞行过程中可通过姿态控制避开此区域。研究结果表明:多平面方法生成的多平面升力体具有较好的气动和隐身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平面升力体 乘波体 气动特性 雷达散射截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正向乘波前体设计方法初步研究
15
作者 万能 袁化成 王颖昕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06-510,516,共6页
以定楔角乘波体设计方法为基础,研究了影响高超/超声速乘波体"乘波"的主要因素,给出了前体前缘实际气流压缩角的确定方法及影响因素,可知在相同的来流马赫数和压缩角δ下,随着前缘角θ和气流与前缘夹角α的增加,实际气流偏转... 以定楔角乘波体设计方法为基础,研究了影响高超/超声速乘波体"乘波"的主要因素,给出了前体前缘实际气流压缩角的确定方法及影响因素,可知在相同的来流马赫数和压缩角δ下,随着前缘角θ和气流与前缘夹角α的增加,实际气流偏转角γ减小。据此,基于幂函数进气道前体构形,给出了前缘激波不脱体的限制条件及具体的判定方法,分析了乘波体典型几何特征参数对前缘激波不脱体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在相同的来流马赫数和压缩角度下,增大前缘形状因子n,减小前体的长宽比L/W及增大前缘角均有利于激波不脱体。根据给出的前体几何参数对前缘激波脱体的影响规律曲线,对一种"前体几何外形构造+前缘激波附体条件限制"的正向前体乘波器工程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具体设计流程,并进行了初步的数值仿真验证,表明通过该方法设计的乘波前体流动特征与预期的结果吻合,说明文中所给出的激波附体条件及影响规律是可信的,乘波前体设计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推进系统 高超声速进气道 乘波前体 激波附体 设计方法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气动外形设计初探
16
作者 左艳辉 《教练机》 2014年第4期60-64,共5页
根据临近空间大气特点、对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的乘波体外形设计进行了初步探讨。论文介绍了乘波构型的概念和生成方法、基于楔形流场进行了两种∧型乘波体的外形设计,并且完成了数值模拟以及计算分析。数值模拟的结果验证了基于楔... 根据临近空间大气特点、对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的乘波体外形设计进行了初步探讨。论文介绍了乘波构型的概念和生成方法、基于楔形流场进行了两种∧型乘波体的外形设计,并且完成了数值模拟以及计算分析。数值模拟的结果验证了基于楔形流场∧型乘波外形设计方法和设计过程的可行性,为临界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外形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近空间 高超声速 ∧型乘波体 数值模拟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