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庆大霉素与水溶性CdTe量子点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作用 被引量:5
1
作者 李金贵 朱奎 +2 位作者 徐飞 江海洋 丁双阳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070-3074,共5页
以巯基丙酸(mercaptopropionic acid,MPA)为稳定剂合成水溶性CdTe量子点(quantum dots,QDs),以CdTeQDs作为能量供体。庆大霉素(Gentamycin,GT)作为能量受体,建立了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体系。... 以巯基丙酸(mercaptopropionic acid,MPA)为稳定剂合成水溶性CdTe量子点(quantum dots,QDs),以CdTeQDs作为能量供体。庆大霉素(Gentamycin,GT)作为能量受体,建立了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体系。在690nm处可见发射峰,半峰宽约10nm,在一定范围内荧光强度与GT的含量呈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2~20mg·L-1,相关系数r=0.9867。优化了不同的激发波长、pH、离子强度、时间和温度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并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和高效液相色谱(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分别表征了化学结构和相对专一性。结果表明巯基丙酸的巯基中S原子和羧基中氧原子与纳米微粒表面的富Cd离子发生了配位作用,CdTeQDs与GT的耦合主要是通过量子点周围巯基丙酸羧基(—COOH)中的氧原子与GT的胺基(—NH2)形成分子间氢键实现的;GT与CdTeQDs的结合率为0.35∶1。研究表明GT可以作为检测CdTeQDs标记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的荧光增敏剂,荧光强度值增强6倍,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庆大霉素 水溶性cdte量子点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牛血清白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溶性CdTe量子点-绿原酸-血管紧张素Ⅰ相互作用的荧光可逆调控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晓丹 殷鹏飞 +3 位作者 龚会平 李萍萍 刘正清 何佑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82-1187,共6页
在水相中合成了巯基丙酸(MPA)包覆的CdTe量子点(QDs),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对其进行表征.利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红外光谱研究了CdTe QDs与绿原酸(CH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CHA可显著猝灭CdTe QDs的荧光,在一定... 在水相中合成了巯基丙酸(MPA)包覆的CdTe量子点(QDs),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对其进行表征.利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红外光谱研究了CdTe QDs与绿原酸(CH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CHA可显著猝灭CdTe QDs的荧光,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荧光猝灭值与CHA的浓度呈现一定的线性关系.推断其主要猝灭机理为动态猝灭,并实现了荧光光谱法测定CHA.向CdTe QDs-CHA体系中加入血管紧张素Ⅰ(AngⅠ)后,CdTe QDs荧光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逐渐恢复,从而实现了CdTe QDs的荧光可逆调控.CdTe QDs荧光的猝灭与恢复过程对于荧光传感的设计以及荧光可逆调控机理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te量子点 绿原酸 血管紧张素Ⅰ 动态猝灭 荧光可逆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酸受体靶向的CdTe/CdS量子点荧光探针的制备和表征 被引量:3
3
作者 江珊珊 谢民强 符小艺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31-338,共8页
【目的】研制一种叶酸受体修饰的CdTe/CdS量子点荧光探针并初步验证其靶向性。【方法】以巯基丁二酸(MSA)为稳定剂,采用水相合成法合成CdTe/CdS核壳型量子点。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X线粉末衍射仪、透射电镜分别对其紫... 【目的】研制一种叶酸受体修饰的CdTe/CdS量子点荧光探针并初步验证其靶向性。【方法】以巯基丁二酸(MSA)为稳定剂,采用水相合成法合成CdTe/CdS核壳型量子点。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X线粉末衍射仪、透射电镜分别对其紫外吸收情况、光致发光性质、晶体结构、形貌进行表征。采用连接了叶酸的氨基聚乙二醇与CdTe/CdS量子点偶联,制备叶酸受体靶向的(FA-PEG-CdTe/CdS)量子点荧光探针。通过凝胶电泳和光谱分析鉴定偶联效果。在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已知细胞表面叶酸受体阳性的鼻咽癌细胞株HNE-1和人喉癌细胞株Hep-2及叶酸受体阴性的鼻咽癌细胞株CNE-2和FA-PEG-CdTe/CdS量子点探针的摄取情况。通过观察分析不同细胞被标记的情况去检验荧光探针的靶向性和特异性。【结果】以巯基丁二酸为稳定剂,当pH=10,物质的量比为n(Te2-):n(Cd2+):n(MSA)=1:10:10.5的条件下,随加热回流反应时间的延长,CdTe量子点的粒径不断增长,吸收光谱和光致发光谱不断红移。在反应10 min时获得了量子产率高达72.5%的CdTe量子点;X射线粉末衍射图显示出对应立方晶型CdTe的三个晶面(111),(220),(311),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呈近似球形,粒径分布较均匀,平均粒径约为3 nm(反应10 min)。琼脂糖凝胶电泳和荧光光谱分析证实CdTe/CdS量子点与PEG-FA成功偶联,荧光显微镜下显示出叶酸受体阳性的HNE-1、Hep-2被FA-PEG-CdTe/CdS量子点荧光探针特异性标记。【结论】CdTe量子点可作为新型的荧光标记材料,核壳型CdTe/CdS量子点与叶酸偶联后稳定性较好,FA-PEG-CdTe/CdS量子点荧光探针具有良好的靶向性,在高表达叶酸受体的肿瘤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 分子靶向 叶酸 cdte CDS 荧光探针 鼻咽癌 喉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Te量子点标记雌二醇衍生物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钟文英 张翠 +2 位作者 许国峰 严明 许丹科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215-2219,共5页
以巯基乙酸为修饰剂合成高量子产率的CdTe量子点,并成功标记生物小分子17β-氨基雌二醇。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红外光谱以及倒置显微镜照片分析表明CdTe量子点在活化剂N-羟基琥珀酰亚胺的作用下,通过表面的羧基与17β-氨基雌二醇的氨基... 以巯基乙酸为修饰剂合成高量子产率的CdTe量子点,并成功标记生物小分子17β-氨基雌二醇。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红外光谱以及倒置显微镜照片分析表明CdTe量子点在活化剂N-羟基琥珀酰亚胺的作用下,通过表面的羧基与17β-氨基雌二醇的氨基以共价键结合,这为建立基于量子点探针的新型的药物筛选模型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te量子点 雌激素 17β-氨基雌二醇 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苯磺酰胺-CdTe量子点耦合物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
5
作者 朱奎 吕磊 +1 位作者 李金贵 丁双阳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12,共5页
以巯基丙酸作为稳定剂合成水溶性碲化镉(CdTe)量子点,采用3种偶联方法将氨基苯磺酰胺(SN)与水溶性CdTe量子点进行偶联以制备氨基苯磺酰胺-CdTe量子点耦合物。通过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分别表征... 以巯基丙酸作为稳定剂合成水溶性碲化镉(CdTe)量子点,采用3种偶联方法将氨基苯磺酰胺(SN)与水溶性CdTe量子点进行偶联以制备氨基苯磺酰胺-CdTe量子点耦合物。通过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分别表征了耦合物的结构和部分光谱学特性。结果表明:巯基丙酸的巯基中硫原子和羧基中氧原子与CdTe量子点纳米微粒表面的富镉离子发生了配位作用,也证实水溶性CdTe量子点与氨基苯磺酰胺的耦合主要是通过量子点周围巯基丙酸羧基(-COOH)中的氧原子与SN的胺基(-NH2)形成分子间氢键实现的。氨基苯磺酰胺-CdTe量子点耦合物对大肠杆菌增殖的生物学试验表明,耦合物对大肠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进一步说明氨基苯磺酰胺-CdTe量子点耦合物制备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州 225009 cdte量子点 SN-cdte耦合物 制备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性CdTe量子点对牛膝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朱奎 吕磊 +1 位作者 李金贵 丁双阳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11,共4页
本试验以巯基丙酸作为稳定剂合成水溶性CdTe量子点,并观测0.25、0.025、0.005 mmol/L三个浓度的水溶性CdTe量子点对航天组和地面组牛膝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和傅立叶红外变换光谱图均说明已成功制备水溶性C... 本试验以巯基丙酸作为稳定剂合成水溶性CdTe量子点,并观测0.25、0.025、0.005 mmol/L三个浓度的水溶性CdTe量子点对航天组和地面组牛膝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和傅立叶红外变换光谱图均说明已成功制备水溶性CdTe量子点;随水溶性CdTe量子点浓度增大,牛膝的根长和种子活力依次降低,但其对发芽势影响的规律不明显,经空间诱变处理能提高牛膝种子活力。此外,高浓度水溶性CdTe量子点可导致出芽后的牛膝幼苗根尖坏死,根生长停滞,显著影响主根根长,不定根数目亦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cdte量子点 牛膝 种子 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SH-CdTe/CdS量子点的荧光变化研究hsDNA与盐酸洛美沙星-Cu(Ⅱ)配合物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6
7
作者 沈益忠 刘绍璞 +1 位作者 殷鹏飞 何佑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60-1367,共8页
采用水相法合成了谷胱甘肽(GSH)修饰的CdTe/CdS量子点(GSH-CdTe/CdS QDs).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结果表明,GSH-CdTe/CdS QDs的粒径分布均匀,分散性好.在Tris-HCl(pH=7.6)缓冲液中,由于静电引力作用,带正电的盐酸洛美沙星(LMFH)-Cu(Ⅱ)配合... 采用水相法合成了谷胱甘肽(GSH)修饰的CdTe/CdS量子点(GSH-CdTe/CdS QDs).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结果表明,GSH-CdTe/CdS QDs的粒径分布均匀,分散性好.在Tris-HCl(pH=7.6)缓冲液中,由于静电引力作用,带正电的盐酸洛美沙星(LMFH)-Cu(Ⅱ)配合物[LMFH-Cu(Ⅱ)]吸附到带负电的GSH-CdTe/CdSQDs表面形成基态复合物,导致GSH-CdTe/CdS QDs的荧光猝灭.随后,向GSH-CdTe/CdS QDs-LMFH-Cu(Ⅱ)配合物体系中加入鲱鱼精DNA(hsDNA),hsDNA可诱导LMFH-Cu(Ⅱ)配合物从GSH-CdTe/CdS QDs表面脱落而嵌入到hsDNA的双螺旋结构中,使GSH-CdTe/CdS QDs的荧光恢复.通过对GSH-CdTe/CdS QDs荧光的可逆调控,利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共振瑞利散射光谱研究了hsDNA与LMFH-Cu(Ⅱ)配合物的相互作用.通过对比GSH-CdTe/CdS QDs与LMFH相互作用的光谱性质,讨论了GSH-CdTe/CdSQDs-LMFH-Cu(Ⅱ)-hsDNA的相互作用机理,模拟了作用过程,从而建立了一种研究氟诺喹酮类药物的金属配合物与核酸相互作用机制的光谱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SH-cdte CdS量子点 盐酸洛美沙星-Cu(Ⅱ) 鲱鱼精DNA 荧光可逆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体对CdTe量子点与BSA的选择性相互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王珊珊 王雪婷 +1 位作者 郭明明 于俊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95-1204,共10页
以巯基乙酸(TGA)、巯基丙酸(MPA)、巯基甘油(TG)、L-半胱氨酸(L-cys)和谷胱甘肽(GSH)等5种巯基分子为稳定剂,水相合成了5种CdTe量子点.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作为靶分子,通过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时间分辨荧光动力学等手段研究了各种配体... 以巯基乙酸(TGA)、巯基丙酸(MPA)、巯基甘油(TG)、L-半胱氨酸(L-cys)和谷胱甘肽(GSH)等5种巯基分子为稳定剂,水相合成了5种CdTe量子点.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作为靶分子,通过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时间分辨荧光动力学等手段研究了各种配体分子稳定的CdTe量子点与BSA的直接相互作用.结果表明,5种量子点均能有效猝灭BSA的荧光,其猝灭程度按配体次序为GSH>L-cys>TGA>TG>MPA;而BSA对不同配体稳定的CdTe量子点的荧光光谱的影响则具有明显的选择性.BSA对TGA-CdTe和MPA-CdTe量子点的荧光先敏化增强而后猝灭下降;L-cys分子由于同时具有氨基和羧基而与BSA的相互作用较强,因此BSA能显著猝灭L-cys-CdTe量子点的荧光;而BSA对TG-CdTe量子点的荧光猝灭程度较小;GSH分子的空间效应使GSH-CdTe量子点的荧光被BSA猝灭的程度最小.吸收光谱和时间分辨荧光动力学研究表明,5种量子点与BSA之间的相互作用均为静态过程.探讨了量子点的配体分子结构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te量子点 配体影响 牛血清白蛋白 选择性相互作用 光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作用对金纳米粒子猝灭CdTe量子点荧光的影响
9
作者 段晓燕 李保新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2-55,共4页
分别合成了表面带正电荷和表面带负电荷且粒径相同的水溶性CdTe量子点,以及表面带有负电荷的金纳米粒子(AuNPs),考察了AuNPs对表面带不同种类电荷的CdTe量子点荧光的猝灭作用.结果表明:AuNPs对表面带正电荷CdTe量子点荧光具有更强的... 分别合成了表面带正电荷和表面带负电荷且粒径相同的水溶性CdTe量子点,以及表面带有负电荷的金纳米粒子(AuNPs),考察了AuNPs对表面带不同种类电荷的CdTe量子点荧光的猝灭作用.结果表明:AuNPs对表面带正电荷CdTe量子点荧光具有更强的荧光猝灭能力,在pH=5~9时,AuNPs对表面带正电荷CdTe量子点的荧光猝灭率为0.640~0.846,对表面带负电荷CdTe量子点的荧光猝灭率为0.534~0.690.静电吸引可以增强AuNPs与CdTe量子点之间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作用 AuNPs cdte量子点 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