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1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密度流水养鱼(Flowing Water Fish Culture)新技术研究
1
作者 赵同庆 《现代渔业信息》 2001年第4期3-5,共3页
本文从鱼场选择和建池规格要求、降低饵料系数以及鱼病的防治几方面介绍了高密度流水养鱼新技术。
关键词 高密度流水养鱼 鱼池 建池 饵料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fluence of underground water seepage flow on surrounding rock deformation of multi-arch tunnel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夕兵 张伟 +1 位作者 李地元 王其胜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8年第1期69-74,共6页
Based on a typical multi-arch tunnel in a freeway, the fast Lagrangian analysis of continua in 3 dimensions(FLAC3D) was used to calculate the surrounding rock deformation of the tunnel under which the effect of underg... Based on a typical multi-arch tunnel in a freeway, the fast Lagrangian analysis of continua in 3 dimensions(FLAC3D) was used to calculate the surrounding rock deformation of the tunnel under which the effect of underground water seepage flow was taken into account or not. The distribution of displacement field around the multi-arch tunnel, which is influenced by the seepage field, was gained.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settlement values of the vault derived from coupling analysis are bigger when considering the seepage flow effect than that not considering. Through the contrast of arch subsidence quantities calculated by two kinds of computation situations, and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calculated and measured value of tunnel vault settlement, it is found that the calculated value(5.7-6.0 mm) derived from considering the seepage effect is more close to the measured value(5.8-6.8 mm). Therefore, it is quite necessary to consider the seepage flow effect of the underground water in aquiferous stratum for multi-arch tunnel desig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arch tunnel underground water seepage flow coupling flow and stress surrounding rock deformation vault settle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Preliminary Study on 1D Numerical Experiment of Water Debris Flow in Gully 被引量:1
3
作者 LIU Tonghuan~1 WANG Xiekang~1 CUI Peng~2 (1.State Key Lab.of Hydraulics and Mountain River Eng.,Sichuan Univ.,Chengdu 610065,China 2.Inst.of Mountain Hazards and Environment,Chinese Academy of Sci.,Chengdu 610041,China)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143-147,共5页
In order to improve and enhance the numerical modeling methods and its application on debris flow problems,a preliminary study has been propos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rrected water-sediment numerical model on the p... In order to improve and enhance the numerical modeling methods and its application on debris flow problems,a preliminary study has been propos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rrected water-sediment numerical model on the premise of revised resistance and sediment capacity equations.Firstly,an overview the recent re- search achievements on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debris flow has been conducted,the results shown that a gener- al numerical model for debris flow can not be existed at all because the complex rhe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debris flow Saint-Venant equation Numerical experi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isual MODFLOW大水矿山深部开采矿坑涌水量预测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军强 王肖珊 +4 位作者 丛宇 邓洪 王艳军 梁小明 张静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57-264,共8页
矿产资源的不断开发导致矿坑涌、突水现象愈加频繁,此类问题多发生于大水矿山,为更好指导大水矿山深部开采工作,准确预测矿山深部开采矿坑涌水量至关重要。结合某矿区勘察资料、水文地质条件和观测井实测水位数据,利用Visual MODFLOW软... 矿产资源的不断开发导致矿坑涌、突水现象愈加频繁,此类问题多发生于大水矿山,为更好指导大水矿山深部开采工作,准确预测矿山深部开采矿坑涌水量至关重要。结合某矿区勘察资料、水文地质条件和观测井实测水位数据,利用Visual MODFLOW软件建立矿区水文地质数值模型,进行稳态与非稳态校正以及相关参数敏感性分析;根据该矿区-150 m水平矿坑真实涌水量拟合分析Drain模块水力传导系数值,运用识别后模型对矿山深部开采矿坑涌水量预测,结果表明-200、-250、-300、-350 m等不同水平矿坑正常涌水量为17209.82、18896.20、21299.31、23494.10 m^(3)/d,预测结果可为矿山防治水工作提供依据,以及为工程安全开挖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sual MODflow 地下水数值模型 敏感性分析 水力传导系数 矿坑涌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Discuss of the Formula of Flow Loss and Water Using Coefficient on Seepage Proofed Channel
5
作者 MENBao-hui ZHOUQing-guo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01年第1期43-48,共6页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about present water resource situation in China,the disadvantage of the for- mula of flow loss and water using coefficient on anti-seep channel which have been applying in channel de- sign...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about present water resource situation in China,the disadvantage of the for- mula of flow loss and water using coefficient on anti-seep channel which have been applying in channel de- sign and water saving irrigation administration will be indicated in the pap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at the loss of conveying water is changeable with the now changing have been take into account in the new formula. The formula is validated by the example of middle permeable channel (A=1.90,m=0.40). The calculate re- sult is more precision. Also some formula has been given,they can be referred to the worker of the irrigation administ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resource water saving irrigation channel flow loss water-using coeffici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板竖缝式鱼道池室水流条件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郭超 赵凯 +1 位作者 刘菁 胡彧元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30,共6页
鱼道能够帮助洄游鱼类上下行通过大坝等障碍物,顺利到达繁殖地、索饵场等,完成鱼类生殖洄游过程。隔板竖缝式鱼道是国内常见的鱼道形式,依托了某航运枢纽工程隔板竖缝式鱼道进行了该类型鱼道池室水流条件模型试验研究。该鱼道最大设计... 鱼道能够帮助洄游鱼类上下行通过大坝等障碍物,顺利到达繁殖地、索饵场等,完成鱼类生殖洄游过程。隔板竖缝式鱼道是国内常见的鱼道形式,依托了某航运枢纽工程隔板竖缝式鱼道进行了该类型鱼道池室水流条件模型试验研究。该鱼道最大设计运行水头6.8 m,主要过鱼对象为四大家鱼。鱼道设计流速为0.8~1.0 m/s。鱼道普通池长3.6m,净宽3.0 m,隔板竖缝宽度0.45 m,采用“L”型隔板型式。直段休息池长度增加为9.0 m,鱼道宽度及隔板型式不变。普通池室纵坡为1∶80,休息池纵坡为0。鱼道池室设计水深为2.0 m。通过建立1∶5的大比尺鱼道局部水工物理模型,采用旋桨流速仪对不同布置方案下的鱼道竖缝流速进行了测量,采用ADV(多普勒流速仪)和PIV(粒子图像测速仪)等多种流速测量技术手段,对不同布置方案下的鱼道池室内水流流速及流态进行了分析。物理模型中悬桨流速仪实测鱼道隔板竖缝最大流速为0.95 m/s,小于本鱼道最大设计流速,实测鱼道最大流量为0.69 m^(3)/s。ADV和PIV实测池室内最大流速值位于隔板竖缝主流中心,约为0.94 m/s。池室竖缝出流流向明确,竖缝出口附近最大流速约为0.6 m/s,水流主流在池室内成相对较缓的“S”形流线。上溯鱼类通过竖缝进入池室后,有明确的水流引导鱼类沿主流进入池室左侧进行休息调整。在已建立的1∶5的鱼道局部物理模型上进行放鱼试验,观察到鱼类在池室内顶着主流方向以冲刺的方式向上游动通过竖缝。当鱼类上溯疲劳时,停留在休息池隔板下游侧的低流速回流区进行休息,整体而言上溯过程顺利,说明在现布置条件下,鱼道池室和竖缝尺寸、普通池室和休息池底坡的设计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道 隔板竖缝式 池室 物理模型试验 水流流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损伤-渗流耦合作用下上覆溶洞隧道突水灾变规律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林志斌 李亚豪 +2 位作者 林培忠 张勃阳 杨大方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4-163,共10页
目的为分析上覆溶洞对隧道的影响,进行损伤-渗流耦合作用下上覆溶洞隧道突水灾变规律的研究。方法以重庆市双碑隧道工程为背景,基于三线性应变软化模型建立岩体损伤-渗流耦合模型,采用FLAC3D对隧道开挖通过上覆溶洞过程中的围岩变形、... 目的为分析上覆溶洞对隧道的影响,进行损伤-渗流耦合作用下上覆溶洞隧道突水灾变规律的研究。方法以重庆市双碑隧道工程为背景,基于三线性应变软化模型建立岩体损伤-渗流耦合模型,采用FLAC3D对隧道开挖通过上覆溶洞过程中的围岩变形、塑性区、渗透系数和涌水量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对比分析了不考虑岩体损伤-渗流耦合作用和不同溶洞水压对上覆溶洞隧道突水灾变特征的影响。结果上覆溶洞水压为1.8 MPa时,隧道开挖通过上覆溶洞中心5.0 m后,隧道围岩在溶洞与隧道间产生2条“八字形”的导水裂隙带,导致溶洞与隧道间岩体整体滑动约600 mm,整个滑动体近似梯形,其顶、底、高分别为3.6,9.6,8.4 m;隧道开挖未到达上覆溶洞时,其最大涌水量不超过0.01 m^(3)/s,而通过上覆溶洞中心0,2.5,5.0 m后,其最大涌水量分别为0.022,0.185,0.743 m^(3)/s;上覆溶洞水压为1.2,1.8,2.4 MPa时,隧道通过上覆溶洞后的最大涌水量分别为0.031,0.0743,1.365 m^(3)/s。结论隧道开挖通过上覆溶洞过程中,上覆溶洞水压超过临界值时,隧道会发生冒顶坍塌和突水事故,且突水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和大体量性;溶洞水压越大,隧道会越早突水,最终突水量越高;为模拟再现岩溶隧道开挖过程中的突水灾变时空演化过程,必须考虑岩体的损伤-渗流耦合作用。本文研究成果可为岩溶隧道工程围岩稳定控制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洞 隧道 损伤-渗流耦合 突水 渗透系数 涌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q2Seq双向模型的水锤压力预测 被引量:1
8
作者 吴罗长 刘振兴 +4 位作者 雷洁 颜建国 郭鹏程 孙帅辉 马晋阳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9-106,共8页
水锤计算对保障长距离输水工程管网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但传统水锤数值方法存在模型复杂、计算量大的问题。为此,在自主开发的瞬态流试验平台上,通过支路快速关阀产生水锤,获取了不同流量和压力条件下的瞬态水锤压力。试验参... 水锤计算对保障长距离输水工程管网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但传统水锤数值方法存在模型复杂、计算量大的问题。为此,在自主开发的瞬态流试验平台上,通过支路快速关阀产生水锤,获取了不同流量和压力条件下的瞬态水锤压力。试验参数范围为:体积流量15~55 m^(3)/h,压力150~450 kPa。采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对水锤信号进行滤波,并对水锤压力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基于双向门控循环单元,建立了用于水锤压力预测的序列到序列(sequence-to-sequence,Seq2Seq)双向预测模型。结果表明,Seq2Seq双向预测模型能有效预测支路水锤,其预测数据决定系数在0.8以上,水锤特征参数预测准确率超过98%。该研究成果为水锤压力预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锤 瞬变流 Seq2Seq 经验模态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乌北次凹小型断陷湖盆断陷期重力流沉积演化特征
9
作者 南金浩 沙宗伦 +4 位作者 李跃 孔凡顺 刘少然 侯思宇 于东旭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6-67,共12页
小型断陷湖盆具有源储距离小、储层发育等有利成藏因素,乌北次凹为典型的小型断陷湖盆,断陷期发育铜钵庙组和南屯组地层,成藏砂体以重力流沉积为主。岩心、地震、测井特征识别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湖底扇等多种沉积类型基础上,以构... 小型断陷湖盆具有源储距离小、储层发育等有利成藏因素,乌北次凹为典型的小型断陷湖盆,断陷期发育铜钵庙组和南屯组地层,成藏砂体以重力流沉积为主。岩心、地震、测井特征识别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湖底扇等多种沉积类型基础上,以构造-沉积学为指导重建乌北次凹断陷期重力流的构造—沉积演化。结果表明:受断陷期强构造运动影响,乌北次凹湖盆面积不断扩张,东西物源扇体交互、满盆含砂逐渐过渡为陆源扇体局限分布在湖盆周围的沉积格局;重力流沉积也由铜钵庙时期仅湖盆中心发育,逐渐过渡为南屯组大面积展布的特征;洼槽中心铜钵庙组顶部和广泛发育的南屯组的湖底扇沉积成为该区主要的油气储层;精细的沉积特征分析认为不同时期湖底扇分别为滑塌重力流和异重流2种类型,其有利目标分别为南屯组时期浊积扇体浊积水道和铜钵庙组湖底扇前端浊流砂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湖盆 海拉尔盆地 乌北次凹 沉积充填 滑塌型深水重力流 洪水型深水重力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重力环境电解制氧系统临界运行条件与供水优化研究
10
作者 朱凤 焦飞飞 +3 位作者 王飞 李森 王秀珍 王双峰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50,共9页
电解制氧系统的稳定运行关系载人航天器内部氧气的稳定连续供应,电解系统临界运行条件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研究微重力条件下电解制氧芯体单池和电解堆运行时的临界供水量和临界工作电流,并通过改进电解堆局部结构提出了供水优化... 电解制氧系统的稳定运行关系载人航天器内部氧气的稳定连续供应,电解系统临界运行条件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研究微重力条件下电解制氧芯体单池和电解堆运行时的临界供水量和临界工作电流,并通过改进电解堆局部结构提出了供水优化方案。利用流体动力学模拟软件开展数值模拟,采用气-液混合两相流动模型描述电解芯体内的流动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对于电解池单体还是电解堆,当工作电流一定时,存在极限供水量,当供水量小于该值时,芯体内部出现局部缺水现象。对于特定的供水量,存在临界工作电流,当电流大于临界值时,芯体内部局部缺水。通过增加供水管径可明显改善多层芯体流量分配的均匀性,随着直径的增加,最小水流量与平均流量的比值线性增加,最大流量与平均流量的比值线性减小,直径增加75%时,最小流量与平均流量的比值增加约39%,最大流量与平均流量的比值降低约30%。进出口在电解堆同侧时水量分配的均匀性更好,相同供水量时,最大水量与平均水量之比可降低30%以上。研究工作可为载人航天器电解槽的安全运行提供参数建议,为系统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制氧 临界供水量 临界电流 微重力 两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水致密砂岩气藏气井全生命周期动态规律与差异化管理技术对策 被引量:2
11
作者 程敏华 范继武 +5 位作者 杨富 郑腊年 石晓敏 王鑫 江乾锋 刘鹏程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7-128,共12页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是典型的致密砂岩气田,经过20余年的勘探开发,2024年天然气产气量已超300×10^(8) m^(3)。但该气田西区投产气井大多存在不同程度产水现象,且水气比变化范围大,严重制约了该区天然气的长期稳产和高效开发。为...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是典型的致密砂岩气田,经过20余年的勘探开发,2024年天然气产气量已超300×10^(8) m^(3)。但该气田西区投产气井大多存在不同程度产水现象,且水气比变化范围大,严重制约了该区天然气的长期稳产和高效开发。为此,从动、静态结合角度出发,开展了该区生产井气水两相渗流特征、变水气比两相产能方程、产水气井特征与生产规律、积液时机判别、生产制度优化等气井全生命周期动态规律和差异化管理技术对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考虑水气比变化、非达西渗流及应力敏感性特征,建立的两相产能新方程能够准确描述致密气藏产水气井全生命周期产能变化规律;(2)气井产出地层水类型分为构造低部位水、层间滞留水、透镜体水等3类,前两者是气井产水主要来源,结合生产动态和水气比变化规律,可将气井产水类型分为高产水型(水气比大于1.0 m^(3)/10^(4)m^(3),主要为构造低部位水)、中产水型(水气比0.5~1.0 m^(3)/10^(4) m^(3),主要为层间滞留水)、低产水型(水气比小于0.5 m^(3)/10^(4) m^(3),主要为层间滞留水);(3)建立了不同类型的产水气井配产图版,提出了含水致密砂岩气藏气井配产优化流程;(4)基于不同类型产水气井临界携液流量评价模型,准确辨识了气井发生积液的时机,优选了排水采气措施,制订产水气井差异化管理技术对策,有效提高了产水气井的产能发挥率。结论认为,形成的含水致密砂岩气藏全生命周期差异化管理技术对策可提高产水气井累计产量,能够解决苏里格气田西区当前开发效果差和采收率低的问题,为气田持续稳产提供了技术支撑,且对同类型气藏开发具有重要参考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苏里格气田西区 含水致密砂岩 气水两相渗流 临界携液流量 排水采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水视角下中国省际粮食贸易生态补偿标准测算
12
作者 吴兆丹 胡梓薇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9-107,共9页
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对于平衡主产区和主销区的利益差异、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利用最低运输成本法和CROPWAT模型计算省际虚拟水流动量的基础上,采用能值法量化中国31个省(未研究中国台湾省和中国... 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对于平衡主产区和主销区的利益差异、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利用最低运输成本法和CROPWAT模型计算省际虚拟水流动量的基础上,采用能值法量化中国31个省(未研究中国台湾省和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水资源的经济价值,继而测算虚拟水输出区机会成本,结合粮食虚拟水流动情况,明确补偿主客体,引入支付意愿系数计算省际粮食虚拟水流动视角下的生态补偿标准。结果表明:①2021年安徽省、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吉林省、河南省、江西省、海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为虚拟水生态补偿净补偿区,其余22个省份(未研究中国台湾省和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为生态补偿净支出区。②粮食主产区中,黑龙江省应得到的生态补偿净额最高,为368.29亿元,内蒙古自治区应得到的补偿净额最低,为92.66亿元;粮食主销区中,广东省应支付的生态补偿净额最高,为203.22亿元,天津市应支付的生态补偿净额最少,为9.87亿元;粮食产销平衡区中,西藏自治区应支付的生态补偿净额最低,为0.3亿元。③粮食虚拟水的补偿标准主要集中于0.2元/m^(3)~1.5元/m^(3)的区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水流动 生态补偿 能值法 机会成本 省际粮食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IO模型的中国省际虚拟水流动公平性评估
13
作者 孙才志 曹杰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0-76,共7页
在全球水资源短缺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中国省际虚拟水流动中“资源输出地承担环境成本、经济输入地获取发展红利”的非公平现象显著。基于2017年中国多区域投入产出表,构建“虚拟水强度-增加值率”关联模型,结合象限分析与公... 在全球水资源短缺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中国省际虚拟水流动中“资源输出地承担环境成本、经济输入地获取发展红利”的非公平现象显著。基于2017年中国多区域投入产出表,构建“虚拟水强度-增加值率”关联模型,结合象限分析与公平性指数,量化31个省份19个行业的虚拟水流动的公平性失衡问题。研究发现:东部沿海形成“虚拟水输入-高附加值输出”的高效模式,中西部资源型产业面临“高耗水-低回报”困境,新疆农业等案例证明节水技术与高附加值产业可破解公平性矛盾。本研究可作为跨区域生态补偿与产业结构优化的量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水流动 公平性评估 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 区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分离器进液结构对油水两相螺旋流场的影响
14
作者 徐保蕊 贾耀崇 +3 位作者 张晓光 赵立新 蒋明虎 赵珊珊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4-70,76,共8页
螺旋分离器进液结构具有减缓入口流体冲击流场和增强离散相聚结效果的双重作用。为研究不同进液结构对螺旋分离器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比分析5种进液方式和8种稳流结构下螺旋分离器内的速度场、压降场以及相体积分数分布特点。结... 螺旋分离器进液结构具有减缓入口流体冲击流场和增强离散相聚结效果的双重作用。为研究不同进液结构对螺旋分离器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比分析5种进液方式和8种稳流结构下螺旋分离器内的速度场、压降场以及相体积分数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在入口管段各进液结构对其速度场影响明显,在螺旋管段之后速度场分布趋于相同,速度场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切向和侧向进液结构的压降相对较高,在螺旋管段之后压降趋于稳定;各进液方式分离器的分离效率稳定,变化率在2%之内;随着稳流结构高度的增加,分离器内压降有增大趋势;在稳流结构高度与主直径相等时,分离器的分离效果最好。通过对比分析,在长螺旋流道导流后,入口管段的结构形式对螺旋管段和出口管段的速度场分布、压降、分离效率影响较小,体现出入口结构形式多样化的特点,该特点对螺旋分离器未来实际应用中适应各种复杂工作环境和井下等特殊工作空间条件是非常有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分离器 进液结构 油水分离 螺旋流场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土中国走向流动中国的文学表达——论新时期以来中国小说的黄河叙述
15
作者 杨建军 崔涛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2-153,共12页
新时期以来中国小说的黄河叙述,在人流与河流的互动中,呈现了黄河流域的百年流动景观,探索了乡土中国走向流动中国的社会结构、伦理关系与情感表征。传统家元共同体消散,熟人社会的血缘与地缘伦理消解,黄河流域的流动者们建构了命运与... 新时期以来中国小说的黄河叙述,在人流与河流的互动中,呈现了黄河流域的百年流动景观,探索了乡土中国走向流动中国的社会结构、伦理关系与情感表征。传统家元共同体消散,熟人社会的血缘与地缘伦理消解,黄河流域的流动者们建构了命运与共且情感相通的流动共同体,经由黄河形成了现代水缘伦理,涌现着流动的乡愁情感。黄河叙述呈现了“地之子”与“水之子”“乡土性”与“流动性”融合的新观念,开拓了讲述流动中国故事的可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流动中国 乡土中国 水缘伦理 流动乡愁 中国故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驱水与水驱气流体微观分布特征研究
16
作者 汪周华 张鸿宇 +2 位作者 张娟 廖浩奇 黄仕林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3-169,共7页
气水相渗测试是描述有水气藏储层渗流过程的常用方法,但不同测试方法和不同类型岩心的相渗测试结果均存在较大差异。为了加深对气水渗流过程中的流体微观分布特征及渗流机理的认识,以四川盆地YB气田为研究对象,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定量描... 气水相渗测试是描述有水气藏储层渗流过程的常用方法,但不同测试方法和不同类型岩心的相渗测试结果均存在较大差异。为了加深对气水渗流过程中的流体微观分布特征及渗流机理的认识,以四川盆地YB气田为研究对象,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定量描述气水两相在相渗测试前后的微观分布,并结合前人利用可视化模型得到的气水两相渗流机理对分布结果进行解释。结果表明:2种测试方法相比,水驱气与气驱水过程中微米级(>1μm)孔隙驱替程度基本一致,但水驱气过程中亚微米级(0.1~1μm)与纳米级(<0.1μm)孔隙驱替程度相对较高,而气驱水过程中亚微米级与纳米级孔隙内水相大部分未被动用。裂缝型与孔隙型岩心相比,裂缝型岩心微米级孔隙驱替程度相对较低,而亚微米级与纳米级孔隙驱替程度则相对较高。2种测试方法下流体微观分布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孔隙内部毛管力的作用形式不同,而2类岩心存在差异的原因是其主要渗流通道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水两相渗流 核磁共振 微观分布特征 渗流机理 相渗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化加权类动态摩阻与有限体积法的水锤数值模拟
17
作者 马新红 齐慧卿 +3 位作者 张俸溢 冯瑞琳 胡垠盈 周领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7-181,共5页
泵站、长距离供水等有压输水系统中,精准、高效的水力计算对于系统水力安全、智慧调控至关重要。然而,现有的水锤计算大多基于稳态摩阻假定,低估了水锤衰减;尤其是采用的特征线法因插值计算或调整波速,常会引起计算误差。为了精准、高... 泵站、长距离供水等有压输水系统中,精准、高效的水力计算对于系统水力安全、智慧调控至关重要。然而,现有的水锤计算大多基于稳态摩阻假定,低估了水锤衰减;尤其是采用的特征线法因插值计算或调整波速,常会引起计算误差。为了精准、高效地模拟水锤问题,构建了Urbanowicz and Zarzycki简化加权类动态摩阻水锤模型,采用二阶Godunov格式进行模型求解,并设计搭建了水锤试验台,将所建模型计算结果与Zielke模型、Brunone模型、传统的特征线法结果、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可以精准仿真水锤压力的波动峰值与周期,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Zielke模型与所建模型具有基本一致的计算精度,纳什效率系数可达0.94,但Zielke模型计算耗时量巨大;Brunone模型计算效率略优于所建模型,但计算精度较差,纳什效率系数为0.87;当库朗数小于1时,特征线法会出现严重的数值耗散,而本文模型仅有轻微的数值衰减。可见,所建模型提供了一种精准、高效、稳定的水锤模拟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锤 动态摩阻 Godunov格式 输水系统 瞬变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MSOL的可调流量水肥药一体机设计与研究
18
作者 李小燕 龚建军 +3 位作者 刘英 巩自卫 冯建新 董建超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25年第7期55-59,共5页
针对现阶段植保作业过程中浇水、施肥、喷药等作业步骤均单独进行,导致水肥不同步,肥料浪费严重,造成土壤肥料堆积,形成土壤板结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可调流量水肥药一体机,可一次性完成浇水、施肥、喷药作业,极大缓解了土壤板结问题,提高... 针对现阶段植保作业过程中浇水、施肥、喷药等作业步骤均单独进行,导致水肥不同步,肥料浪费严重,造成土壤肥料堆积,形成土壤板结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可调流量水肥药一体机,可一次性完成浇水、施肥、喷药作业,极大缓解了土壤板结问题,提高了农作物产量。研究基于ANSYS Workbench和COMSOL软件分别对水肥药一体机药液输送系统进行12阶约束模态分析和流场仿真分析,得出药液输送系统最小振动频率为300.7 Hz,整机电机运行频率为50 Hz,作业时药液输送系统稳定可靠。在药液输入压力为0.3 MPa时,主管内药液最大速度为9.02 m/s,最大速度出现在主管底部位置。在药液输入压力为0.55 MPa时,主管内药液最大速度为36.69 m/s。通过对输送系统模态分析和流场分析,证明了设计的水肥药一体机符合设计要求,可为农作物植保设备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肥药 流量 可调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井下流量含水监测装置研制与试验
19
作者 陆红军 李大建 +2 位作者 杨义兴 陈春坤 杨海涛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118,共6页
针对低液量水平井分段生产测试采用井口取样化验含水、大罐计量折算流量方式存在的测试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现场作业风险高等突出问题,设计了一种井下流量含水监测装置。该装置在水平井单层段分段生产过程中,可实现单个产层段流量、含... 针对低液量水平井分段生产测试采用井口取样化验含水、大罐计量折算流量方式存在的测试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现场作业风险高等突出问题,设计了一种井下流量含水监测装置。该装置在水平井单层段分段生产过程中,可实现单个产层段流量、含水、温度、压力参数自动采集、存储,通过地面数据回读分析,能判识不同产层段产出类型及产出特征。室内试验结果表明,装置达到了设计工艺技术指标。现场试验评价结果表明,该装置实现了低液量水平井流量、含水、温度、压力数据的完整采集与存储,通过数据曲线分析明确了实施井不同产层段产出情况,准确定位了主要出水层段。所得结论可为低渗透油田油井生产动态监测及后续措施制定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液量水平井 井下流量含水监测装置 分段生产 产层段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中游典型分汊河道水沙特性及分水分沙规律
20
作者 张辉 倪晋 +1 位作者 贲鹏 王久晟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4-31,共8页
为明确淮河中游典型分汊河道水沙特性变化及分水分沙规律,采用累积距平、M-K分析法、R/S分析法和Morlet小波分析法等方法,研究了分汊河道濛洼段1985—2020年来水来沙特性,探讨了水沙条件突变及变化趋势的驱动因素,基于水沙关系曲线分析... 为明确淮河中游典型分汊河道水沙特性变化及分水分沙规律,采用累积距平、M-K分析法、R/S分析法和Morlet小波分析法等方法,研究了分汊河道濛洼段1985—2020年来水来沙特性,探讨了水沙条件突变及变化趋势的驱动因素,基于水沙关系曲线分析了水沙协同关系与输沙能力的变化,定量给出了濛洼段各汊分流比和含沙量比。结果表明:王家坝站(总)年径流量总体未呈明显增减趋势,含沙量则表现出明显的减小趋势,未来一段时间继续呈减小趋势,在1995年左右发生突变,水库拦沙、农业种植改变下垫面及水土保持措施是含沙量减小的主要驱动因素;来沙系数呈减少趋势,外界影响系数a值逐渐减少,输沙特性拟合系数b值逐渐增大;濛河分流比与本段总来流基本呈正相关,随着流量增加,濛河分流的权重也逐渐升高,6000 m^(3)/s流量级以下分流能力略有萎缩,6000 m^(3)/s流量级可以与淮河干流平分上游来流,各汊点河道的含沙量比值近似等于各河道的水流挟沙力比值。以上结果为淮河中游水沙数值模拟中分汊河道含沙量计算模式提供理论支撑,为淮河中游河道整治采用长距离疏浚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汊河道 水沙特征 驱动因素 水沙关系 分水分沙规律 淮河中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