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上稠油热水化学驱主控因素分析及注采参数优化
1
作者 尚儒源 罗珊 +3 位作者 路强 桑丹 李芳芳 尹彦君 《非常规油气》 2025年第1期106-116,共11页
为了明确海上稠油热水化学驱注入参数,通过LD油田实际地质模型,在历史拟合的基础上,对注入温度、注入量、化学剂浓度及转注时机进行了分析,利用正交实验及响应面法,得到影响采收率的因素和推荐参数,通过对比得到热和化学剂的协同增效作... 为了明确海上稠油热水化学驱注入参数,通过LD油田实际地质模型,在历史拟合的基础上,对注入温度、注入量、化学剂浓度及转注时机进行了分析,利用正交实验及响应面法,得到影响采收率的因素和推荐参数,通过对比得到热和化学剂的协同增效作用幅度,结果表明:1)与水驱方案对比,注入热能增产效果明显,最优热水化学驱注入温度为90℃;2)影响热水化学驱采收率的因素排序为化学剂浓度>转注时机>注入温度>注入量;3)注入温度为90℃,化学剂浓度为2000 mg/L,注入1.5 PV条件下,对比水驱、单纯化学驱、热水驱和热水化学驱增油效果,热水化学驱油作用机理中热作用增幅为2.03%,化学剂作用增幅为9.89%,热与化学剂的协同增效为1.97%;4)LD油田东二上区块最优注入组合为注入温度为90℃,化学剂浓度为2000 mg/L,注入量1.5 PV,转注时机为第1年。该研究结果为海上普通稠油热水化学驱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提供重要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稠油 热水化学驱 数值模拟 注采参数优化 正交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自乳化水驱开发规律
2
作者 石兰香 唐文军 +1 位作者 周游 王伯军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8-234,共7页
受原油性质的影响,稠油自乳化水驱开发与常规水驱开发不同,传统的稀油水驱理论不适用于稠油水驱开发。以中国某稠油自乳化水驱油藏流体参数为基础,通过室内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自乳化水驱开发规律,揭示自乳化水驱机理和主要影响因素。... 受原油性质的影响,稠油自乳化水驱开发与常规水驱开发不同,传统的稀油水驱理论不适用于稠油水驱开发。以中国某稠油自乳化水驱油藏流体参数为基础,通过室内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自乳化水驱开发规律,揭示自乳化水驱机理和主要影响因素。采用新的数值模拟方法揭示自乳化水驱的稳定驱替阶段为类“活塞式”驱油模式,开发全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即纯油阶段、过渡阶段、平台阶段和水油比快速上升阶段。渗透率级差和原油黏度是影响自乳化水驱含水率的主要因素,其次是渗透率和注水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自乳化 水驱 含水率 平台阶段 关键机理 影响因素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油田油藏数值模拟技术新进展及发展方向
3
作者 于金彪 胡慧芳 +5 位作者 孟薇 董亚娟 史敬华 段敏 侯玉培 郑乃元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2-170,共9页
油藏数值模拟技术是油藏分析的重要手段,是油田开发人员编制开发方案、开展动态跟踪调整、进行提高油藏采收率研究等工作的有力工具。为明确胜利油田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回顾了胜利油田60年以来油藏数值模拟应用技术和自主... 油藏数值模拟技术是油藏分析的重要手段,是油田开发人员编制开发方案、开展动态跟踪调整、进行提高油藏采收率研究等工作的有力工具。为明确胜利油田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回顾了胜利油田60年以来油藏数值模拟应用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软件研发的发展历程,着重总结了“十三五”以来适配油田当前地质及开发特征的特高含水期精细油藏描述、低渗透油藏压驱开发、非均相复合驱、稠油油藏多元热复合驱、CO_(2)高压混相驱、页岩油大规模压裂整体开发等多个领域的数值模拟应用技术创新性进展;介绍了涵盖水驱、化学驱、微观、智能模拟等不同方向的多款胜利特色油藏数值模拟软件的研发及应用情况。最后指出在当前胜利油田的开发形势下,油藏数值模拟在精细程度、规模、效率和协作方式等方面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油藏数值模拟需要进一步向一体化、并行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为胜利油田开发提质增效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数值模拟 特高含水期 压驱模拟 非均相复合驱 多元热复合驱 CO_(2)高压混相驱 页岩油 胜利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度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进展及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国忠 兰玉波 +4 位作者 匡铁 何鑫 王青振 李椋楠 石亮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2-160,共9页
受算力和油藏模拟方法的制约,常规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的模拟规模和效率,难以满足中高渗老油田特高含水后期剩余油精准挖潜的需求,人工智能加速油藏模拟技术的应用仍处于初步应用阶段。“十四五”期间,大庆油田在大规模并行模拟技术、页岩... 受算力和油藏模拟方法的制约,常规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的模拟规模和效率,难以满足中高渗老油田特高含水后期剩余油精准挖潜的需求,人工智能加速油藏模拟技术的应用仍处于初步应用阶段。“十四五”期间,大庆油田在大规模并行模拟技术、页岩油藏模拟技术研究、人工智能方法和油藏模拟技术应用4个方面开展了攻关。通过对分布式黑油油藏模拟网格求解方法和数据传输方式的改进,大规模并行模拟规模突破1亿节点;考虑页岩油藏微孔限域效应特征,研发了页岩油藏数值模拟软件;基于傅里叶神经算子神经网络,实现了油藏数值模拟的加速;应用数值模拟辅助历史拟合技术,结合物理模拟结果,建立聚合物相对渗透率曲线求取方法。分布式并行模拟技术的改进完善、页岩油藏模拟器的建立和人工智能方法的创新应用,为中高渗老油田剩余油挖潜和非常规油藏开发提供了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开发 页岩油 油藏模拟 深度学习 辅助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致密油合理开发方式探讨 被引量:117
5
作者 李忠兴 屈雪峰 +3 位作者 刘万涛 雷启鸿 孙华岭 何右安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7-221,共5页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致密油储集层致密,孔隙结构复杂,孔隙度小,渗透率低,储集层微裂缝发育,地层压力系数低,采用丛式井网超前注水开发单井产量低,难以实现有效动用。以鄂尔多斯盆地A井区长7致密油为例,通过物质平衡理论计算、...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致密油储集层致密,孔隙结构复杂,孔隙度小,渗透率低,储集层微裂缝发育,地层压力系数低,采用丛式井网超前注水开发单井产量低,难以实现有效动用。以鄂尔多斯盆地A井区长7致密油为例,通过物质平衡理论计算、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以及矿场实践数据分析,认为水平井体积压裂后单井产量大幅度提高,但采用直井注水、水平井采油的联合井网开发,水平井见注入水风险大,见水比例达到65%;水平井衰竭式开发地层能量下降快,前期单井产量平稳,生产12个月后单井产量递减大,4个月单井产量累计下降50.3%。由此提出了水平井体积压裂后衰竭式开采,待地层能量不足时,运用注水吞吐采油的开发方式,致密油体积压裂水平井注水吞吐第1周期单井日产油量比吞吐前增加78.3%,注水吞吐采油取得初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体积压裂 开发方式 水平井 数值模拟 注水吞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网络模型的水驱油微观渗流机理研究 被引量:29
6
作者 侯健 李振泉 +2 位作者 关继腾 王克文 陈月明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83-787,共5页
利用逾渗网络模型在微观水平进行随机模拟来研究水驱油的微观渗流规律,通过模型计算结果与油水稳态相对渗透率驱替实验结果对比验证了网络模拟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在不同润湿条件下、水驱不同阶段的剩余油微观分布规律.将剩余油... 利用逾渗网络模型在微观水平进行随机模拟来研究水驱油的微观渗流规律,通过模型计算结果与油水稳态相对渗透率驱替实验结果对比验证了网络模拟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在不同润湿条件下、水驱不同阶段的剩余油微观分布规律.将剩余油分布形态归纳为4种状态:孤粒/孤滴状、斑块状、网络状和油水混合状态.研究表明,网络状剩余油的块数较少,但所占体积比例较大.随着剩余油饱和度的降低,最大网络状油所占孔隙数减少,剩余油饱和度在40%-50%附近开始以较快速度减少.润湿性不仅影响驱油效率,也影响剩余油分布形态.在驱替过程中,剩余油分布总的变化趋势是逐渐趋于分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油 微观模拟 渗流机理 网络模型 剩余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蒸汽后稠油油藏火驱跟踪数值模拟技术——以新疆H1块火驱试验区为例 被引量:27
7
作者 席长丰 关文龙 +7 位作者 蒋有伟 梁金中 周游 吴键 王晓春 程宏杰 黄继红 王波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15-721,共7页
以新疆H1块已实施3 a的火驱试验区为原型,通过与物理模拟结果、现场生产动态相互验证和调整,合理划分原油组分、确定火驱高温燃烧方程式、求取原油氧化动力学参数,建立了精确的火驱数值模拟基础模型。应用该模型对H1块火驱试验进行了跟... 以新疆H1块已实施3 a的火驱试验区为原型,通过与物理模拟结果、现场生产动态相互验证和调整,合理划分原油组分、确定火驱高温燃烧方程式、求取原油氧化动力学参数,建立了精确的火驱数值模拟基础模型。应用该模型对H1块火驱试验进行了跟踪模拟研究。研究表明:注蒸汽后形成的次生水体在燃烧初期大部分被烟道气驱替出来,只有小部分起到了有限湿烧的作用;火驱储集层从注气井到生产井依次为已燃区、火墙、结焦带、高温凝结带、油墙、剩余油区,比以往认识增加了高温凝结带;与原始油藏火驱过程不同,注蒸汽后的油藏火驱,存在着"先填坑、后成墙"的油墙构建、运移过程,油墙的形态与附近生产井动态密切相关。矿场试验表明,火驱跟踪数值模拟有效提升了火驱动态预测和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火驱 数值模拟 次生水体 油墙 高温凝结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系油藏剩余油分布的精细数值模拟技术 被引量:25
8
作者 于东海 任允鹏 +2 位作者 王真 刘利 张素玲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2年第5期34-36,共3页
针对东辛油田营 8块沙河街组地质构造复杂 ,开发历史长 ,合采合注井多 ,作业措施频繁 ,已进入特高含水期等特点与难点 ,采取了优选主力目标层 ,精细储量复算 ,优选模型区 ,优化网格 ,三维角点地质建模 ,分层系岩石流体物性控制 ,精细动... 针对东辛油田营 8块沙河街组地质构造复杂 ,开发历史长 ,合采合注井多 ,作业措施频繁 ,已进入特高含水期等特点与难点 ,采取了优选主力目标层 ,精细储量复算 ,优选模型区 ,优化网格 ,三维角点地质建模 ,分层系岩石流体物性控制 ,精细动态生产数据控制和精细历史拟合等数值模拟研究技术措施 ,分析了老区断块油藏特高含水期平面、纵向水淹状况和剩余油分布规律 ,确定了影响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系油藏 剩余油分布 精细数值模拟技术 水淹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理模拟研究剩余油微观分布 被引量:17
9
作者 李洪玺 刘全稳 +2 位作者 何家雄 张学才 刘婕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51-353,共3页
通过微观透明模型研究了注水开发剩余油形成的微观形态,研究了水驱、聚合物驱和弱凝胶调驱等驱油方式下剩余油的形成过程、微观分布规律和影响剩余油分布的主、次要因素。把剩余油分为可动剩余油、条件可动剩余油和不可动剩余油。研究得... 通过微观透明模型研究了注水开发剩余油形成的微观形态,研究了水驱、聚合物驱和弱凝胶调驱等驱油方式下剩余油的形成过程、微观分布规律和影响剩余油分布的主、次要因素。把剩余油分为可动剩余油、条件可动剩余油和不可动剩余油。研究得出,储集层岩石的非均质性是剩余油形成的主要原因。水驱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注入水未波及区、亲油岩石表面、死孔隙、狭小孔隙或低渗储集层以及部分堵塞的孔隙中;聚合物驱后的剩余油主要是死孔隙中的不可动油和小孔隙以及吸附在亲油岩石表面的条件可动油;弱凝胶调驱后的剩余油主要是死孔隙中的不可动油和吸附在岩石表面的条件可动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油 微观分布 物理模拟 水驱 聚合物 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效驱替通量的油藏物性综合时变数值模拟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14
10
作者 赵平起 沈泽阳 +7 位作者 蔡明俊 张家良 姜瑞忠 赵明 芦风明 李晓良 何书梅 李佩敬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9-96,共8页
水驱开发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后在水的高倍冲刷下储层物性不断发生变化,影响储层剩余油分布与调控策略的制定。为精确模拟储层时变条件下剩余油的分布状况,根据室内试验和矿产资料利用有效驱替通量定量表征储层物性参数的时变规律,并形成... 水驱开发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后在水的高倍冲刷下储层物性不断发生变化,影响储层剩余油分布与调控策略的制定。为精确模拟储层时变条件下剩余油的分布状况,根据室内试验和矿产资料利用有效驱替通量定量表征储层物性参数的时变规律,并形成基于驱替通量的时变数值模拟技术。建立概念模型对时变软件进行应用,分析不同时变参数对开发效果和剩余油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渗透率时变水窜加剧,开发效果变差;原油黏度时变水油流度比降低,黏性指进导致波及系数和洗油效率变差;相渗曲线时变油相渗流能力升高,有利于驱油;综合时变是各参数时变共同作用的结果,开发效果整体趋好。B油田考虑储层物性时变后,数值模拟历史拟合精度提高约7%。该技术可连续稳定地表征水驱开发时储层物性的动态变化,确保剩余油分布模拟结果的可靠性,为油田后期深度挖潜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开发 储层物性时变 数值模拟 驱替通量 剩余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期注水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1
11
作者 高养军 潘凌 卢祥国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2-24,共3页
针对江苏油田地质特征和水驱开发现状,利用现代物理模拟方法分析了周期注水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注水相比,周期注水平均可提高采收率6.8%,周期注水注入时机和布井方式等因素会影响驱油效果;当综合含水率为40%,70%和90%... 针对江苏油田地质特征和水驱开发现状,利用现代物理模拟方法分析了周期注水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注水相比,周期注水平均可提高采收率6.8%,周期注水注入时机和布井方式等因素会影响驱油效果;当综合含水率为40%,70%和90%时,实施周期注水增油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油田 周期注水 注水效果 影响因素 物理模拟 采收率 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发方式对断块油藏开发效果影响规律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薛兆杰 侯健 王斌 《断块油气田》 CAS 2003年第3期55-58,共4页
以实际油藏地质情况为原型建立概念模型 ,通过油藏数值模拟研究讨论了包括注水方式、井网密度、天然能量利用与注水时机等开发方式对断块油藏开发效果的影响 ,从不同开发方式驱油特征的角度分析了造成开发效果差异的原因。研究结果对断... 以实际油藏地质情况为原型建立概念模型 ,通过油藏数值模拟研究讨论了包括注水方式、井网密度、天然能量利用与注水时机等开发方式对断块油藏开发效果的影响 ,从不同开发方式驱油特征的角度分析了造成开发效果差异的原因。研究结果对断块油藏的早期开发设计和后期综合调整都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将有助于提高此类油藏的开发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方式 断块油藏 开发效果 影响规律 数值模拟 水驱 采收率 注水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斜油藏水气交替驱提高采收率机理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赵辉 王传飞 +1 位作者 侯健 宫汝祥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5-139,共5页
以冀东油田柳北大倾角油藏为原型建立了剖面地质模型,在流体相态拟合基础上,应用数值模拟技术讨论了地层倾角、油层厚度、地层压力、注入速度、气水比等参数对倾斜油藏水气交替驱开发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倾角的存在可显著提高水气交... 以冀东油田柳北大倾角油藏为原型建立了剖面地质模型,在流体相态拟合基础上,应用数值模拟技术讨论了地层倾角、油层厚度、地层压力、注入速度、气水比等参数对倾斜油藏水气交替驱开发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倾角的存在可显著提高水气交替驱开发效果,模型中倾角15°时提高采收率比无倾角时大6.18%;对于倾斜油藏,油层厚度越大对水气交替驱越有利,而无倾角时,规律相反;通过控制注入速度,倾斜油藏水气交替驱在较低的适宜压力下也可获得较好的开发效果;此外注入速度、气水比等对倾斜油藏水气交替驱的影响与无倾角时规律不同且均存在最佳取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气交替驱 倾斜油藏 提高采收率 大倾角 数值模拟 冀东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藏数值模拟法预测剩余油分布及调整挖潜措施——以临南油田夏32块油藏为例 被引量:9
14
作者 郭腾明 赵永强 +3 位作者 王勤田 曹志军 杨晶 杨承林 《断块油气田》 CAS 2002年第3期29-31,共3页
以临南油田夏32块油藏为例,叙述了边水活跃油藏中高含水期油田调整模式。在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上,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是较为直观的好方法。通过对开发动态进行历史拟合,分析了剩余油的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针对不... 以临南油田夏32块油藏为例,叙述了边水活跃油藏中高含水期油田调整模式。在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上,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是较为直观的好方法。通过对开发动态进行历史拟合,分析了剩余油的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针对不同的剩余油分布形式,提出控水稳油的挖潜调整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数值模拟法 预测 剩余油分布 调整挖潜措施 边水油藏 注水开发 历史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稠油油田热水化学驱油技术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张健 梁丹 +4 位作者 康晓东 徐文江 唐晓旭 黄晓东 华朝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7-93,共7页
热水化学驱技术通过热水与化学药剂有机结合,可在吞吐热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基于渤海N油田实际地质油藏参数,将提高采收率值和经济指标作为目标函数,开展了驱油体系评价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优化设计影响热水化学驱增油效果的... 热水化学驱技术通过热水与化学药剂有机结合,可在吞吐热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基于渤海N油田实际地质油藏参数,将提高采收率值和经济指标作为目标函数,开展了驱油体系评价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优化设计影响热水化学驱增油效果的热水温度、药剂浓度、药剂用量等注入参数,并对比分析了多元热流体吞吐和热水化学驱两种热采技术的开发特征和效果。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化学药剂改善水油流度比和降低原油黏度的作用被削弱,热对提高采收率起着主导作用,但温度高于115℃后,提高采收率值增幅减缓,经济指标快速下降;随着化学药剂浓度的增加,提高采收率值单调递增,浓度在1500 mg/L时经济指标达到峰值,之后出现下降的趋势,药剂效率降低;化学剂总体用量控制在0.25~0.30 PV。实例计算表明,热水化学驱将受效半径从80 m扩大到400 m,更能有效动用注采井间的储量,采收率提高4.8个百分点,吨剂增油量31.7 m^(3)/t,建议渤海N油田在多元热流体吞吐后转换为热水化学驱方式,以持续保障油田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稠油油田 热水化学驱 评价实验 数值模拟 方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缝性砂岩油藏周期注水实践 被引量:15
16
作者 梁春秀 刘子良 马立文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4-26,39,共4页
以数值模拟、室内实验为依据 ,论证了对裂缝性砂岩油藏实施周期注水的可行性。同时 ,结合扶余油田西区矿场实例对周期注水的注水方式、周期、注水量及效果进行了探讨。对裂缝性砂岩油藏实施周期注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裂缝性 砂岩 油藏 周期注水 油层注水 采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采和集油系统整体能耗最低的集油参数优化方法 被引量:7
17
作者 董世民 王宏博 +2 位作者 孙秀荣 童志雄 孙亮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3-129,共7页
将环状集油环上的抽油机井与集油管网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多相水平管流模型和抽油机井动态参数的仿真技术建立集油管网压降、抽油机井井口油压与集油系统掺水参数关系的仿真模型及抽油机井输入功率、油井产量与井口油压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 将环状集油环上的抽油机井与集油管网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多相水平管流模型和抽油机井动态参数的仿真技术建立集油管网压降、抽油机井井口油压与集油系统掺水参数关系的仿真模型及抽油机井输入功率、油井产量与井口油压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即抽油机井输入功率、油井产量与掺水参数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分别以集油和机采系统总能耗最低、集油和机采系统效益最大为优化设计的目标函数,建立集油系统掺水参数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井口油压对抽油机井输入功率与油井产量有显著影响;掺水温度与掺水流量对集油和机采系统总能耗、总效益具有显著影响,将机采与集油系统作为整体优化可显著提高系统整体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油系统 机采系统 掺水参数 整体仿真 整体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透率变异系数对聚合物驱油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露 李华斌 +2 位作者 申乃敏 钟意 王辛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14-418,共5页
研究了渗透率变异系数(Vk)、聚合物注入量和油水黏度比对聚合物驱采收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水驱与聚合物驱采收率随Vk的增加而降低。聚合物驱采收率增幅曲线分为3个阶段:稳定段(0≤Vk≤0.3)、上升段(0.3<Vk≤0.5)和下降段(0.5<... 研究了渗透率变异系数(Vk)、聚合物注入量和油水黏度比对聚合物驱采收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水驱与聚合物驱采收率随Vk的增加而降低。聚合物驱采收率增幅曲线分为3个阶段:稳定段(0≤Vk≤0.3)、上升段(0.3<Vk≤0.5)和下降段(0.5<Vk≤0.85)。Vk为0.5时的增幅最大,为17%OOIP。不论Vk大小,随着聚合物注入量的增加,采收率增幅增大并逐渐稳定。Vk增加,聚合物拐点注入量增大,采收率增幅增大。当Vk≥0.5时,增加聚合物注入量可以进一步提高采收率。采收率增幅随油水黏度比的增加而增加,最佳油水黏度比为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 数值模拟 渗透率变异系数 注入量 油水黏度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水后期油藏转注蒸汽开采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沈德煌 于立君 +1 位作者 聂凌云 杨生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80-83,共4页
克拉玛依油田六中区油藏埋藏浅,油层厚度大,连通性好。该油藏原油粘度大且非均质性严重,注水驱油效率低,注水开发二十多年,采出程度仅为16.5%,综合含水超过76%。利用新技术改善这类油藏的开发效果存在巨大潜力。利用一维... 克拉玛依油田六中区油藏埋藏浅,油层厚度大,连通性好。该油藏原油粘度大且非均质性严重,注水驱油效率低,注水开发二十多年,采出程度仅为16.5%,综合含水超过76%。利用新技术改善这类油藏的开发效果存在巨大潜力。利用一维模型研究了水驱后油藏转热采的可行性,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水驱后转注热水驱效果较差,残余油饱和度达28%左右;而转蒸汽驱效果较好,残余油饱和度为10%左右,且水驱后含油饱和度和热采时的残余油饱和度无关。数值模拟是在物理模拟结果的基础上进行的,研究表明:水驱后油藏转注蒸汽开采有利的油藏条件是水驱后油藏转注蒸汽开采的油层净总厚度比大于0.5,油层厚度大于10m,含油饱和度大于50%,油层孔隙度大于0.2,渗透率变异系数小于0.75且油层呈正韵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注水 注水后期 油藏转注 可行性 注蒸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储集层参数时变效应的数值模拟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金忠康 方全堂 +1 位作者 王磊 赵龙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42-345,共4页
受长期注入水的冲刷作用,注水开发油田的储集层物性及渗流特征参数发生较大变化,从而引起岩石相对渗透率变化范围加大,变化后的相对渗透率曲线形态更为复杂。常规数值模拟软件未能考虑储集层物性和相对渗透率参数的变化,导致模拟结果与... 受长期注入水的冲刷作用,注水开发油田的储集层物性及渗流特征参数发生较大变化,从而引起岩石相对渗透率变化范围加大,变化后的相对渗透率曲线形态更为复杂。常规数值模拟软件未能考虑储集层物性和相对渗透率参数的变化,导致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不完全符合。通过建立苏北盆地东部低渗透油藏沙20断块的渗流机理模型,评价了长期注水开发过程中油藏典型特征参数的变化规律,实现对储集层物性和相对渗透率参数时变数值模拟方法的表征。结果表明,针对中低渗透油藏,长期注水冲刷作用导致储集层物性变差,平均剩余油饱和度计算值有所增大,尤其是在注水井附近,但考虑时变效应前后剩余油分布模式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开发 储集层 时变效应 数值模拟 剩余油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