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维吾尔民族文化与王蒙小说“狂欢化”语言风格的形成
1
作者 邓永江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5-133,共9页
二十世纪六十至八十年代,王蒙在新疆生活了十六年,并通过熟练掌握维吾尔语深入多民族文化内核。这段经历成为王蒙新时期“思想和文学创作新的出发点”。在某种程度上,王蒙新时期创作主题的拓展、新的语言风格的形成等都离不开他的“新... 二十世纪六十至八十年代,王蒙在新疆生活了十六年,并通过熟练掌握维吾尔语深入多民族文化内核。这段经历成为王蒙新时期“思想和文学创作新的出发点”。在某种程度上,王蒙新时期创作主题的拓展、新的语言风格的形成等都离不开他的“新疆经验”,尤其是维吾尔语言文化经验。例如,王蒙在《这边风景》中,就表现出了比较明显的汉/维双语混合思维下的汉语叙事特征,使其小说语言呈现出了“多声部”的现象。这一创作经验为其“狂欢化”语言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蒙 语言风格 维吾尔语 “狂欢化” 《这边风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胞疑云:陆治款《仿王蒙山水图》的鉴定研究
2
作者 景杰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I0011,共8页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香港艺术馆及龙美术馆均藏有一件陆治《仿王蒙山水图》。经鉴定:台北故宫本即《石渠宝笈》著录的《仿王蒙林壑萧闲图》原物,但非真迹;香港艺术馆本未经著录,也非真迹;龙美术馆本曾被认为是《石渠宝笈》著录的陆治...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香港艺术馆及龙美术馆均藏有一件陆治《仿王蒙山水图》。经鉴定:台北故宫本即《石渠宝笈》著录的《仿王蒙林壑萧闲图》原物,但非真迹;香港艺术馆本未经著录,也非真迹;龙美术馆本曾被认为是《石渠宝笈》著录的陆治《仿王蒙还丹图》,实际可能是著录的另一件陆治《高士听泉图》原物,但也非陆治真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治 《仿王蒙山水图》 书画鉴定 《石渠宝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刚明清肃”到“雅好清言”——十六国北朝北海王氏之门风与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其演变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永平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9-39,共11页
十六国北朝时期,北海王氏家族原本出自寒门小族,门第低微。王猛以其英豪之才,辅佐前秦苻坚,推进胡汉融合,彪炳史册,奠定了其家族发迹的基础。王猛孙辈入仕北魏,至北魏孝文帝力行汉化,实施族姓制度,王猛曾孙辈挤入北朝新兴士族的行列,北... 十六国北朝时期,北海王氏家族原本出自寒门小族,门第低微。王猛以其英豪之才,辅佐前秦苻坚,推进胡汉融合,彪炳史册,奠定了其家族发迹的基础。王猛孙辈入仕北魏,至北魏孝文帝力行汉化,实施族姓制度,王猛曾孙辈挤入北朝新兴士族的行列,北朝后期,已成为世所公认的"好门户"。随着其家族门第的不断上升,北海王氏的家学门风也日趋雅化。王猛思想驳杂,从政"明刑峻法",兼综儒术与道术,崇尚实务,表现出非儒学世族的色彩。北魏中期以后,北海王氏人物多"儒缓不断",其经国济世的心态与能力比之祖辈明显下降。北朝后期的王氏名士深受南朝玄化风尚的影响,崇尚清谈和文学,行为疏诞,成为当时玄化名士群体的代表。在家族内部,王氏人物重视儒家伦理教育,尤重孝友,擅长朝仪,以此维持其家族门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国北朝 北海王氏 文化 王猛 王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革命者的忠诚危机及其“化解”——重读王蒙的《布礼》 被引量:6
4
作者 陶东风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6-163,共8页
《布礼》是一部表现革命者钟亦成忠诚危机的小说。忠诚危机的可怕之处在于:作为革命者的钟亦成不是一个独立的存在,他是依附于革命的。革命者的身份、对党的忠诚,是钟亦成之所以是钟亦成的唯一根据,与革命的血肉关系是钟亦成生活的唯一... 《布礼》是一部表现革命者钟亦成忠诚危机的小说。忠诚危机的可怕之处在于:作为革命者的钟亦成不是一个独立的存在,他是依附于革命的。革命者的身份、对党的忠诚,是钟亦成之所以是钟亦成的唯一根据,与革命的血肉关系是钟亦成生活的唯一意义,是他之所以成为"人"的全部保证。钟亦成只能是革命者,否则就什么都不是。为了克服这种危机,钟亦成反复回忆自己的革命经历,尤其是亲自参加的解放初期的第一次党员大会,以便重新确认自己和革命的同源关系。在农村接受改造时又重建起与劳动、劳动人民的血肉联系,"人民"的支持和信任又成为钟亦成坚持忠诚的另一个支点。而本文力图表明的是:这与其说是忠诚危机的真正解决,不如说是危机的转移或疑似"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蒙 《布礼》 钟亦成 忠诚危机 革命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政治人”到“自由人”:王蒙小说中“人”的变迁及其危机 被引量:5
5
作者 沈杏培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4-124,共11页
王蒙《青春万岁》(1953年)至《笑的风》(2020年)之间的小说写作,清晰地存在着一个关于人的“被缚”与“脱缚”的精神脉络,由郑波、林震、钟亦成、张思远、钱文、倪吾诚、青狐、苏尔葆、傅大成等构成的人物形象序列,隐含着由“政治人”... 王蒙《青春万岁》(1953年)至《笑的风》(2020年)之间的小说写作,清晰地存在着一个关于人的“被缚”与“脱缚”的精神脉络,由郑波、林震、钟亦成、张思远、钱文、倪吾诚、青狐、苏尔葆、傅大成等构成的人物形象序列,隐含着由“政治人”到“自由人”的形象谱系历时性变迁,而在价值层面体现了由革命伦理和政治伦理本位向个体伦理和自由伦理的转化。王蒙式的“政治人”是一种单向度的人格类型,隐含了政治同化与自由冲动、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尖锐对立。近作《生死恋》和《笑的风》中的苏尔葆、傅大成所代表的对自由执倔渴望并决绝行动的“自由人”,建构出了新的“人学”话语和新的价值向度。通过“自由人”的婚姻变故和人生悲喜剧,王蒙探讨了自由的代价、边界和困境„论文重在考察“政治人”到“自由人”的历时性转变过程,以及两类人格各自的文化特征与内在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蒙 政治人 自由人 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春、历史与诗意的追寻和质询——王蒙与米兰·昆德拉比较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志忠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5-51,共7页
以比较文学研究中的平行研究方法,以及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认同性危机的理论,对中国作家王蒙(1934—)和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1929—)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发现,两位作家都是在50年代初期,以独立思考的姿态,直面现实,叩问青春,写出... 以比较文学研究中的平行研究方法,以及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认同性危机的理论,对中国作家王蒙(1934—)和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1929—)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发现,两位作家都是在50年代初期,以独立思考的姿态,直面现实,叩问青春,写出风格独特的作品。其后,在青春困惑和认同性危机的缠绕下,两位作家分别对青春—革命—抒情诗—爱情等相互关联的一组人生重要命题加以大规模的书写和质询,却引出了各自不同的结论。在艺术风格上,王蒙的诗情近似于"主观诗人",自我色彩较浓,昆德拉的诗情则是那种"客观诗人"式的,隐藏更深,底蕴也更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蒙 米兰·昆德拉 青春 历史 诗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安石的学术渊源考论 被引量:5
7
作者 刘成国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90-96,共7页
王安石的启蒙老师明确可考者有杜子野、张铸、谭三人。王安石的学术思想上可追溯至孟子,下可从同时代的王景山、刘敞等人处窥见若干端倪。而向来遭受质疑的周敦颐与李觏,也应与王安石存在着人际上的交往与思想上的交流。
关键词 王安石 学术渊源 孟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王蒙的苏联文化情结 被引量:4
8
作者 蔺春华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4-90,共7页
苏联文化情结是王蒙人生和创作的重要情结。具体到文学创作领域,王蒙不仅受到苏联作家法捷耶夫的直接影响,还继承和发展了苏联文学的革命反思主题。但浓厚的苏联文化情结也限制和制约了王蒙的文学创作。
关键词 王蒙 苏联文学 法捷耶夫 革命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权力的表达、运作与想象——《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及其它“逆流小说” 被引量:3
9
作者 曹清华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0-129,共10页
王蒙著《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及其他"逆流小说"一个长期以来被研究者忽视的方面,在于对权力以及权力的表达与运作方式的质疑、解剖和挑战,与小说作为表达的一种,其本身所展现的表达与权力之间的复杂关联。这些小说一面质疑... 王蒙著《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及其他"逆流小说"一个长期以来被研究者忽视的方面,在于对权力以及权力的表达与运作方式的质疑、解剖和挑战,与小说作为表达的一种,其本身所展现的表达与权力之间的复杂关联。这些小说一面质疑现实权力的表达与运作方式,一面又贯穿着对于权力的"想象",担负起与实践中的"权力网络"相类似的征询功能。与此同时,小说一面被权力者纳入权力清洗系统当中,一面又为权力组织所不容,成为权力再清洗的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蒙 权力 表达 想象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王蒙小说的叙述视角与叙述声音 被引量:2
10
作者 郭宝亮 倪素梅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14-119,共6页
王蒙小说中的准自传型主人公叙述视角往往具有双重性,即一个是追忆往事的主人公的视角,一个是被追忆的主人公在当时正在经历往事时的视角.这两个视角是成熟与幼稚、超然事外与不明真相之间的对比,于是构成叙述张力.由于主人公视角的双重... 王蒙小说中的准自传型主人公叙述视角往往具有双重性,即一个是追忆往事的主人公的视角,一个是被追忆的主人公在当时正在经历往事时的视角.这两个视角是成熟与幼稚、超然事外与不明真相之间的对比,于是构成叙述张力.由于主人公视角的双重性,就使这个视角同时成为叙述人视角;由于主人公的准自传身份,实质上又折射出作者的声音.这样,王蒙的小说就成为由两个世界叠加而成的立体世界,一个是作者所在的现实生活世界,一个是虚构的小说世界.这两个世界的相互审视,就使王蒙小说具有了历史的纵深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蒙小说 叙述视角 叙述声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古史研究之反思——兼论周人古史系统的转变与礼制之变化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锐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4-68,共5页
近现代的中华民族上古史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研究者多以为是在研究上古史之"真相"。其实大多所面对的只是周人三次古史系统变化及其后战国时期古史系统的某一个侧面而已,真正的上古史已不可"复原"或"重现&qu... 近现代的中华民族上古史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研究者多以为是在研究上古史之"真相"。其实大多所面对的只是周人三次古史系统变化及其后战国时期古史系统的某一个侧面而已,真正的上古史已不可"复原"或"重现"。但是,了解、分析周人古史系统的变化,特别是其背后的礼制、政治变化,对于今天的上古史研究,仍不乏启发和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史 古史系统 顾颉刚 王国维 蒙文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蒙“季节”系列的现代性叙事策略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南先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4-157,共4页
王蒙在20世纪末创作的四部长篇小说:《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踌躇的季节》和《狂欢的季节》被称为“季节”系列。作品对反讽、元小说、双声语与复调等手法的成功运用,显示王蒙对小说现代性叙事的探索和成就及其文学史意义。
关键词 王蒙 “季节”系列 叙事策略 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赵孟介壶新研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毅强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3-68,共6页
赵孟介壶,共两器,20世纪20年代出土于河南辉县,现藏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该器有铭文19字,铭为:“禺(遇)邗王于黄池,为赵孟疥(介),邗王之悬(锡)金,台(以)为祠器。”(《殷周金文集成))9678及9679)该器自出土以来,... 赵孟介壶,共两器,20世纪20年代出土于河南辉县,现藏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该器有铭文19字,铭为:“禺(遇)邗王于黄池,为赵孟疥(介),邗王之悬(锡)金,台(以)为祠器。”(《殷周金文集成))9678及9679)该器自出土以来,已有十余位学者对之进行了探讨。目前,诸家对该器年代的认识基本一致,多数学者认为该器作于黄池之会后不久,即公元前482年或以后不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邗王 赵孟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政治知识分子的非典型自叙传——王蒙《闷与狂》摭论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钧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5-141,共7页
《闷与狂》有着跨文体创作的意图,延续着王蒙一惯的超越创新的勇气,比较集中地体现出王蒙60年写作的精神特质,因而是分析其小说艺术的一个典型样本。《闷与狂》是一部务虚式的爱情自传,以中式意识流手法展开生命回忆,却又有着政治抒情痕... 《闷与狂》有着跨文体创作的意图,延续着王蒙一惯的超越创新的勇气,比较集中地体现出王蒙60年写作的精神特质,因而是分析其小说艺术的一个典型样本。《闷与狂》是一部务虚式的爱情自传,以中式意识流手法展开生命回忆,却又有着政治抒情痕迹;它是作者"为己的写作",充满密实堆积的典故,且有着中产阶级的立场,但它不是学院派的知识分子写作,而是一种政治知识分子写作;作者以"少布"情怀高唱"青春万岁",以"闷与狂"证明着"不老的心态",展现出一种革命青春型人格,却也存在着语言概念化自动化、叙事无故事少细节、抒情狂飙化高蹈化等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蒙 《闷与狂》 非典型浪漫主义抒情 政治知识分子写作 革命青春型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蒙季节系列小说标点符号用法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丽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6-82,共7页
王蒙的季节系列小说表现了作者一贯的语言狂欢特征,其中标点符号的独特用法增强了小说语言的表现力,使小说语言更加口语化、更富有节奏感和画面美,创造了标点符号与小说语言完美结合的典范。在这些小说里,标点符号不仅是断句的标志,而... 王蒙的季节系列小说表现了作者一贯的语言狂欢特征,其中标点符号的独特用法增强了小说语言的表现力,使小说语言更加口语化、更富有节奏感和画面美,创造了标点符号与小说语言完美结合的典范。在这些小说里,标点符号不仅是断句的标志,而且使语句更传神,有时甚至跃居于文字之上,形成一个又一个以某个标点符号为中心的语流。标点符号一方面贴切地帮助语句精确地表达意义,另一方面又给语言增添了立体感,某些章节由于标点符号的出色运用而获得了意外的成功,使无声的阅读有了朗诵的效果。小说中一排排惊叹号使得语言高潮迭起,激情澎湃,无数的问号造成一种凝重、深沉的气氛,表现出作品的理性色彩,若干省略号的独特用法使小说庞杂的内容得以删减,疯长的语言得到控制。与其说王蒙特殊的小说题材和语言风格决定了标点符号的运用特点,不如说是那些具有强调意义的标点符号遇上了一位善于制造语言强烈色彩和夸张效果的作家,王蒙使小说文字与标点符号相得益彰,标点不再游离于句子之外,标点符号不仅是语言形式上醒目的符号,也是内容与情感的重要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蒙 小说 标点符号 思辨 激情 节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蝴蝶”的“技巧的政治”乎?——验证李欧梵眼中的王蒙“意识流”试验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锡民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24-126,共3页
王蒙的“意识流”试验在李欧梵眼里成了“技巧的政治”,与同在文学“意识流”问题上进行卓有成效实验的刘以鬯的文学观和审美观的比较中,可以见出此言并不怎么为过。
关键词 王蒙 “意识流”试验 技巧的政治 刘以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蒙小说的革命叙事 被引量:2
17
作者 夏义生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1-95,共5页
文学与革命互相缠绕是二十世纪中国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王蒙是承续五四新文学以来革命母题的重要作家。他对革命与知识分子的思考,他对泛政治化的革命教训的总结,深化和拓展了中国当代文学的革命叙事。从狂热、单纯到冷静、丰富的转变... 文学与革命互相缠绕是二十世纪中国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王蒙是承续五四新文学以来革命母题的重要作家。他对革命与知识分子的思考,他对泛政治化的革命教训的总结,深化和拓展了中国当代文学的革命叙事。从狂热、单纯到冷静、丰富的转变以及从对政治的聚焦到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怀的转变,是他的小说革命叙事的重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蒙 小说 革命 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王蒙文化心态中的革命认同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晓文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3-57,共5页
由于历史、意识形态和青春期的原因,王蒙早年选择成为革命知识分子,树立了坚定的理想主义,以后的政治运动曾一度使其心态失衡,身份认同产生过迷失,但坚定的革命认同始终在他身上打下不可磨灭的烙印,成为他创作的整体精神之根。
关键词 王蒙 知识分子 革命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王蒙小说的文学空间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珠鲁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1-77,89,共8页
该文重点考察了,王蒙小说所展现的文学空间形态及其性质,探讨王蒙在艺术创作中如何运用现代主义的意识流交错手法,持续地尝试融合新的技巧,将行为的因果关系消失于无形,把时间还原为空间。刻意地回避传统的叙事结构,开创出新的叙事方式... 该文重点考察了,王蒙小说所展现的文学空间形态及其性质,探讨王蒙在艺术创作中如何运用现代主义的意识流交错手法,持续地尝试融合新的技巧,将行为的因果关系消失于无形,把时间还原为空间。刻意地回避传统的叙事结构,开创出新的叙事方式。同时该文还论述了王蒙小说中所隐涵着的“分离—考验—回归”和“走路”等原型类型,分析了前者在叙事结构和塑造艺术形象上所起的“祭仪”作用,后者在小说中的象征意义;揭示了王蒙小说在艺术创新过程中的独特性,重新审视了王蒙的反思作品的艺术特征及贡献,并进行了新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蒙 意识流 文学空间 叙事方式 原型类型 祭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维吾尔文化对王蒙人生观艺术观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时曙晖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133-135,共3页
新疆是王蒙文学创作的一个新的艺术支点。他在自然、朴素、开阔的维吾尔民风里寻找到了生活的真义,并从维吾尔民间的自娱之中,找到了超越苦难的精神之光。这也最终促成了他坚定、健康、执着的人生意识,帮助他形成了包容、豁达的人生观... 新疆是王蒙文学创作的一个新的艺术支点。他在自然、朴素、开阔的维吾尔民风里寻找到了生活的真义,并从维吾尔民间的自娱之中,找到了超越苦难的精神之光。这也最终促成了他坚定、健康、执着的人生意识,帮助他形成了包容、豁达的人生观和艺术观,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幽默风格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蒙 维吾尔文化 人生观 艺术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