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谷献谀于王安石”?——黄庭坚眼中的王安石及其书法
1
作者 周一凡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0,209,共5页
黄庭坚与王安石的关系鲜为人提及,检山谷文集,不难发现其对王安石的为人、书法都有着高度评价。作为旧党的黄庭坚对新党领袖王安石发出如此赞誉似乎有悖情理,难怪杨慎质疑“山谷献谀于王安石”。黄庭坚究竟是由衷赞美王安石,还是作谄媚... 黄庭坚与王安石的关系鲜为人提及,检山谷文集,不难发现其对王安石的为人、书法都有着高度评价。作为旧党的黄庭坚对新党领袖王安石发出如此赞誉似乎有悖情理,难怪杨慎质疑“山谷献谀于王安石”。黄庭坚究竟是由衷赞美王安石,还是作谄媚之言?文章旨在梳理王、黄二人关系,并从党争中黄庭坚的立场入手对此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石 黄庭坚 新旧党争 北宋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荆公新学的思想特质、历史地位及其与理学之关系 被引量:8
2
作者 范立舟 徐志刚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86-91,共6页
荆公新学以接续孔孟之道为己任,以内圣外王为基本框架,其学术特征以道德性命之义理为主旨而展开。王安石之易学思想,内圣与外王并重,强调盛德大业之完成。从思想史角度审视,荆公新学是第一个成功地全面取代汉唐注经之学的义理之学,其与... 荆公新学以接续孔孟之道为己任,以内圣外王为基本框架,其学术特征以道德性命之义理为主旨而展开。王安石之易学思想,内圣与外王并重,强调盛德大业之完成。从思想史角度审视,荆公新学是第一个成功地全面取代汉唐注经之学的义理之学,其与理学之歧义落实于本体与工夫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石 荆公新学 儒家学说 易学 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王安石变法的实施途径看变法的消极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李裕民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7-31,共5页
王安石实施变法的途径,主要有四条,即设立变法的专门机构,鼓励神宗独断,改变监察机构的性质,用人以是否拥护新法为标准。它带来了极大的消极影响,使皇帝时代最为进步的体制——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治体制遭到了破坏,民主性减少,专... 王安石实施变法的途径,主要有四条,即设立变法的专门机构,鼓励神宗独断,改变监察机构的性质,用人以是否拥护新法为标准。它带来了极大的消极影响,使皇帝时代最为进步的体制——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治体制遭到了破坏,民主性减少,专制性加强。监察机构成了政府的附庸,为权臣的产生开辟了道路。实用主义的用人路线,使社会风气大坏,投机钻营者得势,贪污贿赂成风,政府成为腐败的温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政治体制 王安石变法 监察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安石变法与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新政 被引量:7
4
作者 李超民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81-87,共7页
提出美国 2 0世纪 3 0年代的新政农业政策曾经受到中国古代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当时 ,美国的农业部长华莱士在解决美国农业大萧条的经济政策中 ,曾经全面借鉴了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市易法等基本思想 ,为根本解决美国农业问题铺平了道... 提出美国 2 0世纪 3 0年代的新政农业政策曾经受到中国古代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当时 ,美国的农业部长华莱士在解决美国农业大萧条的经济政策中 ,曾经全面借鉴了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市易法等基本思想 ,为根本解决美国农业问题铺平了道路。认为青苗法和市易法等就是美国常平仓制度的原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中国古代经济思想 20世纪30年代 美国 罗斯福新政 青苗法 市易法 评价 农业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学对王安石变法思想的理论支撑 被引量:5
5
作者 杨倩描 《河北学刊》 CSSCI 2004年第4期159-164,共6页
In the middle of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each school wanted to make great achievement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mpire. Wang Anshi influenced by that social tide did a careful research of The Book of Changes. Wang ... In the middle of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each school wanted to make great achievement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mpire. Wang Anshi influenced by that social tide did a careful research of The Book of Changes. Wang took advantage of the thoughts in this book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olitical reform as well as Confucian tradition. From this book he got his own theory in the perspective of methodology to support his political refor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王安石 变法 权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经典与政治之间——王安石变法对《周礼》的具体实践 被引量:7
6
作者 王启发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1-18,共8页
王安石在北宋神宗朝主理国家政治之时,在政治上厉行新法,在经学上力倡新学,两个“新”字当中包含着政治史和思想史的多方面内涵。王安石的变法革新与经典诠释之间的联系,不仅通过其对《周礼》的认识和解说得到体现,更与王安石本人的“... 王安石在北宋神宗朝主理国家政治之时,在政治上厉行新法,在经学上力倡新学,两个“新”字当中包含着政治史和思想史的多方面内涵。王安石的变法革新与经典诠释之间的联系,不仅通过其对《周礼》的认识和解说得到体现,更与王安石本人的“先王”意识及古典理想主义结合起来。王安石变法与《周礼》一书的真实联系,以及他是如何以《周礼》为依据而进行具体变法的问题,都是值得我们加以探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先王意识 古典理想主义 《周礼》诠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现“王学”真正的命脉——王安石“字学史”初论 被引量:5
7
作者 杨天保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7-53,共7页
在北宋“选举社会”推动下,王安石勤修“举业”,以“字学”为基,成功中举;入官后,王氏“字学”更见规模;晚年卓尔成家,绵及后世。在此“字学”发展史中,王安石遭逢庆历学风之变,首先力革个人早期“举业化”的“字学”观念,转求义理。其... 在北宋“选举社会”推动下,王安石勤修“举业”,以“字学”为基,成功中举;入官后,王氏“字学”更见规模;晚年卓尔成家,绵及后世。在此“字学”发展史中,王安石遭逢庆历学风之变,首先力革个人早期“举业化”的“字学”观念,转求义理。其次,又围绕“义理化”的“字学”,重治群经,力主内圣,圆通“王学”,开拓出“宋学”新局。所以,王氏“字学”堪称“王学”主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学 字学 宋学 选举社会 义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邓广铭、漆侠五十年来对王安石及其变法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华瑞 郭志安 《河北学刊》 2003年第3期139-144,共6页
本文较为系统全面地评述了当代著名史学家邓广铭、漆侠半个世纪以来研究宋代王安石及其变法的特点、方法和贡献 ,并指出了两人在研究方法。
关键词 邓广铭 漆使 王安石 变法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评王安石:新法、新学的关联审视 被引量:1
9
作者 姜广辉 许宁宁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18,共14页
历来对王安石的评价多以其"熙丰变法"的功过为依凭,而忽略了在王安石变法的背景下,以经学史的角度为切入点,对王安石的《三经新义》给出客观正确的评价,同时探讨他在经学研究上的路径与特点。《三经新义》的编撰目的,是为了... 历来对王安石的评价多以其"熙丰变法"的功过为依凭,而忽略了在王安石变法的背景下,以经学史的角度为切入点,对王安石的《三经新义》给出客观正确的评价,同时探讨他在经学研究上的路径与特点。《三经新义》的编撰目的,是为了充当新法推行的辩护书,作为推行新法的理论根据,以实现"一道德""定于一"的政治谋划。《三经新义》作为国家科举考试新标准,破除汉唐以来的经典训诂之学,而代之以经典义理之学,故宋代儒家义理之学的勃兴,实由荆公新学扫清道路。此外,王安石改革科举考试首次以国家法典的形式将《孟子》一书正式升格为"经",为其后宋代经学的义理化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石 《三经新义》 熙丰变法 宋代经学 科举考试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言与王安石变法 被引量:5
10
作者 燕永成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17,共10页
王安石变法时期,伴随着新法实施与朝政斗争的发展演变,各种针对变法活动的社会流言随之产生并广泛流播。它们既有涉及到变法斗争重大事件的,也有围绕具体变法问题的,并且这些流言基本属于有意识传播。它们往往指向明确,迷惑性强,破坏力... 王安石变法时期,伴随着新法实施与朝政斗争的发展演变,各种针对变法活动的社会流言随之产生并广泛流播。它们既有涉及到变法斗争重大事件的,也有围绕具体变法问题的,并且这些流言基本属于有意识传播。它们往往指向明确,迷惑性强,破坏力大,甚至有的还有意假借名人言论,或由名人发起甚至推波助澜,往往诱导着社会舆论的走向。它们是当时变革时代的产物,朝廷虽采取了打击与制止举措,但其危害及影响极为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社会流言 危害及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宋代公使库在王安石变法中的变化及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丽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9-35,70,共8页
宋代公使库负责收贮、管理和经营地方官府的公使钱物、招待过往官员及本地方官员宴饮,是重要的地方财政机构。王安石变法中的役法、财政及禁榷制度改革给公使库的管理体制、钱物来源渠道等带来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引起地方公使库职能扩张... 宋代公使库负责收贮、管理和经营地方官府的公使钱物、招待过往官员及本地方官员宴饮,是重要的地方财政机构。王安石变法中的役法、财政及禁榷制度改革给公使库的管理体制、钱物来源渠道等带来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引起地方公使库职能扩张,在北宋后期至南宋中央与地方的财政角力中,公使库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实际成为地方财政的"小金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公使库 王安石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百年来社会变迁与王安石历史地位的沉浮(上)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华瑞 《河北学刊》 CSSCI 2004年第2期170-175,共6页
本文分南宋至晚清、20世纪前半叶、20世纪后半叶三个阶段,简要勾勒了九百年社会变迁所导致的王安石历史地位沉浮的大致轮廓。透过这个轮廓可以清楚地看出,决定南宋迄今,对王安石及其变法评议的价值取向主要有三:一是南宋以后占统治地位... 本文分南宋至晚清、20世纪前半叶、20世纪后半叶三个阶段,简要勾勒了九百年社会变迁所导致的王安石历史地位沉浮的大致轮廓。透过这个轮廓可以清楚地看出,决定南宋迄今,对王安石及其变法评议的价值取向主要有三:一是南宋以后占统治地位达七百年之久的程朱理学的评价价值标准;二是20世纪影响中国历史进程最大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三是在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内与时俱进的社会气候变化,亦即现实政治发展路标的指向。透过对王安石及其变法是非评议九百多年的变迁过程,足以作为研究中国历史上有争议的人物、事件评价是非得失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石 变法 理学 唯物史观 南宋 元明清 20世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灾害与新莽时期的社会动荡 被引量:3
13
作者 曾磊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0-64,共5页
对于新莽末年社会动荡的原因,史家多将其归结为"人祸",即王莽改制激起了人民的反抗。其实,除"人祸"之外,"天灾"对于这次社会动荡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两汉之际,气候曾发生显著变化。气候的变化引起了自然灾... 对于新莽末年社会动荡的原因,史家多将其归结为"人祸",即王莽改制激起了人民的反抗。其实,除"人祸"之外,"天灾"对于这次社会动荡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两汉之际,气候曾发生显著变化。气候的变化引起了自然灾害,进而导致粮食减产引起饥荒,饥荒又造成了流民和农民起义。而自然灾害、饥荒与农民起义都较为集中在当时重要的经济和人口聚居地区。可以说,新莽王朝是在天灾和人祸的双重作用下走到了历史的尽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莽改制 气候 灾害 关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教训与当代启示:王安石变法的公共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丙涛 张庭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16,共8页
近代以来,深受以技术决定论与市场决定论为基础的现代经济学理论的影响,中国的历史学家们一直纠结于古代中国文明与现代西方文明的逻辑关系。而新近崛起的现代财政国家论则为我们重新思考古代中国文明的演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从财... 近代以来,深受以技术决定论与市场决定论为基础的现代经济学理论的影响,中国的历史学家们一直纠结于古代中国文明与现代西方文明的逻辑关系。而新近崛起的现代财政国家论则为我们重新思考古代中国文明的演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从财政国家论的角度来看,王安石变法的背景既有市场经济对公共经济资源挤占导致的财政困难,也有魏晋以来利他主义道德与集体主义精神衰微带来的文化危机。而变法实际是中国古代文明自我反思的一部分,是中国古代精英重建公共经济体制与重构传统文化努力的尝试,也是古代文明遭遇市场经济冲击后的第一次本能反应。这样一种对公共经济与市场经济关系的思考,对今天的现代文明转型探索与社会危机应对思考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公共经济 传统文化 利他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安石改革理论述论 被引量:1
15
作者 隋淑芬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01年第6期70-74,共5页
王安石集政治改革家和哲学家于一身 ,这一优势 ,使他立足于哲学思维的高度 ,从改革的合理性、必然性、现实性和迫切性 ,以及与改革相适应的因时变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方面 ,建构了完整的改革理论的体系。王安石以这一理论 ,支撑着... 王安石集政治改革家和哲学家于一身 ,这一优势 ,使他立足于哲学思维的高度 ,从改革的合理性、必然性、现实性和迫切性 ,以及与改革相适应的因时变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方面 ,建构了完整的改革理论的体系。王安石以这一理论 ,支撑着自己坚定的改革信念和改革决心 ,系统地批判各种反对改革的言论。王安石对改革理论的建树 ,成为中国古代改革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石 改革理论 思维方式 政治主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安石《洪范传》作年论辨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金旺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3期273-277,共5页
《洪范传》是王安石一篇重要的学术作品,但学界对其写作年代尚未达成统一的意见。因王安石的学术思想具有明显的阶段分期的特点,因此,确定它的写作年代对于研究他的学术思想很有必要。与以往学者从该作品的最早版本,或从王安石对旧作进... 《洪范传》是王安石一篇重要的学术作品,但学界对其写作年代尚未达成统一的意见。因王安石的学术思想具有明显的阶段分期的特点,因此,确定它的写作年代对于研究他的学术思想很有必要。与以往学者从该作品的最早版本,或从王安石对旧作进行"删润缮写"的时期来确定其写作年代的途径不同,通过分析王安石道本体论的演变,不同篇章中相关思想的关联及其人才观、君臣观思想内容所属的阶段来判定,认为传世的《洪范传》文本的写作年代应该被确定为王安石熙宁三年上呈给神宗皇帝前夕,属于其后期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石 《洪范传》 变法时期 道本体论 人才观 君臣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百年来社会变迁与王安石历史地位的沉浮(下)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华瑞 《河北学刊》 CSSCI 2004年第4期153-158,共6页
九百年来的社会变迁 ,导致了南宋迄今评议王安石及其变法有三种价值取向 :一是南宋以后占统治地位达七百年之久的程朱理学的评价价值标准 ;二是 2 0世纪影响中国历史进程最大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三是在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内与时俱进... 九百年来的社会变迁 ,导致了南宋迄今评议王安石及其变法有三种价值取向 :一是南宋以后占统治地位达七百年之久的程朱理学的评价价值标准 ;二是 2 0世纪影响中国历史进程最大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三是在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内与时俱进的社会气候变化 ,亦即现实政治发展路标的指向。透过这一是非评议变迁过程 ,足以作为研究中国历史上有争议的人物、事件评价是非得失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石 变法 理学 唯物史观 南宋 元明清 20世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王荆文公诗注》看李壁对王安石的评价问题
18
作者 徐涛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6-44,共9页
除注释方法、文献考订及艺术评价外,李壁《王荆文公诗注》在评价王安石方面也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王安石之变法,遭到南宋朝廷严厉清算,北宋亡国之罪亦被归咎于此;李壁从王安石变法的“本心”出发,对其忠纯为国的精神表示同情之理解。王... 除注释方法、文献考订及艺术评价外,李壁《王荆文公诗注》在评价王安石方面也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王安石之变法,遭到南宋朝廷严厉清算,北宋亡国之罪亦被归咎于此;李壁从王安石变法的“本心”出发,对其忠纯为国的精神表示同情之理解。王安石之学术,理学家为争道统斥其为“异端邪说”,进而全面批判王安石;李壁注虽也受理学思想影响,但却并不因此否定王安石的学术及其他。王安石之人格,南宋兴起了将其“小人化”的批评风潮;李壁则通过诗歌笺注为王安石辩诬,并高度赞誉了荆公的道德和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壁 王安石 变法 学术 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构”中的事实——宋笔记小说中的“熙宁兴学”
19
作者 李屏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4年第4期123-128,共6页
依据宋笔记小说中的相关史料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熙宁兴学”中变法派的代表王安石与守旧派的代表司马光之间的斗争过程。这种斗争不仅有政见的不和 ,更多的是受到双方各自人品因素的影响。他们由最初的“龃龉”到矛盾的激化都是与他... 依据宋笔记小说中的相关史料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熙宁兴学”中变法派的代表王安石与守旧派的代表司马光之间的斗争过程。这种斗争不仅有政见的不和 ,更多的是受到双方各自人品因素的影响。他们由最初的“龃龉”到矛盾的激化都是与他们的人品密不可分的 ,最终才会导致蔡京的“渔翁得利”。因此 ,熙宁兴学的失败在一定程度上是由王安石性格的弱点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笔记小说 熙宁兴学 王安石 司马光 人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宋政治变革中的“天文灾异”论说 被引量:13
20
作者 孙小淳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8-231,共14页
奇异的天文现象与其他反常的、灾害性的自然现象在中国古代历来受到重视。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古代的宇宙认识论强调“天”、“地”、“人”的“统一”、“秩序”与“和谐” ,对“不统一”、“非秩序”、“不和谐”的现象特别敏感。另一... 奇异的天文现象与其他反常的、灾害性的自然现象在中国古代历来受到重视。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古代的宇宙认识论强调“天”、“地”、“人”的“统一”、“秩序”与“和谐” ,对“不统一”、“非秩序”、“不和谐”的现象特别敏感。另一方面 ,汉以来的儒家学者根据“天人感应”的思想发展出了一种把“天文灾异”与国家政治联系起来的学问 ,认为“国家将兴 ,必有祯祥 ;国家将亡 ,必有妖孽”。这样 ,“天文灾异”之学就成为传统经学的一个合理部分 ,成为一种政治批评与权力斗争的工具 ,在以儒家为主导思想的社会政治中发挥作用。文章以北宋时期关于“天文灾异”的论说 ,特别是王安石变革时期保守派与改革派利用“天文灾异”对新政的非难与辩护为例 ,探讨中国古代的“天文灾异”之学与国家政治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 灾异 北宋政治 王安石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