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艺参数对SHS-铸造钢基表面TiC-Fe梯度复合涂层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2
1
作者 严有为 刘生发 +2 位作者 范晓明 傅正义 魏伯康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57-161,共5页
将自蔓延高温合成 (SHS)技术与铸造工艺结合起来 ,制备了铸造钢基表面TiC Fe梯度复合材料 ,研究了钢液的浇注温度、Ti C Fe预制块的组成及其相对密实度等工艺参数对梯度复合涂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保证预制块能被浇注的钢液直接... 将自蔓延高温合成 (SHS)技术与铸造工艺结合起来 ,制备了铸造钢基表面TiC Fe梯度复合材料 ,研究了钢液的浇注温度、Ti C Fe预制块的组成及其相对密实度等工艺参数对梯度复合涂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保证预制块能被浇注的钢液直接点燃的条件下 ,适当提高钢液的浇注温度、降低预制块的密实度均有利于梯度复合涂层的形成 ;而且在预制块中掺加适量的低熔点金属稀释剂不仅可降低合成TiC颗粒的尺寸 ,而且也有利于梯度复合涂层的形成。梯度复合涂层的形成与钢液向预制块中的渗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蔓延高温合成 TiC—fe涂层 梯度复合 工艺参数 铸造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S/PHIP技术制备TiC-30Fe金属陶瓷的显微组织及形成过程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卫方 韩杰才 +2 位作者 董世运 赫晓东 杜善义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15-18,共4页
通过自蔓延高温合成结合准热等静压法(SHS/PHIP)制备出了致密度为96.3%的TiC-30wt%Fe金属陶瓷。分析了金属陶瓷的结构和组织,讨论了SHS/PHIP制备金属陶瓷的材料结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金属陶瓷由... 通过自蔓延高温合成结合准热等静压法(SHS/PHIP)制备出了致密度为96.3%的TiC-30wt%Fe金属陶瓷。分析了金属陶瓷的结构和组织,讨论了SHS/PHIP制备金属陶瓷的材料结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金属陶瓷由近乎球形TiC颗粒和Fe粘结相组成。粘结相Fe与TiC之间有一较薄扩散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蔓延 高温合成 金属陶瓷 粘结相 SHS/PHI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C-Al_2O_3-Fe金属陶瓷的自蔓延高温合成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化宇 韩杰才 +1 位作者 张卫方 杜善义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3-26,共4页
通过自蔓延高温合成结合准热等静压法(SHS/PHIP)制备出了致密度为97.7%的TiC-Al2O3-20Fe金属陶瓷(TAF20)。分析了金属陶瓷的相组成、微观组织及性能。结果表明:金属陶瓷由TiC,Al2O3陶瓷... 通过自蔓延高温合成结合准热等静压法(SHS/PHIP)制备出了致密度为97.7%的TiC-Al2O3-20Fe金属陶瓷(TAF20)。分析了金属陶瓷的相组成、微观组织及性能。结果表明:金属陶瓷由TiC,Al2O3陶瓷颗粒和Fe粘结相组成;粘结相中Fe与Al2O3之间的界面光滑,与TiC之间有一薄的扩散层;TAF20金属陶瓷的抗弯强度和抗压强度分别为890MPa和18.4G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S/PHIP 金属陶瓷 粘结相 TA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心加速度对自蔓延离心法制备WC_x/Fe金属陶瓷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张育潜 高峰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48-50,共3页
采用自蔓延离心法制备WCx/Fe金属陶瓷内衬钢管,研究离心加速度对金属陶瓷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离心加速度为50g时,涂层中存在氧化铝陶瓷相,随着离心加速度的增加,涂层组织由树枝晶向等轴晶转变。当离心加速度为200g时,涂层中的硬质... 采用自蔓延离心法制备WCx/Fe金属陶瓷内衬钢管,研究离心加速度对金属陶瓷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离心加速度为50g时,涂层中存在氧化铝陶瓷相,随着离心加速度的增加,涂层组织由树枝晶向等轴晶转变。当离心加速度为200g时,涂层中的硬质相呈梯度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蔓延离心法 离心加速度 wcx fe金属陶瓷 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添加量对Ti(C,N)基金属陶瓷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朱刚 谢明 +3 位作者 刘颖 陈家林 李再久 杨有才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0-34,57,共6页
采用低压烧结工艺制备出Ti(C_(0.7)N_(0.3))-WC-Mo_2C-TaC-Fe/Co/Ni体系金属陶瓷,研究了Fe含量对Ti(C,N)基金属陶瓷显微组织、相组成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Fe含量的增加,组织中白芯-灰环结构的硬质相体积分数显著增大,且在固... 采用低压烧结工艺制备出Ti(C_(0.7)N_(0.3))-WC-Mo_2C-TaC-Fe/Co/Ni体系金属陶瓷,研究了Fe含量对Ti(C,N)基金属陶瓷显微组织、相组成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Fe含量的增加,组织中白芯-灰环结构的硬质相体积分数显著增大,且在固相烧结阶段,大量M_(12)C型η相转化为M_6N型脆性相;高Fe含量的金属陶瓷体系有利于脆性相的生成。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适量Fe置换Ni可显著提高Ti(C,N)基金属陶瓷的硬度和断裂韧性,并随Fe含量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当Fe含量为2%时,金属陶瓷的硬度和断裂韧性均达到最大值1 642 MPa和10.63 MPa·m^(1/2),与不含Fe的金属陶瓷相比,分别提高了96 MPa和11.3%。但添加过量Fe反而会极大地恶化金属陶瓷的力学性能,这主要归因于高Fe含量金属陶瓷组织中M_6N型脆性相含量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 N)基金属陶瓷 fe-Co-Ni 低压烧结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等离子喷涂Fe-Ti-C复合粉末制备金属陶瓷涂层的组织形成机理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海涛 张守全 +3 位作者 黄继华 朱警雷 张强 张华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2-46,共5页
以蔗糖为碳的前驱体、TiFe粉为原料制备Fe-Ti-C系反应热喷涂复合粉末,通过等离子喷涂沉积TiC/Fe金属陶瓷涂层,利用"淬熄试验"研究涂层组织形成机理。采用XRD和SEM分析喷涂粉末、涂层以及淬熄粒子的组织结构。结果表明:每个复... 以蔗糖为碳的前驱体、TiFe粉为原料制备Fe-Ti-C系反应热喷涂复合粉末,通过等离子喷涂沉积TiC/Fe金属陶瓷涂层,利用"淬熄试验"研究涂层组织形成机理。采用XRD和SEM分析喷涂粉末、涂层以及淬熄粒子的组织结构。结果表明:每个复合粉末团粒构成独立的反应单元,在喷涂飞行过程中首先出现Ti-Fe液相,然后整个团粒发生球化;熔化的团粒内部生成大量细小TiC颗粒,表层有少量TiC聚集,与基板碰撞后形成复合强化片层与TiC聚集片层交替叠加的涂层结构;随飞行距离增大,团粒外部TiC聚集层增厚,内部TiC颗粒减少,碰撞扁平化程度降低;最终涂层由TiC和Fe两相组成,大量亚微米级TiC颗粒呈内晶型均匀分布于Fe基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fe金属陶瓷涂层 fe-Ti-C复合粉末 组织形成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精矿制备Fe-TiCN金属陶瓷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陈敏 肖玄 汤爱涛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5年第5期69-72,134,共5页
以钛精矿和石墨通过碳热还原法制备的Fe-Ti CN复合粉为原料,加入少量的镍、钼添加剂通过热压烧结制备Fe-Ti CN金属陶瓷.结合XRD、SEM&EDS、化学分析以及力学性能检测等方法研究Fe-Ti CN金属陶瓷成分和组织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 以钛精矿和石墨通过碳热还原法制备的Fe-Ti CN复合粉为原料,加入少量的镍、钼添加剂通过热压烧结制备Fe-Ti CN金属陶瓷.结合XRD、SEM&EDS、化学分析以及力学性能检测等方法研究Fe-Ti CN金属陶瓷成分和组织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o、Ni的添加对Fe-Ti CN金属陶瓷组织有细化作用,当Mo、Ni添加量分别为2.5%时金属陶瓷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TiCN复合粉 金属陶瓷 组织 硬度 抗弯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S/PH IP技术制备TiC-Al_2O_3-Fe金属陶瓷及其微观组织分析
8
作者 张卫方 韩杰才 +1 位作者 张化宇 杜善义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7-32,共6页
采用SHS/PHIP技术制备出了致密的TiC-Al2O3-Fe 金属陶瓷。分析了合成产物的微观组织结构。结果表明,随着金属Fe 相的加入,TiC颗粒尺寸变小,颗粒趋于均匀,且消除了TiC与Al2O3 颗粒之间的微孔。粘... 采用SHS/PHIP技术制备出了致密的TiC-Al2O3-Fe 金属陶瓷。分析了合成产物的微观组织结构。结果表明,随着金属Fe 相的加入,TiC颗粒尺寸变小,颗粒趋于均匀,且消除了TiC与Al2O3 颗粒之间的微孔。粘结相中Fe 与Al2O3 之间的界面光滑,与TiC之间有一薄的扩散层。Fe 粘结相中有少量胞状有序结构,它可能是以Fe3Al为基的DO3 型合金相。由于SHS/PHIP过程中的快速加压,合成产物的TiC颗粒中存在高密度位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S/PHIP 金属陶瓷 碳化钛颗粒 铁粘结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C-Fe金属陶瓷的自蔓延高温合成 被引量:10
9
作者 范群成 柴惠芬 +1 位作者 方学华 王笑天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7期123-128,共6页
采用自蔓延高温合成技术制备TiC-Fe金属陶瓷,研究了铁粉数量及其尺寸对燃烧温度、燃烧速率及产物显微组织的影响,利用燃烧反应后立即加压的方法得到了有细小TiC粒子的高致密度试样。
关键词 金属陶瓷 自蔓延合成 高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Fe)/w(Ni)对Mo_(2)FeB_(2)基金属陶瓷的影响
10
作者 刘俊汝 张国华 周国治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69-1278,共10页
以MoB,Fe,Ni,Cr粉末为原料,采用真空液相烧结工艺制备了不同w(Fe)/w(Ni)(10∶0,7∶3,5∶5,3∶7)的Mo_(2)FeB_(2)基金属陶瓷,并研究了w(Fe)/w(Ni)对金属陶瓷相组成、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w(Fe)/w(Ni)的硼化物基金属陶... 以MoB,Fe,Ni,Cr粉末为原料,采用真空液相烧结工艺制备了不同w(Fe)/w(Ni)(10∶0,7∶3,5∶5,3∶7)的Mo_(2)FeB_(2)基金属陶瓷,并研究了w(Fe)/w(Ni)对金属陶瓷相组成、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w(Fe)/w(Ni)的硼化物基金属陶瓷的硬质相和黏结相的相组成不同.其中当w(Fe)/w(Ni)=3∶7时,硬质相是由Mo 2NiB 2和Mo_(2)FeB_(2)组成的;而当w(Fe)/w(Ni)为其他比值时,硬质相则均为Mo_(2)FeB_(2).当烧结温度为1350℃时,金属陶瓷的微观结构组织均匀,孔隙最少;随着烧结温度继续升高,硬质相颗粒发生团聚从而导致组织不均匀,因此性能也随之降低.经1350℃2 h烧结,得到的金属陶瓷(w(Fe)/w(Ni)=10∶0)的硬度和抗弯强度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82.1 HRA和1498.7 MPa.同时,通过断口形貌分析可知,大量的韧窝和丰富的撕裂棱与金属陶瓷抗弯强度的提高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fe)/w(Ni) 金属陶瓷 微观结构 硬度 抗弯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Al_(2)O_(3)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李运刚 张快 +1 位作者 李帅 严红燕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9-132,共4页
介绍了Fe/Al_(2)O_(3)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重点从粉末冶金的角度阐述了Fe/Al_(2)O_(3)金属陶瓷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铁基和陶瓷相的结合机理、制备工艺和材料性能的优化措施,最后就Fe/Al_(2)O_(3)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的未来研究方向... 介绍了Fe/Al_(2)O_(3)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重点从粉末冶金的角度阐述了Fe/Al_(2)O_(3)金属陶瓷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铁基和陶瓷相的结合机理、制备工艺和材料性能的优化措施,最后就Fe/Al_(2)O_(3)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陶瓷 fe/Al_(2)O_(3) 粉末冶金法 铁基金属陶瓷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镍-铁-铁酸镍金属陶瓷的导电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冯旺军 耿丹 +2 位作者 成金娟 时均增 杨华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7-19,共3页
为提高金属陶瓷铜-铁酸镍的电导率,以氧化镍、三氧化二铁、铜、铁和镍为主要原料,采用两步固相烧结法,制备出铜-镍-铁-铁酸镍金属陶瓷试样。用阿基米德排水法测试样密度,并结合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其微观结构,... 为提高金属陶瓷铜-铁酸镍的电导率,以氧化镍、三氧化二铁、铜、铁和镍为主要原料,采用两步固相烧结法,制备出铜-镍-铁-铁酸镍金属陶瓷试样。用阿基米德排水法测试样密度,并结合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其微观结构,用四探针法测量了试样的电导率。研究表明,金属铁、镍的加入能够起到晶粒细化、提高致密度的作用,同时使铜与陶瓷的润湿性得到改善,并且有部分金属进入到陶瓷相中。在400~800℃,试样铜-镍-铁-铁酸镍比铜-铁酸镍的电导率有所提高,在960℃下试样的电导率为13.96Ω-1.c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Ni-fe-Nife2O4金属陶瓷 润湿性 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