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0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皮层表面分析的脑结构MRI研究在抑郁症异质性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杨凡 徐莉 +1 位作者 刘威 杨建中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6-121,132,共7页
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的临床症状、治疗反应及病理机制表现出显著异质性,传统神经影像技术难以解析其复杂脑结构特征。基于皮层表面的形态学分析(surface-based morphometry,SBM)通过量化皮层厚度(cortical thickness,... 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的临床症状、治疗反应及病理机制表现出显著异质性,传统神经影像技术难以解析其复杂脑结构特征。基于皮层表面的形态学分析(surface-based morphometry,SBM)通过量化皮层厚度(cortical thickness,CT)、表面积(surface area,SA)及局部脑回指数(local gyrification index,LGI)等指标,为揭示MDD的神经生物学异质性提供了全新视角,本文系统综述了SBM在MDD研究中的关键进展,旨在为MDD的精准分型提供关键影像学生物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磁共振成像 结构磁共振成像 基于表面的形态学分析 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震颤型帕金森病患者脑灰质体积的改变:一项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研究
2
作者 张佳文 胡涛 +5 位作者 赵贝贝 林碧霞 崔晓峰 黄汝成 冯泽慧 江杨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2-47,共6页
目的应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研究震颤型帕金森病(tremor-dominant Parkinson's disease,TD-PD)患者脑灰质体积(gray matter volume,GMV)的变化。材料与方法对随机纳入的22例TD-PD患者和22例年龄性... 目的应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研究震颤型帕金森病(tremor-dominant Parkinson's disease,TD-PD)患者脑灰质体积(gray matter volume,GMV)的变化。材料与方法对随机纳入的22例TD-PD患者和22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者进行3D-T1加权成像扫描,采用SPM12软件对三维结构图像进行VBM分析,检测GMV。结果与HC组相比,TD-PD组脑右侧颞中回(Temporal_Mid_L,MTG.R)、左侧眶内额上回(Frontal_Mid_Orb_R,ORBsupmed.L)、左侧距状裂周围皮层(Calcarine_L,CAL.L)灰质体积均减小(FWE校正,团块水平P<0.001),上述差异脑区的灰质体积与PD患者震颤评分(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491、−0.512、−0.522,P均<0.05)。结论PD患者的震颤症状与视觉信息处理障碍、空间感知能力下降所导致的自主运动功能下降有关。并且随着PD患者临床震颤症状严重程度的加剧,相关脑区结构损害程度也进一步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震颤 磁共振成像 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 颞中回 眶内额上回 距状裂周围皮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域双锥芋螺属Conasprella(Gastropoda,Conidae)近似种的比较研究
3
作者 何晨 王佳宁 +1 位作者 陈志云 谭烨辉 《热带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5-164,共20页
本研究比较了双锥芋螺属Conasprella的欧氏芋螺Conasprella orbignyi(Audouin,1831)与其近似种龙王芋螺Conasprella ichinoseana(Kuroda,1956)、昏芋螺Conasprella comatose(Pilsbry,1904)、郝伍德芋螺Conasprella hopwoodi(Tomlin,1936... 本研究比较了双锥芋螺属Conasprella的欧氏芋螺Conasprella orbignyi(Audouin,1831)与其近似种龙王芋螺Conasprella ichinoseana(Kuroda,1956)、昏芋螺Conasprella comatose(Pilsbry,1904)、郝伍德芋螺Conasprella hopwoodi(Tomlin,1936)、柳斑芋螺Conasprella longurionis(Kiener,1847)和南方芋螺Conus australis Holten,1802之间的形态差异,报道了郝伍德芋螺和柳斑芋螺在国内的新分布地点。通过几何形态学对这些易混淆种进行分析,对欧氏芋螺、柳斑芋螺、郝伍德芋螺和南方芋螺外轮廓的几何形态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揭示了这4种芋螺在外轮廓上的差异;典型变量分析的结果进一步显示,外轮廓的几何形态对欧氏芋螺和南方芋螺有良好的判别效果,对南方芋螺和欧氏芋螺的判别正确率分别为100.00%和92.86%。对柳斑芋螺和郝伍德芋螺的体螺层螺肋几何形态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前者螺旋部更高、体螺层更宽、基部距离更短、体螺层各个螺肋之间距离更宽,而后者螺旋部低、体螺层更窄、基部距离更长、体螺层上各个螺肋之间距离更窄;典型变量分析的进一步结果显示体螺层的地标点对极易混淆的柳斑芋螺和郝伍德芋螺具有良好的判别效果,正确率分别是87.50%和88.89%。对柳斑芋螺和郝伍德芋螺的螺旋部几何形态进行主成分分析,二者未明显分离;典型变量分析的进一步结果显示对二者判别与基于体螺层螺肋几何形态的判别结果一致。对柳斑芋螺和郝伍德芋螺的壳口几何形态进行主成分分析,二者未明显分离;典型变量分析的进一步结果显示对二者判别正确率分别是62.50%和77.78%,壳口并不是区分鉴定柳斑芋螺和郝伍德芋螺这一对易混淆种的有效依据。本研究为芋螺近似种和易混淆种的区分提供了新的鉴别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类学 腹足纲 芋螺科 双锥芋螺属 几何形态测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圆田螺6个地理种群的几何形态学分析
4
作者 王可竹 马学艳 +3 位作者 闻海波 万锦涛 马本贺 金武 《淡水渔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7-112,共6页
为给我国中华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athayensis)育种提供优质种质资源,本研究梳理了其种质资源现状,通过采集四川、江西、湖北、黑龙江、贵州、广西6省份的219个野生样本,对不同群体的每个个体设置地标点和半地标点,基于地标点和半... 为给我国中华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athayensis)育种提供优质种质资源,本研究梳理了其种质资源现状,通过采集四川、江西、湖北、黑龙江、贵州、广西6省份的219个野生样本,对不同群体的每个个体设置地标点和半地标点,基于地标点和半地标点结果进行普氏叠印,并删除异常值,采用薄板样条曲线法进行缺失值检查,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对形态变异进行分析,对不同地理种群的普氏距离进行方差分析并根据不同种群之间的普氏距离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中华圆田螺6个种群的主要变异位置是各个螺层,不同地理种群形态特征变异的集中性差,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并不能显著区分不同的群体;6个种群大致可以分为3大类群,且不同种群个体的螺层之间的差异可能与当地的生存环境有关。通过几何形态学分析,可以量化不同地理种群之间的形态差异,从而揭示遗传多样性与形态变异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athayensis) 地理种群 几何形态 地标 半地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多模态MRI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可妍 杨可钦 +1 位作者 赵彬 王格格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9-115,共7页
脑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是一种以情绪低落、兴趣缺失为主要表现的情绪障碍综合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针刺治疗PSD疗效肯定,通过针刺治疗可以改善抑郁状态,但其机理尚需深入研究。多模态MRI对PSD异常脑区具有精... 脑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是一种以情绪低落、兴趣缺失为主要表现的情绪障碍综合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针刺治疗PSD疗效肯定,通过针刺治疗可以改善抑郁状态,但其机理尚需深入研究。多模态MRI对PSD异常脑区具有精准定位和观察即刻效应的优势,为针刺治疗PSD在脑机制研究和疗效评估方面提供了有效证据和可视化支持。本文将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磁共振波谱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等方面,对针刺治疗PSD脑结构、功能连接、脑内神经元活动、脑白质纤维束完整性及灰质结构等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分析PSD的相关脑内变化来探究针刺治疗机制,为PSD的针刺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脑卒中后抑郁 磁共振成像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 磁共振波谱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东南帕隆藏布流域冲积扇地貌形态数据集
6
作者 韩盼 余国安 +1 位作者 侯伟鹏 卢志伟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25年第2期240-255,共16页
冲积扇是山区河流或沟谷出口处常见的扇形堆积地貌。冲积扇的地貌形态特征对于研究扇体地貌空间分异,揭示其发育成因十分重要。作为典型的湿润高山河谷区,藏东南帕隆藏布流域冲积扇广泛发育,且类型多样。本数据集系统涵盖流域内4个不同... 冲积扇是山区河流或沟谷出口处常见的扇形堆积地貌。冲积扇的地貌形态特征对于研究扇体地貌空间分异,揭示其发育成因十分重要。作为典型的湿润高山河谷区,藏东南帕隆藏布流域冲积扇广泛发育,且类型多样。本数据集系统涵盖流域内4个不同子区域(帕隆藏布干流及曲宗藏布、波堆藏布和易贡藏布3条主要支流)133个冲积扇及其来源流域的实测地貌形态特征和扇体类型等数据。数据采集时间为2022-2025年,通过Google Earth Pro、遥感影像、野外实地调查和统计分析方法获取和生成。数据采集与处理过程严格遵循质量控制标准和规范化流程。本数据集可为探索不同环境条件和空间尺度下冲积扇地貌特征及其变化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隆藏布流域 冲积扇 地貌形态 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6S rDNA对滑顶薄壳鸟蛤和加州扁鸟蛤的分类地位研究
7
作者 解耀宇 贾梦豪 +1 位作者 才林暄 田莹 《黑龙江水产》 2025年第2期122-127,共6页
该研究测定了滑顶薄壳鸟蛤(Fulvia mutica)和加州扁鸟蛤(Clinocardium californiense)各形态性状和重量性状(壳长、壳宽、壳高、湿重及软体部重),研究了二者各数量性状间的关系。通过PCR扩增技术获得两者的16S rDNA基因序列,并从NCBI上... 该研究测定了滑顶薄壳鸟蛤(Fulvia mutica)和加州扁鸟蛤(Clinocardium californiense)各形态性状和重量性状(壳长、壳宽、壳高、湿重及软体部重),研究了二者各数量性状间的关系。通过PCR扩增技术获得两者的16S rDNA基因序列,并从NCBI上获得的其他17种鸟尾蛤科(Cardiidae)的16S rDNA序列,使用MEGA 7.0采用NJ邻接法对这19种鸟蛤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加州扁鸟蛤的各数量性状(壳宽、壳长、壳高、湿重和软体部重)均低于滑顶薄壳鸟蛤,出肉率也低于滑顶薄壳鸟蛤。加州扁鸟蛤和滑顶薄壳鸟蛤的16S片段长度相近,分别为482 bp和490 bp,各碱基组成的百分比近似,加州扁鸟蛤的碱基A占29.05%、碱基T占28.84%、碱基C占15.56%、碱基G占26.57%,滑顶薄壳鸟蛤的碱基A占29.80%、碱基T占29.80%、碱基C占15.31%、碱基G占25.10%;基于16S序列系统发育树发现,加州扁鸟蛤与滑顶薄壳鸟蛤亲缘关系较远,其中加州扁鸟蛤与大篮鸟蛤(Clinocardium nuttallii)和方舟尾鸟蛤亲(Laevicardium oblongum)缘关系较近;滑顶薄壳鸟蛤与薄壳鸟蛤(Fulvia aperta)、澳洲薄壳鸟蛤(Fulvia australis)、波纹薄壳鸟蛤(Fulvia undatopicta)等关系更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顶薄壳鸟蛤(Fulvia mutica) 加州扁鸟蛤(Clinocardium californiense) 形态测量 16S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模态磁共振对终末期肾病患者脑结构-功能耦合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8
作者 周宇 王海宝 +5 位作者 齐向明 李大山 方杰 邹帆 汪海龙 郭玲玲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4-79,共6页
目的首次结合分数低频振幅(fractional 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fALFF)方法与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技术,系统探讨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脑结构-功能耦合特征及其... 目的首次结合分数低频振幅(fractional 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fALFF)方法与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技术,系统探讨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脑结构-功能耦合特征及其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联机制。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57名ESRD患者及45名健康对照者,两组均接受头颅3D-T1结构像、静息态功能MRI(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RI,rs-fMRI)扫描及认知功能评估测试[包括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连线试验A(Trail Making Test A,TMT-A)]。获取两组f ALFF及灰质体积(gray matter volume,GMV)图,计算每个体素的f ALFF与GMV的比值得到结构-功能耦合(f ALFF/GMV)图,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并将具有差异脑区的f ALFF/GMV值与认知评分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ESRD患者双侧海马、豆状壳核、颞中回、小脑Cere8区及右侧杏仁核、嗅皮质、海马旁回、左侧豆状苍白球、梭状回、小脑Cere7b区f ALFF/GMV值增加,双侧内侧额上回、顶下小叶f ALFF/GMV值降低(P<0.001,FDR校正)。左侧豆状壳核、左侧豆状苍白球与MMSE总分存在显著负相关;左侧豆状壳核与Mo CA总分存在显著负相关;双侧内侧额上回与TMT-A评分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FDR校正)。结论ESRD患者在默认网络、执行控制网络多个相关脑区表现出显著的结构-功能失耦合现象,且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肾病 结构-功能耦合 认知功能障碍 磁共振成像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7T磁共振成像及体素形态学测量研究偏头痛患者脑灰质体积的变化
9
作者 裴迅 梅延亮 +5 位作者 张雪 李雨桉 陈通 赵元宾 王永刚 隋滨滨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61-466,共6页
目的应用7T MRI及基于体素形态学测量(VBM)方法,研究偏头痛患者脑灰质体积改变特征。资料与方法前瞻性收集2023年11月—2024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30例偏头痛患者及年龄、性别匹配的41名健康对照,所有受试者均接受7T MRI检... 目的应用7T MRI及基于体素形态学测量(VBM)方法,研究偏头痛患者脑灰质体积改变特征。资料与方法前瞻性收集2023年11月—2024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30例偏头痛患者及年龄、性别匹配的41名健康对照,所有受试者均接受7T MRI检查,应用3D T1磁化准备2快速采集梯度回波序列(MP2RAGE)采集脑结构像数据。应用VBM分析获取灰质、白质、脑脊液及全脑体积,计算灰质、白质、脑脊液体积百分比。比较两组受试者脑灰质体积的差异,获取偏头痛患者出现特征性灰质体积变化的脑区,分析特征性灰质体积改变与临床量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偏头痛患者总灰质体积低于健康对照组(t=2.096,P=0.040),两组白质及脑脊液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80、0.151,P=0.330、0.880)。VBM分析显示,偏头痛组左眶额皮层(t=4.301,P=0.022)、左侧海马(t=5.226,P=0.006)和左侧海马旁回(t=3.960,P=0.040)灰质体积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左侧眶额叶皮层灰质体积与头痛持续时间呈负相关(r=-0.506,P=0.008),左侧海马区与患者健康问卷-9评分呈负相关(r=-0.620,P=0.003),左侧海马旁回与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呈负相关(r=-0.449,P=0.019)。结论基于7T MP2RAGE数据的VBM分析显示偏头痛患者存在特征性的左眶额皮层、左侧海马和左侧海马旁回灰质体积减小,且灰质体积改变与患者抑郁情绪及头痛负担显著相关。偏头痛患者存在的特征性脑微结构异常可能提示患者在疼痛感知、情绪调控及长期疾病负担等方面的潜在病理生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磁共振成像 超高场强 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 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功能与结构磁共振成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0
作者 于清扬 刘士远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4-238,共5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最常见的慢性肺疾病,其主要特征是慢性不可逆性气道受阻。患者长期气流受限引起大脑供氧量减少,易引起大脑功能与结构的一系列改变。近年来很多MRI技术应用于COPD患者的研究。本文主要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最常见的慢性肺疾病,其主要特征是慢性不可逆性气道受阻。患者长期气流受限引起大脑供氧量减少,易引起大脑功能与结构的一系列改变。近年来很多MRI技术应用于COPD患者的研究。本文主要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及弥散张量成像3个方面,对基于脑功能与结构成像技术在COPD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 弥散张量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物农艺性状与形态结构表型智能识别技术综述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建华 姚琼 +3 位作者 周国民 吴雯迪 修晓杰 王健 《智慧农业(中英文)》 CSCD 2024年第2期14-27,共14页
[目的/意义]作物农艺性状与形态结构表型智能识别是作物智慧育种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基因型—环境型—表型”相互作用关系的基础,对现代作物育种具有重要意义。[进展]大规模、高通量作物表型获取设备是作物表型获取、分析、测量、识别... [目的/意义]作物农艺性状与形态结构表型智能识别是作物智慧育种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基因型—环境型—表型”相互作用关系的基础,对现代作物育种具有重要意义。[进展]大规模、高通量作物表型获取设备是作物表型获取、分析、测量、识别等的基础和重要手段。本文介绍了高通量作物表型主流平台和感知成像设备的功能、性能以及应用场景。分析了作物株高获取、作物器官检测与技术等农艺性状智能识别和作物株型识别、作物形态信息测量以及作物三维重建等形态结构智能识别技术的研究进展及挑战。[结论/展望]从研制新型低成本田间智能作物表型获取与分析装备、提升作物表型获取田间环境的标准化与一致性水平、强化田间作物表型智能识别模型的通用性,研究多视角、多模态、多点连续分析与时空特征融合的作物表型识别方法,以及提高模型解释性等方面,展望了作物表型技术主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智能感知 表型识别 器官检测与技术 深度学习 三维重建 形态测量 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躯体症状抑郁症患者磁共振脑灰质体积异常表现 被引量:1
12
作者 蒋思雨 董丽平 +3 位作者 童萍 刘晶 姜也 石元洪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2,共6页
目的 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比较伴和不伴躯体症状抑郁症患者大脑灰质体积变化,探索伴躯体症状抑郁症患者在MRI上特有表现。方法 纳入52例抑郁症患者,根据入组时健康问卷躯体症状群量表评分是否>9... 目的 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比较伴和不伴躯体症状抑郁症患者大脑灰质体积变化,探索伴躯体症状抑郁症患者在MRI上特有表现。方法 纳入52例抑郁症患者,根据入组时健康问卷躯体症状群量表评分是否>9分将其分为伴躯体症状组和不伴躯体症状组,同时纳入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40名作为对照组。所有被试予MRI扫描,采用VBM方法比较各组大脑灰质体积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伴躯体症状组右颞上回灰质体积增加,右眶额下回、右颞下回、左眶额下回、左颞上回体积减少(P<0.001),不伴躯体症状组右颞中回灰质体积增加,右颞上回、右颞下回体积减少(P<0.01)。抑郁症患者中,伴躯体症状组右舌回、左扣带回的体积较不伴躯体症状组增加(P<0.01)。结论 抑郁症伴躯体症状患者在VBM-MRI上表现为舌回、扣带回体积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躯体症状 灰质体积 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方法 磁共振成像 舌回 扣带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容测量技术演变及其在人工智能环境中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润竹 龙笑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42-1252,共11页
面容测量在临床诊断和异常面容识别中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人体测量学的发展,面容测量学已成为独立的研究领域,并广泛应用于整形外科和颅颌面外科等学科。本文梳理了面容测量学的发展历程,并探讨在人工智能背景下,面容测量学的未来发展趋... 面容测量在临床诊断和异常面容识别中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人体测量学的发展,面容测量学已成为独立的研究领域,并广泛应用于整形外科和颅颌面外科等学科。本文梳理了面容测量学的发展历程,并探讨在人工智能背景下,面容测量学的未来发展趋势。目前,3D体表成像技术可准确捕捉和重建面部软组织的立体形态,提高测定的精确性和客观性,成为新的面容测量金标准,不仅为疾病诊断和手术规划提供了参考,且在美容效果评价和衰老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猛,可实现对异常面容的直接识别。基于二维图像的面容识别系统已相对成熟,但受限于信息维度,难以全面捕捉面部特征;基于三维图像识别的准确度虽高,却受限于训练样本数量,在异常面容的识别与分类中仍面临挑战。人工智能与面容测量学的结合有效推动了面部标记点自动识别技术的发展,为疾病面容评估提供了更为精确和可解释的方法。未来研究应聚焦于构建可靠的三维面容数据库,以进一步提升面容识别的准确性;同时,应开发基于小样本的面容识别体系,从而为罕见病和特殊疾病的面容识别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表型 面容测量学 面容识别 面容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女大学生大脑结构影响的VBM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史冀龙 王君 +2 位作者 于勇 薛姣 侯莉娟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7-93,共7页
目的 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voxel-based morphometry, VBM)方法探讨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高低有氧能力女大学生大脑灰质结构可塑性的影响。材料与方法 纳入24名健康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按照最大摄氧量分为高低有氧组,对其进行16周规... 目的 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voxel-based morphometry, VBM)方法探讨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高低有氧能力女大学生大脑灰质结构可塑性的影响。材料与方法 纳入24名健康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按照最大摄氧量分为高低有氧组,对其进行16周规律性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干预。在有氧运动干预前后采集T1WI脑结构像数据,以VBM方法比较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干预前后,高低有氧组女大学生大脑灰质体积变化。结果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经过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干预后,高低有氧能力女大学生的最大摄氧量均显著提升(P<0.001);低有氧能力女大学生在双侧颞上回/颞中回/缘上回/顶下小叶,右侧额中回/前扣带回/额内侧回灰质体积显著减小(GRF校正,体素水平P<0.001,团块水平P<0.01);高有氧能力女大学生在双侧额内侧回/前扣带回、左侧额中回/额下回、左侧颞上回/颞中回,右侧额上回/额下回/脑岛,右侧颞中回/颞下回灰质体积显著减小(GRF校正,体素水平P<0.001,团块水平P<0.01)。结论 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引起的女大学生大脑灰质结构的变化可能是运动引起大脑可塑性改变的机制之一,且与受试者的最大摄氧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基于体素的形态学 磁共振成像 有氧能力 脑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皮层形态特征的机器学习模型识别早期帕金森病 被引量:1
15
作者 饶定才 石采灵 岳文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94-999,共6页
目的探究基于皮层形态特征的机器学习模型在诊断早期帕金森病(PD)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选取帕金森病进展标志物倡议数据库2014年1月—2017年12月100例早期PD患者和70例健康对照的MRI图像和临床资料。首先使用计算机解剖分析... 目的探究基于皮层形态特征的机器学习模型在诊断早期帕金森病(PD)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选取帕金森病进展标志物倡议数据库2014年1月—2017年12月100例早期PD患者和70例健康对照的MRI图像和临床资料。首先使用计算机解剖分析工具箱对图像进行预处理,提取大脑皮层分形维数(FD)和回指数(GI),并分析两种指标的组间差异。然后将所有受试者按照7∶3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通过t检验和递归特征消除法筛选出最优特征。使用随机森林构建分类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模型效能,应用决策曲线分析评估模型临床价值。结果与健康对照相比,早期PD患者双侧中央前回、双侧额中回前部、双侧额中回后部、双侧额下回三角部、双侧额下回岛盖部、双侧额下回眶部以及右侧额上回、右侧外侧眶额、右侧岛叶皮层GI值较低(P均<0.05),但F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模型评估结果显示,FD、GI以及联合模型在训练集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0、0.895、0.939,在测试集分别为0.762、0.821、0.868。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表明所有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的拟合优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决策曲线分析曲线显示,当阈值概率为0.10~0.88时,联合模型的临床净效益最优。结论在疾病早期PD患者的大脑皮层形态已出现变化,基于皮层形态特征的机器学习模型具有良好诊断性能,在辅助临床诊断早期PD方面可能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机器学习 磁共振成像 大脑皮层 诊断 基于表面的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化疗患者脑结构及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宋雅琪 李一凡 +1 位作者 夏建国 田为中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24,31,共6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化疗患者的脑灰质体积(gray matter volume,GMV)变化及静息状态下部分脑区与全脑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的改变。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9名术后化疗前的乳腺癌患者(without chemotherapy treatment,C−)... 目的探讨乳腺癌化疗患者的脑灰质体积(gray matter volume,GMV)变化及静息状态下部分脑区与全脑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的改变。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9名术后化疗前的乳腺癌患者(without chemotherapy treatment,C−)和30名化疗后乳腺癌患者(chemotherapy treatment,C+),分别进行了心理认知测试、结构及静息态功能MRI扫描,运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方法对GMV进行分析,并选择体积变化脑区为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进行全脑FC的分析。GMV比较及FC比较均采用双样本t检验分析方法。采用Spearman偏相关分析来探讨差异脑区GMV及FC值与心理认知测试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与C−组相比,C+患者左侧枕中回(MNI:X,Y,Z=−10.5,−105.0,0.0)、右侧距状裂周围皮层(MNI:X,Y,Z=15.0,−103.5,−1.5)GMV减小(P<0.001,cluster size>90)。以左侧枕中回为种子点,与右侧颞极:颞上回(MNI:X,Y,Z=63,3,−3)、左侧颞上回(MNI:X,Y,Z=−54,−12,3)FC减弱;以右距状裂周围皮层为种子点,与左侧舌回(MNI:X,Y,Z=−33,−87,−15)FC减弱(P<0.001,FWE-corrected<0.05)。C+患者GMV与FC值与心理认知结果之间未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化疗后大脑部分区域GMV改变,与大脑多个脑区存在FC受损,这可能是其认知、情感及行为障碍的神经病理基础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化疗脑 功能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 灰质体积 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 功能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沙群岛鹦嘴鱼科耳石形态学物种鉴定的可行性研究
17
作者 康志鹏 李纯厚 +4 位作者 李纯然 王腾 赵金发 石娟 刘永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9-478,共10页
研究于2018—2021年在西沙群岛海域采集鹦嘴鱼样本,通过传统形态测量法选取的19个耳石形态指标和椭圆傅里叶分析法选取的77个椭圆傅里叶系数对其进行鉴别分析,探究耳石形态在鹦嘴鱼科物种鉴别中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仅使用耳石形态指标... 研究于2018—2021年在西沙群岛海域采集鹦嘴鱼样本,通过传统形态测量法选取的19个耳石形态指标和椭圆傅里叶分析法选取的77个椭圆傅里叶系数对其进行鉴别分析,探究耳石形态在鹦嘴鱼科物种鉴别中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仅使用耳石形态指标鉴别鹦嘴鱼时综合判别率为56.8%,低于仅使用椭圆傅里叶系数的63.1%和两种参数结合的75.7%;而结合两种参数对其4个属的综合判别率为88.6%,其中绚鹦嘴鱼属的判别率达到100%;15种鹦嘴鱼的耳石形态聚类结果与已有研究的进化树结果基本一致,特别是属层面的聚类,呈现高度一致,证实了耳石形态具有遗传的属性,也说明了耳石形态学用于鱼类物种鉴定的可行性。研究结果将为西沙群岛鹦嘴鱼的基础研究提供科学资料,为鹦嘴鱼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石形态 传统形态测量法 椭圆傅里叶分析法 鹦嘴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脑结构及脑血流灌注的MRI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南霞 李汶玲 王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0-584,共5页
双相情感障碍(BD)是一类常见精神心理疾病,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引起广泛关注。在临床实践中,BD的初次准确诊断率较低,容易被误诊为单相抑郁症。许多神经影像学研究表明,BD患者部分脑区的皮层厚度、灰质、白质以及功能活动发... 双相情感障碍(BD)是一类常见精神心理疾病,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引起广泛关注。在临床实践中,BD的初次准确诊断率较低,容易被误诊为单相抑郁症。许多神经影像学研究表明,BD患者部分脑区的皮层厚度、灰质、白质以及功能活动发生改变,但其特异的神经影像学指标尚未明确,对于BD发病的特殊病理生理机制也尚未完全阐明。因此,本文梳理了近年来关于BD患者研究脑皮层结构及血流灌注的方法进行综述,以期望后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MRI 基于体素形态学 基于表面形态学 扩散张量成像 动脉自选标记 SPECT PET-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安庆段中华绒螯蟹蟹奴感染情况调查及其致病特征
19
作者 谢菁 杨彦平 +3 位作者 唐振 杨秋菊 焦晓灿 刘凯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92-2099,共8页
为了掌握蟹奴(Polyascus sp.)在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中的感染现状,对捕捞的寄生个体和正常个体进行形态学测量和病理学检查。根据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共捕获中华绒螯蟹7175只,其中雄蟹3666只,雌蟹3509只;感染蟹奴的中华绒螯蟹... 为了掌握蟹奴(Polyascus sp.)在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中的感染现状,对捕捞的寄生个体和正常个体进行形态学测量和病理学检查。根据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共捕获中华绒螯蟹7175只,其中雄蟹3666只,雌蟹3509只;感染蟹奴的中华绒螯蟹共38只,雌、雄蟹的感染率分别为0.80%和0.27%。系统测量数据显示,感染蟹奴的中华绒螯蟹个体体型普遍偏小,头胸甲宽、头胸甲长、体厚、体质量均显著小于正常个体;感染雄蟹的脐部最大宽和脐高的比值显著大于正常雄蟹,表现为腹脐形态向雌蟹发展,感染雌蟹的脐部最大宽和脐高的比值与正常雌蟹差异不显著;剖检发现雌雄感染个体的生殖腺均萎缩退化;组织切片结果显示被寄生蟹的肝胰腺、卵巢被蟹奴内体浸润。研究可为探究蟹奴寄生对中华绒螯蟹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蟹奴和寄主的共生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安庆段 蟹奴寄生 形态测量 病理检查 中华绒螯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体素形态学分析探讨脑梗死远隔丘脑和黑质损害研究
20
作者 陈丹霞 徐炳东 +1 位作者 皮凤玲 张玉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5-220,共6页
目的探讨颅脑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体素形态学分析(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对检测脑梗死患者远隔丘脑和黑质继发性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招募19例首次单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 目的探讨颅脑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体素形态学分析(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对检测脑梗死患者远隔丘脑和黑质继发性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招募19例首次单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供血区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后1周、1个月、3个月分别行MRI三维全脑扫描,应用VBM方法分析丘脑和黑质体积的变化。结果VBM结果显示,与发病1周时相比,脑梗死患者在发病1个月和3个月时同侧丘脑体积减小(体素值分别缩小637 mm^(3)、1488 mm^(3),P<0.01),且体积萎缩部位主要位于丘脑背内侧核。同样,与发病1周时相比,脑梗死患者在发病1个月和3个月时同侧黑质体积减小(体素值分别缩小64 mm^(3)、76 mm^(3),P<0.05)。结论VBM技术可在脑梗死后1~3个月检测MCA供血区脑梗死患者同侧丘脑和黑质体积缩小,可用于检测其继发性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素形态学分析 大脑中动脉 脑梗死 丘脑 黑质 远隔损害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