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4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atural ventilation performance of single room building with fluctuating wind speed and thermal mass 被引量:3
1
作者 TAN Ga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3期733-739,共7页
Natural ventilation is driven by either buoyancy forces or wind pressure forces or their combinations that inherit stochastic variation into ventilation rates. Since the ventilation rate is a nonlinear function of mul... Natural ventilation is driven by either buoyancy forces or wind pressure forces or their combinations that inherit stochastic variation into ventilation rates. Since the ventilation rate is a nonlinear function of multiple variable factors including wind speed, wind direction, internal heat source and building structural thermal mass, the conventional methods for quantifying ventilation rate simply using dominant wind direction and average wind speed may not accurately describe the characteristic performance of natural ventilation. From a new point of view, the natural ventilation performance of a single room building under fluctuating wind speed condition using the Monte-Carlo simulation approach was investigated by incorporating building facade thermal mass effect. Given a same hourly turbulence intensity distribution, the wind speeds with 1 rain frequency fluctuations were generated using a stochastic model, the modified GARCH model. Comparisons of natural ventilation profiles, effective ventilation rates, and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ity use for a three-month period show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for 80% confidence interval) between the new calculations and the traditional methods based on hourly average wind spe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ural ventilation fluctuating wind speed thermal mass GARCH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热阻和风电不确定性变化影响的多重随机电热耦合系统优化调度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磊 杨子龙 +3 位作者 叶婧 杨宸 陶千惠 王满康 《高压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1-52,共12页
热网热损特性对于热力系统热网管道温度动态过程影响巨大,且在电热联合调度中受热阻的不确定性变化影响显著。针对实际工况中热网热阻的不确定性变化,分析了热损特性对于热网管道温度影响机理,研究其差异性变化,提出了一种考虑热阻不确... 热网热损特性对于热力系统热网管道温度动态过程影响巨大,且在电热联合调度中受热阻的不确定性变化影响显著。针对实际工况中热网热阻的不确定性变化,分析了热损特性对于热网管道温度影响机理,研究其差异性变化,提出了一种考虑热阻不确定性变化热损特性影响的热网管道温度动态过程约束模型。基于此,建立了同时考虑热网热阻和风电不确定性影响的多重随机电热耦合系统调度模型及其信息间隙鲁棒优化求解策略,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热耦合调度 热网热损特性 热阻不确定性 风电不确定性 调度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绕组等效热参数的干式变压器温度场分布快速仿真方法
3
作者 陈思 盛戈皞 +1 位作者 张立静 王丰华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7-109,共13页
温度是反映干式变压器运行状态的重要指标,准确快速仿真温度场分布有利于提升干式变压器的运行可靠性。数值热模型可以准确仿真温度场分布,但存在仿真效率低的问题,难以满足运行需求。因此,根据绕组的周期性分布特征,提出基于等效热参... 温度是反映干式变压器运行状态的重要指标,准确快速仿真温度场分布有利于提升干式变压器的运行可靠性。数值热模型可以准确仿真温度场分布,但存在仿真效率低的问题,难以满足运行需求。因此,根据绕组的周期性分布特征,提出基于等效热参数的干式变压器温度场快速仿真方法。选取绕组周期性代表单元,结合有限元方法和傅里叶定律计算其各向异性等效导热系数(equivalent thermal conductivity,ETC),并根据绕组周期性代表单元的内部结构和材料参数推导等效密度(equivalent density,ED)和等效比热容(equivalent specific heat capacity,ESHC)。基于上述等效热参数建立了干式变压器的简化热模型,采用同一台计算机对简化热模型和精确考虑绕组导线和绝缘结构的完整热模型进行仿真并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简化热模型与完整热模型所仿真的温度场及速度场的分布特征均一致;热点温度的仿真误差保持在±4 K范围之内;在最大网格尺寸相同的条件下,简化热模型的仿真速度是完整热模型仿真速度的193倍。该研究验证了所提出的基于绕组等效热参数的干式变压器热点温度快速仿真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效密度 等效比热容 等效导热系数 数值热模型 温度场 变压器绕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火联合发电系统日前-日内两阶段协同优化调度
4
作者 叶林 张步昇 +3 位作者 郭凯蕾 裴铭 夏雪 谢欢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527-2539,I0007,共14页
风火联合发电系统协同调度过程受风电不确定性和风火协同特性的影响显著。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风电不确定集鲁棒优化的风火联合发电系统日前-日内两阶段协同优化调度方法。首先,建立日前-日内两阶段风火协同调度模型,构建基于“... 风火联合发电系统协同调度过程受风电不确定性和风火协同特性的影响显著。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风电不确定集鲁棒优化的风火联合发电系统日前-日内两阶段协同优化调度方法。首先,建立日前-日内两阶段风火协同调度模型,构建基于“闭环反馈型”数据驱动鲁棒优化的风电不确定集合;其次,提出考虑改进风电功率历史预测误差不确定集的风火协同鲁棒调度方法,实现日前-日内两阶段风、火协同调度计划的动态随机筛选;然后,采用鲁棒对偶理论将不确定调度模型进行转换,并基于反馈流松弛和有效不确定域空间辨识约束的改进分支定界法对转换后的数学模型进行求解;最后,在IEEE-39节点系统上进行算例验证。结果表明:相比传统风火打捆调度模式,所提方法更好地提升风火协同调度能力和经济效益,有效促进风电消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火协同调度 风电不确定集 鲁棒优化 改进分支定界法 动态潮流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中窄院生态民居空间风环境优化分析
5
作者 席鸿 汝雯欣 +2 位作者 马召熙 张群 朱轶韵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8-65,共8页
传统民居营建蕴含顺应自然的生态观念,尤其在风环境营造上因地制宜,但如今传统民居性能老化,新建民居缺乏科学引导,导致室内热舒适和节能问题突出。在双碳目标下,结合传统生态智慧与现代技术,利用风环境调节室内热舒适、降低能耗意义重... 传统民居营建蕴含顺应自然的生态观念,尤其在风环境营造上因地制宜,但如今传统民居性能老化,新建民居缺乏科学引导,导致室内热舒适和节能问题突出。在双碳目标下,结合传统生态智慧与现代技术,利用风环境调节室内热舒适、降低能耗意义重大。本研究以关中窄院民居为对象,模拟分析其室内风环境和热舒适分布,总结生态经验与不足,并从空间形式、门窗洞口和围护结构气密性等方面提出优化措施。结果显示,优化后夏季室内平均风速增加0.1~0.2 m/s,冬季防风效果良好,室内热舒适性提升,全年能耗降低26.34 kW·h/m~2,且考虑周围建筑遮挡后,通风效果仍佳,为关中地区生态宜居民居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院民居 风环境 数值模拟 热舒适 生态宜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天飞行器气动弹性问题研究进展
6
作者 苑凯华 田海涛 +1 位作者 付志超 刘凯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75-285,共11页
空天飞行器经历起飞、高速飞行、入轨到再入返回等阶段,承受严酷的气动力、热、氧、噪声等复合作用,同时作为具有使用价值的自由往返于大气层和轨道空间的飞行器对结构轻质化要求更高,结构刚度低,热气动弹性问题突出,这类问题直接影响... 空天飞行器经历起飞、高速飞行、入轨到再入返回等阶段,承受严酷的气动力、热、氧、噪声等复合作用,同时作为具有使用价值的自由往返于大气层和轨道空间的飞行器对结构轻质化要求更高,结构刚度低,热气动弹性问题突出,这类问题直接影响到空天飞行器的气动性能、飞行包络和结构安全性等。详细阐述了空天飞行器面临的典型气动弹性问题,着重介绍了热弹性变形对气动特性及飞行轨迹的影响、与热气动弹性耦合的吸气式发动机进气性能变化、热颤振问题、壁板动气动弹性问题、高温氧化下的热气动弹性问题、变体过程中的气动/结构/运动耦合问题等。结合空天飞行器分析和设计的需求,有针对性地综述了在热气动弹性分析的降阶模型、不确定性分析和风洞试验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并对后续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天飞行器 热气动弹性 颤振 降阶模型 不确定性 风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行器燃油电磁阀的绕组等效导热系数研究
7
作者 张禹 姜显鹏 王永志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57-162,共6页
燃油电磁阀的绕组内部最高温度直接决定飞行器发动机能否安全可靠的运行。为了提高绕组温度仿真精度,基于等效热阻理论并联模型对浸渍剂和空气进行均匀化处理,估算考虑浸渍填充率的均匀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结合Milton模型和H-S模型提出... 燃油电磁阀的绕组内部最高温度直接决定飞行器发动机能否安全可靠的运行。为了提高绕组温度仿真精度,基于等效热阻理论并联模型对浸渍剂和空气进行均匀化处理,估算考虑浸渍填充率的均匀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结合Milton模型和H-S模型提出一种混合传热模型来估算绕组等效导热系数。该模型在现有经典模型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导体绝缘层、随温度变化的空气导热系数以及浸渍填充率对绕组导热系数的影响,同时运用三维有限元温度场仿真对混合传热模型、完美导体模型、简化绕组模型和模拟真实绕组模型进行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环境温度为20℃、浸渍填充率为40%的情况下,绕组最高温度预测相较简化绕组模型误差减小19.88%,与完美导体模型相比误差减小13.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阀绕组 等效导热系数 均匀化方法 温度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直挂式调相机定子热态分布及冷却结构寻优研究
8
作者 徐骁 王怿栋 +2 位作者 戈宝军 李胜男 张建承 《电机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1-52,共12页
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新型电力系统快速无功调节需求日益突出,调相机作为重要无功支撑设备,以往传统设计因受限于本体耐压限制,难以有效提升其无功响应速度及运行效率。以一台目标容量为30 Mvar-35 kV超高压直挂式调相机定子为设计对... 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新型电力系统快速无功调节需求日益突出,调相机作为重要无功支撑设备,以往传统设计因受限于本体耐压限制,难以有效提升其无功响应速度及运行效率。以一台目标容量为30 Mvar-35 kV超高压直挂式调相机定子为设计对象,采用电缆绕组、非磁性齿等关键设计,以期实现机-网直连,重点针对高压运行时的定子发热问题,建立了超高压调相机有限元耦合模型,确定定子各部损耗分布,并通过试验验证了关键技术的可行性;其次,对定子冷却结构进行设计并建立其流体-传热三维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揭示了求解域内的传热规律,探究影响其热态分布的相关因素及变化规律。以上研究为超高压直挂式调相机定子散热结构提供了研究基础,在电缆型绕组电机系统研究中具有一定普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调相机 电缆绕组 非磁性齿 冷却结构 热态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建筑高度与布局形式的街区夏季风、热环境模拟与优化
9
作者 张培峰 贾贝贝 +1 位作者 高羽佳 程征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70,共8页
为了分析建筑高度与布局形式对城市风、热环境的影响,从而通过优化街区建筑格局改善城市风、热环境质量,构建3种建筑高度、4种布局形式下街区的建筑三维模型,采用Fluent软件模拟12种建筑格局条件下街区夏季的风、热环境,选用风速、温度... 为了分析建筑高度与布局形式对城市风、热环境的影响,从而通过优化街区建筑格局改善城市风、热环境质量,构建3种建筑高度、4种布局形式下街区的建筑三维模型,采用Fluent软件模拟12种建筑格局条件下街区夏季的风、热环境,选用风速、温度、舒适指数等分析街区高度为1.5 m处的风、热环境特征;以山东省青岛市某街区为例,模拟并优化街区夏季高度为1.5 m处的风、热环境。结果表明:行列式布局街区的风场、温度场与舒适指数分布均匀,舒适区面积比最大,平均温度、高温区面积比和舒适指数较小,风、热环境质量最佳;围合式布局街区的静风区面积比、温度与舒适指数高值区面积较大,风、热环境质量最差;建筑高度与布局形式对街区风、热环境影响显著;随着街区建筑高度的增大,风、热环境质量劣化;多层建筑街区风场、温度与舒适指数分布均匀,通风效率较高,热量容易扩散,风、热环境质量最佳;高层建筑街区风速与风影区面积较大,热量扩散困难,风、热环境质量较差;通过调整建筑布局形式、体型、拆除部分建筑等优化措施能有效改善街区的风、热环境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气候 建筑高度 布局形式 计算流体力学 风环境 热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于风电并网的热泵储电系统储能过程动态特性及控制策略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冀 徐润伊 +2 位作者 陈彦奇 沈非凡 黄晟 《电气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8-79,共12页
风力发电的波动性和间歇性对电网稳定性构成挑战,热泵储电系统作为一种以热储为核心的新兴大规模长时储能技术,可通过高效的热电转化实现能量储存与释放以适应风电波动。基于布雷顿循环原理,利用Simulink/Simscape仿真平台,构建应用于... 风力发电的波动性和间歇性对电网稳定性构成挑战,热泵储电系统作为一种以热储为核心的新兴大规模长时储能技术,可通过高效的热电转化实现能量储存与释放以适应风电波动。基于布雷顿循环原理,利用Simulink/Simscape仿真平台,构建应用于风电并网的热泵储电系统储能过程的动态仿真模型,分析以转速控制为目标的不同控制策略对热泵储电系统动态响应能力的影响,提出热泵储电系统在风电并网过程中的并网控制策略,研究了在风电输入功率波动时热泵储电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及风电并网过程中的调节能力。结果表明,储能净耗功为10MW的热泵储电系统在采用闭环控制策略时,响应时间更短,输入功率调节深度超过80%;热泵储电系统能够维持并网功率在5MW且波动幅度小于1%,系统净耗功与输入功率残差标准差为2.5W。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布雷顿循环原理的热泵储电系统闭环控制策略,并建立动态仿真模型验证了该系统在风电并网中优异的动态响应特性,为其在平抑风电并网功率波动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泵储电系统 动态模型 控制策略 风电并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SFP+光模块热仿真与实验研究
11
作者 毛建冬 肖国华 郑子军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71,共5页
【目的】为了研究高速光模块温度分布和风流需求,文章旨在优化散热设计,确保光模块稳定运行。【方法】文章采用Flotherm仿真分析建立光模块的数值风洞模型,得到其正常工作时各元器件的温度场分布以及系统稳定时的风扇工作风流量,这些参... 【目的】为了研究高速光模块温度分布和风流需求,文章旨在优化散热设计,确保光模块稳定运行。【方法】文章采用Flotherm仿真分析建立光模块的数值风洞模型,得到其正常工作时各元器件的温度场分布以及系统稳定时的风扇工作风流量,这些参数符合多源协议(MSA)规范里的散热要求。同时,设计了“L”型风洞治具以方便测试与安装,实验测试了各芯片实际表面温度和风洞的实际工作的风流量,验证了仿真结果的准确性。【结果】结果表明,在壳体最高温度为70℃时,对于各芯片表面温度,仿真与实测温度差在2℃以内,误差在5%以内;对于整个光模块散热所需要的风流量,仿真与实测结果相差0.2立方英尺每分钟(CFM),误差在7%以内。【结论】由此证明仿真和实测方法可行,且误差较小,为高速光模块散热设计与测试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模块 热仿真 温度场 风流量 数值风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煤矿地下空间响应式增强型储热充填系统理论与技术探索
12
作者 吕超 吕文玉 +4 位作者 孙强 解盘石 郎丁 姬松涛 胡建军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4-113,共10页
煤矿开采地下空间储能是实现矿山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增强型储热充填技术不仅提高煤基固废资源利用率,更能保障新能源的高效消纳与利用。基于当前煤炭开采技术分析了充填开采研究现状,结合功能性充填理念提出“煤炭地下空间响应式增强... 煤矿开采地下空间储能是实现矿山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增强型储热充填技术不仅提高煤基固废资源利用率,更能保障新能源的高效消纳与利用。基于当前煤炭开采技术分析了充填开采研究现状,结合功能性充填理念提出“煤炭地下空间响应式增强型储热充填系统”的科学内涵。响应式增强型储热充填系统核心是确保“四性”条件:地质条件适宜性、储–采热技术可行性、传热传质高效性以及运行周期安全稳定性,提升热能储–采效率、强化储热系统封闭性、确保围岩稳定性是实现储热充填系统高效运转的关键。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热源温度、传输距离、热能载体循环速度等因素对热能提取效率的影响,研发储热充填体热能高效提取工艺,形成热能高效热交换设计方法。同时,基于储热系统运行充填体热力学特性动态演化规律,揭示充填体时效变形损伤微观机理,构建稳定性预测及评价体系。响应式增强型储热充填系统技术路径围绕采前地质条件→采中充填体动态参数响应→埋管–充填体–围岩耦合作用→矿山地下空间–可变能源协调开发战略主线,融合风光互补构想,开展储热层位勘探与选址,实现储热充填系统超前规划,研制高效储热充填材料,指导储热系统运行参数规划设计,进而保障增强型储热充填系统安全稳定高效运行。最后,以地质科学为基础,结合采矿学相关理论,构建以煤炭开采、地质工程技术、生态环境三位一体的响应式增强型储热充填体系统地质保障理论与工程技术体系。响应式增强型储热充填技术实现矿山与可变能源的有机结合,突出灵活响应式充填储热,丰富了充填开采内涵,能够为我国发展赋煤区新能源,促进矿山转型利用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采空区 固废充填 增强型储热 风光互补 地质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备碳捕集的电站系统变工况运行性能分析及优化
13
作者 袁鑫 李·萨仁高娃 +3 位作者 刘战 陈衡 徐钢 王修彦 《动力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6-504,共9页
为了得到合理的碳捕集电厂调峰方案并研究碳捕集电厂参与电网调节产生的经济和环境效益,对1台660 MW燃煤电厂进行碳捕集改造,对电厂各部分能量损失进行分析,得到机组的能量损失机理,分析了不同碳捕集率下机组的运行情况,并设计了碳捕集... 为了得到合理的碳捕集电厂调峰方案并研究碳捕集电厂参与电网调节产生的经济和环境效益,对1台660 MW燃煤电厂进行碳捕集改造,对电厂各部分能量损失进行分析,得到机组的能量损失机理,分析了不同碳捕集率下机组的运行情况,并设计了碳捕集电厂的优化运行方案。在MATLAB软件中对西北某地区碳捕集电厂采用优化运行方案前后参与电网调节的情况进行模拟。结果表明:优化运行方案可以提升系统的新能源接纳能力,降低系统的弃风弃光量,其中风电机组的出力占比提升了4.82百分点,光伏机组的出力占比提升了1.62百分点,系统的弃风弃光量降低了30.57百分点;系统的度电成本降低了0.0153元/(kW·h),度电碳排放量升高了94.37 g/(kW·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捕集电厂 风光火系统 优化运行方案 优化调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气候对风力发电机组叶片内部裂纹损伤热响应影响的试验研究
14
作者 王健 丛日强 +1 位作者 张永 包曼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62-667,共6页
针对风力发电机组叶片的内部裂纹损伤,采用试验研究的方法,探究其在不同环境温度、辐照度、风速作用下的热响应变化规律,明确环境温度、辐照度和风速对热响应的影响水平。结果表明:内部裂纹区域与无损区域的热对比度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 针对风力发电机组叶片的内部裂纹损伤,采用试验研究的方法,探究其在不同环境温度、辐照度、风速作用下的热响应变化规律,明确环境温度、辐照度和风速对热响应的影响水平。结果表明:内部裂纹区域与无损区域的热对比度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从试验初期(0~40s)的尚未形成或较微弱,到试验中期的快速增长,再到试验后期的相对稳定;环境温度对内部裂纹区域与无损区域的热对比度无显著影响,而辐照度有极显著的影响,风速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机组叶片 内部损伤 裂纹 热响应 环境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时不利气象对自然通风冷却塔及机组稳定运行的影响
15
作者 菅佳乐 周春灌 +1 位作者 李陆军 朱晴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6-233,共8页
自然通风冷却塔受环境气象影响导致不稳定运行对电厂安全经济运行十分不利。为评估不利气象因素瞬间发生后,冷却塔及机组是否能满足设计中负荷变化的调节能力,建立了淋水面积18000 m^(2)的自然通风冷却塔三维数值计算模型,研究了不利风... 自然通风冷却塔受环境气象影响导致不稳定运行对电厂安全经济运行十分不利。为评估不利气象因素瞬间发生后,冷却塔及机组是否能满足设计中负荷变化的调节能力,建立了淋水面积18000 m^(2)的自然通风冷却塔三维数值计算模型,研究了不利风速、高温高湿、逆温不利气象条件突现后,冷却塔的热力特性及机组的背压、出力的变化幅度及变化速率。结果表明:在设计中应重点关注突现高温高湿气象对自然通风冷却塔及配套机组稳定性的影响。高温高湿突现可导致出塔水温升高12.6℃,机组背压升高6.99 kPa,阶跃负荷变化最大约4%,线性负荷变化约0.19%min,约60 min系统恢复稳定状态。不利风速和逆温对常规塔及配套机组的影响远小于高温高湿气象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却塔 环境风 高温高湿 逆温 数值模拟 稳定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风-温耦合的钢箱梁外形对温度效应影响研究
16
作者 黄旭 何佳骏 +2 位作者 丁文龙 朱金 李永乐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42,共10页
为了准确分析钢箱梁外形对截面温度特性的影响规律,提出了一种考虑钢箱梁周围局部风场与温度场相互作用的有限元分析方法,采用折减系数k来建立钢箱梁周围热边界层高度处风速U_(a)与远处气象站实测风速U的对应关系,对比分析了是否考虑风... 为了准确分析钢箱梁外形对截面温度特性的影响规律,提出了一种考虑钢箱梁周围局部风场与温度场相互作用的有限元分析方法,采用折减系数k来建立钢箱梁周围热边界层高度处风速U_(a)与远处气象站实测风速U的对应关系,对比分析了是否考虑风-温耦合对钢箱梁截面温度分布的影响,探讨了不同风嘴形式、截面宽高比、不同栏杆形式以及铺装厚度对钢箱梁截面温度分布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钢箱梁周围热边界层厚度处的风速U_(a)呈不均匀分布,且与远处风速U呈线性正相关;不考虑风-温耦合会明显低估钢箱梁顶板表面温度;钢箱梁截面的风嘴、截面宽高比、栏杆参数以及铺装厚度均会影响钢箱梁横截面的温度分布,改变截面的温差,因此,在桥梁的设计中,钢箱梁外形对截面温度分布的影响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钢箱梁 风-温耦合 数值模拟 热边界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光火储打捆接入柔直交流侧送出线路故障特征分析
17
作者 张圣 杨炳元 +1 位作者 宫子媛 包红风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0-131,共12页
风光火储打捆外送采用交流汇集、高压柔性直流输电、交流接入电网的方式。其中,交流送出线路发生短路故障将产生新的故障特征。首先,结合风光火储侧和柔直侧的故障穿越控制策略分析了故障电流特征。当电压跌落至0.2~0.9 p.u.范围内时,... 风光火储打捆外送采用交流汇集、高压柔性直流输电、交流接入电网的方式。其中,交流送出线路发生短路故障将产生新的故障特征。首先,结合风光火储侧和柔直侧的故障穿越控制策略分析了故障电流特征。当电压跌落至0.2~0.9 p.u.范围内时,通过理论推导,明确了交流送出线路两侧故障电流相角受电压跌落程度和限幅环节上限控制的机理。结合相量分析,揭示了风光火储侧故障电流相角小于75°,柔直侧小于45°的规律。借助于故障序网分析了接地故障和相间故障下的故障电流幅值特征。其次,从短路比视角出发并利用戴维南等值法,探究了火电接入增大系统短路容量导致故障电流相角减小的原因。此外,分析了风光储故障电流幅值随输入功率成正比例变化的特征。最后,通过RTDS仿真平台建模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光火储 柔性直流输电 跟网型 交流故障 故障特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阶梯型碳交易的梯级水火风光储联合调度
18
作者 田珺玲 荣娜 +2 位作者 张裕 张建英 刘兴艳 《南方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6-115,共10页
针对“双碳”减排目标以及新能源大规模并网带来的电力系统调峰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阶梯型碳交易的梯级水火风光储多能联合优化调度模型。首先,采用分层优化调度,在上层模型中以负荷波动最小为目标函数,使用一种考虑了Circle映射策略、... 针对“双碳”减排目标以及新能源大规模并网带来的电力系统调峰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阶梯型碳交易的梯级水火风光储多能联合优化调度模型。首先,采用分层优化调度,在上层模型中以负荷波动最小为目标函数,使用一种考虑了Circle映射策略、三角形游走策略、Levy飞行游走策略以及精英反向学习策略的改进沙丘猫群优化算法(modified sand cat swarm optimization,MSCSO)优化梯级水电的出力,从而得到经过平抑后的等效负荷曲线。在下层模型中以综合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对其分段线性化进行求解。最后,在修改的IEEE 30节点中进行多场景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可以有效减少碳排放量,充分发挥火电机组的深度调峰能力,有效提升新能源的消纳能力和系统运行的低碳性以及经济性,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梯型碳交易 改进沙丘猫群算法 梯级水火风光储 深度调峰 分层优化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需求响应的风光火储系统分层优化调度策略
19
作者 周欢婷 李昂 +2 位作者 李佳雯 杨越禧 赵梦珏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4-220,共7页
为应对大规模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并网所导致的火电机组调峰经济性压力及弃风弃光现象,提出一种考虑需求响应的风光火储系统分层优化调度模型。以考虑需求响应的负荷优化曲线与新能源出力曲线之间的平方差最小为上层目标函数,减轻火... 为应对大规模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并网所导致的火电机组调峰经济性压力及弃风弃光现象,提出一种考虑需求响应的风光火储系统分层优化调度模型。以考虑需求响应的负荷优化曲线与新能源出力曲线之间的平方差最小为上层目标函数,减轻火储的调峰压力、提高新能源消纳量;以风光火储联合系统运行成本最小和新能源消纳最多作为下层目标函数,得到各电源和储能的最优运行方式。对建立的考虑需求响应的风光火储系统分层优化调度模型采用Matlab求解器cplex和改进的粒子群算法结合的方法求解,提升求解效率,增强模型求解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西南某省实际区域风光火储系统为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考虑需求响应的风光火储联合系统的分层模型能够有效减少弃风弃光量,提高系统运行的经济性,验证了所提出的优化调度模型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求响应 风光火储系统 分层优化 改进粒子群算法 优化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风机低穿动态的风火打捆外送系统暂态功角稳定性分析
20
作者 胡艺雯 李秉芳 +3 位作者 杨松浩 赵天骐 谢欢 郝治国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3-200,共8页
风火打捆外送系统中,风机的低电压穿越及恢复控制会影响火电机组的转子动态,可能诱发首摆或多摆失稳。建立了风火打捆外送系统的暂态功角稳定性分析模型,揭示了风电场输出功率变化对火电机组暂态功角稳定性的影响机理;基于等面积定则,... 风火打捆外送系统中,风机的低电压穿越及恢复控制会影响火电机组的转子动态,可能诱发首摆或多摆失稳。建立了风火打捆外送系统的暂态功角稳定性分析模型,揭示了风电场输出功率变化对火电机组暂态功角稳定性的影响机理;基于等面积定则,分析了不同低电压穿越深度、低电压穿越恢复速率以及风机接入位置对功角失稳形态及暂态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单机及多机系统仿真验证了增加风机低电压穿越深度、减缓低电压穿越恢复速度可增强火电机组首摆稳定性,但增大了其多摆失稳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火打捆外送系统 等面积定则 暂态功角稳定性 低电压穿越 多摆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