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0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绕NACA0009水翼锁频特性试验研究
1
作者 黄彪 龚诗婷 +2 位作者 刘韵晴 吴钦 王国玉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7-294,共8页
试验基于涡激振动同步测量系统,采用了来流速度连续变化控制技术,通过对水翼尖端变形和对尾流场结构的精确测量,研究了来流速度连续线性变化的条件下绕NACA 0009水翼的涡激振动响应和锁频特性.结果表明:水翼在进入和退出锁频区间时,会... 试验基于涡激振动同步测量系统,采用了来流速度连续变化控制技术,通过对水翼尖端变形和对尾流场结构的精确测量,研究了来流速度连续线性变化的条件下绕NACA 0009水翼的涡激振动响应和锁频特性.结果表明:水翼在进入和退出锁频区间时,会发生“幅度跳跃”现象,即结构的振动幅度会出现相差百倍的显著变化;在锁频区间内观察到“频率增加”现象,即结构的固有频率会跟随来流速度缓慢增加.综合分析了水翼锁频时旋涡演化、尖端位移和结构振动速度三者的作用关系,可为涡激振动耦合关系和锁频机理提供更多的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翼 涡激振动 旋涡脱落 锁频 流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豹胡须柱杆件周围流场与气动噪声特性
2
作者 朱剑月 王亚正 +1 位作者 徐俊起 庞加斌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52-660,共9页
基于海豹胡须能有效抑制涡激振动的特殊结构,数值分析了海豹胡须柱杆件周围流场与气动噪声特性。在声学风洞中进行了气动噪声测试,并与具有相同特征长度的圆柱以及椭圆柱杆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海豹胡须柱鞍面与节点面交错排列的几何... 基于海豹胡须能有效抑制涡激振动的特殊结构,数值分析了海豹胡须柱杆件周围流场与气动噪声特性。在声学风洞中进行了气动噪声测试,并与具有相同特征长度的圆柱以及椭圆柱杆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海豹胡须柱鞍面与节点面交错排列的几何结构引发流体三维分离,剪切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弱,导致尾迹中没有明显的拟序结构、尾迹稳定性显著提升、几何体表面升力脉动被抑制;海豹胡须柱破坏了圆柱尾流规律性脱落的卡门涡街,抑制了所产生气动噪声的谐频峰值,多数频段内声压级幅值降低。气动噪声风洞测试结果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豹胡须柱 气动噪声 流场特性 涡脱落 谱本征正交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柱表面螺旋沟槽微结构绕流减阻特性研究
3
作者 袁轶巍 韩佳乐 +2 位作者 韩媛 吕凯波 庞新宇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42-148,共7页
受切削振动作用下圆柱筒表面形成螺旋微细纹理现象的启发,在圆柱表面周向设计不同深度和宽度的螺旋沟槽结构,采用SST κ-ω湍流模型对圆柱绕流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微结构几何特征参数对圆柱绕流力学性能的影响,探究圆柱表面螺旋微结... 受切削振动作用下圆柱筒表面形成螺旋微细纹理现象的启发,在圆柱表面周向设计不同深度和宽度的螺旋沟槽结构,采用SST κ-ω湍流模型对圆柱绕流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微结构几何特征参数对圆柱绕流力学性能的影响,探究圆柱表面螺旋微结构减阻机制。结果表明:与光滑圆柱相比,布有螺旋沟槽圆柱的减阻率随沟槽深度的降低而增大,随沟槽宽度的降低而减小,随沟槽倾斜角度的减小而增大,当槽宽为0.1D、槽深为0.01D、角度为35°时,减阻率达27.17%。通过分析绕流圆柱表面压力系数及尾流速度、旋涡脱落,发现在圆柱表面布置螺旋沟槽结构,可以延长回流区,降低绕流过程中负压区的离心力作用,抑制尾流旋涡脱落,减弱旋涡脱落对圆柱的作用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柱绕流 螺旋沟槽 微结构 减阻特性 旋涡脱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网前大型风力机偏航状态振动及其抑制
4
作者 王丁丁 赵振宙 +1 位作者 刘岩 刘一格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49-657,共9页
并网前大型风力机在不同风向下产生大幅振动的现象较为普遍,该文探讨该现象的机理及其抑振措施。以NREL 5 MW风力机为研究对象,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和多体动力学方法,建立偏航风向下风力机涡激振动的全耦合仿真模型,对其流场特性与... 并网前大型风力机在不同风向下产生大幅振动的现象较为普遍,该文探讨该现象的机理及其抑振措施。以NREL 5 MW风力机为研究对象,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和多体动力学方法,建立偏航风向下风力机涡激振动的全耦合仿真模型,对其流场特性与结构响应特性进行机理性分析。结果表明:在0°~90°的风向范围内,叶片与塔筒的尾涡的相互干扰和合并现象显著,导致叶片叶尖位移与叶根剪切力增大,且塔筒的阻力系数均值与孤立塔筒情况下存在较大差异。偏航风向为40°~50°时,风力机的涡激振动尤为严重,极端风况下塔顶位移在50°时出现最大值,约为0.97 m。通过安装调谐质量阻尼器(TMD)来抑制涡激振动,研究发现TMD大幅度降低了风力机的特征频率振动的功率谱密度,可使塔顶位移最大减少约3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 塔筒 涡脱落 偏航 涡激振动 调谐质量阻尼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心圆过渡排布管束旋涡脱落特性
5
作者 黄政锋 王恒 +1 位作者 洪浩 朱国瑞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98-705,共8页
同心圆排布管束在核工业中应用广泛,过渡排布是同心圆排布管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排布方式,对过渡排布管束的旋涡脱落特性研究可以为该类型换热器的设计制造及维护提供参考。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同心圆过渡排布管束在不同节径比(1.25、1.5、1... 同心圆排布管束在核工业中应用广泛,过渡排布是同心圆排布管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排布方式,对过渡排布管束的旋涡脱落特性研究可以为该类型换热器的设计制造及维护提供参考。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同心圆过渡排布管束在不同节径比(1.25、1.5、1.75和2.0)下的旋涡脱落特性。通过数值模拟结合对流速与升力系数的监测,获取旋涡脱落数据并进行傅里叶变换以获取旋涡脱落频率。结果表明,在过渡排布方式中,1.25~2.0节径比下管束的旋涡脱落受临近管影响较大,难以产生明显的旋涡脱落现象,旋涡脱落频率较低。节径比是旋涡脱落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节径比增加,旋涡脱落现象显著增强,本文研究结果为同心圆过渡排布管束结构的设计优化和降低旋涡脱落振动提供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心圆排布管束 旋涡脱落 横向流诱导振动 计算流体力学 流致振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网格法的交错布置振荡双柱体绕流数值模拟 被引量:1
6
作者 石伏龙 欧传中 +2 位作者 辛建建 李洪鑫 毛艺达 《船舶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6-450,共15页
海洋立管通常以多种管群形式存在,相邻多立管之间干扰特征明显,会加快疲劳损伤,探究其尾流旋涡脱落形态及流场干扰特征,对保证立管系统安全运营有重要意义。基于完全自主开发的虚拟网格浸入边界法求解器,采用有限差分法在交错直角网格... 海洋立管通常以多种管群形式存在,相邻多立管之间干扰特征明显,会加快疲劳损伤,探究其尾流旋涡脱落形态及流场干扰特征,对保证立管系统安全运营有重要意义。基于完全自主开发的虚拟网格浸入边界法求解器,采用有限差分法在交错直角网格上求解不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虚拟网格法施加动边界的边界条件、径向基函数等值面方法隐式表示动物体,并识别背景网格属性。采用自主开发的粘性数值求解器,模拟不同布置形式下强迫运动双圆柱绕流问题,分析了多种状态下双圆柱表面载荷和水动力特性的影响及典型流动形态。阐述了不同布置形式和振荡频率下柱体间相互干扰及升阻力系数变化规律及尾涡脱落形态机制,通过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偏斜流、双涡对称脱落和涡列融合等典型流动干扰机理现象,为分析集群形式立管的优化布置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网格法 动边界 双圆柱绕流 漩涡脱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GBoost-SHAP的串列布置三圆柱水动力学特性参数预测
7
作者 钟家文 周水根 +1 位作者 宋金泽 朱红钧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43-853,共11页
基于极限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算法和SHAP(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分析对低雷诺数下串列三圆柱绕流的水动力学特性参数进行了机器学习研究,采用开源计算流体力学软件OpenFOAM模拟并建立了在不同工况下... 基于极限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算法和SHAP(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分析对低雷诺数下串列三圆柱绕流的水动力学特性参数进行了机器学习研究,采用开源计算流体力学软件OpenFOAM模拟并建立了在不同工况下各圆柱的升阻力和涡脱频率数据集.对比决定系数、绝对误差和误差率等参数,基于XGBoost算法建立的机器学习模型经过超参数优化后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在对数据集范围之外的文献参数预测中,最大误差率为16.03%,经过二次学习后可降低至0.71%.利用SHAP分析分别解释模型在整体和局部的预测结果,得到雷诺数、上游间距和下游间距分别对串列三圆柱的9个水动力特征参数累计平均贡献度,并开展了归因分析.此外,捕捉到输入特征局部贡献值的异变,结合流场结构分析发现,当上游间距为2、下游间距从2增大为3时,下游间距对下游圆柱的平均阻力的SHAP值由−0.22增大到0.03,对升力均方根值的SHAP值由−0.22增大到0.04,尾流干涉模式由拓展体变为交替再附着模式.当上游间距为6时,下游间距从2增大到6时,SHAP局部分析量化了双排涡结构中下游圆柱的水动力特征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列三圆柱 升阻力 涡脱频率 极限梯度提升 沙普利加性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支管温差对核电下行滞止管道中湍流入侵现象的影响
8
作者 许洪瀚 闵光云 姜乃斌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61,共9页
针对冷热流体交汇的下行滞止管路系统,采用高精度结构化网格划分技术构建三维管系模型,通过大涡模拟(LES)湍流模型研究了主支管温差对三通附近湍流入侵现象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支管入口区呈现显著的温度振荡特性,且湍流入侵深度与主... 针对冷热流体交汇的下行滞止管路系统,采用高精度结构化网格划分技术构建三维管系模型,通过大涡模拟(LES)湍流模型研究了主支管温差对三通附近湍流入侵现象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支管入口区呈现显著的温度振荡特性,且湍流入侵深度与主支管温差呈正相关;弯管段温度振荡和流体流速均远小于三通处,证实了湍流入侵的剧烈程度受入侵深度的抑制作用;支管上游近壁区存在明显的涡脱落现象,涡量输运与温度脉动场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强耦合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行滞止管道 湍流入侵 大涡模拟 涡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钝体涡致振动的能量捕获与耦合响应研究
9
作者 朱红钧 周新宇 +1 位作者 唐涛 王硕 《实验流体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5-74,共10页
文章基于风洞实验研究了截面形状和迎流攻角对钝体涡致振动及能量捕获的影响,同时利用数值模拟与烟雾可视化技术捕捉了钝体尾部的旋涡形态。结果表明:攻角显著影响了三棱柱、梯形棱柱与方柱的振动响应,当三棱柱尖角、梯形棱柱短边、方... 文章基于风洞实验研究了截面形状和迎流攻角对钝体涡致振动及能量捕获的影响,同时利用数值模拟与烟雾可视化技术捕捉了钝体尾部的旋涡形态。结果表明:攻角显著影响了三棱柱、梯形棱柱与方柱的振动响应,当三棱柱尖角、梯形棱柱短边、方柱锐缘迎流时,涡脱模式均为2S,柱体振幅极小,不超过0.07D(D为特征尺寸);当三棱柱底边、梯形棱柱长底边、方柱侧边迎流时,边界层分离点前移至前端面尖角处,振动响应增强,且随约化速度增大,旋涡形成长度增大,依次经历未起振、涡致振动、涡致振动与驰振竞争和驰振4个阶段,升力与位移的相位差相应从0°跳跃至180°,而后在0°与180°之间切换,最后回落为0°,4个阶段对应的涡脱模式依次为2S、2P、2P和P+S。对比所有振子的能量捕获效率发现,底边迎流的三棱柱效果最佳,最大的能量捕获效率达1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致振动 截面形状 攻角 涡脱模式 能量捕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气机内部旋转不稳定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0
作者 楚武利 陈向艺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5,共15页
旋转不稳定是压气机工作在高负荷近失速工况时的一种常见现象。研究旋转不稳定在降低压气机工作噪声、减小流致振动以及保障航空发动机稳定工作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对旋转不稳定现象进行了回顾,详细讨论了旋转不稳定的特征。其次,... 旋转不稳定是压气机工作在高负荷近失速工况时的一种常见现象。研究旋转不稳定在降低压气机工作噪声、减小流致振动以及保障航空发动机稳定工作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对旋转不稳定现象进行了回顾,详细讨论了旋转不稳定的特征。其次,重点调研了旋转不稳定的起源和机理,将旋转不稳定产生的原因归纳为叶尖泄漏流、涡脱落以及流动剪切等类别。此外,回顾了模拟旋转不稳定的数值方法,讨论了多种流动控制手段对旋转不稳定的作用效果。最后,对旋转不稳定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气机 旋转不稳定 叶尖泄漏流 涡脱落 非定常流 数值模拟 流动控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停机时风力机塔筒与叶片的涡激机理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丁丁 赵振宙 +3 位作者 刘岩 刘惠文 马远卓 罗乔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53,共8页
大型化风力机存在塔筒与叶片的脱落涡相互诱导的现象,极大影响机组的安全运行。为探究两者涡激互扰特性,该文以NREL 5 MW风力机为研究对象,分别选取距离地面65、70、75和80 m高度的塔筒与叶片共存的二维截面,开展6、8、10、12与14 m/s... 大型化风力机存在塔筒与叶片的脱落涡相互诱导的现象,极大影响机组的安全运行。为探究两者涡激互扰特性,该文以NREL 5 MW风力机为研究对象,分别选取距离地面65、70、75和80 m高度的塔筒与叶片共存的二维截面,开展6、8、10、12与14 m/s风况下数值模拟,并与单塔筒工况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叶片与塔筒的尾涡存在严重相互诱导干涉;与单塔筒绕流工况相比,塔筒特定点压力值增长了1.5倍,升力系数出现多个响应幅值且其最大约为单塔筒的6倍;塔筒与叶片尾涡出现相互合并且脱落频率一致,涡激作用增强;塔筒-叶片工况下的涡脱频率较单塔筒降低,更易与风力机低阶固有频率出现交叉,风力机极可能出现共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 涡脱落 计算流体力学 涡激振动 尾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速度160 km/h列车通过隧道时侧向气动力变化特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贲晓东 房明 +3 位作者 徐成州 岳文志 申少杰 毕海权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9-153,共5页
[目的]我国某动车组以160 km/h的速度在明线运行时列车平稳性良好,但通过单线隧道时尾车出现周期性横向晃动的问题,需要对该动车组过隧道时列车气动特性进行深入研究。[方法]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基于RNG k-ε湍流模型和滑移网格技术,建立... [目的]我国某动车组以160 km/h的速度在明线运行时列车平稳性良好,但通过单线隧道时尾车出现周期性横向晃动的问题,需要对该动车组过隧道时列车气动特性进行深入研究。[方法]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基于RNG k-ε湍流模型和滑移网格技术,建立了带有转向架的某动车组的三维可压缩瞬态仿真模型,研究了列车通过隧道时尾车表面压力变化情况;同时,在时域和频域内分析了列车侧向气动力特征的瞬态性质。[结果及结论]由于隧道壁面对空气流动的限制和列车尾绕流的作用,列车通过隧道时车体两侧存在压差并呈现出交替变化的特征,并且尾车侧向力交变特征更明显;列车所受侧向力具有低频周期性交变特点,主频约为2.2 Hz,且在尾车刚进隧道时气动效应最强,侧向力波动幅度最大;列车侧向力变化值可作为车辆横向平稳性分析的边界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车组 尾车横向晃动 隧道 气动载荷 侧向力主频 尾涡脱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氧/甲烷液体火箭发动机纵向不稳定燃烧机理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聂万胜 郭康康 +3 位作者 陈朋 钟战 刘瑜 苏凌宇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2-112,共11页
为研究同轴剪切喷嘴液体火箭发动机的高频不稳定燃烧诱发机理,针对单喷嘴气氧/甲烷缩尺火箭发动机开展了热试车试验和基于URANS/LES的高保真数值模拟。热试车试验得到了可重复的一阶纵向高频不稳定燃烧,数值模拟再现了试验中的不稳定燃... 为研究同轴剪切喷嘴液体火箭发动机的高频不稳定燃烧诱发机理,针对单喷嘴气氧/甲烷缩尺火箭发动机开展了热试车试验和基于URANS/LES的高保真数值模拟。热试车试验得到了可重复的一阶纵向高频不稳定燃烧,数值模拟再现了试验中的不稳定燃烧,数值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良好。数值结果表明:燃烧室突扩面处的周期性涡脱落是引发、维持不稳定燃烧的激励源。整个热声振荡过程中,压力与释热率保持同步振荡,不断有能量从燃烧过程进入声场以维持纵向热声振荡,形成“燃烧-声学-流动”的能量反馈回路。周期性涡脱落本质上起到了释热相位延迟的作用,成为“燃烧-声学-流动”能量反馈回路的驱动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尺液体火箭发动机 纵向不稳定燃烧 热试车试验 数值模拟 涡脱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浪流联合发电装置涡激振动数值模拟研究
14
作者 王家正 孙洪源 +3 位作者 林海花 焦波 刘德鑫 孙光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45-552,共8页
使用Fluent模拟风浪流联合发电装置的水动力特性。利用UDF和动网格技术实现圆柱振子的流固耦合模拟,分析圆柱振子的涡激振动特性。首先,从受力、运动频率、幅值、轨迹、升阻力系数等5个方面分析风浪流联合发电装置圆柱振子的涡激振动特... 使用Fluent模拟风浪流联合发电装置的水动力特性。利用UDF和动网格技术实现圆柱振子的流固耦合模拟,分析圆柱振子的涡激振动特性。首先,从受力、运动频率、幅值、轨迹、升阻力系数等5个方面分析风浪流联合发电装置圆柱振子的涡激振动特性;其次,通过对圆柱绕流、强迫运动、单向涡激振动、双向涡激振动等多种运动形态的对比,研究风浪流联合发电装置圆柱振子的涡泄模式。最后通过与J&W的经典实验对比,证明该模拟的准确性。研究表明:单向涡激振动时,振子阻力系数的平均值和均方差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且在约化速度为5.53~9.51时发生锁定现象;与圆柱振子绕流相比,单向涡激振动的频率比随约化速度的增加而增大,且在锁定区间保持稳定,约为1;来流速度选取锁定区间内流速时,单向或双向涡激振动的尾涡形式由2S模式转变为SS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流能 涡激振动 流固耦合 涡泄模式 约化速度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速400 km高速列车通过隧道诱发车体横向振动的气动机制研究
15
作者 谢新雨 盖杰 +1 位作者 马瑶 梅元贵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77-1490,共14页
为研究列车以更高速度通过双线隧道时,由于列车和隧道形成的几何空间为非对称空间,列车两侧空气非对称流动,隧道内复杂的压力环境作用至车体两侧和列车尾涡引起的车厢两侧压力变化、列车车体表面压力波动与气动力相互关系和车体振动频... 为研究列车以更高速度通过双线隧道时,由于列车和隧道形成的几何空间为非对称空间,列车两侧空气非对称流动,隧道内复杂的压力环境作用至车体两侧和列车尾涡引起的车厢两侧压力变化、列车车体表面压力波动与气动力相互关系和车体振动频谱特征,采用三维非定常可压缩流动N-S方程和IDDES湍流模型,建立时速400 km高速列车1∶1的8节编组空气动力学仿真模型,使用重叠网格技术模拟列车与隧道之间的相对运动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隧道内行驶的列车在隧道压力波作用下会使车厢两侧出现压差和侧向力幅值的大范围变化,且变化程度由头车向尾车逐渐增大;2)列车在隧道内运行时的尾流区存在1对反向涡旋;3)尾车明线段涡脱落主频率为2.002 Hz,隧道内运行时,涡脱落频率为3.003 Hz;4)列车在明线或隧道内运行,车体气动侧向力和摇头力矩引起的车体振动频率为2.002 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速400 km高速列车 双线隧道 列车车体表面压力波动 车体气动侧向力 摇头力矩 尾流 涡脱频率 横向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片尾缘凹痕对风力机声压特性影响研究
16
作者 霍忠堂 高建松 张丁丁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0-106,153,共8页
兆瓦级风力机叶片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重要影响,叶片全速运行时尾缘极易产生脱落旋涡,脱落旋涡的运移规律对声压特性产生重要影响。为研究尾缘凹痕对叶片声压特性影响的机理,以NACA4415翼型为研究对象,采用k-εSST湍流模型,计算3... 兆瓦级风力机叶片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重要影响,叶片全速运行时尾缘极易产生脱落旋涡,脱落旋涡的运移规律对声压特性产生重要影响。为研究尾缘凹痕对叶片声压特性影响的机理,以NACA4415翼型为研究对象,采用k-εSST湍流模型,计算3种表面结构翼型全速运行下耦合区域的声压参数。结果表明:凹痕翼型较光源翼型可以大幅度削减尾缘较高频率脱落旋涡分布范围与概率;对翼型上端面进行凹痕化处理可以大幅度降低尾缘脱落旋涡的螺旋度与尾缘涡核的分布范围,同时能保证翼型气动特性曲线分布在光滑翼型90%的置信区间内;对翼型上端面进行凹痕处理所致最大声压下降率为1.46%,最大声功率下降率为31.50%,相关结论可为后续环境友好型叶片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风力机叶片 脱落旋涡 k-εSST湍流模型 声压参数 气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火箭发动机涡声耦合特性数值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峤 李军伟 +2 位作者 王伟臣 苏万兴 王宁飞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48-354,共7页
为了揭示固体火箭发动机内涡/声耦合机理,以VKI实验发动机为基础,使用大涡模拟方法,对不同温度下障碍物旋涡脱落诱发的振荡流场开展数值研究,获得了燃烧室内速度分布以及压力振荡的频率和幅值,并和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旋涡脱... 为了揭示固体火箭发动机内涡/声耦合机理,以VKI实验发动机为基础,使用大涡模拟方法,对不同温度下障碍物旋涡脱落诱发的振荡流场开展数值研究,获得了燃烧室内速度分布以及压力振荡的频率和幅值,并和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旋涡脱落频率与某阶声振频率相等不是涡/声耦合的必要条件;速度幅值对旋涡脱落频率的影响是主要的;平均马赫数对旋涡脱落频率的影响不大,对压力振幅的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火箭发动机 涡/声耦合 旋涡脱落 振荡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不稳定的影响因素分析和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8
作者 陈晓龙 何国强 +1 位作者 刘佩进 杨向明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00-605,610,共7页
总结和分析了国外对固体火箭发动机中出现的燃烧不稳定问题的理论、数值和实验研究。介绍了国外的研究思路和现状,详细阐述了固体火箭发动机中燃烧不稳定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目前国外公认的不稳定触发机理——声/涡耦合、抑制措施及预... 总结和分析了国外对固体火箭发动机中出现的燃烧不稳定问题的理论、数值和实验研究。介绍了国外的研究思路和现状,详细阐述了固体火箭发动机中燃烧不稳定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目前国外公认的不稳定触发机理——声/涡耦合、抑制措施及预测理论方面的进展,总结了有关发展大型分段式固体火箭发动机可能存在燃烧不稳定的相关信息,以期对国内固体火箭发动机在该方面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体火箭发动机 燃烧不稳定性 脱落涡 粒子分布燃烧 稳定性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圆柱绕流的PIV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孙姣 张宾 +1 位作者 唐湛棋 陈文义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1-90,共10页
投弃式海流剖面仪(Expendable Current Profiler,XCP)周围流场是典型的旋转圆柱绕流。探头周围流场对探头的运动状态起决定性作用,这直接关系到探头的测量性能,因此有必要对旋转圆柱周围流场进行实验研究。实验在循环水槽中进行,通过PI... 投弃式海流剖面仪(Expendable Current Profiler,XCP)周围流场是典型的旋转圆柱绕流。探头周围流场对探头的运动状态起决定性作用,这直接关系到探头的测量性能,因此有必要对旋转圆柱周围流场进行实验研究。实验在循环水槽中进行,通过PIV对雷诺数保持不变(Re=1000)、不同圆柱旋转速度比(α=0、0.5、1.0、1.5、2.0、2.5、3.0、3.5、4.0、4.5和5.0)的圆柱下游尾流场进行研究。通过选取不同旋转速度比的任一时刻的瞬态流场,来分析旋转对圆柱尾流结构的影响。为了获得流场的频率信息,对所获得流场信息进行能谱分析来获取涡旋的脱落频率,并进一步使用正交模态分解对流场进行分析,给出了流场主要拟序结构及其能量与转速比的变化趋势。发现圆柱旋转改变圆柱尾流结构,使尾迹尺度变小。在旋转速度比0≤α≤2.0时,存在明显的周期性涡旋脱落,并且涡旋脱落的频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而且当转速比2.0<α≤5.0时尾迹流场的周期性减弱,涡旋脱落变得不明显,流场表现出低频、剪切层的区域特征。随着转速变大,涡旋尺度变小。在较高旋转速度比时,流场中能量被重新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圆柱 转速比 涡旋脱落频率 涡旋尺度 正交模态分解 PIV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列双箱梁桥面风致涡激振动试验研究 被引量:24
20
作者 陈政清 牛华伟 李春光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6-20,共5页
基于两座具有并列双箱梁的缆索承重桥梁,做了一系列的弹性悬挂节段模型风洞试验.结果表明,双桥面之间存在不可忽略的气动干扰效应,它对双桥面桥梁的涡激振动会产生不利影响.以平胜桥主梁节段模型为基础的风洞试验研究表明,并列双桥面之... 基于两座具有并列双箱梁的缆索承重桥梁,做了一系列的弹性悬挂节段模型风洞试验.结果表明,双桥面之间存在不可忽略的气动干扰效应,它对双桥面桥梁的涡激振动会产生不利影响.以平胜桥主梁节段模型为基础的风洞试验研究表明,并列双桥面之间的气动干扰效应随着桥面间距的增加而减弱,从而使主梁的涡激振动特性随两桥面之间的距离而变化,而增加阻尼是抑制双桥面涡激振动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激振动 风洞试验 双桥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