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秦岭刘山岩块状硫化物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5
1
作者 彭翼 燕长海 +2 位作者 万守全 马宏卫 赵荣军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50-556,i0002,共8页
刘山岩铜锌矿位于河南省桐柏县城北西25km的桐柏山北麓,处于东秦岭造山带之北秦岭褶皱带核部。矿体赋存于纹层状硅质-钠长石岩层中,矿石具纹层状、原生角砾状构造等,自矿体中心向边缘存在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重晶石-石英的相对矿物分... 刘山岩铜锌矿位于河南省桐柏县城北西25km的桐柏山北麓,处于东秦岭造山带之北秦岭褶皱带核部。矿体赋存于纹层状硅质-钠长石岩层中,矿石具纹层状、原生角砾状构造等,自矿体中心向边缘存在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重晶石-石英的相对矿物分带。异常的浓度与组分分带反映的是一定时间域内成矿作用的延续与变化,纵向与轴向上具相同的组分分带,由中心至边缘的组分分带为Cd、Ge、Bi、As、Ga、Cu、Mo、Zn、Pb、Ag、Ba、Mn、V、W。根据异常元素组合、强度及其比值可以判断矿体剥蚀程度。重要的是,湿热条件下块状硫化物矿床赋矿岩系水系沉积物中成矿元素的贫化率极高,充分运用海底火山喷流相模式和圈定微弱、局部地球化学异常是勘查工作的根本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状硫化物矿床 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刘山岩 东秦岭 河南 东秦岭造山带 地球化学异常 矿体赋存 组分分带 水系沉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澜沧老厂铅锌多金属矿床闪锌矿微量元素组成 被引量:102
2
作者 叶霖 高伟 +2 位作者 杨玉龙 刘铁庚 彭绍松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62-1372,共11页
云南澜沧老厂是三江成矿带南段最重要铅锌多金属矿床之一,通过LA-ICPMS和ICP-MS微量元素组成分析结果表明,矿床中闪锌矿属于铁闪锌矿,形成于中温环境,以富Fe、Mn、Cd和In等元素为特征,其中Fe、Mn、Cd、In等元素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于闪... 云南澜沧老厂是三江成矿带南段最重要铅锌多金属矿床之一,通过LA-ICPMS和ICP-MS微量元素组成分析结果表明,矿床中闪锌矿属于铁闪锌矿,形成于中温环境,以富Fe、Mn、Cd和In等元素为特征,其中Fe、Mn、Cd、In等元素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于闪锌矿中,而Pb、Cu、Sn和Bi等元素含量变化范围较大,以显微包裹体(方铅矿和黄铜矿等)赋存于闪锌矿中。本矿床闪锌矿中Fe和Mn等微量元素组成与VMS矿床类似,但In和Cd的异常富集可能暗示其独特的成矿机制。总体而言,其闪锌矿微量元素组成特征和与燕山-喜山期花岗岩叠加改造作用有关的喷流沉积铅锌矿床(如云南白牛厂和广东大宝山)相似,而明显不同与矽卡岩型矿床(如核桃坪与鲁子园),更不同于MVT型铅锌矿床(牛角塘、会泽和勐兴)和金顶铅锌矿床。结合矿床产出地质特征,笔者认为云南澜沧老厂铅锌多金属矿区经历了古、中、新特提斯期不同程度的拉张与闭合发展演化,使矿床多期同位叠加成矿特征明显,其闪锌矿微量元素组成具喷流沉积成因特征,深部喜山期花岗斑岩与铅锌成矿作用关系不大,但在其侵入过程中叠加改造作用使闪锌矿等硫化物组合及其微量元素组成发生一定程度变化(如局部富集Sn和Sb等元素)。此外,两种测试方法结果对比可以看出,在硫化物单矿物微量元素分析中,LA-ICPMS相对于ICP-MS分析具有更高精度,不仅可以进行硫化物原位分析,并能即时了解微量元素在硫化物中赋存状态,而且克服了ICP-MS分析中由于单矿物选样不纯致使测试误差大等弱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锌矿 微量元素组成 喷流沉积 叠加改造 老厂铅锌多金属矿床 云南澜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大红山层状铜矿床成矿流体研究 被引量:37
3
作者 吴孔文 钟宏 +2 位作者 朱维光 冷成彪 苟体忠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045-2057,共13页
云南大红山层状铜矿是大红山铁铜矿床的一部分。其成矿主要分为两个阶段:早期火山喷流作用形成了层状铜矿矿胚,而后期热液对原先的矿胚进行了改造和富集。本文选取大红山层状铜矿中石英脉型铜矿石石英样品系统地进行了流体包裹体的研究... 云南大红山层状铜矿是大红山铁铜矿床的一部分。其成矿主要分为两个阶段:早期火山喷流作用形成了层状铜矿矿胚,而后期热液对原先的矿胚进行了改造和富集。本文选取大红山层状铜矿中石英脉型铜矿石石英样品系统地进行了流体包裹体的研究,主要发现了富液相(L+V)、含子晶多相(L+S±V)和纯 CO_2三类主要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表明,其均一温度在103~456℃之间;盐度范围为0.53%~59.76%NaCl equiv.,密度为0.80~1.45g/cm^3;纯 CO_2包裹体均一温度为-34.3~20.8℃,对应密度为0.77~1.09g/cm^3。稳定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硫化物δ^(34)S 分布范围为-0.6‰~+10.9‰,表明岩浆硫和海水硫酸盐还原成因硫参与了早期成矿过程。方解石δ^(13)C_(PDB)值范围为-5.6‰~-3.1‰,与地幔碳同位素值(-5.0±2‰)完全吻合,暗示了热液中碳质有地幔来源。根据氧同位素方解石-水及石英-水之间的分馏方程,计算得到成矿流体中水的δ^(18)O_(SMOW)值在-1.9‰~13.7‰之间,与火成岩δ^(18)O 范围(5‰~15‰)基本一致。根据矿体地质特征、岩相学、流体包裹体以及稳定同位素等方面的综合研究,本文认为在喷流沉积之后的挤压环境下,从地幔分异出来的高温、中-高盐度并富含 CO_2的流体和海水一起改造了原岩,形成了变质火山—沉积岩,并使原先的铜矿矿胚活化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大红山 成矿流体 层状铜矿 火山型块状硫化物矿床(VH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峨眉地幔柱有关年代学研究的新进展及其意义 被引量:45
4
作者 王登红 李建康 +3 位作者 王成辉 屈文俊 付小方 傅德明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50-556,共7页
研究表明,云南白马寨铜镍硫化物矿床中矿石的Re-Os等时线年龄〔(249±32)Ma〕、四川杨柳坪外围麦约尔苦橄质基性-超基性岩中金云母的40Ar/39Ar坪年龄〔(250.2±1.9)Ma〕及攀枝花铁矿层中黑云母的40Ar/39Ar坪年龄〔(256.85±... 研究表明,云南白马寨铜镍硫化物矿床中矿石的Re-Os等时线年龄〔(249±32)Ma〕、四川杨柳坪外围麦约尔苦橄质基性-超基性岩中金云母的40Ar/39Ar坪年龄〔(250.2±1.9)Ma〕及攀枝花铁矿层中黑云母的40Ar/39Ar坪年龄〔(256.85±2.69)Ma〕都与峨眉山玄武岩的年龄一致,表明它们的形成时代基本相同。在空间上,这些矿床与峨眉山玄武岩及同时期形成的基性-超基性岩密切相关,因此可以认为,它们都是峨眉地幔柱在古生代与中生代之交达到活动高峰期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峨眉地幔柱 铜镍硫化物矿床 钒钛磁铁矿 铂矿 同位素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呷村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的综合找矿模式 被引量:17
5
作者 吕庆田 侯增谦 +2 位作者 赵金花 吴凤翔 黄力军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13-322,共10页
呷村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是“三江”地区的超大型含金富银多金属矿床 ,其综合找矿模式的建立对“三江”有色、贵金属成矿带的成矿预测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大量实测物探资料的基础上 ,结合区域地质、遥感和矿床地质资料 ,从 6个方面... 呷村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是“三江”地区的超大型含金富银多金属矿床 ,其综合找矿模式的建立对“三江”有色、贵金属成矿带的成矿预测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大量实测物探资料的基础上 ,结合区域地质、遥感和矿床地质资料 ,从 6个方面总结了该矿床的综合找矿模式 :即大地构造背景 ;局部 (矿区 )成矿地质环境 ;地质找矿标志 ;区域物探、化探、遥感示矿要素 ;岩石、矿石物性特征 ;综合物 (化 )探异常特征。并给出了针对呷村型矿床的勘探程序和最佳勘探方法组合 ,对指导区域找矿及勘查工作部署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找矿模式 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 物探异常 多金属矿床 矿床地质 地质找矿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华南喷流-沉积块状硫化物矿床 被引量:62
6
作者 徐克勤 王鹤年 +1 位作者 周建平 朱金初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3期241-256,共16页
现代海底喷流-沉积硫化物矿床的发现极大地推动了海底热液成矿理论的发展,也大大地提高了对古代海底喷流块状硫化物矿床的研究水平。本文指出喷流-沉积是重要的成矿作用,提出喷流-沉积矿床是华南Cu、Pb、Zn、Sn、Ag、A... 现代海底喷流-沉积硫化物矿床的发现极大地推动了海底热液成矿理论的发展,也大大地提高了对古代海底喷流块状硫化物矿床的研究水平。本文指出喷流-沉积是重要的成矿作用,提出喷流-沉积矿床是华南Cu、Pb、Zn、Sn、Ag、Au等矿产资源的重要来源,形成了一批超大型矿床,并将华南许多曾被认为属夕卡岩型的矿床重新确认为喷流-沉积矿床。文章还论述了华南喷流-沉积块状硫化物矿床的特征、分类、时空分布及其成矿特点等问题,提出断裂拗陷带型喷流-沉积块状硫化物矿床是华南具有特色的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 喷流-沉积 块状硫化物矿床 海底 热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锡铁山块状硫化物铅锌矿床成矿构造环境及矿区南部找矿潜力:来自滩间山群火山岩岩石化学、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26
7
作者 孙华山 赵立军 +3 位作者 吴冠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宁钧陶 陈巧妹 姜楚灵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52-664,共13页
近年来海底块状硫化物矿床的深入研究表明,块状硫化物矿床形成与其成矿构造环境演化期间特定阶段的构造-火山作用有关,矿床持续形成时间一般不超过几个百万年。锡铁山矿床是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海底热液块状硫化物铅锌矿床,本文通过锡铁... 近年来海底块状硫化物矿床的深入研究表明,块状硫化物矿床形成与其成矿构造环境演化期间特定阶段的构造-火山作用有关,矿床持续形成时间一般不超过几个百万年。锡铁山矿床是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海底热液块状硫化物铅锌矿床,本文通过锡铁山矿床赋矿岩系火山岩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特征的系统研究,对锡铁山矿床赋矿火山岩系岩浆演化过程及成矿构造环境得出如下几点认识:(1)锡铁山矿区赋矿滩间山群火山岩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特征一致表明滩间山群岩浆活动具有自酸性向基性同源岩浆演化的特点。矿区滩间山群不同岩组/段的火山岩代表了同源岩浆不同演化阶段的产物。自O1-2tna-1岩段、O1-2tnb岩组→O1-2tnd-1岩段→O1-2tnd-3岩段,矿区火山岩岩石化学及稀土与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具有明显的渐变过渡关系。(2)矿区滩间山群火山岩稀土、微量元素组成特征及成岩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一致揭示,从O1-2tna-1岩段、O1-2tnb岩组→O1-2tnd-1岩段→O1-2tnd-3岩段,滩间山群火山岩成岩构造环境经历了从陆缘基底岛弧→洋陆过渡型地壳→典型大洋地壳的连续过渡变化。(3)矿区滩间山群火山岩岩浆演化过程及Rb、Sr组分变化趋势与大陆边缘弧后盆地火山岩岩浆演化过程相近,与现代西太平洋冲绳海槽形成过程相似。(4)综上推断,矿区深部及外围找矿工作的重点对象是弧后盆地拉张早期形成的具有双峰式火山岩组合的下部火山-沉积组合,而矿区南部O1-2tnd岩组找寻同类矿床的可能性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构造环境 找矿指示 块状硫化物矿床 锡铁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澜沧“老厂型”银多金属块状硫化物矿床成因和成矿模式 被引量:9
8
作者 王增润 黄震 +2 位作者 彭省临 陈松岭 胡祥昭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6,共6页
论述了老厂矿床的大地构造环境、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喷流岩特征和成矿温度,划分了矿化期和矿化阶段,认为老厂矿床应属澜沧裂谷(断拉谷)中海底火山喷流沉积型并迭加隐伏岩浆热液改造型矿床,建立了“三层楼”成矿模式。对今后找... 论述了老厂矿床的大地构造环境、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喷流岩特征和成矿温度,划分了矿化期和矿化阶段,认为老厂矿床应属澜沧裂谷(断拉谷)中海底火山喷流沉积型并迭加隐伏岩浆热液改造型矿床,建立了“三层楼”成矿模式。对今后找矿勘探工作具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状硫化物矿床 矿床成因 成矿模式 多金属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祁连山古海底火山作用与成矿 被引量:20
9
作者 夏林圻 夏祖春 +8 位作者 任有祥 徐学义 彭礼贵 李文渊 杨合群 李智佩 赵东宏 宋忠宝 李向民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59-264,共6页
概要介绍了北祁连山造山带造山之前的构造火山岩浆演化历史、成矿类型和成矿背景条件。文章指出:在北祁连山早古生代洋盆开合过程中,相伴发生的大规模海相火山作用和受海底热液循环体系制约的块状硫化物成矿作用,是该造山带地质历史... 概要介绍了北祁连山造山带造山之前的构造火山岩浆演化历史、成矿类型和成矿背景条件。文章指出:在北祁连山早古生代洋盆开合过程中,相伴发生的大规模海相火山作用和受海底热液循环体系制约的块状硫化物成矿作用,是该造山带地质历史发展中两个最鲜明的特色,也是该区地质研究中两个最为关键且互相关联的应当给以特别关注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海底 火山作用 块状硫化物矿床 矿床成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新桥块状硫化物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9
10
作者 李红阳 李英杰 +4 位作者 侯增谦 杨竹森 蒙义峰 曾普胜 徐文艺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7-345,共9页
新桥块状硫化物矿床发育双层结构,地球化学特征也呈现出明显的“二元性”和垂向变化。下部网脉状蚀变矿化岩石SiO2、Al2O3、K2O和Na2O等含量较高,上部层状块状矿石和含矿岩石Fe2O3、FeO、CaO、MgO及SiO2等明显富集。稀土含量相对较低,... 新桥块状硫化物矿床发育双层结构,地球化学特征也呈现出明显的“二元性”和垂向变化。下部网脉状蚀变矿化岩石SiO2、Al2O3、K2O和Na2O等含量较高,上部层状块状矿石和含矿岩石Fe2O3、FeO、CaO、MgO及SiO2等明显富集。稀土含量相对较低,上部层状块状矿层平均值为10.73×10-6,下部通道相蚀变矿化岩石平均值为126.1×10-6。重晶石δ34S值为+16.2‰,硬石膏δ34S值为+11.2‰,黄铁矿δ34S值为+1.5‰~+4.7‰。含矿硅质岩δ18O为+12.0‰~+13.9‰,下部通道相含黄铁矿石英脉δ18O值为+13.3‰~+18.6‰。自下部网脉状矿化到上部层状块状矿层,从粗晶细晶到变胶状胶状黄铁矿,δ34S、δ18O和δ30Si值逐渐降低,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平均值逐渐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状硫化物矿床 二元结构 地球化学 安徽新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锡铁山铅锌矿床类型刍议 被引量:20
11
作者 冯志兴 孙华山 +1 位作者 吴冠斌 王玉奇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01-512,共12页
锡铁山铅锌矿床是我国大型块状硫化物矿床之一。该矿床类型认识长期存在争议,目前已有越来越多学者将其视为SEDEX型矿床。本文在近年来块状硫化物矿床成矿构造背景研究进展归纳整理的基础上,结合柴达木盆地北缘早古生代区域地质研究进展... 锡铁山铅锌矿床是我国大型块状硫化物矿床之一。该矿床类型认识长期存在争议,目前已有越来越多学者将其视为SEDEX型矿床。本文在近年来块状硫化物矿床成矿构造背景研究进展归纳整理的基础上,结合柴达木盆地北缘早古生代区域地质研究进展,提出锡铁山矿床的成矿构造环境不是以往认为的陆内裂谷,而是活动大陆边缘弧后/间盆地裂谷。鉴于成矿构造环境变化,锡铁山矿床类型也应作出相应调整,由原来的SEDEX型矿床改为VSHMS型矿床。这样做可以达到三个方面的目的:其一,有利于解决现存的成矿构造背景认识与区域地质认识不一致的矛盾;其二,有利于保障本区目前和未来大规模展开的区域成矿研究及找矿勘查评价建立在正确的成矿背景认识前提之下;其三,将矿床类型划分与成矿构造背景相结合,进而用矿床类型揭示构造背景,体现了矿床研究为地球系统科学服务的宗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状硫化物矿床 成矿构造背景 矿床类型 青海锡铁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祁连白银矿田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成矿金属来源讨论 被引量:15
12
作者 王焰 张旗 +1 位作者 许荣华 钱青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6-50,共5页
在总结国外近年来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有关成矿金属来源的研究进展的基础上 ,对白银矿田的矿石和赋矿流纹岩进行了铅同位素分析研究 ,发现白银矿田的成矿金属元素可能是岩浆流体和循环的热液流体混合的结果 ,岩浆流体主要提供 Cu,Zn... 在总结国外近年来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有关成矿金属来源的研究进展的基础上 ,对白银矿田的矿石和赋矿流纹岩进行了铅同位素分析研究 ,发现白银矿田的成矿金属元素可能是岩浆流体和循环的热液流体混合的结果 ,岩浆流体主要提供 Cu,Zn,Fe等金属元素的来源 ,循环的热液流体则从陆壳物质和大洋沉积物中淋滤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祁连 白银矿田 块状硫化物矿床 成矿金属 火山作用 成矿流体 铅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海底热液活动与块状硫化物矿床成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13
作者 戴宝章 赵葵东 蒋少涌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46-254,共9页
现代海底热液活动的发现及对其分布特征和成矿机理的研究是近年来海洋地质学和矿床地质学的一大进展。对现代海底金属硫化物成矿作用的研究大大推动和促进了对古代块状硫化物矿床成因的认识。有关研究成果综合分析表明:(1)深部热液对流... 现代海底热液活动的发现及对其分布特征和成矿机理的研究是近年来海洋地质学和矿床地质学的一大进展。对现代海底金属硫化物成矿作用的研究大大推动和促进了对古代块状硫化物矿床成因的认识。有关研究成果综合分析表明:(1)深部热液对流循环系统是块状硫化物成矿的核心,对流循环模式有简单的热液对流模式和双扩散对流模式。(2)块状硫化物矿床集中分布在大洋中张裂性活动板块边界,与大地构造活动紧密联系。(3)成矿流体与成矿物质均有多源性,在强调海水循环淋滤的同时,通过应用新的方法技术,岩浆来源物质(流体及成矿金属等)对一些块状硫化物矿床成矿的直接贡献得到初步确认。(4)在高温热液活动区及金属硫化物沉积中发现大量生命活动和生物群体,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状硫化物矿床 海底热液活动 成矿物质 大洋 方法技术 海洋地质学 大地构造 研究进展 性活动 温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铜陵矿集区与块状硫化物矿床有关的热水沉积岩 被引量:16
14
作者 曾普胜 蒙义峰 +2 位作者 杨竹森 裴荣富 王训诚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34-343,共10页
通过对铜陵地区系统的填图观察和室内研究 ,初步确定了铜陵地区海西期的热水沉积岩。它们是 :石炭系黄龙组 ,由下而上、由内到外的层序包括含硫化物滑石蛇纹石岩 (由原岩为含水富镁碳酸盐岩 +二氧化硅的热水沉积岩变质而成 )→块状、层... 通过对铜陵地区系统的填图观察和室内研究 ,初步确定了铜陵地区海西期的热水沉积岩。它们是 :石炭系黄龙组 ,由下而上、由内到外的层序包括含硫化物滑石蛇纹石岩 (由原岩为含水富镁碳酸盐岩 +二氧化硅的热水沉积岩变质而成 )→块状、层状 (含铜金 )黄铁矿±铁碧玉±硬石膏±菱铁矿±菱锰矿±硅质岩→含炭质粘土→白云岩 ;二叠系为栖霞组 (含铅锌金 )硅质岩、孤峰组 (含锰 )硅质岩和大隆组 (含钼 )硅质岩。这些热水沉积岩总体构成铜陵地区晚古生代多期热水活动的格局。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分析结果表明 ,本区的硅质岩具有热水沉积岩的特征。氧同位素估算的热水硅质岩古温度在 4 9℃以上。铜陵地区的热水沉积岩对层控矿床的勘查和隐伏矿床的预测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尤其是黄龙组底部的热水沉积岩是铜陵地区找矿的重要标志 ,对于指导长江中下游地区 ,如宁芜等地 ,寻找该层位的矿床有着不可替代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热水沉积岩 块状硫化物矿床 铜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舍勒铜锌块状硫化物矿床地质特征和成因 被引量:34
15
作者 叶庆同 傅旭杰 张晓华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97-106,共10页
阿舍勒矿床与早—中泥盆世双峰式火山活动有着成因联系,产于火山洼地中,它在喷气-沉积阶段形成,后又经历了变质改造和岩浆热液叠加。矿床具有双层结构、很好的矿化分带和蚀变分带。成矿流体的温度、压力和酸碱度等物理化学条件变化... 阿舍勒矿床与早—中泥盆世双峰式火山活动有着成因联系,产于火山洼地中,它在喷气-沉积阶段形成,后又经历了变质改造和岩浆热液叠加。矿床具有双层结构、很好的矿化分带和蚀变分带。成矿流体的温度、压力和酸碱度等物理化学条件变化引起了围岩蚀变和矿石堆积,在海底界面上下形成了具有成因联系的两套矿化。成矿物质既来自深循环的海水,也来自岩浆热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床 锌矿床 硫化物矿床 地质特征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沙江造山带碰撞后地壳伸展背景——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的重要成矿环境 被引量:44
16
作者 王立全 侯增谦 +2 位作者 莫宣学 汪明杰 徐强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41-556,共16页
近年来对金沙江造山带区域地质、矿床地质和岩石地球化学新资料的研究和典型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VHMS)矿床的解剖,金沙江造山带的VHMS成矿作用主要发生于早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海相弧火山岩和晚三叠世裂谷盆地海相火山岩中,构成西南三... 近年来对金沙江造山带区域地质、矿床地质和岩石地球化学新资料的研究和典型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VHMS)矿床的解剖,金沙江造山带的VHMS成矿作用主要发生于早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海相弧火山岩和晚三叠世裂谷盆地海相火山岩中,构成西南三江地区一条重要的多金属块状硫化物成矿带。成矿带内晚三叠世碰撞后地壳伸展背景下形成的上叠裂谷盆地是其VHMS成矿作用的主体,盆地中火山活动从早期的双峰式火山岩演变为晚期的中酸性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孤火山岩有明显的区别,反映其形成于伸展背景。伸展盆地的早期阶段,在双峰火山岩组合的高钾流纹质火山岩系中产出鲁春式VHMS矿床,具有Zn-Cu-Pb-Ag金属组合特征,形成于深水环境;伸展盆地的晚期阶段,在中酸性火山岩系与上覆碳酸盐岩接触带中产出赵卡隆式VHMS矿床,具有Ag-Fe-Pb-Zn金属组合特征,形成于浅水环境;盆地的末期阶段,在滨浅海相磨拉石碎屑岩中产出里仁卡式石膏矿床。金沙江造山带碰撞后地壳伸展背景下VHMS成矿作用的研究,对于造山带中的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成因 成矿环境 金沙江造山带 碰撞后伸展背景 块状硫化物矿床 成矿作用 找矿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腾冲大硐厂铜-铅-锌矿床的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 被引量:24
17
作者 董方浏 侯增谦 +3 位作者 高永丰 曾普胜 蒋成兴 杜安道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63-668,共6页
在环绕印度—亚洲大陆碰撞形成的东构造结波密—腾冲弧形构造带中,发育一组含锡铅_锌_铜多金属矿床,但一直没有准确的成矿年龄数据。文章通过对大硐厂铅_锌矿区红沟岩铜矿体中辉钼矿的Re_Os同位素测试,获得精确的成矿等时线年龄为(118.0... 在环绕印度—亚洲大陆碰撞形成的东构造结波密—腾冲弧形构造带中,发育一组含锡铅_锌_铜多金属矿床,但一直没有准确的成矿年龄数据。文章通过对大硐厂铅_锌矿区红沟岩铜矿体中辉钼矿的Re_Os同位素测试,获得精确的成矿等时线年龄为(118.0±2.4)Ma。区内与成矿关系密切的斑岩成岩年龄在143~112Ma,认为斑岩成岩与成矿同期,同为燕山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RE-OS同位素定年 块状硫化物 叠加成矿 大硐厂铜-铅-锌矿床 云南腾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祁连山石居里一带塞浦路斯型铜矿床岩矿石物性特征 被引量:17
18
作者 宋忠宝 杨合群 +5 位作者 谢春林 李新科 栗亚芝 王兴安 李文明 李长安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6,共6页
通过对石居里一带岩矿石物性测量,可知块状矿石视极化率最高,视电阻率最小,为明显低阻高极化显示。碳质板岩、网脉状矿石、含矿碧玉岩视极化率次之,视极化率6%~9%,视电阻率较高。其余硅质岩、碧玉岩、细碧岩、凝灰质砂岩为高阻低极化,... 通过对石居里一带岩矿石物性测量,可知块状矿石视极化率最高,视电阻率最小,为明显低阻高极化显示。碳质板岩、网脉状矿石、含矿碧玉岩视极化率次之,视极化率6%~9%,视电阻率较高。其余硅质岩、碧玉岩、细碧岩、凝灰质砂岩为高阻低极化,视极化率一般在1%~3%。由物性参数看出,该区实施激电测量,寻找铜硫化物矿产的物性前提是具备的。碧玉岩磁化率为最高,变化值在1030×4π×10-6SI^17515×4π×10-6SI,平均值达4521×4π×10-6SI,次为细碧岩、凝灰质砂岩,磁化率平均为1000×4π×10-6SI,~2000×4π×10-6SI左右,其余碳质板岩、硅质岩、次生石英岩、不纯碧玉岩、矿石均为弱磁性,在几十至几百之间变化。由于矿体与碧玉岩紧密相关,且高纯度的碧玉岩更是比其他岩性见矿率高,故对于以碧玉岩为标志,以磁性寻找碧玉岩以达到间接找矿,物性前提是具备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极化率 视电阻率 塞浦路斯型块状硫化物矿床 石居里 北祁连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陵矿集区块状硫化物矿床地质特征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李红阳 杨竹森 +2 位作者 蒙义峰 曾普胜 徐文艺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27-333,共7页
蚀变_流体填图揭示 ,铜陵地区石炭系黄龙组喷流沉积含矿岩系中普遍存在块状硫化物矿床 ,上部为层状块状硫化物矿层 ,下部为浸染状、细脉_网脉状硫化物矿体 ,具有典型的双层结构。自下而上矿石具有垂直分带性 :硅质矿石、石膏矿石、黄铁... 蚀变_流体填图揭示 ,铜陵地区石炭系黄龙组喷流沉积含矿岩系中普遍存在块状硫化物矿床 ,上部为层状块状硫化物矿层 ,下部为浸染状、细脉_网脉状硫化物矿体 ,具有典型的双层结构。自下而上矿石具有垂直分带性 :硅质矿石、石膏矿石、黄铁矿矿石、黄铁矿_重晶石矿石和菱铁矿_铁质燧石矿石。矿石发育胶状和莓球结构 ,微细层纹状_马尾丝构造。矿石成分以黄铁矿和菱铁矿为主。矿床发育一套独特的热液气爆角砾岩不规则网脉和相互连通的虫管状_树枝状_姜块状黄铁矿管道系统 ,矿化形式为弥散式多喷口席状矿化 ,厚度一般不超过 10 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喷流沉积 块状硫化物 热液气爆角砾岩 铜陵矿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昆仑式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铜矿床及成矿地质环境 被引量:16
20
作者 孙海田 李纯杰 +1 位作者 李锦平 吴海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2-92,共11页
新疆西昆仑奥依塔克_恰尔隆拗陷带内阿克塔什_萨落依成矿带发现多处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铜矿床。这些矿床产在石炭系双峰式火山岩系之内 ,沿着下石炭统基性火山岩和上石炭统酸性火山岩两个层位产出 ,分别以玄武岩和流纹岩为容矿主岩 ,可... 新疆西昆仑奥依塔克_恰尔隆拗陷带内阿克塔什_萨落依成矿带发现多处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铜矿床。这些矿床产在石炭系双峰式火山岩系之内 ,沿着下石炭统基性火山岩和上石炭统酸性火山岩两个层位产出 ,分别以玄武岩和流纹岩为容矿主岩 ,可以明显地分成基性火山岩型和酸性火山岩型两种类型。矿石主成矿元素均以铜为主 ,含少量的锌 ,几乎不含铅 ,矿床类型属于铜型。这些基性火山岩型和酸性火山岩型矿床被统称为昆仑式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铜矿床。根据矿床产出地质环境、双峰式火山岩系、沉积建造以及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硫化物铜矿床 成矿地质 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