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0篇文章
< 1 2 8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del Construction and Visualization Simulation of Soybean Root System 被引量:1
1
作者 Jia Yin-jiang Zhao Jun-ying Zhang Tie-jun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3年第2期65-70,共6页
This paper mainly focused on the growth law, model construction and visualization of a soybean root. A pot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in the laboratory to collect root system data and measure soybean root's length, dia... This paper mainly focused on the growth law, model construction and visualization of a soybean root. A pot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in the laboratory to collect root system data and measure soybean root's length, diameter and number by excavating in different periods. On the basis of an in-depth analysis of root structure geometry, we analyzed the collected experimental data with logistic equations, and got the growth of soybean root equation, according to its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self-similarity, and discussed the virtual modeling method on the soybean root based on L-system and in Visual c++ Using OpenGL technology to achieve a soybean root system topology model and visualization sim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ybean root visualization simulation OPENG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isualization Simulations for Cold Press Die
2
作者 LIU Hong, YUAN Ju-long, JIN Jie (College of Mechanical & Electronical Engineering,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gzhou 310014, China)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31-32,共2页
Pressing process is a manufacturing method that obtained work piece with certain dimension, shape and capability through die forcing roughcast to produce plastic deformation or separat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key ... Pressing process is a manufacturing method that obtained work piece with certain dimension, shape and capability through die forcing roughcast to produce plastic deformation or separat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key problems of visualization simulation in pressing die. The final aim is that numerical simulation system can simulate the process of processing forming technique, which can supply some necessary and accurate key parameters for die design. The detail description of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 and key technique of sheet forming technique is discussed. Pressing forming method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orming techniques of metal forming, which has special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The character of sheet pressing forming is that the deformation of thickness direction is very small in contrast to other directions. The deformation mode of sheet forming mainly has the following kinds: bi-directional stretch, plane stress, stretches, depths extend, bending and counter-bending. The essence of press forming is the transferring course that the transferring region of rough comes to deformation by outside force, which is main researching principle in forming and the transferring field. The analysis of pressing forming course, disclose the feature of stress-strain and their changing rule, then pressing process and forming parameters could be obtained. So the states of force and deformation of transferring region is key to determine character about the varieties of pressing transferring. The paper analyzes these factors, which may influence forming precision in pressing process. In traditional methods, some key parameter such as spring-back, bending radius for die design are calculated by experience formula or select from data table. The paper brings forward the calculation methods of key parameter in the case of draw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into pressing die design. In order to calculate the value of key parameters based on data supplied by FEM, a numerical simulation application is finished combined with two descriptions of work piece deformation NURBS and discrete piece.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is programmed on Microsoft Visual C++ with OpenGL as the graphics tool. It establishes numerical simulation program, dynamically simulates the process of sheet pressing figuration, and gets good eff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d press die visualization simulAT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机械故障影响的碾压混凝土坝施工进度SD-DES耦合可视化仿真
3
作者 李政 吴斌平 +1 位作者 赵梦琦 王佳俊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4-106,共13页
【目的】碾压混凝土坝(roller compacted concrete dam,RCCD)施工过程仿真方法为分析大坝施工的复杂动态系统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技术手段。传统的离散事件仿真(discrete event simulation,DES)方法在仿真过程中虽然考虑了影响施工进度的... 【目的】碾压混凝土坝(roller compacted concrete dam,RCCD)施工过程仿真方法为分析大坝施工的复杂动态系统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技术手段。传统的离散事件仿真(discrete event simulation,DES)方法在仿真过程中虽然考虑了影响施工进度的主要因素(混凝土生产、运输入仓和施工降雨等),但未有效考虑仓面作业中施工机械故障情况对施工过程的影响,施工进度仿真结果的准确性以及三维可视化展示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针对以上情况,在传统施工仿真的基础上结合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SD)提出了考虑机械故障的RCCD施工SD-DES耦合可视化仿真方法。【方法】首先,基于系统动力学建立了仓面施工机械故障SD模型,从而实现对仓面施工中碾压机作业、故障、维修等行为的因果关系分析;其次,以传统施工进度DES仿真模型为基础,耦合机械故障SD模型建立RCCD施工SD-DES耦合仿真模型,并以碾压施工时间作为耦合模型的接口变量,从而实现模型的数据通信和交互,有效提高了仿真结果的准确性;再次,将系统仿真技术与可视化技术结合,基于Unity 3D构建大坝施工三维动态场景,实现基于仿真结果的施工过程的三维动态可视化展示;最后,以我国西南地区某高碾压混凝土坝工程为例进行施工仿真分析与成果展示。【结果】相比于传统DES模型仿真结果(与实际偏差2.49%),基于SD-DES耦合模型的仿真结果(与实际偏差0.28%)更加贴近实际情况,同时三维动态可视化展示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结论】研究表明,SD-DES耦合可视化仿真方法能够有效考虑施工机械故障对施工进度的影响,提高仿真精度和施工过程的可视化表现能力,有助于大坝施工方案的合理制定和现场施工的管理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动力学 机械故障 SD-DES耦合 碾压混凝土坝 施工可视化仿真 混凝土 水利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PHAST-Visual Studio的岩溶区燃气管道灾害后果定量分析及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李乔楚 陈军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239-5248,共10页
为科学评估岩溶区燃气管道灾害的后果影响程度,基于管道失效特征确定喷射火和蒸气云爆炸两种典型后果模式,研判适用于岩溶区燃气管道灾害的热辐射和冲击波超压危害准则,从危害面积、伤亡人数、经济损失、环境破坏4个维度提出岩溶区燃气... 为科学评估岩溶区燃气管道灾害的后果影响程度,基于管道失效特征确定喷射火和蒸气云爆炸两种典型后果模式,研判适用于岩溶区燃气管道灾害的热辐射和冲击波超压危害准则,从危害面积、伤亡人数、经济损失、环境破坏4个维度提出岩溶区燃气管道灾害后果严重程度的评估模型体系,并结合Visual Studio平台开发“岩溶区燃气管道灾害后果分析软件”。立足岩溶区实际工程案例,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岩溶自然地质以及燃气管道工程特征,基于PHAST软件仿真分析灾害后果的影响范围,结合危害准则对区内人员、物体提出针对性灾害风险管控措施,并通过引入政府、行业、企业等颁布的标准条例,量化得出灾害后果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提出的PHAST-Visual Studio集成方法能够弥补以往研究的评估主观性问题,将社会科学思想带入工程风险评价研究,并通过计算机软件编程提高灾害后果分析效率,从而有助于显著控制岩溶区燃气管道灾害后果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AST仿真 visual Studio 岩溶区 燃气管道 灾害后果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认知负荷的人机界面综合评价方法--以森林消防指挥车显控台为例
5
作者 陈鹤元 钟文博 +3 位作者 杨洪泽 高嵩 杨宛萤 李博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1-151,共11页
【目的】显控台人机界面在复杂任务环境中普遍存在信息层级冗余和视觉搜索效率低等问题,导致操作员认知负荷过载,严重影响任务执行效率和操作安全性。针对这一现状,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主客观融合赋权综合评价方法,旨在通... 【目的】显控台人机界面在复杂任务环境中普遍存在信息层级冗余和视觉搜索效率低等问题,导致操作员认知负荷过载,严重影响任务执行效率和操作安全性。针对这一现状,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主客观融合赋权综合评价方法,旨在通过优化显控台界面布局与信息呈现方式,降低操作员外在认知负荷,提升交互效率与任务执行效能,为复杂人机界面设计提供普适性方法论支持。【方法】为实现上述目标,本研究基于认知负荷理论与工效学原则,构建包含界面复杂度、视觉搜索效率、可达域覆盖率的多维评价体系。采用BWM法确定主观权重,并结合熵权法计算客观权重,通过主客观融合赋权模型融合主客观指标,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界面性能进行综合评价。通过Jack软件仿真分析显控台的可达域与可视域,并结合眼动实验、NASA-TLX量表及任务绩效进行多维数据验证优化效果。实验以12名男性被试为对象,设计11项模拟任务,对比优化前后界面性能差异。【结果】优化后的界面显著提升了任务效率和准确性:主任务完成时间缩短至(122.42±17.23)s,任务正确率提升至(95.45±8.23)%。眼动实验分析表明,注视次数从69.44±12.35减少至56.24±12.71,瞳孔扩张值从(4.03±0.23)px降低至(3.81±0.28)px。此外,NASA-TLX评分显著下降至42.61±4.54,模糊综合评分从62.51升至78.10。这些结果直观地展示了优化设计在降低认知负荷和提升任务效率方面的显著成效。【结论】本研究通过实验验证了主客观融合赋权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通过主客观权重融合与模糊逻辑分析,有效降低了操作员的外在认知负荷,并显著提升了任务效率,为高负荷作业场景下的人机界面优化设计提供了兼具科学性与适应性的方法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界面 认知负荷 多维评价 仿真 眼动实验 视觉搜索 显控台 森林消防指挥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One Missile Visual Simulation System Based on OpenGL
6
作者 高颖 张普照 +1 位作者 彭宇馨 黄建国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2007年第3期226-229,共4页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missile's visual simulation system is explained that is developed with OpenGL(open graphic library) and the flight path and flight carriage in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missile are display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missile's visual simulation system is explained that is developed with OpenGL(open graphic library) and the flight path and flight carriage in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missile are displayed. The establishment problems of the 3D scene are circumstantiated including the construction and redeployment of the model, creation of the virtual scene, setting of the multi-viewports and multi-windows etc. The missile's data driver, system flow, the modules and their mutual relations of the missile visual simulation system are discussed. The missile flight simulation results and effect of the scenes are giv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 可视化 导弹 图像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isual System Simulator平台下锁相环综合分析与仿真
7
作者 范瑜 邬正义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9-93,共5页
给出了基于VSS平台的锁相环仿真过程,并将其引入课堂教学和实验。同时给出了锁相环的仿真模型,构建了完整的锁相环系统,并给出了仿真波形与环路滤波器设计方法。实践证明,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并为今后进行系统设... 给出了基于VSS平台的锁相环仿真过程,并将其引入课堂教学和实验。同时给出了锁相环的仿真模型,构建了完整的锁相环系统,并给出了仿真波形与环路滤波器设计方法。实践证明,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并为今后进行系统设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WR 锁相环 visual SYSTEM simulATOR 系统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isual-Weld的汽车钢圈焊接残余应力数值模拟
8
作者 石光林 郭荣荣 +1 位作者 姚楚 郝子龙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242-244,共3页
焊接残余应力是影响钢圈尺寸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本文运用焊接有限元分析软件Visual-Weld,通过建立轴对称的非线性热弹塑性计算模型,对某型号汽车钢圈进行了焊接残余应力数值模拟,获得了焊接温度场及焊接残余应力的分布规律,并利用X-350... 焊接残余应力是影响钢圈尺寸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本文运用焊接有限元分析软件Visual-Weld,通过建立轴对称的非线性热弹塑性计算模型,对某型号汽车钢圈进行了焊接残余应力数值模拟,获得了焊接温度场及焊接残余应力的分布规律,并利用X-350A射线残余应力测定仪对钢圈试验件进行焊接残余应力检测。结果表明,数值计算值与实测结果基本吻合,从而验证了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准确性,为后续的模型改进及优化焊接工艺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sual-Weld 残余应力 数值模拟 X射线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isual Modflow的洪湖石码头--小港剖面地下水数值模拟 被引量:3
9
作者 徐亮 陈世俭 +1 位作者 向先富 张红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2期299-303,共5页
随着三峡大坝的分期蓄水的逐步实施,显著改变坝下水文状况,必然改变长江中下游地下水与长江之间的关系,从而对中下游地区的生态造成影响.为定量研究洪湖地区地下水与长江之间的补排关系以及地下水与长江的交换量,为三峡工程对中下... 随着三峡大坝的分期蓄水的逐步实施,显著改变坝下水文状况,必然改变长江中下游地下水与长江之间的关系,从而对中下游地区的生态造成影响.为定量研究洪湖地区地下水与长江之间的补排关系以及地下水与长江的交换量,为三峡工程对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影响评价提供依据,采用Visual Modflow模拟洪湖地区石码头小港剖面的地下水动态,为三峡工程的生态影响提供确实依据.在模拟过程中考虑长江水位变化、降水入渗补给、潜水蒸发以及地下水头的初始值可能对模拟造成的影响,使用River、Recharge、Evpotranspiration模块分别模拟河流、降水入渗补给和潜水蒸发.使用2001年~2003年的螺山水位数据、小港监测站的气象数据及地下水每日观测数据对模型进行调校.调校后,模型整体洪差下降到0.16m,误差均方根下降至0.639m.利用模型分别对2004年~2006年地下水位进行预测,预测误差为02629m,误差均方根为0.864m.模拟显示一年中地下水补给长江的天数为146d,时间为每年的12月中旬至第2年的4月底;长江补给地下水的平均天数为220d,时间为5月初至12月中旬.模拟估算出研究区内平均每年长江对地下水的单宽补给量为37.92m^3,在研究区1551m的长江干堤上,长江每年向研究区补给地下水水量为58819.09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数值模拟 visual MODFLOW 洪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隐式知识增强的KB-VQA知识检索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郑洪岩 王慧 +3 位作者 刘昊 张志平 杨晓娟 孙涛 《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31-1242,共12页
基于知识的视觉问答(KB-VQA)不仅需要图像信息和问题信息,还需要从知识源中获取到相关知识才能回答问题。现有方法通常使用检索器从知识库中检索外部知识,或直接从大型模型中得到隐式知识,但依靠仅有的图文信息往往不足以支撑获取相关... 基于知识的视觉问答(KB-VQA)不仅需要图像信息和问题信息,还需要从知识源中获取到相关知识才能回答问题。现有方法通常使用检索器从知识库中检索外部知识,或直接从大型模型中得到隐式知识,但依靠仅有的图文信息往往不足以支撑获取相关知识。针对检索阶段的查询和外部知识,提出了一种强化检索策略。在查询端,利用大模型中的隐式知识来增强现有的图像和问题信息,增强后的图文信息可以帮助检索器从知识库中定位到更准确的外部知识。在外部知识端,提出了预模拟交互模块来增强外部知识,该模块为知识向量生成一个新的轻量级向量,通过二者之间预先交互,使得检索器可以提前模拟查询和知识段落的交互,以便更好地捕捉查询和知识段落的语义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仅需检索少量知识便可以在OK-VQA数据集上达到61.3%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问答 知识检索 图文增强 预模拟交互 多模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isual-MODFLOW在淄博高新区地下水流场及水质模拟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1
作者 金咪 耿庆文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56-59,共4页
对研究区地下水系统在Visual MODFLOW建模环境下的模型边界进行了概化处理,确定了初始条件,进行了模型的校正及检验,成功建立了符合研究区实际地下水流场及水质的数学模型.并以此对水源地的未来水位及水质的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报,提出了... 对研究区地下水系统在Visual MODFLOW建模环境下的模型边界进行了概化处理,确定了初始条件,进行了模型的校正及检验,成功建立了符合研究区实际地下水流场及水质的数学模型.并以此对水源地的未来水位及水质的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报,提出了水源地的合理开采量.研究表明,在研究区内建立日开采能力为8800m3的优质后备水源地是可行的.此外,模型的建立为今后水源地的建设及污染防治提供了研究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sual-MODFLOW 地下水 模拟与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位移井岩屑床厚度预测模型与现场应用:以CH1-1-XX井钻井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文兵 刘涛 +4 位作者 谢伦 张勇 肖东 苏俊霖 钟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654-3662,共9页
大位移井钻井过程中,岩屑极易在斜井段及水平段环空底部积聚成床,导致憋泵、卡钻等事故,严重影响钻井施工安全和钻井时效。现有的岩屑运移及岩屑床清除模型均针对标准圆球状岩屑,与实钻中返出的岩屑形状差异较大,导致模型应用范围受限,... 大位移井钻井过程中,岩屑极易在斜井段及水平段环空底部积聚成床,导致憋泵、卡钻等事故,严重影响钻井施工安全和钻井时效。现有的岩屑运移及岩屑床清除模型均针对标准圆球状岩屑,与实钻中返出的岩屑形状差异较大,导致模型应用范围受限,无法提供更准确的现场指导。为探究大位移井非标准圆球状岩屑运移规律,通过可视化岩屑运移实验与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数值模拟结合的方法,建立了一套大位移井岩屑床厚度预测经验模型,并在CH1-1-XX井开展了现场应用,对不同开次下的钻进参数进行了优化,取得了良好效果。结果表明:利用模型预测岩屑床厚度并进行钻进工艺参数优化后,一开与二开钻井时最高岩屑床厚度分别为40.6 mm和33.9 mm,均低于同井深处的岩屑床厚度安全线,表明井眼清洁程度高,无憋卡风险。建立的岩屑床厚度预测经验模型对提高大位移井井眼净化效率,保障大位移井安全高效钻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位移井 岩屑床厚度 可视化实验 数值模拟 钻进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imulink对机械臂可视化上料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于资江 李存志 +2 位作者 于菲 谢爱军 刘国梁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0-84,共5页
自动上料设备可以通过现代化技术实现数据采集和分析,以优化制造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从而更好地实现智能制造。为了实现链板等零件的自动上料过程,文章介绍了机械臂的三维可视化人机交互平台模型的构建过程,以Gluon机械臂为分... 自动上料设备可以通过现代化技术实现数据采集和分析,以优化制造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从而更好地实现智能制造。为了实现链板等零件的自动上料过程,文章介绍了机械臂的三维可视化人机交互平台模型的构建过程,以Gluon机械臂为分析对象,进行正运动学分析和逆运动学验证,并通过Simulink搭建了控制系统模型,实现了对Gluon机械臂的联合仿真。仿真过程中,对各关节的旋转角度、角速度以及末端执行器的齐次变换矩阵实时显示。通过验证,为后期搭建实物平台提供了可行性支撑,为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系统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上料 实时可视化 运动学仿真 simulIN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2000-2022年地热数值模拟技术进展与趋势
14
作者 焦璇 李捷 +3 位作者 费舒晨 刘玉莲 姜颖 谢宇熙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24-735,共12页
基于2000−2022年分别发表在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的899和686篇地热数值模拟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利用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进行文献计量分析,探究地热数值模拟研究发展趋势、重点研究领域与热点问题.结果显示:... 基于2000−2022年分别发表在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的899和686篇地热数值模拟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利用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进行文献计量分析,探究地热数值模拟研究发展趋势、重点研究领域与热点问题.结果显示:地热数值模拟领域发文量呈指数增长,且2014年之后进入快速发展期,其中中国发文量占比最高;关键词共现和聚类时间线图谱显示重点研究方向为增强型地热系统、地源热泵、换热性能、多场耦合等.在此基础上对多场耦合过程进行总结,水-热耦合的研究起始最早且研究最多,是多场耦合的核心,可从储层物理性质和开采方式2方面出发考虑参数.三场耦合主要为水-热-力学耦合和水-热-化学耦合,在二场耦合的基础上分别加入了力学变形和地球化学反应沉淀溶解过程.其中:水-热-力学耦合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水-热-力学-化学耦合研究较少,其研究需要考虑采热过程的时间尺度效应.对主流表征裂隙的方法进行了优势和局限性的总结,离散裂隙网络模型是目前要攻坚的研究重点和热点.研究表明数值模拟方法在地热领域研究中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是目前及未来产学研应用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计量学 地热 数值模拟 可视化 CITESPACE VOSview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钻井参数监测控制与钻井风险防控技术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进 韦龙贵 +5 位作者 顾纯巍 宋宇 李晓刚 王哲 史旻 顾岳 《中国海上油气》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7-155,共9页
针对中国海上石油钻井监测控制与风险防控技术实现智能化面临的诸如海上钻井参数实时监测评价能力差等难题,根据中国海域特点改进相关理论计算模型,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软件和应用工具对海洋钻井参数进行精确预测、对海洋钻井风... 针对中国海上石油钻井监测控制与风险防控技术实现智能化面临的诸如海上钻井参数实时监测评价能力差等难题,根据中国海域特点改进相关理论计算模型,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软件和应用工具对海洋钻井参数进行精确预测、对海洋钻井风险进行评估、对海上员工进行操作监控培训等;同时引入Optidrill数据采集分析系统等国外成熟商业钻井监控软件去解决海洋钻井参数实时监控难的问题。上述技术体系应用后,中国渤海海域部分区块单井复杂工况时间降低30%以上,复杂事故处理时间减少20%以上,钻井周期减少20%以上,培训效率提升40%,最终形成了钻井工程设计可视化模拟评估技术、钻井实时监测与控制优化技术、复杂工况多方决策技术和钻井工程仿真模拟培训技术等四大关键技术。本项研究的海洋钻井参数监测控制与钻井风险防控技术体系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为实现海上安全高效钻井作业目标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钻井 智能监控 可视化模拟评估 多方决策 模拟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符号互文、数据重组与拟像再现——Sora影像叙事的修辞学建构及其审美逻辑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伟 《云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170,共9页
视觉修辞作为一种认识论的理论属性为考察Sora的先锋艺术实践提供了契机,也使得从宏观、整体性立场审视Sora成为可能。“图—文”关系作为视觉修辞符号层级的审美实践成为Sora文生视频的修辞参照,Sora对语言文本指令的修正与丰富架构了... 视觉修辞作为一种认识论的理论属性为考察Sora的先锋艺术实践提供了契机,也使得从宏观、整体性立场审视Sora成为可能。“图—文”关系作为视觉修辞符号层级的审美实践成为Sora文生视频的修辞参照,Sora对语言文本指令的修正与丰富架构了影像叙事的时空框架,使得由之形成的影像更具“故事性”。Sora对庞大视觉数据的学习与处理铺垫了其影像生成的深层路径,对视觉数据元素的提取与重组及其形成的互文关系成为其视觉叙事的另一修辞表征。“真实感”作为视觉修辞的内在意指为审视Sora的“形象”构建提供了理论合法性,一定程度上也揭示了Sora社会影响力的成因。符号表征、文本构建与传播效应是视觉修辞切入Sora影像叙事的三个视点,它在深度揭示人工智能视觉生产审美本质的同时,也加持了人们审视人类视觉表征场域这一非人化行动者的理性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修辞 SORA “图—文”关系 互文 拟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内基于虚拟仿真的跨视域行人监测研究
17
作者 陶振翔 李滢 +3 位作者 黄绪勃 王一森 张平 杨锐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1-168,共8页
为解决高层建筑楼宇或复杂开放建筑环境中多路视频数据采集成本高、长时间高质量标注难等问题,实现跨视域多路视频数据的生成与行人图像的自动标注,首先,设计虚拟现实场景,模拟行人运动并自动获取标记数据;其次,研究无监督领域自适应方... 为解决高层建筑楼宇或复杂开放建筑环境中多路视频数据采集成本高、长时间高质量标注难等问题,实现跨视域多路视频数据的生成与行人图像的自动标注,首先,设计虚拟现实场景,模拟行人运动并自动获取标记数据;其次,研究无监督领域自适应方法,降低源域数据与目标域数据的特征分布差异,使模型泛化至目标建筑场景;最后,验证模型泛化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虚拟现实场景能有效克服跨视域视频数据采集与高质量标注的困难;无监督领域自适应方法将平均首位命中率从22.02%提升至45.48%;结合源域风格转换、数据增广和目标域伪标签生成,首位命中率提升20%,降低了分布偏差,有助于实现模型在不同建筑场景中的泛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场景 虚拟仿真 跨视域 行人运动 自动标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对降雨模拟方法的机器视觉真实度对比研究
18
作者 陈君毅 夏天 +5 位作者 刘镇源 贾通 王潇屹 马雪寒 邢星宇 吴建峰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9-459,共11页
针对降雨这一视觉感知系统高暴露率及高风险触发条件,各类降雨模拟方法是主要的测试手段,但模拟降雨的真实度,会影响到测试结果的置信度。本文从图像质量与目标检测两方面选取指标,量化降雨对机器视觉产生的影响,以真实降雨下指标变化... 针对降雨这一视觉感知系统高暴露率及高风险触发条件,各类降雨模拟方法是主要的测试手段,但模拟降雨的真实度,会影响到测试结果的置信度。本文从图像质量与目标检测两方面选取指标,量化降雨对机器视觉产生的影响,以真实降雨下指标变化的数值范围与趋势为基准,对比研究不同降雨模拟方法在机器视觉维度上的真实度。此外,本文采集无雨及各级真实降雨图像共1 950张构建数据集,以得到真实降雨对机器视觉影响的统计性规律,并选取2处模拟降雨测试场地、3款仿真软件和1个生成模型进行降雨模拟测试,横向对比分析不同类型降雨模拟方法的真实度。结果显示,图像质量方面,仿真软件与场地模拟降雨设备能较好地在破坏程度的数值范围与趋势上模拟真实降雨;目标检测方面,仿真软件与生成模型在分类置信度变化值的数值范围上更接近真实降雨。总体来说,在机器视觉真实度方面数字仿真模拟降雨表现较好,后续依次为场地物理模拟降雨和生成模型模拟降雨,为智能网联汽车视觉感知系统的预期功能安全测试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模拟 真实度分析 机器视觉 视觉感知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TML的Web系统在植保机中的应用研究
19
作者 陈伟卫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1-185,共5页
为了实现农田信息的实时监控,将农田信息进行可视化处理,设计了本系统。植保机作为农田中数据采集节点和地面工作站的中继站,可实现将农田信息上传地面工作站,且可利用HTML完成农田数据的Web可视化处理。同时,依据通讯路径损耗,确定通... 为了实现农田信息的实时监控,将农田信息进行可视化处理,设计了本系统。植保机作为农田中数据采集节点和地面工作站的中继站,可实现将农田信息上传地面工作站,且可利用HTML完成农田数据的Web可视化处理。同时,依据通讯路径损耗,确定通讯频率为430M,植保机飞行高度为750 m;基于模拟退火算法,实现植保机飞行路径规划;利用HTML完成用户Web网页设计;并对系统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土壤湿度监控精度相对误差分布区间为[0.57%, 2.79%],Web网页可以实现各数据节点农田信息的实时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保机 路径规划 模拟退火算法 WEB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M的高铁大跨连续刚构拱组合桥施工控制可视化系统研究与应用
20
作者 张丽萍 王凯波 +2 位作者 王力 王征 王广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8-115,共8页
连续刚构拱组合铁路桥是一种具有复杂结构形式和施工工序繁多的桥梁类型。为实现对该类型桥梁施工过程的全面监控和管理,以目前在建最大跨径无砟轨道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拱组合体系桥为背景,阐述BIM技术在该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通过BIM技... 连续刚构拱组合铁路桥是一种具有复杂结构形式和施工工序繁多的桥梁类型。为实现对该类型桥梁施工过程的全面监控和管理,以目前在建最大跨径无砟轨道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拱组合体系桥为背景,阐述BIM技术在该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通过BIM技术对连续刚构拱组合梁桥进行参数化建模、施工动态模拟,以Visual Studio 2022作为开发平台开发了线形与应力监控系统,系统包含数据管理、测点设计、接口设计、模型应用等四大功能模块,对施工监控数据进行有效管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基于BIM数据驱动的参数化建模技术,提高了建模效率和准确性。桥梁线形数据的可视化表达简化了监控数据与设计值的对比工作,可视化模拟施工工况和动态预警提示功能为桥梁线形的发展规律分析提供参考。实现了监测数据与桥梁BIM模型的关联,方便数据存储和查找,同时可以直观地比较实测值与理论值的误差是否超限,简化了监测数据统计和对比工作。该软件系统为铁路桥梁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监测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构拱桥 铁路桥 BIM 参数化建模 施工动态模拟 可视化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