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野外Vis-NIR光谱的土壤有机质预测与制图 被引量:21
1
作者 郭燕 纪文君 +1 位作者 吴宏海 史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35-1140,共6页
利用野外实时快速获取的土壤光谱进行土壤有机质(SOM)预测与制图是精确农业与土壤遥感制图的必然需要,利用ASD FieldSpec Pro FR野外型光谱仪实时快速获取的光谱数据,去除噪声较大的边缘波段后,进行倒数的对数转换(Log(1/R))为吸收光谱... 利用野外实时快速获取的土壤光谱进行土壤有机质(SOM)预测与制图是精确农业与土壤遥感制图的必然需要,利用ASD FieldSpec Pro FR野外型光谱仪实时快速获取的光谱数据,去除噪声较大的边缘波段后,进行倒数的对数转换(Log(1/R))为吸收光谱。在分析吸收光谱和光谱指数与SOM关系的基础上,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进行SOM的建模预测并借助地统计学方法进行SOM空间变异制图研究。结果表明,建模效果好的指标分别为特征波段(R2=0.91,RPD=3.28),归一化光谱指数(R2=0.90,RPD=3.08),特征波段与3个光谱指数组合(R2=0.87,RPD=2.67),全波段(R2=0.95,RPD=4.36)。光谱指标的克里格制图与实测SOM制图表现出相同的空间变异趋势,不同的指标均达到了较好的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s-nir光谱 野外型光谱仪 土壤有机质 预测与制图 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R) 地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RS结合TQ软件对氯化铵掺假牛奶定量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范睿 周勇 +5 位作者 孙晓凯 牛金叶 孙发哲 陈杰 孔玲 陈志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7期87-91,共5页
[目的]应用近红外光谱法建立氯化铵掺假牛奶定量分析模型。[方法]氯化铵是提高牛奶中含氮量的典型掺假物质,样品直接使用近红外光谱仪采用漫反射和三氯乙酸预处理后使用透射模块分别扫描并建立定量分析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建... [目的]应用近红外光谱法建立氯化铵掺假牛奶定量分析模型。[方法]氯化铵是提高牛奶中含氮量的典型掺假物质,样品直接使用近红外光谱仪采用漫反射和三氯乙酸预处理后使用透射模块分别扫描并建立定量分析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建立了漫反射氯化铵含量定量分析模型和透射氯化铵含量定量分析模型,后者模型更加准确可靠,均方根校正标准差(RMSEC)、相关系数(R2)、均方根预测标准差(RMSEP)分别为0.032 4、0.998 4、0.049 8,回收率为107.607 4%。[结论]三氯乙酸预处理后的透射模型更加精确,可以用于牛奶中氯化铵掺假检测,为进一步研究牛奶中其他物质掺假检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奶 近红外 氯化铵 透射 漫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声振信号与可见近红外透射光谱的苹果轻度霉心病检测 被引量:1
3
作者 谷家辉 赖丽思 +1 位作者 王凯 张慧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259-267,共9页
针对单一方法对苹果轻度霉心病检测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基于近红外透射光谱和声振技术的异源信息融合方法,以提升对苹果轻度霉心病的判别能力。针对近红外光谱信号,首先分析不同预处理和特征提取方法对建模效果的影响,完成光谱特征波段... 针对单一方法对苹果轻度霉心病检测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基于近红外透射光谱和声振技术的异源信息融合方法,以提升对苹果轻度霉心病的判别能力。针对近红外光谱信号,首先分析不同预处理和特征提取方法对建模效果的影响,完成光谱特征波段的选择。针对声振信号,利用YSV工程测试与信号分析软件和Pearson相关系数优选7个时域特征。随后,通过特征拼接将光谱特征波段与时域特征组成融合特征向量,分别采用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长短时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和CNN-LSTM基于单一源特征和融合特征构建判别模型。通过模型性能分析,融合了近红外透射光谱15个特征波段与7个时域特征的CNN-LSTM组合模型对于轻度霉心病的判别性能最优,测试集的准确率、召回率、特异性和F1分数分别达到了98.31%、97.06%、97.06%和97.90%。实验结果证明本研究提出的可见近红外透射光谱与声振信号特征融合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苹果轻度霉心病的判别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近红外透射光谱 声振信号 苹果霉心病 特征融合 卷积神经网络-长短时记忆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见光和近红外光谱鲜猪肉蒸煮损失和嫩度检测的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胡耀华 熊来怡 +3 位作者 蒋国振 刘聪 郭康权 佐竹隆显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950-2953,共4页
蒸煮损失和嫩度是决定猪肉的食用品质的重要指标,文章提出了可见光/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检测真空包装猪肉的蒸煮损失和嫩度的新方法,从而实现对其快速、无损、无污染测定。利用光谱专用分析软件Unscrambler9.6对采集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分... 蒸煮损失和嫩度是决定猪肉的食用品质的重要指标,文章提出了可见光/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检测真空包装猪肉的蒸煮损失和嫩度的新方法,从而实现对其快速、无损、无污染测定。利用光谱专用分析软件Unscrambler9.6对采集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分别进行卷积平滑、二阶微分法和多元散射校正预处理,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其定量校正模型。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漫反射法的预测值与常规方法测定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1和0.78。该研究结果说明基于可见光/近红外光谱漫反射光谱的检测方法简便易行,是无损检测猪肉的蒸煮损失和嫩度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近红外光谱 蒸煮损失 肌肉嫩度 偏最小二乘法 猪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入式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的藻种鉴别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朱红艳 邵咏妮 +3 位作者 蒋璐璐 郭安鹊 潘健 何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5-79,共5页
对藻类的识别分类及其生化分析已成为海洋生物学的研究热点之一。以普通小球藻、蛋白核小球藻、微绿球藻、莱茵衣藻为样品,通过便携式USB4000微型光纤光谱仪、Y形光纤和探针,卤素光源构建的光谱采集系统对不同浓度梯度的120个微藻样本... 对藻类的识别分类及其生化分析已成为海洋生物学的研究热点之一。以普通小球藻、蛋白核小球藻、微绿球藻、莱茵衣藻为样品,通过便携式USB4000微型光纤光谱仪、Y形光纤和探针,卤素光源构建的光谱采集系统对不同浓度梯度的120个微藻样本进行浸入式可见/近红外透射光谱的原位采集,比较去基线、卷积平滑等光谱预处理方法的效果,并基于连续投影算法(SPA)筛选特征波长,通过偏最小二乘法(PLS)、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和极限学习机(ELM)进行建模,探讨采用透射光谱原位快速鉴别四种不同藻种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卷积平滑的处理效果较为理想,有效波长可用于代替原始光谱建立微藻种类判别分析模型。SPA-LV-SVM和SPA-ELM的预测效果显著高于SPA-PLS,三者的平均预测正确率分别是80%,85%,65%。浸入式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和便携式光纤探针结合的藻种鉴别方法,有效实现了对四种微藻的鉴别,为藻种鉴别和藻种分类研究领域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可见/近红外透射光谱 藻种鉴别 极限学习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可溶性固形物和糖酸比可见/近红外漫反射与漫透射在线检测对比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刘燕德 吴明明 +2 位作者 李轶凡 孙旭东 郝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424-2429,共6页
可溶性固形物和糖酸比是苹果内部品质主要评价指标之一。为此进行苹果糖酸比和可溶性固形物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和漫透射对比检测研究。180个冰糖心和红富士样品被分成建模集和预测集(136∶44),分别用于建立偏最小二乘模型和验证模型的预... 可溶性固形物和糖酸比是苹果内部品质主要评价指标之一。为此进行苹果糖酸比和可溶性固形物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和漫透射对比检测研究。180个冰糖心和红富士样品被分成建模集和预测集(136∶44),分别用于建立偏最小二乘模型和验证模型的预测能力。在运动速度5个/秒时,采集了冰糖心和红富士两种样品的可见近红外光谱。漫反射和漫透射可见近红外光谱经多元散射校正、标准正态变量变换、基线校正等预处理后,建立了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未参与建模的44个样品用于评价模型的预测能力,经比较,漫透射检测方式优于漫反射检测方式,主要因为漫透射检测方式能更有效地克服杂散光。可溶性固形物模型预测相关系数达到0.936,预测均方根误差为0.476°Brix;糖酸比模型预测相关系数达到0.785,预测均方根误差为10.94。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可见/近红外漫透射光谱技术,可实现苹果可溶性固形物和糖酸比在线检测。为大宗水果内部品质分选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近红外光谱 漫透射 漫反射 可溶性固形物 糖酸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水稻穗颈瘟染病程度分级方法研究 被引量:22
7
作者 吴迪 曹芳 +3 位作者 张浩 孙光明 冯雷 何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295-3299,共5页
采用Vis-NIR技术对水稻穗颈瘟染病程度分级方法进行了研究。分别基于原始光谱,变量标准化(SNV)预处理后和多元散射校正(MSC)预处理后的光谱,应用无信息变量消除法(UVE)结合连续投影算法(SPA)对Vis-NIR光谱区进行有效波长的选择。选择后... 采用Vis-NIR技术对水稻穗颈瘟染病程度分级方法进行了研究。分别基于原始光谱,变量标准化(SNV)预处理后和多元散射校正(MSC)预处理后的光谱,应用无信息变量消除法(UVE)结合连续投影算法(SPA)对Vis-NIR光谱区进行有效波长的选择。选择后的波长作为输入变量建立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模型。结果表明SNV-UVE-SPA建立的LS-SVM模型预测效果最好。通过SNV-UVE-SPA从全波段600个波长中选择了6个最能够反应光谱信息的波长(459,546,569,590,775和981nm)。SNV-UVE-SPA-LS-SVM组合模型对预测集样本预测得到的确定系数(Rp2),预测集的预测标准差(RMSEP)和剩余预测偏差(RPD)分别达到了0.979,0.507和6.580。结果表明,采用Vis-NIR光谱技术对水稻穗颈瘟染病程度进行分级是可行的。通过UVE-SPA得到的有效波长能够很好地代替全波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s-nir光谱 水稻穗颈瘟 无信息变量消除法 连续投影算法 变量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球藻生长过程脂肪含量动态变化快速无损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魏萱 蒋璐璐 +3 位作者 赵艳茹 邵咏妮 裘正军 何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52-1357,共6页
微藻-生物柴油转化生产要求产油微藻细胞内大量积累脂肪,而藻类脂肪的积累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因此,微藻生长过程中对藻体脂肪变化进行快速检测和分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以小球藻(Chlorella sp.)为研究对象,利用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 微藻-生物柴油转化生产要求产油微藻细胞内大量积累脂肪,而藻类脂肪的积累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因此,微藻生长过程中对藻体脂肪变化进行快速检测和分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以小球藻(Chlorella sp.)为研究对象,利用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和高光谱成像技术对不同光源培养条件下微藻生长过程脂肪动态变化和脂肪含量分布可视化分析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利用两种技术获取的小球藻透射光谱和反射光谱有差异,利用连续投影算法进行特征波长也不完全相同,但基于两种技术获得的对于脂肪含量的特征波段光谱建立的小球藻脂肪含量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预测结果接近,分别为r_(pre)=0.940,RMSEP=0.003 56和r_(pre)=0.932,RMSEP=0.004 23。研究中小球藻接种初期至生长指数期初期藻体内脂肪含量相对平稳,积累增加发生在生长对数期的末期,而在生长平稳期时的小球藻藻液中,脂肪含量较高的藻体呈现出聚集生长的状态。小球藻生长过程中生命信息快速无损检测方法的实现为微藻实际生产培养和收获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近红外光谱 高光谱成像 小球藻 脂肪 生物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见/近红外光谱快速测定土壤中的有机碳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 被引量:18
9
作者 方利民 冯爱明 林敏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27-330,共4页
为实现土壤中有机碳(TOC)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CEC)的快速检测,对300个土壤样品的可见/近红外光谱数据进行了分析。使用快速独立分量分析(FastICA)算法对光谱数据矩阵进行分解,得到独立成分和相应的混合系数矩阵,再利用误差反向传播算法(... 为实现土壤中有机碳(TOC)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CEC)的快速检测,对300个土壤样品的可见/近红外光谱数据进行了分析。使用快速独立分量分析(FastICA)算法对光谱数据矩阵进行分解,得到独立成分和相应的混合系数矩阵,再利用误差反向传播算法(back-propagation,BP)构造三层神经网络结构。为了克服传统BP神经网络结构难以确定和易于陷入局部极小点的缺点,采用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结构和初始权值,得到ICA-GA-BP模型。利用此模型对土壤中TOC含量和CEC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相关系数(R2)和预测标准偏差(RMSEP)来评价预测模型的性能,表明该模型对TOC含量和CEC测定的相关系数R2均达到0.98以上。说明文章提出的ICA-GA-BP建模方法具有很好的预测效果,为土壤品质的鉴别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近红外光谱 独立分量分析 BP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独立组分分析和BP神经网络的可见/近红外光谱蜂蜜品牌的鉴别 被引量:23
10
作者 邵咏妮 何勇 鲍一丹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02-605,共4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独立组分分析的可见/近红外光谱透射技术快速鉴别蜂蜜品牌的新方法。用独立组分分析方法获取蜂蜜的可见/近红外光谱载荷图,将载荷图中相关性最大的波段,作为人工神经网络的输入建立蜂蜜品牌的鉴别模型。建立了一个三层的B... 提出了一种基于独立组分分析的可见/近红外光谱透射技术快速鉴别蜂蜜品牌的新方法。用独立组分分析方法获取蜂蜜的可见/近红外光谱载荷图,将载荷图中相关性最大的波段,作为人工神经网络的输入建立蜂蜜品牌的鉴别模型。建立了一个三层的BP神经网络模型,各层传递函数采用S型(Sigmoid)函数,并设置网络输入层节点数为9,隐含层节点数为10,输出层节点数为3。每个品牌25个样本,3个品牌共75个样本,用来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剩余的3个品牌各5个样本用于预测,鉴别准确率达100%,模型的拟合残差为8·245365×10-5。说明基于独立组分分析的方法具有很好的鉴别效果,为蜂蜜的品牌鉴别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近红外光谱 蜂蜜 独立组分分析 BP神经网络 品牌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见光和近红外光谱的肉色检测 被引量:10
11
作者 胡耀华 郭康权 +3 位作者 铃木孝范 野口刚 胡西红 佐竹隆显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60-164,共5页
【目的】明确可见光和近红外光谱快速无污染检测猪肉颜色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漫反射光纤探头测定真空包装猪肉的光谱,用国际发光照明协会(CIE)规定的亮度(L*)、红度(a*)、黄度(b*)、色相和饱和度对猪肉颜色进行评价。【结果】测得任... 【目的】明确可见光和近红外光谱快速无污染检测猪肉颜色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漫反射光纤探头测定真空包装猪肉的光谱,用国际发光照明协会(CIE)规定的亮度(L*)、红度(a*)、黄度(b*)、色相和饱和度对猪肉颜色进行评价。【结果】测得任意厚度真空包装猪肉的可见光谱和近红外光谱,经二阶微分处理,用偏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后,所有肉色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83,且预测值与测定值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用漫反射光纤探头的可见光和近红外光谱可以预测猪肉肉色,且精度较高。利用可见光和近红外光谱可以实现猪肉颜色的快速无污染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肉 肉色检测 可见光 近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长优选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可见光/近红外光谱模型的优化(英文) 被引量:12
12
作者 林志丹 汪玉冰 +5 位作者 王儒敬 汪六三 鲁翠萍 张正勇 宋良图 刘洋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428-1435,共8页
可见光/近红外光谱模型是土壤属性预测的有效工具。波长优选在光谱建模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文中首先利用从安徽省涡阳县采集的130个砂姜黑土土壤样本获得可见光/近红外光谱,然后利用平滑与多重散射校正联合的光谱预处理方式消除光谱中... 可见光/近红外光谱模型是土壤属性预测的有效工具。波长优选在光谱建模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文中首先利用从安徽省涡阳县采集的130个砂姜黑土土壤样本获得可见光/近红外光谱,然后利用平滑与多重散射校正联合的光谱预处理方式消除光谱中的无关变量和冗余信息以提高模型预测结果的相关性,再利用SPXY方法挑选建模集样本,分别利用连续投影算法和遗传算法进行波长优选,最后利用留一法进行交互验证建立有机质含量的主成分回归模型。研究结果显示:连续投影算法和遗传算法都可以有效地减少参与建模的波长数并提高模型的准确度,尤其是遗传算法能够更好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预测精度,其相关系数、预测均方根误差和相对分析误差分别达到0.931 6,0.214 2和2.319 5。通过合适的特征波长选取,不仅计算量可以大大减少,预测精度也会有效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近红外光谱 有机质含量 光谱预处理 样本选择 波长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树叶片的叶绿素值检测与光谱特征分析方法 被引量:8
13
作者 黄凌霞 金航峰 +3 位作者 赵丽华 饶丽琴 楼程富 金佩华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18-724,共7页
为了探索一种基于光谱技术的快速、无损且准确的桑树叶片叶绿素值(SPAD)检测方法,对6个桑树品种叶片的叶绿素值与可见-近红外光谱(Vis-NIR)反射率进行了测定与分析。同一叶片因测量部位不同,SPAD值也不同;同一植株自上而下的叶片SPAD值... 为了探索一种基于光谱技术的快速、无损且准确的桑树叶片叶绿素值(SPAD)检测方法,对6个桑树品种叶片的叶绿素值与可见-近红外光谱(Vis-NIR)反射率进行了测定与分析。同一叶片因测量部位不同,SPAD值也不同;同一植株自上而下的叶片SPAD值呈上升趋势。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了6个桑品种叶片的SPAD与叶片的可见-近红外光谱反射率定量分析模型,校正相关系数均达到0.80以上,预测相关系数均达到0.79以上,表明利用可见-近红外光谱分析法能较好地检测桑树叶片的叶绿素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叶片 叶绿素值 可见-近红外光谱 偏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独立组分分析和BP神经网络的可见/近红外光谱稻谷年份的鉴别 被引量:17
14
作者 邵咏妮 曹芳 何勇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33-436,共4页
建立了一种基于独立组分分析的可见/近红外光谱反射技术快速鉴别稻谷年份的新方法.首先用独立组分分析方法获取不同年份稻谷的可见/近红外光谱载荷图,将载荷图中相关性最大的波段(特征波段)作为人工神经网络的输入建立稻谷年份的鉴别模... 建立了一种基于独立组分分析的可见/近红外光谱反射技术快速鉴别稻谷年份的新方法.首先用独立组分分析方法获取不同年份稻谷的可见/近红外光谱载荷图,将载荷图中相关性最大的波段(特征波段)作为人工神经网络的输入建立稻谷年份的鉴别模型.每个年份40个样本,3个年份共120个样本用来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剩余的3个年份各20个样本用于预测.预测的结果表明,准确率达到100%.同时通过独立组分分析,得到了稻谷主要成分对应的敏感波段.说明本文提出的基于独立组分分析的方法具有很好的鉴别效果,为稻谷的年份鉴别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近红外光谱 稻谷 独立组分分析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油品质鉴别的透射和透反射模式分析比较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菊华 朱向荣 +1 位作者 苏东林 尚雪波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1-104,218,共5页
采用近红外光谱透射模式与透反射模式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茶油进行品质鉴别。对收集的139个样品,分别用透射和透反射模式扫描,采用全光谱10 000~4 000cm-1波段,对光谱不做任何预处理,采用判别分析(discriminant a-nalysis,DA)建立油... 采用近红外光谱透射模式与透反射模式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茶油进行品质鉴别。对收集的139个样品,分别用透射和透反射模式扫描,采用全光谱10 000~4 000cm-1波段,对光谱不做任何预处理,采用判别分析(discriminant a-nalysis,DA)建立油茶籽油(包括原茶油)和其它油的分类模型,真假茶油分类模型及原茶油和精炼茶油分类模型。透反射和透射模式都能够得到满意的结果,两种光谱采集方法的分类准确率均达到92%以上,透反射采集模式要优于透射采集模式。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可作为一种简单、快速、无损、可靠的方法用于鉴别茶油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油 近红外光谱 透反射 透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猪肉肉糜品质检测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樊玉霞 廖宜涛 成芳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734-2737,共4页
以225个猪肉肉糜样本为研究对象,利用可见/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猪肉肉糜主要品质指标的的快速检测进行了研究。光谱经小波去噪后,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和支持向量机定量分析方法分别建立了肉糜中肌内脂肪、蛋白质和水分含量的可见/近红外... 以225个猪肉肉糜样本为研究对象,利用可见/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猪肉肉糜主要品质指标的的快速检测进行了研究。光谱经小波去噪后,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和支持向量机定量分析方法分别建立了肉糜中肌内脂肪、蛋白质和水分含量的可见/近红外光谱预测模型。其中,肌内脂肪的支持向量机定量预测模型最优,校正相关系数rcal和预测相关系数rval为0.889和0.888;蛋白质的偏最小二乘定量预测模型最优,校正相关系数rcal和预测相关系数rval为0.869和0.881;水分的偏最小二乘定量预测模型最优,校正相关系数rcal为0.877,预测相关系数rval为0.848,所有模型的预测相对分析误差(RPD)均小于3.0。研究表明,可见/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可用来检测猪肉肉糜品质,进一步提高所建模型的精度和稳定性可应用于实际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肉肉糜 可见/近红外光谱 小波变换 偏最小二乘回归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便携式葡萄专用可见-近红外光谱检测仪器开发与实验 被引量:11
17
作者 肖慧 孙柯 +1 位作者 屠康 潘磊庆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00-305,共6页
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研发低成本、便携式葡萄专用多参数检测仪器,用于满足葡萄采后品质快速、无损的检测需求。本仪器选用凹面全息光栅搭配电荷耦合器件的光谱仪作为核心器件,用于获取样品400~1 100 nm的漫反射光谱数据;选用卤素... 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研发低成本、便携式葡萄专用多参数检测仪器,用于满足葡萄采后品质快速、无损的检测需求。本仪器选用凹面全息光栅搭配电荷耦合器件的光谱仪作为核心器件,用于获取样品400~1 100 nm的漫反射光谱数据;选用卤素灯作为稳定可靠的光源、低OH的Y型石英光纤作为光传输的可靠媒介,并设计可调型样品池满足不同大小和品种样品的需求,基于Windows系统采用C#撰写的软件性能稳定,便于模型的更新操作。以"美人指"、"白玉霓"两个葡萄品种进行实验,指标参数包含CIE L*a*b*、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总酚含量。结果显示,本仪器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对2个品种的a*值、可溶性固形物、总酚有较好的建模效果,"美人指"各指标的模型决定系数(R_c^2)分别为0.91、0.94和0.90;"白玉霓"各指标的模型决定系数分别为0.96、0.99和0.95。最后,利用70个非建模葡萄样本模型进行外部测试,结果表明"美人指"的a*值、可溶性固形物、总酚3个指标的预测根均方误差分别为3.15、1.39°Brix和0.24 g/kg;"白玉霓"3个指标的预测根均方误差分别为0.78、1.56°Brix和0.22 g/kg。结果表明,本仪器能完成对葡萄多个理化指标的建模预测,同时样品池的设计能够满足不同品种葡萄的需求。本研究为果蔬专用型近红外仪器的开发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近红外光谱 凹面全息光栅 电荷耦合检测器 CIE L*a*b*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总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透射光谱法检测三组分食用调和油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刘福莉 陈华才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099-2102,共4页
以大豆油、花生油和玉米油三组分食用调和油为研究对象,采集样品在10000~4200cm-1范围内的近红外透射光谱,对光谱进行不同预处理后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分别建立调和油中三组分的定量分析模型,并检验模型预测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结果显示,... 以大豆油、花生油和玉米油三组分食用调和油为研究对象,采集样品在10000~4200cm-1范围内的近红外透射光谱,对光谱进行不同预处理后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分别建立调和油中三组分的定量分析模型,并检验模型预测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结果显示,一阶导数结合多元散射校正(FD+MSC),一阶导数结合减去一条直线(FD+SLS)以及一阶导数(FD)进行光谱预处理,可以得到大豆油、花生油以及玉米油含量的最优定标模型,分别是在5450.1~4597.7cm-1,7521.3~6098.1cm-1和9993.7~7498.2cm-1谱区范围内获得的。各预测模型的相关系数R2和预测均方根RMSEP分别为99.89%,1.09%;99.88%,1.17%;99.76%,1.48%;配对t检验值在0.3719~0.0079之间;预测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50%。表明傅里叶变换近红外透射光谱分析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可靠地检测三组分食用调和油中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食用调和油 偏最小二乘法 透射光谱 定量分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的南丰蜜桔可溶性固形物预测模型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许文丽 孙通 +1 位作者 胡涛 刘木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49-52,共4页
利用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对蜜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进行检测研究。采用QualitySpec型光谱仪采集蜜桔的可见/近红外透射光谱,结合多种预处理方法、三种变量优选方法以及三种建模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经比较发现,采用CARS(competitive adaptiv... 利用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对蜜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进行检测研究。采用QualitySpec型光谱仪采集蜜桔的可见/近红外透射光谱,结合多种预处理方法、三种变量优选方法以及三种建模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经比较发现,采用CARS(competitive adaptive reweighted sampling)结合多元线性回归(MLR)建立的蜜桔SSC模型效果有很大提升,变量数从401减少到27,预测相关系数由0.949上升为0.973,预测均方根误差下降了0.135,因子数下降到1。结果表明,可见/近红外漫透射光谱结合CARS方法联合MLR建模能有效优化蜜桔SSC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 近红外光谱 漫透射 CARS 多元线性回归 可溶性固形物 蜜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碱解氮含量可见/近红外光谱预测模型优化 被引量:13
20
作者 汪六三 鲁翠萍 +7 位作者 王儒敬 黄伟 郭红燕 汪玉冰 林志丹 王键 蒋庆 宋良图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16-1023,共8页
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是土壤成分检测的有效工具。波长筛选对可见/近红外模型土壤属性的预测精度有重要影响。以宁夏吴忠地区75个水稻土样为研究对象,利用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采集土壤样品光谱,采用SPXY(Sample set partitioning based o... 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是土壤成分检测的有效工具。波长筛选对可见/近红外模型土壤属性的预测精度有重要影响。以宁夏吴忠地区75个水稻土样为研究对象,利用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采集土壤样品光谱,采用SPXY(Sample set partitioning based on joint X-Y distance)方法选取了校正集和预测集样本,比较了分别采用Savitzky Golay平滑(SG smoothing)、多元散射校正(Multiple scatter correction,MSC)、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tandard normal variate,SNV)3种预处理方法对光谱数据处理后建立土壤碱解氮偏最小二乘法模型和原始光谱数据建模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遗传算法(Genetic gorithms,GA)、连续投影算法(Successive projections algorithm,SPA)、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Competitive adaptive reweighted Sampling,CARS)、随机蛙跳(Random frog,RF)进行波长筛选,最后应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基于不同波长筛选方法的土壤碱解氮含量预测模型。研究表明,由于仪器性能稳定,样品的颗粒度比较小和均匀,本次实验原始光谱数据建模效果最好;各种波长筛选方法均可有效减少参与建模的波长数,且连续投影算法优于全谱建模,所选波长数仅为全谱波长数的1%,其预测决定系数(R^2)、预测均方根误差和相对分析误差值分别为0.726,3.616,1.906。这表明连续投影算法可以有效筛选水稻土碱解氮敏感波段,为土壤碱解氮传感器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可见/近红外光谱 碱解氮 光谱预处理 波长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