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aluminum particle on properties of viscous medium during warm viscous pressure bulging 被引量:2
1
作者 GAO Tie-jun LV Yang-jie +1 位作者 LIU Qing WANG Zhong-ji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9期2085-2092,共8页
Incorporating aluminum particles into viscous medium was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the viscous medium and the efficiency of warm viscous pressure forming(WVPF)process.The influence of aluminum pa... Incorporating aluminum particles into viscous medium was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the viscous medium and the efficiency of warm viscous pressure forming(WVPF)process.The influence of aluminum particles on a viscous medium was investigated through settling,thermal conductivity,and compression experiments.Warm viscous pressure bulging(WVPB)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on polyetherimide(PEI)and AZ31B magnesium alloy sheets to determine the influence of the aluminum particles size and fraction on the forming efficiency and formed specimens based on the heating preparation times and profile curves,wall thicknesses and surface roughness values of the bulging specimen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the viscous medium and the WVPF efficiency can be greatly improved via the addition aluminum particles with appropriate size and fraction under certain temperature condition,but have less influence on other properties of viscous medi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rm viscous pressure forming aluminum particles thermal conductivity forming efficienc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racture prediction in non-isothermal viscous pressure bulging of aluminum alloy sheet using ductile fracture criterion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忠金 刘建光 李毅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0年第3期449-453,共5页
The failure of AA3003 aluminum alloy sheet metal was predicted for non-isothermal viscous pressure bulging (VPB). Utilizing the coupled thermo-mechanical finite element method combined with ductile fracture criterion,... The failure of AA3003 aluminum alloy sheet metal was predicted for non-isothermal viscous pressure bulging (VPB). Utilizing the coupled thermo-mechanical finite element method combined with ductile fracture criterion, the calculations were carried out for non-isotherm VPB at various temperatures and the influences of the initial temperature of viscous medium on failure mode of bulge specimen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ailure modes are different for the non-isothermal VPB with different initial temperatures of viscous medium. For the non-isothermal VPB of AA3003 aluminum alloy sheet with initial temperature of 250 ℃, when the initial temperature of viscous medium ranges from 150 to 180 ℃, the formability of sheet metal can be improved to a full extent. The validity of the predictions is examined by comparing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acture prediction non-isothermal viscous pressure bulging aluminum alloy sheet finite element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工况下槽底超滑移设计对液膜密封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胡琼 陈阳 +3 位作者 王锦华 王衍 丁旭 孙乐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88-699,共12页
针对液膜密封在介质压力波动、高温和高速等极端工况下易发生扰动而严重影响密封性能的问题,为寻找扰动有效抑制方法,采用数值方法对比考察了边界压力波动及考虑黏温效应时介质温度、压力和转速对槽底超滑移设计和传统无滑移条件下的液... 针对液膜密封在介质压力波动、高温和高速等极端工况下易发生扰动而严重影响密封性能的问题,为寻找扰动有效抑制方法,采用数值方法对比考察了边界压力波动及考虑黏温效应时介质温度、压力和转速对槽底超滑移设计和传统无滑移条件下的液膜空化、承载能力、泄漏特性和端面温度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压力波动时,超滑条件下的空化体积分数α、液膜开启力F_(o)和泄漏率Q波动与压力波动曲线之间无相位差,即在扰动停止后能够即刻恢复稳定运行,而在无滑移条件下存在滞后现象.在黏温效应影响下,一方面,对于2种滑移条件,F_(o)和Q达到稳定的时间与初始介质温度、初始介质压力和转速无关,而α达到稳定的时间随初始介质温度的升高而缩短,槽区平均温度T随之延长,且此二者与初始介质压力和转速也无关;另一方面,相较于无滑移条件,槽底超滑移设计可以明显缩短α、F_(o)、Q和T达到稳定的时间,显著提升F_(o)、减小α和降低T (在高转速时还可以显著降低Q),同时使Q远小于标准允许值,且较低的初始介质温度或较高的转速均可以使性能改善效果进一步增强,而初始介质压力影响甚微.本研究中表明槽底超滑移设计可以有效应对复杂环境扰动对液膜密封性能的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膜密封 压力波动 黏温效应 超滑移设计 密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AR-CCM+的全附体潜艇水压场特性及附体影响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邓辉 王尔力 +2 位作者 易文彬 孟庆昌 李沛豪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28,共7页
潜艇航行引起的流场压强变化称为潜艇水压场,其特性常被应用于水雷,以实现目标探测,攻守兼备。考虑指挥台围壳、尾翼影响,以全附体艇体为研究对象,在验证性研究的基础上,基于粘流理论研究了潜艇水压场特性,揭示了附体对艇体表面、周围... 潜艇航行引起的流场压强变化称为潜艇水压场,其特性常被应用于水雷,以实现目标探测,攻守兼备。考虑指挥台围壳、尾翼影响,以全附体艇体为研究对象,在验证性研究的基础上,基于粘流理论研究了潜艇水压场特性,揭示了附体对艇体表面、周围流场、水底流场的压强分布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附体对艇体表面的压强分布影响显著,但影响范围局限于附体小区域,而对水底处的水压场影响仅在潜艇近底航行时才略显著,可见非近底航行工况下可忽略附体影响,实现潜艇水压场的快速预报;在研究近水面航行工况时,水面兴波对海底潜艇水压场的分布存在影响,具体影响潜艇水压场的峰值大小和位置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艇水压场 粘流 全附体 压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H536燃烧室帽罩粘性介质压力成形贴模性数值分析
5
作者 滕瀚 蔡晋 +2 位作者 阚田田 李威 杨踊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1-57,共7页
针对航空发动机燃烧室帽罩贴模性难以精确控制等问题,进行了粘性介质压力成形工艺数值分析,根据成形压力与保压时间的不同,建立了7组粘性介质成形有限元模型,探究成形压力和保压时间对壁厚变化及回弹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保压时间一... 针对航空发动机燃烧室帽罩贴模性难以精确控制等问题,进行了粘性介质压力成形工艺数值分析,根据成形压力与保压时间的不同,建立了7组粘性介质成形有限元模型,探究成形压力和保压时间对壁厚变化及回弹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保压时间一定的情况下,成形压力从20 MPa提高到80 MPa时,帽罩成形的壁厚差从2%降低至0.7%,成形压力为80 MPa时回弹量达到最低值,与成形压力20 MPa相比,回弹量降低约47.1%。在成形压力一定的情况下,保压时间为0.10 s时回弹量达到最低值,与保压时间0.06 s相比,回弹量降低约60.8%。在选定参数范围内,提高成形压力可提高帽罩粘性介质成形的贴模性,相比保压时间,成形压力对帽罩缺陷特征的影响更显著,考虑到高减薄率及增厚率带来的破裂、褶皱等风险,最终选择成形压力为80 MPa,保压时间为0.10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贴模性 有限元 粘性介质压力成形 回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温度效应的盾构刀盘黏附试验及堵塞防治
6
作者 王修伟 李树忱 +2 位作者 刘祥坤 万泽恩 彭科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299-2310,共12页
土压平衡盾构在黏性地层掘进时易产生刀盘结泥饼、堵塞等问题,不仅会导致排渣不畅降低掘进效率,并且频繁的开仓处理会增加工程风险,而掘进会产生大量热量影响土体黏附性。采用自主研发的刀盘旋转黏附试验系统,探究刀盘温度与含水率、黏... 土压平衡盾构在黏性地层掘进时易产生刀盘结泥饼、堵塞等问题,不仅会导致排渣不畅降低掘进效率,并且频繁的开仓处理会增加工程风险,而掘进会产生大量热量影响土体黏附性。采用自主研发的刀盘旋转黏附试验系统,探究刀盘温度与含水率、黏土含量、黏土类型等因素联合作用下刀盘黏附效果,并分析了泡沫剂、抗黏剂在不同掺入比下堵塞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升高会使得旋转扭矩与刀盘表面的土体黏附量降低,但会加速黏土硬化;土体含水率、黏土含量对于扭矩影响趋势相反,但对黏附量影响规律相同,随着土体含水率或黏土含量增加,黏附量先增加后降低,含水率在20%、黏土含量在30%时黏附性最强;膨润土比高岭土黏附性更强;土体含水率、黏土含量与黏土类型对于黏附量的影响可以使用稠度指数进行表征,随着稠度增加黏附量会出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稠度指数在0.50~0.75时土体黏附性最强,低稠度指数土体对温度敏感性更强;单独添加泡沫剂会降低土体黏附量,但在注入比为70%时,仍存在大量土体黏附;使用泡沫剂+抗黏剂联合改良在注入比为50%时改良效果较好,继续增加注入比对土体改良效果影响较小。研究成果对于评估黏性地层土压平衡盾构掘进堵塞风险与黏性土渣土改良方案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压平衡盾构 刀盘堵塞 黏性地层 温度效应 渣土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埋地高压燃气长输管道地震响应分析
7
作者 尹训强 路建磊 +1 位作者 王峰 徐舒桐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54,共7页
城市埋地管道作为燃气输送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复杂地质条件的影响其抗震安全性尤显重要.以某城市埋地高压燃气管道工程为例,采用紧支黏弹性人工边界模拟截断边界处波动能量的逸散,细致模拟复杂地质条件、平面以及纵向弯管,基于ANSY... 城市埋地管道作为燃气输送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复杂地质条件的影响其抗震安全性尤显重要.以某城市埋地高压燃气管道工程为例,采用紧支黏弹性人工边界模拟截断边界处波动能量的逸散,细致模拟复杂地质条件、平面以及纵向弯管,基于ANSYS软件建立了高压管道-地基相互作用系统的静动力联合分析模型,开展不同敷设方法、埋深以及地基非均质条件下高压管道的地震响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明挖敷设段管道在无内压和高压工况下,腰部和顶、底部位为高应力区域,而穿越段管道受管周土影响较大,高应力区域分布在315°和135°区域;管道应力峰值随埋深增加而增大,无内压工况下管道应力峰值明显高于高压工况;在管道结构的平面或纵向弯曲处,拉应力及变形峰值均有较大的突变.研究成果可为城市类似埋地高压燃气长输管道抗震安全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地高压管道 抗震分析 平面弯管 ANSYS 紧支黏弹性人工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材粘性压力成形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邢晓冬 郭斌 +1 位作者 罗荣华 杨玉英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31-234,共4页
介绍了国际上近年来出现的利用粘性材料作为压力传递介质进行冲压成形的一种新工艺,阐述了粘性压力成形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了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并对该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冲压成形 粘性介质 粘性压力成形 数值模拟 VP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值对翼型气动参数计算精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于冲 王旭 +1 位作者 董福安 陈鹏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29,共5页
基于RAE 2822翼型,为了研究粘性底层无量纲参数y+对翼型气动参数计算精度的影响,采用ANSYS ICEM剖分的计算域网格和三维N-S控制方程的有限体积法离散格式,选取SST湍流模型,在不同的y+值下借助ANSYS CFX模块数值计算了该翼型的气动参数,... 基于RAE 2822翼型,为了研究粘性底层无量纲参数y+对翼型气动参数计算精度的影响,采用ANSYS ICEM剖分的计算域网格和三维N-S控制方程的有限体积法离散格式,选取SST湍流模型,在不同的y+值下借助ANSYS CFX模块数值计算了该翼型的气动参数,分析了相对误差,绘制了压力系数分布云图。结果表明:过大的y+值导致误差增大;在y+的理论值11.63附近,计算精度变化较小;较小的y+可使精度进一步提高,但过小的y+并不能得到过高的计算精度。y+值对翼型边界不同区域的计算精度影响有所不同,翼型气动参数数值计算时推荐y+取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性底层 数值计算 误差分析 压力系数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阶梯形件粘性介质压力成形的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新云 王忠金 王仲仁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611-613,共3页
通过压缩试验得到了粘性介质的应力—应变关系、压力衰减随冲头加载速率及时间变化的规律。采用有限元软件 DEFORM分析了在不同压边力下分别用钢凸模和粘性介质成形铝合金阶梯形件的工艺过程。结果显示 ,采用 VPF可以提高板料的成形性... 通过压缩试验得到了粘性介质的应力—应变关系、压力衰减随冲头加载速率及时间变化的规律。采用有限元软件 DEFORM分析了在不同压边力下分别用钢凸模和粘性介质成形铝合金阶梯形件的工艺过程。结果显示 ,采用 VPF可以提高板料的成形性。根据模拟结果 ,采用 VPF成功地制备了阶梯形件 ,这表明有限元法对 VPF试验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阶梯形件 粘性介质压力成形 压缩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Cr18Ni9Ti薄壁曲面件粘性介质内、外压力成形 被引量:10
11
作者 高铁军 王忠金 宋辉 《塑性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0-43,共4页
薄壁曲面零件的加工常常采用分体成形、组合焊接的方法,所需工序较多。该文提出粘性介质内、外压力成形方法,可以直接整体成形薄壁曲面零件,不需要成形后的组合焊接,并针对直径变化比达35%的1Cr18Ni9Ti薄壁曲面零件进行了内、外压力成... 薄壁曲面零件的加工常常采用分体成形、组合焊接的方法,所需工序较多。该文提出粘性介质内、外压力成形方法,可以直接整体成形薄壁曲面零件,不需要成形后的组合焊接,并针对直径变化比达35%的1Cr18Ni9Ti薄壁曲面零件进行了内、外压力成形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给出了变形过程粘性介质和坯料的流动规律和缺陷的预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薄壁曲面零件内、外压力成形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壁曲面件 粘性介质压力成形 内压 外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渗流效应下基坑水土压力计算的新方法 被引量:13
12
作者 罗勇 龚晓南 吴瑞潜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7-160,共4页
用经典的土力学理论计算基坑支护结构上的水土压力时,由于没有考虑地下水渗流对基坑土压力的影响,造成计算所得数值和实测值相差较大,针对该原因,提出了同时考虑作用在水体上的黏滞力和作用在土体上的渗透力,建立微分平衡方程,求解得到... 用经典的土力学理论计算基坑支护结构上的水土压力时,由于没有考虑地下水渗流对基坑土压力的影响,造成计算所得数值和实测值相差较大,针对该原因,提出了同时考虑作用在水体上的黏滞力和作用在土体上的渗透力,建立微分平衡方程,求解得到计算新公式,它不但能够解释“水土分算”的微观机理,而且证明了渗透力和黏滞力是分别作用在土体和水体上的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得到黏滞力和静孔隙水压力与土中的水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的重要结论.通过算例计算表明,计算结果比较接近实测量.该方法对均质成层基坑工程,边坡工程均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 水土压力 黏滞力 渗流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气体密封橡胶O形圈往复摩擦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朱启惠 丁少鹏 白少先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7-40,104,共5页
采用往复摩擦实验研究高压气体密封条件下橡胶O形圈的摩擦性能,分析密封压力大于3 MPa条件下密封压力、压缩率和橡胶材料对O形圈往复运动摩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高压条件下O形圈所呈现的摩擦力-位移时变曲线特征与低压条件相同,... 采用往复摩擦实验研究高压气体密封条件下橡胶O形圈的摩擦性能,分析密封压力大于3 MPa条件下密封压力、压缩率和橡胶材料对O形圈往复运动摩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高压条件下O形圈所呈现的摩擦力-位移时变曲线特征与低压条件相同,且黏滞特性明显。高压条件下随着密封压力的增加,丁腈橡胶O形圈最大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呈线性增长,与低压下最大摩擦力存在极大值和滑动摩擦力趋于稳定不同;高压条件下丁腈橡胶O形圈的最大摩擦力与压缩率呈非线性关系,最大摩擦力存在极大值,与低压下最大摩擦力随压缩率的增大而增大不同;与丁腈橡胶材料不同,三元乙丙橡胶、硅橡胶和氟橡胶的摩擦力随密封压力的增加而逐步增加并趋于平稳,且摩擦力小于丁腈橡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 气体密封 O形圈 黏滞特性 摩擦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泥管道输送压力损失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郝雪弟 张鹏程 +4 位作者 郭吉昌 赵学义 刘宓 邹德程 吴淼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86-88,共3页
针对高浓度膏体状煤泥管道输送流动规律不确定的现状,进行了工业级循环管道输送试验,对浓度为75%煤泥的管道输送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发现,煤泥在管道中呈结构柱塞形式运动,管道输送阻力比传统浆体管道输送阻力大1~2个数量级。管线压力... 针对高浓度膏体状煤泥管道输送流动规律不确定的现状,进行了工业级循环管道输送试验,对浓度为75%煤泥的管道输送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发现,煤泥在管道中呈结构柱塞形式运动,管道输送阻力比传统浆体管道输送阻力大1~2个数量级。管线压力沿管道近似呈线性分布,单位长度输送摩阻与平均流速成正比例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泥 管道输送 沿程压力损失 高浓度黏稠物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式离合器接合压力对接合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刘小川 张志刚 +1 位作者 石晓辉 李震宇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5年第4期7-11,共5页
通过分析湿式离合器的接合过程,应用一维平均雷诺方程和粗糙表面弹性接触模型建立湿式离合器接合过程数学模型。利用龙格-库塔数值方法对接合过程数学模型进行求解,研究湿式离合器接合压力对接合过程中黏性转矩、粗糙摩擦转矩及传递转... 通过分析湿式离合器的接合过程,应用一维平均雷诺方程和粗糙表面弹性接触模型建立湿式离合器接合过程数学模型。利用龙格-库塔数值方法对接合过程数学模型进行求解,研究湿式离合器接合压力对接合过程中黏性转矩、粗糙摩擦转矩及传递转矩的变化规律。仿真结果表明:接合压力上升越慢,其产生的黏性转矩、粗糙摩擦转矩及传递转矩响应越慢;接合压力上升特性对黏性转矩和粗糙摩擦转矩的峰值影响较小,对黏性转矩总体变化趋势影响也较小,但对粗糙摩擦转矩和传递转矩总体变化趋势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式离合器 接合压力 黏性转矩 摩擦转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稠油油藏超临界压力注汽开发技术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紫军 姜泽菊 +3 位作者 陈玉丽 于彦 关文龙 崔素丽 《石油钻探技术》 CAS 2004年第6期44-46,共3页
深层稠油油藏由于储层埋藏深、原油粘度高,油层有效吸汽所需的注汽压力往往高于常规注汽锅炉出口的额定压力,导致注气效果较差。为此,在对不同压力下饱和蒸汽焓、温度、潜热、比容以及超临界压力下蒸汽的比容、比焓等蒸汽热力学性质深... 深层稠油油藏由于储层埋藏深、原油粘度高,油层有效吸汽所需的注汽压力往往高于常规注汽锅炉出口的额定压力,导致注气效果较差。为此,在对不同压力下饱和蒸汽焓、温度、潜热、比容以及超临界压力下蒸汽的比容、比焓等蒸汽热力学性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深层稠油油藏超临界压力注汽时的井筒热损失、储层受热半径进行了模拟计算,同时进一步预测了深层稠油超临界压力注汽开采效果。认为通过研制超临界压力锅炉、完善配套工艺、实施超临界压力注汽可以实现深层稠油乃至特、超稠油油藏的有效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 注蒸汽 蒸汽压 稠油油藏 可行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地震激励下动水压力对沉管隧道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彭海阔 孟光 +1 位作者 丁麒 徐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27-1031,共5页
考虑粘-弹性人工边界、土壤的非线性及流-固耦合作用,建立了沉管隧道-土壤-流体(水)相互作用的力学模型,采用Newmark算法,对沉管隧道在地震激励下的响应进行分析.分析了不同地震激励以及不同水深条件下沉管隧道结构的应力变化,研究了动... 考虑粘-弹性人工边界、土壤的非线性及流-固耦合作用,建立了沉管隧道-土壤-流体(水)相互作用的力学模型,采用Newmark算法,对沉管隧道在地震激励下的响应进行分析.分析了不同地震激励以及不同水深条件下沉管隧道结构的应力变化,研究了动水压力对沉管隧道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只考虑水平方向地震激励时,动水压力对沉管隧道的作用影响较小,在分析时可以忽略动水压力的作用;在含有竖直分量的地震激励下,动水压力对沉管隧道的应力有较大影响,在分析沉管隧道的地震响应时,应该考虑竖向地震的作用;由于动水压力的作用,沉管隧道的最大应力位置会发生变化.结果可用于运行条件下沉管隧道的动力特性以及损伤产生发展机理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管隧道 动水压力 粘-弹性人工边界 流-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黏滞阻尼器原理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19
18
作者 黄镇 李爱群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1-65,共5页
黏滞阻尼器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消能减振装置,为了进一步改善其工作性能,研制一种新型调节阀式黏滞阻尼器。该型阻尼器在活塞上专门设计装配一种压差调节阀,以实现阻尼器性能的可控化。压差调节阀由孔道、阀芯和调压弹簧组成,阀体结构简单... 黏滞阻尼器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消能减振装置,为了进一步改善其工作性能,研制一种新型调节阀式黏滞阻尼器。该型阻尼器在活塞上专门设计装配一种压差调节阀,以实现阻尼器性能的可控化。压差调节阀由孔道、阀芯和调压弹簧组成,阀体结构简单,体积小巧。阻尼器工作时,如果外界的激励较小,阻尼介质在活塞两端压差的作用下往复流经与调节阀并联的阻尼孔,消耗外界输入的能量;若外界激励作用加大,当活塞两端压差达到或超过调节阀开启值时,通过调节阀的溢流作用,使活塞两边的压差基本保持稳定,进而控制阻尼器的最大输出阻尼力。根据该型阻尼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建立阻尼器在调节阀开启前后的简化力学模型,并对其进行力学性能试验及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阻尼器的性能达到预期的设计要求,且力学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阻尼器的实际受力情况,能有效耗散能量,保证结构及消能支撑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滞阻尼器 调节阀 力学模型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宾汉流体型稠油油藏水平井产能预测新方法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高波 何勇明 +1 位作者 张宗元 李军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1-63,共3页
为了研究非牛顿流体特性对稠油产能的影响,特别是对稠油冷采时产能预测准确性的影响,将稠油视为宾汉流体,并在考虑启动压力的基础上,利用Simpson积分方法求出了水平井两端的平均势函数。根据速度势理论,推导出了三维空间定压边界条件下... 为了研究非牛顿流体特性对稠油产能的影响,特别是对稠油冷采时产能预测准确性的影响,将稠油视为宾汉流体,并在考虑启动压力的基础上,利用Simpson积分方法求出了水平井两端的平均势函数。根据速度势理论,推导出了三维空间定压边界条件下水平井的产能预测公式,并与没有考虑启动压力的公式相比较,计算结果表明,所推导出的公式准确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水平井 宾汉流体 产能预测 启动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宾汉流体稠油非稳态渗流时地层压力分布数学模型及直井产能预测 被引量:6
20
作者 何勇明 王允诚 +1 位作者 姜淑霞 郭子义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6-58,共3页
稠油在地层中的流动具有非牛顿流体特性。将稠油视为宾汉流体,推导了宾汉流体在非稳态状况时地层孔隙中的压力分布数学模型,并求得了数值解。分析了宾汉流体的启动压力梯度对地层压力分布的影响。基于启动压力梯度,考虑宾汉流体的运动... 稠油在地层中的流动具有非牛顿流体特性。将稠油视为宾汉流体,推导了宾汉流体在非稳态状况时地层孔隙中的压力分布数学模型,并求得了数值解。分析了宾汉流体的启动压力梯度对地层压力分布的影响。基于启动压力梯度,考虑宾汉流体的运动半径和运动边界压力,推导了稠油油藏直井的产能预测公式,给出了运动半径和运动边界压力的确定方法,并与普通油藏的直井产能预测公式相比较,结果表明,稠油的非牛顿流动特性对产能预测结果具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井 稠油 启动压力 产能预测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