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6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racterization of a Powertrain Test Bed in the Context of Virtual Validation of Drivability
1
作者 Schmidt HENRIK Prokop GÜNTHER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9-19,共11页
Technological trends in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toward a software-defined and autonomous vehicle require a reassessment of today’s vehicle development process.The validation process soaringly shapes after starting wi... Technological trends in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toward a software-defined and autonomous vehicle require a reassessment of today’s vehicle development process.The validation process soaringly shapes after starting with hardware-in-the-loop testing of control units and reproducing real-world maneuvers and physical interaction chains.Here,the road-to-rig approach offers a vast potential to reduce validation time and costs significantly.The present research study investigates the maneuver reproduction of drivability phenomena at a powertrain test bed.Although drivability phenomena occur in the frequency range of most up to 30∙Hz,the design and characteristics substantially impact the test setup’s validity.By utilization of modal analysis,the influence of the test bed on the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 is shown.Furthermore,the sensitivity of the natural modes of each component,from either specimen or test bed site,is determined.In contrast,the uncertainty of the deployed measurement equipment also affects the validity.Instead of an accuracy class indication,we apply the ISO/IEC Guide 98 to the measurement equipment and the test bed setup to increase the fidelity of the validation task.In conclusion,the present paper contributes to a traceable validity determination of the road-to-rig approach by providing objective metrics and meth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wertrain test bed virtual validation modal analysis powertrain-hardware-in-the-loop DRIVABILITY measurement uncertain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仿真模型的轻型车在用RDE排放预测
2
作者 苏庆鹏 赵华 +2 位作者 胡雨馨 张帆 裴毅强 《内燃机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3,共9页
为进一步准确预测在用乘用车实时驾驶排放,搭建了以发动机-后处理虚拟仿真为核心的在用排放预测模型.首先建立了发动机一维模型,与稳态和瞬态发动机原排测试数据进行了对比和标定.结果表明:在用实际行驶排放测试(RDE)工况下,CO和NO的原... 为进一步准确预测在用乘用车实时驾驶排放,搭建了以发动机-后处理虚拟仿真为核心的在用排放预测模型.首先建立了发动机一维模型,与稳态和瞬态发动机原排测试数据进行了对比和标定.结果表明:在用实际行驶排放测试(RDE)工况下,CO和NO的原排累积质量相对误差分别为9.2%、5.8%;其次进行后处理性能试验,对后处理温度、起燃和老化模型进行标定验证,在全球轻型车测试循环工况(WLTC)前35 s,三元催化转化器轴向最大温度误差为52℃,CO、NO的排放累积质量误差为0.0385 g(5.90%)和0.0011 g(0.75%);最后利用RDE排放预测模型在不同催化器老化状态下,进行WLTC、RDE和95%分位的激烈驾驶参考循环(RTS-95)工况的排放规律探究.研究发现:NO排放对工况更加敏感,超限风险更高.设定NO瞬时质量排放阈值为8 mg/s,以RTS-95循环在分散因子为0.6条件下的NO仿真结果为例,对催化器分散因子进行预警窗口宽度探究,结果表明:增加预警窗口宽度将会降低误判率和冷启动超限的识别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模型 催化转化器老化 在用实际行驶排放测试 排放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频率响应的并网逆变器参数虚拟测量方法
3
作者 郑迪 胡天宇 +2 位作者 王颖 钱丽娟 邵海明 《计量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68,共7页
针对现有并网逆变器参数虚拟测量方法大多需要获取设备内部信息来实现参数测量,对试验条件要求较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频率响应的并网逆变器参数虚拟测量方法,仅需在设备端口施加扰动和测量输出即可实现参数的虚拟测量。首先,分析了并... 针对现有并网逆变器参数虚拟测量方法大多需要获取设备内部信息来实现参数测量,对试验条件要求较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频率响应的并网逆变器参数虚拟测量方法,仅需在设备端口施加扰动和测量输出即可实现参数的虚拟测量。首先,分析了并网逆变器的运行原理和数学模型,建立了相应的传递函数并得到频率响应特性。在此基础上构建并网逆变器的虚拟测量优化模型,并利用粒子群算法计算逼近设备实际频率响应特性的参数组合。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仅利用并网逆变器端口电压和电流测量信息实现内环、外环和锁相环控制参数的虚拟测量,且最大误差不超过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学计量 并网逆变器 频率响应 虚拟测量 粒子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学习的智能变电站二次安措票生成研究
4
作者 纪鹏 李迎华 +2 位作者 李洋 党琪 张晨阳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6-193,共8页
针对传统安措隔离方法正确率和安全性不能满足要求的问题,文中设计了智能变电站二次安措票生成系统。文中描述了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策略原理、安措生成规则和专家库的构造;介绍了智能变电站二次安措隔离系统总体构架,包括模型管理层、... 针对传统安措隔离方法正确率和安全性不能满足要求的问题,文中设计了智能变电站二次安措票生成系统。文中描述了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策略原理、安措生成规则和专家库的构造;介绍了智能变电站二次安措隔离系统总体构架,包括模型管理层、作业支撑层、生产管理层;建立安措征兆向量和安措原因向量之间的模糊矩阵,通过模糊学习推理生成安措,提出安措票自动生成规则;最后,通过在某地区的实际应用,证明了设计系统在正确性和可靠性上相较于现有安措隔离方法分别提高了3.7%和1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安措 自学习模糊模型 虚拟回路 规则引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OFRAME功能的并联机床角度检测方法
5
作者 刘兵 张云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9-121,共3页
基于并联机床的特殊结构以及法向抬刀的方法,探索出一种快速检测虚拟轴最大角度的方法,并通过实际工程应用实践,可以准确快速地检测出虚拟轴各角度定位误差。
关键词 并联机床 虚拟轴 角度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齿轮样板
6
作者 林虎 石照耀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0-255,共16页
齿轮样板是齿轮参数量值的标准实物载体,用于将齿轮国家测量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传递到各级齿轮测量仪器上,从而实现齿轮测量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保证齿轮产品质量。全面概述了齿轮样板起源及其发展历程;详细论述了齿轮样板的种类、结构及特... 齿轮样板是齿轮参数量值的标准实物载体,用于将齿轮国家测量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传递到各级齿轮测量仪器上,从而实现齿轮测量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保证齿轮产品质量。全面概述了齿轮样板起源及其发展历程;详细论述了齿轮样板的种类、结构及特点、齿轮样板的测量技术及装置、齿轮样板的国际比对、未来的发展与展望。齿轮样板迄今已历经九十多年发展,其种类在不断丰富、尺度不断延伸、复杂度不断简化,作为一种“有形”的实物量具,目前仍不可替代。未来随着“无形”的虚拟仿真测量技术发展,对“有形”实物样板的依赖将可以减弱,“无形”的技术将可能成为量值传递的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 齿轮样板 齿轮测量 量值传递与溯源 国际比对 虚拟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视频分析仪校准装置
7
作者 刘雷 徐书文 +2 位作者 韩正涛 陈鹏 韩东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62-1569,共8页
针对视频分析仪校准中主要标准器停产以及校准过程繁琐的问题,基于虚拟仪器技术,在LabVIEW开发环境下,利用M4i.6622-x8任意波形发生卡作为信号发生模块,开发了一种视频分析仪校准装置。实现了视频分析仪基本参数和失真参数的校准,给出... 针对视频分析仪校准中主要标准器停产以及校准过程繁琐的问题,基于虚拟仪器技术,在LabVIEW开发环境下,利用M4i.6622-x8任意波形发生卡作为信号发生模块,开发了一种视频分析仪校准装置。实现了视频分析仪基本参数和失真参数的校准,给出了亮度电平、色度电平、色度相位等视频基本参数和行倾斜、k_(p)系数(2T脉冲k系数)、色度-亮度增益差、色度-亮度时延差、亮度非线性失真等视频失真参数的校准信号产生过程。经过实验,技术指标可达到如下:亮度电平为±0.2%,色度电平为±0.2%,色度相位为±0.1°,行倾斜为±0.1%,k_(p)系数为±0.1%,色度-亮度增益差为±0.2%,色度-亮度时延差为±3 ns,亮度非线性失真为±0.2%;优于TG2000可编程视频信号发生器,满足视频分析仪校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参量计量 虚拟仪器 视频分析仪 校准装置 任意波形发生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虚拟垂线时差法流量计算模型实证研究
8
作者 张利茹 王刚 +2 位作者 贺永会 袁海英 马剑波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9-72,78,共5页
为提高天然河道河流流量在线监测精度,基于超声波时差法多层测流技术,提出并构建了双层虚拟垂线时差法流量计算模型,对江苏省秦淮新河水利枢纽泄洪期进行了计算,并与同期开展的走航ADCP流量比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双层虚拟... 为提高天然河道河流流量在线监测精度,基于超声波时差法多层测流技术,提出并构建了双层虚拟垂线时差法流量计算模型,对江苏省秦淮新河水利枢纽泄洪期进行了计算,并与同期开展的走航ADCP流量比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双层虚拟垂线时差法流量计算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由于天然河道水情条件复杂而导致率定期长的难题,河道流量测验精度高,计算的泄洪期河道流量与走航ADCP测量数据基本一致,相关系数为0.999,相对误差均在15%以内,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洪水期河道流量测验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航ADCP 传统时差法 流量模型 双层虚拟垂线时差法 流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测数据的飞机虚拟预装配技术发展综述 被引量:9
9
作者 郝龙 刘涵予 +6 位作者 黄翔 李泷杲 谢颖 刘春 宋金辉 喻龙 候国义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5-77,共13页
新一代飞机等航空重大型号呈现出高隐身、重载、远程、长寿等阶跃发展新特征,使得现有基于理论模型的数字化装配仿真协调技术难以满足其超高的装配精度与服役性能要求。针对上述装配精度进一步提升的新需求,介绍了一种引入装配关键特征... 新一代飞机等航空重大型号呈现出高隐身、重载、远程、长寿等阶跃发展新特征,使得现有基于理论模型的数字化装配仿真协调技术难以满足其超高的装配精度与服役性能要求。针对上述装配精度进一步提升的新需求,介绍了一种引入装配关键特征实测模型的虚拟预装配技术,通过在装配过程中精准表达零件制造误差与装配累积误差,实现在精度要求超高的装配关键部位质量精准控制与溯源调整。通过分析该技术实现特点,厘清了基于实测数据的飞机虚拟预装配技术体系框架。梳理了飞机复杂结构的装配关键特性识别与分析、面向虚拟预装配的零件几何特征测量与重构以及面向装配语义与几何特征约束的虚拟预装配分析等相关关键技术的发展现状,结合新一代飞机的超高尺寸精度与服役性能需求,得出了数字孪生体系下面向实测模型的虚拟预装配技术发展新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关键特性 数字化测量 快速重构 虚拟装配 实测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代帕洛马天文台光谱仪的虚拟刀口欠采样像质测量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汤丽峰 胡中文 +2 位作者 陈儒 周楠 季杭馨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9,共9页
天文光谱仪的成像质量可用点扩散函数或线扩散函数来表征,但其相对于光谱仪探测器通常为欠采样,很难直接测量。在新一代帕洛马天文台光谱仪的像质测试中引入虚拟刀口法进行光源物面扫描,并应用虚拟刀口法开展欠采样光谱仪像质及光源尺... 天文光谱仪的成像质量可用点扩散函数或线扩散函数来表征,但其相对于光谱仪探测器通常为欠采样,很难直接测量。在新一代帕洛马天文台光谱仪的像质测试中引入虚拟刀口法进行光源物面扫描,并应用虚拟刀口法开展欠采样光谱仪像质及光源尺度测量,通过模拟和实验研究,对比分析过采样经典直边刀口法和过采样直接测量方法,验证了虚拟刀口法具有良好的测量精度。在693 nm处,直边刀口法测得光谱仪过采样线扩散函数的半高全宽为7.05μm,虚拟刀口法测量欠采样线扩散函数的半高全宽为7.14μm,测量误差为1.3%。在0.3"视场的光源尺度下,虚拟刀口法测得689、693、701 nm欠采样线扩散函数的半高全宽分别为24.2、27.7、30.8μm,以过采样直接测量结果为参考,其测量准确度分别为98.3%,93.9%和88.8%。实验结果表明,探测器成像严重欠采样时,采用光源物面扫描的虚拟刀口法可准确测量光谱仪的成像质量,该方法结合色散系数还可实现光谱仪分辨率的测量,相关研究工作可为天文光谱仪像质的直接测量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扩散函数 线扩散函数 虚拟刀口 欠采样成像 像质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进间地面机动目标射击诸元解算方法
11
作者 刘锡楠 吴盘龙 +2 位作者 薄煜明 何山 陈伟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8-585,595,共9页
针对地面机动目标运动模式未知、无源跟踪缺乏距离量测信息导致传统射击诸元解算方法解命中精度下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纯角度测量的行进间地面机动目标射击诸元解算方法。在传统固定参数的当前统计(CS)模型基础上,利用模糊推理动态调... 针对地面机动目标运动模式未知、无源跟踪缺乏距离量测信息导致传统射击诸元解算方法解命中精度下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纯角度测量的行进间地面机动目标射击诸元解算方法。在传统固定参数的当前统计(CS)模型基础上,利用模糊推理动态调整机动频率,并根据加速度历史估计信息设置机动加速度方差,提高目标方位角的估计精度;在一次测距的基础上,基于简化刚体弹道模型,利用割弦迭代法计算出命中点坐标,并在每次迭代中利用虚拟脱靶量对射击诸元进行修正,减少对弹道方程的计算次数,提高射击诸元解算的实时性和精度。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可行,基于模型参数自适应的CS模型提高了目标角度跟踪的精度,基于虚拟脱靶量的迭代修正算法提高了诸元解算的实时性,解命中精度相对于传统射击诸元解算方法得到了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角度测量 机动目标 割弦迭代法 虚拟脱靶量 诸元解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yle3D的羽绒服虚拟缝制工艺 被引量:1
12
作者 文馨雨 郭敏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7-74,共8页
为了解决传统羽绒服装缝制中,由于工艺繁多耗时且不能快速直观呈现着装效果,而导致羽绒服装生产成本高,用户体验满意度低、较难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问题,以一款羽绒服外套为研究对象,借助Style3D建模软件完成3D虚拟缝制,并对缝制工... 为了解决传统羽绒服装缝制中,由于工艺繁多耗时且不能快速直观呈现着装效果,而导致羽绒服装生产成本高,用户体验满意度低、较难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问题,以一款羽绒服外套为研究对象,借助Style3D建模软件完成3D虚拟缝制,并对缝制工艺进行改进与优化,探讨高效可行的羽绒服装虚拟缝制工艺措施。结果表明:采用直接生成里层的方法,可有效减少虚拟缝制时间;选择合适的缝纫线类型,可使服装缝制外观更加整洁;对羽绒服底摆进行单独剪切可实现便利充绒的效果;通过将面料剪切为单层可实现袖口的双层折边效果,增加面料的额外渲染厚度,可减少碰撞检测时间,亦可提高模拟逼真度。研究结果可对类似类型服装的虚拟缝制与高效模拟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yle3D 羽绒服 虚拟缝制 工艺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传感器的结构位移视觉测量误差抑制方法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华飞 梁一鸣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5-311,共7页
温度、热浪和振动等环境因素给结构位移监测造成不可忽视的误差。虽然利用静止标志物降低视觉测量误差的原理可行,但是其适用范围却因背景标志物不易获得和控制而受到很大限制。利用视觉测量系统的现有条件,在近场布置主动光源作为误差... 温度、热浪和振动等环境因素给结构位移监测造成不可忽视的误差。虽然利用静止标志物降低视觉测量误差的原理可行,但是其适用范围却因背景标志物不易获得和控制而受到很大限制。利用视觉测量系统的现有条件,在近场布置主动光源作为误差检测虚拟传感器,摆脱对天然标志物的依赖。针对焦外成像产生的弥散圆等伴生问题,采用图像滤波、伽马变换、图像质量评估、图像二值化、边缘检测和目标检测等算法,形成一套面向弥散圆光斑的自适应图像增强算法;利用虚拟传感器的虚假位移,实现结构位移测量误差补偿,开展了仿真实验和室外结构位移视觉测量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显著降低结构位移的初始误差,残留误差满足测量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测量 虚拟传感器 误差抑制 弥散圆光斑 图像增强 自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电法虚拟仿真测量系统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子钧 简兴祥 +2 位作者 邵昌盛 易永杰 姚锦鹏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3-131,共9页
面对复杂地质、地形条件时,高密度电阻率法野外实验教学勘探工作会受到诸多限制。目前的一些虚拟系统和技术不具备仿真功能,无法很好地模拟实际勘探情况。因此,以高密度电阻率法勘探理论和有限元正演计算方法为基础,同时结合Web技术、... 面对复杂地质、地形条件时,高密度电阻率法野外实验教学勘探工作会受到诸多限制。目前的一些虚拟系统和技术不具备仿真功能,无法很好地模拟实际勘探情况。因此,以高密度电阻率法勘探理论和有限元正演计算方法为基础,同时结合Web技术、计算机图形学和三维地质建模与可视化交互技术,开发构建了一体化的三维仿真实验互动平台。在满足实验教学的同时,也可为工程勘探提供数值模拟和勘探辅助设计服务,最后通过水库大坝渗漏勘探的应用实例检验了该虚拟测量系统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电法 虚拟仿真 WEBGL 虚拟测量 有限元正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仪器技术在铁路设备测试测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睿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3-158,共6页
为适应当前铁路企业生产提质增效的发展需要,推动铁路维护装备现代化。基于虚拟仪器技术,对铁路维护装备测试测量工具进行自动化、信息化改造升级,提出2种虚拟仪器技术的应用模式,实现测试测量作业流程的重塑与优化。以可编程传统仪器... 为适应当前铁路企业生产提质增效的发展需要,推动铁路维护装备现代化。基于虚拟仪器技术,对铁路维护装备测试测量工具进行自动化、信息化改造升级,提出2种虚拟仪器技术的应用模式,实现测试测量作业流程的重塑与优化。以可编程传统仪器“铁路客车配线绝缘检测装置”和模块化仪器“LKJ外部接口信号模拟测量装置”为例,具体阐述虚拟仪器技术的应用情况,且实际应用效果较好。研究表明,虚拟仪器技术作为一种现代测控技术,与当前铁路设备维护中通过对关键参数测量来判断设备状态的维护模式较为契合,可有效降低铁路维护装备研发成本,具有一定应用前景,适合在铁路不同专业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设备 虚拟仪器 设备维护 测试测量 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量测数据的新能源电力系统区域等效惯量评估方法 被引量:5
16
作者 马燕峰 李金媛 +2 位作者 王子建 赵书强 郭润生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5406-5421,共16页
新能源发电类型、渗透率及控制方式的不同会影响电力系统实时惯量,评估惯量水平有助于提高电力系统抗扰动能力。该文在分析风电、光伏的虚拟惯性响应特性及其对电力系统频率稳定性影响的基础上,考虑负荷静态电压特性,提出一种基于量测... 新能源发电类型、渗透率及控制方式的不同会影响电力系统实时惯量,评估惯量水平有助于提高电力系统抗扰动能力。该文在分析风电、光伏的虚拟惯性响应特性及其对电力系统频率稳定性影响的基础上,考虑负荷静态电压特性,提出一种基于量测数据的新能源电力系统区域等效惯量实时评估方法。评估结果计及发电机惯量、新能源虚拟惯量和负荷等效惯量。为了减小因扰动后频率分布特性造成的误差,从加权平均数的角度提出频率采样点的选取及区域频率的计算方法,解决了量测数据众多且获取困难的问题。通过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对传统电力系统及新能源电力系统区域等效惯量评估均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电力系统 区域等效惯量评估 量测数据 联络线功率 虚拟惯性控制 荷静态电压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M平台的VR头部追踪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7
作者 张向军 黄国书 +3 位作者 邱涛 王明 尹逊刚 范兵兵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192-200,共9页
随着虚拟现实(VR)一体机的蓬勃发展,内向外六自由度(6DOF)的追踪技术已成为主流的头部追踪方案。然而,由于要同时处理大量视觉及惯性测量单元(IMU)数据,计算量较大,在ARM移动平台计算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同时达到较好的追踪精度和稳... 随着虚拟现实(VR)一体机的蓬勃发展,内向外六自由度(6DOF)的追踪技术已成为主流的头部追踪方案。然而,由于要同时处理大量视觉及惯性测量单元(IMU)数据,计算量较大,在ARM移动平台计算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同时达到较好的追踪精度和稳定性成为实现该系统的关键技术难点。为此,基于ARM移动平台和开源ORB-SLAM3算法,设计并实现一套追踪精度高、稳定性好的VR 6DOF头部追踪系统。首先,通过高精度机械臂对IMU和Camera进行联合标定,并通过IMU积分信息与VIO(Visual-Inertial Odometry)进行位姿融合优化;其次,结合VR使用场景,调低单帧图像的特征点规模,以降低算法复杂度,达到近1 kHz的6DOF位姿输出频率;最后,提出一种针对视觉跟踪丢失的快速处理策略,以提高追踪状态的稳定性。经过以上优化后的算法运行在高通XR2平台上的实验结果显示,相较于传统的ORB-SLAM3算法,所提算法在相对位置误差(RPE)和相对旋转误差(RRE)指标上分别减小了44.4%和73.4%,在实时性和精度指标上能满足VR一体机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ARM平台 六自由度 ORB-SLAM3 惯性测量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示波器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5
18
作者 王秀芳 郝建勋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2期253-254,共2页
介绍以图形化编程语言LabVIEW设计与实现一个虚拟示波器的过程的实例,具体阐述使用LabVIEW进行虚拟示波器设计的方法,从而使虚拟示波器的实现更加灵活,功能也更加强大。
关键词 虚拟仪器 示波器 LABVIEW 虚拟示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bVIEW的虚拟示波器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38
19
作者 王莉 杨鹏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2-64,共3页
介绍基于LabVIEW的虚拟示波器的设计,它是由数据采集卡采集外部信号,通过软件编程来实现仪器的显示及测量等功能。该虚拟示波器主要由数据采集、数字滤波、参数测量、频谱分析、功率谱分析和波形存储及读取模块组成,具有传统仪器所没有... 介绍基于LabVIEW的虚拟示波器的设计,它是由数据采集卡采集外部信号,通过软件编程来实现仪器的显示及测量等功能。该虚拟示波器主要由数据采集、数字滤波、参数测量、频谱分析、功率谱分析和波形存储及读取模块组成,具有传统仪器所没有的许多优点,如能保存波形及测量结果、成本低廉,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功能拓展等。实验证明,该虚拟示波器运行可靠、性能良好和结果正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仪器 示波器 LABVIE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SP的液晶显控终端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6
20
作者 初华 刘春光 +2 位作者 袁东 万强 黎伟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01-504,共4页
设计了车辆显控终端的整体结构,采用动态切图和波形平移的方法,利用DSP编程实现虚拟仪表和虚拟示波器的功能。装车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显控终端运行可靠,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性。
关键词 显控终端 动态切图 波形平移 虚拟仪表 虚拟示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