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质生产力的地域性与布局规律研究--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地理科学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樊杰 陈东 +2 位作者 李佳洺 郭锐 陈卓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60,共14页
在讨论生产力三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异,且国家间生产力要素的差异性不断扩大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新质生产力出现带来的地域属性和空间结构的变化,包括:非物质性要素在新质生产力中的重要性不断增强,新型劳... 在讨论生产力三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异,且国家间生产力要素的差异性不断扩大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新质生产力出现带来的地域属性和空间结构的变化,包括:非物质性要素在新质生产力中的重要性不断增强,新型劳动者逐步成为影响新质生产力布局中关键性的稀缺要素,创新模式呈现层级化、网络化、跨区域的特征,流空间的崛起弱化地理空间距离对于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创新效能的提升要求创新要素的高效流动,并由此产生新的不平衡。进而,从新质生产力新要素、地域综合体、国家网络系统3个方面讨论了新质生产力布局的基本规律,并通过资源环境承载力约束作用、以人为本的发展目标取向、集聚效率的内在要求、国际开放合作和区域分工协作的效能等分析,揭示了新质生产力布局演变趋势。研究认为:(1)体现“知识”价值及利益分享合理化、数字化、智能化引发的劳动者关系变化与适应性管理以及科技创新能力引发区域非均衡与空间公平的权衡,是生产关系“新转型”的机理所在;(2)重新定位主体功能、重新审视地区资源比较优势和发展路径、重新建构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是基于主体功能区战略建构适应新型生产关系的制度的主要方面;(3)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配套改革重点包括:聚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科技-教育-人才一体化的体制机制;聚焦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形成创新链和产业链在空间上耦合和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聚焦国家“一盘棋”的系统谋划,形成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形成新质生产力生产网络和体系的体制机制;聚焦开放的经济格局,形成开放的具有竞争力、安全性和韧性的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新型生产关系 地域属性 因地制宜发展 新质生产力布局 地理科学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心资本赋能新质生产力形成的路径
2
作者 焦方义 逄佳宁 焦阳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12,共10页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提质增效的新阶段,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已成为当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任务。耐心资本是引导创新资源与要素融合,推动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实践要求。因此,本文聚焦耐心资本如何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分析其在创新成...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提质增效的新阶段,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已成为当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任务。耐心资本是引导创新资源与要素融合,推动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实践要求。因此,本文聚焦耐心资本如何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分析其在创新成果转化、产业结构优化与人才集聚中的协同作用。通过实证分析发现:耐心资本对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耐心资本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更能够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其影响主要通过提升创新水平、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促进人才集聚三方面实现。因此,应充分发挥耐心资本在技术创新与结构转型中的引导作用,推动资本要素更稳定、更公平地流动,持续释放创新的潜能,形成新质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心资本 新质生产力 创新 产业结构 人才集聚 因地制宜 资金支持 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观察与思考 被引量:3
3
作者 伊彤 《中国科技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当前,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新发展阶段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经济抢抓机遇、占领产业制高点的必然要求。各地发展新质生产力应立足地方实际、直面地方问题,以实现汇聚地方力量、激发地方活力的效果。本文在对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 当前,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新发展阶段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经济抢抓机遇、占领产业制高点的必然要求。各地发展新质生产力应立足地方实际、直面地方问题,以实现汇聚地方力量、激发地方活力的效果。本文在对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进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围绕北京市近年来因地制宜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做法进行归纳阐述,并从提升战略科技力量的协同攻关能力、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优化区域创新空间布局、完善区域创新政策体系等方面提出思考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地制宜 新质生产力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推动中国式现代化 被引量:17
4
作者 纪玉山 苏美文 +10 位作者 吴勇民 于吉鑫 江中蛟 代栓平 刘元胜 孙赫泽 孙浩进 荣欣宇 陈爱雪 黄晓野 高一兰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25,共23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议明确指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这对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这是一项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将为我国高质量发展注入全新动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议明确指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这对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这是一项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将为我国高质量发展注入全新动力。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完善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完善促进数字经济和智能经济发展政策体系,促进耐心资本和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围绕“健全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本刊邀请国内著名专家、学者,撰写一组笔谈文章,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地制宜 新质生产力 体制机制 中国式现代化 生成式人工智能 耐心资本 新能源战略 绿色生产力 未来产业 独角兽企业 可持续发展 改革红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耦合法的风景园林减量设计策略 被引量:43
5
作者 成玉宁 袁旸洋 成实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12,共4页
倡导"减量化"风景园林设计并非鼓励简单地设计,也不是单纯地强调减少人为的干预,而是提倡在集约化的规划设计思维体系架构下,基于耦合原理,通过合理的人为干预,达成对景观环境资源的优化配置,这是当代风景园林设计实现科学化... 倡导"减量化"风景园林设计并非鼓励简单地设计,也不是单纯地强调减少人为的干预,而是提倡在集约化的规划设计思维体系架构下,基于耦合原理,通过合理的人为干预,达成对景观环境资源的优化配置,这是当代风景园林设计实现科学化及减量化的有效途径。作为全尺度的风景园林设计方法,耦合法不仅是一种方法论,还具备相应的可操作性。基于耦合法的设计策略以"互适性"为核心,贯彻于从项目策划、规划、设计直至建造的风景园林营造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耦合 减量 因地制宜 互适性 场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浙江省浦江县作物养分限制因子的TechnoGIN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方斌 王光火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17-422,共6页
用TechnoGIN计算浙江省浦江县作物养分限制因子时发现,按目前农业技术水平,要实现一定的目标产量,在养分投入一致,不同土地单元同一土地利用类型养分过剩率并不相同;不同作物在同一土地单元养分过剩量也各不相同.一般经济作物比粮食作... 用TechnoGIN计算浙江省浦江县作物养分限制因子时发现,按目前农业技术水平,要实现一定的目标产量,在养分投入一致,不同土地单元同一土地利用类型养分过剩率并不相同;不同作物在同一土地单元养分过剩量也各不相同.一般经济作物比粮食作物的养分过剩率相对较大,旱作作物则相对表现养分不足.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氮的淋溶和挥发量也可以通过TechnoGIN进行计算,其结果可以对环境进行评判.因此TechnoGIN不仅是计算作物养分利用的一个有效工具.它的结果对指导农业生产和进行环境保护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chnoGIN 养分计算 养分过剩 因地制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枣树生长结果特性及新时期发展管理改革对策 被引量:6
7
作者 王继贵 武婷 +2 位作者 孙一 刘全凤 孙文元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1期124-126,共3页
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发展,我国枣业已步入由传统枣业向现代枣业转变的深刻变化时期。为尽快解除传统老观念、老方式对现代枣业发展的束缚,快速普及现代枣树栽培技术,根据枣树枝芽生长结果特点,结合多年对... 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发展,我国枣业已步入由传统枣业向现代枣业转变的深刻变化时期。为尽快解除传统老观念、老方式对现代枣业发展的束缚,快速普及现代枣树栽培技术,根据枣树枝芽生长结果特点,结合多年对枣树的研究结果,提出发展管理改革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地制宜 种植业 枣树 传统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水土保持区划及功能性评价研究--以宜昌市为例 被引量:6
8
作者 韩培 董林垚 +3 位作者 王志刚 邹明洋 任洪玉 刘纪根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55-63,共9页
目前全国地级市水土保持区划工作滞后,宜昌市作为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城市水土流失严重。为突出地方特色、因地制宜地指导地方水土保持区划工作的落地实施,以宜昌市为例,在国家、省级水土保持区划成果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宜昌市地方特点,... 目前全国地级市水土保持区划工作滞后,宜昌市作为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城市水土流失严重。为突出地方特色、因地制宜地指导地方水土保持区划工作的落地实施,以宜昌市为例,在国家、省级水土保持区划成果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宜昌市地方特点,逐步进行细化,形成宜昌市水土保持四级区划,并对区划成果进行基本功能分析评价。宜昌市水土保持区划使用四级分区体系,前三级区划沿用国家水土保持区划中一级、二级、三级分区范围;四级区被分为6个水土保持片区:沿江平原丘陵农田防护区、香溪河山地生态维护区、三峡库区山地丘陵保土区、沮漳河山地丘陵保土区、清江山地水源涵养保土区以及中心城区人居环境维护区。全市共涉及5个水土保持基本功能,分别为农田防护、生态维护、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和人居环境维护。地级市水土保持区划分区既要在国家、省级水土保持区划基础上进行,同时还需突出地方特点,因地制宜。宜昌市水土流失治理应坚持预防为主,保护水源,并加强水土保持重点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区划 功能评价 因地制宜 重点监管 宜昌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长城沿线生态破坏的特点及保护对策 被引量:8
9
作者 孔繁德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2-43,共2页
中国长城沿线位于暖温带与温带的过渡地区,自东向西分别为半湿润气候、半干旱气候、干旱气候;地形地貌又多变化;因此生态脆弱。由于各种原因,中国长城沿线生态破坏严重,其中东段以水土流失为主,生态破坏的比较严重;中段则水土流失和风... 中国长城沿线位于暖温带与温带的过渡地区,自东向西分别为半湿润气候、半干旱气候、干旱气候;地形地貌又多变化;因此生态脆弱。由于各种原因,中国长城沿线生态破坏严重,其中东段以水土流失为主,生态破坏的比较严重;中段则水土流失和风沙并重;生态破坏严重,西段以风沙侵蚀为主;生态破坏很严重。中国长城沿线生态保护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因地制宜,保持水土及防沙治沙,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人工治理与自然恢复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 生态破坏 因地制宜 自然恢复 生态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浐河桃花潭滨水公园设计理念探讨 被引量:1
10
作者 龙婷 董芦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13147-13149,共3页
笔者参与了2004~2009年西安浐河桃花潭滨水公园项目的实地调研,可行性研究,规划及设计方案的论证,扩初设计及施工图设计等工作,结合景观设计的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探讨了在营造现代城市滨水公园时如何做到既"保留"又"创... 笔者参与了2004~2009年西安浐河桃花潭滨水公园项目的实地调研,可行性研究,规划及设计方案的论证,扩初设计及施工图设计等工作,结合景观设计的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探讨了在营造现代城市滨水公园时如何做到既"保留"又"创新",既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园林艺术,又在继承中有所发展创新,做到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功能元素有机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浐河 可持续性发展 因地制宜 传统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办学校分类管理背景下独立学院的发展瓶颈与对策 被引量:5
11
作者 温晶晶 阙明坤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13-15,共3页
当前,独立学院在转设评估和分类管理两个方面存在发展瓶颈。破解独立学院发展瓶颈,一方面,要加快转设、分类推进,即全面落实分类管理。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差异化”,同时依法办学,落实法人财产权;并对独立学院资产过户减免税费;加强协调... 当前,独立学院在转设评估和分类管理两个方面存在发展瓶颈。破解独立学院发展瓶颈,一方面,要加快转设、分类推进,即全面落实分类管理。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差异化”,同时依法办学,落实法人财产权;并对独立学院资产过户减免税费;加强协调,省级统筹,另一方面,要明确政策,规范引导,即明确转设和分类管理时间表,避免资本过度集中,统一实行过渡期免税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学院 民办学校 分类管理 分类推进 因地制宜 依法办学 规范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学校布局应坚持育人为本的因地制宜 被引量:4
12
作者 郝文武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19-23,共5页
农村及其教育城镇化和乡村学生减少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全面提高全民素质、坚持“一个都不能少”的标准和目标、努力办好乡村学校是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优化农村学校布局要算经济账、政治账、文化账、感情账等,但最终要全面综合考量,算... 农村及其教育城镇化和乡村学生减少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全面提高全民素质、坚持“一个都不能少”的标准和目标、努力办好乡村学校是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优化农村学校布局要算经济账、政治账、文化账、感情账等,但最终要全面综合考量,算立德树人账;坚持育人为本,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大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提高乡村学校教师和教育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教育 农村学校布局 育人为本 因地制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庸”健身观刍议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冲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21-23,共3页
中庸思想对健身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人们在健身活动中应努力实践中庸所提倡的“中道而立”、“和而不同”、“中和而知权”等思想。
关键词 健身活动 中庸 中道而立 和而不同 中和而知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家界市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14
作者 胡立和 向佐谊 郑昭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10949-10951,10954,共4页
介绍了张家界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路、措施、成效、经验及启示,以期对我国其他地区提供借鉴。
关键词 革命老区 新农村建设 因地制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城山响水源人工湖景观规划设计
15
作者 文强 《规划师》 2004年第3期43-46,共4页
青城山响水源人工湖景观规划以注重整体景观规划和生态效应为指导思想,将规划范围划分为开放性景观A、C区以及私密性景观B区,分别布置主要景点,并通过人车分流、步行优先的道路系统将其连成一体,凸显四川民居传统文化及道家文化特色。
关键词 景观规划设计 人工湖 青城山 水源 生态效应 规划范围 人车分流 道路系统 四川民居 开放性 私密性 布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管子·地员》篇看我国先秦时期的传统农业生态思想
16
作者 王鹏伟 王庆锋 张丽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355-1356,共2页
战国时期的《管子.地员》篇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有关地植物学方面的著作。篇中的相关论述涉及或暗含我国先秦时期的传统农业生态思想,对这些思想的整理和总结,丰富了我国传统农业生态思想的宝库,在一定意义上,也对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 战国时期的《管子.地员》篇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有关地植物学方面的著作。篇中的相关论述涉及或暗含我国先秦时期的传统农业生态思想,对这些思想的整理和总结,丰富了我国传统农业生态思想的宝库,在一定意义上,也对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一定的史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态观 地宜观 传统农业生态思想 三才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化发展对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徐思雨 杨悦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1-128,共8页
本文基于200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智能化发展对中国就业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智能化发展整体上促进中国就业,在第一产业减少就业,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就业。工资水平较高的地区和智能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智能化对第二产业... 本文基于200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智能化发展对中国就业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智能化发展整体上促进中国就业,在第一产业减少就业,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就业。工资水平较高的地区和智能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智能化对第二产业就业的创造效应不再显著。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 就业结构 创造效应 替代效应 因地制宜 就业渠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地形处理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双 《绿色科技》 2013年第8期25-27,共3页
阐述了地形在园林景观中的几种不同作用,并根据不同的地形采取了相关的因地制宜的处理方式,旨在合理地利用地形造就不同风格的园林风景,针对具体项目如何发挥出园林工程的特点与亮点来对地形进行巧妙地处理。
关键词 地形处理 园林景观 因地制宜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高光效宽窄行栽培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保华 翟洪凯 +1 位作者 张兴华 李红霞 《北方水稻》 CAS 2014年第6期33-34,46,共3页
引进示范了水稻高光效宽窄行栽培技术。为提高水稻的有效分蘖率,从而提高产量,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根据水稻的不同品种,出穗压圈后,其垄间交叉,重叠,相互遮阴的程度,提出了改进宽窄行距的建议。
关键词 高光效 有效分蘖 因地制宜 最佳行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圆绿茵”住区规划设计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承华 《规划师》 2003年第6期56-59,共4页
“方圆绿茵”住区规划设计在用地极不规则、设计要求高的条件下,变不利为特色,努力营造安定温馨的家园气氛:一是因地制宜组团化,创造尺度宜人的居住空间;二是环境设计与规划设计同步进行,使小区的空间与环境达到完美的统一;三是强调均好... “方圆绿茵”住区规划设计在用地极不规则、设计要求高的条件下,变不利为特色,努力营造安定温馨的家园气氛:一是因地制宜组团化,创造尺度宜人的居住空间;二是环境设计与规划设计同步进行,使小区的空间与环境达到完美的统一;三是强调均好性,让每个住户都能平等地享有良好的环境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圆绿茵” 建筑设计 设计理念 生态环境 居住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