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Ⅰ期肺腺癌VATS肺叶切除与亚肺叶切除预后比较 被引量:27
1
作者 刘洋 钟声逸 +4 位作者 何绮华 张剑嵘 陈学炜 郭敏章 何建行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7-54,共8页
背景与目的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指南推荐,大部分可手术切除的肺癌首选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解剖性肺叶切除。而研究证实肺段切除I期肺癌对肺... 背景与目的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指南推荐,大部分可手术切除的肺癌首选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解剖性肺叶切除。而研究证实肺段切除I期肺癌对肺功能的保护优于肺叶切除。目前,临床上对I期肺腺癌VATS亚肺叶切除能否获得与肺叶切除同等疗效仍未确定,现分析两种手术方式治疗I期肺腺癌预后的比较。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年1月-2011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I期肺腺癌患者,其中VATS肺叶切除222例,亚肺叶切除36例;对两组患者使用倾向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预后。结果两组匹配患者35例,匹配后VATS肺叶切除组与亚肺叶切除组的术后无病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DFS)分别为49.3个月、42.7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7);两组术后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50.3个月、49.0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2)。分期分层结果示,Ia期肺叶切除和亚肺叶切除两组术后D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Ib期肺叶切除和亚肺叶切除两组术后D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a期肺腺癌VATS亚肺叶切除的生存预后不亚于肺叶切除,Ib期肺腺癌建议选择VATS肺叶切除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ts 肺肿瘤 亚肺叶切除 肺叶切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准医疗”理念下单孔VATS肺癌根治术的发展现状、应用细节和展望 被引量:28
2
作者 邓豫 郝志鹏 付向宁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71-376,共6页
单孔电视胸腔镜手术(uni-portal u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Uni-VATS)的推广,是近年微创胸外科最重大的进展之一。随着腔镜下成像设备、切割缝合器械及电分离器械的改进,单孔VATS的应用范围已从最初的肺组织活检术逐渐扩大到解... 单孔电视胸腔镜手术(uni-portal u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Uni-VATS)的推广,是近年微创胸外科最重大的进展之一。随着腔镜下成像设备、切割缝合器械及电分离器械的改进,单孔VATS的应用范围已从最初的肺组织活检术逐渐扩大到解剖性肺叶/段切除、全肺切除、支气管/血管袖式吻合。多中心大量报道已证实:单孔VATS行肺叶切除安全、可行,清扫纵隔淋巴结的组数及总数均不低于传统多孔VATS,在疼痛、创伤及术后恢复方面也有积极的结果。虽然暂未得到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数据如5年生存率,但有序地逐步开展单孔VATS仍是微创胸外科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将围绕单孔VATS的原理及具体操作细节,结合肺癌根治术的基本操作理念进行讨论及综述,以期为单孔VATS的有序、规范化开展提出思考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电视胸腔镜 肺癌根治术 微创胸外科 精准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肺癌患者行单孔胸腔镜下肺叶或肺段切除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田笑如 钱坤 +1 位作者 张培龙 张毅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8-126,共9页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患者行单孔胸腔镜下肺叶或肺段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行单孔胸腔镜肺叶或肺段切除手术的≥60岁的387例老年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中位年龄67(60~87)...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患者行单孔胸腔镜下肺叶或肺段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行单孔胸腔镜肺叶或肺段切除手术的≥60岁的387例老年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中位年龄67(60~87)岁,其中男性171例(44.2%),女性216例(55.8%)。对老年肺癌患者的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评估老年肺癌患者行单孔胸腔镜肺段或肺叶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387例患者中共有66例(17.1%)术后出现并发症,其中1例(0.3%)患者死亡。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P=0.020)、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1)<1.5 L(P=0.017)、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diffusion capacity of the lungs for carbon monoxide as a percentage of the predicted value,DLCO%pred)<80%(P=0.016)、伴有肺部合并症病史(P<0.001)、脑卒中病史(P<0.001)、手术时长≥3 h(P=0.018)为术后出现并发症的独立预测因素。而伴有肺部合并症病史(P<0.001)及手术时长≥3 h(P=0.002)是术后出现肺部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肺癌患者可能因肺部合并症、低肺功能、手术时间等出现术后并发症,因此术前应充分评估老年肺癌患者的生理情况。通过加强围术期管理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对老年肺癌患者行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肺癌 单孔胸腔镜 术后并发症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临床早期胸腺恶性肿瘤的围手术期效果及长期生存率的比较 被引量:21
4
作者 汪灏 谷志涛 +21 位作者 丁建勇 谭黎杰 傅剑华 沈毅 魏煜程 张鹏 韩泳涛 陈椿 张仁泉 李印 陈克能 陈和忠 刘永煜 崔有斌 王允 庞烈文 于振涛 周鑫明 柳阳春 刘媛 方文涛 中国胸腺肿瘤协作组成员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453-458,共6页
背景与目的胸腔镜胸腺切除术相比开放手术治疗早期(Masaoka-Koga Ⅰ期或Ⅱ期)胸腺恶性肿瘤在理论上具有优势,然而尚未有研究报道其在长期生存率方面的差异。本研究基于中国胸腺肿瘤研究协作组(Chinese Alliance for Research in Thymoma... 背景与目的胸腔镜胸腺切除术相比开放手术治疗早期(Masaoka-Koga Ⅰ期或Ⅱ期)胸腺恶性肿瘤在理论上具有优势,然而尚未有研究报道其在长期生存率方面的差异。本研究基于中国胸腺肿瘤研究协作组(Chinese Alliance for Research in Thymomas,ChART)的数据库对此进行了研究。方法以数据库中1994年到2012年间的1,117例早期(Masaoka-Koga Ⅰ期或Ⅱ期)胸腺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41例行胸腔镜胸腺切除术,876例行开放手术。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与围手术期结果方面的差异。采用多因素分析明确影响长期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与开放手术组相比,胸腔镜组的全胸腺切除比例更高(80.5%vs73.9%,P=0.028),根治性切除率更高(98.8%vs 88.7%,P<0.000),而复发率更低(2.9%vs 16.0%,P<0.001),5年无瘤生存率更高(92%vs 83%,P=0.011),而两组的5年生存率接近(92%vs 92%,P=0.15)。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WHO分型、Masaoka-Koga分期和术后辅助治疗是影响胸腺恶性肿瘤长期生存的独立因素。结论胸腔镜胸腺切除术是治疗早期胸腺恶性肿瘤安全有效的方法,与开放手术相比其围手术期效果更好,肿瘤学疗效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恶性肿瘤 胸腺切除术 胸腔外科 开胸手术 video-assisted hToracoscopic surgery (va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距离两孔与单孔胸腔镜下肺癌手术的对比 被引量:25
5
作者 焦鹏 李简 +5 位作者 佟宏峰 吴青峻 马超 田文鑫 于瀚博 孙耀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627-1630,共4页
目的:将近距离两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及系统性淋巴结清扫这种肺癌手术方式与单孔胸腔镜肺癌手术进行对比研究,比较其手术安全性、手术效果、术后疼痛等,以期为肺癌术式选择提供更多参考。方法:收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及北京医院胸外... 目的:将近距离两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及系统性淋巴结清扫这种肺癌手术方式与单孔胸腔镜肺癌手术进行对比研究,比较其手术安全性、手术效果、术后疼痛等,以期为肺癌术式选择提供更多参考。方法:收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及北京医院胸外科2012年10月至2015年1月拟行肺癌根治性手术患者269例,纳入统计分析205例,近距离两孔法122例,单孔法83例,收集并比较围手术期各临床数据。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均无死亡或严重并发症出现,在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和住院费用方面等指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中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并发症(主要是皮下气肿、引流管口漏气及伤口愈合不良)等方面近距离两孔法优于单孔法(P<0.05)。结论 :近距离两孔胸腔镜肺癌手术是安全可行的,疼痛方面与单孔法相同,手术操作难度和并发症少于单孔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肺叶切除术 两孔胸腔镜 单孔胸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外科手术切口的演变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33
6
作者 谢冬 陈昶 姜格宁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43-346,共4页
微创、安全以及无瘤原则,是影响肺癌外科手术切口选择的最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进步,逐步出现了单操作孔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单孔VATS、机器人辅助胸腔镜切除术(robotic-assisted th... 微创、安全以及无瘤原则,是影响肺癌外科手术切口选择的最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进步,逐步出现了单操作孔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单孔VATS、机器人辅助胸腔镜切除术(robotic-assisted thoracoscopic resection,RATS)、剑突下单孔VATS、双侧同期VATS肺切除术、跨纵隔单侧进胸双侧肺切除术等新兴入路,特别是单孔VATS,目前在国内外开展已呈燎原之势。本文回顾了肺癌手术切口演变趋势,并对近年来,肺癌外科手术切口的发展趋势予以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手术切口 胸腔镜 单孔胸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瑞昔布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围术期疼痛和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5
7
作者 李小刚 童华 +2 位作者 周荣胜 朱宇麟 景桂霞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59-663,共5页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特耐)联合曲马多镇痛对肺癌患者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围术期疼痛和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48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P组)和对照组(C组)。P组术前30min静注特耐40mg,手术结束前30min静注特...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特耐)联合曲马多镇痛对肺癌患者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围术期疼痛和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48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P组)和对照组(C组)。P组术前30min静注特耐40mg,手术结束前30min静注特耐20mg和曲马多2mg/kg;C组术前30min静注生理盐水4mL,手术结束前30min静注生理盐水2mL和曲马多2mg/kg。两组麻醉诱导与维持均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记录患者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术中瑞芬太尼用量等资料。记录苏醒期间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分别在术前、手术结束即刻、术后6、12、24h抽血,测定血清IL-6、IL-8含量。在术后15min、1、2、4、8、12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同时观察患者术后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显著少于C组(P<0.05);C组在拔除气管导管即刻、拔管后5、10min的HR和MAP显著高于P组(P<0.05);C组在术后6、12、24h血清IL-6、IL-8含量较术前显著升高,与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P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应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可减少术中镇痛药用量,产生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能有效抑制术后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瑞昔布 曲马多 肺叶切除术 胸腔镜 细胞因子 疼痛 IL-6 IL-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电视辅助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8
作者 李海 徐刚 +3 位作者 宋永祥 蔡庆勇 李剑 陈成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09-811,共3页
回顾性分析65例行电视辅助胸腔镜肺叶切除术(VATS)中转开胸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病例资料,选取同期未中转开胸的117例NSCLC患者作为对照。探讨影响NSCLC患者VATS中转开胸的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患者、年龄≥65岁、肺... 回顾性分析65例行电视辅助胸腔镜肺叶切除术(VATS)中转开胸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病例资料,选取同期未中转开胸的117例NSCLC患者作为对照。探讨影响NSCLC患者VATS中转开胸的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患者、年龄≥65岁、肺结核病史、肿瘤位于上肺、肿瘤直径≥35.00 mm、胸膜粘连程度≥4级为中转开胸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肺结核病史、肿瘤位于上肺、胸膜粘连程度≥4级为中转开胸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转开胸 胸腔镜 vats 非小细胞肺癌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胸腔镜联合非气腹腹腔镜辅助食管癌根治术与常规手术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8
9
作者 郭明 胡蒙 +3 位作者 孙晓雁 雷云宏 杨清杰 叶冬青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联合非气腹腹腔镜辅助食管癌根治术较常规开胸手术的优势。方法 2006年11月~2008年5月施行电视胸腔镜联合非气腹腹腔镜辅助食管癌根治术111例(研究组),同期施行常规开胸手术110例(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联合非气腹腹腔镜辅助食管癌根治术较常规开胸手术的优势。方法 2006年11月~2008年5月施行电视胸腔镜联合非气腹腹腔镜辅助食管癌根治术111例(研究组),同期施行常规开胸手术110例(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272.3±57.9)min显著长于对照组(218.7±91.0)min(t=5.229,P=0.000);研究组术中出血量(219.7±194.4)ml显著少于对照组(590.0±324.4)ml(t=-10.304,P=0.000);研究组术后住院时间(9.6±1.7)d显著短于对照组(11.4±2.3)d(t=6.620,P=0.000)。研究组术后切口液化发生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6.3%(7/111)(P=0.007)。对照组清扫淋巴结(39.2±12.5)枚,显著少于研究组(44.3±21.0)枚(t=-2.191,P=0.029)。2组病人术后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log-rank检验,χ2=0.348,P=0.555)。结论 全胸腔镜联合非气腹腹腔镜辅助食管癌根治术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淋巴结清扫更彻底,尽管手术时间较常规手术长,但远期疗效与常规手术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手术 非气腹腹腔镜 食管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胸腔镜下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清扫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3
10
作者 张正华 马冬春 +5 位作者 徐美清 魏大中 郭明发 梅新宇 徐世斌 柯立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3期211-214,共4页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中区域淋巴结清扫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价值。方法我院2009年10月~2011年12月对181例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分别施行全胸腔镜(全胸腔镜组,n=77)及传统开胸(传统开胸组,n=104)肺癌根治术,比较2组术...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中区域淋巴结清扫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价值。方法我院2009年10月~2011年12月对181例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分别施行全胸腔镜(全胸腔镜组,n=77)及传统开胸(传统开胸组,n=104)肺癌根治术,比较2组术中清扫淋巴结数、转移的阳性淋巴结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胸管引流量及术后带胸引管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 2组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全胸腔镜组手术时间(131.0±25.6)min,与传统开胸组(129.2±26.8)min比较无显著差异(t=0.455,P=0.649),术中出血量(140.8±110.6)ml与传统开胸组(148.1±96.8)ml比较无显著差异(t=-0.472,P=0.638),术后带胸引管时间(8.4±3.1)d与传统开胸组(8.2±2.3)d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0.498,P=0.619),术后住院时间(9.8±3.7)d与传统开胸组(10.6±2.1)d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1.841,P=0.067),清扫淋巴结(20.1±7.7)枚与传统开胸组(18.9±5.6)枚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1.214,P=0.226)。全胸腔镜组术后第1天胸液量(260.9±111.9)ml,显著少于传统开胸组(322.8±103.6)ml(t=3.841,P=0.000)。术后近期复发率全胸腔镜组5.2%(4/77)与传统开胸组5.8%(6/104)无统计学差异(χ2=0.000,P=1.000)。全胸腔镜组转移率6.5%(5/77)与传统开胸组8.6%(9/104)无统计学差异(χ2=0.289,P=0.591)。结论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治疗周围型肺癌安全、有效、可行,术后胸液量少,在淋巴结清扫的彻底性方面能达到常规开胸手术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电视胸腔镜手术 淋巴结清扫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比较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庄曙明 陈亮 +1 位作者 陈广明 朱全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18-521,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及传统开胸手术(TOS)行肺叶切除术的优缺点。方法:2008年6月~2009年3月期间行肺叶切除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VATS组和TOS组,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及胸管引流时间、术后常... 目的:回顾性分析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及传统开胸手术(TOS)行肺叶切除术的优缺点。方法:2008年6月~2009年3月期间行肺叶切除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VATS组和TOS组,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及胸管引流时间、术后常见并发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有无差异。结果:VATS组手术时间、胸管引流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较TOS组无明显差异;与TOS组相比,VATS组术后疼痛明显减轻、围手术期出血量明显减少;TOS组有2例出现术后胸腔积液;VATS组手术及住院费用明显高于TOS组;两组均无死亡。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与开放手术无明显差别,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但手术费用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 传统开胸 肺叶切除术 非小细胞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在高龄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惠国 廖洪映 +6 位作者 韦正超 翁毅敏 张健 李昀 蔡松旺 余超 谷力加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4期174-176,共3页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术(VATS)在高龄患者胸部疾病中诊断与治疗的安全性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行VATS的高龄胸部疾患者67例,分析高龄患者行VATS的手术时间、胸腔引流量、胸管停留时间、术后住院...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术(VATS)在高龄患者胸部疾病中诊断与治疗的安全性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行VATS的高龄胸部疾患者67例,分析高龄患者行VATS的手术时间、胸腔引流量、胸管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VATS时间55~150min,平均90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3d,胸管停留时间7d,平均胸腔引流量332mL,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2.4%,经处理后均治愈。【结论】VATS对高龄患者较传统开胸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对伴有心肺等慢性病患者较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老年 胸腔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辅助胸腔镜在胸部肿瘤外科的应用 被引量:25
13
作者 柴立勋 孙克林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201-202,共2页
背景与目的随着内镜器械及手术技术的改善,电视胸腔镜在临床的应用愈来愈广泛。本研究的目的是总结并讨论电视辅助胸腔镜外科(videoassistedthoracoscopicsurgery,VATS)技术在76例胸部肿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7月至200... 背景与目的随着内镜器械及手术技术的改善,电视胸腔镜在临床的应用愈来愈广泛。本研究的目的是总结并讨论电视辅助胸腔镜外科(videoassistedthoracoscopicsurgery,VATS)技术在76例胸部肿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7月至2004年6月应用VATS技术治疗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包括肺楔形切除术、食管平滑肌瘤摘除术、支气管囊肿摘除术、纵隔囊肿摘除术等。结果全组患者接受VATS治疗,其中8例肺癌患者中转开胸行肺叶切除术。全组患者无死亡,并发症少,全部痊愈出院。结论VATS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和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在胸部良性肿瘤的治疗中具有很大的优势,但在胸部恶性肿瘤的治疗上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肿瘤 电视辅助胸腔镜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原发性自发性血气胸 被引量:8
14
作者 赵桂彬 崔键 +3 位作者 张凯 闫宇博 董庆 张翔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7期623-624,629,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治疗原发性自发性血气胸(primary spontaneous hemopneumofhorax,PSHP)的价值。方法2000年6月~2009年3月行VATS治疗33例PSUP。活动性出血23例,出... 目的探讨早期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治疗原发性自发性血气胸(primary spontaneous hemopneumofhorax,PSHP)的价值。方法2000年6月~2009年3月行VATS治疗33例PSUP。活动性出血23例,出血由撕裂粘连带血管及迷走动脉分支引起,用吸引器和卵圆钳清除积血及血块;粘连创面渗血用电凝止血,粘连带血管出血用内镜下生物夹夹闭;肺大疱采用结扎或Endo—GIA切除。结果33例手术顺利,手术时间97—120min,平均105min。术中清除积血量717—1275ml,平均964ml。住院3—7d,平均5d。术后并发症1例,因肺不张二次手术。无中转开胸,无围手术期死亡。33例随访27~49个月,平均37个月,无气胸或血气胸复发。结论PSHP常可危及生命,应积极早期行VATS治疗PSH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自发性血气胸 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人T4~T12肋骨头与相应椎体椎管解剖学及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朱海涛 朱余龙 +1 位作者 张烽 金国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74-777,共4页
目的:观察正常人肋骨头和相应椎体及椎管的解剖学及影像学关系。方法:解剖测量组(A组),解剖10具正常成人尸体脊柱标本,测量各节段肋骨头对椎体遮挡率(即双侧肋骨头前缘连线到椎管前壁距离与椎体前缘到椎管前缘距离百分比),以及胸椎前路... 目的:观察正常人肋骨头和相应椎体及椎管的解剖学及影像学关系。方法:解剖测量组(A组),解剖10具正常成人尸体脊柱标本,测量各节段肋骨头对椎体遮挡率(即双侧肋骨头前缘连线到椎管前壁距离与椎体前缘到椎管前缘距离百分比),以及胸椎前路置钉时最大前方安全角度以及最大后方安全角度(最大前方安全角度即以肋骨头为参照物前路牢固置入螺钉时可向椎体前方形成的最大夹角;最大后方安全角度即以肋骨头为参照物置入螺钉时螺钉不进入椎管可向椎体后方形成的最大夹角);影像测量组(B组),测量30例健康成人胸椎CT平扫片,测量CT照片上各节段肋骨头对相应椎体遮挡率、胸椎前路置钉时最大前方安全角度以及最大后方安全角度。结果:两组肋骨头对相应椎体遮挡率自上而下逐渐减小(从T4约30%到T12约-0.4%),越往头侧肋骨头相对于椎体越靠前,越往下胸椎肋骨头定位相对靠后;前方最大安全角度渐增加(T4约27°到T12约38.3°,P<0.05),后方安全角度逐渐减小(T4约23°到T12约-9°,P<0.05),A、B组间比较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术前CT片的测量肋骨头和相应椎体椎管的关系可指导胸腔镜辅助下胸椎前路手术置钉,在上段胸椎椎体前路置入螺钉时可考虑部分去除肋骨头,在下段胸椎前路置入螺钉时在肋骨头前缘可安全置入螺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骨头 胸椎 解剖学 胸腔镜 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在胸部肿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焦小龙 薛进 +3 位作者 周叔恭 周磊 严保国 孙千强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732-733,共2页
电视胸腔镜外科(VATS)在胸部肿瘤的临床应用尚存争议。自1996年10月~1997年8月,我科共行胸腔镜手术16例:肺癌切除2例,纵隔肿瘤切除3例,恶性胸水行胸膜固定术2例,恶性心包积液行心包开窗术4例,常规开胸术... 电视胸腔镜外科(VATS)在胸部肿瘤的临床应用尚存争议。自1996年10月~1997年8月,我科共行胸腔镜手术16例:肺癌切除2例,纵隔肿瘤切除3例,恶性胸水行胸膜固定术2例,恶性心包积液行心包开窗术4例,常规开胸术前诊断性探查5例,初期结果较为满意。结论:VATS创伤较小,安全有效。可选择性地用于胸部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 胸部肿瘤 诊断与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技术在肺癌支气管/肺动脉成型术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1
17
作者 彭忠民 李猛 +5 位作者 孟龙 杜贾军 王磊 张林 王晓航 陈景寒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9年第11期1139-1142,共4页
背景与目的探讨小切口微创技术和常规后外侧切口手术在支气管、肺动脉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可行性。方法患者来自山东省立医院胸外科,自2005年7月-2009年6月因肿瘤侵及支气管口和/或肺动脉,需要行支气管和/或肺动脉成形术,经腋下第3、4... 背景与目的探讨小切口微创技术和常规后外侧切口手术在支气管、肺动脉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可行性。方法患者来自山东省立医院胸外科,自2005年7月-2009年6月因肿瘤侵及支气管口和/或肺动脉,需要行支气管和/或肺动脉成形术,经腋下第3、4或5肋间弧形小切口完成的患者61例,其中3例因肿瘤同时累及部分上腔静脉,又行上腔静脉成型;经传统后外侧切口行支气管和/或肺动脉成形术46例。其中腋下小切口应用头灯照明者43例,应用胸腔镜辅助者18例。辅助胸腔镜者行上叶切除时于第2肋、第7肋间增加小切口术中用于照明及操作,术后为引流孔;下叶切除时仅增加第7肋间切口。术后3个月门诊随访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术期死亡,术后无支气管狭窄、支气管胸膜漏等严重并发症。小切口组切口长度为8cm-15cm;常规后外侧切口长度25cm-35cm,两者有统计学差异(Z=-8.860,P<0.001)。清扫纵隔淋巴结数两组相近(Z=-0.941,P=0.346)。小切口组患者术后第1天术侧上肢即可高举过头,后外侧切口组则在3d-30d做到。术后3个月复查,小切口组随访57(57/61)例,后外侧切口组41(41/46)例。小切口组49例诉刀口偶有疼痛,VAS评分1分-5分,无需药物治疗;后外侧切口组评分1分-9分,慢性疼痛方面后者较前者明显(Z=-2.812,P=0.005)。结论腋下小切口及标准后外侧切口均可施行支气管、肺动脉成型术,腋下小切口未增加手术风险及并发症,而且可彻底清扫纵隔淋巴结;此外,小切口手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伤 电视胸腔镜 肺肿瘤 支气管成型术 肺动脉成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手术16例报告
18
作者 崔忠厚 孙玉鹗 +1 位作者 黄孝迈 戴为民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7-28,共2页
共完成电视胸腔镜手术16例,包括电刀切除肺内肿块2例,纵隔囊肿摘除2例,胸腔内取异物2例,肺大泡切除和胸膜粘连术2例,纵隔淋巴结活检2例,胸膜活检和胸膜粘连术1例,凝固性血胸血块清除1例,肺楔形切除1例,左下和右下肺... 共完成电视胸腔镜手术16例,包括电刀切除肺内肿块2例,纵隔囊肿摘除2例,胸腔内取异物2例,肺大泡切除和胸膜粘连术2例,纵隔淋巴结活检2例,胸膜活检和胸膜粘连术1例,凝固性血胸血块清除1例,肺楔形切除1例,左下和右下肺叶切除各1例,恶性胸膜间皮瘤切除1例。本组无严重并发症,仅1例恶性胸膜间皮瘤术中剥离肿瘤时出血,立即改为开胸手术。16例VATS均痊愈出院。对VATS的适应证、禁忌证、手术切口、术野暴露和外科手术技术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外科手术 电视胸腔镜手术 适应证 禁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式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9
作者 朱建权 魏巍 +1 位作者 赵洪伟 宫立群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611-614,共4页
目的:比较胸腔镜手术后不同途径给予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对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8年11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60例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手术结束时使用0.25%罗哌卡因阻滞肋间神经,采用改良式胸腔外经胸... 目的:比较胸腔镜手术后不同途径给予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对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8年11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60例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手术结束时使用0.25%罗哌卡因阻滞肋间神经,采用改良式胸腔外经胸壁阻滞(试验组)和传统式胸腔内阻滞(对照组)。观察手术后12 h(T1)、24 h(T2)、48 h(T3)及72 h(T4)时两组患者静息时疼痛VAS评分及疼痛评分(Prince Henry Pain Scale,PHPS);同时观察手术后追加吗啡剂量和相关不良反应事件。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均较满意,试验组术后T1~T4各时间点VAS和P-H疼痛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吗啡用量及带管时间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在穿刺后胸膜下血肿发生例数较少。结论:胸腔镜下改良式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与传统式胸腔内阻滞均能起到术后较好镇痛效果,改良式肋间神经阻滞的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肋间神经阻滞 胸腔镜辅助胸部手术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芬奇机器人系统与胸腔镜在肺癌根治术中的近期疗效比较及经验探讨 被引量:19
20
作者 张真发 岳东升 +5 位作者 王勐 赵晓亮 李晨光 高留伟 陈晨 王长利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511-515,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达芬奇机器人与胸腔镜辅助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的近期效果,同时结合本中心开展的经验,探讨达芬奇机器人使用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方法:分析2016年8月至2020年9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相关临... 目的:对比分析达芬奇机器人与胸腔镜辅助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的近期效果,同时结合本中心开展的经验,探讨达芬奇机器人使用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方法:分析2016年8月至2020年9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相关临床数据,分为达芬奇机器人组和胸腔镜辅助组,两组分别纳入467例,进行围手术期关键指标分析。结果:与胸腔镜组相比,达芬奇机器人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淋巴结清扫站数、淋巴结清扫个数及淋巴结清扫N2站数、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第一天引流量等均有统计数差异(均P<0.05)。结论:随着对达芬奇机器人系统及手术流程的熟练掌握及操作流程优化,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更加安全可行,且术中出血量少,清扫淋巴结更彻底,术后住院时间更短。目前,初步数据显示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可以成为胸腔镜手术安全可靠的替代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 胸腔镜辅助手术 非小细胞肺癌 根治术 近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