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3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椎旁联合肋间神经阻滞对胸腔镜手术女性患者术后反弹性疼痛的影响
1
作者 徐亚杰 夏道林 +8 位作者 方兆晶 张文文 张勇 朱丽丽 许汝坤 李子萱 姜雪 刘慈宝 王晓亮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07-812,共6页
目的探讨胸椎旁联合肋间神经阻滞对女性患者行双孔视频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术后反弹性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12月至2024年8月择期行双孔VATS的女性患者150例,年龄18~44岁,BMI 18.5~28.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排列区组... 目的探讨胸椎旁联合肋间神经阻滞对女性患者行双孔视频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术后反弹性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12月至2024年8月择期行双孔VATS的女性患者150例,年龄18~44岁,BMI 18.5~28.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排列区组随机化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胸椎旁神经阻滞组(T组)与胸椎旁联合肋间神经阻滞组(L组),每组75例。两组患者于术前30 min接受术侧T_(4)及T_(6)节段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每位点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L组在手术医师完成胸腔内操作前在两切口对应肋间于胸腔镜直视下分别注射0.375%罗哌卡因各10 ml。主要指标:术后24 h内反弹性疼痛的发生情况(反弹性疼痛定义为手术部位的剧烈疼痛,NRS评分≥7分)。次要指标:术后6、12、24、36、48及72 h NRS疼痛评分、术后72 h内羟考酮用量、镇痛泵总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首次按压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和40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R-40)评分。结果与T组比较,L组术后反弹性疼痛发生率明显降低,术后24及36 h NR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72 h内羟考酮用量、镇痛泵总按压次数及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减少,首次按压时间明显延长,QoR-40评分明显升高(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纯应用胸椎旁神经阻滞比较,采用胸椎旁联合肋间神经阻滞可降低年轻女性患者双孔VATS术后反弹性疼痛的发生,减少术后镇痛药消耗量,提高术后QoR-40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辅助胸腔镜手术 反弹性疼痛 女性 胸椎神经阻滞 肋间神经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Ⅴ型先天性食管闭锁诊治分析
2
作者 黄华 马绍斌 +7 位作者 陈玄玄 薛寒 袁洋 马帅军 马晓宇 黄泓玮 陈琦 冯杰雄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77-581,共5页
目的总结Ⅴ型先天性食管闭锁(congenital esophageal atresia type V, V-CEA)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于2020年9月至2024年6月收治的8例Ⅴ-CEA患儿临床资料。收集患儿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重、临床表现... 目的总结Ⅴ型先天性食管闭锁(congenital esophageal atresia type V, V-CEA)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于2020年9月至2024年6月收治的8例Ⅴ-CEA患儿临床资料。收集患儿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重、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手术情况(手术年龄、手术方式、瘘管位置、并发症、再次手术)及预后等。结果 8例患儿中, 男3例、女5例。日龄≤28天4例, 29天至1岁3例, ≥1岁1例。体重1.9~11 kg。均因生后出现呛咳、呼吸困难、呕吐入院。术前食管造影、胸部CT三维重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诊断Ⅴ-CEA例数分别为4例、2例、8例。瘘管位于第2胸椎5例, 第7颈椎至第1胸椎2例, 第2胸椎至第3胸椎1例。入院后4~24 d内行经胸腔入路(6例)或左侧颈部入路(2例)手术, 其中胸腔镜联合纤维支气管镜手术(双镜联合)4例, 双镜联合中转开胸手术1例, 开胸联合纤维支气管镜手术1例, 颈部入路联合纤维支气管镜手术2例。术后2例出现声嘶伴吞咽障碍, 无一例吻合口瘘或瘘管复发。随访1~18个月, 1例于术后4个月复发并于本院再次手术;1例于术后3个月复发并于外院再次手术;2例出现轻微呛咳, 于18个月后症状逐渐消失;其余4例无明显并发症。结论胸腔镜手术或开放手术中, 联合纤维支气管镜进行Ⅴ-CEA瘘管定位及修补术安全可行, 具有快速精准定位瘘管、降低手术操作难度、节省手术时间等优点, 术中缝扎离断瘘管并修补气管侧及食管侧瘘口, 可以有效减少术后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闭锁 先天性 外科手术 胸外科手术 电视辅助 胸腔镜 纤维支气管镜 治疗结果 手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手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肺气道畸形术后免胸管留置的初步研究
3
作者 李潇 蔡纯 +5 位作者 周槟 娄蕾 沈玲会 张刚 周晓彤 俞钢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5-69,共5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肺气道畸形(congenital pulmonary airway malformation,CPAM)免胸管留置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19年5月~2022年8月胸腔镜手术治疗145例婴幼儿CDAM的临床资料,其中6例手术结束时留置胸...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肺气道畸形(congenital pulmonary airway malformation,CPAM)免胸管留置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19年5月~2022年8月胸腔镜手术治疗145例婴幼儿CDAM的临床资料,其中6例手术结束时留置胸管,139例患儿手术结束时不留置胸管,肺段切除99例,肺叶切除36例,肺叶合并肺段切除4例,观察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145例行胸腔镜手术,无中转开胸,无围手术期死亡。6例手术结束时留置胸管,余139例患儿手术结束时不留置胸管。手术时间(42.0±16.6)min,术中出血量(2.7±2.0)ml。术后因气胸或胸腔积液置入胸管患儿6例,置入率4.3%;余133例患儿常规术后第3天复查胸部X线片,其中8例术侧轻度气胸(肺压缩<20%)均不需要进一步处理,出院前复查胸片,气胸均基本吸收。所有患儿均顺利康复出院,住院时间(6.6±1.3)d。结论胸腔镜治疗婴幼儿CPAM术后不置胸管对选择性患儿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手术 先天性肺气道畸形 胸管 胸腔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肺气道畸形或肺隔离症合并同侧纵隔支气管源性囊肿7例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华善 翟允鹏 +5 位作者 郭锐 白月霞 许洪修 黄赛 沈刚 张士松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2-96,共5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肺气道畸形(congenital pulmonary airway malformation,CPAM)或肺隔离症合并同侧纵隔支气管源性囊肿的可行性。方法2019年7月~2024年7月我们采用胸腔镜手术治疗CPAM或肺隔离症合并支气管源性囊肿7例...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肺气道畸形(congenital pulmonary airway malformation,CPAM)或肺隔离症合并同侧纵隔支气管源性囊肿的可行性。方法2019年7月~2024年7月我们采用胸腔镜手术治疗CPAM或肺隔离症合并支气管源性囊肿7例。侧胸入路三孔法全胸腔镜手术,患儿健侧卧位,观察孔为肩胛下线与第5肋间交点处,操作孔根据手术需要结合腔镜菱形法建立,三孔均使用5 mm trocar。CO_(2)气胸压力4 mm Hg,流量2 L/min,根据患儿术中情况随时调整。手术切口以肺手术为主进行设计,先进行肺部手术,再切除支气管源性囊肿,必要时分块切除以避免气管的严重并发症。结果7例手术均在胸腔镜下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37~191 min(中位时间101 min)。术中出血量1~15 ml(中位数5 ml)。1例未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6例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留置1~5 d(中位数3 d)。术后病理:CPAM合并支气管源性囊肿5例,其中2型(细支气管型)4例,3型(细支气管/肺泡型)1例,叶外型肺隔离症合并支气管源性囊肿2例。7例随访6~57个月(中位数27个月),胸部CT示均无病变复发。结论小儿CPAM或肺隔离症可能同时合并支气管源性囊肿,术前影像学检查与手术观察相对应,仔细探查,避免漏诊。胸腔镜手术治疗小儿CPAM或肺隔离症合并同侧纵隔支气管源性囊肿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手术 小儿 先天性肺气道畸形 肺隔离症 支气管源性囊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胸腔镜与常规开胸术后血清VEGF、MMP-9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田文鑫 佟宏峰 +3 位作者 孙耀光 吴青峻 马超 焦鹏 《中国肺癌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4-29,共6页
背景与目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是重要的促血管生成因子,它们在肺癌血管生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 背景与目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是重要的促血管生成因子,它们在肺癌血管生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围手术期血清VEGF及MMP-9水平变化的规律,同时比较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及常规开胸手术(traditional open surgery,TOS)后上述指标变化的差异。方法选取卫生部北京医院胸外科2010年10月-2012年8月收治的NSCLC患者43例,入组患者均在全麻下行肺叶切除、系统淋巴结清扫术,所有患者均于术前1天、术后第1、2、3、7天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VEGF及MMP-9的水平,观察围手术期两指标的变化规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入组患者分为胸腔镜组(VATS组,25例)及常规开胸组(TOS组,18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血清VEGF及MMP-9变化的差异。结果 NSCLC患者术后血清VEGF及MMP-9水平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分别于术后第2天、第3天达到峰值浓度,与术前相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31,P=0.020),术后第7天时,两者水平仍高于术前。VATS组和TOS组两组术后VEGF及MMP-9水平也均出现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规律,变化幅度以TOS组明显,但两组间两指标变化趋势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2.022,P=0.163;F=1.703,P=0.199)。结论 NSCLC患者术后早期均出现血清VEGF及MMP-9水平的升高,变化幅度以TOS组略明显,但VATS与TOS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胸腔镜 VEGF MMP-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和菱形肌-肋间肌阻滞对胸腔镜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3
6
作者 马楚洲 陈琼仪 +2 位作者 林梓霞 郑良杰 吴萍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61-1064,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和菱形肌-肋间肌阻滞(RIB)对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早期疼痛及术后康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78例,男51例,女27例,年龄50-70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超声引导下T...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和菱形肌-肋间肌阻滞(RIB)对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早期疼痛及术后康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78例,男51例,女27例,年龄50-70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超声引导下TPVB组(A组)和超声引导下RIB组(B组),每组39例。全麻诱导前,A组、B组分别采用0.33%罗哌卡因25 ml行超声引导下TPVB和RIB。记录阻滞操作时间和阻滞持续时间。记录术后2、6、24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记录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用量和补救镇痛例数。记录开始进食时间、开始下地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记录PACU低氧血症、气胸、穿刺部位出血或血肿、局麻药中毒、术后谵妄、术后肺不张、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B组阻滞操作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两组阻滞持续时间、不同时点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用量、补救镇痛率、开始进食时间、开始下地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中,行超声引导下菱形肌-肋间肌阻滞的患者术后恢复质量不差于行胸椎旁神经阻滞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菱形肌-肋间肌阻滞 胸椎旁神经阻滞 胸腔镜手术 术后早期疼痛 恢复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小结节电视胸腔镜术前辅助定位技术中国专家共识
7
作者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专业委员会 张致远 +2 位作者 苏天昊 金龙 邹英华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3-237,共5页
术前辅助定位肺小结节可有效提高电视胸腔镜切除术(VATS)的安全性及成功率,但相关技术选择尚存在争议。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从事肺恶性肿瘤治疗相关的介入放射学专家,基于临床经验和循证医学证据,提出针对肺小结节... 术前辅助定位肺小结节可有效提高电视胸腔镜切除术(VATS)的安全性及成功率,但相关技术选择尚存在争议。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从事肺恶性肿瘤治疗相关的介入放射学专家,基于临床经验和循证医学证据,提出针对肺小结节VATS术前辅助定位技术的中国专家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胸腔镜 胸外科手术 电视辅助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前药物相关问题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8
作者 刘英坤 庞宁 +5 位作者 马超群 樊榕榕 刘一 刘彦国 黄琳 张晓红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64-770,共7页
目的对胸外科接受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的患者术前药物相关问题(DRPs)进行评价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23年3月1日—5月31日接受VATS且至少存在1种合并症的患者,临床药师采用欧洲医药保健网(PCNE)分类系统(V 9.1)对DRPs进行评价,并... 目的对胸外科接受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的患者术前药物相关问题(DRPs)进行评价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23年3月1日—5月31日接受VATS且至少存在1种合并症的患者,临床药师采用欧洲医药保健网(PCNE)分类系统(V 9.1)对DRPs进行评价,并分析发生(或潜在)DRPs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患者300例,其中174例共涉及DRPs 200次。最常见的DRPs是治疗安全性问题(47.50%),其次是治疗有效性问题(46.00%)和其他问题(6.50%)。产生问题原因最多的是药物选择原因(33.83%),其次是其他原因(33.33%)和患者相关原因(19.90%)。针对DRPs进行了367次干预,干预手段最多的是药物层面(55.86%),其次是医生层面(39.24%)和患者层面(3.54%)。最终96.00%的干预方案被接受,86.50%的问题得到全部解决。合并症、用药品种数、身体质量指数(BMI)、住院时间在发生DRPs组与未发生DRPs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症、用药品种数、BMI是胸外科VATS患者术前发生(或潜在)DRPs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临床药师使用PCNE分类系统可有效评价胸外科VATS患者术前DRPs,合并症、用药品种数、BMI是术前DRPs发生的影响因素。临床实践中应重点关注这些影响因素,以优化治疗策略,减少DRPs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相关问题 电视胸腔镜手术 欧洲医药保健网分类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毕持续泵注个体化小剂量瑞芬太尼对胸腔镜肺部分切除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9
作者 张静玉 张云森 +4 位作者 杨慧 方言 吴浩 张佳成 陈齐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84-589,共6页
目的 观察术毕持续泵注个体化小剂量瑞芬太尼对胸腔镜肺部分切除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胸腔镜肺部分切除术患者120例,男56例,女64例,年龄18~80岁,BMI 18.5~30.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四... 目的 观察术毕持续泵注个体化小剂量瑞芬太尼对胸腔镜肺部分切除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胸腔镜肺部分切除术患者120例,男56例,女64例,年龄18~80岁,BMI 18.5~30.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四组:A组、B组、C组和D组,每组30例。A组、B组和C组术毕分别按照患者的基础速率(术毕前30 min的平均速率)的1/2、1/4、1/8持续泵注瑞芬太尼;D组术毕停止泵注瑞芬太尼,将生理盐水按基础速率的1/2持续泵注。四组均泵注至拔管后10 min。记录拔管后10 min的Riker镇静躁动评分(RSAS)。记录拔管时、拔管后5、10、15 min及术后6 h的VAS疼痛评分。记录拔管时呛咳发生情况、自主呼吸恢复及拔管时间。记录拔管时、拔管后5、10、15 min的HR和MAP。记录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术后消耗氟比洛芬酯例数以及术后需行肋间神经阻滞例数。结果 与D组比较,A组、B组和C组拔管后10 min的RSAS评分、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拔管后5、10、15 min的VAS疼痛评分、拔管时呛咳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0.05),拔管时间均明显延长(P<0.05),A组和C组拔管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A组和B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明显延长(P<0.05),A组拔管后5、10、15 min的MAP和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需行肋间神经阻滞率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A组和B组拔管时间明显延长(P<0.05)。与A组比较,B组和C组RSAS评分、拔管时、拔管后5、10 min VAS疼痛评分明显升高(P<0.05)。结论 术毕持续泵注个体化小剂量瑞芬太尼可以降低胸腔镜肺部分切除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同时降低拔管时呛咳发生率,提高患者苏醒期舒适度,其中以术毕前30 min瑞芬太尼平均泵注速率的1/8维持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苏醒期躁动 胸腔镜 肺叶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多卡因静脉输注对视频辅助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
10
作者 朱牡丹 张春兰 +1 位作者 施舟 沈方明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8-363,共6页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持续输注对视频辅助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视频辅助胸腔镜手术患者90例,男50例,女40例,年龄18~80岁,BMI 18.5~30.0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利多卡因...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持续输注对视频辅助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视频辅助胸腔镜手术患者90例,男50例,女40例,年龄18~80岁,BMI 18.5~30.0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利多卡因组(L组,n=46)和生理盐水组(C组,n=44)。L组在麻醉诱导前10 min缓慢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5 mg/kg,插管后以2.0 mg·kg^(-1)·h^(-1)持续泵注至手术结束,C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输注。记录麻醉诱导前、诱导后、插管后、切皮后和拔管后HR和MAP,双腔支气管导管置入时间,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消耗量,单肺通气期间低氧发生率,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术后2、6和12 h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术后24、48 h恢复质量(QoR-40)评分,术后补救镇痛率,PACU期间恶心呕吐、寒战、谵妄和术后48 h恶心呕吐发生率,术后7 d内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C组比较,L组插管后、切皮后和拔管后HR明显减慢、MAP明显降低(P<0.05),双腔支气管导管置入时间明显缩短、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消耗量明显降低(P<0.05),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2、6 h静息时VAS疼痛评分和术后2 h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24、48 h QoR-40评分明显升高(P<0.05),术后补救镇痛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PACU期间恶心呕吐、寒战、谵妄和术后48 h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7 d内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可以改善视频辅助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使术中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消耗量降低,术后疼痛减轻,并且更快地苏醒和转回病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视频辅助胸腔镜手术 疼痛管理 术后恢复质量 肺部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腺癌合并完全性心包缺如1例并文献复习
11
作者 郑丕磊 高峰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9-201,共3页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8岁,因“心前区不适7年余,加重1个月”于2023年10月10日入院。患者7年前出现心前区不适,偶有头晕,无黑矇、视物模糊、听力障碍,未行规律治疗。1个月前症状加重,为求进一步治疗入院。既往高脂血症4个月,无家族性肿瘤...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8岁,因“心前区不适7年余,加重1个月”于2023年10月10日入院。患者7年前出现心前区不适,偶有头晕,无黑矇、视物模糊、听力障碍,未行规律治疗。1个月前症状加重,为求进一步治疗入院。既往高脂血症4个月,无家族性肿瘤疾病史及先天性心脏疾病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 头晕 完全性心包缺如 肺腺癌 胸腔镜探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字型引流导管联合20F胸管在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
12
作者 朱呈祥 徐继阳 +2 位作者 陈姚 刘元果 刘灿辉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51-755,共5页
目的对比十字型引流导管联合20F胸管与单一24F胸管引流在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4年1月在南京市中医院胸心血管外科同一医疗组接受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病理均为非... 目的对比十字型引流导管联合20F胸管与单一24F胸管引流在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4年1月在南京市中医院胸心血管外科同一医疗组接受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病理均为非小细胞肺癌)。根据术中采取的引流方案分为:单一组(单一24F胸管引流,n=49)、联合组(十字型引流导管联合20F胸管引流,n=49)。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胸液引流量、疼痛评分、带管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住院天数等。结果联合组患者术后第1天引流量多于单一组,第2天引流量及术后引流总量少于单一组(P<0.05)。联合组患者术后第1、2、3天疼痛评分均低于单一组(P<0.05)。联合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12%)低于单一组(2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癌患者的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后,采取十字型引流导管联合20F胸管的引流方案,效果优于单一24F胸管引流,能够减少患者术后疼痛、并发症发生率等,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具有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字型引流导管 非小细胞肺癌 单孔胸腔镜手术 肺叶切除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横突-胸膜中点阻滞与胸椎旁神经阻滞用于单孔胸腔镜手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12
13
作者 陈旭 章蔚 +2 位作者 王迪 谢言虎 王胜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73-1176,共4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横突-胸膜中点阻滞(MTPB)与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用于单孔胸腔镜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单孔胸腔镜手术患者80例,男36例,女44例,年龄18~65岁,BMI 19~28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MTPB组(...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横突-胸膜中点阻滞(MTPB)与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用于单孔胸腔镜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单孔胸腔镜手术患者80例,男36例,女44例,年龄18~65岁,BMI 19~28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MTPB组(M组)和TPVB组(P组),每组40例。手术结束后M组行超声引导下MTPB,P组行TPVB,两组均注射0.5%罗哌卡因15 ml。两组患者术后均采用PCIA。记录神经阻滞操作时间、穿刺深度,记录术后2、6、12、24、48 h安静和咳嗽时VAS疼痛评分,记录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总按压次数、舒芬太尼使用量和补救镇痛例数,记录穿刺相关并发症、镇痛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P组比较,M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明显缩短(P<0.05),进针深度明显变浅(P<0.05)。术后2、6、12、24、48 h两组安静和咳嗽时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总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用量和补救镇痛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TPB或TPVB联合术后PCIA应用于单孔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均可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但MTPB操作简单、安全,可作为单孔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方案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突-胸膜中点阻滞 椎旁神经阻滞 单孔胸腔镜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肺萎陷技术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杭黎华 费叶晟 李玉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00,共4页
视频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具有视野清晰、对呼吸生理影响小、术后疼痛轻和加速康复等优点,在临床上日渐普及。非通气侧肺萎陷是胸科手术重要环节,萎陷不良将影响手术视野并延缓手术进程,因此高质量肺萎陷是手术成功的基础。如何短时间... 视频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具有视野清晰、对呼吸生理影响小、术后疼痛轻和加速康复等优点,在临床上日渐普及。非通气侧肺萎陷是胸科手术重要环节,萎陷不良将影响手术视野并延缓手术进程,因此高质量肺萎陷是手术成功的基础。如何短时间内获得良好的肺萎陷质量已成为麻醉科医师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已有多种加速肺萎陷技术应用于临床,本文就非通气侧加速肺萎陷技术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并介绍适用临床技术及其注意事项,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辅助胸腔镜手术 肺萎陷 术后加速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胸内固定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多发肋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2
15
作者 孙灿 刘炳春 +2 位作者 翟春波 车建鹏 李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88-493,共6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胸内固定技术治疗多发肋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比较我科2019年8月~2022年4月93例多发肋骨骨折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分为胸腔镜组(n=50)和传统组(n=43)。胸腔镜组应用记忆合金肋骨接骨板行胸腔镜下胸腔内固定...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胸内固定技术治疗多发肋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比较我科2019年8月~2022年4月93例多发肋骨骨折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分为胸腔镜组(n=50)和传统组(n=43)。胸腔镜组应用记忆合金肋骨接骨板行胸腔镜下胸腔内固定术,传统组应用记忆合金肋骨接骨板行传统开胸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带管时间、术后疼痛时间、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胸腔镜组手术时间[(96.1±24.7)min vs.(110.2±29.1)min,t=-2.526,P=0.013]、术中出血量[(76.0±38.4)ml vs.(140.2±80.8)ml,t=-4.767,P=0.000]、术后带管时间[(3.9±1.6)d vs.(6.2±1.8)d,t=-2.739,P=0.008]、术后引流量[(132.4±53.9)ml vs.(157.9±50.5)ml,t=-2.345,P=0.021]、术后住院时间[(5.8±2.5)d vs.(9.7±2.5)d,t=-4.397,P=0.000]、疼痛时间[(4.9±1.2)d vs.(5.8±1.4)d,t=-2.199,P=0.030]显著短于/少于传统组。胸腔镜组术后肺炎、肺不张、胸腔积液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术后1、3、12个月随访,肋骨接骨板固定牢靠,无一例移位、变形、脱落。结论胸腔镜下胸内固定术治疗多发肋骨骨折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临床效果确切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肋骨骨折 电视胸腔镜手术 肋骨接骨板 胸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术前CT导引下不同路径钩丝定位≤10 mm肺磨玻璃结节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邹兴雄 夏俊杰 +9 位作者 李宏伟 杨俊强 邱宇 杨明 李文军 谢文英 薛会红 游婧秀 嘎米 王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84-890,共7页
目的比较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前CT导引下不同路径钩丝定位≤10 mm肺磨玻璃结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3年3月在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VATS前CT导引下钩丝定位的128例≤10 mm肺磨玻璃结节患者临床资料。... 目的比较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前CT导引下不同路径钩丝定位≤10 mm肺磨玻璃结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3年3月在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VATS前CT导引下钩丝定位的128例≤10 mm肺磨玻璃结节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定位路径将患者分为垂直组(88例)和非垂直组(40例)。记录两组穿刺针数、定位手术持续时间、穿刺成功率、VAST手术时间、穿刺相关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结节部位、穿刺体位、结节大小、结节密度特征、肺气肿情况、胸膜至病灶深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垂直组与非垂直组相比,穿刺针数较少、定位手术持续时间较短、气胸发生率较低、VATS手术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被肋骨遮挡肺结节亚组分析也得出同样结果。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非垂直穿刺、穿刺针数是气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VAST术前CT导引下钩丝定位法定位≤10 mm肺磨玻璃结节安全有效。在确保病灶定位于2.0 cm范围内并有效避开肋骨、血管等遮挡情况下,优先选择垂直于胸膜进针可有效降低气胸发生率、缩短VAST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定位 钩丝定位 肺结节 胸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ECMO支持下袖式左全肺切除术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馨元 樊榕榕 +2 位作者 吴文芳 魏姣 李浩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60-63,共4页
总结1例体外膜肺氧合支持下行左侧胸腔镜联合右侧开胸袖式左全肺切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术前护理包括:指导呼吸功能锻炼,积极控制感染;实施预见性护理,预防术后并发症。术后护理包括:全面评估呼吸系统风险,实施针对性气道管理;... 总结1例体外膜肺氧合支持下行左侧胸腔镜联合右侧开胸袖式左全肺切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术前护理包括:指导呼吸功能锻炼,积极控制感染;实施预见性护理,预防术后并发症。术后护理包括:全面评估呼吸系统风险,实施针对性气道管理;严格安全体位管理,预防气管吻合口愈合不良;平衡术后出入量,预防心肺并发症;多维度管理疼痛,制订并实施个性化康复锻炼方案;关注凝血功能,预防出血、血栓并发症;积极控制感染,促进手术切口愈合;关注喉返神经损伤及康复情况,改善长期生活质量。经围术期密切护理,患者恢复顺利,于术后第8天出院,术后3个月随访,患者康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肿瘤 气管支气管腺样囊性癌 肺不张 袖式全肺切除 胸腔镜手术 气管切除重建术 体外膜肺氧合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弹簧圈与带线金属锚钩在肺结节胸腔镜术前定位中应用比较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田田 李伍好 胡茂能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34-1338,共5页
目的比较微弹簧圈与带线金属锚钩在肺结节胸腔镜术前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7月至2023年5月在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前肺结节定位的84例(90枚)肺结节... 目的比较微弹簧圈与带线金属锚钩在肺结节胸腔镜术前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7月至2023年5月在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前肺结节定位的84例(90枚)肺结节患者临床资料。其中44例接受微弹簧圈定位(微弹簧圈定位组),40例接受带线金属锚钩定位(带线金属锚钩组)。比较两组间定位成功率、定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CT扫描次数、病理结果等。结果微弹簧圈定位组、带线金属锚钩组定位成功率分别为95.92%(47/49)、97.56%(40/41),组间定位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5)。弹簧圈定位组总并发症发生率(20.46%)高于带线金属锚钩组(5.00%)(P=0.036),定位时间[(19.85±0.86)min]明显长于带线金属锚钩组[(15.69±1.39)min](P<0.01),穿刺次数、CT扫描次数多于带线金属锚钩组(均P<0.05)。两组间气胸、出血、咳嗽发生率,定位针距胸膜下深度,术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金属锚钩定位肺结节与微弹簧圈定位相比并发症发生率低、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微弹簧圈 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微孔与单孔胸腔镜治疗原发性手汗症的对比研究
19
作者 陈茂林 崔东 +2 位作者 张卫东 邱瑞兴 钱如林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00-804,共5页
目的探讨双微孔及单孔胸腔镜治疗原发性手汗症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4年2月60例原发性手汗症资料。2022年之前30例行单孔法,之后30例行双微孔法。双微孔组为腋中线2个相距1.5 cm的3 mm trocar穿刺孔,使用30°3 mm... 目的探讨双微孔及单孔胸腔镜治疗原发性手汗症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4年2月60例原发性手汗症资料。2022年之前30例行单孔法,之后30例行双微孔法。双微孔组为腋中线2个相距1.5 cm的3 mm trocar穿刺孔,使用30°3 mm胸腔镜,单孔组为腋中线6 mm切口,使用30°5 mm胸腔镜,均行双侧R4交感神经切断。比较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24 h内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术后代偿性多汗。结果手术顺利,术后即刻双侧手掌温暖干燥,无并发症发生。双微孔组术后疼痛评分更低[(1.3±0.8)分vs.(1.8±0.9)分,t=-2.578,P=0.012]。2组手术时间[(28.3±9.3)min vs.(30.7±8.2)min]、术中出血量[(6.2±2.5)ml vs.(7.0±3.1)ml]、术后住院时间[1(1~2)d vs.1(1~3)d]、代偿性多汗发生率[33%(10/30)vs.27%(8/30)]和程度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双微孔和单孔胸腔镜治疗原发性手汗症均安全、有效,双微孔切口更隐蔽、美观,疼痛更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手术 单孔 交感神经切断术 手汗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犬肺血管肉瘤
20
作者 许一晨 朱晓英 +3 位作者 万建军 吴秀娟 夏炉明 盛文伟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6期115-120,共6页
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内窥镜手术对动物损伤较小,具有术后动物出血量少、疼痛轻、组织黏连少、恢复快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兽医临床。然而,胸腔镜手术因难度大、术后并发症多等在我国兽医临床较少实施。本文从病例基本情况、检查... 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内窥镜手术对动物损伤较小,具有术后动物出血量少、疼痛轻、组织黏连少、恢复快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兽医临床。然而,胸腔镜手术因难度大、术后并发症多等在我国兽医临床较少实施。本文从病例基本情况、检查、诊断以及手术过程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用胸腔镜成功为一例罹患肺转移性血管肉瘤的10岁金毛犬施行部分肺叶切除术的案例,并且分析了电视胸腔镜手术的设备器械选择、单肺气体插管方法,以及胸腔镜手术需要注意的一些细节,以期为同行开展兽医临床胸腔镜手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叶切除术 胸腔镜手术 电视辅助胸腔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