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皱纹盘鲍脓疱病病原菌──河流弧菌-Ⅱ的抗药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太武 丁明进 +2 位作者 宋协民 相建海 刘瑞玉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637-645,共9页
1993年9月至1995年末,大连地区的一龄鲍至成鲍都出现了脓疱病,用常规方法从3个养殖厂的病鲍中分离到了3个菌株,分别为D株、N株和T株。经鉴定这3个菌株为同一种──河流弧菌-Ⅱ。这3个菌株来自3个不同的海区、不同的单位,并且这3个... 1993年9月至1995年末,大连地区的一龄鲍至成鲍都出现了脓疱病,用常规方法从3个养殖厂的病鲍中分离到了3个菌株,分别为D株、N株和T株。经鉴定这3个菌株为同一种──河流弧菌-Ⅱ。这3个菌株来自3个不同的海区、不同的单位,并且这3个单位使用的抗生素种类和浓度也木同,所以这3个菌株对18种抗生素的敏感度也木同。D株对环丙沙星(抑菌坏直径30mm)、复方新诺明(抑菌坏直径27mm)等敏感,而对青霉素、青霉素Ⅱ、氨苄青霉素(抑菌环直径0mm)等耐药。N株除对青霉素Ⅱ、白霉素、吡哌酸等耐药外,对其它12种抗生素都敏感或中度敏感(抑菌环直径13.5-30mm)。T株对氟派酸(抑菌环直径22mm)、环丙沙星(抑菌环直径20.3mm)等敏感,而对氯霉素、复方新诺明等耐药。研究发现,经常使用同一种抗生素很容易使病原菌产生耐药性.连续3d使用单一的抗生素(青霉素)就会产生耐药的菌株。为证明上述3个菌株的抗药性是属于哪一类,以T株为例,提取总DNA,并对总DNA进行EcoRⅠ酶切图谱分析,图谱有明显的异同,说明3个菌株的抗药性不同可能与基因突变有关。不管是非遗传型还是遗传型,都是由于抗生素为细菌提供了耐药突变株的选择环境,从而使耐药菌株得以大量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皱纹盘鲍 河流弧菌 脓疱病 抗药机制 病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Zn,Se,Cd离子对河流弧菌Ⅱ毒性的研究
2
作者 张健 宁淑香 +5 位作者 杨文新 张士达 崔或 齐丽晶 刘培灵 吴雪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9,共7页
本文用10倍稀释法确定了河流弧菌Ⅱ在Cu,Zn,Se,Cd离子中的半致死浓度是3.56×10-2、4.46×10-3、3.69、2.78×10-5μg/ml。细菌吸收了这几种离子后其超微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 本文用10倍稀释法确定了河流弧菌Ⅱ在Cu,Zn,Se,Cd离子中的半致死浓度是3.56×10-2、4.46×10-3、3.69、2.78×10-5μg/ml。细菌吸收了这几种离子后其超微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这些离子能诱导细菌内的核糖体增多,DNA纤丝凝聚成棍棒或块状。以Cu、Zn离子诱导DNA纤丝聚集较为明显,类核区扩大或出现透明区,而Se、Cd离子处理的菌核区不明显。而且4种离子对细胞壁也有不同程度的破坏,Zn离子使细胞壁粗糙与胞膜分离明显,Cu、Zn离子处理的样品细胞质集中在周边,细胞质内出现明显的电子致密颗粒。尤其是4种离子混合作用的细菌,上述现象更为明显。Se离子毒性相对较弱,细菌的超微结构没有明显的变化。Cd离子处理的细菌超微结构变化明显。首先,细胞壁呈泡状外突,最后小泡处破裂。细胞质内出现许多电子密度大的颗粒(可能是聚缩的DNA),类核区不明显,但范围比对照正常菌明显扩大,其内的DNA纤丝聚缩成短棍状或块状,散布在细胞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 ZN SE CD 离子 河流弧菌毒性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皱纹盘鲍对河流弧菌-Ⅱ苗免疫的研究 被引量:28
3
作者 李太武 丁明进 +1 位作者 相建海 刘瑞玉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7-32,T001,共7页
于1993-1995年,用免疫法防治皱纹盘鲍脓疱病。河流弧菌-Ⅱ分离自大连水产养殖公司、太平洋海珍品养殖公司的患脓疱病的皱纹盘鲍;健康皱纹盘鲍,由大连水产养殖公司石庙苗种厂提供。鲍血淋巴细胞的体外吞噬实验:取健康皱纹盘鲍的血淋巴... 于1993-1995年,用免疫法防治皱纹盘鲍脓疱病。河流弧菌-Ⅱ分离自大连水产养殖公司、太平洋海珍品养殖公司的患脓疱病的皱纹盘鲍;健康皱纹盘鲍,由大连水产养殖公司石庙苗种厂提供。鲍血淋巴细胞的体外吞噬实验:取健康皱纹盘鲍的血淋巴与肝素和菌液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置湿盒内37℃培养30min,取一滴涂片,吕氏液染色后观察。用该病原菌制做菌苗,大量扩增病原菌,用0.1%-1.0%的甲醛洗下菌苔,处理24-120h,用生理盐水反复清洗,除掉甲醛;再用生理盐水稀释到所需浓度。通过反复传代降低毒性,制成活菌苗。用两种菌苗在稚鲍、一龄鲍(2-3cm)和成鲍(6-8cm)上实验。结果表明,鲍的血淋巴细胞约有三种,三种细胞都有吞噬细菌的能力,有的细胞象变形虫样变形,在细胞膜上吸附着很多细菌,有的细菌已被吞到细胞内;该病原菌可同鲍的血清发生凝集反应;菌苗的效果明显,可提高成活率约50%以上。由上述结果可见,皱纹盘鲍的血淋巴细胞具有吞噬细菌的能力,在菌苗的作用下,血淋巴细胞增殖并活跃地吞噬异源致病菌,同时鲍血液中的免疫因子也被激活,参与免疫的过程,使皱纹盘鲍成活率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皱纹盘鲍 免疫学 河流弧菌 脓疱病 鲍鱼
全文增补中
VP_(10)—一株海洋噬菌体的分离及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宁淑香 聂丽平 +1 位作者 陆敏 丁明进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4-16,共3页
以河流弧菌—Ⅱ (Vibriofluvialis—Ⅱ )为指示菌 ,从大连沿海水域中分离到了一株海洋噬菌体—VP10 。电镜分析表明 ,VP10 具有典型的廿面体头部及带尾鞘的尾部 ,为蝌蚪形噬菌体。此外 ,还进行VP10 的热稳定性。
关键词 河流弧菌 噬菌体 生物学特性 皱纹盘鲍脓疱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溃疡症病原菌的研究 被引量:28
5
作者 陈志胜 吕军仪 +1 位作者 吴金英 曾华 《热带海洋》 CSCD 2000年第3期72-77,共6页
从患病杂色鲍Haliotisdiversicolor病灶上以TCBS及 2 2 1 6E平板划线各分离到两株致病性细菌 ,经人工感染实验可出现与自然发病相同的症状 ,并从感染鲍分离到同一菌株 ,证明该两株菌为杂色鲍溃疡症的病原菌。这两株菌的特征具明显一致... 从患病杂色鲍Haliotisdiversicolor病灶上以TCBS及 2 2 1 6E平板划线各分离到两株致病性细菌 ,经人工感染实验可出现与自然发病相同的症状 ,并从感染鲍分离到同一菌株 ,证明该两株菌为杂色鲍溃疡症的病原菌。这两株菌的特征具明显一致性 :革兰氏阴性 ,短杆状 ,极生单鞭毛。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阳性 ,淀粉酶、明胶酶阳性及脲酶阴性 ,可还原硝酸盐 ,不能利用柠檬酸 ,不产生吲哚和硫化氢 ,MR阳性、V .P实验阴性 ,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 ,O/ 1 2 9敏感 ,0 %和 1 0 %胰胨水中不生长。经鉴定该病原菌为亮弧菌ⅡVib riosplendidus-Ⅱ。还对亮弧菌进行了药敏试验 ,该菌对氨苄青霉素、氯霉素、复方新诺明等药物非常敏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色鲍 溃疡症 病原菌 亮弧菌 氯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