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9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过伸复位手法联合PKP治疗双节段OVCF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
1
作者 胡铁楠 陈礼业 +7 位作者 秦大平 郑礼 李磊 张宏 杨芳芳 权祯 宋敏 张晓刚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38-843,共6页
目的应用生物力学有限元探讨过伸复位手法联合PKP治疗双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后伤椎运动节段模型与骨质疏松模型应力应变差异,为临床双节段OVCF患者术后残余症状的防治提供生物力学参考。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L1、L2双节段OVCF患... 目的应用生物力学有限元探讨过伸复位手法联合PKP治疗双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后伤椎运动节段模型与骨质疏松模型应力应变差异,为临床双节段OVCF患者术后残余症状的防治提供生物力学参考。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L1、L2双节段OVCF患者1名以及骨质疏松患者1名作为研究对象,利用Mimics、Geomagic、SolidWorks、ANSYS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力学模型,在模型下表面椎体以固定支撑,上表面加以垂直向下的500 N的力以模拟人体受到正常的重力,再以模型上表面施加X、Y、Z正负方向7.5 N·m的扭矩,以模拟轴向、前屈、后伸、左侧弯、右侧弯、左旋转、右旋转七种工况,对比分析各个椎体皮质骨、松质骨、骨水泥等组织的应力分布状态。结果成功建立了骨质疏松和过伸复位手法联合PKP治疗OVCF双节段术后生物力学模型,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经椎体强化术后双节段压缩骨折模型的整体力学效应与骨质疏松模型具有差异性,具体体现在等效应力大小与应力集中趋势方面。结论结合既往文献研究说明了手法联合PKP治疗双节段OVCF虽改善了脊柱力学稳定性,但与正常未骨折骨质疏松患者模型仍有一定差距,可能与骨水泥团块在椎体内的分布和骨水泥材质相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伸复位 椎体强化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真实世界研究数智化平台的构建及应用
2
作者 温冰涛 谭磊 +1 位作者 王尊亮 刘凡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8-246,共9页
目的探讨真实世界研究数智化平台在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专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依据临床管理及研究的需要构建包含EDC电子数据采集、ePRO电子患者报告结局、eHealth康复训... 目的探讨真实世界研究数智化平台在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专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依据临床管理及研究的需要构建包含EDC电子数据采集、ePRO电子患者报告结局、eHealth康复训练与健康宣教、eQuality数据质控、eInsight数据洞察分析5个核心模块的真实世界研究数智化平台,依托该平台建立综合健康管理路径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健康管理,建立数据自动核查体系保证数据收集质量,同时利用数据洞察分析工具筛选出再骨折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可靠的再骨折预测模型。结果构建的研究型数据库连续入组302例OVCF老年患者,采用智能信息化手段完成了部分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长期管理,获得了质量较高的骨质疏松症患者数据并实行了科学研究的目的。1年内发生再骨折的住院率为24.17%(73/302),病死率为5.62%(17/302),明显改善了患者术后康复水平。结论通过真实世界研究数智化平台的构建可以实现OVCF老年患者的院后长期管理,获得高质量的真实世界数据,实现了科研与临床、治疗与康复的紧密结合。为老年OVCF治疗领域提供预后评价体系、综合管理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 真实世界研究 数智化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壮骨方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及对患者骨代谢指标、骨密度的影响
3
作者 邓志 谢义松 邹传运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584-1589,共6页
目的 研究活血壮骨方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 114例OVCF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VP、术后常规治疗的PVP组(55例)和联合活血壮骨方治疗的活血壮骨组(56例),术后均治疗4周,后随访6个月。... 目的 研究活血壮骨方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 114例OVCF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VP、术后常规治疗的PVP组(55例)和联合活血壮骨方治疗的活血壮骨组(56例),术后均治疗4周,后随访6个月。结果 随访6个月后,活血壮骨组总有效率高于PVP组(P <0.05)。活血壮骨组术后4周血清N端骨钙素、总I型胶原氨基酸延长肽、β胶原降解产物水平低于PVP组;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2水平高于PVP组(P <0.05)。活血壮骨组随访6个月后Wards三角区、腰椎、股骨颈骨密度、椎前缘高度百分比及各项神经功能评分高于PVP组(P <0.05);矢状面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及Oswestry功能指数评分低于PVP组(P <0.05)。结论 活血壮骨方联合PVP治疗OVCF,可调节患者机体骨代谢指标,提高其骨密度,改善其椎体功能及神经、腰椎功能,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活血壮骨方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代谢指标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治疗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陈长军 马清伟 +7 位作者 张磊 王秋入 彭大勇 陈猛 杨允 张凯宁 曾伟南 颜廷宾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8-495,共8页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是常见的骨科疾病,可引起脊柱疼痛和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其治疗方式多样,但迄今为止尚无最佳治疗标准。因此,该文重点介绍了当前针对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是常见的骨科疾病,可引起脊柱疼痛和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其治疗方式多样,但迄今为止尚无最佳治疗标准。因此,该文重点介绍了当前针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治疗策略,旨在加强临床医生对该问题的认识,并为选择更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支具制动、镇痛等保守治疗是OVCFs基础治疗措施;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是治疗的关键;微创手术[如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balloon kyphoplasty,PKP)]仍然是主流手术方式;传统开放手术(如前路脊柱融合术、前后路联合脊柱融合术、后路脊柱融合术、后路脊柱融合联三柱截骨术以及后路脊柱融合联椎体成形术)也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在进行手术时,手术医师应高度重视积累相关手术技术和技巧,以应对手术治疗所带来的挑战和并发症的发生。最终,为患者选择科学而恰当的治疗方法,以改善长期治疗效果并提升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临床治疗 研究进展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微创介入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雪轩 鄢毅 +5 位作者 邹欢 陈子明 尹青华 钟凯 曾琳钰 张学学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8-213,221,共7页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临床上较为常见,当保守治疗难以缓解病人症状时,可以选择手术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临床上较为常见,当保守治疗难以缓解病人症状时,可以选择手术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作为临床上两种经典术式,疗效确切,广泛应用于OVCF的治疗,但是这两种手术一直存在骨水泥渗漏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射频镇痛技术的发展,脊神经后支射频消融联合神经阻滞(radiofrequency ablation combined with nerve block,RFNB)应用于OVCF的治疗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而对某些特殊形态OVCF,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相对传统开放手术优势明显。对于临床医师而言,应该注重OVCF病人个体差异,从而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加强OVCF病人术后康复及护理,并对现有技术不断改进,为OVCF病人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本文就这4种微创手术治疗OVCF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加以综述,从而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微创手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后凸成形术 射频消融联合神经阻滞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老年女性椎旁肌退变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Genant分级的相关性
6
作者 张立博 宋萌晨 +8 位作者 贾杰 宋辉 冷子宽 尚国伟 陈松峰 寇红伟 唐海 毛克亚 刘宏建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27,共7页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患者椎旁肌特征和相关参数,探究椎旁肌退变与OVCFs的Genant分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女...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患者椎旁肌特征和相关参数,探究椎旁肌退变与OVCFs的Genant分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女性OVCFs患者82例,依据患者Genant分级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轻度骨折组(GenantⅠ级)26例,中度骨折组(GenantⅡ级)29例,重度骨折组(GenantⅢ级)27例。收集患者年龄、身高、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等资料,在横断面MRI图像上测量所有患者的椎旁肌横截面积和脂肪浸润面积,计算椎旁肌脂肪浸润率。比较3组一般资料和椎旁肌相关参数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将有统计学意义且不存在共线性的因素纳入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分析其与Genant分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相较于轻度骨折组,重度骨折组年龄更大(P<0.05)。3组L3椎体平面的多裂肌脂肪浸润率(multifidus muscle fat infiltration ratio,MFIR)和L4椎体平面的MFIR、竖脊肌脂肪浸润率(erector spinae muscle fat infiltration ratio,EFIR)、椎旁肌总脂肪浸润率(total fat infiltration ratio,tFI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共线性分析结果,排除相关性强的影响因素后,将年龄、BMD、L3椎体平面的MFIR、L4椎体平面的EFIR等4个因素纳入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增大和L3椎体平面MFIR增加是发生重度OVC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椎旁肌的脂肪浸润对OVCFs的Genant分级有显著影响。年龄增大和L3椎体平面MFIR增加是重度OVCFs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肌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脂肪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水泥弥散形态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术后疗效的影响
7
作者 王彭禾 吴佳燕 +5 位作者 沈佳怡 宋东宁 朱广平 李刚 高春洪 童培建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0-157,共8页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骨水泥弥散形态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aplasty,PVP)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浙江省平...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骨水泥弥散形态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aplasty,PVP)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浙江省平湖市中医院骨伤科收治的行初次单节段PVP的OVCF患者,共261例。根据PVP术后椎体正位X射线片中骨水泥弥散形态不同将患者分为4组:A组(n=91)大部分骨水泥连续均匀地分布在椎体中;B组(n=76)大部分骨水泥分布在椎体两侧,骨水泥不连接;C组(n=61)骨水泥大部分分布在椎体中央部分;D组(n=33)大部分骨水泥集中在椎体的一侧。观察4组患者一般资料和术前及术后3 d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腰椎Oswe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术前及术后3 d、1年的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术后1年内邻近椎体再骨折发生率等,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组患者术后3 d的VAS评分与ODI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疼痛明显减轻(P<0.05),但4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A组、B组、C组患者术后3 d椎体高度恢复明显优于D组(P<0.05),A组、B组术后1年复查椎体高度丢失明显小于D组患者(P<0.05)。1年内邻近椎体骨折的发生率D组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结论骨水泥在椎体内均匀分布或呈现两团块状分布时,不仅可以稳定骨折、减轻疼痛,还可以更好地减缓远期椎体高度丢失,椎体后凸,并可降低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弥散形态 椎体高度 COBB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球囊压力评估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强度的研究
8
作者 穆雪萌 张恒岩 张嘉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8-293,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方法,测量人体生理情况下真实的骨强度数值。方法纳入30例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通过病历系统查阅患者病历资料,获得临床特征、骨密度等变量。提取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手术记录中术中椎体... 目的建立一种方法,测量人体生理情况下真实的骨强度数值。方法纳入30例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通过病历系统查阅患者病历资料,获得临床特征、骨密度等变量。提取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手术记录中术中椎体内球囊压力数值以反映患者骨强度水平。结果研究对象平均年龄(69.60±10.17)岁,腰椎L1-L4处双能X线吸收法(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测量得到的骨密度值为(0.91±0.19)g/cm^(2)。术中测得球囊压力为114.50(103.00,145.00)psi。作为骨强度值替代的椎体松质骨区域灰度平均值为37.43(16.25,55.77)。经过相关性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饮酒情况等均与骨强度相关检查数值无显著相关性。L1-L4 DXA骨密度检查的数值与骨强度的相关性为60%,术中球囊测得压力值与其相关性为81%。结论基于PKP手术术中球囊压力测量椎体松质骨骨强度的方法能够直接反映约81%的骨强度,高于传统骨密度测量方法60%的反映率,在骨强度评估中有显著优势,能够为骨折的风险评估和个性化筛查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强度 骨密度 椎体压缩性骨折 方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参数MRI影像组学模型鉴别良恶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9
作者 钟毅 杨海涛 +4 位作者 许张燕 朱同心 曾维 蒲永良 蒋璐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6-122,130,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MRI影像组学和语义特征的联合模型在鉴别良恶性椎体压缩性骨折(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VCFs)中的价值,比较不同机器学习算法的诊断性能。材料与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目的探讨基于MRI影像组学和语义特征的联合模型在鉴别良恶性椎体压缩性骨折(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VCFs)中的价值,比较不同机器学习算法的诊断性能。材料与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心一)及重庆市渝北区中医院(中心二)的449例VCFs患者(550个椎体),其中中心一共229例(103例良性,126例恶性),中心二共220例(163例良性,57例恶性)。中心一数据按7∶3比例分为训练集和内部验证集,中心二数据作为外部验证集。提取MRI矢状位序列[T1WI、T2WI、T2WI-脂肪抑制(fat saturation,FS)]的影像组学特征,结合语义特征,采用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LR)、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构建临床模型、影像组学模型及联合模型,比较不同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值。结果联合模型整合2个语义特征和4个影像组学特征。采用LR算法构建的联合模型在训练集、内部验证集和外部验证集中的AUC分别为0.957[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921~0.983]、0.936(95%CI:0.871~0.975)和0.921(95%CI:0.872~0.960),显著优于临床模型和单序列影像组学模型(DeLong检验P<0.05)。联合模型在校准曲线中表现出良好的校准性能,并在决策曲线分析中显示出更高的临床净收益。结论基于影像组学和语义特征的联合模型结合LR算法,可显著提高MRI对VCFs的诊断准确性,为临床提供精准、高效的辅助诊断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椎体压缩骨折 恶性椎体压缩骨折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语义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变化及其对邻近椎体继发骨折的影响
10
作者 潘辉龙 张国如 +1 位作者 谢行思 韦永山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28-836,共9页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后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的变化,探讨其对邻近椎体继发骨折(adjacent vertebral compressio...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后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的变化,探讨其对邻近椎体继发骨折(adjacent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AVCF)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22年11月在我院行PKP治疗的201例OVC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PKP术后随访2年,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AVCF将患者分为AVCF组(n=44)和非AVCF组(n=157)。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时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术前和术后3个月时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AVCF组和非AVCF组术后3个月各项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间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与PKP术后AVCF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各项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对OVCF患者PKP术后AVCF的预测价值。结果:AVCF组患者术前VAS评分及ODI显著性高于非AVCF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及ODI评分均显著性降低,非AVCF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及ODI均显著性低于AVCF组(P<0.05)。两组患者在不同时点的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矢状面偏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T1骨盆角(T1 pelvic angle,TPA)、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及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有显著性差异(P<0.05),非AVCF组手术前后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同时间点的胸腰椎后凸角(thoracolumbar kyphosis,TLK)及PT无显著性差异(P>0.05),SVA、PI、TPA、LL、SS及TK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个月非AVCF组SVA与TPA、TK、TLK、LL、PT相关,TPA与TK、TLK、LL、PI、SS、PT相关,TK与TLK、PT、SS相关,TLK与LL、PI、PT相关,LL与PT、SS相关,PT与SS相关(P<0.05);AVCF组SVA与TPA相关,TPA与LL、PI、PT、SS相关,PT与PI、SS相关(P<0.05);TK、SVA、PI、SS、TPA及LL与OVCF患者PKP术后AVCF显著相关(P<0.05)。调整年龄、初始骨折部位、椎体高度恢复率、糖尿病、术前骨折椎体数、骨密度、骨水泥量、骨水泥椎间盘渗漏后,SVA(OR=2.633,95%CI:1.857~3.732)、TPA(OR=2.497,95%CI:1.684~3.702)、TK(OR=3.184,95%CI:2.699~3.755)、LL(OR=0.526,95%CI:0.438~0.631)、PI(OR=0.478,95%CI:0.320~0.715)及SS(OR=0.592,95%CI:0.500~0.701)仍与AVCF显著性相关(P<0.001);SVA、TPA、TK、LL、PI、SS对OVCF患者PKP术后AVCF均具有一定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0.750],其中SVA预测AVCF的AUC值(0.826)高于其他参数,其灵敏度为0.827、特异度为0.757,准确性为0.792。结论:OVCF患者PKP术后AVCF与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情况存在显著相关性,SVA、TPA、TK、LL、SS、PI对PKP术后AVCF的发生均具有一定预测价值;术后3个月SVA、TPA、TK较小及LL、SS、PI较大的OVCF患者PKP术后AVCF发生的概率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邻近椎体继发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Kummell病合并假关节形成:2例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11
作者 张恒岩 穆雪萌 +1 位作者 李梅 张嘉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6-111,共6页
Kummell病是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后不愈合的表现,其关键特征为椎体内真空裂隙征(intravertebral vacuum cleft,IVC)。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Kümmell病可取得良好疗效。然而部分患者在接受PKP手术治... Kummell病是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后不愈合的表现,其关键特征为椎体内真空裂隙征(intravertebral vacuum cleft,IVC)。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Kümmell病可取得良好疗效。然而部分患者在接受PKP手术治疗后疼痛缓解效果不佳,此类患者多合并椎体假关节形成。本文报道2例Kümmell病合并椎体假关节形成后接受PKP手术但获得不同疗效的2例病例,并结合文献对PKP手术治疗Kümmell病的操作技巧及预后因素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ummell病 假关节形成 椎体内真空裂隙征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椎体压缩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technical considerations 被引量:1
12
作者 Gao-junTENG Shi-chengHE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5年第3期219-223,共5页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 is a relative new interventional technique, which is widely used in treatment of vertebral collapse caused by vertebral neoplasms and osteoporotic compression fractures. The general t...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 is a relative new interventional technique, which is widely used in treatment of vertebral collapse caused by vertebral neoplasms and osteoporotic compression fractures. The general technical considerations of PVP techniques are discussed based on authors’ experience obtained over 400 patients in the past years in this article, including preparation of PMMA, instrument of PVP, guidance and puncture approaches, and technique of the procedure, etc. The conclusion is that PVP is a safe procedure if the physicians handle it proper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手术 PVP 手术方法 PM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骨折病人术后运动康复的证据总结 被引量:2
13
作者 汤迟 路梦新 +4 位作者 周丹 王荣环 高雅雯 时长芳 祝凯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839-3845,共7页
目的:检索、评价并总结椎体骨折术后病人运动康复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工作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遵循“6S”证据模型,系统检索UpToDate、最佳临床实践、国际指南协作网、美国指南网、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网站、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 目的:检索、评价并总结椎体骨折术后病人运动康复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工作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遵循“6S”证据模型,系统检索UpToDate、最佳临床实践、国际指南协作网、美国指南网、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网站、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医脉通指南网站、梅斯医学及国际骨质疏松协会等网站中关于椎体骨折术后运动康复管理策略的文献,包括临床决策、指南、系统评价、证据总结和专家共识,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并提取、汇总证据。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包括临床决策3篇、指南7篇、系统评价1篇、专家共识5篇,汇总了包含运动康复团队、运动评估、运动计划、运动时机、运动方式、运动频率与强度、支具使用和运动注意事项8个方面的26条证据。结论:形成的椎体骨折术后病人运动康复管理的最佳证据可为骨科临床医护人员制订椎体骨折术后病人运动康复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骨折 运动康复 证据总结 循证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运动康复的循证护理实践 被引量:1
14
作者 汤迟 周丹 +5 位作者 周鑫宇 历建伟 时汝梦 张亚楠 徐晓波 祝凯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83-1390,共8页
目的:检索、总结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运动康复的证据,制定审查指标,实施并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基于证据的持续质量改善模型为研究框架,于2022年12月至2023年3月通过证据获取、现状审查、证据引入,构建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术... 目的:检索、总结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运动康复的证据,制定审查指标,实施并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基于证据的持续质量改善模型为研究框架,于2022年12月至2023年3月通过证据获取、现状审查、证据引入,构建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运动康复的循证方案;便利选取2023年3月—8月在青岛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脊柱外科行手术治疗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59名及科室护士20名为研究对象,比较应用运动康复循证实践证据前后2组患者的满意度、生存质量和功能障碍指数得分,同时比较循证实践证据应用前后运动康复相关审查指标的执行率及护士运动康复知识水平变化。结果:证据应用后,循证实践组患者满意度、生存质量得到提升(P<0.001)、功能障碍指数下降(P<0.001)、运动康复相关审查指标的执行率和护士康复知识水平得分均较应用前提高(t=-15.873,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证据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运动康复方案临床应用切实可行,有效促进了护士专业知识的提升以及临床管理行为的落实,同时对于提高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满意度、改善术后生存质量、降低功能障碍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压缩性骨折 运动康复 证据总结 循证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后24 h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袁宇飞 张存 +4 位作者 樊凯彬 颜珍珍 何娟 李健斐 苗洁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52-956,共5页
为了探讨影响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术后24 h手术效果的影响因素,通过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2年1月邯郸市中心医院骨五科... 为了探讨影响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术后24 h手术效果的影响因素,通过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2年1月邯郸市中心医院骨五科行PVP治疗的351名OVCF患者,根据Macnab量表将术后24 h手术效果分类,将患者分为满意组(A)和不满意组(B),分析患者骨折时间、术前VAS(visual analogue scale)评分、抑郁症病史等相关因素,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两组比较,患者骨折时间、术前VAS评分、有无抑郁症病史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折时间长、术前VAS评分低、有抑郁症病史为PVP术后24 h患者不满意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见PVP术后手术效果与患者骨折时间、术前VAS评分、有无抑郁症病史有关;骨折时间≤3周、术前VAS评分≥7分、无抑郁症的患者手术效果好,患者满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痛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椎体增强术 抑郁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I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椎旁肌特征定量分析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泽正 王方永 +1 位作者 张文捷 尹浩然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95-601,619,共8页
目的:对比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和非OVCF患者腰椎MRI特征,脂肪浸润率(fatty infiltration,FI),探讨其与骨折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OVCF患者(70.67±11.99... 目的:对比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和非OVCF患者腰椎MRI特征,脂肪浸润率(fatty infiltration,FI),探讨其与骨折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OVCF患者(70.67±11.99岁;男11例,女35例)的临床资料,以46例年龄(70.76±5.40岁)、性别(男11例,女35例)匹配的不伴OVCF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在腰椎MRI上测量椎旁肌FI、肌肉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和椎体骨质量(vertebral bone quality,VBQ)评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OVCF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并进行回归分析,探索OVCF发生的风险因素。结果:OVCF组患者的VB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椎旁肌F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椎旁肌CSA无显著差异。VBQ评分(OR=1.963,P<0.01)和L4代表的椎旁肌FI(OR=1.203,P<0.01)是OVCF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OVCF患者的腰椎MRI参数与非OVCF的骨质疏松患者相比,VBQ评分及椎旁肌FI均较大,VBQ评分、椎旁肌FI是OVCF的独立风险因素,预防OVCF同时应重视对椎旁肌功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脊柱椎旁肌肉 脂肪浸润率 椎体骨质量评分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注入法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文哲 张新虎 +2 位作者 陈景环 彭超 孙建华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70-1174,共5页
目的 探究骨折椎体注入骨水泥联合临近椎体内注入人工骨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运动医学科120例OVCF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将患者随机分... 目的 探究骨折椎体注入骨水泥联合临近椎体内注入人工骨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运动医学科120例OVCF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术中单纯骨折椎体注入骨水泥)、联合组(术中骨折椎体注入骨水泥联合临近椎体内注入人工骨),每组60例。两组均行常规抗骨质疏松及(PVP)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康复情况、椎体稳定性指标(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Cobb角)、疼痛程度(VAS评分)、腰椎功能(ODI评分)、活动能力(LAS评分)、并发症及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结果 联合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透视次数多于对照组,但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术后6、12个月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Cobb角小于对照组(P<0.05)。术前、术后3、6、12个月,联合组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Cobb角、VAS评分、ODI评分、LAS评分呈先降低后趋于平稳趋势,对照组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Cobb角、VAS评分、ODI评分、LAS评分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P<0.05)。联合组术后6、12个月VAS评分、ODI评分、L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单纯骨折椎体注入骨水泥比较,联合临近椎体内注入人工骨能明显改善OVCF患者PVP术后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且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 人工骨 腰椎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m)Tc-MDP SPECT/CT和1.5T MRI诊断骨质疏松椎体新鲜骨折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艳 秦伟 +4 位作者 张铃 谢志豪 钟双双 杨光强 杨师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4-408,共5页
目的探讨^(99m)Tc-MDP SPECT/CT融合显像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前新鲜骨折椎体的检出情况,从而指导PVP的治疗。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7月至2023年2月在遂宁市中心医院临床诊断为老年性OVCFs的患者,... 目的探讨^(99m)Tc-MDP SPECT/CT融合显像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前新鲜骨折椎体的检出情况,从而指导PVP的治疗。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7月至2023年2月在遂宁市中心医院临床诊断为老年性OVCFs的患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最终纳入43例研究对象,共涉及95节椎体(新鲜性OVCFs 61节,陈旧性VCFs 34节)。所有研究对象均做了^(99m)Tc-MDP SPECT/CT融合显像和MRI两种影像检查,结合患者临床表现、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诊断以及PVP术后VAS和ODI评分是否减轻,综合判断两种影像检查对新鲜性OVCFs定位的准确性。结果43例患者术前VAS和ODI评分分别为(8.02±1.10)和(69.92±7.95),术后1、3 dVAS评分分别为(4.00±1.09)、(1.86±1.08),术后1个月ODI评分为(35.30±7.10),术后VAS和ODI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且术后VAS评分逐步递减(P<0.05)。^(99m)Tc-MDP SPECT/CT融合显像最终诊断新鲜性OVCFs 58节,陈旧性VCFs 37节,检出新鲜性OVCFs情况与最终行PVP手术椎体符合57节;MRI检查最终诊断新鲜性OVCFs 60节,陈旧性VCFs 35节,检出新鲜性OVCFs情况与最终行PVP手术椎体符合60节,两种影像检查对新鲜性OVCFs检出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9m)Tc-MDP SPECT/CT和MRI诊断新鲜性OVCFs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3和0.992。结论对于OVCFs,^(99m)Tc-MDP SPECT-CT融合显像能够准确诊断新鲜椎体骨折,在MRI检查不适用时可作为替代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99m)Tc-MDP SPECT/CT融合显像 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骨折合并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1例
19
作者 白心竹 何金徽 +3 位作者 陆松松 李春 王依林 熊建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1-374,共4页
随着骨质疏松症发病率的逐年上升,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发病率也逐渐增高[1]。自身免疫病患者由于疾病本身特点以及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会影响患者的骨形成和骨吸收[2],继而出现严重的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因而发生骨质疏松性椎... 随着骨质疏松症发病率的逐年上升,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发病率也逐渐增高[1]。自身免疫病患者由于疾病本身特点以及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会影响患者的骨形成和骨吸收[2],继而出现严重的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因而发生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风险更高[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压缩性骨折 狼疮抗凝物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症患者MRI脂肪定量参数联合25-羟基维生素D预测骨折风险的价值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振 郭炼锦 +2 位作者 梁嘉荣 叶浩翊 张勋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238-3243,共6页
目的探究MRI脂肪定量参数椎体骨髓脂肪分数(FF)联合25-羟基维生素D[25(OH)D]预测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风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4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收治的9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为对象,将50例发生骨质疏松性... 目的探究MRI脂肪定量参数椎体骨髓脂肪分数(FF)联合25-羟基维生素D[25(OH)D]预测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风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4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收治的9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为对象,将50例发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纳入骨折组,40例未发生骨折的患者纳入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脊柱MRI脂肪定量技术(IDEAL-IQ)扫描,测定L_(1~5)各椎体FF及L_(1~5)椎体平均FF,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25(OH)D水平。比较两组患者FF、血清25(OH)D水平,分析FF、25(OH)D与骨密度(BMD)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FF、25(OH)D及其联合诊断对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的预测价值。结果骨折组年龄大于对照组,BMD、血清25(OH)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骨折组L_(2)椎体FF、L_(1~5)椎体平均FF均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L_(2)椎体FF、L_(1~5)椎体平均FF与BMD均呈负相关(P<0.05),血清25(OH)D水平与BMD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L_(2)椎体FF是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BMD、25(OH)D是其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示,L_(2)椎体FF、25(OH)D预测骨折的AUC分别为0.714(95%CI:0.606~0.822)、0.774(95%CI:0.672~0.876),联合预测的AUC为0.923(95%CI:0.867~0.978),明显大于单一指标预测(P<0.05)。结论L_(2)椎体FF、血清25(OH)D水平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有关,与年龄、BMD共同为骨质疏松症患者并发骨折的影响因素;L_(2)椎体FF、25(OH)D对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风险具有一定预测价值,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脊柱MRI脂肪定量技术 脂肪分数 25-羟基维生素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