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cra AV无导线心脏起搏器对心功能影响的真实世界研究
1
作者 邓亚兰 潘文麒 +7 位作者 卫越 包阳扬 谢运 林长坚 张凝 金奇 凌天佑 吴立群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53-658,共6页
目的:分析Micra AV无导线心脏起搏器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22年9月至2023年4月期间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房室阻滞植入Micra AV无导线心脏起搏器的76例患者,其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26例(34.2%)... 目的:分析Micra AV无导线心脏起搏器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22年9月至2023年4月期间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房室阻滞植入Micra AV无导线心脏起搏器的76例患者,其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26例(34.2%),房室阻滞患者50例(65.8%)。术后随访1年,通过超声心动图评估心功能,通过门诊程控系统收集心脏起搏器参数。采用Firth's 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和房室同步率>80%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随访120(87,181)d时,与术前相比,所有患者术后LVEF降低[(66.6±5.6)%vs.(63.8±5.2)%,P<0.001],心输出量增加[(4.3±1.2)L/min vs.(5.3±1.5)L/min,P<0.001]。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术后各项心功能指标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术前相比,房室阻滞患者术后LVEF降低[(67.0±5.1)%vs.(63.4±4.4)%,P<0.001],心输出量增加[(4.2±1.1)L/min vs.(5.2±1.2)L/min,P<0.001]、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减小[(49.9±5.4)mm vs.(48.6±5.0)mm,P=0.044]。Firth's 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术前LVEF(每增加1%,OR=1.56,95%CI:1.12~2.17,P=0.001)、每搏输出量(每增加1 ml,OR=1.15,95%CI:1.04~1.28,P=0.001)、体重指数(每增加1 kg/m^(2),OR=1.49,95%CI:1.02~2.17,P=0.020)及高血压(OR=12.71,95%CI:1.11~145.13,P=0.039)是房室阻滞患者术后LVEF降低的独立危险因素。植入Mcira AV无导线心脏起搏器后患者的总体房室同步率为81.2%(68.8%,89.0%),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房室阻滞患者的房室同步率分别为70.6%(59.5%,83.4%)、82.4%(74.2%,8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Firth's 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OR=0.26,95%CI:0.07~0.89,P=0.029)、术前LVEF(每增加1%,OR=1.18,95%CI:1.03~1.35,P=0.015)为术后房室同步率>80%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Micra AV无导线起搏器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房室阻滞患者LVEF和房室同步率的影响存在差异,术前LVEF、每搏输出量、体重指数增加及高血压对房室阻滞患者患者术后LVEF降低具有独立预测作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术前LVEF增加对术后房室同步率>80%具有独立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导线起搏器 Micra AV 心功能 左心室射血分数 房室同步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前降支冠状动脉PCI术后左心室整体及局部收缩功能与同步性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利 王志刚 +2 位作者 任建丽 容跃 欧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80-684,共5页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冠心病左前降支冠状动脉经皮介入治疗(PCI)后患者左心室整体及局部收缩功能与同步性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接受左前降支PCI术的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1、3个月应用RT-3DE进行17节段时间-容...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冠心病左前降支冠状动脉经皮介入治疗(PCI)后患者左心室整体及局部收缩功能与同步性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接受左前降支PCI术的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1、3个月应用RT-3DE进行17节段时间-容积曲线分析,获得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射血分数(EF)及左心室16节段达到最小收缩容积时间差的标准差校正值(Tmsv-16-SD%),即收缩不同步指数(SDI);同时得到前壁、前间隔及心尖帽共7节段的舒张末期容积(rEDV)、收缩末期容积(rESV)、节段射血分数(rEF)及节段达到最小收缩容积时间的校正值(Tmsv%)。结果术后1个月EDV、ESV、rESV及大部分节段的rEDV低于术前及术后1周(P<0.05),EF、rEF高于术前及术后1周(P<0.05),Tmsv-16-SD%及局部节段Tmsv%低于术前(P<0.05),与术后1周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ESV、Tmsv-16-SD%及大部分节段的rEDV、rESV、Tmsv%低于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P<0.05),EF及大部分节段的rEF高于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P<0.05),rEDV低于术前及术后1周,与术后1个月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利用RT-3DE能定量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前降支PCI术后左心室整体及局部收缩功能与同步性的改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三维 冠状动脉疾病 心室功能 同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室收缩功能及同步性与心电活动的关系 被引量:8
3
作者 陈万林 吴继雄 +2 位作者 姜凡 解翔 程水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46-351,共6页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不同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及收缩同步性的价值,探讨不同步性与心电活动的关系。资料与方法应用GEViVid7.0采集40例心衰患者(A组)、40例心衰高危因素患者(B组)和30例健康志愿者(C组)的左室全容积图像。采用左...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不同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及收缩同步性的价值,探讨不同步性与心电活动的关系。资料与方法应用GEViVid7.0采集40例心衰患者(A组)、40例心衰高危因素患者(B组)和30例健康志愿者(C组)的左室全容积图像。采用左室16节段时间-容积曲线分析后,计算左室16节段、12节段达到最小收缩容积的时间(Tmsv)的标准差(SD)和最大差值(Dif):即Tmsvl6-SD、Tmsvl6-Dif、Tmsv12-SD、Tmsv12-Dif;获取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收缩末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常规体表心电图获取P-R间期、QRS波宽度。结果①A、B两组LVEDV、LVESV、LVEF及收缩不同步性指标与C组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A组LVEF与收缩不同步性指标有良好的负相关性,以Tmsvl6-SD%相关性最高,(r=-0.721,P<0.001);Tmsvl6-SD%与QRS宽度呈弱相关(r=0.314,P=0.049),并且有27.5%的患者QRS<120ms,但存在左室机械不同步;③B组Tmsvl6-SD%与LVEF、QRS宽度之间无相关性。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能真实反映左室收缩功能及收缩同步性,能客观揭示机械不同步性与心电活动的关系,为慢性心力衰竭的防治提供简便、有效、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功能 超声心动描记术 三维 同步运动 左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三维超声评价心肌梗死后左心室收缩功能及室壁运动同步性 被引量:11
4
作者 田雨 姜志荣 +1 位作者 吕启凤 王小凡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41-545,共5页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及同步性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7例心肌梗死患者(心梗组)及61名健康志愿者(正常组)分别接受RT-3DE、M型超声及二维超声检查,心梗组分为3个亚组,A亚组:左冠状动脉狭窄(...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及同步性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7例心肌梗死患者(心梗组)及61名健康志愿者(正常组)分别接受RT-3DE、M型超声及二维超声检查,心梗组分为3个亚组,A亚组:左冠状动脉狭窄(n=19)、B亚组:右冠状动脉狭窄(n=28),C亚组:多支病变(n=20)。分析比较3种方法所测以下参数:左心室整体、局部舒张末期容积(gEDV、rEDV),整体、局部收缩末期容积(gESV、rESV),整体、局部射血分数(gEF、rEF);左心室16节段从QRS波起点到最小收缩容积时间的标准差和最大差值(Tmsvl6-SD、Tmsvl6-Dif)。结果 M型超声、Simpson法所测的gEDV、gESV均高于RT-3DE(P均<0.05)。以gEF<55%作为判断收缩功能降低的截断点,M型超声、Simpson法、RT-3DE诊断心肌梗死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6%和43%、98%和52%、98%和64%。RT-3DE局部心功能分析:与正常组对应节段比较,A亚组主要为前壁、前间隔,B亚组侧壁、下后壁、后间隔,C亚组绝大多数节段EDV、ESV增加,EF降低(P均<0.05)。心梗组Tmsvl6-SD、Tmsvl6-Dif、Tmsvl6-SD%、Tmsvl6-Dif%均大于正常组(P均<0.05)。结论 RT-3DE能更客观、准确地评价心肌梗死患者的收缩功能及室壁运动同步性,且能逐个节段进行局部定量分析,为临床提供更加全面可靠的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 心肌梗死 心室功能 收缩功能 同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多普勒成像评价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对右心室功能和同步性的短期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马春燕 刘爽 +4 位作者 杨军 张妍 马少卫 于波 唐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990-1993,共4页
目的采用TDI评价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对右心室(RV)收缩功能和同步性的短期影响。方法对51例因慢性心力衰竭(CHF)而接受CRT治疗的患者,于术前和术后1个月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和TDI检查,检测右心室内径(RVD)、游离壁收缩期峰值速度(RVv)和... 目的采用TDI评价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对右心室(RV)收缩功能和同步性的短期影响。方法对51例因慢性心力衰竭(CHF)而接受CRT治疗的患者,于术前和术后1个月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和TDI检查,检测右心室内径(RVD)、游离壁收缩期峰值速度(RVv)和同步性(RV-T),同时检测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射血分数(LVEF)和同步性(LV-TSD)。以术后1个月LVESV减小率ΔLVESV≥15%为CRT治疗有效,比较术后与术前各参数的变化。结果 CRT术后38例患者(38/51,74.51%)为有效组,13例(13/51,25.49%)为无效组。两组术后RVD无变化,右心室收缩功能(RVv)和同步性(RV-T)均显著改善,RVv改善率与术前RVv和RV-T密切相关(r=0.69、-0.73,P<0.05),而与LV-TSD无相关。结论短期CRT即可显著改善右心室收缩功能和同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同步化治疗 组织多普勒成像 心室功能 同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及收缩同步性 被引量:4
6
作者 许昌庆 史学功 +3 位作者 金朝龙 肖洁 王德超 周碧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55-859,共5页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评价不同程度冠脉狭窄患者左室收缩功能以及收缩同步性。方法 109例拟诊冠心病患者接受常规二维超声和斑点追踪检查。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和冠心病组,同时根据Gensini积分将冠心病组分为3个亚组,...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评价不同程度冠脉狭窄患者左室收缩功能以及收缩同步性。方法 109例拟诊冠心病患者接受常规二维超声和斑点追踪检查。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和冠心病组,同时根据Gensini积分将冠心病组分为3个亚组,轻度组(〈25分),中度病变组(25-50分),重度病变组(〉50分)。对所采集的高频帧二维图像脱机应用CMQ软件分析,测量左室整体纵向(GLS)及圆周峰值应变(GCS),同时测量心电图QRS波起点至左室长轴上的收缩期纵向应变达峰时间(Tssl)及短轴观的收缩期圆周应变达峰时间(Tssc)。计算左室16节段纵向、圆周达峰时间标准差(Tssl-SD、Tssc-SD)以及纵向、圆周达峰时间最大差值(Tssl-Diff、Tssc-Diff),以时间标准差和最大差值作为不同步性指标。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各组年龄、收缩压、舒张压、体重指数(BMI)、心率、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舒张晚期血流速度(E/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冠心病各组左房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各组GLS、GCS均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Gensini积分的增加,GLS与GCS总体趋势呈进行性降低;3与对照组比较,重度病变组Tssl-SD及Tssl-Diff明显增加(P〈0.01);中度病变组Tssl-SD及Tssl-Diff增加(P〈0.05);轻度病变组Tssl-SD及Tssl-Dif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ssc-SD与Tssc-Diff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冠心病组左室收缩同步性与射血分数相关分析:在冠心病组中将不同步性指数与射血分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Tssl-SD、Tssl-Diff与LVEF均呈显著负相关性。结论2DSTI可准确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心肌收缩功能及收缩同步性,为冠心病患者的早期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及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提供一种无创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 冠心病 左心室收缩功能 收缩同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正常新生儿左心室收缩同步性 被引量:1
7
作者 徐敏 胡倩 +2 位作者 任卫东 毛健 毕文静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519-1522,共4页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中国东北地区正常新生儿左心室收缩同步性的可行性、准确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接受RT3DE检查的93名中国东北地区的正常新生儿,测量左心室16、12节段和6节段的达最小容积时间的标准...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中国东北地区正常新生儿左心室收缩同步性的可行性、准确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接受RT3DE检查的93名中国东北地区的正常新生儿,测量左心室16、12节段和6节段的达最小容积时间的标准差(Tmsv 16-SD、Tmsv 12-SD、Tmsv 6-SD)和最大差值(Tmsv 16-Dif、Tmsv 12-Dif、Tmsv6-Dif),同时测量心率校正的各参数(%R-R)Tmsv。探讨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和心率对各参数的影响。结果 Tmsv12-SD与Tmsv 6-SD、Tmsv 12-Dif与Tmsv 6-Dif均高度相关(r=0.76、0.80,P均<0.001);Tmsv 16-Dif与Tmsv 12-Dif中度相关(r=0.47,P<0.001);Tmsv 16-SD与Tmsv 12-SD、Tmsv 16-SD与Tmsv 6-SD、Tmsv 16-Dif与Tmsv 6-Dif弱相关(r=0.27、0.23、0.34,P均<0.05)。性别、胎龄和出生体质量对各参数无影响,心率与Tmsv-SD、Tmsv-Dif呈负相关,对(%R-R)Tmsv无影响。结论 RT3DE方法测量的16节段Tmsv-Dif和Tmsv-SD可全面、准确地评价正常新生儿左心室收缩同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新生儿 心室功能 收缩功能 同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心室整体及电极位置心肌纵向应变预测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长期疗效 被引量:1
8
作者 马春燕 刘爽 +4 位作者 杨军 张妍 张立敏 李楠 于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965-1968,共4页
目的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STE)检测缺血性心力衰竭(HF)患者左心室收缩同步性、整体纵向应变(GLS)及左心室电极植入部位心肌纵向应变(RLS),探讨其在预测CRT长期疗效中的作用。方法 42例缺血性HF接受CRT,对其在术前1周和术后1年行STE检查... 目的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STE)检测缺血性心力衰竭(HF)患者左心室收缩同步性、整体纵向应变(GLS)及左心室电极植入部位心肌纵向应变(RLS),探讨其在预测CRT长期疗效中的作用。方法 42例缺血性HF接受CRT,对其在术前1周和术后1年行STE检查,测量GLS及RLS,同时测量左心室18节段达峰值纵向应变时间标准差(T-LS SD)及前间壁和后壁达峰值径向应变的时间差(T-RSDif)作为收缩同步性指数,以术后1年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减小≥15%为CRT有效。结果 29例CRT治疗有效(CRT-R组),13例治疗无效(CRT-NR组)。术前CRT-R组RLS、GLS、T-LSSD和T-RSDif大于CRT-NR组(P<0.001)。术前以RLS-11.5%预测CRT疗效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00%和77.90%(AUC=0.84,P<0.001)。结论通过STE检测左心室收缩同步性、GLS和电极植入部位RLS可预测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CRT长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缺血性 心室功能 收缩同步性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点追踪显像评价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左心室短轴方向的收缩同步性 被引量:1
9
作者 张音佳 陈悦 +3 位作者 王海尔 钟春燕 陈璐 邱朝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12-1116,共5页
目的探讨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及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患者左心室短轴方向的收缩同步情况。方法选取28例CLBBB患者[包括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CLBBBa组,15例)及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CLBBBb组,13例)者]、29例CRBBB患者[包括... 目的探讨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及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患者左心室短轴方向的收缩同步情况。方法选取28例CLBBB患者[包括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CLBBBa组,15例)及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CLBBBb组,13例)者]、29例CRBBB患者[包括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CRBBBa组,16例)及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CRBBBb组,13例)者]及对照组25例无心血管疾病者,应用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分析左心室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及心尖水平径向应变、周向应变以及旋转角度收缩期达峰时间,计算收缩期达峰时间标准差。结果除CLBBBa组心尖水平周向应变收缩期达峰时间外,CLBBB患者径向应变、旋转角度及周向应变收缩期达峰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均<0.05),CRBBBb组径向应变收缩期达峰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均<0.05)。CLBBB患者径向应变、周向应变及旋转角度收缩期达峰时间标准差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均<0.05)。CRBBBb组径向应变收缩期达峰时间标准差大于CRBBBa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 CLBBB患者存在明显心肌收缩不同步现象,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CRBBB患者心肌存在径向应变上收缩不同步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束支传导阻滞 心室功能 心肌同步 斑点追踪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与同步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小花 姜志荣 +1 位作者 王小凡 吕启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26-1330,共5页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与同步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左前降支(LAD)狭窄的患者50例,按狭窄程度分成Ⅰ组21例,狭窄率50%~75%;Ⅱ组29例,狭窄率≥76%。另选正...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与同步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左前降支(LAD)狭窄的患者50例,按狭窄程度分成Ⅰ组21例,狭窄率50%~75%;Ⅱ组29例,狭窄率≥76%。另选正常对照组60例,LAD无狭窄。所有患者均接受RT-3DE检查,通过脱机分析左心室17节段的容积-时间曲线,获取左心室整体收缩同步性参数(Tmsv-16-SD、Tmsv-16-SD%、Tmsv-16-Dif、Tmsv-16-Dif%)、LAD供血节段收缩功能参数(rEDV、rESV、rEF)及节段同步性参数(Tmsv%)。结果对照组节段射血分数(rEF)自基底段至心尖段逐渐增大,自基底段至中间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自中间段至心尖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Ⅱ组上述演变规律消失。Ⅱ组患者rEDV、rESV均明显增大,Tmsv-16-SD、Tmsv-16-SD%、Tmsv-16-Dif、Tmsv-16-Dif%、Tmsv%均明显延长,rEF明显降低(P均〈0.05),Ⅰ组患者上述各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RT-3DE可早期定量评价LAD不同程度狭窄患者左心室节段性收缩功能及收缩同步性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三维 冠状动脉狭窄 心室功能 同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心脏起搏方式对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
11
作者 耿登峰 王景峰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2-184,共3页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方法探讨房室序贯同步和心室同步起搏对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植入双腔起搏器患者,应用体外程控仪将每例患者的起搏器随机程控为抑制型按需心室起搏(VVI)、非同步房室起搏(DOO)、抑制型按需心房起搏(A...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方法探讨房室序贯同步和心室同步起搏对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植入双腔起搏器患者,应用体外程控仪将每例患者的起搏器随机程控为抑制型按需心室起搏(VVI)、非同步房室起搏(DOO)、抑制型按需心房起搏(AAI)3种起搏方式,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舒张功能指标。[结果]在20例病人中,VVI起搏仅7例可见到A峰;与AAI和DOO起搏相比,VVI起搏时E峰(0.68±0.19 vs 0.62±0.15 vs0.82±0.16),E/A比值,mAV,mDV和E-VTI均有显著增高(P<0.05),而A峰(0.70±0.26 vs 0.65±0.20 vs0.41±0.09),AFF和IVRT显著降低(P<0.05);与DOO起搏相比,AAI起搏时E峰(0.62±0.15 vs 0.68±0.19)显著升高(P<0.05)。[结论]房室序贯同步和心室同步对左室舒张功能有重要影响;在人工心脏起搏治疗中,对合适的病人选择房室全自动型起搏(DDD)、AAI等符合生理性的起搏器,对改善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起搏器 房室序贯同步 心室同步 左心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对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及同步性的评估 被引量:8
12
作者 高海叶 邓爱云 +6 位作者 王小娟 彭芮 刘天蕊 张璐 张艳 任凤霞 安玉琼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86-491,共6页
目的:探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及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估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右心室收缩功能及心室内的收缩同步性。方法:选取在我院心内科确诊的84例肺动脉高压患者,按照肺动脉收缩压将其分为轻度组(21例)、中度组(34例)、重度组(29例),另选... 目的:探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及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估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右心室收缩功能及心室内的收缩同步性。方法:选取在我院心内科确诊的84例肺动脉高压患者,按照肺动脉收缩压将其分为轻度组(21例)、中度组(34例)、重度组(29例),另选择27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通过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获得三维右心室的整体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收缩期最大容积、舒张期最大容积,评估右心室的整体收缩功能。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对所有受试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获得右心室整体应变、应变率、应变达峰时间标准差、应变率达峰时间标准差,评估右心室功能及同步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估右心室收缩同步性与右心室收缩功能及肺动脉收缩压的相关性。结果: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对照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的右心室整体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逐渐减低,舒张期最大容积指数、收缩期最大容积指数逐渐增加。与对照组比较,肺动脉高压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的右心室整体应变、应变率均减低,且随肺动脉压力升高呈减低趋势;肺动脉高压三个组的应变达峰时间标准差、应变率达峰时间标准差均延长,且随肺动脉压力升高而逐渐延长。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右心室应变达峰时间标准差与肺动脉收缩压呈正相关(r=0.324,P=0.000),与右心室整体应变(r=-0.292,P=0.003)、右心室整体应变率(r=-0.245,P=0.014)、右心室射血分数(r=-0.509,P=0.000)呈负相关。右心室应变率达峰时间标准差与肺动脉收缩压呈正相关(r=0.429,P=0.000),与右心室整体应变(r=-0.534,P=0.000)、右心室整体应变率(r=-0.331,P=0.000)、右心室射血分数(r=-0.391,P=0.000)呈负相关。结论: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整体功能减低,右心室收缩失同步性,且随着肺动脉压力升高,变化更加明显。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及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可实时、敏感地评估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右心室收缩功能及同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 肺动脉高压 右心室功能 同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对肥厚型心肌病心室间和右心室内心肌收缩同步运动的评价 被引量:4
13
作者 徐丽丽 王珂 +2 位作者 丛涛 孙颖慧 商志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43-445,共3页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心室间和右心室内心肌收缩同步性。方法:连续观察肥厚型心肌病(HCM组)患者33例和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23例的动态组织多普勒图像,取样容积分别置于心尖四腔心切面房室瓣水平的左心...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心室间和右心室内心肌收缩同步性。方法:连续观察肥厚型心肌病(HCM组)患者33例和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23例的动态组织多普勒图像,取样容积分别置于心尖四腔心切面房室瓣水平的左心室游离壁、室间隔、右心室游离壁,以及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中间段,测量从QRS波起始点到收缩期峰值的时间,并对两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HCM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达峰时间在左心室游离壁、室间隔、右心室游离壁、右心室游离壁中间段及基底段均显著延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右心室游离壁与左心室游离壁达峰时间的差值、右心室游离壁与室间隔达峰时间的差值、室间隔与左心室游离壁达峰时间的差值、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与中间段达峰时间的差值均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HCM患者存在心室间和右心室内心肌收缩不同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右心室功能 心室同步性 组织多普勒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变显像舒张指数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左心室舒张功能延迟恢复 被引量:7
14
作者 门翠伟 李玉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49-552,共4页
目的应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显像(STI)技术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不同时期的左心室心肌应变指标的变化,探讨应变显像舒张指数(SI-DI)对定量评价再灌注后局部心肌舒张功能延迟恢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 目的应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显像(STI)技术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不同时期的左心室心肌应变指标的变化,探讨应变显像舒张指数(SI-DI)对定量评价再灌注后局部心肌舒张功能延迟恢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0例AMI患者,分别在PCI术前、术后1天、7天及1个月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二维应变显像技术测定缺血心肌及非缺血心肌的横向应变峰值(Speak)、应变峰值延迟时间(TPS)及SI-DI,并进行比较。结果冠状动脉的急性闭塞会引起相应灌注区域心肌收缩及舒张功能的显著降低,与非缺血心肌相比较,缺血心肌的Speak显著降低,TPS明显延长,SI-DI显著降低(P均<0.05)。PCI治疗7天及1个月后,与术前比较,缺血心肌的Speak明显升高,TPS明显缩短,SI-DI明显升高(P均<0.05)。代表收缩功能的Speak和TPS两项参数在术后7天恢复至正常,而代表舒张功能的SI-DI在术后1个月恢复至正常。非缺血心肌的各项参数在各时期的改变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SI-DI可用于评价AMI患者PCI术后左心室局部心肌舒张功能的延迟恢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功能 斑点追踪技术 应变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