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舵向结构原理的新型机器人底盘系统设计
1
作者 张声岚 江豪 +2 位作者 李施施 姜鑫诚 张烈平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1-548,共8页
为了提高轮式底盘机器人的灵活性、应对复杂地形的适应能力,提出了一种舵向结构的高机动性移动机器人。该机器人通过舵向结构在运动过程中对速度和方向分别控制以适应地形变化,在提高运动效率的同时也减少了运动分量对轮组造成的磨损。... 为了提高轮式底盘机器人的灵活性、应对复杂地形的适应能力,提出了一种舵向结构的高机动性移动机器人。该机器人通过舵向结构在运动过程中对速度和方向分别控制以适应地形变化,在提高运动效率的同时也减少了运动分量对轮组造成的磨损。使用Solidworks和MATLAB分别对机器人的运动过程和控制系统仿真,研制出物理样机并进行组合运动、绕点运动等测试,结果表明:该机器人能够通过4个轮组的组合运动实现整体控制,在4 s内以0.3 m/s的速度绕半径为15 cm的圆运动一周,误差保持在1 cm以内,验证了该机器人的灵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舵轮结构 串级PID控制 双闭环控制 全向运动 CAN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排量液压马达旋转驱动系统角位移控制技术 被引量:1
2
作者 高云琦 司俊 +1 位作者 张伟 王旭东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8-188,共11页
变排量液压马达旋转驱动系统具有效率高、响应快、高负载匹配性、低功率需求等优势,能够大幅提高飞机液压旋转驱动系统的效率。为实现对变排量液压马达旋转驱动系统的精确控制,需开展系统角位移控制技术研究。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模型,搭建... 变排量液压马达旋转驱动系统具有效率高、响应快、高负载匹配性、低功率需求等优势,能够大幅提高飞机液压旋转驱动系统的效率。为实现对变排量液压马达旋转驱动系统的精确控制,需开展系统角位移控制技术研究。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模型,搭建了AMESim仿真模型,分析了系统的运动特性及频域控制特性,提出了由排量回路、转速回路和角位移回路组成的三闭环串级控制方案,研究了不同控制参数对系统控制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双闭环控制无法满足旋转驱动系统的稳定条件,三闭环控制引入转速负反馈克服了双闭环控制中角位移对转速的正反馈效应,增大了位置回路的阻尼,能实现系统稳定控制。同时研制了原理样机并进行了测试验证,测试数据表明,三闭环控制方案能实现旋转驱动系统高精度位置控制,为变量马达在飞机液压旋转驱动系统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排量液压马达 旋转驱动 功率自适应调节 角位移控制 三闭环串级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性自抗扰防卡压力流量回转系统研究
3
作者 唐光伟 闫政 +2 位作者 高有山 孟宏君 王猛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25-130,共6页
针对煤巷锚杆支护时岩石强度复杂多变而出现的卡钻现象,提出一种线性自抗扰控制(LADRC)算法,通过控制比例先导压力阀和变转速伺服电动机,合理匹配钻进时的压力和流量。为验证上述方法的合理性,设定负载端为突变和渐变两种围岩硬度变化工... 针对煤巷锚杆支护时岩石强度复杂多变而出现的卡钻现象,提出一种线性自抗扰控制(LADRC)算法,通过控制比例先导压力阀和变转速伺服电动机,合理匹配钻进时的压力和流量。为验证上述方法的合理性,设定负载端为突变和渐变两种围岩硬度变化工况,在AMESim与Matlab/Simulink中进行模型搭建和联合仿真实验,并与滑模控制(SMC)和PID控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根据负载变化,采用比例先导压力阀实现回转马达变扭矩输出,可以解决钻进过程卡钻问题;采用转速环和电流环双闭环控制的伺服电动机,可以根据负载变化调节系统流量。提出的LADRC控制电动机和压力阀相较于滑模控制和PID控制,超调量更小,具有更好的响应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巷锚杆支护 线性自抗扰控制 压力流量匹配 比例压力控制 变速电动机 双闭环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喷口控制的多目标约束设计方法
4
作者 韩永健 王曦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7-133,共7页
为克服试凑法在控制回路参数优化中的局限性,针对涡扇发动机在加力状态易出现喷口摆动的不协调现象,考虑喷口双环控制结构工作特点,采用按需正向设计策略,按照控制系统时域、频域性能指标设计要求,制定兼顾频域、时域性能要求的内、外... 为克服试凑法在控制回路参数优化中的局限性,针对涡扇发动机在加力状态易出现喷口摆动的不协调现象,考虑喷口双环控制结构工作特点,采用按需正向设计策略,按照控制系统时域、频域性能指标设计要求,制定兼顾频域、时域性能要求的内、外环协调控制的设计目标准则,提出一种喷口控制的多目标约束的差分进化内外环控制参数自整定优化设计方法,在双转子涡扇发动机非线性模型上进行闭环控制系统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在飞行高度从0增加到10 km、飞行马赫数从0加速到0.9的起飞和爬升状态进入加力过程以及平飞中保持飞行马赫数不变的关断加力过程中,发动机未出现喷口摆动等现象,涡轮落压比最大相对误差不大于1.5%,喷口闭环控制系统具有期望的伺服跟踪和抗飞行条件变化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口双环控制结构 多目标约束 差分进化 自整定算法 发动机非线性模型 航空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结构自抗扰的永磁电动机速度控制系统 被引量:36
5
作者 黄庆 黄守道 +3 位作者 冯垚径 周腊吾 李孟秋 邓秋玲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31-39,共9页
在永磁同步电动机双闭环速度控制系统中,提出了一种新型永磁同步电动机变结构自抗扰控制速度控制方案。在速度环设计了二阶变结构自抗扰控制器,在保持典型自抗扰控制器特点的同时,系统的自抗扰参数得以平滑的过渡。经过仿真和实验验证,... 在永磁同步电动机双闭环速度控制系统中,提出了一种新型永磁同步电动机变结构自抗扰控制速度控制方案。在速度环设计了二阶变结构自抗扰控制器,在保持典型自抗扰控制器特点的同时,系统的自抗扰参数得以平滑的过渡。经过仿真和实验验证,改进的变结构自抗扰速度控制系统具有响应速度快、超调小和稳态误差小等优点,对转动惯量、负载及系统内部参数变化具有很强的抗扰动能力,提高了永磁同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的动静态性能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动机 速度环 变结构控制 自抗扰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交流位置伺服系统串级复合滑模控制 被引量:19
6
作者 朱玉川 李志刚 +1 位作者 马大为 徐长江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779-2782,共4页
针对某永磁同步电动机位置伺服系统负载力矩和转动惯量变化大、干扰力矩强的特点,以及统一滑模变结构控制速度限幅的难题,提出并设计了串级复合滑模变结构控制器。其中速度环通过增加积分环节来消除滑模控制的力矩抖动,位置环通过复合... 针对某永磁同步电动机位置伺服系统负载力矩和转动惯量变化大、干扰力矩强的特点,以及统一滑模变结构控制速度限幅的难题,提出并设计了串级复合滑模变结构控制器。其中速度环通过增加积分环节来消除滑模控制的力矩抖动,位置环通过复合滑模控制的设计来消除稳态滑模控制的抖振。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器不仅响应速度快、无超调、控制精度高,同时对负载扰动和系统参数摄动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动机 滑模变结构控制 串级滑模控制 复合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的变结构控制器设计 被引量:8
7
作者 钱碧甫 王奔 +1 位作者 黄崇鑫 仇乐兵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4-129,共6页
为了提高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的稳态性能和补偿灵活性,采用变结构控制设计其控制器,整个设计基于对输电线路电流的锁相。由于SSSC的数学模型在dq坐标下是一个非线性强耦合系统,文中采用基于非线性反馈的逆系统方法将原系统进行线性化解耦... 为了提高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的稳态性能和补偿灵活性,采用变结构控制设计其控制器,整个设计基于对输电线路电流的锁相。由于SSSC的数学模型在dq坐标下是一个非线性强耦合系统,文中采用基于非线性反馈的逆系统方法将原系统进行线性化解耦,构造出其伪线性模型,设计出伪线系统的变结构控制律,对直流侧的隐动态采取PI控制。最后建立SSSC的仿真模型对其进行仿真试验并同PI控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本控制策略的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 变结构控制 逆系统 补偿电压 双环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度转台速度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杜璧秀 张淑梅 +1 位作者 高慧斌 张玉良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4-18,共5页
针对摩擦力矩对高精度转台速度稳定性能的影响,考虑到转台系统的实际工作情况,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变结构的双闭环控制方法。该方法根据变结构控制的不变性特点,采用指数趋近律规则,构造了基于变结构的双闭环控制方式。通过比对传统双闭... 针对摩擦力矩对高精度转台速度稳定性能的影响,考虑到转台系统的实际工作情况,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变结构的双闭环控制方法。该方法根据变结构控制的不变性特点,采用指数趋近律规则,构造了基于变结构的双闭环控制方式。通过比对传统双闭环控制和基于变结构的双闭环控制在转台系统低速转动时的仿真分析及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变结构的双闭环控制比传统双闭环控制可以更有效的克服摩擦力矩对高精度转台速度稳定性的影响,提高转台的速度稳定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度转台 速度稳定性 双闭环控制 变结构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x-Rotor无人飞行器及其飞行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15
9
作者 宫勋 白越 +3 位作者 赵常均 高庆嘉 彭程 田彦涛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450-2458,共9页
提出了一种Hex-Rotor无人飞行器以克服现有多旋翼飞行器的欠驱动和强耦合特性对其飞行控制效果的影响,利用6个旋翼独特的结构配置来保证飞行器独立控制空间六自由度的能力。介绍了这种新型飞行器的结构特点并建立其动力学模型,引入滤波... 提出了一种Hex-Rotor无人飞行器以克服现有多旋翼飞行器的欠驱动和强耦合特性对其飞行控制效果的影响,利用6个旋翼独特的结构配置来保证飞行器独立控制空间六自由度的能力。介绍了这种新型飞行器的结构特点并建立其动力学模型,引入滤波反步法与自抗扰算法设计了具有双环并行结构的飞行控制系统,在数字仿真中实现了飞行器的空间六自由度独立控制并克服了未知外部扰动以及模型不确定性带来的影响。结果显示,原型机试飞实验中,飞行器的水平位移跟踪误差不超过±4m,高度误差不超过±3m,姿态角误差不超过±0.05rad,均保持在传感器的测量误差范围内,飞行器较为准确地跟踪了期望指令。仿真和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新型Hex-Rotor飞行器具有期望的六自由度独立控制能力,建立的数学模型准确,设计的飞行控制系统能够实现轨迹与姿态跟踪飞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旋翼飞行器 滤波反步法 自抗扰技术 双环并行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汽车离合器接合的变结构串级双环控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洪斌 张承瑞 陈潞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29-432,共4页
通过重型汽车起步动态模型的分析,指出当在起步过程中保持发动机转速不变时可以根据驾驶员的意图对离合器的磨损以及驾驶员舒适性进行综合优化。着重分析了离合器接合点前后的冲击,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变结构串级双环控制发动机恒速的起... 通过重型汽车起步动态模型的分析,指出当在起步过程中保持发动机转速不变时可以根据驾驶员的意图对离合器的磨损以及驾驶员舒适性进行综合优化。着重分析了离合器接合点前后的冲击,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变结构串级双环控制发动机恒速的起步控制算法,针对离合器操纵系统的非线性,加速度环采用单神经元自适应 PID 控制算法。为验证算法的性能,建立了车辆起步过程仿真模型。仿真实验表明采用该算法可提高的起步过程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式离合器 起步 变结构串级双环控制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器转动惯量在线辨识 被引量:14
11
作者 黄河 周军 刘莹莹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17-1120,共4页
可靠和有效的高精度姿态控制需要已知卫星变化的质量特性的精确信息,在线辨识航天器的转动惯量显得尤为重要。利用飞轮作为执行机构,分别提出了一种基于递推最小二乘法的航天器转动惯量在线开环辨识和闭环辨识的算法。当飞轮输出合适的... 可靠和有效的高精度姿态控制需要已知卫星变化的质量特性的精确信息,在线辨识航天器的转动惯量显得尤为重要。利用飞轮作为执行机构,分别提出了一种基于递推最小二乘法的航天器转动惯量在线开环辨识和闭环辨识的算法。当飞轮输出合适的控制力矩时,能够快速辨识出处于开环状态的航天器转动惯量,并且保证航天器的姿态变化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提出了一种闭环辨识方法,基于变结构控制器,在航天器完成姿态机动任务的同时,能够快速辨识出航天器的转动惯量,辨识精度在2%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 转动惯量 在线估计 闭环辨识 变结构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级联型SVG双闭环控制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雷 罗安 +3 位作者 熊桥坡 黎小聪 刘爱文 刘奇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356-3361,共6页
介绍了单相级联型静止无功发生器(static var generator,SVG)的原理与控制系统结构,采用光纤隔离检测技术进行级联单元直流侧电压的测量。考虑光纤隔离检测延时,建立了基于瞬时能量平衡的直流侧电压外环控制数学模型,得到了基于比例积分... 介绍了单相级联型静止无功发生器(static var generator,SVG)的原理与控制系统结构,采用光纤隔离检测技术进行级联单元直流侧电压的测量。考虑光纤隔离检测延时,建立了基于瞬时能量平衡的直流侧电压外环控制数学模型,得到了基于比例积分(proportional integral,PI)控制的传递函数,并进行了电压外环稳定性分析;建立了基于比例(proportional,P)控制的电流内环离散控制模型,分析得到其在离散域内稳定控制的充要条件。样机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稳定性分析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级联型SVG 双闭环控制 光纤隔离检测 劳斯稳定判据 波特图 …_-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滑模变结构控制的BTT导弹自动驾驶仪设计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童春霞 王正杰 张天桥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18-521,共4页
由于倾斜转弯控制技术的特点决定了BTT导弹的数学模型存在多种耦合因素,因此目前STT导弹广泛采用的忽略通道间耦合关系的三通道独立设计方案已远不能满足 BTT 导弹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求。基于变结构控制理论,采用了一种新的 BTT 导弹自动... 由于倾斜转弯控制技术的特点决定了BTT导弹的数学模型存在多种耦合因素,因此目前STT导弹广泛采用的忽略通道间耦合关系的三通道独立设计方案已远不能满足 BTT 导弹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求。基于变结构控制理论,采用了一种新的 BTT 导弹自动驾驶仪的设计方法。该方法把俯仰和偏航两个耦合严重的通道联合建立状态方程,用自适应极点配置设计双滑动模态,降低了控制量的切换频率;用趋近律方法设计变结构控制,其控制量参数用自组织模糊进行调节,可有效削弱滑动模态的抖振。这种控制器简化了变结构控制,计算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结构控制 双滑动模态 倾斜转弯控制 自动驾驶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刷双馈电机滑模变结构直接转矩控制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杨俊华 刘远涛 +2 位作者 谢景凤 刘慧媛 吴捷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195-1201,共7页
针对无刷双馈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磁链和转矩脉动大的问题,引入滑模变结构控制策略.以转矩和磁链两个滑模控制器来代替传统直接转矩控制中的两个滞环控制器,电压矢量开关的输出采用空间电压矢量PWM调制的方法,保证了逆变器开关频率恒定... 针对无刷双馈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磁链和转矩脉动大的问题,引入滑模变结构控制策略.以转矩和磁链两个滑模控制器来代替传统直接转矩控制中的两个滞环控制器,电压矢量开关的输出采用空间电压矢量PWM调制的方法,保证了逆变器开关频率恒定,应用指数趋近率方法设计滑模控制器,由Lyapunov方法求得相应的滑模变结构控制律,建立了MATLAB/Simulink环境下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新型控制方案能有效减小转矩脉动,改善定子磁链和电流波形,同时仍可保持直接转矩控制固有的转矩快速响应的优点,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刷双馈电机 直接转矩控制 滑模变结构 指数趋近率 转矩脉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滑模变结构的轮式机器人双环轨迹跟踪控制 被引量:5
15
作者 肖光飞 胡秋霞 +1 位作者 韩磊 赵津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44-247,共4页
针对轮式机器人轨迹跟踪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滑模变结构算法构建的双环轨迹跟踪控制系统。在基于轮式机器人运动学模型基础上,针对该非线性欠驱动系统采用滑模变结构算法设计了能够保证全局范围内渐近稳定的轨迹跟踪控制器,并构建了双... 针对轮式机器人轨迹跟踪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滑模变结构算法构建的双环轨迹跟踪控制系统。在基于轮式机器人运动学模型基础上,针对该非线性欠驱动系统采用滑模变结构算法设计了能够保证全局范围内渐近稳定的轨迹跟踪控制器,并构建了双环控制系统。通过内环系统控制角速度,实现对方向角的跟踪;外环控制器得到控制角之后实现对速度的控制,使机器人达到期望位姿状态。文中利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对所设计的闭环系统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并通过仿真进一步验证了该控制系统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欠驱动 轨迹跟踪 双环控制 非线性系统 滑模变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气化铁路无断电过分相方案研究 被引量:20
16
作者 田旭 姜齐荣 魏应冬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14-18,共5页
电力机车在通过电分相环节时的断电-复电操作会引起机车过电压和过电流问题,严重危及电气化铁路和旅客的安全。提出一种新型过分相方案,使机车无断电、满功率地通过电分相环节。该方案包含一个单相背靠背变流器,变流器的两交流侧分别接... 电力机车在通过电分相环节时的断电-复电操作会引起机车过电压和过电流问题,严重危及电气化铁路和旅客的安全。提出一种新型过分相方案,使机车无断电、满功率地通过电分相环节。该方案包含一个单相背靠背变流器,变流器的两交流侧分别接入中性段及一个牵引供电臂。当有机车通过电分相环节时,利用变频移相技术使中性段电压在两牵引供电臂电压之间实现柔性的切换,从而能够消除电分相环节的供电死区。介绍了该方案的系统构成及工作过程,给出了背靠背变流器系统级和装置级控制策略,最后通过仿真实例验证了提出的方案及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分相 不断电过分相方案 变频移相 背靠背变流器 双闭环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S模型的倒立摆双闭环串级模糊控制设计与仿真 被引量:15
17
作者 侯涛 董海鹰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477-2479,2526,共4页
针对具有多变量、非线性特性的倒立摆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T-S模型的双闭环串级模糊控制方法。在该方法中,内环控制倒立摆的角度,外环控制倒立摆小车的位移,并对双闭环参数耦合实现了解耦,降低了系统设计的难度和复杂度。数字仿真结果表... 针对具有多变量、非线性特性的倒立摆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T-S模型的双闭环串级模糊控制方法。在该方法中,内环控制倒立摆的角度,外环控制倒立摆小车的位移,并对双闭环参数耦合实现了解耦,降低了系统设计的难度和复杂度。数字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立摆 双闭环解耦 串级模糊控制 T-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串级变结构神经网络的机器人补偿控制 被引量:3
18
作者 马毅潇 钱东海 +1 位作者 赵锡芳 陈卫东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842-846,共5页
针对机器人动力学的非线性、强耦合、时变特点,为了高速、高精度地控制机器人,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的机器人智能控制策略.讨论了机器人动力学模型的特殊性,指出模型中结构和非结构不确定性因素;研究了一种新型串级变结构神经网络(... 针对机器人动力学的非线性、强耦合、时变特点,为了高速、高精度地控制机器人,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的机器人智能控制策略.讨论了机器人动力学模型的特殊性,指出模型中结构和非结构不确定性因素;研究了一种新型串级变结构神经网络(CVSNN);提出了一种基于新型CVSNN的机器人控制策略.以精密I号机器人为仿真对象,证明该算法能够较好地补偿结构与非结构不确定因素,收敛速度快,能够自适应地调节自身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级变结构 神经网络 补偿控制 机器人 CVSN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蚁群组合预测的生物质气化炉双闭环控制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辉 庞佑霞 +1 位作者 唐勇 梁亮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4-100,共7页
针对生物质气化炉处理过程中存在非线性、大时滞性、不稳定性和负荷干扰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灰色蚁群组合预测双闭环控制算法。首先采用灰色算法建立气化炉温度预测模型,然后考虑可能的扰动,引入蚁群算法对灰色模型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上... 针对生物质气化炉处理过程中存在非线性、大时滞性、不稳定性和负荷干扰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灰色蚁群组合预测双闭环控制算法。首先采用灰色算法建立气化炉温度预测模型,然后考虑可能的扰动,引入蚁群算法对灰色模型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上对炉温进行控制;最后引入基于变论域模糊控制算法,利用模糊规则对气化炉一次风量进行控制,在保证炉温稳定的情况下,降低可燃气体含氧量。仿真和现场运行结果表明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先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化炉 灰色预测 蚁群算法 组合预测 变论域模糊控制 双闭环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变量变频器双侧供电闭环调速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杜庆楠 鲁西坤 +2 位作者 李高举 冯高明 陈鑫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84-389,共6页
针对异步电机定子变频在解决高压电机调速时,对输出电压的等级要求高,对调速技术要求不足,在原有仅采用控制触发增量方法的基础上加入了闭环控制。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中,通过在仿真模型中引入S函数,建立了定转子分段变频有级调... 针对异步电机定子变频在解决高压电机调速时,对输出电压的等级要求高,对调速技术要求不足,在原有仅采用控制触发增量方法的基础上加入了闭环控制。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中,通过在仿真模型中引入S函数,建立了定转子分段变频有级调压闭环调速系统的仿真模型,并以双变量变频器为基础设计了实验电路,编写了实验程序,从仿真和实验两个方面对定转子调速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双变量交交变频器在绕线式异步电动机转子侧供电实现调速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变量控制 定子变频 转子变频 有级调压 闭环调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