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new experimental way for the monitoring of the real/equivalent inservice- time of double base rocket propellant by coupling VST and PCA 被引量:1
1
作者 Salim Chelouche Djalal Trache +3 位作者 Ilyas Maamache Ahmed Fouzi Tarchoun Kamel Khimeche Abderrahmane Mezroua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2期440-449,共10页
The assessment of the real in-service-time(RIST)and the equivalent in-service-time(EIST)of double base rocket propellants(DBRPs)is of utmost importance for the safe storage and use of weapon systems as well as the eff... The assessment of the real in-service-time(RIST)and the equivalent in-service-time(EIST)of double base rocket propellants(DBRPs)is of utmost importance for the safe storage and use of weapon systems as well as the efficiency of the accelerated aging plans.In this work,four DBRPs with similar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different natural aging have been artificially aged at T?338.65 K for 4 months with sampling every 30 days.The unaged and artificially aged sample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by vacuum stability test(VST)at five isothermal temperatures(T?333.15 K,343.15 K,353.15 K,363.15 K,and 373.15 K).The volume of the evolved gases in VST was found to decrease with natural/artificial aging.Furthermore,the VST data were treated and subjected to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The results showed excellent discrimination of the DBRP samples according to their stability thermal properties.Most of the variance was described by the first principal component(PC1)whose scores were linearly correlated with the natural aging durations when PCA is applied on VST data obtained at T?363.15 K.In light of the obtained results,a new experimental way for the estimation of the real/equivalent IST was proposed,which takes into account the impact of the natural aging of the sample.The approach predicts successfully the RIST of two similar DBRPs with a relative deviation of less than 2%.At the specific heating temperature T?338.65 K,the developed model provides more conceivable EIST values,with asymptotic behavior against artificial aging duration evolution,thus overcoming some shortcomings of the common generalized van’t Hoff formula(Gv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EMOMEtRICS vant hoff rule Natural aging Artificial aging Stability Stora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恒速升温速率下的DSC曲线峰温计算含能材料放热分解反应动力学参数的理论和数值方法(英文) 被引量:13
2
作者 胡荣祖 高红旭 +5 位作者 赵凤起 张海 赵宏安 马海霞 邢晓玲 薛亮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43-649,共7页
根据Kooij公式和van′t Hoff公式,从恒速升温速率下的DSC曲线峰温导出了计算含能材料放热分解反应动力学参数的两个数学表达式,提出了计算相应动力学参数的数值方法。对1,3,5-三硝基-1,3,5-三氮杂环己酮-2(Keto-RDX),由导出的两个表达式... 根据Kooij公式和van′t Hoff公式,从恒速升温速率下的DSC曲线峰温导出了计算含能材料放热分解反应动力学参数的两个数学表达式,提出了计算相应动力学参数的数值方法。对1,3,5-三硝基-1,3,5-三氮杂环己酮-2(Keto-RDX),由导出的两个表达式、Kissinger法、Ozawa法、Tang法、Hu-Gao-Zhang法、非线性等转化率积分法(NL-INT)所得的活化能E值彼此接近,表明Kooij′s公式中的a值取0.5,van′t Hoff公式的b值取0.003,可得到合理的动力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DSC 动力学参数 Kooij公式 vant hoff公式 Keto-RDX 非等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亚热带次生栎林生态系统呼吸作用对温度的响应 被引量:4
3
作者 李超 胡海波 +1 位作者 蒋琰 张学仕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2年第5期8-12,共5页
为了弄清森林生态系统碳源、碳汇的时空格局,为预测全球气候变化提供相应的数据积累,运用涡度相关技术对北亚热带次生栎林生态系统进行CO2通量观测,得到2007年12月至2008年11月的碳通量数据。对非生长季(12月至翌年2月)全天与生长季(3... 为了弄清森林生态系统碳源、碳汇的时空格局,为预测全球气候变化提供相应的数据积累,运用涡度相关技术对北亚热带次生栎林生态系统进行CO2通量观测,得到2007年12月至2008年11月的碳通量数据。对非生长季(12月至翌年2月)全天与生长季(3—11月)夜间的通量值(即呼吸值)与气温和土温的响应关系分析表明:呼吸作用大小与气温和土温呈现出显著的Van’t Hoff指数相关关系。其中,非生长季的呼吸值与气温拟合效果最佳,生长季夜间的呼吸值与土温拟合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亚热带 次生栎林 生态系统 呼吸作用 碳通量 vant hoff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C单峰法分析有机结晶物质纯度的评述 被引量:1
4
作者 陈群 顾浩 +2 位作者 周永生 徐丽亚 周维友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287-293,共7页
对测定有机结晶物质纯度的DSC单峰法进行了评述,从原理层面阐述了DSC法测定时被测样品的基本条件,分析了动态DSC测定法和上述基本条件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在实践中DSC测定法的可靠性,探讨了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陈群-顾浩经验公... 对测定有机结晶物质纯度的DSC单峰法进行了评述,从原理层面阐述了DSC法测定时被测样品的基本条件,分析了动态DSC测定法和上述基本条件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在实践中DSC测定法的可靠性,探讨了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陈群-顾浩经验公式综合考虑了样品整体熔化过程中热效应重叠的熔融吸热峰面积的再分配问题,避免了传统方法对熔化早期阶段无法确认而进行面积补偿带来的结果不准确性,可用于快速、准确测定有机结晶物质的纯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C法 纯度测定 vant hoff公式 陈群-顾浩经验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盐渍土渗透吸力的回顾及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周凤玺 王立业 赖远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199-1210,共12页
为了能够准确地计算不同含盐量、盐类和温度条件下饱和盐渍土中渗透吸力的大小,首先从试验和理论方面对渗透吸力的研究成果做了简要的回顾;其次通过不同温度条件下氯化钠和硫酸钠溶液的电导率试验,探讨了两溶液饱和后土体渗透吸力与浓... 为了能够准确地计算不同含盐量、盐类和温度条件下饱和盐渍土中渗透吸力的大小,首先从试验和理论方面对渗透吸力的研究成果做了简要的回顾;其次通过不同温度条件下氯化钠和硫酸钠溶液的电导率试验,探讨了两溶液饱和后土体渗透吸力与浓度的相互关系;最后基于分形理论和溶质电离度分别对EC模型和van’t Hoff方程进行了改进,并对改进后的模型进行了相关的数值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氯化钠饱和后土体的渗透吸力与浓度呈幂函数增长关系,而饱和硫酸盐渍土的渗透吸力随浓度的增大呈指数关系。因此表现出硫酸盐渍土的渗透吸力先大于氯盐渍土,而在某一浓度之后氯盐渍土的渗透吸力大于硫酸盐渍土,且浓度值mA随温度的增大呈线性增长关系。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能够实现复杂条件下的渗透吸力计算,且优于传统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盐渍土 渗透吸力 电导率 vant hoff方程 分形理论 电离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簇Co_(3)NiB_(2)异构化反应的动力学与热力学研究 被引量:44
6
作者 秦渝 方志刚 +2 位作者 赵璐璐 廖薇 许友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7-74,共8页
为确定团簇Co_(3)NiB_(2)最终能稳定存在的优化构型并探究不同异构化反应在不同温度下与平衡常数、指前因子之间的关系,基于密度泛函理论与过渡态理论在B3LYP/Lanl2dz水平下结合范特荷夫方程与阿伦尼乌斯方程,分别从化学动力学与化学热... 为确定团簇Co_(3)NiB_(2)最终能稳定存在的优化构型并探究不同异构化反应在不同温度下与平衡常数、指前因子之间的关系,基于密度泛函理论与过渡态理论在B3LYP/Lanl2dz水平下结合范特荷夫方程与阿伦尼乌斯方程,分别从化学动力学与化学热力学角度对团簇Co_(3)NiB_(2)的异构化反应进行深入讨论.研究结果表明:构型1(4)~4(4)能大量稳定存在,且连串反应7(4)→5(4)→4(2)→1(2)最容易发生;依据范特荷夫方程积分式可知平衡常数的对数ln K与1/T呈线性关系,依据阿伦尼乌斯方程的衍生公式可知ln A与1/T同样呈线性关系;当T=298.15 K时,ln K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差ΔE呈正相关关系,且同时满足线性方程ln K(T)=0.40431ΔE+0.38826.研究预测团簇各个优化构型所能发生异构化反应的平衡常数K的取值范围为0.9460~9.4319×10^(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簇Co_(3)NiB_(2) 异构化反应 密度泛函理论 过渡态理论 范特荷夫方程 阿伦尼乌斯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簇Mo_(3)S_(4)异构转化热力学与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朱依文 方志刚 +2 位作者 毛智龙 刘立娥 宋静丽 《材料科学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5-41,共7页
为研究团簇Mo_(3)S_(4)的稳定性和异构化转化机理,本文以密度泛函理论和过渡态理论为基础,在B3LYP/Lanl2dz水平下对初始构型进行优化计算,得到8种优化构型,从热力学和动力学两种角度对团簇Mo_(3)S_(4)的异构化反应进行分析与讨论。结果... 为研究团簇Mo_(3)S_(4)的稳定性和异构化转化机理,本文以密度泛函理论和过渡态理论为基础,在B3LYP/Lanl2dz水平下对初始构型进行优化计算,得到8种优化构型,从热力学和动力学两种角度对团簇Mo_(3)S_(4)的异构化反应进行分析与讨论。结果表明:团簇Mo_(3)S_(4)各异构化反应中的反应3(3)→2(3)和3(1)→2(1)的反应限度较小;反应4(3)→1(3)的正反应活化能最低,说明在常温下4(3)→1(3)的正反应最易发生。同理,对于反应3(3)→2(3)、3(1)→4(3)而言,构型3(3)、3(1)通过正反应3(3)→2(3)、3(1)→4(3)能够转化为更稳定的构型2(3)、4(3),而反应3(1)→3(3)、3(1)→2(1)、2(1)→4(3)、4(1)→3(3)、4(1)→1(1)很难发生。因此,构型1(3)、2(3)、2(1)、4(1)均能够稳定存在,所以在实际开发中,应首先考虑对其进行实验。除TS3(3)→2(3)、TS2(1)→4(3)外,其余6种异构转化过程均趋向于向正反应方向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簇Mo_(3)S_(4) 异构转化 密度泛函理论 范特霍夫方程 阿伦尼乌斯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新戊二醇纯度 被引量:7
8
作者 邵妃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59-62,共4页
介绍了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定新戊二醇纯度的基本原理(熔点降低定律)和实验方法。该方法采用密封式铝坩埚封装样品,升温速率约0.5℃/min,样品量约2—3mg,N2流速为20-40mL/min。从DSC曲线可直接判断样品的纯度高低,应用... 介绍了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定新戊二醇纯度的基本原理(熔点降低定律)和实验方法。该方法采用密封式铝坩埚封装样品,升温速率约0.5℃/min,样品量约2—3mg,N2流速为20-40mL/min。从DSC曲线可直接判断样品的纯度高低,应用相关纯度软件,纯度测试拓宽至99.5%(摩尔分数)。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适用于新戊二醇的纯度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纯度测定 新戊二醇 熔点 vant hoff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