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苯乙烯苷预防性干预大鼠动脉硬化对其ICAM-1、VCAM-1及VE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张伟 王玉琴 +2 位作者 李锋 沈燕 王春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630-1635,共6页
目的观察二苯乙烯苷(TSG)预防性给药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主动脉ICAM-1、VCAM-1及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TSG抗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6组,高脂饲料造模,同时预防性给予不同剂量TSG(30、60、120mg.kg-1.d-1)及辛伐他汀(2mg... 目的观察二苯乙烯苷(TSG)预防性给药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主动脉ICAM-1、VCAM-1及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TSG抗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6组,高脂饲料造模,同时预防性给予不同剂量TSG(30、60、120mg.kg-1.d-1)及辛伐他汀(2mg.kg-1.d-1),12wk后,测定血清总SOD活力和MDA含量,Westernblot观察各组大鼠主动脉ICAM-1、VCAM-1及VEGF的蛋白表达,RT-PCR分析ICAM-1和VCAM-1的基因表达,免疫组化观察VEGF表达。结果TSG能够明显提高大鼠血清总SOD活力,降低MDA水平,对动脉ICAM-1、VCAM-1及VEGF的表达均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TSG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动脉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调节细胞因子分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苯乙烯苷 动脉粥样硬化 ICAM-1 vcam-1 VEGF SOD M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芍口服液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大鼠主动脉IL-8、VCAM-1和ICAM-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0
2
作者 薛忠文 董天崴 +3 位作者 张琦 徐丁洁 王晨 尚小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077-2081,共5页
目的观察参芍口服液(丹参、黄芪、赤芍、当归、川芎、桃仁、红花、水蛭、地龙、半夏)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主动脉IL-8、VCAM-1和ICAM-1表达的影响,完善参芍口服液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饮食+维生素D3制作... 目的观察参芍口服液(丹参、黄芪、赤芍、当归、川芎、桃仁、红花、水蛭、地龙、半夏)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主动脉IL-8、VCAM-1和ICAM-1表达的影响,完善参芍口服液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饮食+维生素D3制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50只SD大鼠(鼠龄3个月)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参芍口服液高剂量、参芍口服液低剂量和辛伐他汀组。正常组常规饲养,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给予高脂饮食+维生素D3腹腔注射。喂饲4周后,灌胃给药8周,处死。ELISA法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取主动脉行免疫组化及免疫印迹,观察白细胞介素8(IL-8)、血管间细胞黏附分子(VCAM-1)和白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C、TG、LDL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血清TC、TG、LDL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织IL-8、VCAM-1及ICAM-1的表达下降,且参芍口服液高剂量优于参芍口服液低剂量。结论参芍口服液可通过改善血脂指标,降低IL-8、VCAM-1和ICAM-1的表达,缓解组织炎症,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芍口服液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IL-8 vcam-1 ICAM-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谷灵芝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ICAM-1和VCAM-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张红梅 田辉凯 +2 位作者 姚小皓 林志彬 李学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60-464,共5页
目的 采用血清药理学的方法研究绿谷灵芝含药血清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ox LDL)和糖化白蛋白诱导的内皮细胞表面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VCAM 1)和细胞间粘附分子 (ICAM 1)表达的影响。方法 通过细胞ELISA和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细胞表面VCA... 目的 采用血清药理学的方法研究绿谷灵芝含药血清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ox LDL)和糖化白蛋白诱导的内皮细胞表面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VCAM 1)和细胞间粘附分子 (ICAM 1)表达的影响。方法 通过细胞ELISA和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细胞表面VCAM 1和ICAM 1表达的变化。结果 细胞ELISA结果显示 0 2 4 g·kg-1、0 72 g·kg-1绿谷灵芝连续灌胃给药 10d后取血分离得到的血清可降低糖化白蛋白诱导的内皮细胞表面VCAM 1和ICAM 1表达 (P <0 0 5 ) ,降低ox LDL诱导的ICAM 1表达 (P <0 0 5 ) ;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结果显示 0 72 g·kg-1绿谷灵芝含药血清可降低ox LDL和糖化白蛋白诱导的内皮细胞表面ICAM 1表达(P <0 0 5 ) ,0 12 g·kg-1绿谷灵芝含药血清和无药血清对内皮细胞表面粘附分子的表达无影响。结论 绿谷灵芝含药血清可降低糖化白蛋白和o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理学 实验研究 绿谷灵芝 人脐静脉 内皮细胞 ICAM-1 vcam-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苯乙烯苷对ox-LDL诱导的U937细胞ICAM-1、VCAM-1及VE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张伟 王玉琴 +2 位作者 李锋 沈燕 王春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67-672,共6页
目的观察二苯乙烯苷(TSG)对ox-LDL诱导的U937细胞ICAM-1、VCAM-1及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TSG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经PMA处理过的U937细胞,在给予ox-LDL刺激的同时给予不同浓度TSG干预,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细胞... 目的观察二苯乙烯苷(TSG)对ox-LDL诱导的U937细胞ICAM-1、VCAM-1及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TSG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经PMA处理过的U937细胞,在给予ox-LDL刺激的同时给予不同浓度TSG干预,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SOD活力,TBA法测定培养液中MDA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分析观察各组细胞ICAM-1、VCAM-1及VEGF的蛋白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分析观察各组细胞ICAM-1和VCAM-1的基因表达。结果模型组细胞液总SOD活力较对照组明显降低,TSG高剂量及阳性对照组总SOD活力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模型组细胞液MD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TSG高中剂量及阳性对照组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蛋白免疫印迹分析显示,模型组ICAM-1、VCAM-1及VEGF的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TSG高剂量和辛伐他汀能明显降低ICAM-1、VCAM-1及VEGF表达(P<0.05)。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分析显示,模型组细胞ICAM-1、VCAM-1 mRNA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TSG高剂量和辛伐他汀较模型组能明显降低ICAM-1、VCAM-1mRNA水平(P<0.01)。结论TSG具有抗氧化、抑制单核巨噬细胞黏附分子分泌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其抗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苯乙烯苷 OX-LDL U937细胞 ICAM-1 vcam-1 VE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血清sICAM-1和sVCAM-1的动态监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5
作者 谷欣权 曹霞 +2 位作者 傅耀文 孔祥波 邢广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713-715,共3页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监测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sVCAM 1)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 ,动态监测 86例肾移植患者手术前后血清sICAM 1和sVCAM 1的变化。结果 :移植术前sI CAM 1、sVCAM 1...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监测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sVCAM 1)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 ,动态监测 86例肾移植患者手术前后血清sICAM 1和sVCAM 1的变化。结果 :移植术前sI CAM 1、sVCAM 1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别 ,术后均明显升高 ,于第 3天时达到高峰 ,1周至 2周后降至术前水平。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前 1~ 3天血清sICAM 1、sVCAM 1即开始升高 ,抗排斥治疗有效后逐渐下降。并发感染时sICAM 1、sVCAM 1显著升高 ,CsA中毒时无明显变化。结论 :动态监测血清sICAM 1、sVCAM 1可做为早期辅助诊断急性排斥反应的免疫学指标 ,有助于急性排斥反应与CsA肾中毒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肾 急性排斥反应 细胞间粘附分子-1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胖大鼠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血管内皮NF-κB、VCAM-1、ICAM-1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韩同英 马路一 +5 位作者 梁明华 孙志刚 张秋萍 程世华 孙国华 吕璘琳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74-677,共4页
目的建立肥胖大鼠模型,观察肥胖大鼠血清脂联素的变化及动脉血管内皮核因子(NF)-κB、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的表达,探讨其在血管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4周龄雄性健康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 目的建立肥胖大鼠模型,观察肥胖大鼠血清脂联素的变化及动脉血管内皮核因子(NF)-κB、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的表达,探讨其在血管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4周龄雄性健康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8只)和高脂组(30只),给予高脂饲料制备肥胖大鼠模型。8周后,以高脂组大鼠的体质量超过对照组大鼠平均体质量的20%作为肥胖组大鼠。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脂联素含量,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测定NF-κB、VCAM-1、ICAM-1在血管内皮的表达。结果高脂组大鼠平均体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446.82±10.05)g比(365.21±13.20)g,P<0.01;高脂组中有22只大鼠体质量超过对照组平均体质量20%,作为实验用肥胖大鼠(肥胖组)。肥胖组大鼠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0.61±0.13)ng/ml比(1.00±0.17)ng/ml,P<0.01,动脉血管内皮NF-κB、VCAM-1、ICAM-1阳性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肥胖组大鼠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血管内皮NF-κB、VCAM-1、ICAM-1表达均呈明显负相关(r=-0.938~-0.891,P均<0.001)。结论高脂饮食引起的肥胖可使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使脂联素对NF-κB的抑制减弱,导致肥胖大鼠血管内皮VCAM-1、ICAM-1表达的增加,从而使动脉血管内膜增厚,血管结构发生改变导致血管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脂联素 核因子ΚB 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糖、晚期糖化终产物对微血管内皮细胞VCAM-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徐茂锦 邹大进 叶江洪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618-619,共2页
为观察高糖、晚期糖化终产物(AGEs)对体外培养的小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VCAM 1)表达的影响 ,分离、培养小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 ,以葡萄糖、AGEs单独及联合刺激后流式细胞仪测定内皮细胞VCAM 1的表达 ,放免法测定培... 为观察高糖、晚期糖化终产物(AGEs)对体外培养的小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VCAM 1)表达的影响 ,分离、培养小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 ,以葡萄糖、AGEs单独及联合刺激后流式细胞仪测定内皮细胞VCAM 1的表达 ,放免法测定培养上清中TNF α水平。结果发现 ,高糖、AGEs刺激微血管内皮细胞后VCAM 1表达增加 ,TNFα水平升高 ;联合刺激组VCAM 1表达、TNF α水平更高。提示高糖、AGEs能刺激小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VCAM 1表达增加 ,二者具有协同作用 ;TNF α水平的升高与VCAM 1表达增加相一致 ,可能是VCAM 1表达增加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 晚期糖化终产物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血管内皮 糖尿病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嗪对同基因骨髓移植小鼠骨髓中VCAM-1/VLA-4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吴宁 孙汉英 +5 位作者 刘文励 何莉 孟凡凯 李春蕊 刘丹 徐惠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20-24,共5页
为了探讨同基因骨髓移植 (BMT)小鼠骨髓细胞表面黏附分子VCAM 1 VLA 4 (CD4 9d)的表达及川芎嗪对其影响 ,取健康BALB c小鼠 ,随机分为 3组 :正常组 (不做处理 ) ,骨髓移植对照组 (简称BMT组 )和骨髓移植 +川芎嗪治疗组 (简称川芎嗪组 )... 为了探讨同基因骨髓移植 (BMT)小鼠骨髓细胞表面黏附分子VCAM 1 VLA 4 (CD4 9d)的表达及川芎嗪对其影响 ,取健康BALB c小鼠 ,随机分为 3组 :正常组 (不做处理 ) ,骨髓移植对照组 (简称BMT组 )和骨髓移植 +川芎嗪治疗组 (简称川芎嗪组 )。BMT组和川芎嗪组分别胃饲生理盐水 0 .2ml 只和川芎嗪注射液每次 2mg 只 ,2次 天。在BMT后第 7、14、2 1、2 8天处死小鼠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骨髓基质细胞VCAM 1蛋白表达水平 ,用RT PCR检测骨髓基质细胞VCAM 1mRNA表达水平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有核细胞表面VLA 4的表达水平。结果发现 :BMT后第 7、14、2 1、2 8天川芎嗪组VCAM 1 VLA 4的表达水平、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均高于BMT组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川芎嗪能提高BMT小鼠骨髓造血细胞和基质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 ,促进造血干 祖细胞的归巢 ,加速移植后骨髓的造血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骨髓移植 造血重建 vcam-1 VLA-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嘎日迪-13对大鼠脑缺血后不同时相不同脑区ICAM-1、VCAM-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曹丽霞 郑延泽 +6 位作者 武海军 何静波 田彩云 张浩楠 覃建民 徐继辉 杨玉梅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009-3014,I0018,I0019,共8页
目的:探讨脑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在大鼠脑缺血损伤后不同时相不同脑区的表达及嘎日迪-13对其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60... 目的:探讨脑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在大鼠脑缺血损伤后不同时相不同脑区的表达及嘎日迪-13对其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60只,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模型组、嘎日迪-13大剂量组(240 mg/kg)、嘎日迪-13中剂量组(120 mg/kg)、嘎日迪-13小剂量组(60 mg/kg)5组,每组又随机分为缺血1h组、6 h组、12 h组、24 h组、72 h组与120 h组6个时相组,采用改良Zea Longa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组织中ICAM-1和VCAM-1在1 h、6 h、12 h、24 h、72 h和120 h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缺血侧海马、纹状体和大脑皮质区ICAM-1、VCAM-1阳性表达量显著升高,1 h后开始上升,24 h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嘎日迪-13大、中、小剂量组缺血侧海马、纹状体和大脑皮质区可明显降低ICAM-1、VCAM-1的阳性表达量,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嘎日迪-13可能是通过减少脑缺血损伤后各时相神经元的损伤,调节黏附分子相互之间的作用,抑制其合成、分泌及释放,来减轻脑组织损伤,从而发挥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嘎日迪-13 脑缺血 ICAM-1 vcam-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素对CD11b、P-selectin、ICAM-1、VCAM-1、E-selectin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2
10
作者 姜开余 顾振纶 阮长耿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82-685,共4页
目的 考察丹参素对血小板、白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细胞粘附分子CD11b、P selectin、ICAM 1、VCAM 1、E selectin的影响 ,以期探明其抗血栓形成作用的机制。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由TNFα、fMLP和凝血酶诱导细胞表面细胞粘附分子的... 目的 考察丹参素对血小板、白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细胞粘附分子CD11b、P selectin、ICAM 1、VCAM 1、E selectin的影响 ,以期探明其抗血栓形成作用的机制。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由TNFα、fMLP和凝血酶诱导细胞表面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结果 人粒细胞受到fMLP刺激后 ,细胞表面CD11b表达明显增加。丹参素与粒细胞预孵30min后 ,则剂量依赖性地抑制CD11b的表达。血小板与凝血酶 (1× 10 3U·L-1)共孵 2 0min ,可明显增加血小板表面P selectin的表达。丹参素 (10 0~ 30 0mg·L-1)与血小板预孵 30min ,对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表面P selectin的表达未见明显抑制作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经TNFα处理后 ,明显增加细胞表面ICAM 1、VCAM 1和E selectin的表达 ,不同浓度的丹参素与HUVEC预孵 2h ,对TNFα诱导HUVEC表面ICAM 1的表达未见明显抑制作用 ,对TNFα诱导的VCAM 1、E selectin表达则可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 丹参素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和粒细胞表达细胞粘附分子。这可能是丹参素发挥抗血栓形成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素 细胞粘附分子 CD116 抗血栓形成 ICAM-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对兔颈动脉粥样硬化病灶中NF-κB、P-选择素及VCAM-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玉保 董果雄 张社华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65-569,共5页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兔颈动脉粥样硬化病灶中内膜增殖和NF-κB、P-选择素及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新西兰雄性大白兔随机分为9组(n=6):假手术组(A、B、C)、对照组(A、B、C)、治疗组(A、B、C)。假手术组给予普通饮食并分离暴露...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兔颈动脉粥样硬化病灶中内膜增殖和NF-κB、P-选择素及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新西兰雄性大白兔随机分为9组(n=6):假手术组(A、B、C)、对照组(A、B、C)、治疗组(A、B、C)。假手术组给予普通饮食并分离暴露颈动脉但不损伤内膜;对照组给予高脂饮食,动脉内膜空气干燥术损伤颈动脉内膜;治疗组给予ATRA灌胃,其余操作同对照组。分别于术后7、14、28天处死A、B、C组动物,取病变血管进行形态学观察及测定,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F-κB、P-选择素及VCAM-1表达水平。结果①假手术组未见内膜增生,NF-κB及P-选择素仅有微量表达,未见VCAM-1表达;②对照组术后7天内膜开始增生,14、28天时内膜增生明显,管腔狭窄,管壁有粥样斑块形成,NF-κB、P-选择素及VCAM-1有多量表达;③治疗组内膜增生较轻,14和28天时内膜面积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NF-κB、P-选择素及VCAM-1阳性表达指数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ATRA能明显抑制粥样硬化病灶中内膜增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的激活和表达,下调NF-κB的靶基因P-选择素及VCAM-1的表达从而抑制炎症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 动脉内膜 炎症 核因子ΚB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P-选择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失笑散对实验大鼠主动脉和OX-LDL诱导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ICAM-1 VCAM-1 mRNA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祝光礼 魏丽萍 +2 位作者 方伟 钱宝庆 赫小龙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10期2095-2098,共4页
目的:探讨黄芪失笑散对动脉硬化大鼠主动脉和氧化低密度脂蛋(OX—LDL)刺激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黏附分子-1(VCAM—1)mRNA基因表达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饲和腹腔注射维生素D,建立... 目的:探讨黄芪失笑散对动脉硬化大鼠主动脉和氧化低密度脂蛋(OX—LDL)刺激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黏附分子-1(VCAM—1)mRNA基因表达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饲和腹腔注射维生素D,建立大鼠AS模型,取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氟伐他汀组、黄芪失笑散小剂量组、黄芪失笑散中剂量组、黄芪失笑散大剂量组。治疗12周后,用RT—PCR法检测大鼠主动脉ICAM—1、VCAM—1的表达;进行HUVECs原代培养,取第4~6代进行实验,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模型组、氟伐他汀组、黄芪失笑散小剂量组、黄芪失笑散中剂量组、黄芪失笑散大剂量组。OX—LDL刺激HUVECs6h后,大鼠药物血清与HUVECs共培养48h,用RT—PCR法检测大鼠主动脉ICAM—1、VCAM—1的表达。结果:黄芪失笑散大剂量可显著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大鼠主动脉、OX—LDL诱导的HUVECs的ICAM—1、VCAM—1 mRNA表达(P〈0.01),且黄芪失笑散对OX—LDL诱导的HUVECs的ICAM-1、VCAM-1 mRNA表达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黄芪失笑散的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源于抑制ICAM-1、VCAM-1 mRNA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ICAM—1 vcam-1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VCAM-1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增艳 陆化 +4 位作者 刘澎 陈丽娟 王丽霞 陆世丰 李建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2期382-384,共3页
本研究旨在观察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VCAM-1)的表达,并分析其意义。采用RT-PCR方法检测23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VCAM-1mRNA水平的表达。结果显示:初治及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黏附分子VCAM-1的表达较... 本研究旨在观察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VCAM-1)的表达,并分析其意义。采用RT-PCR方法检测23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VCAM-1mRNA水平的表达。结果显示:初治及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黏附分子VCAM-1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及平台期患者明显升高,p<0.05,初发组与复发/难治组之间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黏附分子表达增加,其在骨髓瘤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角膜碱、酸、热烧伤后ICAM-1、VCAM-1、CD44及E-selectin mRNA的表达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雪 徐锦堂 +1 位作者 崔浩 胡琦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28-932,共5页
目的利用RT-PCR法检测大鼠角膜烧伤后角膜局部ICAM-1、VCAM-1、CD44及E-selectin的mRNA表达情况,探讨黏附分子在角膜烧伤中的变化,以进一步完善角膜烧伤的免疫机制。方法制备Wistar大鼠角膜碱、酸、热烧伤模型。提取大鼠烧伤后3d和2周角... 目的利用RT-PCR法检测大鼠角膜烧伤后角膜局部ICAM-1、VCAM-1、CD44及E-selectin的mRNA表达情况,探讨黏附分子在角膜烧伤中的变化,以进一步完善角膜烧伤的免疫机制。方法制备Wistar大鼠角膜碱、酸、热烧伤模型。提取大鼠烧伤后3d和2周角膜RNA,反转录扩增ICAM-1、VCAM-1、CD44及E-selectin,根据DNA条带的光密度值确定DNA含量。观察烧伤后3d和2周以上各指标的变化。结果角膜烧伤后3d,与正常对照组(1.658±0.722)相比,3个烧伤组ICAM-1mR-NA表达量增加(5.699±0.934、3.182±0.830、3.403±0.916),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2周时,3个烧伤组ICAM-1mRNA较3d时明显减少,其中碱烧伤组伤后3d和2周ICAM-1mRNA的表达量均较酸和热烧伤组明显增多,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同正常对照组(2.172±0.368)相比,烧伤后2周时,碱烧伤组VCAM-1mRNA表达量(8.591±1.021)增多,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而酸和热烧伤组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同正常对照组(1.402±0.439)相比,伤后3d时3个烧伤组CD44mRNA表达量无显著变化,2周时碱烧伤组CD44mRNA表达量(5.587±0.753)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酸和热烧伤组CD44mRNA表达量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d时角膜各烧伤组E-selectin的表达量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2周时各烧伤组E-selectinmRNA的表达量明显增加,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3个烧伤组间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角膜烧伤的急性期,ICAM-1介导中性粒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表达增加。CD44及其配体在角膜烧伤特别是角膜碱烧伤的愈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介导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最初黏附过程的黏附分子,E-selectin在角膜烧伤的病理发生中的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 碱烧伤 酸烧伤 热烧伤 ICAM-1 vcam-1 CD44 E-SELECT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CAM-1、MCP-1、IL-17、IL-6在桥本甲状腺炎患者不同甲状腺抗体水平下的作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卢亚敏 邢晨皓 +3 位作者 陈芳 刘光霞 侯瞻 张溢文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21-527,共7页
目的:研究桥本甲状腺炎(HT)患者不同甲状腺抗体水平与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IL-17、IL-6等的变化和关系,探讨其在HT发生发展中的潜在作用。方法:241例HT患者按照TPOAb和TGAb的水平,分为双阳组90例、T... 目的:研究桥本甲状腺炎(HT)患者不同甲状腺抗体水平与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IL-17、IL-6等的变化和关系,探讨其在HT发生发展中的潜在作用。方法:241例HT患者按照TPOAb和TGAb的水平,分为双阳组90例、TGAb阳性组79例、TPOAb阳性组72例;选取9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NC组)。评估所有观察者的VCAM-1、MCP-1、IL-17、IL-6及血脂、血糖等相关生化指标变化。结果:抗体阳性组TSH、血脂、FPG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双阳组升高明显;甲状腺激素水平紊乱,各组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抗体阳性组VCAM-1、MCP-1、IL-17、IL-6比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双阳组升高明显。VCAM-1、MCP-1、IL-17、IL-6与抗体均存在正相关关系。VCAM-1、MCP-1、IL-17是不同甲状腺功能抗体异常的危险因素。结论:HT患者VCAM-1、MCP-1、IL-17、IL-6等炎症水平升高,可能在甲状腺自身免疫性抗体异常中起重要作用,并促进了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和机体功能的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本甲状腺炎 甲状腺抗体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络治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毛细血管壁中VCAM-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马栋 郭承伟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56-658,I0007,I0008,共5页
目的:观察络治法对链佐脲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消化铺片中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络治法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微血管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6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羟苯磺酸... 目的:观察络治法对链佐脲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消化铺片中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络治法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微血管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6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羟苯磺酸钙对照组及络治组4组。除空白组外各组均制作成糖尿病大鼠模型。给药24周后每组大鼠取双侧眼球做视网膜血管消化铺片,右眼行PAS染色做形态学观察,左眼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VCAM-1在血管壁中的表达。结果:PAS染色结果显示,络治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毛细血管在管径粗细、局部扩张程度、扭曲聚集程度等方面较对照组及模型组有明显的改善,且络治组管壁周细胞的损伤明显减少,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络治组视网膜血管壁中VCAM-1呈较少的表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络治法能够抑制VCAM-1在糖尿病视网膜毛细血管壁的表达,有效减轻高血糖引起的视网膜微血管损伤,改善糖尿病视网膜微血管的结构与机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治法 大黄蛰虫丸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vcam-1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伤患者血浆IL-8、VCAM-1的变化与呼吸功能障碍的关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玉林 韦多 +5 位作者 郇京宁 衣承东 李元义 鲁彩霞 李智 沈洪兴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13-14,共2页
目的:探讨烧伤后血浆白细胞介素8(IL-8)、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变化与烧伤严重程度及呼吸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对18例TBSA为35%~97%的烧伤患者,分别于伤后12h,1,2,4,7d取血,分离血... 目的:探讨烧伤后血浆白细胞介素8(IL-8)、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变化与烧伤严重程度及呼吸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对18例TBSA为35%~97%的烧伤患者,分别于伤后12h,1,2,4,7d取血,分离血浆,采用ELISA法测定1L-8和VACM-1的水平。结果:TBSA<50%组伤后血浆IL-8水平持续升高,于伤后第4天达峰值。TBSA>50%组各时相点水平明显高于TBSA<50%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出现肺功能障碍组IL-8水平明显高于无肺功能障碍组。TBSA>50%组和肺功能障碍组VCAM-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BSA<50%组及无肺功能障碍组(P<0.05)。结论:热损伤后IL-8与VCAM-1能影响全身免疫反应,并与肺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有关。烧伤面积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8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烧伤 肺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vcam-1-gfp重组腺病毒转染人脐血源基质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曦 司英健 +5 位作者 陈幸华 刘耀 高力 高蕾 彭贤贵 王庆余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598-604,共7页
本研究探讨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修饰的人脐血源基质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 derived strom cells,CBDSC)在造血调控中的作用。采用DNA重组技术,将目的基因vcam-1克隆至含有报告基因gfp的穿梭质粒;在BJ5183细胞中与pAdeas... 本研究探讨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修饰的人脐血源基质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 derived strom cells,CBDSC)在造血调控中的作用。采用DNA重组技术,将目的基因vcam-1克隆至含有报告基因gfp的穿梭质粒;在BJ5183细胞中与pAdeasy-l质粒进行同源重组,产生重组腺病毒载体转染人脐血源基质细胞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vcam-1基因与pAdTrack-CMV载体成功连接,经NotⅠ/XhoⅠ双酶切后电泳可见2个大小约为9kb和2kb左右条带,经PCR法扩增后电泳可见1个600bp左右条带,证明pAdTrack-CMV-vcam-1重组质粒构建成功。pAdTrack-CMV-vcam-1质粒与pAdeasy-l质粒同源重组后,产物经PACⅠ酶切后电泳可观察到2个大小约为31kb、4kb左右条带,与预期结果相符。腺病毒载体转染人脐血源基质细胞后免疫化学、RT-PCR、荧光显微镜等方法均检测到目的基因vcam-1的表达。结论:构建ad-vcam-1-gfp重组腺病毒载体可成功转染人脐血源基质细胞并使其vcam-1表达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canl-1 CBDSC GFP 重组腺病毒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移植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内皮抑制素(endostatin)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宁 齐洁琳 +6 位作者 张锡芹 周登锋 杨锡贵 王明玉 刘蒲香 孙汉英 刘文励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763-767,共5页
本研究探讨内皮抑制素(endostatin)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在骨髓移植(BMT)小鼠骨髓基质细胞中表达的相关性及川芎嗪对其表达的影响。取健康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不做处理),骨髓移植对照组(简称生理盐水组)和骨髓移植+... 本研究探讨内皮抑制素(endostatin)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在骨髓移植(BMT)小鼠骨髓基质细胞中表达的相关性及川芎嗪对其表达的影响。取健康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不做处理),骨髓移植对照组(简称生理盐水组)和骨髓移植+川芎嗪治疗组(简称川芎嗪组)。生理盐水组和川芎嗪组分别胃饲生理盐水0.2毫升/只和川芎嗪注射液每次2毫克/只,2次/天。在BMT后第7、14、21、28天处死小鼠,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RT-PCR法检测骨髓基质细胞endostatinmRNA及其蛋白、VCAM-1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情况,并探讨二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表明endostatin蛋白主要表达于骨髓基质细胞核内,VCAM-1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浆内。BMT后第7、14、21天川芎嗪组和生理盐水组endostatin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或P<0.05),且川芎嗪组低于生理盐水组(P<0.01或P<0.05);到第28天生理盐水组已基本恢复正常,而川芎嗪组仍未恢复正常水平。BMT后第7、14、21天川芎嗪组和生理盐水组VCAM-1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或P<0·05),且川芎嗪组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或P<0.05),到第28天,川芎嗪组VCAM-1的表达已基本恢复正常,而生理盐水组仍未恢复正常,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相关分析显示,生理盐水组骨髓基质细胞en-dostatin和VCAM-1mRNA及其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1或P<0·05),而川芎嗪组endostatin和VCAM-1mRNA及其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1或P<0.05)。结论内皮抑制素可通过影响骨髓基质细胞表面VCAM-1的表达水平,阻碍基质细胞与造血细胞之间和细胞外基质与造血细胞之间的联系而影响骨髓造血;川芎嗪能提高BMT小鼠骨髓基质细胞表面黏附分子的表达,加快BMT后HSPC的归巢及在骨髓中的增殖,并通过反馈调节BMT小鼠骨髓基质细胞新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内皮抑制素的表达,促进骨髓微环境的修复,加速移植后骨髓的造血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抑制素 vcam-1 川芎嗪 骨髓基质细胞 骨髓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VCAM-1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表达 被引量:1
20
作者 谭光宏 宿静梅 +3 位作者 黄风迎 王华 黄用豪 林映莹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405-408,共4页
目的:构建小鼠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基因真核表达质粒,了解该质粒是否能在真核细胞中有效表达。方法:以小鼠胚肝组织总RNA为模板,通过RT-PCR扩增小鼠VCAM-1全段基因cDNA,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扩增的cDNA片段插入pcDNA3.1(+)真核表... 目的:构建小鼠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基因真核表达质粒,了解该质粒是否能在真核细胞中有效表达。方法:以小鼠胚肝组织总RNA为模板,通过RT-PCR扩增小鼠VCAM-1全段基因cDNA,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扩增的cDNA片段插入pcDNA3.1(+)真核表达质粒,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mVCAM,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及测序鉴定正确后,用脂质体转染技术转染CHO细胞,用Western Blot鉴定该质粒是否能够在真核细胞中表达相应的目的蛋白质。结果:成功扩增了小鼠VCAM-1全长基因cDNA,酶切和测序证明正确构建了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mVCAM,West-ern Blot方法证实该质粒能在CHO真核细胞中正确表达目的蛋白。结论:成功构建了小鼠VCAM-1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载体,为进一步研究VCAM-1的新功能和免疫治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真核表达 质粒 基因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