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3篇文章
< 1 2 7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C^++与OpenGL在植物根系仿真系统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徐会杰 张云伟 蒋海波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6期66-68,共3页
根据植物根系的形态特征,提出了在VC++环境下利用OpenGL建立根系三维仿真模型的方法。同时详细阐述了描述模型的数据结构与算法,以及分析了基于该方法设计相应仿真系统的体系结构。文中给出的实例表明了采用此技术手段开发植物根系仿真... 根据植物根系的形态特征,提出了在VC++环境下利用OpenGL建立根系三维仿真模型的方法。同时详细阐述了描述模型的数据结构与算法,以及分析了基于该方法设计相应仿真系统的体系结构。文中给出的实例表明了采用此技术手段开发植物根系仿真系统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根系 VC^++ OPEN GL 数据结构 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维生素C不同添加水平对三角鲂仔稚鱼生长性能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2
作者 王旭 王冬雪 +2 位作者 罗永成 李娟 秦文杰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0-84,共5页
试验旨在探究饲料中维生素C (VC)不同添加水平对三角鲂仔稚鱼生长性能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选取体质健壮、无病害、初重为(6.0±1.5) g的三角鲂仔稚鱼30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C1组... 试验旨在探究饲料中维生素C (VC)不同添加水平对三角鲂仔稚鱼生长性能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选取体质健壮、无病害、初重为(6.0±1.5) g的三角鲂仔稚鱼30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C1组、C2组、C3组、C4组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200、400、800、1 600 mg/kg VC磷酸酯镁。预试期10 d,正式试验期50 d。结果显示,各试验组成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2组、C3组、C4组显著高于C1组(P<0.05)。各试验组鱼体VC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3组和C4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各试验组肝胰脏和肌肉中的过氧化氢酶(CAT)、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GSH)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3组MDA含量最低。C2组、C3组、C4组肝胰脏和肌肉中的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回归方程计算可知,当饲料中VC添加水平分别为1 228.50、721.67、1 033.33 mg/kg时,T-SOD、CAT活性达到最大值,MDA含量达到最小值。研究表明,通过回归分析并结合各组成活率,建议三角鲂仔稚鱼饲料中VC适宜添加水平为678~1 456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鲂仔稚鱼 维生素C 生长性能 抗氧化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热力学排气系统的蒸气冷却屏对液氢储罐自增压过程的影响
3
作者 李科 朱顺 +1 位作者 文键 王斯民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953-2965,共13页
为进一步提升液氢储罐的绝热性能,首先,将氢气在热力学排气系统(TVS)释放冷量后,再将其引入真空多层绝热结构中的蒸气冷却屏(VCS),吸收从外部进入绝热结构的热量,从而形成冷遮挡;其次,利用MATLAB构建了真空多层绝热液氢储罐的自增压模型... 为进一步提升液氢储罐的绝热性能,首先,将氢气在热力学排气系统(TVS)释放冷量后,再将其引入真空多层绝热结构中的蒸气冷却屏(VCS),吸收从外部进入绝热结构的热量,从而形成冷遮挡;其次,利用MATLAB构建了真空多层绝热液氢储罐的自增压模型,包括了耦合热力学排气系统冷量源项的流体域传热传质模型和耦合蒸气冷却屏冷量源项的多层绝热结构导热模型;再次,研究了抽液氢或抽气氢时热力学排气系统、蒸气冷却屏、热力学排气系统串联蒸气冷却屏(VCST)对储罐休眠期的影响,休眠期由所定义的量纲一休眠期延长因子η_(d)表征;最后,讨论了储存过程中漏热热流密度以及TVS、VCS和VCST的吸热功率。研究结果表明:在抽液氢时,采用VCS或VCST时,使η_(d)最大化的蒸气冷却屏量纲一位置ld(表征了蒸气冷却屏在多层绝热结构中的位置)分别为0.400和0.489,对应的最大η_(d)分别为0.2237和0.3087;在蒸气冷却屏的基础上引入热力学排气系统,使η_(d)增大了38.00%。但抽气氢时,采用VCST相比于采用VCS时的η_(d)增加幅度非常小,额外添加TVS几乎不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学排气系统 蒸气冷却屏 自增压 休眠期 传热传质模型 导热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C^(++)中动态链接库的实现 被引量:8
4
作者 费佩燕 闫允一 郭宝龙 《现代电子技术》 2003年第8期9-11,共3页
在介绍 DL L 特点的基础上 ,详细阐述了在 Windows环境下利用 VC+ +进行动态链接库的实现 ,并详细介绍了在 MFC下实现 DL
关键词 DLL MFC WINDOWS VC^++ 动态链接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C^(++)6.0实现计算机与全站仪通讯 被引量:5
5
作者 靳海亮 赵长胜 +1 位作者 周兴东 韩奎峰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7-20,共4页
为解决测量工作中计算机与全站仪的数据通讯问题,在VC++6.0中使用串行通讯控件ActiveX实现计算机与全站仪的数据通讯及生成成图软件所要求的坐标展点格式文件的方法,并给出较为详细实用的实例程序,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功能扩充,编写成全站... 为解决测量工作中计算机与全站仪的数据通讯问题,在VC++6.0中使用串行通讯控件ActiveX实现计算机与全站仪的数据通讯及生成成图软件所要求的坐标展点格式文件的方法,并给出较为详细实用的实例程序,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功能扩充,编写成全站仪和成图软件之间的通用接口软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站仪 控件 通讯 VC^++6.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C^(++)和OpenGL的矿体三维可视化系统研发 被引量:3
6
作者 刘亚静 毛善君 +1 位作者 郭达志 苏里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0-102,共3页
介绍一个通用的矿体三维可视化系统,它是在windows环境下,以Visual C++开发语言与OpenGL为前台开发语言,利用ADO技术结合SQL server2000数据库而采用面向对象编辑开发的计算机软件,论文重点阐述了该系统的设计思想及其主要模块的实现方法。
关键词 矿体 三维可视化 V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C^(++).net中数据库报表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3
7
作者 朱海君 沈立人 刘德康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01-702,共2页
介绍了基于VC++.net的数据库报表的设计与实现方案。首先利用word制作报表模板,再根据数据库中的数据填充报表中的数据项,最后调用word的预览和打印功能。给出了在Visual C++.net环境下自动生成报表的关键源代码。
关键词 VC^++.net 数据库 报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C^(++)的USB描述符显示实现 被引量:4
8
作者 董璐 叶敦范 杨玲 《现代电子技术》 2005年第4期40-42,45,共4页
研究并实现了在 Windows环境下选用 Visual C+ +语言开发环境 ,使用 WIN3 2中的一些 API函数 ,结合Windows DDK提供的 U SB的数据结构和运行常量 ,实现 U SB设备的显示 ,即 U SB设备连接状态的获取和各种描述符的完整显示。并且详细介... 研究并实现了在 Windows环境下选用 Visual C+ +语言开发环境 ,使用 WIN3 2中的一些 API函数 ,结合Windows DDK提供的 U SB的数据结构和运行常量 ,实现 U SB设备的显示 ,即 U SB设备连接状态的获取和各种描述符的完整显示。并且详细介绍了笔者实际开发的过程 ,提供了大量的源程序及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SB VC^++ DDK WIN32 API 描述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C^(++)MSComm控件的串行通信 被引量:8
9
作者 杨海涛 张自强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1期38-41,共4页
在介绍Windows2000 NT平台下串行通信机理的基础上,讨论了基于VC++MSComm控件进行串行通信的方法。通过VC++MSComm控件为串行数据通信提供的各种协议,以及使用该控件事件驱动方式,处理和解决了通信软件的开发设计问题,方便而快捷地实现... 在介绍Windows2000 NT平台下串行通信机理的基础上,讨论了基于VC++MSComm控件进行串行通信的方法。通过VC++MSComm控件为串行数据通信提供的各种协议,以及使用该控件事件驱动方式,处理和解决了通信软件的开发设计问题,方便而快捷地实现了串行通信功能。最后通过实验对程序进行了调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通信 数据通信 程序设计 VC^++ MSCOMM控件 串行通信 接口通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原位制备VC增强Al_(1.5)CoCrFeNi高熵合金熔覆层的组织与力学性能
10
作者 王虎 秦晓婷 +1 位作者 王智慧 贺定勇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0-117,共8页
目的制备不同含量碳化物增强BCC结构的高熵合金熔覆层,研究碳化物含量对其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方法在Q235钢表面采用等离子原位合成技术制备Al_(1.5)CoCrFeNi(VC)x(x为0、0.1、0.2、0.3)高熵合金熔覆层,研究VC含量对其物相... 目的制备不同含量碳化物增强BCC结构的高熵合金熔覆层,研究碳化物含量对其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方法在Q235钢表面采用等离子原位合成技术制备Al_(1.5)CoCrFeNi(VC)x(x为0、0.1、0.2、0.3)高熵合金熔覆层,研究VC含量对其物相组成、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在x=0时,熔覆层为简单体心立方(BCC)固溶体结构,微观组织呈典型的树枝晶,枝晶内为富含Al、Ni的BCC固溶体,枝晶间为富含Cr、Fe的BCC固溶体。在加入V、C后(x为0.1、0.2、0.3),物相组成转变为BCC相、原位合成的VC增强相及少量的σ相。VC呈颗粒状、长条状及十字状,主要偏聚于基体的树枝晶间,少数从枝晶内析出,且随着V、C含量的提高,VC的析出量逐渐上升。TEM结果显示,原位合成的VC增强相与基体之间的界面整洁,无反应物生成。当VC的含量x由0提高至0.3时,熔覆层的硬度由529.3HV增至829.8HV,磨损率由34.88mg/min降至2.45mg/min。在x=0时,熔覆层的磨损形式以微观切削为主,以多次塑性变形为辅;在原位合成VC增强相后(x为0.1、0.3),熔覆层的磨损形式以微观切削为主。结论原位合成VC对高熵合金起到了明显的强化作用,随着VC含量的增加(x为0~0.3),熔覆层的显微硬度和耐磨性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熔覆 原位合成 高熵合金 VC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C^(++)6.0的火灾实验构件图像处理系统 被引量:4
11
作者 黎燕 赵望达 甘方成 《基础自动化》 CSCD 2002年第2期56-58,共3页
火灾实验炉图像处理系统由CCD摄像设备完成对炉中实验构件图像的动态摄拍 ,由视频捕捉卡及VC 6.0应用软件实现图像信号处理 。
关键词 火灾实验炉 火灾实验构件 图像处理系统 VC^++6.0 土木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数Bezier三角曲面的VC^1构造及其在复杂曲面产品测量造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柯映林 谭建荣 周儒荣 《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5年第3期354-360,共7页
本文以参数曲面的VC1连续条件为基础,系统研究了VC1光滑Bezier三角曲面构造过程中的控制点计算.借助于Bezier三角曲面造型技术,解决了数控测量中具有复杂曲面外形产品的测量和造型问题.
关键词 三角曲面 VC^1连续性 测量 造型 CAG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C^(++)串口通信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23
13
作者 汪滢 孙华军 《现代电子技术》 2011年第14期19-20,24,共3页
随着控制技术的高速发展与日趋成熟,各类控制系统的规模越来越大,功能模块越来越多,因此,系统中各个功能模块之间能否实现可靠通信成了整个系统协调而稳定工作的关键。而串行通信则是各类通信方式中最基本、最常用、最可靠的一种。在此... 随着控制技术的高速发展与日趋成熟,各类控制系统的规模越来越大,功能模块越来越多,因此,系统中各个功能模块之间能否实现可靠通信成了整个系统协调而稳定工作的关键。而串行通信则是各类通信方式中最基本、最常用、最可靠的一种。在此采用VC++开发软件,基于Win 32 API函数进行的串口设计与实现,实验结果证明数据交换正常,系统运行稳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口通信 VC++ WIN 32 API函数 MF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C^(++)工控组态软件实时数据库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24
14
作者 阚宏进 刘希远 李翠玲 《甘肃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73-76,共4页
结合作者从事工控组态软件设计开发的实际经验,介绍了基于 VC++6.0的实时数据库系统(RTDBS)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提出了利用动态连接库来建立实时数据库系统的方法,给出了数据模型和接口的实现方法.利用该方法建立... 结合作者从事工控组态软件设计开发的实际经验,介绍了基于 VC++6.0的实时数据库系统(RTDBS)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提出了利用动态连接库来建立实时数据库系统的方法,给出了数据模型和接口的实现方法.利用该方法建立的实时数据库系统具有全面的开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数据库 事务调度系统 数据对象 ACCESS数据库 DLL多线程 工控组态软件 设计 V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资料极化分析及MATLAB与VC^(++)混合编程技术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国华 肖梅 李庆春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305-310,共6页
介绍了地震资料极化分析基本原理,针对其软件编制中的复杂计算及3D图形显示问题,利用MATLAB与VC++语言混合编程技术使极化分析软件编制变得简单高效。结果表明,极化分析技术可以有效地进行地震资料去噪,提高地震记录信噪比。通过MATLAB... 介绍了地震资料极化分析基本原理,针对其软件编制中的复杂计算及3D图形显示问题,利用MATLAB与VC++语言混合编程技术使极化分析软件编制变得简单高效。结果表明,极化分析技术可以有效地进行地震资料去噪,提高地震记录信噪比。通过MATLAB和VC++的协同工作,极化分析计算效率更高,人机交互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资料 极化分析 混合编程 MATLAB V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块链的可问责可验证外包分层属性加密方案
16
作者 蒋淇淇 张亮 +1 位作者 彭凌祺 阚海斌 《计算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33,共10页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与信息种类的丰富对数据的受控共享提出了更加细粒度的要求,基于属性的分布式加密(DABE)可以支持多个参与方之间的数据细粒度访问控制。时兴的物联网数据共享场景对于数据的跨域访问、透明可信度与可控性都有着更高需求...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与信息种类的丰富对数据的受控共享提出了更加细粒度的要求,基于属性的分布式加密(DABE)可以支持多个参与方之间的数据细粒度访问控制。时兴的物联网数据共享场景对于数据的跨域访问、透明可信度与可控性都有着更高需求,传统的基于属性的加密(ABE)方案的计算开销对于资源有限的小型设备造成了一定的负担。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可问责可验证外包分层属性加密方案。该方案支持数据跨域流通,通过区块链技术保障数据流通的透明度与可信性,引入可验证凭证(VC)概念解决用户身份认证问题,借助外包思想将复杂的加解密过程造成的负担分散给外包计算节点,最终利用分层思想实现更加细粒度的数据访问控制。安全性分析表明,该方案可以抵抗选择明文攻击。通过使用Docker模拟算力有限的小型设备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相较现有方案具有更低的计算开销,在属性个数为30时各个算法的计算开销不超过2.5 s,平均开销为1 s,适用于资源受限的应用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属性的加密 区块链 跨域访问 外包解密 可验证凭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生长模拟模型软构件在VC^(++)中的实现 被引量:3
17
作者 马丽 顾显跃 陶新峰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601-607,共7页
小麦生长模拟模型软构件主要是模拟小麦生长的环境和模拟人为因素 (如施肥、灌溉等 )对小麦生长的影响。主要论述此软构件在 VC++软件平台上的具体实现过程 ,包括方案设计、程序实现和技术解析。
关键词 小麦生长模拟 组件对象模型 COM接口 VC^++ 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tlab6.1和VC^(++)6.0的交互 被引量:2
18
作者 胡涛 周东方 +1 位作者 牛忠霞 杨建宏 《现代电子技术》 2004年第12期27-29,共3页
主要讨论了在 VC+ + 6.0环境下通过 Matlab引擎调用 Matlab,以及如何在 Matlab中调用 VC+ + 6.0语言编写的 mex程序 ,实现了在 V C+ + 6.0集成环境下对 mex代码的管理 ,最后介绍了利用
关键词 MATLAB引擎 数学库和图形库 MEX MCC V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C^(++)6.0的网络通信设计 被引量:3
19
作者 孙军文 安妮 王中训 《现代电子技术》 2011年第23期52-54,58,共4页
网络通信是通过因特网进行数据交换的过程。伴随着因特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通信技术已应用于各个行业的远程控制以及各种即时通信中。设计了一个基于VC++6.0的网络通信系统,采用UDP协议,利用VC++6.0内置的Socket实现了网络的即时通信... 网络通信是通过因特网进行数据交换的过程。伴随着因特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通信技术已应用于各个行业的远程控制以及各种即时通信中。设计了一个基于VC++6.0的网络通信系统,采用UDP协议,利用VC++6.0内置的Socket实现了网络的即时通信;并实现了基于FTP协议的文件传输。系统操作直观,可靠性高,文件传送过程中几乎不会发生数据的丢失,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C++6.0 UDP协议 SOCKET FTP协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C^(++)6.0的PC机与单片机之间的串行通信 被引量:6
20
作者 许宜申 朱欣华 《现代电子技术》 2003年第5期6-7,11,共3页
介绍了在 Windows系列 (Windows98/ 2 0 0 0 / XP)环境下 ,如何利用 VC+ + 6 .0的通信控件 MSComm来实现 PC机与单片机之间的串行通信。硬件电路中 ,采用 MAX2 32 AESE芯片解决了 PC机与单片机之间通信连接电平的不一致问题 ;软件部分 ... 介绍了在 Windows系列 (Windows98/ 2 0 0 0 / XP)环境下 ,如何利用 VC+ + 6 .0的通信控件 MSComm来实现 PC机与单片机之间的串行通信。硬件电路中 ,采用 MAX2 32 AESE芯片解决了 PC机与单片机之间通信连接电平的不一致问题 ;软件部分 ,分别利用 VC+ + 6 .0和汇编语言 ,给出了他们之间的通信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机 单片机 串行通信 VC++6.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