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和V-N微合金化低碳钢碳氮化物的形变析出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立军 王凯 +1 位作者 任海鹏 刘春明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1-184,共4页
通过热模拟压缩实验考察了V和V-N微合金化低碳锰钢在860~740℃范围内多道次变形时的组织演变和碳氮化物析出规律及其相互影响.结果表明,含V钢中添加少量的N促进了变形奥氏体中V的碳氮化物(尤其是氮化物)的析出和形变诱导铁索体相变... 通过热模拟压缩实验考察了V和V-N微合金化低碳锰钢在860~740℃范围内多道次变形时的组织演变和碳氮化物析出规律及其相互影响.结果表明,含V钢中添加少量的N促进了变形奥氏体中V的碳氮化物(尤其是氮化物)的析出和形变诱导铁索体相变.V的碳氮化物析出降低了奥氏体中固溶的V,从而减弱了固溶V对形变诱导铁素体相变的抑制作用.碳氮化物析出在奥氏体的局部区域造成贫碳区,也促进了铁素体形核.在相同处理工艺下与V钢相比,V-N钢中铁素体内碳氮化物开始析出的时间短,析出相的数量多,长大速度慢,分布弥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微合金化钢 v-n微合金化钢 碳氮化物 形变诱导铁素体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90MPa级热轧V-N高强车轮钢组织性能控制 被引量:17
2
作者 胡军 杜林秀 +1 位作者 王万慧 李晶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20-823,共4页
对一种低成本V-N微合金化钢进行了控轧控冷实验,探讨了相变机理与析出行为,并系统地研究了其综合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显微组织为多边形铁素体、粒状贝氏体及少量的针状铁素体,纳米尺度V(C,N)析出质点弥散地分布于铁素体或贝氏体铁素体基... 对一种低成本V-N微合金化钢进行了控轧控冷实验,探讨了相变机理与析出行为,并系统地研究了其综合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显微组织为多边形铁素体、粒状贝氏体及少量的针状铁素体,纳米尺度V(C,N)析出质点弥散地分布于铁素体或贝氏体铁素体基体内部.抗拉强度615MPa实验钢具有优良的断后延伸率,冷弯性能合格,扩孔率达到95%,满足轮辐用钢的加工要求,低温冲击性能良好.细晶强化、位错强化、析出强化、相变强化为主要强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n微合金化钢 汽车板 组织和力学性能 强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N微合金化抗震钢筋高温析出行为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吕煜坤 盛光敏 +1 位作者 黄振华 薛昊飞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596-2602,共7页
采用应力松弛方法,以热动力学为基础研究钒氮(V-N)微合金化抗震钢筋在奥氏体中的应变诱导析出行为。根据J-M-A(Johnson-Mehl-Avrami)理论,结合热力学软件Thermo-Calc定量计算等温过程奥氏体析出热动力学,并与实验测得PTT(precipitation... 采用应力松弛方法,以热动力学为基础研究钒氮(V-N)微合金化抗震钢筋在奥氏体中的应变诱导析出行为。根据J-M-A(Johnson-Mehl-Avrami)理论,结合热力学软件Thermo-Calc定量计算等温过程奥氏体析出热动力学,并与实验测得PTT(precipitation–time–temperature)曲线进行对比,讨论不同V和N质量分数对钢筋V(C,N)析出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V和低V质量分数抗震钢筋都在870℃左右的鼻温区析出动力过程加快,大变形量可缩短析出开始时间,VN(0.04 V-0.0135 N)钢筋实测与计算PTT曲线吻合,采用VFe(0.076 V-0.005 5 N)钢筋计算PTT曲线应该考虑形变储能ΔGs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n微合金钢 应力松弛 碳氮化物 析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N微合金化X80抗大变形管线钢的组织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明明 高秀华 +1 位作者 杜林秀 张大征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01-806,共6页
通过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V-N微合金钢过冷奥氏体动态连续冷却相变行为,设计了V-N微合金化X80抗大变形管线钢的轧制与冷却工艺参数并分析了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动态CCT曲线出现高温转变区和中温转变区分离的现象,转变温度范围... 通过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V-N微合金钢过冷奥氏体动态连续冷却相变行为,设计了V-N微合金化X80抗大变形管线钢的轧制与冷却工艺参数并分析了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动态CCT曲线出现高温转变区和中温转变区分离的现象,转变温度范围分别是637~728℃和441~601℃,当冷速为10~20℃/s时,形成针状铁素体为主的组织.V-N微合金化管线钢组织以多边形铁素体和针状铁素体为主,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均匀延伸率和-20℃夏比冲击功分别为603 MPa,724 MPa,11. 1%和214 J,满足API Spec 5L对X80管线钢的力学性能要求,同时具有好的强塑性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n微合金化 管线钢 抗大变形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轧制工艺对微合金V-N钢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赵俐钧 尹桂全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1期5-8,共4页
对0.14C-0.016V-0.014N的低碳微合金V-N钢分别进行终轧温度为950,900,850℃、形变量为30%,40%,50%的控制轧制;对轧后试样进行了拉伸试验、显微组织分析、晶粒度以及铁素体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轧制形变量对试验钢性能和组织有明显影响。... 对0.14C-0.016V-0.014N的低碳微合金V-N钢分别进行终轧温度为950,900,850℃、形变量为30%,40%,50%的控制轧制;对轧后试样进行了拉伸试验、显微组织分析、晶粒度以及铁素体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轧制形变量对试验钢性能和组织有明显影响。降低轧制温度及增大轧制形变量,晶粒度增大,晶粒尺寸减小,钢的强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合金V—N钢 轧制 强度 显微组织 晶粒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铌微合金化和淬火速率对热成形钢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华 丁灿灿 +1 位作者 胡斌 罗海文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6-154,共9页
基于传统22MnB5钢设计了一种新型含Nb热成形钢,研究在不同淬火速率下Nb对热成形钢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新型Nb微合金化热成形钢与广泛应用的22MnB5商业钢种均经900℃保温3 min的固溶处理后分别水淬和油淬至室温,检测两种钢在两个... 基于传统22MnB5钢设计了一种新型含Nb热成形钢,研究在不同淬火速率下Nb对热成形钢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新型Nb微合金化热成形钢与广泛应用的22MnB5商业钢种均经900℃保温3 min的固溶处理后分别水淬和油淬至室温,检测两种钢在两个淬火条件下的力学性能,并通过扫描电镜、背散射电子衍射仪、X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镜等分析合金组织。结果表明:油淬时Nb微合金化热成形钢与22MnB5钢能发生较明显的自回火,但前者的屈服强度高于后者约130 MPa,且伸长率也略有改善,对强化机制的定量计算表明这是由于含Nb钢晶粒细化形成的细晶强化以及位错强化和沉淀强化的共同作用;而在水淬条件下,两种钢的屈服强度与伸长率均相似,推测是由于冷却速率高抑制了自回火,使得马氏体相变产生的残余应力成为影响屈服强度的主导因素,而当水淬样品在170℃回火减轻内应力后,此时含Nb钢屈服强度再次高于22MnB5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B微合金化 热成形钢 力学性能 残余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处理对TiN液析行为的影响
7
作者 张永余 马崑 +1 位作者 闵义 刘承军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67-973,共7页
为研究镁处理对钛微合金钢在凝固过程中TiN液析行为的影响,采用真空感应炉冶炼了试验钢.利用SEM-EDS结合图像处理软件,分析铸坯径向不同位置处镁处理钢对比非镁处理钢中夹杂物的成分和尺寸变化,并用FactSage软件对夹杂物的形成和析出进... 为研究镁处理对钛微合金钢在凝固过程中TiN液析行为的影响,采用真空感应炉冶炼了试验钢.利用SEM-EDS结合图像处理软件,分析铸坯径向不同位置处镁处理钢对比非镁处理钢中夹杂物的成分和尺寸变化,并用FactSage软件对夹杂物的形成和析出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钢中TiN夹杂均在凝固前沿的液相中生成.氮含量增加,凝固过程中TiN的析出温度升高和析出量增加,并对后续Ti4C2S2和MnS的析出产生影响.非镁处理条件下,铸坯1/4处和中心处TiN夹杂的平均粒径分别为2.48和2.11μm,镁处理后,尺寸分别降为1.50,1.45μm和1.48,1.38μm,数密度也有所增大.添加微量Mg,MgO·Al_(2)O_(3)即可稳定存在于钢中并在钢液降温过程中成为TiN的凝固核心,促使TiN夹杂分布弥散,减少了大尺寸TiN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处理 钛微合金钢 TIN 析出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结构理论的微合金Q355B热轧钢力学性能预测
8
作者 杨佳琛 江海涛 +1 位作者 田世伟 陈飞达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4-208,共5页
基于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EET),结合微合金Q355B钢的化学成分,计算合金电子结构参数特征值。在传统合金电子结构模型基础上,引入铁素体体积分数、珠光体的晶粒尺寸和体积分数、珠光体片层间距等进行模型修正,提出新的预测模型。从细... 基于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EET),结合微合金Q355B钢的化学成分,计算合金电子结构参数特征值。在传统合金电子结构模型基础上,引入铁素体体积分数、珠光体的晶粒尺寸和体积分数、珠光体片层间距等进行模型修正,提出新的预测模型。从细晶强化、固溶强化、相界面强化、析出强化以及珠光体相变强化入手,建立了微合金Q355B热轧钢的力学性能预测模型,并分别计算了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和冲击功。将传统模型和本模型的计算值与试验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修正后的模型对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和冲击功的预测相对误差分别为0.07%、0.84%、6.27%和3.40%,绝对误差分别为0.4 MPa、3.9 MPa、1.7%和1.1 J。与传统模型相比,本模型对强度的预测结果十分精准,对延伸率和冲击功的预测精度有较大提升,表明本模型的预测结果更接近试验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合金钢 电子结构理论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锻-退”循环对微合金钢晶粒细化的作用机制
9
作者 费彦民 蔡忠贤 +2 位作者 陈伟 高安阳 斯庭智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256-264,共9页
提出1种新型的“锻–退”循环热加工工艺,且对Ti−Nb−V−B微合金钢进行热处理实验,研究“锻–退”循环对Ti−Nb−V−B微合金钢晶粒尺寸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透射电镜组织观察和热力学计算,探究Ti−Nb−V−B微合金钢“锻–退”循环晶粒细化机理... 提出1种新型的“锻–退”循环热加工工艺,且对Ti−Nb−V−B微合金钢进行热处理实验,研究“锻–退”循环对Ti−Nb−V−B微合金钢晶粒尺寸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透射电镜组织观察和热力学计算,探究Ti−Nb−V−B微合金钢“锻–退”循环晶粒细化机理,并建立微合金钢晶粒细化模型。结果表明:“锻–退”循环热处理可显著细化Ti−Nb−V−B微合金钢的晶粒,“三锻三退”试样的晶粒度由锻前2.5~4.0级细化到9.5~11.5级;“三锻三退”试样的综合力学性能得到显著改善,与“一锻一退”相比,其抗拉强度(R_(m))、屈服强度(R_(el))、断后伸长率(A)、断面收缩率(Z)和夏比冲击功(K_(V))分别提高了10.6%,9.9%,18.8%,30.2%和135.0%;Ti−Nb−V−B微合金钢中NbC,TiC,VC和Cr_(23)C_(6)第二相的析出温度分别为1202,1187,897,672℃,锻前加热和锻造过程中均发生VC和Cr_(23)C_(6)的溶解,锻后退火可促进第二相的析出,“锻–退”循环过程中发生NbC和TiC的析出,锻前奥氏体重结晶、锻造再结晶和锻后退火第二相析出的协同效应是Ti−Nb−V−B微合金钢获得细晶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锻–退”循环 微合金钢 析出相 晶粒细化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微合金化高强耐火钢组织性能及耐火极限研究
10
作者 包晓东 王欣欣 +1 位作者 张连松 武建林 《中国建材科技》 2024年第6期7-10,共4页
对低Mo、复合微合金化设计的SQ460FRW组织性能进行研究,开展普通钢梁与SQ460FRW钢梁的耐火极限测试。研究表明,优化后的SQ460FRW钢主要由铁素体与贝氏体组成。针状铁素体和粒状贝氏体内部高密度位错及第二相粒子析出才能保证耐蚀耐火钢... 对低Mo、复合微合金化设计的SQ460FRW组织性能进行研究,开展普通钢梁与SQ460FRW钢梁的耐火极限测试。研究表明,优化后的SQ460FRW钢主要由铁素体与贝氏体组成。针状铁素体和粒状贝氏体内部高密度位错及第二相粒子析出才能保证耐蚀耐火钢高温屈服强度。在同等涂覆条件下对SQ460FRW钢梁与Q235钢梁进行涂覆并进行耐火测试,SQ460FRW钢梁的耐火极限明显优于普通钢梁。耐火钢受火后软化温度提高,提升了其耐火性能。涂覆42mm厚型钢结构防火涂料的SQ460FRW满足250m超高层钢结构建筑耐火极限4h的防火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微合金化 耐火钢 屈服强度 耐火极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铌微合金钢碳氮化物析出行为研究的现状及发展 被引量:26
11
作者 李鸿美 曹建春 +3 位作者 孙力军 周晓龙 何寒 米永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84-87,共4页
综述了含铌微合金钢中铌的固溶与析出行为。着重阐述了控轧控冷过程中各工艺参数对含铌微合金钢中铌的碳氮化物析出行为的影响,涉及形变、温度、冷却速率及合金元素等对铌碳氮化物析出的作用;总结了含Nb微合金钢中碳氮化物的研究现状,... 综述了含铌微合金钢中铌的固溶与析出行为。着重阐述了控轧控冷过程中各工艺参数对含铌微合金钢中铌的碳氮化物析出行为的影响,涉及形变、温度、冷却速率及合金元素等对铌碳氮化物析出的作用;总结了含Nb微合金钢中碳氮化物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合金钢 固溶 形变 温度 碳氮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合金化3.5Ni钢的强化机理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李建华 方芳 +2 位作者 习天辉 陈晓 吴开明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4,共4页
从固溶强化、析出强化和细晶强化三个方面对微合金化3.5Ni钢的强化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同时计算了三种强化方式对强度的贡献。结果表明:3.5Ni钢进行Nb,Ti微合金化后,通过适当的工艺控制,钢中可以析出较多均匀细小的Nb(C,N),NbTi(C,N)球... 从固溶强化、析出强化和细晶强化三个方面对微合金化3.5Ni钢的强化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同时计算了三种强化方式对强度的贡献。结果表明:3.5Ni钢进行Nb,Ti微合金化后,通过适当的工艺控制,钢中可以析出较多均匀细小的Nb(C,N),NbTi(C,N)球形颗粒和Ti N方形颗粒。这些细小粒子一方面产生析出强化的效果;另一方面钉扎奥氏体晶界,阻止晶粒长大,从而产生强烈的细晶强化效果。强度的理论计算值和实测值非常接近,同时,与国家标准CCS1996《钢质海船入级与建造规范》中的要求相比,有超过20%的余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合金化 低温钢 3.5NI钢 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作硬化非调质钢螺栓的形变强化效应 被引量:12
13
作者 蔡璐 王章忠 +1 位作者 赵秀明 贺显聪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9-71,共3页
根据形变强化非调质钢螺栓的制造工序,对MFT8非调质钢原材料、冷拔和时效处理三种状态下的形变强化效应进行研究,比较了其形变硬化指数及力学性能,研究分析了组织对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FT8非调质钢形变强化效应明显;时效处理后仍... 根据形变强化非调质钢螺栓的制造工序,对MFT8非调质钢原材料、冷拔和时效处理三种状态下的形变强化效应进行研究,比较了其形变硬化指数及力学性能,研究分析了组织对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FT8非调质钢形变强化效应明显;时效处理后仍具有良好的形变强化能力,可以确保螺栓在使用时的安全性;强化后的螺栓各项力学性能指标达到8.8级技术要求,研究材料能够取代调质钢制造高强度螺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变强化 非调质钢 螺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b、Ti微合金钢中碳氮化物固溶与再析出的研究 被引量:21
14
作者 李晓林 肖宝亮 +5 位作者 崔阳 李飞 张大伟 缪成亮 张旭 朱腾威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5-111,共7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O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了再加热温度、奥氏体区变形温度和组织转变温度的变化对Nb、Ti微合金钢组织性能及其碳氮化物固溶与再析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钢中加入铌,主要利用铌的碳氮化物在奥氏体形变过程中的再析... 利用光学显微镜(O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了再加热温度、奥氏体区变形温度和组织转变温度的变化对Nb、Ti微合金钢组织性能及其碳氮化物固溶与再析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钢中加入铌,主要利用铌的碳氮化物在奥氏体形变过程中的再析出,抑制形变奥氏体的再结晶,在随后的组织演变过程中细化了组织;而钢中加入较高含量的钛,主要利用钛的碳化物在铁素体中的析出,产生明显的沉淀强化作用。这主要是铌、钛的碳氮化物固溶后,在奥氏体和铁素体中再析出的不同所造成的。钢中复合加入Nb-Ti后既起到细化晶粒的作用,又起到析出强化的作用。细晶强化既提高钢的强度又提高钢的韧性,但沉淀强化在大幅提高钢的强度的同时恶化了钢的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合金钢 碳氮化物 细晶强化 沉淀强化 组织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B型制动梁材质Q460E钢中魏氏组织的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项彬 肖利民 +3 位作者 宋子濂 温宝利 刘鑫贵 秦晓峰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6-102,共7页
针对铁路货车L—B型制动梁使用的Q460E钢中出现魏氏组织的问题,选用不同热处理温度和冷却方式组合设计了6个系列试验研究方案,使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等微观分析手段,研究魏氏组织的形态特征、形成规律和生成机理。在定量计算魏氏组... 针对铁路货车L—B型制动梁使用的Q460E钢中出现魏氏组织的问题,选用不同热处理温度和冷却方式组合设计了6个系列试验研究方案,使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等微观分析手段,研究魏氏组织的形态特征、形成规律和生成机理。在定量计算魏氏组织面积的基础上,建立Q460E钢的力学性能指标与魏氏组织的定量关系,重点揭示魏氏组织含量对Q460E钢低温冲击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本质上Q460E钢中的魏氏组织是由微合金化元素的碳氮化合物固溶较多区域生成的先析铁素体和其周围珠光体共同组成的混合组织;Q460E钢在正火温度条件下的金相组织是铁素体+珠光体+魏氏组织,没有贝氏体。建议依据研究结果编制铁道行业"铁路用Q460E钢魏氏组织金相检验图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460E钢 微合金化 魏氏组织 金相分析 冲击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b对低碳微合金钢连续冷却相变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壮飞 唐帅 +1 位作者 刘振宇 王国栋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17-1119,共3页
结合膨胀法和金相观察绘制了无Nb和添加质量分数0.042%Nb的实验钢的动态CCT曲线,阐明了Nb对低碳微合金钢相变行为和相变组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添加Nb可显著细化铁素体晶粒,抑制铁素体形成,促进贝氏体形成,使CCT曲线移向右下方,缩小... 结合膨胀法和金相观察绘制了无Nb和添加质量分数0.042%Nb的实验钢的动态CCT曲线,阐明了Nb对低碳微合金钢相变行为和相变组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添加Nb可显著细化铁素体晶粒,抑制铁素体形成,促进贝氏体形成,使CCT曲线移向右下方,缩小铁素体和珠光体相变区,显著扩大贝氏体相变区.此外,添加Nb可显著增强细晶强化、析出强化和相变强化效果,使实验钢维氏硬度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 微合金钢 NB CCT曲线 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海洋平台用钢E40-Z35的研制 被引量:13
17
作者 狄国标 刘振宇 +1 位作者 刘相华 麻庆申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582-1585,共4页
通过实验室热模拟实验确定工艺参数,开发了连铸坯生产海洋平台用钢E40-Z35的控轧控冷工艺,并进行了现场工业试制.结果表明:采取低碳(w(C)≈0.08%)微合金化成分设计,利用Ca球化处理MnS夹杂物,以及轧制过程中进行高温慢速大压下,未再结晶... 通过实验室热模拟实验确定工艺参数,开发了连铸坯生产海洋平台用钢E40-Z35的控轧控冷工艺,并进行了现场工业试制.结果表明:采取低碳(w(C)≈0.08%)微合金化成分设计,利用Ca球化处理MnS夹杂物,以及轧制过程中进行高温慢速大压下,未再结晶区开轧温度为900℃,终轧温度为800℃,终冷温度为640℃左右.热轧后产品的-40℃常规冲击和时效冲击吸收功高于200J,厚度方向断面收缩率高于45%,具有良好的抗层状撕裂性能,满足船级社对海洋平台用钢E40-Z35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平台用钢 低碳钢板 微合金 热轧工艺 热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氏体变形对铌微合金钢贝氏体相变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衣海龙 杜林秀 +1 位作者 王国栋 刘相华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42-444,共3页
用Gleeb le-1500热模拟机研究了铌微合金钢奥氏体变形后连续冷却条件下贝氏体相变规律.研究表明,随变形温度的升高,先共析铁素体量较少,贝氏体的板条束变宽.在连续冷却条件下,贝氏体的转变量随变形量的增加而减少,随应变速率的增加而减... 用Gleeb le-1500热模拟机研究了铌微合金钢奥氏体变形后连续冷却条件下贝氏体相变规律.研究表明,随变形温度的升高,先共析铁素体量较少,贝氏体的板条束变宽.在连续冷却条件下,贝氏体的转变量随变形量的增加而减少,随应变速率的增加而减少,但应变速率对贝氏体转变量的影响随冷却速度的增加而减弱.随着变形后保温时间的延长,奥氏体稳定性增加,在较快冷却条件下转变产物中存在残余奥氏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模拟 铌微合金钢 贝氏体 先共析铁素体 残余奥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卷取温度对钛微合金化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惠亚军 赵征志 +3 位作者 赵爱民 黄耀 尹恒祥 郭睿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1-85,共5页
与铌钒微合金化钢相比,钛微合金化钢有更低的成本,因此设计了一种低碳钛微合金化热轧高强钢,并利用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等仪器研究了不同卷取温度对实验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卷取温度对实验钢的组织与力学性能有较大... 与铌钒微合金化钢相比,钛微合金化钢有更低的成本,因此设计了一种低碳钛微合金化热轧高强钢,并利用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等仪器研究了不同卷取温度对实验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卷取温度对实验钢的组织与力学性能有较大的影响,300℃卷取时得到板条贝氏体和粒状贝氏体的混合组织,400和470℃卷取时得到粒状贝氏体组织;实验钢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均随卷取温度的升高呈现出先下降再上升的规律,延伸率呈现出先升高再下降的规律,分析认为力学性能的变化主要由相变强化、析出强化以及M-A岛的尺寸和形态共同决定;470℃卷取时实验钢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达到了700和865 MPa,延伸率达到了1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取温度 钛微合金化 热轧带钢 贝氏体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低碳微合金管线钢的热变形行为 被引量:10
20
作者 林武 李红英 +2 位作者 曾翠婷 宾杰 魏冬冬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40-947,共8页
采用MMS-200热力模拟实验机进行高温压缩试验,研究一种低碳微合金管线钢在应变速率为0.1,1.0和5.0s-1,变形温度为800~1150℃条件下的热变形行为及流变应力特征,利用透射电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高温压缩变形后的组织,采用Zener-Hollomon... 采用MMS-200热力模拟实验机进行高温压缩试验,研究一种低碳微合金管线钢在应变速率为0.1,1.0和5.0s-1,变形温度为800~1150℃条件下的热变形行为及流变应力特征,利用透射电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高温压缩变形后的组织,采用Zener-Hollomon参数的双曲正弦函数来描述实验钢的热变形流变应力行为。研究结果表明:流变应力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变形速率的提高而增大;实验钢在高温压缩过程中存在动态回复和动态再结晶2种软化机制,在较高变形温度和较低应变速率条件下,才发生动态再结晶;在获得的流变应力解析式中,结构因子A、应力水平参数α和应力指数n分别为2.6×1018s-1,0.012MPa-1和5.73,热变形激活能为518.73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微合金钢 热变形 流变应力 动态回复 动态再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